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范文1
(三)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绩效管理的实质就是效率管理。运用绩效管理实施医院成本核算,可以将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目标有机结合,通过绩效管理的各种办法来控制医院各个科室及所属部门之间的协作,使得各个科室与部门的工作目标始终与医院的整体工作目标保持一致。同时,由于成本核算能够清楚的量化绩效管理的经济效果,所以能够让绩效考核的依据更为准确和合理,从而起到促进医院工作人员整体效能的作用。二、医院绩效管理、成本核算及两者联系医院的绩效管理,是指医院对其工作人员实施个人贡献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其给予激励和惩罚的管理行为。主要内容包括,先根据医院总体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再依次落实到科室、部门、所属机构,最后落实到个人,具体制定为个人岗位职责和岗位目标;然后是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结合其出勤率、工作态度进行考核;最后依据考核结果来对工作人员实施激励或惩罚。对于医院的绩效管理而言,制度是基础,考核是重点,落实兑现是关键,核心在于公平公正,全面完善的绩效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能够有效促进医院实现整体工作目标。
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记录和分析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人、财、物等耗费,将其归结成为相关经济指标信息的管理活动。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节省医疗资源,创造更多效益。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有全成本法、病种法和项目法三种。医院绩效管理与成本核算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第一,成本核算本身就包含了人力的消耗,绩效管理的目标之一是提高人的效率,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降低人力成本,也就是说,绩效管理对成本核算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第二,成本核算能够清晰的反映人、财、物消耗情况,可以为绩效管理提供清楚的信息反馈,从这一点来看,成本核算对于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第三,成本核算数据作为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依据,对医院整体工作目标制定发挥了重要影响,而医院的绩效管理必须以完成医院整体目标为前置条件。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成本核算对绩效管理具有导向作用。
三、改进成本核算工作,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一)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实施360 度无死角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涉及医院的多个科室和部门,只有充分重视成本核算工作,才能发挥这项工作的功能。医院领导、中层干部要带头宣传成本核算工作的好处和必要性,向职工传递成本核算的相关工作理念,在全院逐步培养成本核算意识。此外,成本核算的关键在于数据的精确性。而做到数据精确的前提是数据收集必须全面广泛,不留死角。因此,医院的成本核算必须把所有支出和费用全部纳入到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之中,要对所有科室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和控制,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要做到全院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的规范性。
(二)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优化成本核算人员知识结构成本核算工作牵涉的数据多,处理起来较为繁琐和复杂,在工作中引入计算机相关软件来辅助工作完成,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医院在这方面要加大硬件和软件投入,建立专项资金来购置计算机设备和相关软件,对于一些属于本院特有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联系软件公司,专门根据医院的具体要求来编制专属软件。此外,医院还要紧跟医疗行业的财务核算制度变化,组织医院涉及成本核算的相关人员系统学习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新工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以达到优化员工知识结构,帮助其提高业务工作技能,更好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三)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保证绩效管理成效的重要前提。医院在这项工作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定好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对于医院整体工作目标要层层分解落实,对于工作人员的个人岗位职责划分要明确具体,其工作要求要结合实际,既不能高得离谱也不能无要求;第二,制定好考核办法,对于能够量化的指标必须量化考核,同时在考核办法中还要引入民主机制,让职工群众来参与考核并占一定权重,以保证考核的公平性;第三,做好平时的工作记录,将其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
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范文2
关键词:医院后勤;绩效考核;指标;反馈
任何企业、机构、组织,都需要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以提高效能,降低成本,实现科学化管理。医院也不例外,医院后勤部门的绩效考核是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重中之重。医院后勤包括医院安全、医院建筑、后勤设备、物资供应、生活服务、环境与卫生等方面,为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电、水、气、冷、暖、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服务和物资保障。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对于提高医院绩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改善医院经营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管理学中的绩效考核原理与方法,就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展开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对于做好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面临的问题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离不开医院后勤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当前医院后勤绩效考核面临以下问题。
(一)绩效考核存在客观问题
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面临一些客观上的问题,包括:1.当前我国医院后勤部门社会化程度不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医院后勤部门社会化,以提高医院后勤部门的运转效率,但是当前医院后勤部门社会化程度不一,第三方的专业服务和管理理念还没有全面引入,从而导致了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面临较为复杂的情况;2.医院后勤岗位繁多、属性多样。与医院的医、教、研岗位性质相比,后勤岗位种类较多,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差别很大。医院后勤岗位属性多样,既有事业编制,也有合同制。这些因素决定了医院后勤绩效考核需要照顾到各类现实情况,不能“一刀切”;3.医院后勤部门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后勤部门。医院是公益性机构,不是营利性机构,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医院后勤部门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后勤部门。更何况医院是专业性机构、服务性机构,医院后勤部门也体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专业性和服务性,这会导致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需要突出特殊性,而不能生搬硬套普遍性的绩效考核原理。
(二)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观问题
