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

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1

和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目标不同,研究性学习将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课程,一般要经历选题、开题、实施、结题和评价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实施又有若干过程,加上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负有主要责任,学生被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但学生尚未能深入了解这一点,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时往往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办,就等着你给他们 “下死命令”。而从教师的角度看,一星期也就一次上课时间,比较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情况,从而对他们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于是,我们想到了借鉴其它学科的作业布置,研究性学习也在每星期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他们及时上交,既方便了解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更有利于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

二、对“作业”的分步实施

研究性学习毕竟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无法完全依据教材内容,设置一章一节的同步练习之类的作业。我们决定先从整一学年着手进行宏观布局,然后结合教材及研究性学习活动步骤再加以逐步具体细化。

(一)统筹规划,做好全学年安排。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学期:

第1周,初步了解、认识研究性学习(是什么、为什么);

第2周,进一步了解、认识研究性学习(怎么进行);

第3~4周,学会提出问题;

第5周,组建研究小组(3―8人),寻找导师,完成相应活动;

第6周,学会带着问题查资料;

第7~8周,把问题转化为课题,与导师一起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确立研究课题;

第9~10周,学习研究方案的设计,学习撰写开题报告;

第11~12周,撰写开题报告,准备开题论证;

第13~14周,开题报告展示、交流、评比;

第15~17周,学习如何收集合适的信息,为自己的课题搜集资料;

第18~19周,继续收集信息资料;

第二学期:

第1~2周,整理所收集的材料,准备进行中期展示;

第3~4周,进行中期汇报;

第5~6周,调整计划,继续收集信息资料;

第7~9周,理论学习《数据处理》,小组对自己所收集的数据材料进行适当合理的处理;

第10~12周,理论学习并撰写结题报告,写好个人小结(400字);

第12~13周,理论学习《课堂报告》,制作课件或展板等,做好展示准备;

第14周,理论学习《学习评价》,并对自己的课题进行自评、互评和总结;

第15~17周,各小组进行结题报告展示,自评、互评,推荐优秀者;

第18~19周,研究性学习活动优秀成果展示;

第20周,研究性学习成绩及学分测评。

(二)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步骤,设计不同的分时段任务作为“作业”。

1、预备阶段的“作业”

在正式开始研究性学习活动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所以我们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浏览这门课的教材,重点是引言部分。为让它落到实处,我们提出了几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来找到答案。这些问题是:

①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

②研究性学习活动有什么特点?

③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怎么开展的,它需要经历怎样一个过程?

2、第一阶段的“作业”

在了解了这门课程后,接着进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第一阶段――明确研究课题。这一阶段,我们把它分解为提出问题、确定研究问题、带着问题查资料、明确研究课题以及组建课题小组与寻找导师等内容。于是相应的,我们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作业”(具体记录在《嵊州二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上,手册见附件,略):

①从日常生活、学科学习等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量越多越好。

②寻找合适的伙伴组成课题小组,组员之间最好是能互补的,并选好组长。

③确定研究问题,寻找合适的导师。

④带着问题查资料,要求每人查阅5篇左右的文献资料,并做好记录。

⑤明确研究课题,确定课题的类型,并要求与导师一起做好可行性分析。

3、第二阶段的“作业”

第二阶段――制定课题方案,主要是明确研究框架的设计、形成课题方案、以及进行课题论证等。这一阶段的几个“作业”也就很明确了,分别是:

① 设计课题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

②进行开题论证(主要是展示、修改开题报告)。要求针对以下开题报告评价的内容:开题报告的框架结构是否完整(15%);“背景”及“目的、意义”的内容是否详实(25%);“研究计划”是否完备、合理、可行(40%);做好发言人声音是否清晰、响亮,仪态是否大方,普通话是否标准(10%);面对老师、同学的发问,是否谦逊有礼,回答是否到位(10%)。做好本“作业”。

4、第三阶段的“作业”

