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 高压电气试验;安全;对策;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M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9-0135-01
电气试验由破坏性试验和非破坏性试验两个方面组成。破坏性试验主要是模拟高电压模拟设备在运行时的实际状况,这种试验对设备的绝缘程度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在进行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集中性绝缘状况,但是顾名思义,这种实验对设备的破坏力比较大。非破坏性试验对低压设备进行的绝缘试验。这两种试验形式都具备一定的安全隐患,以下就对高压电气设备试验的安全性展开讨论。
1 高压电气试验中安全的重要性
高压电气试验不同于其他的试验形式,其形式更加的危险,稍有不慎就是生命危险。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防患于未然。
1.1 有利于状态检修的科学实施
就如今的电器设备检修工作来讲,其检修的目的就在于合理有效的使得电力设备长时间处于科学、有效的运行状态,在实施的过程中高压电气试验是不可避免的环节,也就需要对其绝缘性做出高标准高效率的检测。所以在工作中,假若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工作没有做到位,那么但凡出现了任何的安全问题,那么整个设备极有可能出现损毁甚至是其他程度的高危安全事故。
1.2 有利于增加电力企业的收入
保证电气试验的安全工作其实是为了保证整个电力系统能够安全正常的运转,近期目标也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也是为了保障国家的财产安全即设备的安全。如果在电气试验中不注重安全问题,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安全问题就会频频发生,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这样会导致电力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同时该电力企业也会蒙受损失。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一个频发安全事故的公司怎么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客户,怎样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呢?失去了这些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收入自然就会减少。可见,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工作是增加电力企业收入的前提条件和根本原因。
1.3 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
在进行一项高压电气试验工作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互相联系,同时分的也非常精细,只有细致的分清每个部门的职责才能保障好这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员工作为这项工作的直接接触者,将工作做好既是职责也是挑战,只有将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的提高,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增强施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所以说高压电气试验中安全性的工作对于员工本身的工作水平以及员工的综合实力来讲有着一定程度的裨益作用。
2 高压电器试验中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从员工入手,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正是因为员工是工作中的施工者,所以从员工的安全意识入手是解决高压电气试验安全问题的根本所在。只有施工者更加仔细小心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1.1 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要定期的对员工的安全管理知识进行培训,可以通过讲座或者是座谈会、视频会的形式时常警醒员工工作中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同奖惩制度挂钩,将安全制度纳入日常管理规章制度中。通过时常的警醒让员工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从而尽量减少和避免因为疏忽大意或者安全意识薄弱产生的事故。
2.1.2 要注重试验工作开始之前的检查工作
对设备的检查和开始条件的检查都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条件,所以在每次试验开始前,应该多派几个人对设备以及环境进行考察,员工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才能够达到万无一失的效果。之后在试验进行时应该让大家远离工作现场再开始运作,整个流程都应该注重人员的安全性。
2.1.3 还要加强员工职业技能的培训
一个员工能够发现安全问题,或者说能否及时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都需要其较高的职业素养,知识水平和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应该定期培训员工的职业技能,或者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等通过竞赛模式提高员工增强技能的积极性。同时要对每次的数据、过程、问题都进行严格的记录,以便于之后的调查了解和进一步的分析和学习。
2.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制度
规章制度是规范一个集体行为的关键,例如国家的法律或者集体的制度。因此针对于安全问题企业更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从上层管理人员到下层技术人员的行为。根据国家《电业安全规程》的规定,建立一系列的工程安全管理制度,比如工作票制度、安全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证制度以及工作转移、交接、间断制度。在制度建立后,要不断的进行完善,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研究,要有及时修正的态度。每一次实验工作实施之前,都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检查,由技术人员或者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检查,还要同时有经验丰富的老一辈工作人员在旁边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对于试验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不得当行为要及时的制止。只有互相之间相互监督才能够做到严格执行安全制度,能够通过多重的努力保证设备甚至于更多人的安全。在现场,彼此之间都要严格的遵守即成的纪律,对于工作票、证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并且要有专门的把关机构。
3 结论
关于高压电器试验中的安全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企业做到的只能是从各个环节入手,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就要求由本文所述,上级和下级都由规定约束,并且严格的实施规章制度,同时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提高安全意识并且及时的进行检查和维修,让设备时刻处于最好的工作状态之中。通过以上的努力相信高压电气试验虽然危险,但是能在尽可能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工作。
参考文献
[1]程锐.探讨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l(O2).
