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1

集成化在医学科技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医学充分融合了环境科学、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新理念与新技术,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比如纳米材料、分子生物学技术及药质体等与药剂学的融合,就有效地提升了药物的研发水平,大大提升了其实际使用价值;再比如核磁共振技术与临床诊断的结合,加快了医疗手段的进步与现代化,以及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等学科都是借助于医疗科技的进步,在原有医学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单一的学科实际上已经集成了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信息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综合体。而随着未来物理学、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还将进一步推进医学科技集成化,能更有效地提高医学科研效率。快速化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网络对各种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对医学科技及医学知识的更新已经基本实现了实时传播,全球医学知识共享已成为可能,而新的医学科学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未来医学教育及医学事业的进步,医学知识及医学专利、专著等成果更新速度也将加快,大大减少医学知识的更新周期。更多的医学专业人士及医学爱好者都能够更加及时地获得医学知识的更新。此外,在无线网络逐渐壮大以及信息技术进一步更新的情况下,医学科技的普及速度变得更快,普及范围更加全面。网络化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医疗远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了世界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及不同水平的医院专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条件下,医疗人员之间的合作与科研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为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帮助。

2医疗科技发展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充分开发与利用医学教育资源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对医学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医学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现代医学教育活动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是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将先进的医学科技知识与技术第一时间传授给学生。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医学科技知识,改变了学生接受医学科技知识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讲,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医学教育教材的更新,改变了传统教材只有教科书的现状,增加了配套光盘及学科网站资源,让学生可以借助于生动形象的音频、视频等进行先进医学科技知识的学习。二是应用CAI软件库,为教师提供适用于不同年级及学科的课堂教学资料,包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等,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三是借助于电子图书馆向学生传递各种先进的医学科技知识,利用电子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图书资料检索渠道。实现医学教学模式创新与教育理念的更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模式也在不断转变。但是在转变过程中,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改变其落后的思想,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依然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并不明显。因此,医疗科技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学教育模式的创新,改变传统医学教育中的教育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先进的医疗科技知识及技术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真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进行医学学习的兴趣,为我国医疗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此外,现代科技革命尤其是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知识和新技术手段的涌现一方面更加依赖于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激励着医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医学科技发展情况存在密切的关系,医学生是未来医学事业进步及医学技术、医学新知识发现的重要力量,加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我国医学新知识及新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医疗科技逐渐进步背景下的医学教育中,应当更加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建立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说,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比如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预测疾病的研究,就是在原有医学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的创新:通过建立疾病和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再借助于计算机的计算与处理能力来进行医学现象的预测,从而发现医学中的一些发展规律。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很好地将数学计算与应用技巧应用于医疗当中。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首先,医学科技创新思维的提出往往来自团队的智慧。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医疗科技背景下,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十分快,若医学研究失去群体意识,或者是医疗人员之间不具备一定的社会联系,每一个独立的医疗人员个体是无法完成重大科研成果的,紧紧依靠某个人个人的能力是几乎不能处理好当前复杂的医疗问题的,还是需要团队的支持、帮助与合作,由团队共同进行协调,发挥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出更多的医学奇迹。因此,在医疗科技发展条件下要加快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其次,医疗科技的进步促使不同区域、国家之间的医疗专业人才合作,现代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合作更加突出,联系更加紧密。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中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培养。最后,在现代医疗科技影响下出现的医疗知识大爆炸时代已经到来,未来更多的专业性研究成果、专著、产品等都不能完全由某个个体单独掌握,而是需要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才可能更好地解决各项疑难医疗问题。

3结论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创新,并告诫国民:“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一个人要创新,离不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创新思维能力是人类推动社会前进的必要手段。挖掘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一、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要点与关键

数学与其它学科不同,在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广阔性和独创性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与伦比的功效。苏联伟大数学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一切创造发明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科学就会陷入困境;只有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创造发明。在学习阶段,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思维能力及各种习惯的形成期。他们天真活泼、可塑性强,受到的传统约束较少,富于幻想。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获取的信息量丰富,社会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他们具有更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数学中的创新思维,是指在一定的群体中,个体对某一事物有着不同于常规的新颖思维方法,其思维过程有变通性、新颖性、求异性特点。简单地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在一定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然领悟到―个新道理,想出新的解题方法,产生出与众不同的新思路。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创新”火花,都是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

