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含义范文1
关键词: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问题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108-01
当前,我国教学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教育革新尤其是我们的汉语即语文教学革新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在本文中,笔者就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分析,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理解
语文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中学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从科学的眼光,自然的、社会的角度,用科学的,理性的方式和方法就某个语文专题或者问题去认识问题,获取相关的资料,进而达到对问题的深度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既然是研究性学习,那么它所涉及的内容就是开放的,学生和教师参与的方式也是相对比较的民主的,学习教材是发展的,不固定的,或者说的变化的,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则起着主体的作用,且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一般的学习不一样,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教材都是不固定的,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只要教育的几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存在,就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这么说,研究性学习与情境性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各种资源,调动一切有用的要素进行学习,也可以让教师调动一切资源帮助学生不断的进取,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做到参与其中,享受其中,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让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在意学生学习的结果,更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重要想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学生可以掌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学习如何收集自己有用的资料,以及怎么去制定语文课题计划和步骤。
(2)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探讨,相互取长补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以及集体主义。
研究性学习可以给语文教师带来全方位的挑战,以前,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成国家课程标准,任务比较的简单,容易完成。研究性学习就不一样了。
首先,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以前,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的地位与学生平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换为合作伙伴的关系,这就使学生能够更加放得开,能够站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五学习,教师也摆脱了过去的“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次,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就是教师从经验型像科研型转变,不但要更加善于思考,更加善于观察学生,分析学生的思路,更加具有科学素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
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一些专题、问题的解决进行的,所以在语文这门学科中运用的比较普遍,因为语文教学要解决的专题和问题比较多,这些问题可以是中学学生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它的路径来源可以有很多,既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是课内的,既可以是已经被证明的,我们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检验,也可以是未被证明的。
(2)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都是相对比较开放的,经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融入社会,更加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且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和实战经验,为以后的人生做好准备。
(3)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一个课题,学生成为这个课题的设计者,制定者,实施者以及完成者,学生对这个课题负有主要责任,学生被置于主体者的地位,当学生感觉到他自己的责任时,他就会有更加大的动力去完成。
(4)研究性学习不仅仅重视研究的结果,它还更加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的体验,这个是研究性课程的主要目的。
3 研究性学习运用的几点问题
当前,对于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广泛地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没有比较成熟的模式,但在高中阶段已经比较地普遍了,当然一些地区的中学、小学也开始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探索,且获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1)概念模糊问题。某些人认为,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主要是完成一些最基本的生词,拼音,写作,文言文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完成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就可以了,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个人看法。国家已经出台了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地响应国家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探索更为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含义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途径;方法
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创造力,并且学生的创造力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与提高,而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自主地融入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摒弃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还让学生自觉地探索与尝试,充分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所以,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含义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应将重点放在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上,激发他们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不断增强学生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掌握新知识的能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以及配合协作与社会化活动的能力。教育者在制定研究性学习目标时,具体应包括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积极性、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在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使他们更关注社会生活实际,从而使他们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实施研究性学习要求教育者应创设一个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使学生采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自觉进行知识的获取及应用,分析解决问题。教育者要扮演好自己的指导者、合作者角色,融入到学生群体中与他们共同探索知识。学生可以和教师一样利用诸多的渠道及时掌握、了解有价值的信息,根据自身的兴趣及实际需求和客观世界交流,从而将学习与研究两者间进行有机结合。
二、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及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轻松、愉悦、平等的学习环境,能够进一步拓展与强化学生的认知创新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自觉地进行“研究”,及时有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给予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加强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此外,数学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对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和赞赏,相反,对他们的失败之处,教师不应直接批评,要科学引导学生找出主要原因,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加以改进,从而达到研究性学习的任务目标。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相关数学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将学生引进研究性学习范畴中。另外,数学教师应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基本原则,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创设实践操作情境,让学生操作过程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学习方法,增强自身综合能力。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中的买卖商品为题材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一部分学生扮演营业员角色,一部分学生当顾客。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通过该活动知道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然后,教师再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都会用人民币购买东西,那你们说说人民币共有哪些单位?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联性?学生在研究学习后得出:人民币共有元、角、分这几个单位,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1元等于100分。在该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研究充分掌握了相关知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内心潜力得到全面发挥,树立了良好的自主研究学习的意识。
(三)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研究发现机会
如果教师未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究与学习的机会给学生,不给他们实践操作的机会,将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素质并不是只靠教师的讲解就能够实现,还必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来逐渐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各项能力与技能。比如,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与同伴间进行仔细的研究探讨,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让学生自己画、剪、拼,在实践操作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而且实践操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多一些的活动空间、表现机会及创造的信心,为学生营造了创新学习的环境。
(四)为学生搭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依旧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即应积极为学生搭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不要对学生施加压力。此外,教师不能将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弄得太过于专门化、学术化,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将重心放在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关注身边数学问题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及探索的勇气,体验研究性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知道了怎么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还学会了在已学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同时,为了有效处理问题,学生还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总之,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一项值得推广与宣传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丁广坤.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N].商丘日报,2011.
