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科的基本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学科的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学科的基本概念

安全学科的基本概念范文1

《食品安全学》主干课程教学改革近年来,由于频繁发生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恶性事件不断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已上升至人们主要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微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掺假以及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这也被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而开设的一门专业,于2001年开始设置至今已有10余年的历史。《食品安全学》作为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特色核心课程之一,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目前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对该课程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基本概念及原理解释清楚,避免混淆

食品安全学课程其理论性较强,需要掌握多元化的综合背景知识体系,理论与实际应用联系广泛的学科。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轻松地去学习这门课程,首先需要解释清楚食品安全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食品安全学的基本原理。例如,食品安全学中涉及到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两个基本概念必须严格加以区分,避免造成学生对概念混淆。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卫生是为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危害人体健康而采取的综合措施。大部分学生初涉及到这两个概念时,比较容易混淆。其实,这两者的关系就是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食品安全是食品卫生的充分条件。政府职能部门也通过执行全面的食品安全法来代替片面的食品卫生法。关于食品安全学的基本原理总结归纳包括以下四大基本原理,即“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体管理理念,风险分析理论,透明性原则,法规效益评估。对于理论性知识体系的阐述可以通过以教师授课为主,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参与课程的探索与讨论为辅助手段可能更有助于对理论知识体系的掌握。

二、与国际发展趋势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改革

与时俱进,掌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结合国内外食品安全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特点及学科特色,尽量做到教与学和实际同步,提高学科专业的实践性与创新力,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最广、最实用的信息。食品安全学涉及多个相互交叉的学科领域,要求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体系,课程内容广泛,包括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和因素、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评价和管理及安全食品的生产开发等内容。针对专业特点结合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对教学内容适当优化。目前,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看,主要是从事食品、化妆品等的分析检测、动物检验检疫以及质量控制等工作,故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强化关于食品安全检测以及安全评价管理相关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通过积极倡导多媒体教学是使食品安全学教学“活”起来的最有力的手段。如ISO系列、GMP、HACCP、食品风险分析及食品防护等内容,以前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认为知识很难理解和吸收。现在增加了教学录像和动画短片,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而且使学生感性认识增加,接受效果较好,避免陷入纯粹理论说教束缚,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三、要求学生主动关注最新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针对有代表性实时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分析

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对于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求他们去主动关注相关的最新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对于一些有代表性的实时案例可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例如,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之一,由于农残超标影响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检测手段的高端精准化以及严厉苛刻的标准法规已成为目前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首先需要对农药的种类、使用范围及检测方法包括国标方法以及一些快速检测方法等进行阐述。对于存在的这种贸易技术壁垒如何去克服,需要将我国现执行国标检测方法与国际公认的标准法规(如欧盟标准等)接轨,如何利用先进,权威,国际认可的分析手段进行检测并严格把关。另外,我们知道食品的流通范围广,流通速度快,流通环节少,对于达到老百姓手中的那些瓜果蔬菜中是否存在农药超标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等政府职能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有效采取快速安全可靠的检测手段确保这些食品的安全性,将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快速准确地反馈给消费者,人人都能吃上放心食品,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相关最新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以满足我们日常食品安全监测需要。

四、与优秀食品企业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

如何实现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一体化,作为一名工科学生,不但要求他们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当前的食品安全教学除了教授专业知识以外,还要通过与生产企业相互对接,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感受具体每个环节的控制。为增加学生对食品生产现场的感性认识和安全生产过程管理知识的认识,本专业老师积极联系与周边一些优秀食品生产企业,如南京卫岗乳业、上海太太乐鸡精、上海金龙鱼等建立了学生实践实习基地,通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实际生产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加深对食品安全管理控制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每次实习结束,通过学生实习报告可以看出,他们通过现场实践体验,对食品生产现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锡文,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17.

安全学科的基本概念范文2

关键词:岩土工程专业;实验性;实践性;实战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36-02

一、引言

如今,社会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明显的改变,为社会不断输送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中国高等教育也正处在变革之中,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影响下,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的有限学习空间,使得培养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分析当前岩土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实验性、实践性与实战性教学改革,构建适合就业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综合型素质教学体系与模式,是所有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当前岩土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岩土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实践教学管理松散、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激情不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偏弱,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基本概念的实验性教学日益淡化。岩土工程学科很多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重要公式都是基于试验规律的发现上升为统一的定律与定理,如果不重视基本物理模型试验了解岩土工程的一些基本属性,很难做到理解性的熟悉与掌握。一直以来,国内的高等教育在感性引领与客观认知上倾注的投入严重不足,表现为实验教学课程的学时设置不够甚至没有、相应配套经费的投入偏少甚至缺失、教学质量管理的松懈甚至淡化[1]。再加上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一线青年教师特别是实验课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教学过程中很难提高教学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懈怠心理也被突出地放大,对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模棱两可、对学科专业的前景认知难以把握、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要求缺乏信心等。