开展数学创新思维品质培养,关键在教师;而成功与否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否更新、是否转变。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全面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质量关,健全的学生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感、数感和情感,善于帮助学生观察世界、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善于培养他们求异求真的习惯和自信心。教师还要具有多元化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认知结构;要具备―定的创新思维品质,对学生创新性的引导和启发;要具有创新教育的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如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组织指导能力、以及自身善于求异和创新的能力等。

二、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方略

创新思维是―切创新行动的源头。没有创新思维,空有意志、知识乃至大量信息,最多能产生“比葫芦画瓢”式的再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则不然,它所面临的是未曾遇见过的问题或需要新的解决办法的老问题,没有独特的办法满足无法解决问题的,所以它是思维的高级阶段和精髓。小学生的年龄小,正处于知识的形成期,接受的新知识都从未知开始,这就需要老师唤醒学生的未觉醒状态及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寻找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一定的条件。

1、融洽师生关系,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学生智力活动。教师在教学时,唯我独尊,不苟言笑,―言堂,满堂灌,则教学的气氛必然趋向紧张,学生容易产生压抑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见解,这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使创新思维无法产生。反之,在和谐、民主的氛围里,教学气氛活跃,学生思想解放,求知欲旺盛,就敢想、敢做、乐于发表见解,并能逐步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欲望和性格特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而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学生思维,能使创新思维得以很好地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授课心境,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从而渲染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要面向全体,目中有生,心中有爱,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保障学生的“心理自由”,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2、让学生形成探究质疑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由“疑”引起探索,通过探索求知,再上升到创新,这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质疑是创新的突破口,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使学生形成质疑问题的习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学生紧张的思维活动,就没有问题的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疑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习惯,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

3、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

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诱发剂,又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原动力。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往往都是从好奇开始。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人们去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爱护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是开启思维的钥匙。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新事物新形象出现,就没有新假说的提出,也就没有创新。想象是得出新事物、新形象、新假说的有效途径,是通向抽象的桥梁,是挖掘创新潜能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新,也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思维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概念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发学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愿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人在问题情境时才需要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们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关键是要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从情境中产生问题。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识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动、有趣、有味的问题情境。这能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活动能力的重要条件。

5、打破常规方法,提倡标新立异

常规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中,要在学生掌握常规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打破常规、逾越常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设想、敢于创新。不苟于常规的回答,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和赞扬。

6、求异发散,鼓励多角度思考

创新思维本质的特征是求异性,即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即不限于一种思路也不局限于固定形式,而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多度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求异”,给他们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因此,一定范围内的思维定势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一定范围内的思维定势,就无法研究事物。但另一方面如遇到新情况或条件发生改变,思维定势常因不能变换其它方式来考虑问题而遇到困难,出现思路闭塞、思维呆滞和僵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变通性。利用求异发散,鼓励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能有效地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见解。可以通过一题多问、多解、多变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它不拘于一种方法,不局限于一种途径,尽可能地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这正是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新颖的体现,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7、加强实践操作,形成创新技能

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动手操作实践,改变了“耳听、口说”的简单学习模式。它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外部的操作实践,使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对促进知识的内化,启迪思维有着特殊的功能,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通过操作,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能力得到很好地发展。实践表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再造力,培养创新思维。

8、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空间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如果数学离开了生活,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注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和探究数学,让他们明白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而知识也只有在应用时,才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从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创新的最高体现。在教学中,无论是传授新知识,还是巩固练习,教师都应尽量挖掘生活中的实例,渗透数学中的转化、代替的思想,变枯燥乏味的知识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画面,从而促进知识顺利地迁移。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习惯地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并从中提炼思想,创新的火焰也会越烧越旺。

9、多些欣赏,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别出心裁地大胆提出新颖的解题方法,这是思维独创性、变通性的真正体现。虽说学生的创新思维处于低层次阶段,但它却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多些赏识,培养创新思维。平时,教师应善于运用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如“你的想法真妙”、“你真了不起”、“你真是一个小神童、小天才”、“你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等。这些欣赏性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只有赏识,才能导致成功;也只有赏识,才能挖掘孩子的巨大的创新潜力。

走出课堂,设置课外生活实践作业:搞“小调查”:开设“数学乐园”;创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等,让丰富的数学课外活动延续课堂的创新。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适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获得了哪些进步,实现了哪些学习目标,还需在哪方面进行努力等,并组织学生在班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总之,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

【参与文献】

[1] 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北师大出版社,1987.1.