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也面临一些主管上的问题,包括:1.思想观念上对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未能充分重视。人们往往认为医院后勤部门仅仅处于保障性的、从属性的地位,从而没有给予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充分的重视;2.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欠缺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由于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还是新生事物,一方面人们缺乏对绩效考核基本原理的透彻把握,另一方面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实施者必须对绩效考核原理和医院后勤部门的工作规律有着深入的把握。这些主观原因的存在导致当前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还存在诸多不足。
二、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基础之上,并选取既能满足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需求,又能够照顾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特殊性的具体方法。笔者选取了如下原理和方法供参考。
(一)KPI考核法
KPI考核法即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是指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KPI绩效考核法需要首先选取适当的绩效考核指标,随后根据考核的不同关键指标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如即时考核、日常考核、抽查考核等。指标的选取是否适当,将关系到绩效考核的科学性特别是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医院后勤绩效考核可以参考KPI考核法,通过科学的评估,选取适当的考核指标作为关键指标,并运用KPI绩效考核原理对医院后勤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
(二)BSC考核法
BSC考核法即平衡计分卡法。平衡计分卡考核法有四项考核指标,分别是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内部运营(InternalBusinessProcesses)、学习与成长(LearningandGrowth)。一般而言,这四项指标适用于企业,尤其是其中的财务指标特别关注企业的经济绩效。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可以参考BSC考核法,吸取BSC考核法的精髓,但是需要结合医院后勤部门的工作实践进行一些调整,分别从能效维度、服务对象维度、内部管理维度、发展维度四个维度出发设计科学的考核体系。
(三)RBRVS考核法
RBRVS考核法即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考核法。该法是以资源消耗为基础,以相对价值为尺度,来支付医师劳务费用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医师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成本来客观地测定其费用。在医院行政后勤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引入RBRVS评估系统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计酬”的分配原则。
三、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需要注意的事项
那么,医院后勤部门应如何科学设计绩效考核体系,从而构建起一套符合客观实际,满足实践需求,同时有能够富有激励性,从而实现良性的激励效应呢?笔者认为,当前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尤其需要注重如下几点。
(一)科学选取考核方法
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应遵循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选用适当的方法,尤其需要注意绩效考核一般原理和方法在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实践中的具体化。前文提到的KPI考核法、BSC考核法、RBRVS考核法等都可以作为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的参考对象,但是在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也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吸收这些考核方法精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于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实践中。
(二)量化考核指标和标准
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实现考核指标和标准的量化,前文提到的KPI考核法、BSC考核法、RBRVS考核法都体现了这一思路。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也需要实现考核指标和标准的量化,但是需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指标的选取和标准的设定必须科学化,不能随意选取指标,也不能僵硬地制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二是指标的选取和标准的设定可以动态化,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三是指标的选择和标准的设定必须明确,这样才能方便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中实际操作,避免由于指标和标准的模糊导致无法得到执行和实施。
(三)结合薪酬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本身是手段,目的在于激励。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同样是为了激励目标的达成。鉴于此,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必须和薪酬体系的设计相结合,以绩效考核实现薪酬激励,以薪酬激励思路重构绩效考核体系。当然,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并不能过于功利性,而是需要在把握绩效考核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以薪酬为中介,实现激励作用。同时,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也需要考虑社会责任、人本管理等要素,而不能以薪酬激励为唯一参考要素。
(四)建设信息化数据支持系统
医院后勤部门的工作细而杂,绩效考核离不开信息化管理。建议医院后勤部门在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构建中,必须通过建设一套绩效考核信息化数据支持系统,作为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平台。同时,建议结合“大数据”的思维和原理,从全局的角度,发掘医院后勤部门工作数据中的各项有用资源,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参照。
(五)形成持续反馈促进机制
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对医院后勤部门的工作提供检验的依据,从而形成反馈促进机制,引导医院后勤部门将后勤工作越做越好。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员工工作效果的持续改进,从而推动医院总体目标的实现。持续改进意味着“考核—反馈—改进—考核”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而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负责、有人监管则是“循环”得以不断持续的重要保障。绩效考核对医院后勤部门的反馈和作用,有赖于如下几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注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而不能仅仅将员工看作被考核对象,这样有助于实现管理民主化;二是必须定期汇总考核结果,并对考核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三是将考核结果运用于医院后勤部门的管理实践,如与奖惩机制结合、与员工培训结合,使考核结果在医院后勤部门管理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总而言之,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医院后勤部门应精心制定后勤绩效考核计划,运用合适的考核方法,以提高广大后勤人员的工作热情,为医院的全面工作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作者:孔维林 单位:南京市江宁医院
参考文献:
[1]王灵芬.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绩效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4).
