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

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文1

一、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研究的范围主要是中学英语,研究的对象是初三年级的2个班,其中三(4)班作为实验班。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进行课堂观察,主要的研究过程如下:

1. 合理分组。将本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平均分成四部分,分别是高、中上、中、低四个水平。然后将本班学生每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每组成员的成绩分别处于班里的高、中上、中、低四个水平。选定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负责掌握该组成员的作业收缴、单词背诵及其它相关英语学习的情况,由老师定期检查。

2. 制定活动方案。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充分调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丰富多彩。首先,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模仿生活中的语言情境进行交流,营造出富有浓浓的英语氛围的课堂环境。其次,引入课堂游戏,增强小组间的竞争。初中生都有争强好胜、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只要有竞争项目他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因此,涉及到竞争的课堂游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3. 设定学习任务,给每个小组设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范围由教师提出,由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确定各自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有一定的灵活性。

4. 学习效果的检验。实验初期,学生一下子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但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逐渐认识到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产生了既要自己学好还要帮助同学的双重责任感,萌发了追求小组内“人人进步,全组成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过实验,现在学生能积极地投身于各种探究学习实践活动中去,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专门布置,一部分知识上完,学生会主动预习新知识,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另外,利用分阶段考核法,制定一份考核表,从作业、听写、背书、课堂检测、考试等多个方面检验小组学习效果,就每一次考核内容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制定一个具体的考核标准。对于考核优秀者给予奖励,对于考核较差者给予批评和鼓励。

初三(4)实验班和对比班初三(3)班的学习成绩分析结果如下(两个班的人数都是50人,满分都是120分),表1为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试的英语成绩(2010-2011学年度),表2为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验,第一学期期末英语考试的成绩(2010—2011学年度)。

由表1和表2对比可见,通过学生小组学习提高任务型教学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

三、研究的体会

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文2

关键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F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245-02

一、新形势下构建创新型、实用型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1.专业性质决定人才培养目标。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应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融资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外语优势鲜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贸易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国际经贸高级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仅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因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是让学生亲身去关注真实世界问题,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外贸人才的技能要求。外贸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外贸业务能力。随着中国外贸大国地位的凸显,外贸企业更加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渗透海外市场,这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目前国际商务领域比较热门的从业人员是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这些相关职业有些需要必要的证书,比如报关员和报检员,其他岗位或许不强制要求职业证书,但必要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3.传统的国际贸易人才的外延扩大。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单纯的营销、外语、纺织、机电等专业人才已远不能满足外贸人才的相关岗位需求,外贸企业对于那些同时具有金融、工商管理、电子商务、法律等综合专业背景的人才求贤若渴。中国遭受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等事件接连不断,给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尽可能减少这种损失,就需要一大批既熟悉贸易规则、精通英语、又熟谙世界相关国家法律、能够参与应诉贸易争端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的定位

1.培养目标。学校的培养计划应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中国高校虽然层次不同,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也高低有别,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来说,理论与实践必须融会贯通,很多企业是直接冲着是否具有操作技能和就业经验而去,对语言和综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这与其他财经类专业有区别。为此,本专业应培养素质全面、勇于创新,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洞察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能够在外经贸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外国商社及涉外经贸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高级人才。

2.实践教学的定位。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统筹规划。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应当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将模拟实验、创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综合考虑,注重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国际贸易专业对于实践教学的定位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以实践教学突显本专业办学特色。总体规划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设置实践课程,使基础课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并独立设课,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比例合理,基本实验教学项目、提高型实验教学项目、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层次齐全,形成配套、科学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创新型、实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规划

1.理论+实验――基本能力训练。基本能力训练主要体现在以一定理论课程为基础,配合一定实验、实践课时完成。比如会计学、财务管理,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通过ERP软件来增强学生活学活用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辅助学生的营销策划训练,学生自由组建商业策略团队,通过市场调研,写出可执行的策划报告。通过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营销方法、营销手段和营销技巧,掌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应具有的营销知识,使理论课程更具实用性。

