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范文1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处于主动地位,谁拥有创新人才,谁就是赢家,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高校体育教学是一项能使学生身心同时参与的综合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为社会和国家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2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然性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他们善于分析、勤于思考、用于创新的良好品质。这不仅是响应国家的号召,更是对学生、对家长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①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高校要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功的规律,不断的改革教育体系,创新高校教学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体格强健、技术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在《高等教育法》中提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深入贯彻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文件,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体制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优质人才。②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是基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的基础上的,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演示体育技巧,以达到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如今,高校体育教学在不断改革,为了顺应自身改革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学不再单纯的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学校和老师必须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新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得到了体育锻炼,还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潜力和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高校体育教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还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在增强大学生体质的同时,更应该致力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最优化。
3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良好宽松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笔者从事多年的高校体育教学,对这方面比较有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形式,选取一名带头的同学带领自己的小组进行体育准备活动的讨论。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在一旁积极的引导和提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集思广益,很快就制定出了方案并进行活动。这样由学生自己发挥想象临时编排出来的活动,各具特色,基本上没有雷同的地方,这样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了学习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现的机会,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逐渐过渡到主动学习的地位,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改革体育考核制度。在新课标的倡导下,老师都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在体育教学考核和评价上,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特长和体育能力,考核学生喜爱的专项或学生自创锻炼方式的项目。比如,对健美操考核,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创自演,根据自己喜爱的音乐进行编排,动作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样不仅可以尊重学生,让学生提高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自己擅长项目的编排,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实现体育教学最优化。③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上课过程,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实现无兴趣-感兴趣-有乐趣-发展志趣的目标。同时,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时,应该多观察学生训练的态度和思想,从不同角度,注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感性材料,为改进教学方式有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以使老师全面的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范文2
把建立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作为基本保障。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抓、抓系统,这是由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决定,也是由德育工作的规律决定。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德育工作专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各地各校基本实现了工作部门专门化、队伍配备序列化、课程设置专业化,但 “教书”与“育人”渐成两个领域,相互间的整合渗透越来越少,协同不足矛盾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立德树人丰富的内涵。这些薄弱环节的存在,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立德树人工作的整体谋划,综合协调,系统推进。具体来说,就是要切实做到“五个协同、五个统筹”:一是要推进各学段协同,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和研究生五个学段,使各学段的育人目标和教育内容有机衔接,对不同学段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出不同要求;二是要推进各学科协同,统筹品德、语文、历史、艺术和体育五个学科,使各学科相辅相成,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供多学科支撑;三是要推进各环节协同,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五个环节,使各环节有效配合,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充分体现“学校的全部生活,学生参与的全部活动与交往都有德育价值”,从而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要推进各类教育力量的协同,统筹教育专家、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社会人士五支力量,形成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整体育人合力,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智力支持;五是要推进校内外的协同,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和社会五个阵地,形成互动互促、相互渗透的立德树人的良好育人环境。从而构建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一体,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德”的科学内涵,确立了立德树人的价值根据和价值标准,同时也为立德树人提供了价值指引和路径方向。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工程,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当前,要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命运结合起来,用梦想支撑信念,坚定人生目标。要认真实施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立足实际,制定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科教学指导纲要,渗透到各类文化课和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劳动习惯”坚定爱国信念。要以学雷锋志愿服务、孝敬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为切入点,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认真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启动名师名家示范课工程。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志愿者长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仁义礼智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无不传递出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格修养、行为规范和家国情怀,是今天道德教育的重要源头活水。要注重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区别对待,做到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教育各有特色、各有重点。要开展好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要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高校做好《中国文化概论》的推广使用,在中小学校要结合地方课程需要编写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把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以文化人,育之于心、体之于身。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学校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社团文化,以及校歌、校训等当中来,在校园环境上加强传统文化的育人氛围。要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体育、艺术、娱乐等活动中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寓教育于文体活动的功效。要挖掘本校发展历史中具有德育价值的传统文化因素,使学校的发展史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
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005-01
一、引导教育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计划地、统筹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本人在教授中长跑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
二、思想教育要在课堂常规教学中体现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意志品质的形成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在教学练习中增大难度、强度,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在完成各种所能承受的运动中得到磨炼。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的思想品质上的各种弱点也会在练习强度和教学不断深入过程中表现出来,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及时教育。
三、榜样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榜样教育:每年全校都要评选各类的积极分子,而体育积极分子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左右,这对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改革 对策
现代社会职业劳动对人的体质、体能、智力和适应能力等诸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健壮的体魄,难以担当事业的重任,没有合格的身体,难以承担“一线”的岗位责任。那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如何进行改革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呢?