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范文3
随着铁路多经企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铁路整体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铁路多经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企业管理水平、运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准确地考核和评价铁路多经企业的运行质量,已经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哈尔滨铁路辅业投资管理集团经过调研论证,引入了现代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依据绩效考核基本原理,结合实际制订了绩效考核体系,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铁路多经企业为什么要实施绩效考核
(一)实施绩效考核,是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铁路局直管站段的变革,催生了铁路多经系统新的管理模式。路局层面的多经管理机构由过去的对下行政指导型,变成了经营实体型,构建了以资产为纽带、建立投资与被投资的母子公司的市场化法人体制。从而实现了由行政管理向资产经营管理市场化的实质性转变。这种转变确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企业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这种体制变革的大背景下,引入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推动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的绩效考核机制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实施绩效考核,是改变铁路多经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多经企业始终没有走出只注重短期效益,忽视长期发展;只注重外延扩张,忽视内涵发展和收益质量的“怪圈”。实施绩效考核,系统剖析影响企业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因素,全面判断企业真实状况,可以促进企业克服短期行为,将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管理和发展质量。
(三)实施绩效考核,是促进铁路多经企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目前的形势下,铁路多经企业创效的责任愈加重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快发展。绩效考核通过确立符合实际的指标体系,解决了管理无序的问题;通过经营者权利与风险联挂,解决了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通过建立考核、预警机制,解决了资产运营质量不高和经营风险问题;通过绩效评价,确立不同的分配档次,解决了分配不合理的问题;通过职工利益与企业效益联挂,解决了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问题;通过企业依据绩效水平划档定类,引导企业向优秀企业看齐,激发了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哈尔滨铁路局多经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
国家对国有大型企业制订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庞大、评价计算复杂,对目前铁路的多经企业来讲,简单套用不具实用性。为此,我们根据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制定了《企业绩效评价考核管理办法》。
(一)科学确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针对多经企业的现状,建立了定量与定性、重大事件否决共3类31项指标体系。定量指标包括收入、利润、投资回报、净资产收益率、不良债权下降率、当期收入回款率6项。对收入、利润的考核主要是保证企业发展规模、综合效益的提升。考核投资回报的目的是确保国有资本的投资收益。当期收入回款率全面反映企业销售质量,引导企业加快资金周转。净资产收益率的目的是激励企业最大限度的创效。不良债权下降率促进企业盘活债权资金,降低债权风险。定量指标占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80%。定性指标包括领导班子作用、经营管理质量、基础管理水平三个方面,占整个权重的20%。企业重大决策失误、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经济损失等作为否决指标,一旦发生,一票否决。
(二)科学划分企业绩效考核类别。
为了客观公正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依据企业经营的难易程度将企业划为三类七档,并将职工的绩效奖励与企业的类别档次紧密联挂。企业分类定位,增强了职工对企业发展的关注程度,促使企业向先进企业看齐。
(三)科学制定绩效工资联挂标准。
企业在实现经营目标,取得本档企业的绩效联挂奖金后,实施二次分配。一是集团的平均绩效工资是其下属企业绩效工资加权平均的2倍,出现亏损企业,相应核减。二是职工效益同工作业绩联挂,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员工,绩效工资相应较高,反之则给予扣减。收入同业绩联挂后,解决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三是经理人业绩同绩效联挂,指标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理人的个人收益和提职晋级。