[2] 刘北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2000.4.

[3] 何玉平.创新思维训练的主要策略.中小学教学•小学版,2003.1-2.

[4] 胡国潮.例谈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6.

[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付友文,男,汉族,陕西周至人.

(上接第182页)

俗体育专业人才的作用,各高等院校也应有针对性地开设民俗体育文化课程和举办短期的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业务培训等,培养一批民俗体育旅游管理、开发、体育旅游指导员等人才,为民俗体育发展提供专业支持。二是成立区域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会,就是要凝聚有关专家学者的才智,整合有效资源,发挥多学者、多学科、多手段联合攻关的团队精神,克服研究方法的片面性。三是创办专业刊物,刊载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宣传影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尹国昌等.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昌大学学报,2007.

[2] 李米环等.体育统计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7.

[3] 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李米环等.关于体育统计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M].山东体育科技,2006.

[5] 王俊奇.皖西南古村落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特点及发展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

[6] 李米环等.农村体育人力资源问题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0.

[7] 张铭远.从武陵源看自然风景开发的区域社会效应[J].经济地理,1994.

[8] 李米环等.西安市中老年女性能量代谢水平与健康状况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1.

【作者简介】

李国强(1976-)男,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信息.

(上接第166页)

三、结论

VFP的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学好该课程。以上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VFP的积极性,相信这些方法可以对改善高职高专VFP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注 释】

[1] 单启成.新编VisualFoxpro教程[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哲生.Visual Foxpro教学新体验.职业教育研究,2005.9.

[3] 王索玉,刘桦.模块化教学的应用设计与实现[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5.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创业教育;医学;教育改革

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高等医学院校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医学人才,不仅需要合理的医学知识结构,也需要创新性思维、发散思维和高尚人格。创业教育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有其优势,它的本质是人才培养,侧重于培育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技能。为了促进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当今高等医学院校在提升专业教育质量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地吸收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地做专业培养方案改革。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以学科分类,以职业要求为导向,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然而,大学专业教育往往重实用,忽视其他方面如人文素养、价值观等的教育,故其弊端一直为教育学者所批评。目前,我国医学专业教育虽然一直提倡要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脱离不了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偏重于自然科学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医学生从中小学开始埋头于题海战术,文理分科又导致艺术、文史等人文素养缺乏,专业课程任务繁重,及由于当今社会整体价值取向的影响,他们从专业选择到专业学习,都带有较强的功利性,注重显性价值、应试能力和医学技能,缺失创新精神,创造力不够,探究精神薄弱。创业教育是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因生产力对教育需求的改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1]。与传统的“适应性”教育不同,创业教育主张积极鼓励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不仅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更是专业教育的延伸。在教育改革的深化过程中,除专业知识技能之外的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已被更多地关注起来。创业教育可以将素质教育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如今的专业教育离不开实践和创新,创新思维往往又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交叉学科知识的渴求,使专业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二、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必要性分析

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出新的要求。科学需要进步,人类对医学的探索无止境。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地发展,和其他学科不断融合,医疗技术也不断更新,研究的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这都离不开创新型医学人才。当今社会对医生的需求,不仅停留于帮助患者防疾治病,解除病痛,更多地转向关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医学生活化,需要更多优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服务于社会。另外,在当前“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纷纷结合,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新形态。“互联网医疗”目前虽属于慢热领域,但对整体医疗行业的影响趋势势不可当。对高等医学院校来说,“互联网+”对医学教育理念的变革,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很多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如远程医学教育、翻转课堂等顺势而生。人机交互模式、人工智能等,给医学教育技术带来革新,要求医学教育观念、体制、方式和人才培养的变革。这都要求高等医学院校能与时俱进,开拓视野,用创新思维推动技术与医学教育的融合,革新医学教育理念。

