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探究性学习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探究性学习模式

探究性学习模式范文1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意义;概况;策略

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主题,让学生对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数学活动。通过主题探究性的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主题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施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进行优化,使这种教学活动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一、开展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比较研究的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数学教学中,为了降低知识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而通过运用数学主题探究性教学这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并通过具体的数学实例探究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水平。

二、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概况

1.主题的确定

探究主题的确定,可以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并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所设定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所设定的。

2.主题探究的种类

在开展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主题探究的分类,在实际的探究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类型,选取最优的主题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学习多方面的数学知识,通常包括代数、几何、图形、概率等。所以在进行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区分数学知识的类型。

初中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类型通常可以划分为基于演绎推理的主题探究模式、基于数学实验的主题探究模式、基于社会调查的主题探究模式、基于文献研究的主题探究模式四种类型。

三、提高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的特性,为了能够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主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主题探究活动。

在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中,还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通过探究式的研究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问题的深度和难度以及其探究价值。

例如:在初中几何“圆”的学习中,为了验证不在一条直线上能有几个圆,可以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提问,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带着疑问进行学习,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2.重视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进行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因为探究性学习需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可使学生各自负责探究活动中的不同项目,共同完成探究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自主确立探究活动的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团结合作意识。同时在进行数学主题探究性教学中,还应该重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老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探究活动。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买东西,因此,可以组织学生为班级的圣诞晚会所需要的各种物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采购,有专门买饮料的、买装饰物品的。先让学生设计出不同的购买方案,然后挑选出最优的方案,组织学生实施。通过这种小组间的合作,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

3.选择合适的主题探究性学习方法

在进行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的类别不同,所以要想取得最优质的探究效果,必须在教学中重视选取合适的主题探究模式类型。但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能通过主题探究性方法进行学习,所以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探究模式类型的使用方法。比如:在进行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公理或是定理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这些是已知的知识,所以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通过基于演绎推理的探究模式进行学习。

例如:在以“勾股定理”为主题的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校园的旗杆进行测量,来对这一定理进行探究性的验证。所以在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数学知识不同的主题,选取适当的探究方法,从而完成探究的目的。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原有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数学主题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数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同时,通过这种数学教学方法,还能使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顺发.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探究性教学[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3).

探究性学习模式范文2

    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最优化的问题情境,使问题突出鲜明,具有目标性。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1)揭题提问。即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第一能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明确本课的目标,第二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自学提问。学生的自学应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教师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学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自学能力肯定会迅速提高。

    (3)尝试提问。在延伸知识或难度不大的例题教学时,我们直接让学生尝试,使其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1.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组织探究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立探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三是班级集体探究,班级集体探究主要是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我们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对学生独立探究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独立探究;对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全班集中讨论。

    2.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除了选用恰当的探究形式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同时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些科学的探究方法。我们经常让学生用下列方法进行探究:

    (1)操作——发现。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2)猜想——验证。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化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

    (3)观察——归纳。即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问题的归纳过程,实质就是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也是从中总结规律的过程。在归纳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

    (4)类比——联想。即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以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化学原理、方法、推出结论。虽然类比推出的结论必须经过验证,但类比、联想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引导——探索。即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以导促学、以情激趣,以疑引思,多方调控,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质和潜能。学生在自主参与、情感体验、思维升华的过程中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操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从而形成了师生平等互动、灵活开放的双方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

    三、探究过程中要防止以下几个不良倾向的发生

    1.防止教学过程窄化探究性学习的功能。探究性学习必须能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在过程中领悟探究的真谛。

    2.防止教师作用的边缘化和空洞化。教师和学生都应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探究性学习中,师生间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就形成了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从中也体现出教师在其中应发挥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模式范文3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模式;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人才的培养,所以高中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培养更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物理作为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学科,由于物理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当前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将其应用于物理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习的探索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将加大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力度。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内涵

所谓探究性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采用科学探究方法,积极的获取知识,并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高中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运用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高中阶段,应当将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在物理教学中。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作用下,学生可以从生活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探究现象,并解决疑难问题,师生通过相互讨论,能够对在协作中去讨论和思考,所以探究性学习模式对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物理教学的目标不局限在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而是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作为重点。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探索物理客观规律,并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有利依据[1]。