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压试验;安全管理;安全措施
电力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电力资源的供应、运输环节中,我国电气设备的运行质量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营安全和效果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大部分的停电事故都是由于电气设备的故障造成的。因此,我国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供应时非常重视电气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在对电气进行检查时,高压电气试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法。但由于在进行高压电气试验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开展高压电气试验时一定要将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以保证电气设备安全的正常运转。
1 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安全意识
思想意识是人的行为的主导,只有现在思想上提高了对安全的认识才能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只有对安全管理和安全意识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生产和管理的安全性。因此,若想增强安全管理的效果,首先就需要对思想意识进行调整,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的安全意识,通过高度安全意识的建立来指导安全管理工作。
1.1 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保证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技能水平是提高电力服务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只有技能水平提高了才能增强施工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保证其服务质量。想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首先需要电力企业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通过对员工的定期培训和科学训练来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另外,在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重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只有将安全知识融入具体工作实践,通过思想认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确保电力系统工作的绝对安全。在员工上岗之间应该通过意识培养和技能培训使员工对于电气高压试验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在对其理论知识和安全规范进行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让员工上岗,这样才能保证在进行高压试验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电气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能够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做到在技术方面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操作人员和试验设备的安全提供保障,实现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的目标。
1.2 在任何安全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
认识进行设备试验和设备检测的主体,因此施工人员的思想状态、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主导因素。电气试验是一样风险性极高的电气检测方法,因此需要施工操作人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在工作中做到认真仔细,在施工前做好充足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检测准备。比如在施工前为试验工作过好规划,然后查看这一设备以往的试验记录,同时还要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连接方式、准备地点、应用环境条件进行了解,另外还要做好试验所要使用的工具设备、警示牌和记录本的物品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和预防措施设计到多个领域,有的是技术方面的,有的是安全意识和管理方面的,这些都是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合理理念。因此,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是要加强其对检测预防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其重要性,在电气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和具体工作案例的剖析中增强高压电气试验工作者的安全认识,保证他们能够将安全理念渗透到高压电气试验的每一个步骤当中。
1.3 在实验前要严格进行相关的检查工作
由于在进行电气试验的过程中参与检测的两个设备不同,所以他们在实际操作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实验开始之前应该进行严格检验,分别找两位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反复检查,确认设备中不出现误差才能够保证其检测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电气试验的操作人和监护人需要对设备接线方式、仪表的准确性及检测表的量程等要素进行反复检验,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该予以及时解决,另外还需要两位工作人员进行交互检查,这样才能保证所有检测项目不出现差错,提高电气试验的准确性。此外,在施工前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撤出试验操作现场,然后再由负责试验的工作人员确认批准之后才能开展具体试验环节。
2 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得以严格执行
2.1 在高压试验工作中要设置有监护人,严禁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单人作业
监护人应由具备较长工作时间、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担侠且监护人员不得直接参与测试,工作重点要放到试验现场的各项监护上,不仅包括相关测试人员试验情况和试验现场的环境情况的监督指导,更要对试验现场突然出现的各种不安全状况进行妥善处置,防止造成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事故。
2.2 在试验工作未完成需要中断或转移时要做好现场处置工作
要遵循相关作业规定的要求进行中断、转移手续,应有明确的许可信息在工作票上进行体现在试验中断时,应将所有试验设备调压器归零,断电,对被试设备充分放电,将试验设备的高压输出端与被试品断开且有明显断开点,为后续工作做好相关的准备。
3 确保安全的其他措施
3.1 严格执行唱票制度
在当今大部分的电气操作过程中,都要执行唱票制度,高压电气试验中更加严格执行此项操作。由于高压试验的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所以确保高压电气试验安全开展的重要环节就是呼唱票制度在高压试验工作中,其他工作人员必须在确定电源被切断并征得操作人员的许可后方可开始工作。在没有明确设备状况和得到作业许可的前提下,不得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来确定试验设备的状态,这样的行为将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这种严重的违章行为,在高压试验中是绝对禁止的。
3.2 严肃工作纪律,禁止违规操作
特别是在试验过程中,因为现场的环境复杂,所以严禁从事与试验无关的活疏同时,试验项目负责人一定要对参加测试的人员身体和心理状况有明确的了解,对于身体不适或精神不佳的员工严禁参与高压试验工作。并且,现场的管理人员要确保与试验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测试区域,保证测试的安全进行。
结束语
高压电气试验是对我国电力设备进行检测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其执行风险性过高,因此在工作中需要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安全思想意识。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相关检测规范,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保证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性,保证电气设备平稳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我国电力服务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昌荣,张玉琼.高压电气试验中安全的重要性及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电工技术:理论与实践,2015(11):23-23.