三、哈尔滨铁路局多经绩效考核体系的特点
(一)指标的修正性,有利于正确引导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
在设立定量考核指标时,各项指标不仅是单独的考核标准,而且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指标之间互相修正。当期收入回款率与收入指标相互修正,引导企业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净资产收益率与利润指标相互修正,在确保企业创效的同时,提高资产运用质量。不良债权下降率是对企业资产质量的修正,促使企业加强不良债权清理力度。指标之间的相互修正,促使企业在注重当期效益的同时考虑长远发展。
(二)指标的互补性,有利于调控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
定量指标侧重经营结果的分析,定性指标注重于经营管理过程的考核。通过定性指标与定性指标的互补,促使企业发挥管理团队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一票否决指标是企业必须遵循的红线,一旦突破红线,整个经营结果将失效,这就要求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三)指标的综合性,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绩效考核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经营结果的考核形式,任何一项指标的缺失,都将影响考核结果。企业在经营中要想完成收入、当期收入回款率指标,就要在增收的同时,抓紧货款的回收;要想完成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就要严格控制成本,加大创效力度;要想完成不良债权下降率指标,就必须大力清收不良应收款;要想定性指标取得好的结果,就要强化整个经营过程的管理,提高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四、哈尔滨铁路局绩效考核的实施效果
(一)实施绩效考核,增强了全员责任意识。
1.考核责任层层分解,增强了管理层的责任意识。辅业投资集团作为资产运营层,考核所属区域(专业)集团及直属企业;区域(专业)集团作为经营实体层,考核本集团所属企业;基层企业负责落实各项考核指标和考核职工岗位执行情况。逐级负责的考评体系,增强了管理层的责任意识。
2.绩效与职工利益联挂,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意识。职工个人收益与企业规模、创效能力、岗位责任、贡献大小紧密联挂,做到了岗位决定系数、系数决定岗薪、岗薪决定责任、责任保证结果、结果联挂奖惩,有效激励职工做好本职工作,争取企业与个人“双赢”。
3.绩效与经营者任用联挂,增强了经理人的责任意识。为了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我们将绩效考核结果与经营者的聘任紧密相连。优秀企业的经营者在评先选优中优先评选,优先提拔使用;未达标企业的经营者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警示或调整,企业无客观原因连续亏损三个季度,经理人将被免职,从而解决了企业亏损无人负责的问题,增强了经理人的责任意识。
(二)实施绩效考核,提升了企业增收创效积极性。
1.企业分类定位,促进了企业晋档升级。企业分类定位,拉开了不同档次企业间员工的薪金标准,使员工和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为了提档升级,增加收入,员工的责任意识明显提高,由过去的只有经理人筹划企业经营,变为全员关注企业发展,企业管理质量有了本质提高。
2.利益层级挂钩,促进了企业结构的优化。各级企业绩效奖纵向挂钩,区域(专业化)集团绩效奖基数是其所属企业人均绩效奖的二倍。各集团所属企业集约化程度越高、规模越大、质量和效益越好,集团层的绩效奖基数也会提高,反之,集团层的绩效奖也随之下浮,如出现亏损企业还要扣减。这就促使集团层努力优化企业结构,促进企业群体整体提升。
3.奖惩按档兑现,促进了企业注重长远发展。根据企业年度绩效考核的实际得分,评价出优秀、达标和未达标三个档次。对优秀企业经营者,按抵押金的双倍予以重奖;达标企业经营者给予抵押金等额奖励;扣罚未达标企业经营者全部抵押金。按10%的比例预留获奖经营者的奖金,待其离职审计无误后予以兑现,促使企业经营者克服短期行为,为企业长远发展承负责任。
(三)实施绩效考核,确保了集团总体目标的实现。
1.指标分解与风险抵押,保证了集团经营目标的实现。集团公司与其子公司、集团子公司与其所属企业层层签订《绩效考核责任书》,被考核企业的经营者以绩效抵押金的形式承担考核指标完成与否的风险。被考核企业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使每项指标都对应到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订落实措施,保证了集团总体目标的实现。
2.自我评价与动态监督,保证了集团管理目标的实现。被考核企业按月进行自我考评,考核主体对被考核单位的自我考评结果进行审核,向因非客观因素亏损的企业提出预警。实施绩效考核后,各企业强化了成本预算管理,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成本计划,大大减少了经营成本和管理费用,使管理更加趋于精细化。
3.综合评价与潜能分析,保证了集团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评价,就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施绩效考核以来,各企业都把既有项目挖潜和新项目开发作为发展重点,按照“立足优势、整合资源、开拓实业、整体互动”的原则,促进实业发展。2005年以来,全集团已经投入近4亿元资金,开发了40余个新项目,为集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实施绩效考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战略目标体系、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等内容,在绩效考核的整体推进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目的必须要明确。