2.观摩实习等实践性教学逐渐压缩。亲临现场的认识实习、参与工程的生产实习是岩土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提升专业理解、增进行业认识的重要途径。由于工程建设的实效性,实习基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实习基地,这类基地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不变的,几乎每届学生都可以前往参观学习,主要用于基础性实习教学;另一类是临时(动态)实习基地,这类基地是在实习准备阶段联系的,教学内容随工程建设本身而变化,而且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度而变化,主要针对某一单项工程的实践教学[2]。由于野外实习时间安排相对集中且短暂,再加上路途与安全等问题的考虑,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全面仔细地观察到项目施工现场的情况及细节,而且学校管理人力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位学生的实际过程有效的监控,实习基地的偏少和时间的压缩,必然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各类工程项目,学生的见识也得不到有效扩展。

3.处理问题等实战性教学严重缺失。普通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对教科书中理论知识的反复考查,在了解最新学科领域和相关科技文献方面微乎其微。因此,当学生进入高校开始接触应用型基础科学研究时,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差,科研能力基础较薄弱。在这样的背景下,若要培养学生们的科研能力,只能从最初步和最简单的工作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一点一滴地积累。恰巧,我们的大学课程开始又是以最基础理论课开始,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又由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种种不足,导致学生的第一认识本身存在很多的疑惑,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过程相互之间的衔接被割裂。如参与科学研究时,研究的科学问题在哪里,什么是工程人员必须要把控的,研究出来的规律、结论等成果对现实有如何的指导意义,这些都是需要让学生去了解的,当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的学生往往脑海里是一片空白。

三、提出一些拟改革措施意见

基于目前普通高校中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及在教学科研中不断总结,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思考。

1.基本概念、理论的网格节点化教育教学。与传统的结构、材料、力学等学科不同,岩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复杂体系学科,研究的对象如土、岩石本身的物理、化学与力学特性等就很多元,且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像房建、交通、港航、机场等实际工程中都有所运用。要让本科学生达到掌握知识、运用技能和具备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其本身是十分艰巨的任务。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古树千年幼成苗。我们岩土工程领域有很多杰出的大师,没有一位不是对岩土工程专业学科基本概念高度重视,往往在谈论浩大工程问题的时候,都是从一个小小的基础理论为出发点,正所谓大海无边百川融,只要把基本的理解问题解决了,就能找到关键的科学问题,大事就成功了一半。

可见,日常教学中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和吃透非常重要,从专业基础课程(如土力学、基础工程)开始,就把概念的由来给学生解释清楚,如讲解土的矿物成分、土中的水、黏土中的双电离层等要准备一些教学道具模型,演示给学生看到具体的实物;再如讲到土的密度、含水率、饱和度等抽象概念时,演示给学生看土的状态与实物的对比定义过程。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是以学生接触一种新鲜事物的角度接收过程来进行课堂的组织。把基本的概念、理论作为整张铺开的网中的一个个节点来编织,形成一套认识、理解与掌握的全备知识接收过程的换位思考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普及开来,配合以规律性的强化记忆、重点性的理解和针对性的训练,学好一门课程。

2.实验操作、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具体细则化流程操作。新世纪,高等学校学生中的主流群体基本是以独生子女为主,个人经历只是简单地从家庭到学校,学习过程也仅限于从课堂到书本,缺乏生活历练,动手能力十分有限。而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学生的主动性和接收知识欲望也不强。同时,有的实践性教学从属于理论课,甚至是分开教学,实验过程中往往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学生只需完成整个实践过程的某几个步骤,缺乏全局的统筹和重点的把握。教学大纲中对实践性教学本身已经作了明确的课时、内容与目标要求,如果按照专业建设去执行,理应达到较好的效果。实际的情况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差,毕业以后到了工作岗位角色适应能力不足。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各高校在实践教学的操作管理过程中虽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如实践经费不足、实习基地偏少、师生比例过高、仪器设备陈旧等条件限制,但最关键的还是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不到位,落实过程中缺失具体细则化的流程操作。举例说明,对于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的两种考核,一般高校都是让学生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实习单位以章盖戳等证明,考核效果并不理想。笔者思考,可以通过项目考核的形式来完成对实习过程与效果的鉴定,并以汇报答辩的形式进行打分,同时兼顾接收单位的日常考核与实习评价三者结合以达到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填补管理上的作假漏洞。这样学生有驱动力去执行实践课程的要求,并且得到的结果也能令人信服。