2.教学形式多样性

探究性学习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探究性学习模式既可以被应用于单元教学内容教学中,又能够运用于物理教学的某一环节。同时,通过类比式和演绎式、归纳式的思维过程,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因而探究性学习模式对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三、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通过物理实验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某高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加大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力度,并通过物理实验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只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其教学效果并不好,然而,如果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能够有助于对物理知识和现象的深入理解,并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加大物理实验教学力度,从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例如,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过程中,教师向是利用一部分时间向学生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定理,让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乘积就叫做动量,p=mv。而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相互作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作用前的总动量与作用后的总动量相。然后,教师与学生做实验,对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教师准备气垫导轨、大质量和小质量滑块、秒表等你实验器材,教师让学生在气垫导轨上用小质量滑块碰撞大质量滑块,两物体发生碰撞后,学生通过测量和分析数据,然后学生用大质量滑块碰撞小质量滑块,并记录数据[2]。

2.设立合理的情境

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在将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在教学时,需要设立合理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深刻的理解,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可以提升其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准备教具,包含弹簧和橡皮绳,学生用手指套在橡皮圈上,另外一名学生用弹簧拉橡皮绳,进而感受在不同力的作用下,橡皮条发生的变化[3]。如果弹簧拉伸的力不变,两手指张开后再闭合,学生在根据实际操作画出示意图,如图1所示。教师在利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际操作,进而对物理中力学知识有进一步了解,并在情境环境下,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用图形表示出来,从而有助于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学必须优化教学途径,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能够掌握最佳的方法,并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由于探究性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将其应用在物理教学中,能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予以积极探索,从而确保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引导下完善知识系统,进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米达越.刍议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70):140-140.

探究性学习模式范文4

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已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对问题或物理现象产生疑问,经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并发现物理学习的快乐.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且对于提升这一能力有着巨大作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教育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教育现代化的产物,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文重点介绍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其应用策略多种多样,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1 运用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实验是帮助学生探究和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高中物理知识与实验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多加从物理实验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开发物理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

例如,人教版教材《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定义,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以及记住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必备的条件.在该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一般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连续的点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并判断物体是否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图中,图1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实验装置,图2是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连续的点,图3是根据所测出的数据做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图象.此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加速度的概念,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需要注意很多细节,比如打点计时器的所使用的电源频率,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物体,并需要进行重复实验等.这一些注意点光凭课堂之中的讲解不一定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记忆,而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程度,并能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启示,从而激发学生探究下去的兴趣,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2 情境法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情境教学法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情境教学是教师引入形象的物理场景,从而简化高中物理中比较复杂的概念或公式,让学生更为容易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依据心理学的理念,情境教学法使得学生运用积极的情感提高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极为灵活,能熟练掌握其运用方式对于教学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例如,人教版教材《能的转化与守恒》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势能的定义,理解高中物理中能量守恒定律,懂得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之中,有着许多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许多学生刚开始学习时会感到困惑,但慢慢的会把知识点消化和吸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加快学生消化吸收物理知识的速度.例如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就存在着相对应的弹性势能,该能的大小是随着物体形变大小而改变,教师在解释时就创设一个弹簧拉伸和收缩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弹簧拉伸收缩时所具有的能代表的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图4为弹簧拉拉伸与其弹性势能的关系图片.弹力的存在是弹性势能产生的前提,所以应用弹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提升物理成绩.

3 采用学生主体性教学办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物理需要学生领悟,所以运用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办法是物理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物理的学习和领会,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做下铺垫.在人教版教材《匀速圆周运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还要能认识离心运动并能进行物理方面的计算.匀速圆周运动中所包含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和转速的基本概念以及其中的公式都需要学生多加记忆和运用,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对其中主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后,以书本习题为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几个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式.若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达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教师就能在往后的教学中多加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彻底,对基本概念还是一知半解,教师就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多加引导,让学生领悟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还需多加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谨慎运用,避免发生学生过于散漫、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态度不够端正而浪费掉物理学习时间的现象.而这一教学方式运用得法能使得物理的教学变得事半功倍,教师要上下而求索,不断改善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总之,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有着诸多的方式,教师要结合自己当前的课堂实际情况,选取妥善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物理学习成绩.高中物理中的概念公式多如牛毛,死记硬背是无法完全掌握和灵活运用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是提高物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从牛顿三定律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再到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无数的物理学壮举都是通过不断探究、总结和实践而完成的,所以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模式范文5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

解决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提出新问题。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通过不断提出新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中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教师在利用提问方法进行探究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既能保证学生开动脑筋,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又要避免问题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答案后,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比较,让学生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理想状态下的科学探究问题,应当是上下衔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关于摩擦力的实例,在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继续提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摩擦力的大小应该怎样计算?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既能够平滑地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够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