2.模拟实验教学――专业综合能力训练。进入大三,专业技能课程逐渐深入学习,对专业课程的掌握与应用尤为重要。此时不仅要使学生增强对外贸进出口企业和市场的感性认识,而且要求学生在学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外贸企业、国际市场、贸易环境、贸易政策,能够判断企业的贸易方向,并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专业课程辅以模拟实验环节,就是让学生熟悉专业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对企业的认知能力训练。完成专业课程模拟实训后,学生对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就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而认识实习就是引领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去认知企业的发展,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市场环境,参与企业经营的讨论,把在学校中模拟实训的角色变成真实的岗位。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全部课程及实习并经考核合格后所进行的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一次全面性、综合性的训练,是对学生在校学习质量的最后一次综合检查和考核。它要求学生通过在企业的社会实践,熟悉贸易流程及各种单证的制作与审核,了解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的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特别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方式和基础,课堂中使用的单据滞后于现实中贸易手段的改变。这就要求学生活学活用,及时总结差异和处理这些差异的方法,培养学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和独立开创局面的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4.技能竞赛――创新能力培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最先具有创新意识,就成功了一半。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尤其注重创新意识。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养成对新事物具有好奇心、探究的兴趣、自信心强,对真知执著追求,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勇于进取。在三个实践环节之外,通过提高性的竞赛,择优淘劣。比如“商务谈判大赛”、“新星杯创业比赛”、“金融投资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把课堂所学真正化为生产力,用他们的创造力、组织能力去开发新领域。

四、实践教学课程创新性的具体实施

1.实践课程体系创新。为了实现“创新型、实践型综合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对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第一,在保证必要理论课时的前提下,针对某门课程开设对应的实习、实验课程,或是在实习中增加对某门理论课程的实践操作练习。第二,针对其他同水平高校相同专业进行市场调研,保留必要理论课程,缩减繁冗难懂、不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适当增加实践、实习学时,保证实践环节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20%。

2.实践环节创新。有两个层面。第一,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三个环节”是指教学实习、认知实践和社会实践。教学实习是在介绍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配以实践环节、课外活动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拓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创新思维;认知实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产、了解企业和了解社会;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基层,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责任感。社会实践要合理利用学校、院、系资源,联系固定单位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毕业联系学生就业实习等工作。可以考虑设立经济管理就业指导中心,专门投入人力培养与联系社会企业,形成良好口碑,为学生就业铺平道路。第二,校内、校外实践环节紧密联系。校内实践重在对理论课程的全面吸收,它融会了各学科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撰写营销策划方案、模拟国际贸易流程、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各学科比赛等。校外实践是在建立实践基地基础上,把学生引入社会,对公司、企业进行参观访问,同时实践基地也为学生毕业社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实践条件创新。主要体现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但是,目前大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经验、实习难是所有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高校应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室建设。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国际商务谈判实验室、电子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是不可或缺的。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就必须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下模拟与训练。

4.实践环节师资创新。“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以往的实习与实践环节往往由本专业老师担任。但要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的前提是老师必须具有实验经验,为此,我们应该一方面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鼓励老师进入企业参与生产与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另外,把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职业经理人等社会精英请进课堂,针对不同的课程直接指导学生实践。

5.实践的手段与方式创新。采用虚拟模拟实践、情境模拟实践和进入实习基地实践等几种方式。这种由虚拟模拟实践、情境模拟实践逐步进入真实世界实践的推进方式,不仅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由于专业知识少,进企业实习难的问题,而且,通过逐步向真实世界推进的实践方式可以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达到无缝链接。

参考文献:

[1] 刘义杰,万义平.国际贸易网络及场景模拟实验建设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6,(34).

[2] 汪琳,焦雨生.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5).

[3] JIAO Yu-sheng,汪琳.国际贸易实务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6).

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文3

任务型教学 合作学习 低效原因 对策

一、引言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策略研究》及《基于语篇的“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途径》课题在我校实施过程中,广大英语教师积极参与,深深地体会合作学习方法极其适合在小组活动中运用,并进行了相关的积极实践与探索。在一线教学和听评课活动过程中,笔者特别关注了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互动的实效性,尽管不少教师在备课中设计了此类的教学任务,但在课堂中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就此现象,笔者分析其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低效原因

1.师生角色定位不准确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大班授课的影响,教师往往担心小组学习互动会影响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因此,所设计的互动活动往往由教师设计成固定的互动模式和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问题和任务,小组互动成了学生实施教师意图的操练方式。

2.认识不足导致应用失误

在评课交流中,笔者了解到不少教师对小组学习互动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下面是教师在类似于“实话实说”交流中,对小组学习互动典型、片面而又真实的想法。