开展绩效考核,其主要目的是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要实现战略目标,人是最关键的因素。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使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都有使命感、全体员工都有责任感,进而发挥创造力,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通过绩效考核,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使能者上,庸者下,以确保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设计和实施绩效考核体系,要紧紧围绕考核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切不可流于形式,为了考核而考核。
(二)指标体系要科学。
在设立指标体系时,一定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尽量使指标体系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可以量化的指标,要突出可比较性,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反映出企业所处的地位和运行质量的优劣;难以量化的指标,要做到描述具体、细化,能够反映企业的管理情况。在指标值的设定上,要保证企业能够通过一定的努力而完成。如果不顾实际,盲目求高、求快,企业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无法完成,就将影响企业的积极性,使绩效考核无法推进。
(三)目标责任体系要有效。
企业各项指标能否完成,关键点还是要落实到各个企业、每一名员工身上。因此,实施绩效考核,一定要建立起健全而有效的目标责任体系,将考核指标分解到每个企业,企业指标分解到每一名员工,并将指标同个人收益相联挂,从而激发员工和企业创效的积极性。同时,要制定出劳资双方共同认可的职位说明,明确岗位工作内容,让员工有章可循,主动对标衡量个人绩效,从而避免单向考核的弊端,使员工主动融入到绩效考核之中。
(四)对员工考核要落到实处。
对员工个人绩效的考核是由其上级主管完成的,是一种人对人的考核。往往会出现人际关系的问题,比如主管人员对员工的差错和不足视而不见,或者夸大员工的差错和不足,这都会影响到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因此,必须要注重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通过监督、抽查、沟通等方式,建立起主管人员与员工的互动机制,以确保绩效考核的顺利推进。
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范文4
关键词:中层管理者 绩效考核 业绩 绩效
1.绩效与绩效考核的含义
目前关于绩效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如Bernadine(1995)和Kane(1996)等认为的,绩效是工作的结果。另一种观点如Murphy(1990)和Campbell(1990)等人认为的,“绩效是行为的同义词,它是人们实际的行为表现,而且是能观察到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和评价使得对绩效评估的理解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第三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过程和结果的组合[1]。
绩效考核是组织为了提高整体的绩效,凭借一定的工具或手段对员工在一定时期的工作进行评价,并给出反馈的过程。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绩”“效”是绩效考核的两个重要层面。“绩”是指员工工作量的多少、效果如何。“效”是指效益,主要从组织的角度去衡量员工的工作业绩。
2.中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现状
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身处是指处于最高决策层与基层管理者之间,是核心与纽带,中层管理者起着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核心作用的后果奠定了中层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对他们绩效考核的成败,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者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思路和基层管理者的行为方式,最终可能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
2.1中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现状
(1)过度关注财务指标[2]
在对中层管理者的考核中,大部分企业过度关注项目的销售、资金的回笼等情况,一些企业的高层在设置战略目标时往往存在定势思维,即企业的战略目标过度考虑资金等领域。由此导致人力资源部对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时,更侧重于短期的财务性指标,忽略非财务指标。
(2)忽视对中层管理者素质的开发