2.姜思洁.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科技资讯,2010(05).
3.李亮.新课改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探索[N].学知报,2011.
研究性学习含义范文3
1“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含义
随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实施,以及新的高中教材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研究性学习”正成为高中教学研究的热点.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教研员、任课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还处在探索阶段,认识还不统一.尤其是对“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什么样的课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有什么区别?”等问题在认识上还存在分歧.我们认为有必要搞清楚“研究性学习”的含义,适当扩大“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的外延,这样我们把“研究性学习”划分了三个层次.
1.1含有课程意义的必修课
“研究性学习”最初是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提出的,它是该课程计划中规定的高中课程项目之一.把“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统一划归为“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必修课程,规定了课时安排和具体要求.这种意义的“研究性学习”属于课程范畴,但它没有统一的教材,属于校本课程的范围.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而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它一般在课下和校外进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1.2写进课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每个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新教材执行新大纲,在相应的章中单独设立一节,以“研究性课题”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如“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杨辉三角”等.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给出了具体的课题,这些课题大部分属于课外内容,或具有实际意义或具有研究探索的意义,但都属于数学内容.它与上一层次没有材的“研究性学习”不同,它既有教材,又具有学科性.
1.3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只用以上两种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已感到不足.如何使用课本的教材内容,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就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于是这种使用课本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被称之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或方法,简称为“研究性学习”.
不过开始时,有些报刊中的文章使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提法以和第一层次的“研究性学习”相区别.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现在大部分文章已不再使用“探究性学习”的字样,而都使用“研究性学习”了.这种变化也说明了随着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正向纵深发展,给“研究性学习”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它更具生命力.
三个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其区别在于所选用的素材不同,所研究的对象不同,而使用的方法却是一样的,都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本文下面所提及的“研究性学习”是指“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简称,它的真实含义是“研究性教学”.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性
如何使用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的课堂教学,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以引导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应该具备哪些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设计、具体实施以及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2.1自主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授式学习而言的,自主性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他们应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主体性的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活动所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关键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真的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
自主性的第二个标志是个体性或独立性.课堂虽是集体学习的场所,但课堂的学习活动却是从个体开始的,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学生个体的作用与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信息自己采集,数据自己处理,问题自己提出,课题自己选定.提倡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独出心裁,以培养独创精神.2.2协作性
协作性是在个体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体现的,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学生的自主独立思维活动被调动起来之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思维障碍,此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沟通,通过相互协作,往往会使思维障碍得以克服,并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学习也被称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合作学习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几人一组,人数不多,便于沟通,有利于互相启发,与个体研究能紧密结合.二是班级性的大型思维展示,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范围大,人数多,用于展示研究成果和思维过程,并开展讨论和争论.两种层次的合作学习可在课堂中多次交替开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3研究性
前两个特性都是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学习的方式等方面简述的,并没有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过程给以突出说明.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最本质的属性是“研究”二字,“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不同于讲授式,也不同于自学式,它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研究探索—得出结论.其中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很重要,无论是由学生提出,还是由教师给出,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只有素材而没有结论.这样才具有研究的意义.可以这样说,问题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研究性.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还应表现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方法的实践.研究不应该盲目进行,而应体现出方法性.也就是说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研究的实践,使他们从中学会研究的方法.我们认为学习实践研究的方法比得到的研究结论更为重要.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最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归纳性研究方法、类比性研究方法、试验性研究方法和实验性研究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突出强调并使用相关的研究方法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的重要标志.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性,除上面所述的三种以外,还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其他特性.但我们认为后三种特性的本质属性不如前三种突出,有的还可以包含在前三种之中,因此就不再赘述.
3“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怎样实施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这些问题应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只搞了几节市、区级的研究课,在听取了专家和同行们的意见之后,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现将“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3.1两个体现
作为教研活动的“研究课”,在备课之初首先应该考虑这节课要给听课教师展示什么,打算起到什么示范作用,准备达到什么目的.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应重点突出以下两条.
3.1.1体现新教学理念
什么是新的教学理念?什么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我们认为应该从教学目的出发,在新的高中教学大纲中去寻找答案.
