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文1
关键词: 观察学习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 意义及作用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是势在必行。在我国进行的新课改中,从教学理念的树立、知识结构的改善、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却给英语教师们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方法。
二、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内涵
(一)观察学习理论的内容及过程
艾伯特·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他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其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或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不同于模仿,模仿是指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学习过程,是从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得信息,其中可能包含模仿,也可能不包含模仿。班杜拉描述了观察学习的具体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1.注意过程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它决定着观察学习的方向及信息的筛选和吸收,即观察者在大量行为面前观察什么、学习什么、最后形成何种品行。一般而论,学生比较关注那些成功的人物。另外,观察者与榜样的关系的远近亲疏会影响习得的效果。例如,当学生注意到榜样的某方面特质与自己相似,就更渴望接近榜样以求进一步了解。
2.保持过程
保持过程是先将榜样行为转换成记忆表象,然后将记忆表象转换为言语编码贮存在头脑中,从而指导学习者以后的行为。班杜拉认为,个体对模仿对象予以注意并观察其行为后,需将观察到的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并使这些特性与个体已有的表象联系起来而保留在记忆中,用以指导个体今后的行为。
3.复制过程
复制过程也就是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即把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动机过程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它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活动。可见,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理论不仅强调观察认知,还强调行为实践,是一种知行统一的理论。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4.动机过程
动机过程是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它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活动。所谓动机过程,是指观察者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由于某种强化的作用而表现示范行为的过程。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强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动机是联系知与行的重要桥梁,而影响这一“桥梁”的因素有三方面: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前两种属于外部强化,后一种属于内部强化。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协同作用,都对行为产生影响。外部强化与内部强化一致时能给行动以最大的激励。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将外部强化转化成内部强化。
(二)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形成和实施要达到指定操作目的的行动过程的能力判断”。首先,自我效能感是对个体实现目标的预期,产生于行为之前。其次,它和能力不同。它主要针对某一特定情境下的具体任务,例如,学生认为自己可以造出一个理想的英语句子,但其英文的综合能力不一定与该句子成正比。最后,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完成任务的主观判断。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过程中,家庭、伙伴和学校三个外部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关注的是学校的影响。
(一)运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与自我效能理论,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树立成功的信心。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医学教育;教学模式
医学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使命。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培养“ 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是摆在广大医学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沿用已久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有着传统医学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点。
1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医学理论教育中的优越性
1.1 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提高教学效率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容量存储器的使用,使计算机辅
助教学系统能存储大量的数据和教学课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医学课件图文并茂,视听同步,实现了微观物质、宏观形态的直观化,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以文本表示医学知识的形式,使学生建立起全面的、多感知的、形象及多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同时,课件的使用,可以节省近20%的教学学时,在单位学时内增加了信息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1.2 能体现学生为主的主动性。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师生能进行交流探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的情况,促进了主动式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同时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学习效果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和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
1.3 具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灵活性。多媒体光盘和网络的使用,学习者可根据本人的特点和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灵活选择。
1.4 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及先进性。通过网络更新,使教学内容能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及先进性提供了保证。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接触到医学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即使有些是我国的医学技术还未达到,但这样既可以避免教材内容老化,又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控制下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各种媒体信息,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呈现,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也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影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对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网络教育是现代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进行网上授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出试卷、评卷等。学习者可以通过IE 浏览器获得网上适合自己的教学信息,通过E-MAIL进行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BBS对有关课题进行讨论,有效地解决了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
整个高校医学教育中,现场教学、临床实习是点睛之笔,