3.针对性研究课题的独立训练与团队协作。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岩土工程学科的特点,要让学生进入实战化的针对性课题训练。由于现行教育制度的不足,学生在进入高校开始课题训练时的科研能力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在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开始积极的引导,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工程活动相结合,专业教师和课辅老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科研教学平台、指导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的互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思考,需要建立针对性研究课题的独立训练与团队协作的方式,充分利用一些公开或个人的师资资源,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团队,既要明确具体的负责任务,又要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合作。例如:学校或学院可以设立一些学生创新科技项目基金,选拔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以第一负责人或项目参与人的身份承担一些实践科研类的课题;或者,有明确研究课题或经费充足的教师吸收本科学生参加自己科研团队,分配学生协助查阅相关文献,参与进行相关试验工作;另外,给予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指导,帮组学生自主地发现或理解一些科学问题,自主设计一些科学试验方案以解决提出的科学问题,教导学生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方法与技巧;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生产性的横向课题,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产项目活动中,加强了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四、结语

新时代下,对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高等院校当前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性工作,如何加强岩土工程专业实验性、实践性和实战性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其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能力,是我们基础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对岩土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的一些改革,必须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有效性求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新时期岩土工程建设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安全学科的基本概念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材编写;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04-02

教材是培养人才的载体,是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的体现。在编写教材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强调能力、基本态度和观念培养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方位体现化学课程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指导思想。不同教材对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一方面应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满足初中教学、突出初中教育特点;另一方面应符合习题类型多样化的要求和保持多样的风格和特色,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构建教育理论体系

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培养,是我们首先重视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及教学的特点,探索符合中学教育教学的应用程式,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为辅,将课堂运行程式进一步细化,并让教学模型、实物走进课堂,突出形象,直观教学,也可将教学搬进实验室,甚至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相对抽象,教学中又渗透了物理、生物学、数学、法律等学科基础知识,再加上学生是初学,学习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教材编写时应注意以下:,首先,要注重教材的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论述要深入浅出,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并注重教材的连贯性、衔接性,使初中学生能够较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为初中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其次,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化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刚接触的新学科,教材编写应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等方面突出初中教育的特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再次,与社会发展同步。随着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从课内课外,音像、文字、网络、媒体等不同教育资源优势考虑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内容,整体构建多样化、系列化、立体化的教育资源体系。

2丰富教材内容形式,体现初中化学教材的特点

初中化学教材除了从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方面去编写外,还可从化学的价值,化学与工业方面去考虑。在选材时应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化学在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贡献,了解我国的资源现状和利用前景,认识对化学物质的不当使用也会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例如,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教应、臭氧空洞及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可在相关内容的章节中设立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和调查研究等课题。教材还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设计既开放又具实效的、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如交流、讨论和调查等。

2.1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关注环保教育。

教材特点要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新技术之间的联系;内容贴近实际和生活是化学的重要功能。"化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和结合,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增加的"研究性学习"中的三个专题,都是有关生活实际、环境污染和保护的内容,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请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2.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体现人文精神。

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材都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作为实验的个体--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思想。近几年,我国每年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损失惨重。江西多起"鞭炮爆炸"事故;山西小煤窑"瓦斯爆炸"接二连三。所以,防火、防爆、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了教材的始终。将"灭火器"知识由"常识性介绍"改为"了解";在讲述氢氧化钠使用时,用黑体强调:"更应防止溅到眼睛里"。这些内容的特意安排,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体现人文精神。

2.3栏目设置,推陈出新,具有弹性和开放性。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现行新教材考虑到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整体要求降低的基础上,减少了"选学"内容;但增设了"阅读"、"资料"、"研究性学习"三个栏目。这些集知识性、资料性、可读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研究性的内容,经过合理编排,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更大的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优化教材体系结构,推进素质教育

在教材结构的设计中,整体框架上要保持学科逻辑性,而且在内容选取上要兼顾学科基础和社会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兴趣。