教师观点1:小组学习互动的目的就是营造课堂热闹气氛和设计教学,甚至就是为了吸引评委和听课教师眼球而作秀的。

教师观点2:小组学习互动环节就是迎合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理念而设置的。公开课、评比课不得不用,平时大可不用,因为耗时费神。

教师观点3: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唯一标准,小组互动学习占用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学生成绩很难提高。

3.忽视情感,评价主观

在评价小组学习时,教师习惯把肯定的眼光,赞许的言语,发言的机会投向有优秀学生的小组,那些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声中信心百倍,发言积极,甚至为教师的公开课增光添彩。相反,一些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稍逊,往往在无形中失去发言、表现和被肯定的机会,导致这些学生渐渐地失去对英语学习信心和热情。

4.准备不足,互动仓促

许多教师把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渗透到小组互动学习中,如设计make a survey, make an interview ,等等。教师在课堂有限时间内,让小组成员根据布置内容进行互动活动,但由于事先缺乏信息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还没有形成独立思考后对问题的想法和意见,反而增加了交流前的焦虑感,而老师又习惯“剥削”小组学习互动的时间。草草收场的小组互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学生的反馈仅仅是一些表层肤浅的问答,教师难以掌握学生互动合作的准确信息,小组互动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5.忽视学情,盲目设计

不少教师把小组学习互动看作教师课堂教学的“万能钥匙”或“灵丹妙药”。过多地安排小组互动的内容和次数,每堂皆用,滥用只能让学生烦而生厌,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消弱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浪费课堂宝贵有限的时间。

三、提高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对策

1.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和谐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明确在小组学习互动中,学生是主角,既是活动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互动中去,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给予点拨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应由原来的“权威――服从”逐渐变成“指导――参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有效的学习互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提高认识,精心设计课堂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以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为小组合作的材料。合作学习的问题应难度适中,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对问题有一个总体设计,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准备,以实现合作过程中的充分性和深入性。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可采用小组自评、互评及老师的多元化评价,尽量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全面合理的评价。此外,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可兼顾合作能力等方面,并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4.提供充足的合作时间,保证活动效果

提供充足的合作时间,帮助学生创设有利于思考、展示交流的空间。

教师可以把小组交流的活动内容作为预习作业提前布置给学生,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信息的深加工,那么就有了组内交流,讨论的充分准备,避免互动时盲目从众或无言以对。教师可根据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些与互动活动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词汇句式知识,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探究知识的渴望也随之而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从中得到培养。

5.精心编排活动内容,教师适时的创新

教师在设计小组学习互动活动时,要对所教教学内容的编排,重难点的落实进行精心安排设计,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有一定探究性学习意义的问题和任务,只有当个人难以全面解答,小组合作互动又能弥补不足时,交流探讨的问题和任务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学生才会有内在的需求和合作的欲望,这时的互动活动才会达到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学习技能,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四、结语

对于现状课题组还需要不断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学习内容、学习群体和教师的指导是合作学习的主要要素。学习内容的合理选择是合作学习的物质前提,同学之间相互支持配合,相互信任与促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明确合作目的,承担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监督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合作”二字,对于未来的社会、人才所需;“小组合作学习”,是未来课堂所需,我们要不断探究,改变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现状,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大钧.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文4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 教学过程 管理体系

[作者简介]李秀彩(1963- ),女,河北清河人,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学;程光(1964- ),男,江苏南通人,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设计方法、制造系统分析与改善;陈忆育(1962- ),男,四川乐山人,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北京 10002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86-02

一、研究背景

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从2008年开始,在学校教务处总体管理框架下,不断梳理学院的教学管理程序,依据机械类专业特点,开展了对教学过程管理体系的研究和教学过程管理流程的梳理、编制工作,形成了学院的管理特色。随后,学院在前期教学过程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将大类招生带来的新的教学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制定出了新的工作方案,编制了相应的教学管理业务流程,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和业务流程的质量体系。另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机电学院生源情况参差不齐,在外省招的学生高考成绩达到或接近一本线水平,而本市生源大多在二本线以上,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差别,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化不了”的两难状况。针对这一现象,机电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尝试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管理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而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是否成功的重要保证,以往我们对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基本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及课程大纲实施课程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与教学能力,随意性较大。为此,我们结合我校教学过程中具体的管理工作,通过对教学过程管理进行研究,重新梳理了课程教学过程的关键点和流程,以期搭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加以指导,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确保机电学院机械大类学生分层分类培养模式得到顺利实施。

