白内眼障的如何治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白内眼障的如何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白内眼障的如何治疗

白内眼障的如何治疗范文1

【关键词】 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技术日臻成熟,联合小梁切除手术以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越来越为眼科医生与患者所接受。该手术损伤较少, 术后并发症减少, 前房形成理想, 术后眼压控制良好。现将吉林省人民医院眼科自2012年1月~ 2013年1月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的三联手术42例(54)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收治住院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男18例25眼, 女24例29眼;年龄45~89岁, 平均63.25岁。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5例(45眼),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26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19眼)。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7例(9眼)。术前眼压24.58~69.68 mmHg, 平均35.84 mmHg。术前视力光感至0.5,晶状体核硬度2~4级。随访时间8~20个月。

1. 2 术前常规 行血、尿、心电图检查, 眼压、眼部B超、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 角膜曲率, 计算人工晶体度数, 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OCT检查。术前应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点眼。眼压若控制不理想, 术前静脉滴注高渗降压药。术前20 min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大瞳孔。

1. 3 手术方法 做以穹窿为基底倒“L”型结膜瓣, 分离结膜下组织, 作长3.5 mm×宽3.5 mm,厚为1/2巩膜厚的板层巩膜瓣, 做2点位透明角膜内侧切口, 10点位透明角膜行三阶梯式主切口, 前房内注入适量粘弹剂,用撕囊镊做连续居中环形撕囊, 水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核, 注吸晶状体皮质, 囊袋内注入粘弹剂, 植入记忆性人工晶体。卡米可林缩瞳, 巩膜瓣下切除1.5 mm×2.5 mm的小梁组织[1]。行虹膜周边切除, 间断缝合巩膜瓣, 吸出前房及囊袋内粘弹剂。10-0线连续缝合球结膜, 滤过泡内注入0.1 mg粘弹剂。

1. 4 术后处理 术眼局部用碘必殊及普南扑灵滴眼液点眼,可连续使用2~3周, 视病情逐渐减量停药。术后1~2个月定期随访。

2 结果

2. 1 眼压 术前眼压24.58~69.68 mmHg,平均眼压40.24 mmHg,术后最终眼压12.03~20.08 mmHg,平均眼压15.06 mmHg,配对t检查P

2. 2 视力 手术前视力光感至0.5, 18眼低于0.2, 术后矫正视力0.08~1.0, 其中26眼(65%)≥0.6, 术后视力≥0.2有36眼, 经配对χ2检验, 手术前后视力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

2. 3 术后滤过泡形成情况 I型功能型滤过泡14眼、Ⅱ 型功能性滤过泡29眼, 共43眼, 占79.6%, 其余12眼均为Ⅲ型滤过泡, 12个月形成扁平弥漫功能型滤过泡48眼, 占88.9%。

2. 4 术中并发症 后囊破裂2眼, 经前部玻璃体切割后均行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囊袋内植入 1眼 , 睫状沟植入1眼。虹膜损伤1眼。

2. 5 术后并发症 由于白内障较重或晶状体核过硬, 术中超声乳化时间稍长或由于术中前房过浅造成早期角膜内皮及基质层水肿3眼, 滤过过强造成浅前房2眼, 通过散瞳, 加压包扎均较快形成前房。 术后脉络膜脱离1人, 通过口服激素及散瞳好转, 虹膜反应4眼, 给予散瞳及抗炎治疗后治愈。瞳孔散大变形5眼, 后发性白内障3眼。

3 讨论

临床上各类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往往多于单纯青光眼的患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术后效果不单单满足于眼压控制, 而是希望术后即达到理想的目标眼压, 又能提高视力, 以往这种联合手术多为现代白内障囊外摘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手术创口大, 并发症多术后效果不理想[2, 3]。随着本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技术逐渐成熟, 使三联手术的切口缩小到2.2 mm, 术后并发症减少 , 手术效果理想[4]。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主要优点在于手术切口小, 术中前房密闭[5], 眼压稳定, 大大降低了脉络膜出血等并发症。传统的联合手术, 在青光眼急性发作后, 尤其是糖尿病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3~5 d, 会有一个手术炎症反应的高峰, 人工晶体表面可见渗出膜, 虹膜后粘连, 严重影响视力。但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合小梁切除术由于手术时间短, 对眼内组织骚扰轻, 大大降低了纤维素性渗出, 经激素、抗生素、非甾体及散瞳药物治疗后, 渗出物会很快吸收。抗青光眼术后滤道瘢痕化是困扰青光眼医生的难题, 采用在滤过泡内注入适量粘弹剂, 在术中就能观察房水在滤过泡流动情况, 促进滤过泡形成。这样既减少滤过区瘢痕形成, 又增大了房水流通面积。通过随访发现, 有48眼, 占88.9%形成了功能性滤过泡。