一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这里要充分融会贯通,并加以逻辑联系和判断。如何能在临床实习之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应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开发智能教学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模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由探索的环境,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分析综合等推理过程,发现他所未知的或具有色彩的规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为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整体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还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3.l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应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定位在“ 辅助”的角色。因此,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该手段使用的时机,正确处理好它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只有这样,计算机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保持一致。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上,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3.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指导者,而不是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因此,不能用电脑的播放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启发;不能用电脑的“ 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面对面对话”;不能只强调课堂容量,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应倡导“ 以学为中心”设计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医学教学的改革和深化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独特优势,给现代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必须提高医学教学的质量,使医学教学能够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才能培养出更多既懂现代医学理论又掌握实践技术的研究型、应用型的医学人才。(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文3
数学教具学具教学效果动手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些问题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训练、观察、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实践、创新意识的目的。而在几何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具和学生学具的制作和应用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学好几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空间图形的理解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更好地提高初中几何的教学效果。
一、几何教学和学习用具制作简单、方便、节约、省时
材料:卡纸、塑料、纸板、木条等。即易于折叠、刻划、剪裁、粘贴,又易于绘图、标注符号、说明等。
工具:刀、剪、锯、教学绘图工具等。
制作: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先绘制图形,再刻划、剪裁、粘贴、钉制,最后标记符号、注释说明,完成教具和学具制作。
在初中几何(空间与图形)课及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活动中,如需用某种教具或学具进行试验和操作,教师应注意克服惰性心理,努力开发制作简便实用的教具或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分组或独立制作学具,以便于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当前各位教师要明确现代信息技术只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替代师生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开展课堂内外的数学学习活动。
二、教具和学具的制作及其应用在初中几何(七~九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中非常广泛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进行“展开与折叠和视图”这几个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可以用硬纸板等制作适当规格的正方体、长方体、正四面体、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用于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绘制图形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展开与折叠,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情况,让学生探究不同的变化规律和图形的性质。
在七年级下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活动中,用木条或硬纸条、钉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的所截的教具,如图1。
通过教具和学具操作变化使学生明确三线八角的概念、探索平行的条件(观察测量同位角相等时两直线平行等)。
在八年级下册P66“拼图与勾股定理”的教学活动中,可制作全等直角三角形模板,如图2等用不同的方法拼成正方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计算从而发现a2+b2=c2,探究得到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和结论。
在八年级下册P4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活动中,先将卡纸对折再剪制等腰三角形(如图3),再让学生展开观察、探究、发现,根据轴对称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推断出“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等性质,折痕AD即是ABC的角平分线又是其中线和高,进一步使学生掌握有关等腰三角形的辅助线作法,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九年级下册P94“数学活动测量物体的高度”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课前师生根据课本第94页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师生合作、学生互助、家长协助)精心制作各式各样富有创新意识的测倾器,然后上课时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分组测量物体的高度,如树高、塔高、国旗杆的高等。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检查评价学生的制作、测量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做三角形、轴对称(如图4)、中心对称图形、圆等以便于通过运动变化,辩证的观念研究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图形变换的性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三、教具和学具的制作和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有着积极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数学无处不在”。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给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辞“数学好玩”。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新游戏牌、几何模版玩具、立体图形模型等让学生开展如数字游戏、有趣的七巧板拼图、镶嵌、图案建筑设计等课外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智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日常数学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例如,让学生合作制作精美的立体贺卡,校园或家的实际图、规划图及模型,测量建筑物、旗杆的高度、土地面积等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具、学具的制作和应用,使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精神。
总之,教具和学具的制作和应用,使几何图形由抽象到直观,从理论到实际,由图形到符号语言的理解有了更科学、更方便、更实用的转化过渡桥梁。它适用于几何教学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从而顺利完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任务。
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既要重视应试教育,也要重视实践、创新教育,决不能忽视实验操作、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应积极研究开发、科学使用数学教具和学具,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具和学具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成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文4
一、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根本,科学地运用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集体备课中,一定要注意钻研教材的中心内容;总结分析教材在整个理论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做到承前启后;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和主次关系,从而体现出教材的特点;安排好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注重课外练习的精选、分类工作,按教学规律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处于主导地位,扎实地掌握以上要领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二、备重点