一、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制定体育教学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不同的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也随之变化和发展。因此,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把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其次。要根据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特点,来进一步定位体育教学目标。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应向生活体育、娱乐体育、愉快体育、文化体育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有用的体育技能和健康方面的体育知识使其身心得到发展外,还要使他们掌握强身健体和评价锻炼效果的方法。使他们将来毕业后能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正确地、有效地、自觉地指导自己的身体锻炼,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改革当前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组织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应尽量使教法适应千差万别的同学,而不能使千差万别的同学去适应同一目标、同一规格、同一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多采用游戏法、竞赛法等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刻意营造一种学习思考的氛围,坚持“启发式”教学,如发现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少讲多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做到教法和学法的统一。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思维的优良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在高职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上,应该根据学生在体育素质、运动能力、体育索养及个体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积极采用分层次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样就可以使全体同学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发挥自身的价值和对成功的体验。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的组合,以学生自我或自组的练习为主。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不过分强调密度和强度,让学生尽可能在学习中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原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安全、保健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惹识、能力和习惯;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娱乐身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协作精神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改革教材,加强教材的系统建设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健康意识逐步深人人心。终身体育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于那些将要踏人社会的高职院校学生。他们对单一的基础体育项目(如跑、跳、投等)己不再感兴趣。他们有思想、有追求。想在学校中学到一此自己喜欢的体一育项目。既可以发展身体素质。又可以培养体育兴趣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这一特点,高职体育教学应将增强体质的健身知识做力体育课的主教材进行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符合素质教育思想,适合全体学生。教材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发育成长,有利于全面素质的提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中喜爱的篮、排、足、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也要精简教材,改革教法。同时还要考虑体育的多面性,创造条件选开对学生有极大吸引力的项目。如网球、拳击、贻拳道等。将无条件开设的项目、如棒球、高尔夫等列入教材,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得到一些感受,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四、改革体育考核评价方式
体育课考核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体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应提高体育考核评价的有效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跃进和发展,而不是鉴定和选拔,由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评价不能仅采用定量的方法,应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有利于学生求知创新,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之,高职院校要培养出合格的跨世纪的人才,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才有出路,在改革中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决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传授,应该赋予学生更广泛的心理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创新•实践【M】,湖南人民版社.2004年4月
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范文5
关键词:立德树人;理念;氛围;要求
党的十报告首次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新提法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将“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延伸,更是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的进一步升华,进一步抓住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核心。而对于基层学校来说,抓好“立德树人”,主要应从以下三点做起:
第一,抓好“立德树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观,其中,尊重人、理解人是我们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基础,关心人、赞美人是我们对以人为本精神地落实,激励人、发展人,则是以人为本的最高境界。“立德树人”之所以作为历代教育家大力倡导的理念,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做人都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事、建功立业的基础。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应该是以人为本精神的最好体现。学校实践以人为本,就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周部长提出的“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主体”这一办学思想。
进一步落实好这一思想,主要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其中,以教师为本,就是让教师在学校的大环境中感到自我的价值,体会到别人的尊重,进一步激发主观能动性,忘我地投入工作之中。我校管理者树立了教师是管理者的同事这样一个平等的观念,不以职务高低、分工不同来看待教师,让大家一起来承担学校管理的责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肯定教师的长处,让人人感到自我对集体的作用,真正把心思想在工作上,精力放在学生身上。
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要树立学校的功能是育人的观念,育人就要以德为先,教会学生做人,让学生成为健康、快乐、有理想、有志向、会学习的身心两健的合格人才。其次,以学生为本,我校要求教师要平等对待、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时要把学生想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真正把关爱落到实处。