三联手术的缺点是:①术前散瞳容易再次诱发青光眼发作, 尤其对于闭角型青光眼, 术前应在规定时间内尽快散大瞳孔。②对术者要求高, 既要熟练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 又要有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基础, 作者认为>Ⅳ级核应慎重。3青光眼患者具有浅前房的解剖学特点, 在做侧切口、前房穿刺及超声乳化时, 很容易损伤角膜内皮及虹膜组织。所以合理应用粘弹剂, 术中适度升高灌注瓶, 增加前房深度, 将会减少或避免组织的损伤。

综上所述,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能在降低眼压的同时提高视力,减少了手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经费支出,是目前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Bobrow JC. Prospective intrapatient comparision of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lens implantation with and without trabeculectomy. Am J Ophthalmol, 2011(129):291-296.

[2] Peraalo R, Flink T, Lehtosalo J. Surgical outcome of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trabeculectomy in 243 eyes. Acta Ophthalmol Scand, 2007(75):581-583.

[3] Siriwardena D,Kotecha A, Minassian D,et al. Anterior chamber flare trabeculectomy and phacoemulsification. Br J Ophthalmol, 2009(84):1056-1057.

白内眼障的如何治疗范文2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7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022-03

闭角型青光眼是因房角关闭造成房水排出受阻,引发眼压急剧升高而致的一种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占所有青光眼的60%~80%[1]。临床上,50~70岁的老年人群为该病的高危人群;然而,老年患者因眼部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在患闭角型青光眼的同时多合并白内障,成为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最常见原因[2],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是恢复或改善患者视力,降低致盲率的关键。目前,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在手术治疗方案中,主要有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两种。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68例(7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35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7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3]及LOCSⅡ白内障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35例(35只眼),女33例(35只眼);年龄55~75岁,平均(64.3±4.5)岁;房角关闭范围180°~360°,平均(225.3±25.5)°。排除标准:①患眼有眼科手术史者;②患眼有外伤史及眼部其他病变者;③有手术禁忌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35只眼),对照组34例(35只眼)。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压、房角关闭范围及一般症状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行相同方案的降眼压治疗,包括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在手术治疗方案上,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①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表面麻醉下,于患眼3 点位角膜缘处作1个透明侧切口。经切口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环形连续撕囊5~6 mm。根据患者的核硬度分级采用恰当的超声乳化能量进行原位超声乳化吸除,并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②房角分离术:植入人工晶状体后,于前房虹膜根部再次注入透明质酸钠,并将虹膜根部采用抛光针头360°轻压,以促进前房角钝性分离。分离后,用I/A 头将透明质酸钠吸除,以恢复前房,并对前房深度和人工晶状置进行调整。最后,用水封合角膜切口,包封眼部。

对照组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即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操作步骤同观察组。植入人工晶状体后,于前房注入卡巴胆碱注射液缩瞳,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于巩膜瓣下将大小约为1.5 mm×2.5 mm的小梁组织及相应部位周边虹膜切除。切除成功后,将巩膜瓣和结膜瓣用10-0 显微尼龙线间断缝合,包封眼部。

术后两组患者均予以典必殊眼液常规滴眼,典必殊眼膏常规涂抹,并予以抗生素常规口服。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治疗效果 于手术治疗前后,分别对两说组患者的如下指标进行检测并统计。①视力:采用国际标准“E型”视力表灯箱检测(检测时间为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②眼压:采用眼压测量仪检测(检测时间为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③中央前房深度:采用眼A超仪检测;④房角宽度:采用前房角镜检测房角宽度。

1.3.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视力水平、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指标比较,*P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为2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在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瞳孔阻滞是主要原因,而晶状体结构的变化,如体积增大及位置前移等又是造成瞳孔阻滞的重要因素[5],因此,针对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摘除晶状体,以解除瞳孔阻滞为主要原则。临床上,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传统治疗以虹膜周边切除术和滤过性手术为主,但治疗方案多需分两次进行[6]。近年来,随着超声乳化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仪器设备的不断完善,以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为代表的手术方案均可实现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次性治疗,成为该病临床治疗所广泛采用的手术方案[7],然而,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关于两者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也成为眼科医学研究工作者探讨的热点。