重点教材是整个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学好一般教材的根基。重点教材一般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对于某一具体学科或某一课时而言又不能轻视其本身的教学重点,这是由某一部分教材在全部教材中的地位决定的。同时,教师也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分教材的主次要关系、难易关系,考虑学生的掌握情况。新教师更要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如果能扎扎实实地准备,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备难点
教师组通过集体备课,钻研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寻找解决的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教学中的难点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教材中抽象的内容、复杂的规律及易使学生混淆和误解的内容;二是来自学生实际层次问题,所以难点不是绝对的,而是因人而异的;三是来自教师本身,由教师业务水平、教学技能和教学组织的优劣造成的。因此,教师在集体备课中一方面要深入学生,从其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从自身出发,取长补短,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备关键
关键是整个教材的钥匙,如果教师能够将教材的钥匙授予学生,其他的知识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一个字能否为学生所掌握,往往在于字的关键部分,“凹”和“凸”两个字的区别,就应重点区分这两个字的上半部分,所谓“凹”就是“凹下去”一部分,是低洼的意思;而“凸”就是“凸起来”一部分,是突出的意思。通过这样的分析,这两个字的区别就十分明了了。
五、备学生
教师进行授课的目的是把相关的知识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层次、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既能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习成为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教师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把握把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六、备教法
教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上课时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互融合,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七、备作业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01-01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所承载的重任。而不仅仅是针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教育。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信息化“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和教师的生活质量”,站在生命的层次上学习、研究和处理教育信息化的各个要素。计算机和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过去更多地关注电脑,转向关注人脑,着眼于为师生创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着眼于教师、学生的各方面素养的提高,不断增强广大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意识和开发广大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师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即创造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自信心、坚持力、探索精神和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的品质,是创造力的源动力,决定了人们对创造寄予无限的希望。
创新能力,即教师解决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它是各种能力的复合体。一般来说,创新能力是由创造性地确定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等因素构成的。
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守成性、维持性的教育,创新教育一方面牢固地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同时以展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要求这种新型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要求这种新型的教育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信息技术具备大容量的教学信息储存和多样化的教学信息显示,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教育信息源一定时间内大量高速率地传输,同时映象的切换伴随着声像,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信息技术不仅显示出教育内容的创新,更在教育界的实践过程中体现了创新教育思想,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科学研究的量化过程,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情况,解决问题的思维展示过程,动画实验等虚拟现实仿真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演示,在动态中观察,使问题的结论迅速形象地展示,提高了教学速度的同时,使问题的解决具有准确性和深刻性。这些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学生认知的学习情景,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
另外,资源的共享、信息的广泛性和信息显示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及时反馈以及多种教育媒体的综合利用,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提高了教育的效果。教育的质量不仅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必须经过教育过程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大大地扩展了教育过程的内涵外延。从而达到促进师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目标。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文6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基础会计;发展现状;课程应用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张教学要实现“教学做”三者的合一,强调事情怎么做,教学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即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形成教、学、做三者的结合。通过整理和改善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引导为手段,以学生实践为基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实践中印证理论、培养能力、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完美结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结合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做的各个环节,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理论学习、理论实践等进行融合,在边教边学边做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便于了解今后的理论实践内容,也能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注重项目化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中,教学做一体化不再局限于教材的理论知识,而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便捷,并结合相关的实践项目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实践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项目化的教学之中理解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知识点,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训的统一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相比以往的教学模式,对“做”的要求更加突出,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实训工作。在边学边做中强化教学的互动,这样还能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强化动手能力。
二、中职教育学校中基础会计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基础会计课程具有理论知识抽象、技术性强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这门课程往往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基础会计是会计类专业的入门级课程,其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又会直接影响专业内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基础会计教学面临着种种问题,主要包括:
(一)教学思想及模式的落后