第二,抓好“立德树人”,要把先进的理念变成明明白白的工作要求。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基础教育的领域,抓“立德树人”,就是要牢牢抓住养成教育这一主线,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君子务本,本立道而生。培养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做足“三字经”,在常规方面抓“好”,在细节方面从“严”,在过程方面求“实”,达到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使德育工作富有实效。
但同时需要明白,德育工作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工作,习惯的培养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贵在坚持。德育工作要出成绩,一时半会是急不来的,它必须经过一个认识、实践、反思、内化、形成习惯的过程,要让老师、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保持下去,那才是真正有成效的德育教育。
我校的养成教育本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的思路,注重高标准,低起点,严要求,重落实。侧重学生卫生保洁,文明礼仪,公物爱护等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我校的“值周班”自主管理制度,让值周班学生实施自主管理,每周一个班承担全部校园日常管理工作,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做到了人人有岗位、个个都参与。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了相对宽松的管理环境,学生真正体验了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互换,培养了良好的习惯,达到了自主管理的目的。
第三,抓好“立德树人”,要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的学风正、校风好,才能让学生精神状态饱满热情、积极向上,师生的人文素养进一步得到升华。逐渐让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等现象在校内外蔚然成风,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范文6
关键词:体育;竞技;行政机构改革;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4-0017-02
《体育学刊》2007年第1期刊登了特约记者古柏2001年4月10日对我国最后一任国家体委主任、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第一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的采访记,题目是《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体育改革回顾――伍绍祖同志采访记》。我对古柏同志秉笔直书的谈话记录(经伍绍祖亲自审阅过),读之再三,感慨万千。这篇谈话记录中有两个问题印象特别深刻。
(1)伍绍祖阐明了体育的总目标和根本任务,批判了体育就是“拿金牌”的观点。
有人认为,体育就是搞金牌的,和人民体质没有关系。伍绍祖否定了这个观点;有人说,体育是多目标的、多任务的,难分主次。伍绍祖说,必须明确,体育的总目标是增强人民体质,基本任务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质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设置体育部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体质,而不是拿金牌。”“党和政府办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并强调:“这个问题是我在90年代初期才搞清楚的,但现在许多同志,包括体育总局的一些同志,还只是想着拿金牌。”可以看出,伍绍祖讲的体育不要以夺金牌为目的,但他没有否定竞技体育夺金牌。
(2)伍绍祖以极大的勇气和胆识承认自己工作中最大的失误是“群众体育没有搞好”。
伍绍祖坦言:自己“11年多来在体委工作中最大的失误是群众体育没有搞好。”“对中国人的体质不如日本人而感到痛苦”。说这个话,不仅要认识深刻,更要有很大的勇气和胆识。
他讲:“我们群众体育叫得多,做得少。对的指示,只重视‘发展体育运动’,而没有真正重视‘增强人民体质’。”“体委只抓金牌,不抓体质,是本末倒置,形而上学的。”又讲:“日本人现在对成绩无所谓,1992年奥运会上他们只拿了3块金牌,没有多少人发表相反的意见。”
伍绍祖同志的这篇答记者问,实事求是地总结了11年多来体委工作的功过得失,不抹煞成绩,也不文过饰非。中心问题是围绕着提出的、被《宪法》肯定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做文章,不仅对以往的工作作了回顾,还总结了经验教训,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于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性,确实是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13亿多中国人的大事,这是贯彻“以人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讲,也不会是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
关于增强人民体质的事情,有许多问题需解决,挂一漏万,讲两点看法。
第一,体育和竞技的行政机构要进行重大改革。
伍绍祖讲:“既要搞群众体育,又要搞竞技体育,两者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大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此话十分正确。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竞技体育)虽有联系,但这是两个不同质的概念,目的、任务、对象、原则、评价标准都有所不同;虽然都可以运动为手段,但方法(锻炼方法与训练方法)有所不同。在身体锻炼中,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的要求与方法有所不同;不同的竞技项目,要求和训练方法也有所不同。何况体育的普及和提高与竞技的普及和提高也有不同。这种不同,就决定了在行政领导机构体制上也应有所不同。
伍绍祖讲:“体育总局不只是为了金牌的,拿金牌是低一层次的事,是协会管的事。”“体育总局是管增强人民体质的,是实现增强人民体质任务的。”现在看来,无论是谁当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要一手抓体育(群众体育),一手抓竞技(竞技体育),两手都要硬,而且把人民体质的事放在首位,但把全部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增强人民体质”,肯定是不可能的。作为国家体育事业总管的体育总局,也不可能将竞技的事业完全放手让协会去管。所以,我认为,伍绍祖的顾虑是好的,但未必能实现,故而认识上解决了问题还不行,还要在行政领导体制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以我之见,国家管理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竞技体育)的行政机构应该分开,体育局专管体育,以体育的规律来管理体育;奥林匹克中心专管竞技,以竞技的规律来管理竞技。两个机构同属国务院领导,职责分明,并成立党组,以加强党的思想领导与组织领导。人力、财力、物力也作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相得益彰,比翼齐飞,体育(群众体育)与竞技(竞技体育)双丰收。若仍由体育总局统一管理,势必顾此失彼。重竞技,轻体育;重金牌,轻体质,的局面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解决谁当体育总局局长的问题,而是应该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彻底改革,此项工作,现在就要开始作好准备,待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后,有计划、有步骤的从上到下逐步推行。
第二,增强人民体质,单靠体育行政部门不行,必须要有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密切配合。
影响人的体质的原因很多、很复杂,有缺乏身体锻炼和锻炼(训练)不当的,也有受遗传、环境、疾病、营养、劳逸等多种因素影响的,体育行政部门一家既不能全包,也包不了。因此,必须有教育、卫生、环保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奏效。目前影响青少年体质最主要的因素是课业负担过重,不要说缺乏锻炼身体的时间,就是连必要的睡眠时间也严重不足,更谈不到休闲玩乐。西方国家的学生基本没有家庭作业,而我国是做不完的课外作业和复习检测题,不仅是体力负担重,精神负担也重,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神经衰弱也时有发生,这怎么能使体质增强呢?在睡眠不足和没有休息的情况下,再去锻炼身体,对健康有损无益。以往体质问题未能得到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这不仅是体育行政部门工作的失误,更是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