本研究中,为对比分析两者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患者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的改善效果优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均大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不仅能将结构发生变化的病变晶状体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改善瞳孔阻滞,从而解除主要致病因素;同时,在房角分离后,能够将粘连关闭的房角打开,使房水循环生理通道得以重新建立,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促进房水排出,降低眼压[8],而对照组所实施的小梁切除术,虽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手术方案,但其对患者的眼压控制要求较高,且手术步骤复杂,创伤大,临床适用性不强[9]。本研究中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主要是由于,一方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手术操作简单,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则相对复杂,对眼部组织损伤较大,从而增高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另一方面,在临床实践中,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高发生率,如虹膜纤维素样渗出、低眼压,浅前房、并发性白内障等,也是增加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11]。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优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且并发症少,可作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曹燕,赵平,赵俊宏.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手术联合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675-2676.

[2] 雷继承.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临床医学,2013,33(1):92-94.

[3] 郑尧定,毛丹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731-733.

[4] 邓德勇,于丹丹,彭涛,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83-85.

[5] 赵鸣,丁洁,彭建军,等.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3):283-285.

[6] 封祥青.根据房角关闭程度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157-158.

[7] 谭娟,李雅,罗维骁,等.复合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4,42(1):55-57.

[8] 顾永辉,刘建军.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体会[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5):932-933.

[9] 盛孝武,余晓峰.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34-36,39.

[10] 刘秀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873-874.

白内眼障的如何治疗范文3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闭角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0.05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3676—02

随着近年来发生白内障的人数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大概存在20%人群发生白内障1—2,已经引起医疗界的广泛关注,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和调研一直是医务人员努力的方向。由于白内障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水肿的晶状体常会增大导致房角堵塞,进而造成房水外排受阻,引起眼内压明显增高,常会合并闭角性青光眼的出现,最后两者相互作用最终造成视神经萎缩而失明3;同时青光眼也可以影响白内障的功能,最终对于视力的降低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早期进行诊断治疗显得尤为关键,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手段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主要存在以下3种治疗方法:单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同期联合开展治疗;一期进行房角小梁切除,二期进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随着眼科疾病治疗经验的积累及医疗设备的更新,对于闭角性青光眼治愈采取单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治疗已经成为可能。所以我院倡导采取该种方法进行该病的治疗,疗效可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2011年收治的98例患有闭角性青光眼的患者,共计124眼,男64例,女34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为53.5岁,其中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为68例(78眼),继发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为30例(46眼)。该组患者均经眼科一般检查后,所有患者均存在合并白内障情况,视力均低于0.5。采取非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共68例(74眼),该组患者房角粘连程度小于圆周的一半,术前采取3种或者以上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眼内压,而采取单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共56例(50眼),该组患者房角粘连程度大于或者等于圆周的一半,在术前使用3种或者以上的药物无法有效地控制眼内压,采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1.2 术前处理及检查 住院患者均给予常规检查,包括在裂隙灯下测眼压及局部眼征体检,同时对症处理治疗,对于眼压增高的患者,应该给予降压药物联合降压眼药水联合治疗,给予20%甘露醇静滴以提出血液渗透能力,排除多余水分进而降压,而眼药水方面一般给予2种或者以上降压眼药水进行治疗,本院用的较多的为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或者0.5%噻吗心胺滴眼液等。待眼部眼压控制趋于稳定后,同时进行泪道冲洗减轻眼部炎症后,对患者进行房角镜检查。对于手术禁忌的情况进行排除,及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手术安全。

1.3 手术方法 术前30min采取复方托品卡胺散瞳,复方奥布卡因滴眼3次以上进行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进行球后麻醉。术中缝线固定上直肌,做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角膜缘后1.5mm做弦长6.0mm反眉形隧道切口,内口达角膜缘内1.0mm,做10点位透明角膜1.5mm长辅助切口,注入黏弹剂,隧道刀穿刺进入前房,直径6mm环行撕囊或开罐式截囊后用BBS液充分水分离.旋拨晶状体核入前房.切核刀将核切为两半后分别娩出.吸出残留皮质,囊袋内注入黏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吸出黏弹剂,前房内注入毛果芸香碱缩瞳.如行小梁切除则剪开巩膜隧道两侧形成巩膜瓣,切除约1mmx2mm大小含小梁的角巩膜组织,相应部位做周边虹膜切除。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两侧各1针,球结膜褥式缝合,手术完毕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再涂眼膏包术眼。

