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智慧实验室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智慧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智慧实验室建设方案

企业智慧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1

(1)交通调查和数据处理分析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借助手机信令数据、GPS定位技术、3G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互联网手机APP等多种数据采集手段相结合辅助入户调查,扩大了调查范围,将调查内容更精细化,数据分析更全面。

(2)改变传统交通管理思路。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各种交通运输体系管理主体不同,分管于主管部门,涉及部门多,呈条状分割现象,且每个部门有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但这些信息数据只服务于本部门垂直业务,与其他相关运输体系缺乏联动互通,不便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统一管理。大数据可以进行信息集成和组合,有助于建立综合交通管理立体交通信息体系,通过信息集成,将不同区域、不同作业领域、不同体系、不同范围的数据融合,构建综合公共交通信息集成模式,发挥城市整体交通体系功能。

(3)大数据辅助交通规划进行决策。

传统的“四阶段”交通规划模型体系是在城市居民出行大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的,一般情况下5年进行一次调查,虽然是大调查,但是全民调查的抽样率很低,大概在2%~5%,样本取样困难复杂,没有代表性和时效性,影响了交通预测模型的精度,而大数据技术改变了交通规划中面临的时效性和取样难的问题,利用手机、ipad等移动客户端进行数据采集,可以获取大样本的居民出行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很好的对目前城市交通需求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更精准的判断。利用连续实时的大数据系统进行观测分析,可以监测交通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从而将传统的交通规划模式,转变为以实时调控和反馈控制为主线,以城市交通战略调控为核心的新模式,通过对交通系统发展过程的调控,更好的促进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4)大数据提升交通预测的准确度。

传统改善交通拥堵的思维模式已经收到土地资源的限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且规划阶段的数据推算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交通形势的发展,大数据信息统计全面且详细具体,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构建更加合适的交通预测模型,有效的预测未来交通需求,模拟交通运行状态,检验交通技术方案可行性,大数据的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能进行实时交通监控,有效的提高交通预测的水平。

2交通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新要求

交通工程专业虽然是从道路工程学科中衍生出来的一门年轻学科,但是涉及面广,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俩大属性,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两大特性,需要注意的是它的系统性。而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集成运用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全方位,大范围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建立管理和运行综合交通体系,而这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只能依靠大数据解决核心问题,随着交通数据分析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交通大数据分析人才市场空缺越来越大,传统的交通工程专业培养的技术人才已经不满通人才市场的需求,所以培养传统交通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更应注重智能交通数据分析师的培养。智能交通数据分析师需要同时具备交通工程专业理论、统计分析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可视化表达等多方面技能,不仅要求能进行数据分析,还要求能通过数据还原交通系统。河南城建学院交通工程专业从2013年开始计划实施卓越工程教育,根据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智能交通数据分析师需求和河南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河南城建学院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正在进一步调整,目标以交通运输领域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交通工程优秀后备工程师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单位为培养基地、以工程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双师型”队伍为支撑,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通过改革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加强校内外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化协调发展助力。

(1)根据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过程实行“理论实践理论实践”交替进行的四阶段培养模式,理论阶段在学校进行,实践阶段在行业企业进行。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形成一整套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为原则,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实践环节培养阶段,行业企业主要开展实践类课程的讲授、课程设计,同时开展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的指导工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河南城建学院交通工程教研室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博士两名,硕士9人,教师的研究方向集中于交通规划和城市道路设计两个方向,不满足当前教学需求,所以教学科研人才引进上,重点引进的方向是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数据分析和系统分析等方面具有深入研究的人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每年至少安排1名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

(3)课程体系的改进。

调整部分专业基础课的上课思路,例如将基础课程《交通调查与分析》与《系统分析》相融合,借鉴华南理工大学大数据交通实验室的教学模式,介绍最新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虽然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实验室建设条件有限,但是接受先进前沿技术和知识的思路是无限的。

(4)实习基地建设。

与河南省21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制定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并且与交通数据分析和智能交通相关企事业部门进行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相关工程项目,在实践中锻炼城市交通问题的分析能力。

(5)实验室建设。

现有的省级高校实验教学师范中心交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目前拥有软硬件设备1500余万元,下设有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交通规划与仿真实验室拥有transcad、vissim、aimsun、cube、emme等相关软件,200台电脑,用于学生的上机实验课和相关专业课程设计。现在学院正在积极与专业交通数据调查与分析公司合作,创办联合教学平台。积极筹备大数据交通实验室的建设,邀请北京晶众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等交通大数据处理分析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我校为学生做交通与大数据相关报告。