3.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编排的建议。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应作保留,且应该呈现网络分布,考虑到学习的阶段性和完整性,应在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中增加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学习,例如:含有H的酸、含有OH的碱、含有酸根离子的盐的读法和写法,只有学生掌握好,学生才能轻松地学好并掌握其他知识,如: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怎样去读,学生没有掌握化学式,就不认识化学式,即也就不知道是什么物质,那么又怎么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呢?比如: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学生不会书写化学式,又怎么会写化学方程式呢?更别说什么计算正确了。这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3.2对化学实验编写的建议。

化学教材的改革重点之一,应该是化学实验的改革,然而教材的编写必须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去考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取材;从社会要求的多规格、多层次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去研究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科技实验、或家庭小实验几个系列的目标和内容。(1)演示实验应该克服单纯为科学发展而设立,应在知识的形成理解和巩固,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诸方面,均衡发展的同时较侧重于个性发展的一方面,要增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身心发展的演示实验。(2)分组实验不能仅作为知识验证的手段和工具,应该将它看作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个独立的体系,增加它的思考性、探索性和自我实践性,克服过多的验证性。(3)课外科技实验或家庭小实验,是化学整体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是化学课堂实验的延伸,它具有实践性和灵活性,编写要侧重社会效益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3.3对化学习题编写的建议。

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应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比例。习题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单一的题型测试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编写教材时要对已有习题进行改造,重视习题的创新。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习题,以发挥习题对学生学习的不同功能,如巩固记忆、深化理解、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等。在重视基础题的同时,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与实践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形成学生积极探究的阿题情景,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如"设计方案蜡烛燃烧时有哪些变化"。这样的习题具有开放度,学生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知识和学以致用的双重作用。初学化学的学生已具有生物、物理和地理等学科的初步知识,在教材编写时要注意所选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要处理好知识的相互衔接,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国新一轮初中教材编写改革的方向是:一方面借鉴国内教材编写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避免不符合时代,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缺陷;另一方面是要体现我国多地区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庞小梅 关于编写中职生物化学教材的几点建议 《成功教育》2010年04期

安全学科的基本概念范文4

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从而影响到国家的兴衰。那么九年级教学工作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2020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继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打好基础,力争在明年中考中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任教的九年级三个班级的化学教学, 相对来说,一班的学生学习能力稍微好一点,但是参差不齐,二、三班学习能力较弱,这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学习,学生基础相当薄弱,大多是由于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或者家庭社会因素等,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这些给自己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当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求知欲的强,为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再加上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正确的引导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能轻松适应校园生活,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人教版体系,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中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空气、水、碳、金属以及溶液等引入,在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较短,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学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任务

1、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社会生活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在平时备课、上课抓重点,把握本质的东西,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在平日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平日教学中注意化学实验教学。 除了认真做好演示实验,积极组织好学生实验,还要尽可能多创造机会开展课堂内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回家利用家中的替代品进行家庭实验。学生通过亲历实验和体验科学探究,科学素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5)及时跟踪检查。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尽量做到及时了解学生,及时帮助学生。

(6)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六、教学进度

本学期我预计要结束上册七个单元和下册第八单元和第九单元的部分内容,。面对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压力是相当大的,但是由于每年都上到最后学校要进行第一次模拟考了化学还没有上完或者勉强上完新课。任重道远,但我会加倍努力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努力开展创造性地教学,转变角色,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新的成绩。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我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水平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九年级113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学生的层次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工作中要在教学进度以及知识难点上要有提升,并且要培养出能参加竞赛的同学。而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中要以抓基础,教方法,教规律,多学多练一定让同学们的化学成绩达到学校的要求,为水平测试全面胜利扫清障碍。

三、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通过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五、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

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5)精心组织每次单元测验、考试

化学知识的学习也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基础的理论知识如概念、定义、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需多次的记忆,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每一次的周测,月考等考试中要注意这方面的考察,并让学生们一个个过关。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9.1~9.10)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三周(9.13~9.17):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20~9.24):空气、氧气。

第五周(9.27~9.30):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六周(10.1~10.7):国庆放假

第七周(10.9~10.13)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

第八周(10.16~10.20):保护水资源、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

第九周(10.23~10.27) :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

第十周(10.30~11.4):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一周(11.29~11.4):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二周(11.5~11.11):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12~11.18):。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19~11.25):。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1.26~11.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3~12.9):。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七周(12.10~12.16):。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第十八周(12.17~12.23):金属材料 金属化学性质