1.4 随访观察 为了解患者的临床疗效,需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治疗,一般观察时间设定为术后的一周内需每天随访,术后3个月内进行隔月探访,之后采取每半年随访一次。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记录的数据经SPSS软件统一处理后,比较每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眼内压、视力及前房深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在治疗后眼内压、视力及前房深度的情况,计数资料采取(χ±s)表现形式,若P

2 结 果

2.1 前房深度比较 对照组术前测量所得的前房深度为(1.81±0.47)mm,研究组术前前房深度为(1.81±0.39)mm,对照组术后前房深度(2.90±0.50)mm。研究组术后前房深度(3.30士0.41)mm。经统计学比较后,两组患者的前方深度在术前术后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2.2 视力比较 将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的视力矫正情况比较,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视力恢复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3 眼内压比较 对于眼内的测定,都是在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后,再进行测定的。对照组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为(25.32±5.04)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3.21±4.23)mmHg,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术前用药后,进行眼压测定,其平均眼压为(25.78±5.68)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3.46±4.16)mmHg,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2.4 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均出现并发症,其中研究组有1例出现后囊膜破裂,术后角膜炎症反应较严重,眼压一过性升高,角膜出现水肿,采取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经半个月后症状完全缓解,患者康复出院。而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后囊膜破裂的情况,但是对于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不产生影响,手术成功后,针对出现的角膜水肿及眼压增高情况,给予药物治疗,患者待13天,好转出院。

3 讨 论

对于白内障合并闭角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在国内外的学者中一直饱受争议,有些学者主张,采取单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4,可以在治疗白内障的同时提高视力,而有些学者主张采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同时,在配合房角小梁的清除,从而根治闭角性青光眼,但是这种方法在患者术后随访中来看,后遗症较多,容易因眼压的降低发生黄斑病变的出现导致视力的下降,同时还可发生迟发性眼滤泡破裂的情况5。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所筛选的患者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农村,患者在来院就诊时,白内障往往已经发生为成熟阶段,需要采取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综上所述,研究组和对照组所采取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性青光眼方法均可以改善患者视力,但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尽可能保持组织完整性,并发症少,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芹,欧阳珊,李睿姝,等.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与视野缺损的关系[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12):1319—1321.

[2] 谢爱宏,谭辉,吴玉珍,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瞳孔扩大的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7(21):3940—3941.

[3] 祁勇军,曾锦,梁凤鸣,等.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微切口推注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837—1839.

白内眼障的如何治疗范文4

【关键词】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术; 年龄; 白内障; 糖尿病

Clinical Research the Treatmen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 in Age-related Cataract of Diabetes Mellitus/LING Yu,LIANG Ri-xiong,TANG Yan-hu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5):130-13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 in age-related cataract of diabetes mellitus.Method:From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6,102 cases(133 eyes) with diabetes age-related cataract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51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66 eyes) accepted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51 cases(67 eyes) accept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The differences and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There was rising trend of corneal scattered luminosity and BCVA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two groups(P0.05),but 1 month after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3 months,corneal scattered luminosity and BCVA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In addition,there was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and the corneal scattered photometric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BCVA(P

【Key words】 Phacoemulsification; Iol implantation; Age; Cataract; Diabet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City,Nanning 530022,China

白内眼障的如何治疗范文5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对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均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仅3眼在1wk内眼压轻度增高(22~28mmHg),经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随访3~12mo眼压正常。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于部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

【关键词】 超声乳化;房角分离;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Abstract

AIM: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goniosynechialysis for angleclosure glaucoma with cataract.

METHODS: Totally 56 patients 60 eyes with cataract and angleclosure glaucoma underwent transparency corneal incision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goniosynechialysis by topical anaesthesia.

RESULTS: Intraocular pressure (2228mmHg) elevated in 3 eyes in 1 week, and in the followup of 3 to 12 months, intraocular pressure decreased to normal range after treatment. Visual acuity, 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nd angle were improved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angleclosure glaucoma and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goniosynechialysis is a convenient,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and have the effects of depressurization and improving vision.