(6)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学生在本科阶段,相关的某些课程设计和实习安排到企业单位进行锻炼。例如,专业认识实习阶段,组织学生到现场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通过对实际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调查,使学生明确本专业学习的目的与任务,为以后交通管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生产实习阶段,要求学生深入实践单位参加生产活动,在实习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深刻体会到交通工程专业的工作特点,熟悉交通工程的各种技术和管理工作。毕业设计阶段,结合交通大数据课题或实际交通问题进行命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交通工程专业知识、数据分析技能,进行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为从事交通数据分析工作或研究提供基础。

(7)科技创新。

以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为重心,鼓励学生参与实际交通大数据研发项目,开展交通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培养本专业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及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开展学术活动,加强学生交通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交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同时以该文化节系列活动为平台,引领交通学院在学风建设和营造创新氛围中发挥其重要作用。目前开展的活动主要有交通科技大赛、交通大智慧、交通知识竞答活动、纸桥承重大赛、交通安全宣传月活动、博士讲堂等,通过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结语

企业智慧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2

[论文摘要]开放式实验室是高校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之举。旅游专业餐饮实验室采用开放式管理,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综合素质、搞好餐饮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开放式实验室 餐饮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对于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旅游行业而言,尤其需要大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就实践教学环节来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旅游业需求,各高校旅游专业培养出的大量的毕业生与行业实际需要不能实现无缝对接,加强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实验室是高校重要的研究基地,也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近年来众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构建开放式实验室就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种创新运行模式,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也成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餐饮实验室传统实验教学特点

目前各高校旅游专业大多开设了餐饮类的课程,并建设了相关的餐饮实验室。传统实验室教学通常都是利用课上时间开展实验教学,教学内容一般都是验证性、模仿性、演示性的单项实验,这种实践教学忽视了学生才是真正的实践主体,对学生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不足,也影响到创新型、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餐饮开放性实验室的实现方式探讨

餐饮实验室的开放是相对传统实验室的“封闭式”而言的,实验室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时间上、内容上、指导方式和实验对象等方面的开放。

1.实验时间上的开放。餐饮实验室原本只在教学计划限定的几个有限的课时内向师生开放,学生上课铃声响进入实验室,下课铃声响就要离开实验室,操作练习时间十分有限,一部分学生为解决在实践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实现某些设计思想希望进行实验却找不到实验场所,餐饮实验室中的一些仪器设备只有在实验时才使用,其余大部分时间则处于闲置状态,实验场地和设备利用率很低。开放式实验室通常要求实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可以采取全天候开放、预约开放等弹性开放形式。时间上的开放,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和实际需要,预约任意时间到实验室,这样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也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2.实验内容上的开放。实验室在时间上的充分开放可以为实验内容的充实和提升提供前提条件。餐饮实验室开放式实验内容是对原有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可以在托盘练习、斟酒、口布折花、宴会摆台等单项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至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从偏重于个人技能技巧的练习转向餐饮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验指导老师可以根据行业实际需要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设计课程实验项目,如餐饮创意个性台面的设计、菜单设计、美食节营销策划、餐厅设计等项目内容,此类项目任务通常工作量较大,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实验室内以团队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完成指导老师给定的项目,团队分工合作的实验形式也使学生在这些综合性实验工作中学会了分享和协作。另外,在开放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学生也可利用学生科研立项课题或协助相关教师课题需要,自带题目进行设计,这就使学有余力、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到实验室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培养科研意识。对于旅游专业学生而言,餐饮开放实验室同时也可以成为学生考取中高级餐饮服务员资格证书或主管领班资格证书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3.实验指导方式开放。传统的餐饮操作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和实验步骤都会在实验指导书上详细列出,课上还由指导教师演示指导,步步分解,以灌输式的方式确保每位学生过关。而开放式实验指导教师只需给定任务和目标,不给定具体步骤,以学生为主体,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指导方式的开放是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形式。

4.实验对象开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项重要功能。高校实验室要从单纯面向师生转向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和全社会,使高校的科研技术力量、人才优势实实在在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实现全社会的资源共享。如餐饮实验室就可以成为相关旅游培训机构的培训和考证基地;也可以在餐饮实验室开展市场化的经营活动,如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杜菲咖啡厅既是学院专业课实践环节教学和对外培训的课堂,又是向东财校园内广大师生提供西餐、酒吧、娱乐等多种服务的休闲地和活动中心,咖啡厅由学生自行负责管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对外开放,在服务运营的实战环境中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

三、针对餐饮实验室开放管理的若干建议

1.学校需加强投入,重视开放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目前多数学校旅游专业餐饮实验室投入较少,只有简单的餐桌椅、餐具和布件等基本的设施设备,只能满足完成一些简单的单项实验,而餐饮开放实验室由于实验内容的提升,需要有更完善更先进的实验室来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平台,学校要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高起点、高水平、前瞻性地建设完善餐饮实验室,可以考虑建设3D虚拟餐饮实验室或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餐饮教学软件系统等建设提升实验室的层次,在硬件上充分满足各类综合性、探究性实验的需要。