二、研究目标

本文针对学院生源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差别较大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对教学管理进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旨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得到更好的指导。另一方面,希望能在学校管理体系下搭建符合机械类专业特点的教学过程管理体系框架,形成课程教学过程管理规范体系,为教师提供规范、清晰的教学程序,使学生收益。

三、研究内容

(一)课程教学过程管理

1.课程教学过程体系框架。教学过程包含很多方面,它是一个完整而又复杂的过程,但在诸多教学环节中,主要环节还是集中在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因此,把握好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的关键。课程教学过程体系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构成的,本文我们只从教育实施者的角度来说明课堂教学过程体系的框架,主要包括教师备课管理、课堂管理、课后管理(辅导、答疑、布置作业)、学生管理和考核过程管理等。

2.教师备课管理。备课是授课的必要前提,不易控制,但它可以通过授课得到检验。它要求任课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授课班级的专业教学计划,熟悉掌握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所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掌握所任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2)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内容和体系,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明确各章节的重点与难点,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吸取本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实教学内容。(3)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基础,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4)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进度表和教学大纲实施方案。(5)在熟悉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学期授课计划编写教案。(6)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与模型等。

3.课堂管理。课堂是理论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应该认真贯彻教学原则,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精心设计课堂环节,集中精力上好每一节课,授课时应做到:(1)明确教学要求,教学组织严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或进度作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2)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理论联系实际,深浅适度;(3)教学方法得当,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培养和开发;(5)语言生动精炼,做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另外,多媒体课件使用恰当,板书工整;(6)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修订教案;另外,教学部需要对课程的重点内容组织讲评活动,教学部建立听课制度,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情况,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和改进。

4.课后管理。(1)作业和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批改。作业内容既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还要以能力训练为主,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与技巧。作业量要适度,难易要适当。老师要及时认真地对作业进行检查和批改,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或错误要及时讲解,澄清概念上的模糊认识,纠正通病,弥补学生在知识运用和技能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并将完成作业情况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2)辅导和答疑制度。建立辅导答疑制度,保障每周有1-2次的答疑,答疑要提前确定好时间和教室,提前向学生公布,使答疑、辅导时间和地点都有保障,将课程辅导答疑制逐渐向专业导师制转化。

5.学生管理。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还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做到:(1)通过与学生或班主任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基础情况和班级特点;(2)指导学生做好听课笔记,笔记要记录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步骤及主要过程,为课后复习提供基础;(3)引导学生学会认知,理解课程内容,学习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体系;(4)检查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对学生听课状况进行检查,同时还要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5)检查学生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的情况。

6.考核过程管理。(1)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考试命题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设计,既要坚持客观命题的方向,又要考虑学科和专业的特点。考核试题要能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分量适当,难易适中;(3)考核结果的检查:考核成绩分布应基本合理,平时成绩评定应科学,成绩记录要完整,在考试前提前向学生公布平时成绩。

(二)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实践教学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直接关系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学院需针对工科学生强化工程应用实践能力的特点,积极在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上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校内专业课实践与综合训练、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开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均制定出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规范要求及相关配套政策。由于机械类专业应用性较强,应用性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参加学科竞赛,为此,学院应利用现有的实验室为学生搭建各种大赛的平台,大大提升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效能。

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加各种讲座式选修课和知识专题教学环节,以此来补充常规专业课程教学的单一与不足,使常规教学和专题教学相辅相成,让学生有能力、有自信参加学科竞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更好更早地向专业角色转化。同时,为学生搭建与企业或行业专家相互沟通的平台,在汽车技能的比赛中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评委,在大赛现场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些学生在比赛现场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扎实的基础,当场就被企业录入为准员工。总之,在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中规范化管理,制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政策,搭建实践平台,能有效地提高我院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设计能力。

(三)教学过程管理体系业务流程

在学校教学管理总体框架下,我们对学院的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新梳理,编制了质量管理体系下的教学过程管理业务流程,这些流程包括:下达教学任务流程;公共选修课选课流程;期末命题和考试流程;毕业设计工作流程;教学质量监控流程;教学质量监控流程;考勤管理流程;毕业资审业务流程;留级和警示处理业务流程;留级和延长学制生选课流程;外聘教师管理流程;课程教学过程监控流程;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流程。

四、研究应用与成果

第一,形成了一套符合学校要求、满足学院特点的流程体系,规范化与制度化程度也更高了。与此同时,满足了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符合学校教学管理体系下的具有学院特色的管理过程业务流程。教学过程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使全院学生都能受益。分层教学、分层培养、因材施教,再加上规范管理,使机电学院所有机械类学生都得到了成长。