中层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多企业仅仅考虑中层管理者的工作业绩,而没有对他们的深层次素质进一步开发,造成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在中层管理者的素质提升上,只有业绩考核而缺乏对素质的考核,使得企业迫切需要建立起一种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起“中流砥柱”作用的中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体系,此体系的建立可为中层管理者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手段与方法,为高层选拨与培养中层管理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起到提升整个企业绩效,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的目的。
3.中层管理者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思路
在对中层管理者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标准上,为了使管理者的工作业绩与素质发展、短期绩效与长期目标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就要必须做到:业绩和素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业绩目标的设定和素质目标的发展目标相辅相成。因此,本文在绩效考核理论的指导下,用目标管理与胜任素质模型分别勾勒出中层管理者的业绩考核和素质考核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业绩考核主线,“业绩”主要是指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成果,主要是以目标管理为基础,把企业的战略分解为部门目标,然后以部门目标和中层管理者的工作职责为基点,提炼出中层管理者的业绩考核指标。根据“企业—部门—中层管理者”的主线,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构建关注结果与过程的中层管理者业绩考核体系。
第二条主线——素质考核主线,“素质”主要是指中层管理者的潜在的、能正向引导其工作业绩的个人特征的组合。理论上可以根据胜任素质模型的思想,从管理者的胜任素质模型中提炼出企业中层管理者胜任素质特征,通过其胜任素质特征,进而去判断中层管理者的内在素质和发展潜力,为组织绩效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应用上,将业绩结果与素质结果相结合通过构建业绩—素质评估矩阵,对中层管理者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最终找到提升中层管理者绩效的最优策略及人资配备的最佳方案。
4.目标管理与胜任素质的基本原理
4.1目标管理
1954年,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发表了《管理实践》一本书,在此文中,其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随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3],其核心是有效的管理应该是管理者通过目标对下级实行有效管理。
高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提出组织的总目标,然后对其进行有效分解,使组织内的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去确定出自己的分目标,并能在获得授权及资源配置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分目标努力奋斗,从而使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一种新型的管理制度。其实质是绩效价值导向,在组织的各个层级及个人有了明确量化的目标后,目标管理对其所指定的目标完成程度进行衡量并把它作为考核的依据。
目标管理有三层含义:一,目标的制定是共同协商的结果。仅仅有高层自己规划,而后下发至各下级领导者和员工,这样的目标制定不是目标管理,而是规划目标的下放执行而已;二,目标的层层分解。目标不是仅员工自己制定而来,而是由上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然后从高到低层层分解而来;三,强调自我控制。既然目标是相互协商、相互沟通后形成的结果,承认目标的当事人就要奉行“一诺千金”的理念,尽力使自己的计划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4]。
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范文5
关键词 KPI 绩效管理 物流企业
一、企业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模式
1.绩效管理的定义
所谓绩效管理,是对人所具备的技能以及知识的管理,目的是使人的才智等精神教室可以创造更高的财富。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绩效管理的好坏,对组织的效率和产出有着直接的影响。
绩效管理不同于绩效考核,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通过对组织所关注的目标完成情况的观察和监控,来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2.企业绩效管理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就是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要素的分析并确定各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通过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要素的比较和优化,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形成一个完善的由多种评价方法构成的体系。主要有:综合平衡计分卡法、标杆法、关键业绩指标评价法(KPI)等。