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 重点单位 消防安全 问题 措施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将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单位,并由公安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当前我国有关消防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差、管理工作薄弱,加上各种操作设备或者电路的老化等因素,火灾形势已经越来越严重,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如吉林省6.3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了上百人伤亡,所以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1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消防安全管理。部分重点单位的消防管理人或者负责人受利益的驱使,一味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没有把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来对待。主观错误地认为只要平时多加小心就不会发生问题,不重视火灾隐患检查,即使是公安消防机构提出的安全隐患也不能做到及时整改。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重视长远的安全规划,对消防安全检查、违规行为查处、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无从落实。(2)消防安全管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比较大。一些单位没有真正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将消防控制室交给物业进行管理,而这部分人员多数文化素质比较低且工作不稳定,对自动消防设施的使用管理掌握不够;还有一部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学习,专业知识差,这些都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3)员工消防意识差,消防常识掌握不足。实际工作中很少有单位能够开展定期的消防安全培训、演练和宣传活动,且多类活动仅限于口头形式,缺少演练,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有些员工连基本的消防标志都不熟悉,更不用说消防设备的使用了,直接导致自身自救能力不够。(4)消防安全制度难以落实,缺少监管。部分单位没有按照《消防法》和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机构、检查巡查记录、档案台账和灭火预案等制度规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主体模糊,职责不清,应有制度不健全且无法落实到工作中。导致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对单位消防器材设施的使用和运行状况不清楚,不能按要求履行安全责任制。此外,有关职能监管部门工作不到位,对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 提高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系数的几点措施
(1)强化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观念,树立单位消防安全主体意识。各重点单位应该把消防安全放在和经济效益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重视安全在单位长期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作用,狠抓落实,为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证。各级政府部门和消防管理机构要督促重点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消防机构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消防法规政策和重大隐患的整改方面,给与各单位充分的履行消防义务的空间,鼓励民众自查自改和投诉举报火灾隐患,调动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积极性,积极促使各单位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意识,树立消防安全主体意识。(2)推进单位消防管理组织建设,形成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监督指导各单位建立完善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并配备专业的消防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单位日常的安全隐患检查与消防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单位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要努力抓好各环节的工作落实情况,形成一个有效追责的消防安全链,使单位的每一个员工都能明确自己在整个消防安全工作中的义务责任,使消防安全责任得以在整个系统中有效传递落实,从而避免单位消防安全责任空白带与管理盲区,形成人人负责的良好消防安全氛围。此外,为了更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各单位应该变压力为动力,将部门与个人的利益与消防安全责任相挂钩,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3)加大消防设备投入,充分利用安防高科技产品扫除安全隐患。目前,安防产品中的危险源监测、视频监控、防灾预警、应急救援技术与产品的投入及应用,能将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自动化生产监控设备系统进行有机地整合及数据采集,达到对危险源、危险品的监控及信息数据采集,达到自动报警及危警处理及事件上报功能。通过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探测器,可实现危险气体的检测,一旦气体浓度达到爆炸危险系数,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通过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实现对单位各项子系统统一、有效的管理,通过多级监控使各项子系统之间发生协作效应,避免单体运行时产生的误报、漏报等现象,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等级和安全防范系数。(4)指导监督单位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要充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监管部门组织定期、不定期的消防安全检查和常规巡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内部消防管理工作中单位应聘请专业的消防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要求制定合理的消防工作计划,做到检查有内容和方案,发现隐患有记录,整改有措施,落实到位;日常巡查也要进行记录与落实,检查情况要定期上报。消防部门对其所报内容要定期监督抽查,发现不实之处依法进行惩处。具体的消防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项:消防设施、器材管理规定,防火安全监督检查规定,重点部位火灾扑救与人员疏散预案等。(5)规范重点单位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加大违规违法处罚。对查出的火灾隐患,重点单位负责人要及时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要在规定时间内确定具体的整改措施、期限及负责人员等基本整改信息,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完毕,并上报公安消防机构。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依然留有安全隐患的单位加大督促力度,严重违规或者造成重大后果的加大处罚力度,促使其提高事故防范意识。