第二,制定了课程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通过建立一套规范具体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实现了对课程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如备课管理、课堂教学管理、课后管理、学生课堂管理等,强化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及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管理模式的实践中,教学部将教师承担的课程按其内容与性质进行分类,依照课程内在联系及教师发展方向来承担学科基础课程,这样既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又能通过教师知识范围的拓展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总之,通过课程教学过程的建设,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

第三,把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思路和课程方案应用在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平台课上,使学院四个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建设有了较好的基础。在学科大类平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增加了现场教学环节,并在机电2011级的班级进行了教学实施,学生对工程类的课程非常有兴趣,学生的工程意识、专业角色和学习成绩都得到了提高,在工程课程的学习中也都得到了成长。

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生物教学;学习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49-03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

研究性学习[1-3]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现在这已成为科学教育公认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课程模式,它体现的是学生的主动活动,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来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和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个性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结伴而行。之所以在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二、研究性学习特点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较有着自己的特点:(1)教学任务驱动性。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2)学习内容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正是使学生通过各类探究方法,关注社会生活,以学科的多元化、综合化特质将教学成果进行整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实践问题。(3)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可以分层次进行,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为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研究性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从实践中来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较多的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不仅有益于个人发挥特长,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功的快乐。同时,研究性学习还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从课题的选择、确定,资料的收集、分析,报告的撰写、答辩,成果的整理、展示等,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去操作,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应该说,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4)学习成果的创造性与多样性。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创造能力的提高。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知识、能力、人格的有机融合和促进,是人的一种潜能,等待着唤醒和激发,这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需要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好氛围。研究性学习正是为学生创造了这种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同时,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紧密的联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选择的研究性课题会有所不同,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在研究的侧重点上也会有差异,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同也会带来组织实施方面的区别,等等。这一切,都意味着研究性学习会“校校不同,生生有别”,也意味着带来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多样性。(5)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由于遵循的价值观念不同,教育的目的不同,倡导的教育理念不同,导致人们对教育评价的理解和运用不同。不难看出,与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相适应,人们所理解的教育评价的目的、标准、主体都表现出单一性。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观、教育理念认为,学习评价应是多元性、社会性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主体的多元性,应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而专家、教师组成的评价指导小组应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也可进行跟踪评价,以避免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失控。在评价标准方面,灵活运用绝对评标,即标准参照评价,主要评价被评者是否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尽量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这符合学生成长的实际,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慎用相对评价,对学生轻易进行分等、选拔与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不符的。在评价结论方面,应是定性描述与定量统计相结合,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很难进行定量评价的。同时,要明确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校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即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这种价值观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观所在。

三、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特征,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1.在实验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生物课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而且更能树立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验课中,进行探究性实验过程教学。探究性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此类实验教学中,学生参与整个或部分实验过程,强调过程的科学性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老师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例如观察洋葱叶表皮细胞实验中牵涉到许多要点,包括细胞的组成结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切片的制作,等等,在实验课一周前就告诉学生上课内容,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哪些基本内容,让他们首先自己查相关资料,同时安排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实验课上也分组进行,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让他们集思广益,形成协作团体。

2.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布、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关注日常生活,会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提供了丰富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资源。我们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是与生物密切相关。我们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关注日常生活的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每个家庭买回家的食物,其中的鸡、鸭、鱼等,就是最好的解剖形态学方面的课程资源;在校园里种有许多的花草树木,这就是一个自然花园,鼓励学生可以观察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通过我们的一日三餐联想衣食的来源,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等,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的资源。

3.学校充分利用各种优秀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拓展知识面。随着国家对教育和科研投入的增加,众多地方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标本馆,譬如海洋馆,极地馆、各类科技园等,现有的园区内都包括很多稀有的动植物品种,就近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同学一起观摩参观和学习,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请场内专职人员进行讲解,既让同学们有切身感受,同时又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参观完可以适当组织进行讨论以便增加对知识的了解深度。

四、结语

研究性学习还能在教学许多方面渗透,在开展这一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学生得到的锻炼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收获也是很多的。总之,在生物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行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此所起的作用是引发思考,适当指导,激励评价。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关键所在,为此,教师要接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考验,要接受从教授知识到指导参与这种角色转变的考验,任重而道远,要适应这样一种改革,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丁学军,王凤英,金伟明,等.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J].化学教育,2002,(Z1):26-28.