三、创业教育融入医学类专业教育的途径探讨

结合新形势下医学类专业教育的特点和创业教育内涵,可从专业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将创业教育融入医学类专业教育的方式。1.改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高等医学院校应把握好社会发展方向,及时修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构建医学类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首先,建立具有行业特征、高校特色、专业特点,能够体现创业教育要求的培养方案,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两门创业课程的学习上,应形成有医学类专业特色的由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其次,课程设置方面,由于医学类专业临床实习时间比较长,专业性强,所以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可以集中在低年级段。在高年级段,可根据专业与学科交叉需求,设置一些综合性课程,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专题讲座可作为创业知识和技能的补充。2.优化教学与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中,教学内容要积极体现创新创业,同时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融入医学类专业教育中,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如游戏式培训、实战性实践、小班教学、体验式学习等,激发学生主动性,促进个性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实践是创业教育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学生实践技能、验证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过程[3]。在创业教育课程之外,应加强第二课堂、实践课程、各类比赛、校园文化活动等的实施,在第二课堂中融入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更高,效果更好。医学专业教育,专业性强,局限和弊端也明显,第二课堂可为创业教育的融入,提供很多的途径。在医学院校设计第二课堂,应该突出和充分利用医学专业特色。比如,创新创业大赛、各类学科竞赛中,都能够很好地反映创新思维与专业思维的结合,对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很有帮助。此外,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如医学义诊、社区服务、基层挂职等,对医学生拓宽专业口径和就业渠道,适应社会,有良好效果。3.制定科学评价体系。完整、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医学类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评价,可以通过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来进行。内部评价由高校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和抽查组成,外部评价包括学生满意度和召开评价推进会、学生就业去向等形式掌握教学情况[2]。高等医学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制定创业教育课程管理和评价体系。

四、创业教育融入医学类专业教育的策略探讨

为了使创业教育课程可以有效地融入医学类专业教育,在上述途径的基础上,必须更新、强化创业教育理念,从各个方面努力提高创业教育成效。1.把握创业教育理念是基本。创业教育在我国虽已有了一定发展,但对创业教育的误解还是存在的,包括很多教育管理者和学生对创业教育有认知偏差,误认为创业教育是简单的职业教育、创业培训等,对医学专业教育实行创业教育抱怀疑与否定态度。所以,教育者应准确把握创业教育理念,深刻领会创业教育优势,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吸取国外创业教育系统性经验,把握好创业教育理念,这是教育改革的基本。2.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质量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教育者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高等医学院校要顺应时代,积极改变师资现状,将“知识型”、“传授型”的教师向“创新型”、“全面型”教师转化,完善师资选拔相关制度。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培训力度,创造教师创业实践机会,提高创业教育师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二是加强高校与社会沟通,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项目合作,从校外领域聘请一批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和创业经历的专家兼任课程教师,确保创业教育各个实施阶段,学生都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3.服务保障体系是支持[4]。创业教育的实施,需要服务保障体系的支持。医学专业有其特殊性,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时不免会产生留于形式、观念未能及时转变的问题。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可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组织机构保障。学校统一领导,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主动加强与地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协调,整合资源,切实保证机构、人员、经费、场地。二是完善指导服务保障。以学校就业创业指导部门为中心,积极开拓毕业生就(创)业市场,强化就(创)业教育与指导,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三是构建医学院校创业支持体系。医学生创业支持体系,需要学校和政府双方共同努力。新医改给高等医学院校带来机遇和挑战,政府积极出台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学校也加大对医学生创业的帮扶,鼓励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创业项目。

总之,如何使创业教育与医学类专业教育协调配合,培养适应时代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创业教育是否能有效地融入医学类专业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对医学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体系有准确的理解和全面的认知,也要求我们对医学类专业教育不同阶段的特点、核心和关键有个全面的掌握,把握融入的渠道和时机。

作者:杨一令 高 佳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杨一令.创业教育在医学生培养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8):45-48.

[2]薛慧.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J].高教管理,2014,(3):65-66.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4

一、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应当具备的素质

当前社会的发展,为现代医学人才素质的发展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创新医学人才应当具有以下四层含义:其一是应当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结构,即不仅要具有十分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医学专业相关的各类新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而且又要具备较为娴熟的医学基本技能,从而提高获得新知识、积极探索以及持续创新的能力;其二是应当具备创造性思维,也就是思维要活跃,应当善于进行想象,而且积极进行创新,不仅要遵循科学的规律,而且又不被传统所约束,对于已知领域有极强的探求兴趣与创造热情,对于已知领域能够从全新的角度上提出问题,并且研究问题,努力寻求突破;其三是应当具备极强的发散性思维,并且具有相当好的聚合思维能力,也就是要能够从现有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当中,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索,从而得到大量的新观念与新见解之后再重新组合而成全新结构。通过这样的反复来求得升华。其四是应当要具备高尚的意志品质与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医学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