虽然现今在很多情况下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素质教育尚未形成一定的标准,其原有应试教育的固化,导致不少教师在当前环境下仍旧采用应试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以自身为教学主体,在讲台上向学生进行各种理论知识的讲解,希望学生能够进行理解和掌握。但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纯粹的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的记忆,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不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导致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被学生有效地掌握,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基础会计课程在设置上,一般是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其次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介绍。在整个课程教学设置的过程中,实践操作往往被当作是辅助练习,或者直接作为课后作业。这样容易突出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讲解,却造成了对实践操作的忽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的课程占到总教学课程的很小一部分,大约4~6个课时,且多集中于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等少数章节。这样的实践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利于学生对整个理论知识体系的掌握,也无法将课程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很好的结合。
(三)教学考查模式的单一
在当前的基础会计考查中,多数学校还是以书面方式的“试卷”考查为主,教师的日常教学也多围绕试卷进行讲解教学,学生也通常以考取证书为目标。这样的考查体系,导致了教师的教学往往更重视应试培训,而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及会计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味地在教学中教授考试要点、应试技巧,对教学重点进行划分,对考试重点不断地进行灌输。这样的方式不仅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也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会计能力,只会让学生成为单纯的记忆工具,形成机械化的答题能力。
(四)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
实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习活动,能将以往所学的知识在实习中进行实践运用,通过实践活动找到应用中的问题,并在寻求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独特能力。但是,在当前的环境中,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实习活动安排都不够到位。很多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学校才帮助其安排实习,而在这一阶段,多数同学不是忙于升学,就是忙于找工作,对实习自然是重形式而轻实践。因此,造成了很多实习学习机会的浪费,也使得学生缺少了宝贵的会计实习经验。
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构建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构建,明确“教”的内容
当前的基础会计课程,往往是以知识点的连贯性讲解为基础进行的章节构建,通过每一章节的课时限定,保证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要积极地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的重构,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层面了解《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具体可以将《会计基础》分成三个主要模块,即理论基础、企业常识和基本技能。理论知识强调会计的基本理论;企业常识则讲解企业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则通过实训环境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基础、企业常识中的基本内容。这三个模块之间还要保证充分的融合教学,如会计等式的知识点讲解,其不仅是理论基础的重要内容,同时,会计等式作为复式记账法核算的重要内容,也对企业资金的流动问题造成影响。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实践教学将两者的知识点进行融合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二)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明确“学”的内容
以往的教学往往是以考试为导向进行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而变成被动学习,从而导致实际运用能力不足。一般来说,由于企业的经济业务都是以原始凭证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应该确保教学做一体化,从企业原始凭证着手进行教学,进而了解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这样的方式不仅能确保教学做一体化,也能让学生对相关会计知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脱节。在一体化教学中,要将理论教材与实践内容进行融合,以企业的原始凭证为基础,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相关凭证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
(三)注重实践场所的建设工作,强化学生“做”的能力
“做”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转化,要积极将课堂教学活动转化成一种工作情境,并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学习地位,发挥实践对学生能力的形成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进行实训室教学,通过实训教学及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将教学重点转移到会计模拟仿真实训室,能帮助学生模拟出会计实际工作的情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企业会计的工作情况,还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企业所需的会计能力。此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工作,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创建更加真实的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增加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认识,让学生在“做”好实践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进行良好的实践应用,达到在“做”中学习,在“做”中培养能力的良好效果。
(四)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融合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并非单一地强调实践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建设,而是要求根据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良好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思想。在课时的分配上要讲求实践与理论的并重,还要注意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教学的合理分配,确保在课堂教授相关原理的同时,还能结合实践教学课程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唯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具体来说,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与各单位的密切合作,开展课外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模拟参与企业会计实践工作,这样的教学实践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还有助于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形成。同时在这种企业会计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实践工作中的不足,并对其不足进行分析,通过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企业工作能力,让学生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实践中,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为学生今后工作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及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针对当前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活动,并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教学环境。只有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认识实践的要求,帮助学生深入领悟,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婉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会计课程中的实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6,(9).
[2]颜雪艳.浅谈一体化课程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4).
[3]张枫.“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6,(4).
[4]范中良.基础会计课程组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J].天津电大学报,2011,(1).
[5]解秀兰,王苹香.基础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