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1

    1.教学中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欲望。

    注意在讲课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结构和方式,善于制造“悬念”。如:在学习“光沿直线传播规律”时,学生脑海中刚建立起概念,就提出“小孔成像”的现象,直线传播的光线为什么经过小孔后成为倒立的像?引起学生思维上的暂时混乱,并通过拓展知识“在小孔处安上凸透镜就可以成为简易照相机”,设置出引发想像的“悬念”。从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时提出做小孔成像的探究题目,学生就会带着很大的疑问和兴趣进行探究学习。

    2.巧设教学“情境”,由感而发引出探究的话题。

    新教材非常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给出了大量的图片和阅读材料。教学中在充分运用直观材料的同时,截取民间传说、故事或影视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像“猴子捞月”、“桂林山水”等影视作品,创设出身临其境的直观意境。用亲眼得见来获得感性认识,由此引出探究话题:水中月亮离水面到底有多远?学生在水深和像距问题上常会出现认知误区,在亲历情境的基础上展开的探究学习,使学生获得明晰牢固的认知。

    3.课堂上对比成功“作品”,开拓学生的想像空间。

    展示已经成功的作品可以开拓学生想像的空间,增强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从中获得探究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如介绍兄弟学校的研究成果“出租车司机困乏提醒器”。就是学生每天坐出租车上下学时,发现司机在疲劳时易出现走神现象,然后结合所学物理知识,翻阅了大量资料,多次动手制作、修改,最后申请了专利,也受到出租车司机的欢迎。学生在听后知道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增强了创新和探究的信心,同时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探究想法。

    4.用问题引发学生展开“想像”,获取更多探究性学习的思路。

    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多向思维,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如提出“傍晚向教室窗外望外面景物还很清楚,可打开教室的灯后再看外面就不如刚才清楚了”的问题,引发学生展开想像。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学生也提出许多如“为什么电影中有的玻璃从外向里看不见,从里向外看得却很清楚”的探究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不马上解答,而是分类整理,让学生回去观察和实践,实现从实践中探究新知。

    有些光学问题用到了几何作图、统计等数学知识,通过探究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如从两条反射光线怎样确定光源位置?启发学生结合数学知识大胆想像,寻找多种解决的思路。另外一个题目:给出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度变化时,折射角变化数据以及入射角与折射角之比、入射角与折射角正弦之比等多组数据。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数据,从而了解折射率的发现过程。

    5.组织学生“交流和探讨”,在沟通中提高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2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选择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课题,通过以探究为主的学生活动,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要运用所学化学理论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用品、按规程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解释等等。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除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也可能同时感受到寂寞、枯燥与艰辛。所以,教师对探究性学习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一些学生对科学研究不感兴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节课由课前准备、课堂展示阶段到进入实验室阶段组成。现具体谈谈后两阶段的设计。

1 课前准备阶段

笔者将学生分成了九组(五人一组),给每组分别提出了如下思考提纲:

(1)能量有哪些存在形式?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与温度息息相关的实例?

(2)人类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什么?

(3)根据能量守衡原理,你知道哪些能量相互转化的事实?结合吸热、放热反应,说出原因。

(4)你知道的资源蕴藏形式有那些?我国的资源分布是怎样的?哪些是可再生能源,哪些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5)你知道目前我国存在哪些资源浪费的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措施?

(6)为什么说能源的利用标志着人类的进步?你预计今后人类对能源使用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7)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实验,你能推测设计出类似的化学反应吗?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我们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制备选择反应条件有什么启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9)为什么现在提出要建立节约型社会?

2 课堂展示阶段:

笔者让学生说明问题答案的来源,例如去图书馆、电脑室查找资料;到街上搞社会调查或发放问卷调查表,或随机访问等。学生们经过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对上述9个问题给出的反馈信息主要有:

(1) 能量的存在形式有多种,太阳能、热、电、光、风、势、动、声、机械能等等。与温度有关的实例有:人体的温度是生命的体征之一。人类的呼吸是缓慢氧化,缓慢氧化所放的热量可供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电池短路后温度升高,摩擦生热,酸碱中和,燃烧和爆炸,火山爆发,市售的凉垫,电冰箱,微波炉,在雪上撒盐,使雪融化等等。

(2) 通过讨论学生得出:能量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人类所需要的能量绝大部分是化学反应产生的。特别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其制品的燃烧。因此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我们的意义非常重大。