在新的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数学课的教学目的进行了新的划分,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提出的是一般能力要求,可归纳为“三层问题”,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意识”,即“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四类能力”,即“探究能力”、“建模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层提出的是数学思维能力要求,把空间想象和运算等都包含在内.第三层是人格、品德和素质的要求,表现为“兴趣”、“信心”、“精神”、“价值”和“世界观”.
与原大纲相比较,我们认为“提出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探究能力”、“建模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都颇具新意.如果我们在备课之初抓住其中的一两项,认真地去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不失为是新教学理念的体现.3.1.2体现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工作要求.数学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怎样体现“新”字,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又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墨守陈规,因循守旧或小打小闹,止步不前,而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教学设计的思维框架,在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要大胆创新,独出心裁,别出新意,以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最近进行的一节以数列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课,包括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主要内容.教学顺序不是先研究完等差数列再研究等比数列,而是横向与纵向交叉进行.在研究完等差数列的定义之后,类比研究等比数列的定义;在研究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之后,类比研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再顺次研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这种改革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不仅课堂教学容量大,而且知识之间的横纵向联系十分紧密,不仅学生在研究方法上有所收益,而且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
3.2两个突出
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不可能涉及过多的教学目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节“研究性学习”研究课的教学设计抓主要矛盾和主要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3.2.1突出一个主题
主题的确定,可以从教材内容上考虑,可以从教学方法上考虑,但最主要的还是从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上考虑.一节课如果从总的教学目标考虑,不应有过多的项目,要把主题选好,然后再在这个主题下进行具体设计.
最近进行了一节函数复习的“研究性学习”研究课.开始时打算由两个具体的函数解析式,通过研究它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最大(小)值,并画出它的草图来复习函数的概念、性质与图象.但后来任课教师考虑到给出的函数解析式过于抽象,不如由实例引出,使其具有实际意义.这是个很好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既然引入的是实例,那么结尾也应给予呼应,也应再回到应用问题.于是前后共出现三道应用题,并且还涉及了字母的讨论.这样一来,由原来侧重于创新意识,变成了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并重;由一个主题变成了两个主题.如果照此设计实施,可能一个目标也完成不了.又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只由应用问题引出函数解析式,把由解析式到函数图象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意识确定为本节课的主题.
3.2.2突出一条主线
我们这里所说的主线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位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必然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首位.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性与协作性的关系如何处理?以哪一个特性为主更好呢?在常规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活跃的程度,往往用教师提问次数的多少、学生回答问题所占时间的多少来评价.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提出,在现阶段“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要突出“合作学习”的作用.一节课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应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线,将“合作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3.3两个侧重
无论什么课型,就教学过程而言,都可以划分为引入环节、主体环节和结尾环节.不言而喻,一节课的中心和关键必然是中间的主体环节,必然要把设计的重点放在这一环节中.正因为如此,往往容易忽视对引入和结尾的教学设计,于是我们在“研究性学习”研究课的教学设计中,加强了对这两个环节的考虑.
3.3.1侧重引入环节的教学设计
引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这一环节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引入环节的教学设计,我们提出了三层考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问题的提出,可以由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可以由实际问题引出,也可以用数学问题引出;可以由旧内容引出,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给出.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贯彻主题和主线.能由学生提出的,最好就不由老师给出;能由实际问题引出的,最好就不用数学问题引出;能由旧知识引出的,最好就不开门见山.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是先大后小,先难后易,先一般后特殊,以给学生多留一些思考的余地,少一些提示,以增加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气氛
制造悬念是设置问题的一种技巧.对学生那些似知非知,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新内容,对那些可能产生负迁移,可能发生错误的新方法,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勾”起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欲望,最终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3.3.2侧重小结环节的教学设计
复习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常规做法是由老师或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内容,也有教师更深入一步,总结本节课所涉及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到此我们仍觉不够.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把研究方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我们提出,在总结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基础上,还应更深入一步,“在学完了这节课之后,你还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希望学生自己总结出在思维方法上的收获.开始时,学生肯定会不适应,说不到点子上.我们觉得,随着改革的深入,在多次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之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会逐渐积累.通过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4两个希望
教学设计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的教学设想,但在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完全实现,这是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在调动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维时,课堂上学生会怎样表现?设计与实际之间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设计时难度也会更大.于是,我们只好用“希望”二字来表达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一种企盼,也是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提出的较高要求.
4.1希望产生障碍或出现错误
研究的过程从来就不可能一次成功,产生思维障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正常和自然的.为了使学生学会思维、实践研究的方法,我们希望教师在全班讨论时,不要只叫会的,只听对的,相反,应从出现错误的,产生障碍的开始,要求学生不要只讲结果而应讲出产生错误和出现思维障碍的原因,讲出解决的办法,讲出思维的全过程.