1.培养创新医学人才是医学模式转变之需要鉴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已经从以往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为生物—心理—社会型医学模式,从以往的治疗型模式转变为预防—保健—群体参与型模式。这一转变要求医学人才必须深入掌握当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具备渊博的医学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文化素养,十分丰富的想象力,坚韧不拔的意志与百折不挠的精神等。

2.培养医学创新人才是适应医学发展之需要医学以人体为其研究对象,具备了实践性比较强、风险性比较高等特点。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在医学院校接受过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大学生与未能接受过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大学生比较起来,在接受需要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前者成功之机率往往要比后者高出三倍以上。创新医学人才能够对于患者复杂的病情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正确的诊断与合理的治疗,并且判断预后,从而减少病人所承受的风险,并增加其生存的机会。

三、医学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1.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等教育当中的基本问题之一,这是设置专业之基础,也是制订教学计划之依据,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出发点,也是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终归宿。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依据。中国各大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之确定应当准确地认识到不同的高校类型与不同地区之差异,并且进行认真研究与全面讨论,并且明确地制订出适合于高等院校发展的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而保障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满足当今社会之所需,特别是围绕着中国现行医疗行业的人才需求,努力培养既用得上,也留得住,而且有作为的创新型医药卫生专业人才,这更是当今阶段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2.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建立具有创新性的教学体系,对于医学院校学生的培养十分重要。要优化医学课程结构,建立起创新型教学模式。要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大学生为主体,符合大学生个性的课程结构。在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的环境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师生之间的共同促进与共同发展,在医学课程的设置上,应当建立起一个能够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有利于让大学生尽快地参与到临床医疗工作的教学体系。一是这一课程结构体系可通过对医学类专业课程实施前期打通与后期分流,在确保医学基础课程内容能够掌握以后,应当依据大学生的自主意愿与专业的规划,分流出各个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也就是要能够适应于医疗卫生事业当中的不同专业技术需求,又要能够全面地考虑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且适应于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在专业性学习当中创新意识之培养。二是这一课程体系通过进行课程的整合,能够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对课程进行整合是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核心。要通过对现有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进行梳理,从而改变只注重于专业上的对口,却忽视了课程教学内容之整合与重组等现状,并对各个课程模块进行优化和整合。

3.注重于培养医学生的能力能力的大小是衡量医学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检验医学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注重于学生能力之培养和提升,是培养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此,我们一定要下决心彻底地改变只管对大学生传递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过于忽视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只关注大学生的考试分数,过于忽视医学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如果只是让大学生们进行死记硬背,却忽视了对大学生思维能力进行训练的陈旧落后观念,从而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创新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并且积极探索全新的学生能力培养方式,并且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要进行多式训练,以培养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如今的时代,知识是天天升值的。新知识的不断增长,也就相应地导致陈旧知识的不断发展、取代和被淘汰。为了让大学生们能够跟上当前时展的步伐,应对如今时代的挑战,只依靠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知识传授,还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采用各种方式,培养大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并且引导大学生运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自觉学习,并且刻苦钻研,从而多方面地获取相应知识,汲取营养。要让学生坚持不断的学习和终身学习,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二要启迪智慧,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医学人才能够在十分相似的医疗实践之中快速地发现其中的细微不同之处,他们总是需要依靠创新思维来创造出全新的与独特的概念,并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思维作为创新人才的一种最基本特征,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所以,在培养创新医学人才一定要注重于创新思维能力等培养。高等院校应当解放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三要结合实际,以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医学是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之一。大学生今后要走向社会与服务社会,就需要有非常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应变能力。大量经验都已经证明了创新更是需要建立于实践基础之上的。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院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能力会激发出医学院校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且还能提高大学生们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积极地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医学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临床实习,以此来培养包括处理信息能力、获得新知识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等在内的各项能力。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5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特定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许多学者是通过对东西方成功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来探讨、研究创新教育的。西方教育思想强调学生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支持鼓励学生个别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运用能力。但更多的学者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进一步优化,实现教学过程要素的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其次,是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再次,是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最后,教学过程也发生深刻转变,由讲解说明为主体的进程转变为情景创设、问题探究、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简单一点说,从教师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包含四大特征:语言能力特征(形体语言、口语语言)、表达能力特征(表达语言、板书表达、媒体表达)师生互动特征、启发预见特征;从学生角度来看,创新教育表现为四大主动: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从教学管理者来看,创新教育包含两大管理:创新教育过程管理、终末效果质量评价管理。