KEYWORDS: phacoemulsification; goniosynechialysis; angleclosure glaucoma; cataract

青光眼在我国群体的患病率为0.21%~1.64%,是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病,在我国闭角型青光眼与开角型青光眼的比例为3.7∶1[1],对于不同房角形态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也不尽相同。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及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再认识,越来越多的合并闭角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通过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解除了痛苦,以下我们回顾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不同房角状态下的闭角青光眼56例60眼,分析术后的临床效果,随访3~12mo,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200801/200910在我院住院的白内障合并闭角青光眼患者56例60眼,其中男20例20眼,女36例40眼,年龄54~74(平均67.3±3.72)岁,术前视力0.08~0.3,晶状体核硬度按LOCSⅡ分级法,均在Ⅱ~Ⅲ级核之间,房角镜检查57眼在窄Ⅱ~窄Ⅲ之间,3眼窄Ⅳ不超过一个象限,术前的前房深度1.63~2.12(平均1.82±0.34)mm。60眼患者中38眼处于临床前期,19眼处于先兆期,3眼处于间歇期。患者术前术后常规行视力、裂隙灯、GOLDMAN前房角镜检查、超声测定前房深度、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诊断标准:临床前期:1眼有明确青光眼急性发作史,另1眼未发作但具有浅前房,窄房角等解剖因素;先兆期:劳累后有一过性小发作病史,休息后缓解;间歇期:急性发作后,经药物治疗或自然缓解,房角大部分或全部重新开放,眼压恢复正常。

1.2方法

患者术前0.5h美多丽散瞳3次,倍诺喜点眼2次,2滴/次,做透明角膜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注吸,囊内植入爱尔康折叠人工晶状体,应用卡米可林注射液缩瞳,前房注入黏弹剂,边推注边下压虹膜根部,将房角粘连完全分离后冲洗净黏弹剂,在角膜缘切口处做基质水化处理,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典必殊眼膏涂眼,单眼遮盖。

2结果

2.1眼压

术后1wk内57眼每天测眼压均

2.2视力

术后裸眼视力60眼均不同程度提高达0.2~0.8。

2.3房角和前房深度

术后3mo行房角和前部超声检查,其中大部分房角重新开放,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前房中央深度可达3.21~3.98(平均3.62±0.21)mm。

2.4并发症

术后角膜轻度水肿11眼,2~3d均恢复透明,3眼患者术后前房出现纤维素样渗出,均为术前眼压较高或有近期急性发作史,经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典必殊滴眼,渗出均吸收。

3讨论

目前认为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发病因素为:眼球局部的解剖结构变异,如眼轴短,角膜小,前房浅,房角窄,且晶状体较厚,晶状置相对前移等[2] 在多数学者应用超声乳化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报告中,患者手术后视力提高、前房加深、房角增宽、眼压大多得到了控制[3]。与滤过性手术相比,手术并发症少,是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4]。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摘除晶状体后可以明显加深前房深度,改善窄房角的解剖结构,同时可以使虹膜远离小梁组织,恢复部分或全部小梁功能,减少房水排出阻力,使术后眼压控制正常,白内障摘除后消除了虹膜与晶状体接触点,减少了瞳孔阻滞,同时可明显减少单一青光眼术后浅/无前房发病率,减少了恶性青光眼发病率[5],房角分离可改变暂时或不牢固的虹膜周边前粘连的状态,增加了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的可能性。有学者认为术前依据眼压和房角检查较难预计术后房角开放的程度,或者说难以估计术前已存在的较牢固的虹膜周边前粘连范围以及对术后眼压的影响,尤其是NⅢ~NⅣ近于关闭状态难以确定是粘连还是虹膜根部与小梁表面及角膜后表面暂时性相贴[6],在解除晶状体的前提下房角分离可使这种暂时性相贴或粘连不牢固的闭和房角重新开放。经56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明对于部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降压和增视的双重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坚.青光眼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中华眼科杂志 2000;36(3):192196

2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55

3韩霞,叶剑.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23(7):726728

4江利红,张靖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房角改变.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52153

白内眼障的如何治疗范文6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房角粘连分离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在不可逆性致盲的原因中居于第一位[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由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很多合并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以及晶状体因素在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进一步认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已经引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2,3]。我院自2006年开始行单纯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现对二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经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及(或)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效果不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2例(60眼),其中男23例(26眼),女29例(34眼),平均年龄(66.4±5.43)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只眼。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青光眼类型、术前视力及眼压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法 手术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