(3) 根据能量守衡原理,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多余的能量将以热的形式放出。当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不足的能量将由外界加热得到。

(4) 学生结合地理课的学习,得出我国资源的分布。结合教材可知我国化石燃料储藏的匮乏。使学生对一次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忧患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 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化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上。

(6)和(9)、能源利用率的高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要求是:可再生、无污染。新能源时代会将核能、太阳能、氢能成为主要的能源。在能源的利用上,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建立节约型社会。

(7)和(8)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如:活泼金属与水、与酸的反应( Na、Zn ),学生提出了在制备NH3的时候,可用固体氢氧化钠和浓氨水,用固体氢氧化钠溶水放热来代替热源。用冰盐固体对某些反应进行降

3 进入实验室阶段

笔者发给学生的实验思考题如下:

①化学能量变化的实验方案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设计的?

②请估计你所设计的实验会成功吗?若实验失败,你要认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加以实施,到实验成功为止。

③除课本上的方案外,你有创新的立意吗?

④使用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时间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⑤实验的装置是依据哪些因素而选定的?

⑥实验过程中选用的药品,你考虑价格因素了吗?

⑦实验过程中有无异常现象?为什么?

⑧实验进行的过程中,你注意自身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了吗?有哪些措施?

⑨请评价同一内容不同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优缺点。

⑩在本次实验中,你得到的规律性知识有哪些?

笔者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认真分析了学生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大胆尝试自己所设计的实验。以下列举的为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学生实验:

第一组:具有明显放热现象的情况:

①活泼金属与水、与酸的反应,( Na、Zn、 Al)

②金属氧化物(CaO、Na2O)与水的反应, NaOH、Ca(OH)2固体溶于水

③浓H2SO4的稀释

④NaOH和H2SO4的中和

第二组:具有明显吸热现象的情况:

①NH4Cl固体溶于水,碳酸钠固体溶于水

②把10克NH4Cl 固体和20克Ba(OH)2固体混合,迅拌

第三组:吸热、放热现象不明显的情况:

①把NaCl溶于水

②把一个放热反应的实验和一个吸热反应的实验合在一起做(如CaO和NH4Cl同时溶于水)。

学生对化学反应中所体现出来的能量变化,兴趣盎然。此时笔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什么规律?让学生得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一般规律。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一切化学反应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研究远远不止这些。科学研究中切不可浮躁,切不可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总想在短时间内出成果,创辉煌。必须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成功每一个实验。纵观古今中外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无不是在经历了千百次失败的基础上取得的。今天的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培养他们热爱科学、不畏艰难险阻、敢于面对挫折的品质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是教育所担负的使命。要使他们真正明白“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这也是在探究性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3

关键词: 个性化作文教学 个别化教学 困难分析

一、引言

从目前来看,主体的迷失是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严重的困难之一。教学主体和把学生当做写作主体的迷失就称为主体的迷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爱讲空话、套话、假话和大话等。为了更好地传承人类文明,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只有从多角度出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这些角度包括:社会学、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

二、时代呼吁个性化作文教学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的功利色彩越来越浓重。教育的本质在于不断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了让教育给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应该通过相关的主体功能,发挥出教育应有的社会功能。这里的主体功能是指:培养优秀的人才。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值得人反思的现象:部分教育工作者耗费了大量精力训练学生“写文章”,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在不良文学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要想写好文章十分困难。当前的作文教学没能给学生指明正确方向,社会上大力宣传的一些“假、大、空”的口号给学生造成了某种程度的误导。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由个性”,明确个性化作文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

三、关于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思考

每当提起个性化作文教学,我们都会涌现很多不同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关于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思考。

1.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界定

在作文教学领域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广泛应用个性化教学理念的被称为个性化作文教学。个性化作文教学包括以下三种涵义: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不断培养优秀的学生,促进“自由个性”人格的全面发展。第二,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采取恰当的个别化教学方式。第三,从作文评价的制度上来看,我们应该让多元化的评价方法逐渐取代传统作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

2.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

细化一下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我们将其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断培养具有“自由个性”的健全人格是这个终极目标的具体体现。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创新思维模式和诚实品质等。第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现实目标。基础目标和前瞻目标是现实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让学生学会用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展现自己的真实情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文学的机会。