3 结语
消防安全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其安全责任的主体。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火灾隐患。重点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发展”的观念,杜绝侥幸和应付检查的心理,真正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放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中,保护好单位及其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范文4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激励机制
作者简介:唐宁宁(1983-),女,吉林四平人,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助理工程师;苏晓敏(1977-),女,甘肃庆阳人,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办公室。(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10-0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对自身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实验室建设的程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研成果的水平。[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在高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育国家级科研基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点实验室不仅具有科研功能,还具有对外开放、服务社会的能力,是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科研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教师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2]高校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例,分析实验室在开放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及仍需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了几个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一、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方法经验
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我室”)于2006年12月验收合格开始运行。实验室面向我国节能减排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大型火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安全、高效和清洁热功转换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集动力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于一体,探索复杂能源动力系统多尺度输运机理、多因素耦合特性及能耗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全方位状态监控与运行优化理论方法,为我国电力能源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实验室主要由实验大厅、分析检测室、状态监控中心、学术报告厅及研究人员工作室等组成。主要仪器设备有扫描电镜+能谱+EBSD、X射线衍射仪、色谱质谱联动仪、激光粒子图像仪(PIV)、高速采集系统、实时/历史数据库系统、综合热分析仪、红外热像仪等。
1.健全的规章制度
实验室从建立之初就制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包括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安全防火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工作管理制度、考核考勤制度、仪器管理制度及细则、仪器借用流程、网络管理制度、开放实验室学生须知、开放基金管理办法等。安全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要实行落实到个人,实验室每个成员都要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场所和仪器设备的安全负责,该措施有利于加强每个人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有这些制度可依,实验室才能正常运行和稳步发展,各项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
2.加入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是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转制院所的重点实验室建立的,是对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开放、资源共享的实验室,主要服务于园区企业,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3]开放实验室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园区企业,列入该工程的实验室将为园区企业提供分析与检测的技术服务,也将与园区企业共同建设共性技术平台以及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开放实验室还将为园区企业创造知识产权、创制先进标准提供服务,参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此外,开放实验室还将与园区企业共同承担国家和北京市科研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并帮助企业解决研发和技术难题。[4]
实验室于2009年申请加入中关村开放实验室,2010年正式挂牌运行。在正式对外开放运行的三年来,作为研发类实验室,我室对外提供的研发服务逐年增多,累计对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服务活动150余次,其中包括中关村园区企业、十百千企业、瞪羚企业等,合同总金额达7000余万元。实验室将一项核心技术成果成功转化给北京某一企业,使该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达40%以上,且我室在短期内帮助该企业设计、开发和建设了一套实验平台,并通过了专家的验证,其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该平全满足企业的技术要求,为企业的技术开发节约了成本,为企业的技术保障和经济效益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加入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后,我室参加了许多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举办的各种展览、成果对接会、对优秀实验室的开放参观等活动,学到了很多其他优秀的开放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模式和开放实验室建设的经验与方法。同时,开放实验室也根据我室的研究特色积极帮助寻找相关领域的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双方的合作。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对实验室与中关村园区企业的合作给予大力支持,不仅政策宽松,而且在资金上也给予了极大的鼓励,这项政策使企业更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开放实验室合作,从而使实验室对外开放的程度更大、更深、更广,对实验室来说也是一个进步和提高的机会。