2.我院的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如院校文化情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手段,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知识的主体称作“学习者(learner)”而不是“学生”(student)。把学习知识的主体尊为主人地位,是因为在知识面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在知识面前,教师既“教”且“学”,学生既“学”也能参加“教”。这与创新教育的显著特征———“师生互动”是一致的。我们在以东西方院校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以研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们自身的理论研讨,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进行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2.1我院本科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本科生教学水平是体现一个教学医院综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涉及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水平、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水平、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水平三个方面。

2.1.1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知识教学过程分解为情景设计、问题探究、意义建构。这具有浓厚的机械论的味道,却极易为人所理解和掌握,也极富创新性见解。所以现代建构主义只能成为创新教育的一个理论框架,而不能成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的言语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师生互动、心灵沟通、启发预见为手段,实施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教学法中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以问题为中心,以症状为主线(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打破常规教学法的局限,打破常规课程设置顺序,以症状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切入点,主线突出、目标明确地实施教学。由于新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幅度大,涉及面广,困难和问题也较多,我们只在2001年儿科学教学中进行了试点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理论知识功底明显得到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综合能力明显优于以往学生。目前,我们仍在深入研究新循证医学的实践结果,并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作进一步研讨。问题式教学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近年来在教学界重新得到广泛重视。问题式教学法将学生设置到复杂的、生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将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院已在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消化内科学等)、外科学(普通外科学、骨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学科教学中,广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启发预见,收到良好效果。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仿真现实情景、达到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或达不到的一种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是国际教育界最尖端、最前沿、最富发展前景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法,可广泛应用于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发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技术,计划斥资650-900万元(逐年投入)建立建设“教学数码港”,通过虚拟与现实交替、情景与空间交替、思维与技术交替、能力与实践交替,实现教学全数字化,并以新循证医学教学、问题式教学为教学主要手段,努力建成现代化的临床医学教学中心。

2.1.2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

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过程中,强调和注重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目标是使学生在临床见习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思维与临床思维相结合,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目前,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临床专业学科的见习带教教学中。2.1.3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临床医学实习,是一个医学生从学生成长为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在医学教学中,是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教学过程。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中,特别强调和重视创新教育。主要采用以下手段: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锻炼能力的方法。在见实习带教中,特别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我院相关学科在见实习带教中,已全部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互动讨论教学法。互动讨论教学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不固定物理空间,不固定场所,边讨论边学习。互动讨论教学法,尊重个体,教学实现个性化,空间、模式完全开放,学生更加主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互动讨论中显著提高。我院神经外科学学科、心血管病学学科、普通外科学科、儿科学科等学科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互动讨论教学法,创新教育收效显著。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形成创意。对于同样某一疾病,教师不引导、不暗示,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进行网上、图书馆相关资料查询,对病例和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讲。探究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我院主任、教授教学查房教学中,效果良好。

2.2我院研究生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在西方传统的教育界,一般把大学本科作为普及性教育,硕士学位研究作为创新性教育,而把博士学位研究作为精英性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硕士学位研究在原有的创新性教育的基础上,也越来越向普及性教育靠拢。我院非常重视研究生创新教育。作为普及性的硕士研究生教学,注意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等方面,重点进行教育培训;作为精英性的博士研究生教学,注意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大师型和精英型为培养方向,实施创新教育。以神经外科学学科为例,三个学科带头人一共五个主研方向、十三个主攻课题、数十个子课题。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以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科研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注重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综合医学理论水平、综合医学临床能力、综合医学最新创新和科研成果的整合能力、综合专业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培养大师级顶尖医学专业人才。以神经医学专业前沿发展方向为目标,以神经医学专业尖端科技为发展方向,以顶尖专业课题为主攻方向,培养精英级顶尖神经医学专业人才。所以学科学术风气浓厚,学术思路活跃,学术方向广阔,学术进步明显,学术发展持续。

3.创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创新教育,以其个性化、开发式、创新性而更注重人才的培养。但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概念是双向性的,内涵包括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学生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创新型师资人才。而创新型师资人才既是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3.1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