A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0.4%奥布卡因表面麻醉,10点位行3.0 mm透明角膜切口,3点位行侧切口,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原位超声乳化碎核,抽吸残余皮质,再次注入粘弹剂,植入软性人工晶状体,抽吸粘弹剂,BSS液恢复前房,水密闭切口。

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手术基本步骤同A组,但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用粘弹剂针头向周边360°沿房角部位缓慢注入粘弹剂并下压虹膜根部使之下陷,如有周边前粘连,可以晶状体调位钩进行钝性分离,其后步骤同A组。

1.3 观察项目 患者随访6个月,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第6月的最佳矫正远视力(LogMAR),眼压(Goldmann压平眼压计),前房深度(Pentacam仪)和前房角(Goldmann房角镜)情况。术后眼压仍高者,视情况给予局部降眼压药物。

2 结果

2.1 视力 A组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0.69±0.45) LogMAR,术后6月最佳矫正远视力(0.24±0.23) LogMAR;B组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0.64±0.42) LogMAR,术后6月最佳矫正远视力(0.23±0.21) LogMAR。经t检验,两组之内术前术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眼压 术后6月眼压较术前眼压在A、B两组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A、B两组之间,术前眼压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眼压B组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前房深度 术后6月前房深度较术前在A、B两组均加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A、B两组之间,术前前房深度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前房深度B组大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房角 A组平均房角关闭范围术前为260°±36°,术后6月202°±33°;B组平均房角关闭范围术前为257°±35°,术后6月54°±29°。经t检验,两组之内术前术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

2.5 用药种类 所用的降眼压药物包括2%美开朗、1%毛果芸香碱及1%派立明中的一种或几种。A组平均用药种类术前为2.23±0.68,术后6月0.70±0.70;B组平均用药种类术前为2.33±0.66,术后6月0.40±0.56。经t检验,两组之内术前术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并发症 A组患者均未出项并发症,B组患者有3眼术中出现少量前房出血。

3 讨论

对于药物治疗及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传统治疗方法是实施滤过性小梁切除手术。滤过性手术虽然成功率较高,但也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术后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等,而且滤过性手术会加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展,很多患者不得不再次行白内障手术[4]。而且在我国闭角型青光眼多为瞳孔阻滞型机制,晶状体虹膜隔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5,6],这就提示我们,去除晶状体的因素,可能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另一种方法。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我们可以考虑首先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术后由于晶状体的摘除和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可以使中央前房加深,瞳孔缘相对位置平坦,瞳孔阻滞解除,同时周边虹膜膨隆减轻或消失,使房角开放,从而降低眼压。我们在此研究中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但是,单纯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只是打开了部分关闭但未粘连的房角,对于粘连性的房角关闭,它的作用还是有限的。考虑到此因素,房角粘连分离术亦被提出。术中利用粘弹剂的机械力量,使还不太紧密的粘连打开,对于较紧密的粘连,可以配合使用晶状体调位钩进行钝性分离,这样最大限度的开放房角,以加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降眼压的效果[3]。我们的研究也显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相比,术后中央前房加深更明显,房角开放度更大,术后眼压降低效果更佳。但是我们也发现仍有一小部分患者术后眼压控制不佳,经分析均为青光眼病史较长,考虑一方面粘连时间太久粘连不容易打开,另一方面小梁功能已经下降,纵使房角开放,亦不能代偿房水排出;对于此类患者,还需要进一步行滤过性手术。

总之,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于药物治疗或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它们都可以使前房角不同程度的重新开放,使眼压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且二者相比较,后者的效果更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开放的房角会不会再次关闭、降眼压效果会不会维持,仍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Quigley HA. Number of people with glaucoma worldwide. Br J Ophthalmol,1996,80:389393.

[2] Ming Zhi Z, Lim AS, Yin Wong T. A pilot study of lens extraction in themanagement of 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Am J Ophthalmol,2003,135:534536.

[3] Teekhasaenee C, Ritch R. 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goniosynechialysis for uncontrolled 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 after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 Ophthalmology,1999,106:669674.

[4] Ferrari E, Bandello F, Roman-Pognuz D, Menchini F. Combined clear corneal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ab interno trabeculectomy:three-year case serie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5,31(9):1783-1788.

[5] 周文炳,王宁利,赖铭莹,等.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进展.中华眼科杂志,2000,36:47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