第十九周(12.24~12.30):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单元测试

第二十周、第二十一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二周: 期末考试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九年级一个班的化学学科教学工作,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读书的意识,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共有七单元,充分体现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课程目标,教科书的编排十分重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机体现九年级化学课程的宗旨和目标,着眼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强大的素材空间,也为学生的化学探究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

教科书重视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和合理弹性的呈现方式把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展示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科学物质观。比如认识了我们身边的常见物质空气、水、碳和碳和的氧化物等;形成了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分子、原子、元素等等;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初步形成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些内容的选择都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初学会了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用语表述有关的化学信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些都体现过程与方法。爱化学,爱祖国,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环保意识,珍惜资源;严谨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

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五.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参加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研究。

4、做好课后小结、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5、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共同探讨学术研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向本校名师学上课,取长补短。

6、完善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方式,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7、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配合辅导学生促其进步。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四)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为了将本学期的工作顺利开展,我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1.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知识

(1)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初中化学作为科学课程之一,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选择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是确定教科书内容的关键。对于初中化学来说,不应该将知识的位置无限地提高,但也不能放弃基础知识。教科书中基础知识的确定,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及作用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基础知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事实和概念

化学基本技能基础

知识化学的发展

化学与实际

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元素是不变的。

基本粒子 ---- 原子、分子、高子:知道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2) 反映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体现知识的教育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3) 反映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知识的社会性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 21 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知识经济显现优势。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4)反映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

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有专家认为,化学将是 21 世纪的中心学科。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体现化学学科最基础的知识,还应反映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2.将科学探究作为教科书内容的一部分

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据此,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也将科学探究的内容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内容来体现科学探究过程,见下图科学探究的不同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以各种形式体现,主要有探究活动和实验、讨论、家庭小实验、制作设计、调查与研究、数据处理、查阅收集资料,小组学习竞赛。

3、选择的内容具有弹性和拓展性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发晨要求,在内容的选择上进行弹性化设计,适当拓展内容。教科书安排了“资料”、“化学 .技术 .社会”、“调查与研究”等,并在一些课题后安排了“拓展性课题”。

4、单元之间的融合

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元素是不变的。基本粒子 ---- 原子、分子、高子:知道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2) 反映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体现知识的教育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3) 反映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知识的社会性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 21 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知识经济显现优势。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4)反映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

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有专家认为,化学将是 21 世纪的中心学科。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体现化学学科最基础的知识,还应反映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5 .知识内容的呈现和处理

(1) 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精心设计探究活动

(2) 创设学习情景,设计不同的编写模式

(3) 对知识本身呈现的处理 ---- 理论和概念的淡化

6、设计丰富多彩的图画

随着教科书功能的变化,图画在教科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图画不只是作为插图来呈现,而是作为教科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不再只是单纯地配合知识,而是具有了提供资源信息、说明和解释知识的功能,井逐渐成为知识内容的一部分。

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是生活经验与化学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到 第五单元是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事实

第六单元到第七单元是化学基础知识与应用

7、化学实验的设计

(1) 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选择实验内容

(2)参考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根据知识安排选择部分实验

(3) 根据教科书中具体内容的安排,自行设计编写一些实验

8、习题的设计

习题是化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认为习题的基本功能包括复习、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得到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等等。教科书的改革,赋予习题新的功能,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习题的功能有了进一步扩展。

(1) 提供各种信息 ( 学科知识、生活实际知识等 ) ,使学生开扩思路,利用已有知识,认识和解决一些问题

(2) 揭供实践活动的章材,渗透科学挥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或事实,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提供实验素材,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5)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方法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

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参加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研究。

4、做好课后小结、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5、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共同探讨学术研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向本校名师学上课,取长补短,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听课不少于20节。

6、完善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方式,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7、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配合辅导学生促其进步。

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

周 次 教学内容

1—2 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4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5—6 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6—7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8—10 燃烧和灭火

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11—12 金属和金属材料

13—15 溶液

16—18 酸和碱

19—20 期末复习

安全学科的基本概念范文5

 

关键词:电子商务概论 实践内容 商流 资金流 信息流 物流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专业,《电子商务概论》是网络经济环境下一门开创性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重点讲解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安全技术、网上支付、网络营销手段与策略等。这门课程是整个电子商务专业学习的基础,涉及多门学科,多个技术领域。而国内外关于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内容大多较散而杂,而且关于该课程的实践教材也较多,但不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本文从电子商务“四流”的角度对实践课进行设计,以形成一个系统的、关联的电子商务概论实践内容,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一、《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性质 

 