3.个性化作文教学存在的困难

通常,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让学生个性与时代结合发展。从思想层面上,当面对大众媒体的时候,我们应该坚持开放的态度,逐步取代固守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当然,家长或学校的做法并非都是正确的,例如,禁止欣赏电影、禁止观赏电视、禁止播放流行音乐、禁止阅读小说和禁止接触互联网等。第二,在获得教师认可与尊重的基础上,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经过辛勤的汗水的浇灌,才能培养出自己的写作个性。为了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广泛阅读相关书籍。第三,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我们必须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为展现学生的个性,我们既要摈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糟粕,又要吸取其有益的经验。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使个性化作文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才能真正发挥出学生特有的才能。

四、个性化作文教学实施的途径——个别化教学

个别教学与个别化教学是不一样的。老师采用一对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就叫做个别教学。为了达到个性化发展教学目的,教师会采用多种形式来实现这个目的就叫做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小组、个别和班级教学等。作文教学应该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从而进行相应的深化改革。这些条件包括:良好的教学环境、专业的教学辅助工具和适当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个别化教学模式的主要表现为:个别化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个别化和教学评价个别化等。另外,通过高科技手段,我们能更高效地完成好教学任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处在的环境不一样,开展教学工作的条件也不一样,教学对象也不一样。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采用高效、恰当的教学方式。但是,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不少应试教育与个性化作文教学不相协调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在改进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的必要性,及时改进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李海涛.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回归与超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目标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4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生物课堂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受到极大重视,成为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口。 教育部2000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订版)》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试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侧重研究“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和“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展开形式。

一、“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需要,“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任意一个教学环节中,而“探究性学习案例”也可以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某一环节。

1.“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教学素材,组织新课引入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教学素材,组织新课的引入。例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可提前布置探究性学习——探究植物根、茎、叶的向重性,在上课时,展示植物根、茎、叶的向重性的拍摄图片(探究学习的“实验结果”环节),进行比较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2.“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讲授环节,组织新课教学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讲授环节,组织新课教学。例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在学习“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部分教学时,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编写特点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全程探究,见下),组织新课教学。

探究案例 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群是否一直保持“J”型增长

提出问题 在理想条件下,生物的种群呈“J”型方式增长,在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群是否一直保持“J”型增长?

作出假设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有实例证明吗?

设计实验 高斯曾实验:在0.5mL培养液(每天的培养液含量维持稳定)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

实验结果 高斯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略)

得出结论

3.“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复习环节,组织巩固教学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巩固环节,组织复习教学。例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教学,为了让学生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设计一探究性学习案例:

现有一只光脚雌鸡和一只毛脚雄鸡,光脚和毛脚是一对相对性状,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鸡的光脚和毛脚,哪一个性状是显性?

4.“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拓展环节,组织作业布置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拓展环节,组织作业布置。例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后,可进一步挖掘出探究性学习案例——探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临界浓度,安排学生课后探究学习。

5.“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整个环节,贯穿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整个环节,贯穿课堂教学。例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典型案例,教材中关于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编写思路,体现了“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展开形式

“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在展开时要防止探索过程科学的固定化,应以活泼多样的探究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模仿式

在初次接触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先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案例,让学生模仿探究学习,使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有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一个探究性学习——“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模仿学习中,学生大概了解探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可分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八个环节。同时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2.讲述式

在探究性学习中,设计实验是难点,教师应结合一些探究性实验,简述实验设计得原则、如何控制变量、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等。例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对“设计实验”环节,教师要结合多种对照实验(如空白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自身对照)案例重点讲述,并分析这些对照实验是如何控制单一变量的。

3.讨论式

当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各个环节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论认识后,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就可以根据培养探究能力的需要,侧重对某一探究环节以讨论方式进行开展。例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在学生对“设计实验”有了较为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结合探究内容设计一些关于设计实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可采用哪种对照实验?怎样设计?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等

4.引导式

一些生物科学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典型案例,例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探索生长素基本理论的形成过程,不仅促进学生深刻领会生长素理论的论点,而且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5.研究式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5

一、探究性学习方式产生的背景

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方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探究性学习是在借鉴原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大量的自我创新和突破,时时刻刻做到“以学生为本”,突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着重强调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早以前我国就提出了探究性学习方式,但是正式书面提出“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做到探究性学习。新课改更是将探究性学习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成为新课改过程中独特而又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中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方式改革,大力推广探究性学习方式。