[2]张俭,伍贤进.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8):72.

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文6

关键词:足球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法;领会教学法;反向思维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29-0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 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 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学方法选用的好坏决定了整个教学的质量。因而, 教学方法要不断地完善发展推陈出新, 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随着当今足球这一世界第一运动的蓬勃发展, 足球运动已深入人心, 加之我国对足球运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也日益浓厚, 所以我国各级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足球课程的开展和研究。但现今各高校足球教学内容及方法比较滞后, 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相对匮乏, 因此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不十分显著, 如何改进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各高校足球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问题。近几年来足球教学方法的改革呈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许多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兴趣教学法

1.1通过游戏加强技术练习:由于游戏自身的特点,广大学生不仅喜爱而且也容易接受,对足球教学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结合所要授课的不同内容,设计游戏,要求学生游戏过程中尽量运用所学过的足球技术。在技术动作熟练的基础上, 教师对学生提出技术要求,做动作要动中有变,增强实战应变能力。在运传球、接传球等技术教学训练中结合各种二过一配合练习,提高运球的起动、急停、急转和脚步移动的灵活性。在多人传球与配合射门练习中, 根据学生水平, 设计一些复杂的传跑路线, 在路线上有意设置一些干扰,用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判断能力及转移球的意识,以提高学生运用足球技术的能力。

1.2通过竞争强化学生足球技术训练。竞争是大多数人所具有的潜意识,在足球竞赛中处处都能体现初竞争激烈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足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竞争,在足球教学课堂中体现初竞争的特点。例如:通过一对一对抗, 培养学生敢于控制球或掩护球快速突破; 防守时能冷静封、堵, 突然"对脚"抢截或积极铲球主动进攻的意识。通过一抢三、四对二、三对二、传、跑、抢、截等练习, 培养学生传接球时的反映与应变能力。通过二对二、三对三, 四对四等攻防训练与传、跑、抢、截等练习,使局部位置配合默契,熟练基本战术(二过一、二过二、三人配合等)的打法。

2.领会教学法

与传统教学法截然不同的是,"领会教学法"不是从基本技术教起, 而是让学生先对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规则、技战术特点有所了解, 着重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 并把战术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它把战术意识的学习置于首位, 而把技巧的学习排在其后。学生先建立足球运动和比赛的概念, 获得一些战术意识, 在理解的基础上然后学习、改进和提高相应的运动技能, 以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它对完善人格因素, 培养个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信与乐观、独立与合作、好奇与兴趣方面更具特色, 这符合当今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教育观念。

教学中, 首先从引导学生领会足球运动的本质入手, 在球场上运用各种技战术, 为的是给本方创造得分机会, 并阻止对方得分。通过比赛了解动作的实效性和合理性。在学生对比赛过程有所了解并有所实践后, 教师才视学生的能力及需要, 引导学生进入技能演示阶段, 开始教授学生各种动作的要领和合理运用技术的诀窍。如"二过一"战术,在学生教学实践后, 再讲解、示范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及"二过一"战术的技术要求, 这样学生能较快的理解和掌握动作。开始时, 不要苟求学生的动作是否标准规范, 练习后, 再对较突出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通过反复结合实践的练习和比赛来巩固, 从而促使他们完成相应的、有质量的、有效果的动作,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和掌握动作, 最终达到比赛中运用自如的目的。因此, 教学效果较好。运用"领会教学法", 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练习的时间及强度大大提高, 因而身体素质提高幅度相应较高。

3.反向思维法

反向思维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为达到一定目标,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它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是对常规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对那些传统的教学观点结论进行反向推理,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构想。面对新事物、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分析研究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我们在足球教学中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反向思维,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共性,而反向思维法则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小集团"的合作性、研究性教学方式,把研究性学习运用于教学的主要环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主动性为前提的学习法,基本做法是"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发现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向教师寻求解决问题的帮助"。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这似乎只是一种顺序的逆转。但学生却是从被动到主动的逆转,由盲目接收到自觉学习的逆转。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同时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教学效果颇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难易结合,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比赛方法应综合化,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主,评价方式上应多元化,以纵向评价为主,横向评价为辅。

除了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自我效能感法,合作式教学方法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就不再一一叙述。总之,为了提高我国足球教学成果,教师应该勇于探索,研究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