2.构建“双师型”实验教学师资队伍。餐饮行业实践操作性强,许多高校指导这门课程实践的教师尽管是科班出身,理论水平也不低,但多数教师自身缺乏足够的专业实践,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任教,或仅有过短暂的实践经历。而开放实验室不仅要求指导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加要求他们有丰富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需要建立一支主要由“双师型”教师组成的知识能力互补的实验师资队伍。学校可通过“派出去”“请近来”的方式鼓励教师深入餐饮企业脱产实践,聘请校外餐饮业界的行业专家参与实验教学等方式提高实验教学师资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

3.提高实验教学地位,充分调动师生开展开放式实验的积极性。目前高校普遍对教学和科研两项工作抓得很紧,而对实验室管理重视不够或者只是口头上重视,造成实验教学和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和动力。学校应切实重视提高实验教学地位,在开放实验项目上要设立专项基金,用专项基金资助实验耗材和指导教师的津贴,因为开放实验教学对指导教师进行设备维护管理、实验管理、专业知识储备和实验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给予高于一般实验指导的津贴标准来激励教师积极申请开放实验教学项目,并与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定等挂钩,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进行业务创新的动力。作为开放实验教学的主体,也必须同时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学校要积极探索学生参与开放式实验项目获取相应学分的机制,根据学生参与实验的时间、难度、数量、质量给予相应的学分,并可用该学分冲抵公选课学分等举措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开放实验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体制。开放式实验室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系统的管理来保障开放质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管理体制是发挥开放实验室功能的保证。为了建立餐饮实验室开放的长效机制,应该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规范实验计划和方案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大纲、实验报告等实验教学资料。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开放全过程的监督和效果的评价,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企业智慧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3

        1. 以实验室为阵地,开发和利用条件性资源

        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重要的条件性资源。学校应重视实验室建设,保障常规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要鼓励师生进行实验改进,自制微型化、环保型教具,发挥废弃生活用品在化学实验中的替代作用,如用饮料瓶、注射器、易拉罐做反应容器、集气瓶等。这样既丰富物质储备,又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应积极倡导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2. 以校本实验为突破,开发和利用拓展性资源

        生活中有丰富的实验题材,有效利用这些实验素材组织学生探究,是化学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镇。市内有全国有名的蔬菜瓜果大棚基地,有大大小小的油脂化工厂,有“顶天立地”的助力水泥,有百年老字号“枝江大曲”,有老牌企业湖北省化肥厂等。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尤其为实验探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并开展探究性小实验。比如,在参观湖北省化肥厂后,有的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氨的合成,有的兴趣小组对该厂排污口的水质进行鉴定;在参观“七星”麻油厂后,有的学生取其废弃物油膏(粗肥皂)进行成分鉴定和提纯,有的学生围绕校园食堂的食用油浪费状况和转化利用开展调查和试验。通过实验,学生把思维的视角从教材拓展到了社会,丰富了学习内容,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3. 以师生智慧为隐性课程,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完美的教学是精心预设的结果,然而,实验的多变性又常常促生灵感的闪现。教师若能敏锐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准确把握实验“意外”带来的教育契机,将使教学出现精彩的生成。

        例如,在讲授蛋白质性质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鸡蛋白溶液与少量醋酸铅溶液作用产生凝聚现象的实验,得出了重金属离子Pb2+ 导致蛋白质变性的结论。可是在列举使蛋白质变性的其他条件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既然甲醛、乙醇等有机化合物能使蛋白质变性,那么实验中使鸡蛋白变性的会不会是CH3COO— 呢?”问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其他学生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我犹豫片刻,随即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提出:能否设计实验来探究使蛋白质变性的离子是Pb2+ 还是CH3COO— 呢?经过思考、讨论,学生设计出了实验方案:用三支试管分取3 mL鸡蛋白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少量NaNO3、Pb(NO3)2、CH3COONa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再将生成的沉淀分别移入三支盛有清水的试管里,观察沉淀是否溶解。经过实验假设、验证、分析,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认识。

        4.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体,开发和利用辅资源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难以完成的实验等。教师在认真研究改进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企业智慧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转型发展;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

0引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办人民满意大学”的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工作部署和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地方本科院校掀起转型发展的热潮,一些地方本科高校确立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改革路径和建立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改革目标[1-3]。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是适应时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既区别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区别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是社会发展赋予高等教育的当然使命[4]。众所周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国家对高等教育中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模式的重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纷纷将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作为兴校、强校之本[5,6]。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应加强企业的互动和合作,引入企业的新技术、新理念,将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使学生深入到企业实践第一线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教师去企业一线进行锻炼,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7-9]。