《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及国际贸易等专业的选修课之一。该课程是一门融合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尤其是Internet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知识的综合性、边缘性、交差性的新兴学科。该课程主要研究和介绍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模式、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本课程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同时也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商务概论》的实践教学内容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课程性质决定实践教学一直是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探讨的重点内容,讨论实践教学的教材和论文比比皆是,但是,总是没有一劳永逸的。因为,电子商务技术不断更新发展,要求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否则将失去应有的意义。 

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在线事务处理、电子数据交换(EDI)、存货管理和自动数据收集系统。在此过程中,利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外联网、电子邮件、数据库、电子目录和移动电话。[1]我们常常将他们归为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四流”。 

这“四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通过程,互为存在,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既是独立存在的单一系列,又是一个组合体。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做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对待,会产生更大的能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笔者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现将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实践内容从“四流”出发进行一个适当的归纳和总结。 

(一)信息流的实践内容 

信息流的广义定义是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信息流的狭义定义是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应用的角度看,指的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流动。在整个电子商务过程中都涉及到信息流,在这里我们主要实践内容是企业如何进行信息、管理和使用,以及企业如何收集和使用别人的信息。 

具体的实训内容包括: 

1.IE浏览器的设置方法:这是企业上网的第一步。 

2.免费邮箱申请:这是企业和其他个人或企业进行交互的最常用的手段和方式。 

3.常见电子商务网站浏览(B2B,B2C,C2C等类型):通过此方式寻找、收集资料。 

4.企业网店或网站的制作:利用淘宝等平台进行网上开店,域名的申请、网站空间的申请和网站内容的构建,企业邮局的申请和使用。 

安全学科的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政治 有效性 提高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常识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为改变单一书本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概念、观点、原理往往具有抽象性、辩证性、全面性的特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它们,我们就不能照本宣科、一讲了之,这样效果必然不好。我们必须善于取之于人、补己之短,政治课教师也不例外,可用学科方法引用历史的故事、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例如我讲解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的原则时,介绍了诚实的考生——晏殊的故事:北宋著名的词人晏殊因才华出众,14岁时被皇帝破例恩准参加当时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考题宣读完后,考生们都冥思苦想起来,可晏殊却放下笔跑到皇上面前从容地说:“陛下,请您宽恕,今天考试的题目,小童在十天前恰巧写过。”皇帝以为听错了,而且十分纳闷:哪个考生不希望考题是自己写过的?晏殊见皇上和大臣满脸疑惑,便十分流行地背起10天前写的文章,果然文采斐然、掷地有声,。皇上赞不绝口,当即赐晏殊为进士。皇上在赞赏晏殊才华四溢的同时,一定也为他诚实的品质所折服。因为诚实是人的一种美德,欺骗别人就等于欺骗自己,只有诚实的人,才是一个可以信赖和给以重托的人。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社会尤需强调的社会道德规范。在讲解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时,可举生活中的例子——汽车不翼而飞的故事:王某开着一辆白色微型面包车,带着家人去商场买东西,停车场工作人员向他收取了一元钱的停车费,王某得到了一张收费发票,当他们买好东西准备离开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子不翼而飞。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虽然停车场只收了一元钱,但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形成,停车场必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二、运用“走出去”的办法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体验

任何科学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同时又都负有指导实践的任务,因此,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有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思想政治学科更是如此,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概念的认识,我们要注重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工厂、农村、革命纪念地接触实际,深化认识,接受教育。转贴于 为加深学生对改革的认识,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调查一个企业或一个乡村改革前后的变化,如人口(职工数)、产量(产值)、收入(工资)、生活水平(耐用消费品)、住房情况、上缴利税、公共积累等,用以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必要性和推行企业改革的紧迫性。为了加深学生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我们组织学生到进行技术改革的大企业实地学习,了解技术革新前后生产力的巨大变化。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可以相应地组织学生听取司法人员的报告,参加审判大会,亲自感受法律的威严,强化学生对宪法、公民、国家机器等概念的认识。

三、坚持多思、多说、多做相结合促使学生运用和消化

开设思想政治课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基本观点、运用基本观点,并使之内化为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行为的准则。如何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注重坚持“多思、多说、多做”三结合的办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运用和消化知识的能力。例如我在讲正当防卫这一内容时,提出:殴打他人属于侵犯公民的人身安全,要承担法律责任,而正当防卫为什么不要承担法律责任,并且还得到了法律的支持,它要符合哪些条件?哪些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教师及时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是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各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

四、注重德育行为评分,引导学生做“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