3.设立开放课题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用于学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和完成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为促进本科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现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研究的精神,我室设立了“能动之光”研究计划,作为学校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条件。本计划支持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开展研究,鼓励通过学科交叉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能动之光”研究计划以研究项目的形式对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提供经费资助,每年一次。此项措施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纷纷组成研究小组一起参与项目申请。项目的结题报告以研究成果的形式展现,包括论文、专利、装置等,且需经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严格评审。
4.实验室建设了对外开放的网站
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让实验室打开了一扇对外交流和沟通的窗口,让工作效率更高,成果展示的更全面。实验室建设了网站,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实验室研究方向、最新研究成果、实验室新闻、对外交流情况、学术报告的通知及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申请的通知,也可以通过网站对实验室开放的仪器设备进行详细了解。
二、实验室建设中的不足
1.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激励机制,加强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价与奖酬体系,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实验人员潜能的进一步开发。[5]实验室虽然具备比较完善的运行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是在人员激励制度方面还比较欠缺,没有建立一套全面的考核实验技术人员的政策与激励政策,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实验员要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升级等工作,解决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室其他事务性工作,其工作零散,工作量不好统计,但确实又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工作还需要得到管理者的认可和充分肯定,这样才能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实验室管理者应重视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因为实验员是设备的直接使用人和管理者,只有实验员的业务能力更高,仪器设备才能更充分的被利用,才能对实验仪器进行二次开发,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开放实验室才得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2.完善信息化网络技术
网络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主要沟通的工具,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网络管理软件,才能方便的记录工作。实验室虽然已有网站,但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略显不足。目前网站上只有仪器设备的介绍,而预约仪器设备和使用仪器设备记录却需要手工操作,这样极容易造成管理混乱,使用记录不准确,给将来统计和分析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与成果产出造成困难,不能准确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措施去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改进方案,从而给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进一步开放造成影响。应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网站,增加仪器使用网上预约和管理、记录的功能,使仪器设备的管理更高效、准确、方便,这也为日后开放实验室大量承接对外服务项目做好了准备。
三、结论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制定完善的运行和管理制度,保障了实验室安全有序的稳步发展;通过加入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使实验室更进一步的开放和共享科技资源,增强了与外界同行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通过设立开放课题,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实验室开放不单是一个时间和空间开放的问题,而是一种管理模式,它涉及实验室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实验队伍优化以及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其目的是更高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发掘更大的潜力为学校基础学科建设、社会节省资源、国家科技进步做基础性的研究和探索。因此,开放实验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共同去建设、完善,使之更好的为科研工作者服务,培养更多的人才,更高效的为社会服务。[6]
参考文献:
[1]杨莉.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理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2]赵国臣,杨德生,程玲.教学服务型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探索[J].职教通讯,2012,(5).
[3]吴炜.凝聚资源,协同创新——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五年结硕果[J].中关村,2012,(1):54-55.
[4]傅映霞.中关村促进产学研联合创新——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启动[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2).
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范文5
介绍了纺织品检测实验室主要检测活动及其内容,分析了每项活动可能产生的危险,找出了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评估了各种危险源发生的风险等级,提出了安全管理方法,包括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以及针对纺织品检测各个功能室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危险源;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1 引言
纺织品检测实验室指的是从事纺织原料、纺织制品、服装及其羽毛绒的感官和理化检测的实验室[1]。其检测对象涉及纤维、纱线、布料、服装、床上用品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国内纺织品检测实验室数目众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关系到检测检验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也关系到实验室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安全。目前,国家已制定化学、生物等检测实验室的安全要求标准,国内对其安全管理的研究报道也较多,但对于纺织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则无标准规定,也少有报道[2-13]。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工作经验的总结,分析和归纳纺织品检测活动可能产生的危险,找出危险源,并评估各种危险源发生的风险等级,提出安全管理方法。