二、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探究性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教学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高中语文带来了一抹新鲜的“绿色”,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改革就是其间最浓重的一笔。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学前提,以培养学生自我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开放性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主要的表现形式。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1)探究性学习方式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学习方式要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充分认知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特点,努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探究性学习方式积极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教学的发起者和接受者。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保持渴望和好奇。那些脱离社会发展,与时代严重脱节的教学方式应该被摒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亲切的时代“代入感”和主人翁意识。教师要摒弃以往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要围绕学生“转起来”。

(2)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模式,而且要具有人文性,达到人文和语文的和谐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老师教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模式完全不同,让学生自己去发掘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保持个性的独立性和思想的自由性。“满堂灌”的单方向灌输知识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根本不能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严重违背了“教育之道”。教师应该“放弃学习过程中的支配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掌握方法,增强能力,发挥学生的潜力。

(3)探究性学习方式以独特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性学习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全新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可以将学习过程分为“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模块,呈现出一种系统的学习模式。同时为了体现某些方式的特殊性,设置其他独特的呈现方式。探究性学习中的三个模块并不只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每个模块不仅仅提供学习的要求,而且激发学生的自我问题意识,自己提问题,然后自己解答。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自我的整体素养和能力。苏教版语文教课书就是采用这种呈现方式编写的。

(4)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以开放的学习方式转换课堂模式。探究性学习以开放的方式将课堂扩展到教科书之外,推广到课堂之外。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有开阔的视野、教材有丰富的选材,让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将学习空间拓展了,而且让学习习惯、学习内容、学习思维都转化为开放式。比如学生下课的作业形式应该多样化,学生可以欣赏春联,搜集生活中听到的神话故事,积累生活中读到的文章,然后和教科书中的文章进行对比,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当前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不足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6

(呼伦贝尔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摘 要:从理论探索的角度,梳理并评价国内外探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国内高校的实施情况,同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行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国内高校探究性学习进展情况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特点,提出在此类高校推行探究学习的未来发展前景及推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探究性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26-02

1 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发展脉络

探究性学习,是与传统意义上的接受性学习相比较而言的,其无论从实践运用还是理论积淀方面,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对于探究学习的早期萌芽,可以追溯至18世纪末,在当时的欧洲,为了把人的精神从中世纪的蒙昧无知、迷信盲从中解放出来而提倡“研究性学习”[1],但此时的研究性学习其实更多地指“理性思考”.将“探究性学习”从理论的高度带回到现实中来的人当属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先生,他于1909年提出“inquiry learning”(探究学习)一词[2],其倡导儿童在“做中学”的理念,其实就是探究学习的实践性萌芽.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探究学习的理念进一步向世界范围内传播,除欧美外,亚洲日韩等地也先后掀起探究学习热潮.在此期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的理念,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操作和思考等活动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解决问题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在当时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风波,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将“探究”纳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去.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各国政府、教育机构和专家相继提倡有效教育和高效学习的理念,其中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所提出的探究性高效学习理念最为著名[3],她提出“三个基于”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以及探究性高效学习的实施途径等,对当前各国的探究性学习实践给予了技术支撑.

综观如上理论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个别理论存在偏颇之处,例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过分强调“研究”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习与真正科研的区别;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的探究性高效学习模式在发展中国家难以推行……但毋庸置疑,这些理论都从不同的侧面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界定和探讨,都代表着其所在年代探究性学习的最高研究水平,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

国外关于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探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在新高中课程计划中首次提到了“研究性学习”概念[2],从此,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引起了广泛关注,纷纷开设研讨型课程.学界对探究性学习的关注也逐渐多起来:邬冰[1]对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课堂、课程、学程、基地四种模式;任长松[4][5]在对中小学探究性学习长期实践试点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出对探究性学习的12条正向评价和6条负向评价,此外,他还总结出探究性学习的18条实施原则;陈佑清等[6]大力倡导大学课堂讲授的变革,主张为促进学生探究而讲授,在内容的选择上,认为应该讲背景性、问题性、过程性、方法性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学科前沿性知识等.国内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论探讨基本上处于借鉴国外成果的水平上,创新性观点相对较少.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具有自身特殊的国情,因此,在探究性学习的探索方面,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特点,对西方理论批判地借鉴,形成适合于中国学生的本土化探究性学习策略、方法和途径等.