1存在问题

商洛学院是陕西省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当前,商洛学院坚持“胸怀、视野、责任、卓越”的学校精神,建立“稳基、提质、增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规范化建设,深化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办学特色,坚持走内涵式发展和转型发展之路,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创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是一个必不可少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然而,商洛学院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实现转型发展困难不少。同时,由于学校地处秦岭腹地,产业环境较差,信息技术类企业少,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难度较大。为了有效地开展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提高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计算机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本文结合转型院校发展实际,以商洛学院为例,提出一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主要通过创新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探索双主体办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与职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校科技服务能力,以此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校转型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1)创新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探索双主体办学模式随着学校进入国家应用型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的队列,学校一直在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应用型专业建设之路。一个比较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就是,以校企合作为契机,设立校企共建的应用型专业建设特区,成立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探索双主体办学机制。具体地讲,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按照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按照企业化管理机制进行教学方面的运行、评价和管理。创新学生选拨机制,拟计划在全校范围内选拨优秀生源,优先满足共建学院的招生需求。学生就业时优先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双方共同在课程体系构建上给予充分的自和灵活度,除学校基础课程外,专业课完全按照行业和企业要求设置,按照企业和行业要求进行高度工程化教学和考核。充分引入企业的技术团队与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混编师资团队,共同承担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相关工作。同时,学校可出台相关文件及政策予以支持,引进企业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激发企业和学校热情,做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具体的讲,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大数据与智能信息处理专业群为依托,在全校范围内大一学生中选拨70人,组成2个教学班,即电子信息行业应用型专业特色班。按照合作建设方案,学校与企业深入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引入企业的研发团队与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混编团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课程教学实验大纲、共同编写行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教材、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共同承担教学实验任务。全面实施教学改革,探索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注重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高度工程化的专业实战训练和交互式模拟体验。强化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协调统一,弥补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鸿沟。(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与职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联合企业专家重新定位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结合”的原则,落实“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的要求,共同制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将企业的要求和标准引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建立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认证课程等“双证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环节与行业、产业、企业、职业的有效对接。教学过程中,推行“MIMPS”教学法:(1)依据信息技术行业的岗位职责,以任务模块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2)实训知识模块分层次,由简到难,采用实践与理论交织在一起的方式开展实训课程教学;(3)以分组-布置任务-小组实施-完成任务-成果评价-自我评价的任务驱动的授课方式组织教学,注重组队合作的形式及互评自评意识的培养,推动学生快乐学习。构建“双领导制”下的校企“双证书”人才评价模式,建立严谨、操作性强的新型人才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业绩效,采用量化的方式评价;第二部分为基本素质,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第三部分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采用企业绩效考核方式评价。校企双方针对拟合作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开发课程资源,合作编写课程教学指导讲义和教材,利用双方优势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同时,企业安排工程师到学校授课,共同培养更贴近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和企业的对接。(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10]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与其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在高速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充分重视教师的转型发展,亟需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能力够强、视野够宽、后劲够足的“双师”教师队伍。同时,师资队伍建设是该项目顺利进行的保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会,通过“派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包括:1)积极引进研发能力强、具有工程背景的博士或高级工程师加盟学校教师队伍,引领并带动提升相关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水平;2)选派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每年选派5-10名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左右的岗位实训,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岗位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3)由企业每年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工程师,担任相关专业应用课程的教学,以及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4)鼓励教师将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相结合,积极开展基于项目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鼓励教师开展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并参加行业技术资质考证,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共同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力争三年内有20名教师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5)联合企业,积极申请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横向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在项目中锻炼教师,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6)鼓励企业派驻工程师与学校组成混编师资团队开展教学与科研;邀请企业优秀工程师以专题报告方式,给我校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增加教师的行业知识;每年选派相关骨干教师到企业进修和顶岗工作,使教师全面了解企业软硬件开发的流程及其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掌握软硬件开发岗位所需的能力和技能,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一支不但理论知识强,而且实践能力强、具有IT工程背景的师资队伍。同时,为了有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学校保证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待遇收入不低于在校工作。(4)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校科技服务能力通过与企业合作,积极打造和共建相关专业校内外科技实践教学平台,促进相关专业实践性人才培养条件建设,拓宽相关专业应用技术方向,提升学校整体专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能力。1)通过合作,争取企业对学校的技术与设备的支持,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帮助学校改造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维护完善或搭建实验平台等,为学生实践教学提高平台。2)通过合作,共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承载全校各种类型的创业计划竞赛和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给学生信息技术类等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服务器存储空间和终端测试平台。3)在校内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器”,建立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聘请有创业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让学生“真刀真枪”在具体项目中得到锻炼,为企业对口培养出贴近企业岗位需求,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每年组建学生创新团队进入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并与企业共设创业基金,为学生实训实习、创新创业、科技孵化提供综合服务,重点培养企业创业者。4)利用校企合作创新基地,结合地方实际,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科技创新能力。应用技术类院校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应用技术类院校的重要职责。商洛市大力发展“新型材料、现代中药、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因此,学校应该依托校企合作基地,围绕地方主导产业,积极开展面向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农业和智慧城市等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应用开发,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3方案分析