2 纺织品检测实验室主要活动内容
纺织品检测实验室涉及的主要活动过程有样品的接收与传递,样品的分拆,仪器设备的操作与检测工作的开展,化学试剂的储存、使用和废物处理,样品储存等。主要的活动内容有:
(1)样品的接收与传递:试验前样品的接收、样品按照检测工作流程规定在各个功能室之间的传递过程。
(2)样品的分拆:将样品分拆成大小和数量符合检测要求的小样。
(3)仪器设备的操作与检测工作的开展:进行纺织服装样品的物理性能测试、色牢度测试、水洗测试、纤维成分含量与化学分析测试、微生物检测等。
(4)化学试剂的储存、使用和废物处理:待用化学试剂的储存、试验过程中化学试剂的使用、试验后化学废弃物的处理。
(5)样品储存与废弃处理:检测完毕后样品放入样品库储存保管、规定储存有效期过后样品的废弃处理。
3 危险源及其风险评估
检测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实验室内人、机、料、法、环诸方面因素交错反映的结果,而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笔者紧紧围绕纺织品检测实验室中人员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结合纺织品检测的每一个功能室,确定每一项活动环节有哪些危险源, 以及危险源的发生几率和对应的风险等级,见表1。
4 纺织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4.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用电,常见化学试剂的性质、保存、使用和处理方法,废物处理,常用钢瓶的安全管理条例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功能室指定安全责任人抓好本室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及排除隐患等工作。
4.2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
对员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是保证检测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实验室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提升实验室员工业务素质,增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人员要经岗前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熟知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存在的危险源,以及危险源的发生几率和对应的风险等级,明晰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急救措施;每年定期参加培训,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掌握安全防范技能,严格遵循标准操作程序。
4.3 防范措施
4.3.1 一般防护
(1)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面罩或橡胶手套等;
(2)保持地面干净整洁,工作人员小心慢行;
(3)实验室设备的设置和器材的存放必须遵循安全、科学、规范、整洁、有序的原则。试验结束后应做好试验场所及器具的清洁、整理,安全有序地存放好所用过的设备器材。
4.3.2 分样室
一般防护即可。
4.3.3 恒温恒湿室
(1)勿长时间停留在实验室,试验完毕即离开;
(2)换穿合适的衣服,尽量避免身体直接暴露于该环境中,尤其是加强关节部位的保护。
4.3.4 色牢度及水洗实验室
(1)操作干洗剂时,佩戴防毒面具,在通风橱内进行;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评级,做到劳逸结合;
(3)试验加热仪器周围禁止放置危险化学品和与试验无关的杂物,保证加热区域内空气的正常流通,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4.3.5 生物实验室
(1)对微生物及时进行灭活及消毒处理;
(2)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必须首先进行消毒灭菌,置于坚固、防漏、有盖的容器,密闭后运出实验室销毁。
4.3.6 纤维成分及化学分析实验室
(1)实验室除特殊情况外禁止使用明火,明火附近禁止放置危险化学品和与试验无关的杂物,并保证加热区域内空气的正常流通;
(2)化学试剂放置要安全有序,并严格控制存放数量;
(3)各种溶剂、药品取样完毕必须马上盖好瓶盖,不得敞口存放,有挥发性和有气味的化学试剂应放在通风橱或通风的环境中;
(4)操作有毒、易燃、易挥发或易爆的化学试剂时,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以防发生意外;
(5)实验室存放的各种压力气瓶必须配备固定装置,且不可靠近热源,夏季要防止烈日曝晒,禁止敲击和碰撞,外表漆色标志要保持完好;
(6)严格做好实验室废旧化学试剂的处理,禁止将强腐蚀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倒进水槽及排水管道,试验产生的有毒、有害废物须收集后统一处理,禁止随意排放。
4.3.7 化学仓库
(1)性质不同和有可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化学品,如:酸和碱、氧化剂和还原剂等不能混合存放,要分区存放,并做好明确标记;
(2)易制毒、麻醉品等危险品,要做到专室专柜储存,并指定专人、双人双锁妥善保管,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
4.3.8 样品库
(1)样品密闭包装,储存于阴凉、通风处,远离明火、热源;
(2)仓库尽量少安装电气设备,电气设备要有良好的保护接地或接零,定期检查电气设备。
5 总结
在纺织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全面熟知实验室存在的各种危险源,以及危险源的发生几率和对应的风险等级,明确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急救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范措施,强化安全管理,才能杜绝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CNAS-CL18:2006.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纺织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S].
[2]GB/T 27476.5―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5部分:化学因素[S].
[4]GB/T 24777―2009.化学品理化及其危险性检测实验室安全要求[S].
[5]GB 19489―2008.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
[6]GB 19781―2005.医学实验室 安全要求[S].
[7]李志华,吴阿清,陈涛,等. 应用本质安全原理加强化学类实验室安全预防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83-286.
[8]邓吉平,李羽让,李勤华,等. 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83-286.
[9]刁奇志,董林玲,王婷玲,等.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及生物安全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305-4307.
[10]袁广卿,陈省平,曾谷城,等. 生物安全实验室全面开放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210-213.
[11]李广艳. 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78-282.
[12]牛焕双,张润杰,刘滨. 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9-201.