2.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高中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注重抓住这些特点,就会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高中生对未知科学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可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再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例如,在进行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定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悬挂一根细钢丝绳,下面悬挂一个质量为1 kg的铁球,把球拉开一个角度,并贴近自己的鼻子,随后让铁球自由释放,并站在原来的位置,等待球的返回。问题1:球会撞到鼻子吗?问题2:如果教师用力推球,给球以初速度,等到球再一次摆回,教师为什么离开了原位置?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而学生自己通过实验产生质疑,反复探究,也能增强其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制订明确教学目标,挖掘学生探究潜力

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进度,对于下一步的课堂安排也会更加条理。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为基础,设置难度适当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能力的变化,从而为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于未知的物理知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疑问,其中不乏一些令教师啼笑皆非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详细解答,就会使学生失去物理知识探究的兴趣,难以理解物理现象的内在本质。因此,无论学生的问题多么幼稚,教师都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正确答案。换个角度来说,学生对物理现象和教学存在疑问,恰恰说明学生对该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大胆质疑。

2.组建学生学习小组,鼓励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教师进行课堂点拨和引导之外,更重要的培养方法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开展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之间进行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求知意识。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能够完成整个探究流程,包括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组内讨论和问题总结。其次,教师要合理设置谈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和知识关联程度,问题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折射现象吗?同学们知道折射现象发生的原理吗?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将班级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分发一个棱镜,让学生通过相互帮助与协作,了解棱镜的使用说明和规范,并进行简单的光折射试验。然后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强化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记忆力。

三、利用物理概念或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模式要求按照学生认识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方法为主线,以实验为手段,倡导主动参与、亲身体会,通过建立概念的一般方法来理解和形成物理概念。其中,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也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物理概念是在大量观察、实验,获得感觉、知觉,形成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想象,区别出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把一些事物的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物理规律反映有关事物相互作用和有关物理现象(或过程)中内在的必然关系,通常分别称为定律、定理、原理、方程等。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概念规律的教与学。首先,教师应充分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个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形成,显形和隐形地对应着特定的科学方法,教师应看清概念规律建立所使用的科学方法,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其次,善于拓展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推导训练,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隶属关系。如在讲加速度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亲自推导加速度和速度关系公式,从而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

四、规范学生探究操作,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探究性学习模式范文6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72-01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以“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是当前课程改革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创设情境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所谓“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是指将相关数学问题放入特定的情境(一般指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或实践活动)中,并在这一特定情境下说明这些问题的缘由,最后对于情境下的相关数学知识加以提炼、总结和有针对性的探究,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努力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另外,要让小学生产生自愿进行数学探究的渴望和需要,并让他们进一步明确探究的方向,这也有助于探究活动的广泛开展。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探究教学实践中,出现为了情境而情境的现象,导致情境中问题的指向性不强,缺乏活动的实效性和数学味。在探究学习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所探究的数学知识为主题,以数学问题为主线,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形成联系,在现代生活中找寻数学的信息,以此形成合理性的教学素材,对教学的内容重新整合,在数学知识的问题背景下,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二、纠正习惯,培养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假如教师不能正确让数学教学内容成为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那么教学成果就不会由进展,陷入学生不爱学、无心学,教师没有动力和劲头去教书的恶性循环。同时,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会造成小学生们心理上厌倦,阻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只有精心设计问题才会激起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模拟一个问题的情境,使之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一致,让学生深入其中,在这种情境之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主动性。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它是生活的模型,教师在实际教学之中,可以将数学理论形象和生动化,采取有效的激趣改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理论的具体情景化,来让学生自动提取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可以在一种寓教于乐的氛围之中吸取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极力地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操作活动,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不是出示实物圆柱让学生观察圆柱的特点,而是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做圆柱。在做圆柱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择材料,动手制作圆柱,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同时还发现当长方形的长或宽和底面圆的周长相等时,才能做这个圆柱的侧面。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感受知识的“再创造”的探究过程。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创设活动,创设多种活动,让活动尽量惠及每个学生。让学生亲身参与,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究这个前提,就如水中浮萍,落不到实处。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质疑,自己去解决问题,从中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去感悟学习的快乐。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五、多元评价,促进提高

在评价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表现与情感、态度的发展。从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水平、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方向,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集中评价与分散评价相结合。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要进行不同的评价,评价要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掘学生思维的亮点,让学生看到希望,并力争成功。评价要顺应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来启发学生动手实践。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对自主探索的让学生自评,对小组探讨开展互评,对组际探索的可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方式可采取定量的呈现,如用记分与打等第相结合;采取定性的描述,如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学习情况。另外还可采取多渠道形式评价,如作业分析、操作,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使教学评价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评价更客观、更民主、评价的结果更具说服力。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