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尝试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渐学会由失败走向成功.
研究性学习含义范文4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物理教学;实践;思考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处理信息、自己探究发现规律,亲身体验学习和研究的过程[1]。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研究性和自主性的特点,这就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研究、思考、创新。因此,研究性学习十分满足中学物理教学的要求。
1.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理论源自建构主义理论。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由教师将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授他们,而应该由学生自己建构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这种知识的建构需要学生自己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包括了知识的积累、观念转变以及结构重组[2]。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强调学习者与真实环境的融合。
2.研究性学习与物理课堂教学相结合实践的特点
2.1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新问题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经验情境,以此实现探索理论的科学方法。中学物理课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研究任务。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案例:海市蜃楼是怎样产生的?把筷子斜插入水中,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直接看筷子和通过水看筷子是否一样?这种提出的新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
2.2创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研究视角、研究过程的设计以及研究方法不同,学生对新问题进行实验研究,表现出灵活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在讲“物态变化”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雾、霜、雪山、冰棱、水壶上冒出白气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白气是什么,怎样形成的?”等一系列来自生活的物理问题情境。因此,初中物理课堂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3.研究性学习与物理课堂教学相结合实践的思考
对于研究的问题要有所选择。为实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特点,中学物理课教师对选择课题应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选择适合学生开展研究的课题[3]。教师要对研究性学习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价。这种评价应包括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评价和结论性评价[4]。
4.结论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实现了进行科学研究来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根据物理学概念和规律去研究新问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研究方法,并激发其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杨通锦,杨世玲.研究性学习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融合[J].凯里学院学报,2010(03).
[2]郑霞.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作用的两个基本点[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09).
研究性学习含义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思考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发现。美国在小学阶段就开展研究性学习了。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可以是有定论的东西(如定理、公式)也可以是未知领域,答案不确定、不唯一、丰富多彩都有可能,但提出的课题对学生必须有价值、有意义,符合学生实际。笔者曾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生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在此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点己见,以供同行商榷。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1.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人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
(1)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
(2)教学空间是开放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要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
(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针对不同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如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思维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不是单纯从课本和参考书获取信息,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5)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含义范文6
一、引言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面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有效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以所学问题为情景创设基础,创新性的构建富含研究性的教学情境和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根据相关的数学知识去积极主动的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实践,并且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会研究性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的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并且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理解和应用知识,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知识的能量,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热情,提高其数学思考能力和思维创造力。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热情的培养途径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热情成为了当下教师最值得研究的问题,以下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热情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1.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初步体现
在任何学习过程中,求知欲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动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渗透是促进学生研究数学问题解决方法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对知识有着极大的渴望,才会主动的去寻求知识和调动思维,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教学主导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竞赛、引趣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性,增强其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从而有助学生思维的扩散。在不违反教学规定的基础上,增加多种具有生动形象、探索创新等特点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热情,有利于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顺利的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教学过程是以解决数学相关问题为核心的,需要学生的参加和研究,获得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不断遇到新的定理、规律以及公式等知识,事实上许多定理和公示的学习过程极具研究性,可以以某一公式或定理为情境创设背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下的教学宗旨是充分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重点要将课堂教给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进行数学课题的研究时由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在交流和讨论中不断补充,提出各自的疑问,进行互相解答,促使学生深入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增强其思维的活动,并布置类似的练习题巩固其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自主的掌握知识,而且增强了表达问题和见解的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3.依据所学数学知识设计研究性课题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问题主要是将某些数学知识、具有数学含义的某些生活问题以及其他科学问题拿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行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交流能够完全的展现出来。中学数学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就必须根据所学数学知识设计相应的研究性课题,研究性课题的设计不仅要以所学数学知识为基础还要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必须按照课本的目录来进行章节的讲解,可以自拟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例如在高中的数学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可拟定如下:杨辉三角、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体现、二项分布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等等,总之,要引导学生如何找到问题并获得解决的正确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其能够体验到研究性学习,并从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并在互相交流中增加研究性学习的热情。
4.进行开放性研究教学
在中学数学的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内容大多来自生产生活实际,研究社会问题或其他数学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具有特定的知识框架,研究的范围较广。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学生在研究课题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课外参考书籍等多种获得知识的途径来进行问题的研究,并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仅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有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开放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数学课题的设计涵盖面广,教学的空间也极具开放性,不仅仅拘泥于课堂,对于知识的获取、资料的搜集更加开放,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也是开放的,更有助于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自建的关系也是开放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起到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加以引导和鼓励,并在互相交流和讨论中增加了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