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范文6
计划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建设,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计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要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并且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人工智能尚未成为一级学科,但国内不少一流的高校已经开始通过建立合作实验室、增强人工智能分支教学等方式发展人工智能。
为了解各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情况,亿欧盘点了10家在设有人工智能实验室或有人工智能分支专业的高校。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简称计算机系)成立于1958年,在2006年、2012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以总分满分100分的成绩排名第一。2017年,在 USnews 推出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for Computer Science 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紧随 MIT之后位列世界第2名。在 QS 世界大学排名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给出的全球计算机学科排名中为例第15名,其排名与得分逐年稳步提升。
计算机系包含了国内计算机专业最全的学科方向,设有高性能计算机与处理器、并行与分布式处理、存储系统、大数据与云计算、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系统性能评价、理论计算机科学、数据工程及知识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与VLSI设计自动化、软件理论与系统、生物计算及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及机器人、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技术、CAD技术、计算机视觉、媒体信息处理等研究方向。
计算机系现设有高性能计算、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人机交互与媒体集成4个研究所;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基础与实验教学部等科研教学机构。
计算机系还设有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计算机原理实验室、微型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操作系统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计算机接口实验室、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等。此外,计算机系还与腾讯、搜狗、微软、思科等国内外著名公司建立了面向教学或研究的联合实验室。
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
智能科学系成立于2002年7月,主要从事智能感知、机器学习、数据智能分析与智能计算、智能机器人等方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侧重于理论、方法以及重大领域应用上。
北大智能科学系依托于视觉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机器感知系统为目标,在生物特征识别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智能科学系在著名的软件与人工智能专家、我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何新贵院士和长江特聘教授查红彬教授的带领下,重点开展机器视觉、机器听觉、智能系统与智能的生理心理基础等研究。以北大智能科学研究人员为技术核心的北大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是国内唯一能与国外系统抗衡的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提供公安应用全面解决方案的系统,拥有中国指纹自动识别技术产品第一市场占有率。
人工神经网络说话人识别新方法的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获得2000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入选2000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于2015年3月筹建成立,是复旦大学校内的独立二级研究机构。其前身为复旦大学第一批跨学科交叉国际化研究中心——计算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研究院基于复旦大学既有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信息学、临床医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优势,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着力开展大脑机制解析、脑疾病智能诊疗、类脑智能算法、类脑智能软硬件、新药智能研发、通用智能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研究院率先探索打通国际与国内、科技与产业的全链条、全球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培养和储备高端智能人才、发现和培育前沿技术的综合优势,推动产学研源头创新与合作,致力于成为推动脑科学、人工类脑智能与产业应用融合发展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
研究院目前在建五个核心功能平台和一个国际合作研发中心,主要包括:一是以脑高级认知功能的多信息反馈处理机制研究为核心的神经形态计算仿真平台;二是以多尺度多中心重大脑疾病数据库和算法开发为基础的智能诊治数据示范平台;三是依托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集群,为生物医学转化研究和信息产业智能化提供试验技术支撑的综合生物医学影像平台;四是以开发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自组织学习等机器学习算法以及可穿戴设备、类脑芯片、健康服务机器人等为目标的类脑智能软、硬件开发平台;五是集孵化加速、产业联盟、投资基金为一体,为类脑智能创新项目及企业提供应用技术资源和孵化服务的类脑智能产业化平台;六是依托已有的欧洲人类脑计划、美国脑计划等国际合作的数据、学术资源,建设类脑智能国际合作节点和人才培养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0月,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立自动化研究机构。目前设有类脑智能研究中心、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脑网络组研究中心等12个科研开发部门,还有若干与国际和社会其他创新单元共建的各类联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另有汉王科技、三博中等四十余家持股高科技公司。
近年来,自动化所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连年攀升,多年位居北京市科研系统前十名绘制的“脑网络组图谱”第一次建立了宏观尺度上的活体全脑连接图谱;虹膜识别核心技术突破国外封锁,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走出“中国制造”之路;基于自动化所语音识别技术的“紫冬语音云”在淘宝、来往等阿里巴巴旗下移动客户端产品中得到推广;“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通过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安全性及有效性检测认证并进入临床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分别成功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安保工作中,为社会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研制的AI程序“CASIA-先知1.0”采用知识和数据混合驱动的体系架构,在2017首届全国兵棋推演大赛总决赛中7:1的悬殊比分战胜人类顶级选手,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博弈对抗领域的强大实力……
在共建机构方面,自动化所与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联合成立中新数字媒体研究院,聚焦交互式语言学习、视频和分析等领域;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在京成立中瑞数据密集型神经科学联合实验室,在类脑智能研究方面展开合作;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Q)共建中澳脑网络组联合实验室,在“计算大脑”研究方向上进行远景规划;还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智能识别联合实验室,在模式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展开合作。
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厦门大学就已开始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相继在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翻译等领域取得过一系列成果。为此,1988年经学校批准成立“厦门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后于2004年更名为“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2006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正式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于2007年6月经学校批准成立“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