该方案结合高校转型发展实际、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可行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洛学院已列入陕西省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正在向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阔步迈进。开展校企合作是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必有之路,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2)符合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大纲明确要求加大实训力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践提供一个良好平台。(3)符合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随着学校向着应用型技术类型院校进行转变,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4总结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提出一种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创新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探索双主体办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与职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校科技服务能力,以加强校企合作。可将该方案应用到地方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在洲.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与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50-53.

[2]陈永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38-42.

[3]姚汝贤,孙利.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的教师转型发展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5:20-23.

[4]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5]何俊,钱敏.对新时期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2006,2:46-48.

[6]侯长林,罗静,叶丹.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J].教育研究,2015(04):61-69.

[7]李聪.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学科产学研合作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4,9:94-97.

[8]魏小锐,李阳苹,赵维佺,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2:231-234.

[9]黎永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4(11):142-143.

企业智慧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中职;财务会计;有效教学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预期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学主体的主动发展。它主要有三层含义: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所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教学是否有效,并不仅仅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什么”与“学得怎么样”,关系到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实现的程度。

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实现中职财会有效教学的途径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首先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其次,教师需要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活到老,学到老对于会计专业教师显得尤为必要,因为会计准则的国际驱同,所以会计知识处于不断更新之中,记得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一知教授曾经这样形容过会计知识的变化:“刚刚学会了,又说不对了;才说不变了,又来文件了”,如果教师对新的知识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同时,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2.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1)课前的有效准备。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 “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2)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预设与生成并重,让课堂在智慧的碰撞中别样精彩:预设,顾名思义,是预测与设计的意思。是教师课前根据教材情况、学生情况以及实际对一节课教学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 含有生长与建构的意思,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生互动,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它往往是不可预测的,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课堂教学中“生成”是永恒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在学习、交流过程中,不可能按老师设计好的方案一成不变的进行。教学过程不应该成为无视学生存在、教师单纯执行教案的过程, 而应该是在设与生成中交互发展的过程。正如教育家布卢姆所说的:“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 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生成”对应于“预设”,尽管在课前的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作了设想,然而我们面对的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学生,有些情况并非我们可以主观臆测的。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尴尬时,教师若装聋作哑,则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于是就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美丽。

3.实现教学与会计工作过程对接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一些特殊的技术知识,更多地依靠在实践中掌握。没有足够的实验室练习或实践教学,会计专业学生很难透彻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原则与技能。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快会计课程的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实验室的信息资源、软件资源、项目资源、技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条件的应当真正建立不同形式的实验基地,教学经费和学校建设应有专项的实验和相应的基建要求。同时有必要和一些用人单位如大型国企、大型集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为实习单位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学生完成了专业课学习后,为了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弥补校内模拟实训的不足,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缩短课堂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

企业智慧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云计算;教育云;云架构:实验教学;案例分享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7-0111-06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向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上拓展,尤其是电子阅读类终端和Pad类平板电脑,使用户体验产生了根本性变革。与此同时,教学应用和教学模式必将进一步丰富和深入,远程教育、实时互动课堂、在线点播、在线考试评测、在线交流、个性化学习管理等应用逐步融入学习过程。然而,传统的经济管理模拟实验室,因教学地点固定、教室之间相互独立、课堂之外学习困难、应用软件缺失等困境,难以满足经管类实验教学对灵活部署、及时响应、快速搭建各类信息系统与实践场景的需求。此外,维护困难、耗时长,也使实验管理人员深陷于纷繁复杂、简单重复的工作,而无暇从事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提供高水平服务与丰富实验教学活动。

平台云化、终端移动化、应用多样化己成為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资源的集中化、系统搭建的简单化越来越容易实现,同时3G网络的发展也促使云计算摆脱理论的桎梏走向实践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而,乘“云”而来推动实验教学创新,是顺理成章的。

一 相关研究与实践

自2006年Google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以来,因其动态扩展、形态灵活、简化终端等特性,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云计算在具体领域的应用探索,渐趋升温乃至白热化程度,如物联云、教育云、图书馆云、医疗云等。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平台上使用逻辑运算符“并且”和采用“云计算”、“教育”等词语按主题组合检索发现国内学者王萍等于2008年率先系统地总结了云计算在国外的应用实践并阐述了它在网络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带来的积极影响,其后关于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呈现出“井喷”趋势,见表1。