2 探究性学习在国内高校的实施状况

当前,国内高校的探究性学习实践体系还没有大规模形成,而只是在局部范围内有个别“体制外”试点.其中,较为成功的案例当属华中科技大学刘玉教授发起的DIAN团队[7].该团队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以真实科研项目为牵引,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科研项目实训紧密结合,弱化教师课堂讲授,增强学生自主和快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DIAN团队的案例在国内绝无仅有,其在探究性学习方面的带头作用无可替代.除华中科技大学外,首都师范大学在探究性学习方面也做了许多实践性尝试,例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探究式学习研讨班”,[9]在自由招募学员的基础上,进行历时2年的专著阅读、基本理论探讨、热点解读与实践调研和课题研究与写作训练四个阶段的探究式训练,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此外,在各高校不同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都积极尝试探究模式.例如,针对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大学影视艺术、大学物理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纷纷有探究性学习的.其中,不乏一些较为成功的案例,如南昌大学硕士生张秀峰[8]所进行的一项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对比试验研究发现,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英语运用水平.

国内高校探究性学习方面的试点,多数都是老牌高校,相关研究和经验均证实,此类高校已经具备了推行探究性学习的规模.但是,对于相对年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否也可以推行探究性学习模式呢?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

3 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行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精英化教育,而是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过度,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这一过度过程中应运而生,此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方面的要求虽然与研究型大学有所不同,但其与职业类院校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学生的探究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非可有可无.

3.1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推行探究性学习

王根顺[10]等认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培养,包括知识构建、能力培养和素质锻炼三个方面,其中在能力培养方面所倡导的是一种复合能力,这种复合能力既包括知识、技术、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也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如上各方面能力的获得,探究学习在其中都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推行探究学习存在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3.2 “课堂冷漠”的严峻形式要求推行探究性学习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堂冷漠现象非常严重,所谓课堂冷漠是指,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内容等所表现出来的冷漠态度和行为,可以将其概括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两个方面[11]:显性逃课即一般意义上的逃课行为,指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公然不到课堂上课;隐性逃课者虽然没有公然逃课,但在课堂上却并没有真正地将精力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而是做自己想做却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诸如看小说、发短信、聊QQ、睡觉、打闹等.其实,课堂冷漠的根源在于,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中体验不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然而,探究性学习正好可以弥补高校灌输式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动手实践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3.3 师生、生生交流的匮乏要求推行探究性学习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师生交流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并不具备职业类院校中师生交流的时间、空间和平台,教师多数都是“上课即来,下课即走”;其次,与老牌高校中的师生交流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术氛围浓厚的老牌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乏学术、合作科研等高水准、高质量的交流形式.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适当推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交流的一个有效契机.

此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课堂讨论、校园活动、私人聚会等,很少见到别出心裁的学术沙龙、科研团队等,这对于创新性人才培养来说是一道硬伤,因此,在此类院校推行探究性学习,亦是为学生进行交流提供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增强其创造性.

4 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究性学习前景展望

4.1 探究性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前景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行探究性学习,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观念,不能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出巨大的科研成绩,必须有高深的独特见解.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为代表的侠义探究过分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这与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不符的.与之相反,杜威先生所提“做中学”的思想,其实就是广义的探究,凡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体验、收获,都可以算作探究成果.此外,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所提倡的“三个基于”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也体现出对探究广义的理解.因此,本科生的探究学习其实是广义的探究,是通过行动和实践积累经验、智慧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最适合推行探究性学习的场所,应用型本科生是最适合行动中思考的人群.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推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只要能够端正思想、合理定位,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4.2 需注意的问题

4.2.1 组织形式力求多样化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行探究性学习模式,不一定都采用“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等单一的组织形式,可供参考借鉴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例如,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教学、基于课程脉络的梳理归纳、基于实践环节的社区实习等,只要符合学科和学生特点,教师都可以灵活采用.但组织学生探究之前,必须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周密的教学设计是科学、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的前提条件.

4.2.2 教师观念需转变

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教师已不再是活动的主体,更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是教学环节组织者、教学资源提供者、心理疏导者、问题呈现者、思维启发者等.教师只有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才能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2.3 对教师素质提出挑战

探究性学习模式中,似乎教师的负担有所减轻,其实不然,此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就必须拥有一桶水”,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对教师的这一要求就更为明显.

——————————

参考文献:

〔1〕邬冰.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6(7):152-153.

〔2〕蔡达峰.让探究成为教学的动力——推进本科研讨型课程的设想[J].复旦教育论坛,2006(6):12-15.

〔3〕冯锐,缪茜惠.探究性高效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途径——对话美国斯坦福大学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9(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