我们注意到,创新教育主题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创新教育是由创新型师资人才进行实施的,而教师本人就处在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所以开展创新教育的第一步是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不可能一蹉而就。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开展创新教学、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创新型师资人才,是由其自身素质、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上进心、学科学术氛围和“悟性”等六个方面不断进步提高而生长出来的。我们在创新型师资人才培养中,主要依靠舆论造势、营造情景、创造条件和选拔重用等手段,使创新型师资人才首先脱颖而出,并带动、引导其他教师逐步成长。舆论造势就是通过院大会、院周会等会议形式和下发文件等文字宣传等形式,鼓励、宣传创新教育,表扬表彰开展创新教育的先进学科和先进个人,在全院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开展创新教育造势。营造情景就是鼓励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内带头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提倡、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条件就是给热衷创新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教师,提供、创造良好的支持条件,在外出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优先考虑,从而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在医院内部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选拔重用就是选拔重用开展创新教育成效显著、业务能力强的人才,直接在全院起示范表率作用。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6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c)-073-01

创新(Innovation)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原意中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达到创新的目的的原则是改善人们的工作质量、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进而对社会的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产生根本性的积极影响,促进社会的发展。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形成于20世纪。在1912年,哈佛大学的教授熊彼特第一次把创新这个概念引入了经济领域。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从未有过的组合。他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的五个方面:产品创新,就是指要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工艺创新;市场创新,就是指市场的开辟;要素创新,也就是在生产中引进新的生产要素;以及制度创新,也就是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体制和管理结构方面的创新。美国的管理大师德鲁克也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把创新的概念引入管理的领域,形成了管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指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的一种行为。现在“创新”的概念已经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扩展到了医学领域。

医学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对疾病发病机制的重新认识、新的诊断方法的设计与实施、新的治疗方法的设计与研究,到临床应用的研究,是一系列科研活动的总和。因此,医学科研创新,存在于医学活动的各个领域,是促进医院诊疗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指医学活动中的创新思路,它是开展医学创新活动的灵魂,对促进医院科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基层医院的科研活动相对比较薄弱,培养医务人员的创新意识,对促进医院科研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临床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呢?本文就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进行述评。

1加强科研活动,培养信息时代意识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 医学科技信息在医学科研活动中所占份额愈来愈大。作为科研创新意识培养的第一步,科研管理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寻找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包括掌握医学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多种不同载体的医学信息资源,学会文献检索方法,掌握计算机信息检索技能, 并能够通过互联网检索和查找所需信息,利用计算机处理相关信息等。 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准确的医学科技信息, 密切掌握科研动态, 进而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促进医院科研活动的开展。因此, 加强科研管理人员信息获取能力对于提高整体科研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2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首要因素。所谓创新人才,是指那些最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开拓性、奉献性、协作性、独立性、复合性、全面性的人才。创新人才具有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种能力、素质的形成既要靠坚实的专业知识,也要以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为基础。坚实的专业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上的创新,才可能具有真正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然而,过分强调专业技术知识,不涉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就会导致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阔,从而影响研究者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及独创性,也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因此,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构成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医院科研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包括除了专业基础知识以外的研究方法学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知识,使研究人员容易受到其他领域的知识启示,为医学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创新方法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是创新的重要奥秘之一。所谓创新,并不是简单地追求和别人不一样,而是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修养,具有力求解决新问题的进取精神,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百折不挠、实现目标的奋斗精神。这种活跃进取的精神状态,是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在此基础上,要善于应用灵活多变的科学思维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充分应用各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包括科研设计方法、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统计学方法等),力争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达到科研目的。

4加强医院继续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21世纪将是一个革故鼎新的科技时代,医学创新是医院寻找发展契机,增强综合实力的动力和源泉。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提高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医院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定医院科研发展的合适培养人选,采用“送出去、迎进来”等方法,加强学历教育,培养优秀的创新型医务工作人员。其次,推行“唯才是举”的人事制度,贯彻“重学历而不唯学历”和“重年资又不唯年资”用人方法,是合理应用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

总之,没有医学知识的更新和创新,就没有医学事业的发展。为了基层医院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综合能力,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提高和发展事业的主要途径,也是基层医院全面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曹凯军.论医学技术创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9):517-519.

[2]李恩.创新思维是医学科学研究的灵魂[J].疑难病杂志,2007,6(3):190-191.

[3]张华.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队伍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7,17(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