云计算在国内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多涉及思考、总结与展望云计算如何促进教育资源整合和教育信息化及其在远程教育、高校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尝试与案例分享,主要是围绕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重点阐述与分析云计算在助力教育变革中的作用和应扮演的角色,继而形成基于云计算的新型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模式以推动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并借助Google协作平台全面揭示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特点,思考云计算远程教育系统的逻辑结构、整体结构设计、核心模块设计等问题和描绘未来远程教育云的形态,探索与分享高校实验室云计算平台建设活动中虚拟化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然而,尽管目前我国教育云建设的舆论接受度较高,但各类教育云的建设都是各自為政,缺乏统一标准,缺乏全盘规划,如果不及时关注这些问题,教育云应用将成為新的片片“孤云”,由此导致我们习惯于把目前教育信息化所做的一切说成教育云,尚且缺乏典型的教育云案例。与此同时,现有的教育云建设更多的是探索软硬件资源等基础设施的虚拟化、集成共享与管理,而很少关注之后的应用与服务。

面对上述困境,需要我们在教育云热的大环境中保持理性,并寻找一朵公认的在技术创新、教学改进上都典型的教育云案例以促进教育云应用实践的良性发展。

二 经管类实验教学环境的云架构设计与实现

1 经管类实验教学环境的云架构

面对经管类实验教学活动涉及诸多信息系统和实践场景且需要灵活部署、及时响应、快速搭建的现实需求,仅仅关注软硬件资源等基础设施的虚拟化实现资源的集成共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强调在统一的虚拟化环境下如何提供丰富多彩的应用服务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实验教学要求。基于上述考虑,我们需要从硬件设备层、软件平台层、基础应用层和多端接入层等四个维度,有所侧重、分步实施搭建,见图1。

其中,在统一的云架构基础上,主要通过提供四大类基础应用来整合多样化的实验教学需要,如下所述:

(1)协作云。向终端用户提供可独立运行的虚拟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它通过把传统PC的计算存储资源集中到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统一分发,终端用户仅需通过显示器和瘦客户端即可接入到自己的“虚拟计算机”,这既降低了终端性能要求,也使多端接入成為可能,同时丰富灵活的应用部署,有力支撑了实验教学的多样性,也把实验管理人员从繁杂重复的机房工作中解放出来。

(2)虚拟服务器。虚拟计算机仅提供了灵活多变的上机或办公环境,而通过虚拟服务器能够把现有的或各类厂商的实训软件统一部署在云平台上,从而提供更為完善的实验教学服务,如通过提供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2008、Linux等多种虚拟服务器环境,部署ERP、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舆情监控、商业分析等各类实训软件。

(3)统一通信。是以融合业务交换系统和统一通信业务应用平台為核心的校园级统一通信平台,它支持多终端接入,如PC、Pad、智能手机等,融合了即时消息、语音、视频等业务,以实现远程会议、远程培训、移动办公等全方位应用,能够很方便地召开多媒体会议,支撑跨区域的研讨交流,从而提升沟通效率、辅助快速决策,同时还节约了可能的差旅成本。

(4)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实现校区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家庭的互联互通,轻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从远程教室、家中或在旅行中通过智能终端加入远端实时课堂,与老师或者同学之间进行音频、视频和文字互动。同时,具备多媒体共享、屏幕共享等功能以满足信息时代对于多媒体内容的应用需求。

2 新型产业信息化实训中心平台建设

新型产业信息化实训中心(下文简称“实训中心”),主要包括IDC机房、交互式智慧教室、沙盘实训室、运维监控室、文档资料室、多功能区等基础设施,由商学院牵头建设,旨在改变学院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训练”的陈旧教学模式和现有经济管理模拟实验室机器设各老化与应用软件缺乏的现状。实训中心主要以华為TecalE6000服务器、OceanStor S5500T存储系统和Quidway S5700三层交换机為物理硬件基础,利用Xen HyperVisor虚拟化技术实现物理资源虚拟化,结合华為eSpace Cloud虚拟化软件产品形成统一的云管理平台,提供Windows、Linux等多样化的系统环境以支撑各类实训软件的部署、安装、测试,以及灵活多变的上机或办公环境:通过规划与部署符合学院需求的专业实验教学软件、交互式智慧教室和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并采取多终端接入方式,实现了方便灵活的管理和使用,顺应了移动教育趋势。

在整个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实训中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领域人士前来参观考察和学习交流,如;先后有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上海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上海市检察院、上海市青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江苏淮安市教育局等一百余人次参观交流,并接待了哥斯达黎加科技部长Alejandro Cruz访华团一行、南非STELLENBOSCH大学首席信息官JOE SMIT一行、法国邮政集团董事Nathalie Andrieux及其IT战略管理部部长Chabane Debiche一行等多批次国外嘉宾参观交流。其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关键时间节点:

2011年10月,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论证。

2011年11月,启动项目公开招标活动,最终确定中标方。

2011年12月至2012年03月,顺利完成项目“三包”建设方案。

2012年04月至2012年05月,各类软硬件兼容性测试,试运行。

2012年06月12日,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并投入使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它站在了学科教育和教育发展的前沿,是高校将“云”真正落到实处的典型案例。

2012年07月02日,成功举行教育协作云现场会,被业内认為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样板,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中国云计算服务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或转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目前,实训中心在统一的云架构下已有20余套实训软件在正常运行,且拥有Windows、Linux等10余套系统模板以满足快速搭建各类应用环境的需要,初步形成了云中教学、云中协作、远程交互、互动课堂、在线课程等应用為主的教育云平台。

此外,鉴于在教育云上的积极实践和探索,尤其是对教育云架构、各类高度集成的云服务、移动办公和互动教学等方面的理解,实训中心还吸引了诸多企业前来“云中筑巢”為拥抱云时代做尝试,这成為孵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有机融合的温床。

三 云环境下的实验教学框架

鉴于学院的学科特点,实训中心通过采购和联合共建实验室等方式规划部署了有关旅游、企业管理、信息管理、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实训软件,改变了原有实验教学单一(或缺失)的局面。然而,云环境下实验教学活动需要多方协作创造以不断优化与扩增云端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共享,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验教学项目。见图2。

平台使用,满足了日常实验教学,体现了资源集成共享的优越性;创新探索,孵化了新的实验教学项目,确保了教学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运维管理人员,需要担当起服务创造者角色而绝非仅仅是服务提供者,以促进平台使用与创新探索的有机统一,最终形成完善的教育云生态系统。

1 丰富实验教学

在统一的云管理平台上,维护工作变得简单、快捷,通过提供虚拟服务器以灵活架构、按需部署与集成各类实训软件,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项目,从而满足各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目前,实训中心提供的实训软件,门类齐全、种类繁多,拥有B/S、C/S两种架构模式,专业实训、统计挖掘、系统开发三个大类,具体如下所述:

(1)专业实训类。ERP财务模块、ERP人力资源模块、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演练、项目管理沙盘演练、企业内控与营销工程、模拟导游实验教学、会计实验教学、审计实验教学、财务决策与分析、舆情监控平台等。

(2)统计挖掘类。SAS统计挖掘软件、SPSS统计挖掘软件(Statistics和Clementine)、Teradata商业分析平台等。

(3)系统开发类。拥有Eclipse、Visual Studio、Android、Photoshop、Dreamweaver、Authorware、Fireworks等各类系统开发环境。

基于此,实训中心已经承担了大量实验实训课程,主要包括:综合会计实训、财务报表分析、客户关系管理应用实战演练、信息管理实用软件实训、5A景区漫游模拟导游实训、Android手机程序设计与开发、Windows Server 2008网络操作系统、Web程序设计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检索等。

此外,依托先进的录播平台全方位记录实验教学、培训活动、参观访问的实况,实训中心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资源库,并通过云平台对师生们开放,进一步丰富了实验实训的各类服务。

2 统一科研教学

魏红等认為“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呈现较為显著的正相关,教师的科研对其教学是有促进作用的”。实训中心则与教师合作,积极探索在云平台上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活动的一般模式,使得科研成果能够及时反映在实验教学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使得科研成果能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得以检验、优化和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见图3。

依托云平台提供的各类实训软件环境,為上述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要保证顺利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不仅需要教师积极思考科研教学化的模式,更需要实验人员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对实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深化校企合作

实训中心采用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方式,深化校企合作,旨在為广大师生带来企业在管理、咨询等实践活动中的实务理解,帮助师生了解企业面临的各类问题以把握最為真实的社会需求,并诚邀相关企业资深的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培训,引进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形成良性互动,以期提高学院师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目前,实训中心已建立华為教育协作云联合实验室、Teradata商业分析联合实验室、NSTOR数据管理联合实验室、中经世林模拟导游联合实验室等多个校企合作平台,并由此孵化实验教学项目,為日常教学科研提供新的支撑。比如:利用ERP系统中生成的业务数据,或者利用具体应用系统中的日志,把这些数据导入到数据仓库中,进而通过数据挖掘进行商业分析,这些都离不开各类厂商的支持;同时,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们的独立学习意识也能够得到极大培育。

4 提供实践平台

在确保满足日常实验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实训中心还设立开放实验室以最大程度地面向师生开放,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科研动手能力。实训中心拥有完善的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演练平台、先进的商业分析平台、丰富的统计挖掘软件、无线网络全区域覆盖、舒适的实验场所等软硬件设施,為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例如,為会计学系师生提供上机环境,以备战2012年首届“网中网杯”全国大学生财务决策网络大赛。