3.物流企业应用的绩效管理框架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绩效管理框架主要是关键业绩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平衡计分法及其他方法在我国国内,尤其在我国的物流、物流相关企业运用不多。
KPI的精髓,是企业在设置业绩指标时必须将其与企业的战略挂钩,这里“关键”两个字意味着在一个企业某一阶段企业战略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例如处于超常增长状态的企业,业务迅速增长带来企业的组织结构迅速膨胀、员工队伍极力扩充、管理及技能短缺,流程及规范不健全成为制约企业有效应对高增长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该阶段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所在,绩效管理体系则相应地必须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设计管理指标。
二、物流企业在绩效管理的应用现状分析
中国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
1.大部分物流企业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够
从绩效管理的目的来看,75.9%的被调查物流企业认为“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是薪酬管理的主要目的;只有28.90%的被调查物流企业认为绩效管理的目的是“确定每个员工的绩效目标”;只有19.30%的被调查物流企业把“改变物流企业的组织文化”视为绩效管理的目的之一。
在调查中发现,在所有涉及的物流企业中,只有不到六成的企业表示在绩效相关制度的制订过程中,有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参与。而企业的一线员工参与到绩效相关制度制订过程的物流企业不到17%。这样的结果不难发现,绩效管理并没有很好地起到贯彻企业的经营战略并对其进行分解与宣贯的作用。并且并没有通过绩效考核来真正达到提高企业员工绩效、促进企业战略实现的目的。
以上各个方面的调查数据都表明,不管从“绩效管理的目的”,还是从“绩效管理制度的制订”,或者从“绩效管理制订所起的作用”的角度来看,国内物流企业关于绩效管理的定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大部分物流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尚未完善
有46.78%的被调查物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根本没有正式的、书面的绩效计划;被调查的物流企业中大约有40%的中层管理者也不存在正式的、书面的绩效计划;还有53.10%的物流企业对普通员工更无正式书面的绩效计划。
除此之外,关于物流企业的正式、书面的培训计划的调查结果是,将近73.11%的高层没有;71.08%的中层管理者没有;对于普通员工大约有78.27%的被调查物流企业也不存在正式的培训计划。有46.40%的被调查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制订,员工在形式上参与,但是不起真正作用”。
在绩效考核实施方面,有19.40%的被调查物流企业虽然有绩效考核委员,但是并没有发挥作用;有15.70%的被调查物流企业没有绩效考核委员会,但是他们一直在打算建立;还有44.70%的被调查物流企业内部既不存在绩效考核委员会,也没想过要建立。
在对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培训方面,被调查的物流企业的结果是有63.50%的企业从来就没有对企业内部的任何一位高层管理者进行过这方面的培训;61.7%企业根本就没有对任何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过关于怎样进行绩效考核方面的培训。还有40.60%的企业在绩效考核后,并没有要求绩效考核的负责人与员工关于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正式的面谈。
以上各个方面的数据都表明,国内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在执行的过程还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纰漏,国内物流企业还需要花大力气来完善现有的绩效管理体系。
3.大部分物流企业对绩效管理的满意度不高
很大一部分物流企业对“绩效计划的制订/目标设定”并不是很满意,有45.50%的被调查物流企业认为“一般”,有17.3%的被调查物流企业认为“不是很满意”,有10.4%的被调查物流企业认为“非常不满意”。
很大一部分被调查物流企业对“绩效考核的过程”并不是很满意,有49.50%的被调查物流企业认为“一般”,有21.7%的被调查物流企业认为“不是很满意”,有9.4%的被调查物流企业认为“非常不满意”。
绝大部分被调查物流企业对“培训发展计划的制订”并不是很满意,有29.80%的被调查物流企业认为“一般”,有35.40%的被调查物流企业认为“不是很满意”,有20.8%的被调查物流企业认为“非常不满意”。……
以上各个方面的数据都表明,很大一部分被调查物流企业对绩效管理体系的满意度不高。国内物流企业有必要去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措施来提高绩效管理体系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龚艳举.梅钢出厂物流KPI指标的建立与探索.梅山科技.2009(6).