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现有一个本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三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
目前该系承担多项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基金等项目,拥有“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三个平台,此外还有“艺术认知与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多媒体技术”、“人工大脑实验室”、“智能中医信息处理”等多个研究型实验室,为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1984年。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不断调整学科方向,形成了高可靠软件与理论、并行与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智能人机交互、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等研究方向。
该院系下设三个重点实验室: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教委智能交互与认知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及上海市可扩展计算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微软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联合实验室目前是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9月,是交通大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多年良好合作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发挥各自在并发计算、算法与复杂性理论、仿脑计算、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计算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多媒体通讯以及机器人等领域的优势,实现“使未来的计算机和机器人能够看、听、学,能以自然语言的方式与人类交流”这一共同使命而成立的。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实验室累积200余篇,成果发表于CVPR,ICCV,WWW等国际顶级会议上。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南京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研究起步于1958年,建立了计算技术、计算数学、数理逻辑等专业开始培养计算机相关领域专门人才,1978年在上述三个专业基础上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1993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依托该系师资,先后成立了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南京大学多媒体计算技术研究所、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中心(江苏省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信息安全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主要科研方向有:软件自动化与形式化、分布与并行计算及新型网络、新型程序设计与软件方法学、多媒体与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系统软件及信息安全等。
建系30年来,共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部、委科研项目和企事业委托或国际合作的研发项目3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种奖励8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省部委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37项。30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50多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3项。部分成果被转化为产品,产生了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在1985年,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并建立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200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同年,建立了软件学院,后经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目前。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一个国防科工委创新研究团队。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人机交互、音视频编解码技术、语言处理、自然语言理解与中文信息处理、机器翻译、信息检索、海量数据计算、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传感器网与移动计算、高可靠与容错计算技术、穿戴计算机、企业计算与服务计算、智能机器人、生物计算与生物特征识别。
学院有一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包括:国家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数字视频广播编码传输与接收系统、大规模网络特定信息获取系统、计算机机群并行数据库系统、并行数据库系统、神州号飞船数据管理分系统、穿戴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与实时监测系统、人脸识别系统、视频编解码技术、黑龙江省CIMS应用示范工程、农业专家系统等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科技大学于1958年建校时就设置了计算机专业。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面向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将科研力量凝聚在高性能计算、智能计算与应用、网络计算与可信计算、先进计算机系统四个主要的研究领域。
学院的支撑实验室有: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计算与通讯软件重点实验室、 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超级运算中心和信息科学实验中心。
其中,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人机自然语音通信、语义计算与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人机自然语音通信方面,主要研究中文信息处理、人类视听觉机理、语音语言学等。语义计算与数据挖掘方面,主要研究自然语言驱动的计算、多媒体内容的语义标注、自动问答、语义社会网络、数据与知识工程、隐私保护与管理中的语义计算等。
依托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双方联合实施了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实习生计划、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取得了突出成果,探索出了一条企业和高校共同培养优秀人才的道路,为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其他高校的合作提供了一个经典范例。
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是由原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和原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于2013年合并组建的学院。原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前身是成立于1973年的华中工学院自动控制系,1998年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原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是1978年由教育部和航天部共同批准成立从事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研究的研究机构。
科学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复杂系统控制理论、决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智能控制与机器人、计算机集成控制与网络技术、信息检测与识别、飞行器控制与状态监测、生物信息处理、神经接口与康复技术、物流系统、国民经济动员与公共安全、多谱图像制导、目标探测的多谱信息技术、多谱信息的实时处理与系统集成技术、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信息安全等方向。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自动化一级学科的重要二级学科。迄今为止,本系在原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的这两个学科点承担了百余项国家、国防与行业项目。近5年科研经费总额在8000万元以上,包括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防重点预研与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大型工程和企业科研合作项目等。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