同时,凭借在信息化架构与实践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优势,实训中心还积极辅导本科生参与国内外相关赛事,且已取得较好的成绩,如:赴新加坡参加2012、2013年APEX商业IT案例大赛,与世界一流学校同台竞技:提供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演练的电子沙盘和物理沙盘环境,并指导本科生参加2012年上海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在本次比赛中参赛队员荣获优胜奖。

四 实验教学典型案例介绍

為了确保实验教学活动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实训中心并不局限于作為服务提供者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而是依托云平台在资源集成共享、灵活搭建应用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与任课教师、企业积极开展合作以进行创新探索,為实验教学提供新的支撑。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与任课教师合作,嵌入课堂教学,探索开设配套的实验课程:依托平台优势,联合企业协同创新,开发新课程。

1 网络文本信息挖掘

现如今各类会展活动在举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互联网的烙印并在网络上汇集大量相关报道或讨论,同时微博(客)的出现与蓬勃发展,也加剧了这一趋势。因而,在网络广為普及的社会环境下,及时了解与掌握会展活动中网络媒介或网民群体所表达出的重要节点信息,变得十分重要。為帮助会展管理系本科生认识和了解网络信息处理的做法,全面把握网络环境下会展研究的新动向,会展管理系教师与实训中心合作,探索开展相关实验教学的可能性。实训中心实验人员在网络信息处理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為此次实验教学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技术保障。

在与任课教师反复沟通交流后,决定在大型会展活动中的事件分析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客户偏好及行為特征之网络文本信息挖掘实验教学活动,以作為会展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确定為帮助会展管理系2009、2010级本科生认识文本挖掘及其常见的工具技术,能够独立完成基于搜索引擎的网络信息采集活动并进行热点发现、社会网络分析等信息分析活动。

实验人员首先结合先前的积累准备了一份实验讲义材料,明确采用开源工具进行实战演练,然后交由任课教师模拟实验,最后制定了一套实验教学方案,如下所述。

(1)理论讲述:概述文本挖掘及其常见的工具技术,文本挖掘的典型应用场景。

(2)实验环境:通过云平台让学生了解和部署实验环境并陈述具体应用场景,

(3)工具使用说明:结合新浪博客实例,熟悉开源网络采集工具火车头采集器和社会计算平台ROST CM用于网络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活动中的流程。

(4)自由实战演练:在给定的主题范围内进行网络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并进行现场答疑。

本次实验教学改变了该门课程实验教学活动缺失的现状,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也给该系本科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工具,如:针对2012年十一黄金周出现的旅游景区“人满為患”现象,借助文本挖掘手段利用新浪博客数据全面清晰地刻画了网民对这一现象的态度以及关注的焦点——交通、拥堵、免费、堵车、投诉、幸福等,拓宽了学生在捕捉客户偏好、把握客户行為等领域的视野。

然而,文本挖掘本身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在简短的时间内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结合本次实验教学实际,实训中心已着手开展文本挖掘与信息分析专题培训,以期通过理论讲述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验教学。

2 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

大数据时代下,面对多类型数据的海量集聚,数据挖掘活动所担负的从中涤取“有效的、新颖的、具有潜在效用的乃至最终可理解的模式以获取商业利益”任务,变得十分重要且更富挑战。托马斯·达文波特数据科学家这一职业也随之呼之欲出,并被誉為二十一世纪“最性感”的职业,然而所有大学都尚未设置数据科学的学位(课程)。

為顺应这一趋势,实训中心依托Teradata商业分析联合实验室,结合Temdata在金融、电信、零售、物流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挖掘经验,开展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专题培训,以全面认识和把握数据挖掘在商业领域的真实做法,掌握数据挖掘常用的算法、模型与工具——如决策树、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算法和TWM挖掘工具、Excel高级应用等,从而培育挖掘与分析能力。该专题培训,采用理论讲述、实战演练、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共分為15个专题,内容涵盖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方法论、工具与模型以及电信/银行领域中数据挖掘典型案例分享等。

随着专题培训的深入,逐步改变了广大师生对数据挖掘即是“建模型、选算法”的认识误区,并了解到数据挖掘活动中约80%的工作是在做数据探索、数据准备,而借助工具或搭建数据仓库(集市)可以大大缩减这一工作量。值得一提的是,大数据时代下在数据(仓)库内进行数据挖掘已经成為发展趋势。实训中心所部署的Teradata数据仓库及其挖掘工具,顺应了这一趋势,并通过开展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专题培训活动能够使广大师生站在前沿以更加从容地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致力于探索如何利用专题培训积累下的实验讲义等素材并结合师生的反馈把专题培训内容固化下来——如出版教材、专著等,从而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果和丰富实验教学,同时也為培育“数据科学家”人才做准备。

五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