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范文6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监督;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147-02
1 概述
现场安全监督是供电企业各级安监人员依据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规程、标准,对电力生产和建设现场的人身、设备、环境进行全方位安全监督的过程,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能有效地促进各项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供电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安全监督的方式、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多地点同时施工、检修的情况越来越多,各级安监人员无法保证到每一个工作现场进行全程监督。
二是安全监督的环境不容乐观,职工队伍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职工对安全工作认识不深入、不全面,特别是在安全生产长周期、安全生产形式相对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存在凭经验干活、不深入思考现象。
三是安全监督管理还相对粗放,离安全精益化管理要求还有差距。
3 改进措施
3.1 确定管理范围和目标
安全监督管理包括施工三大措施的编审、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制定、布置、确认;作业开、收工会情况;工作票、操作票、(多)班组作业控制卡、作业指导书执行、危险点控制;各级人员到位情况;施工现场各种安全职责人员的作业行为等各个环节,涉及变电运行、变电检修、输配电检修等各生产部门和单位,以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为目标。
3.2 制定工作流程
合理、流畅的工作流程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措施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点。通过对安全监督工作的深入分析,制定流程如下:
3.2.1 根据月度停电计划提前制定各级安监人员周现场到位监督计划。加强作业现场工作负责人、专职监护人监护情况检查,加强停送电操作发令、复诵、检查及五防闭锁等关键环节监督。对现场签到表、现场监督卡进行月度统计审查,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到位监督。
3.2.2 严格执行施工检修三大措施编审管理办法。组织生技部、检修单位、运行单位等相关部门对施工三大措施的制定进行会审,确保施工三大措施的正确、全面。
3.2.3 在局域网调度检修管理系统中,申请停电单位在录入检修申请时一并录入现场应做的安全措施、风险点及防范措施,车间领导进行审核,安监人员在计划停电前一天对录入的安全措施是否有明显不符合现场实际、安全措施审批手续是否完备等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每一个停电现场安全措施编制的正确性。
3.2.4 施工现场使用管理看板。看板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停电范围、到岗到位、检修老虎口、安全措施图、人员分工情况,明确工作现场环境,以加强工作人员对现场工作的认知程度,促进安全工作。
3.2.5 结合使用网络进行监督。现场开、收工会进行录音,重点工作拍摄四张照片(开工会、收工会、安全措施布置、各级领导到位情况),将音像记录链接局域网;通过各变电站装设的远程图像系统实行远程监督,促进现场施工安全。
3.3 人力资源保证措施
在人力资源方面,由安监部门配置变电、线路、培训、劳动卫生监察专工,负责设备安全运行、安全设施的监察,生产、基建安全的管理和监督,生产、基建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安全技术、安全监督监察、安全培训、特殊工种和特殊作业管理、劳动安全和卫生监督、安全统计等工作。配置的安全管理人员应符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熟悉现场设备性能及基本原理和生产管理流程,满足安全监督管理的全过程要求。
3.4 考核与控制措施
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考核与控制是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现场工作开展和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与控制,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促进各种安全相关制度、规定的执行,深入开展反违章工作,促进现场工作安全。
3.4.1 绩效考核的组织机构。成立绩效考评委员会,由总经理为主任、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副主任,各部门负责人、绩效考评专工为成员。考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发展策划部,具体负责公司绩效考评的日常管理、协调工作。安监部负责安全目标、指标及安全管理工作的考评。
3.4.2 制定绩效考核的流程:
节点1:安监部根据各生产车间的安全目标完成情况,制定月度考核报表,每月编制上月绩效考评表报发展策划部。
节点2:发展策划部对考核报表进行初审,初审不合格返回安监部重新上报,审核合格后送公司绩效考评考评委员会。
节点3:发展策划部考核专工根据考评委员会批准的考核意见,下发月度(年)度绩效考核表。
节点4:财务部根据绩效考核表,奖励或扣罚工资奖金,完成考核。
3.4.3 绩效数据采集。绩效数据是制定月度考核报表的基础和保证,数据采集应该全面、准确和及时,必须保证有准确的数据来源。主要的数据来源包括:现场安全生产工作检查;每日早会汇报;查看调度运行值班日志及调度自动化系统事项记录;每周安全情况汇报;安监部负责组织对事故、障碍进行调查分析、认定等。
3.4.4 绩效评价方法。安监部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和任务,每月统计、分析、上报各生产单位相关的指标及数据,并进行季度及年度分析评价。
3.4.5 绩效考核纪录形式。安监部根据各生产单位安全生产指标完成情况,编制月度及年度绩效考核报表,然后按绩效考评实施细则进行审核、执行奖罚。
3.4.6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流程,规范的操作,在统计分析各单位指标数据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进一步改进措施,通过表彰奖励安全生产先进,教育处罚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不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 评估方法
安全监督管理的评估采用公司、车间、班组三级监督横向与纵向对比评估的方式。
横向对比应用为各生产单位之间,包括公司领导及各级安监人员每月查出的违章情况、各生产单位每月数据指标完成情况。纵向对比应用于各生产车间内部,包括与历史数据指标的同比、环比情况。通过数据指标的对比,发现和了解安全监督管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找出根源,制定改进措施,应用于工作实际,促进各项工作的安全进行。
5 结语
无论哪一种安全监督方式都只是促进安全生产的一种手段,如何让每一个职工都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让安全成为本能需要并且应用到实践中,以保证各项生产工作安全进行,才是安全监督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