第三阶段――实施课题方案,教材的内容就两个:信息的收集与信息的整理,但是对于我们的管理来说却是最难的阶段。实施的过程是很难跟踪的,加上教师的人手又不足,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作业”布置,着实是化了我们较多的心思。因为课题类型的不同,所以收集信息的方法有所区别。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也进行了区别对待。对于调查研究类课题,我们主要是要求设计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并做好相应的统计、记录、分析等工作。为使落到实处,我们专门设计了几份表格让学生填写,并要求及时上交。这些表格有:活动情况记录表、访谈活动记录表、实验活动记录表、研究周记表等。

这些表格,要求根据课题类型选择其中的几张完成,但是“研究周记表”是每个小组都要做记录的,不管是哪种课题类型。我们还特意在表底注明了:“此表每周记录一次,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记录员,并请导师签署意见。”一方面是希望借此调动每个组员积极参与研究方案的实施;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这份表格,课程专业教师与导师都可以跟踪了解各课题小组的研究进展,方便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指导,同时也起到加强管理的作用。

5、研究中期的“作业”

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大概是第二学期初期,我们要求各小组对自己的课题研究进行中期汇报。

有了这份“作业”,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小组做好研究计划方案的调整,让每个小组更好地投入到后期的研究工作中。

6、第四阶段的“作业”

第四阶段――完成结题报告,主要是结题报告的撰写及展示,“作业”也就是这两个。因为这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为了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要求结题报告的写作以一人为主,但全员参与,建议把报告分解成几块内容,分别叫组员落实完成。结题报告的展示也是如此。在各个部分清清楚楚地签上负责人的名字,以备核实。

结题报告主要应包含四大内容:封面、摘要、正文、附件。封面包括课题名称、学校、班级、课题组构成、第一执笔人、研究时间。摘要要求是对正文的高度浓缩,字数控制在250字以内。正文需要包括题目、课题背景、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及分析、致谢、参考文献等内容。附件又分四块内容:开题报告、活动记录、小论文、相关活动照片等。

对书面的结题报告及其展示,我们要进行评价,为此设计了相应的评价表,让学生在完成这阶段的“作业”时进行对照,以更好地完成。

7、最后的“作业”

最后,要求每个小组完成《嵊州二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的记录。“作业”至此全部结束。

三、对“作业”的反思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探索,证明有了相应的“作业”布置,对学生课题小组的整个研究过程起到了较好的管理作

用,效果还可以。

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2

【关键词】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企业进化

我国中小型企业正面临着如何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等一系列新的课题。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知识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水平高低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只有擅于学习的企业才能在当今的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生存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构建“学习型组织”,营造良好的知识学习氛围,提高企业总体的学习、交流及创新能力,从而促使企业提供高知识含量的产品和高标准的服务。从组织角度来说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创新能力,持续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组织;从个人角度来说,是一个通过弥漫于组织内部的学习气氛,员工通过不断学习,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组织。企业只有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有效率才能占有持久的优势。

1.中小企业目前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新的时代创造财富的资源和方式将是对知识的创造和运用。当文化传播的缺失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时,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也就成了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领导作为企业的权威,他的每一项决策都会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中小企业文化传播方式和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领导的综合素质,价值观、经营理念。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用人机制和经营方式灵活。因为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人数较少,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彼此之间的联系也更频繁,使得管理者能够更多的考虑和了解员工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层次相对较少,信息传递所经历的过程较短。这无疑提高了企业内信息传递的效率。相对而言不知道学习型组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组织模式是中小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时首先遇到的最大障碍。许多民营企业缺乏服务社会和公众并被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只是为了尽快创业、完成快速发展所需的原始资本积累。不少中小企业领导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从具体形式上却往往流于表面,只表现在“口号式”创新、“跟风式”创新、“闭门造车”式创新等。

2.中小企业进化的特征和方式

企业的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依次为组织内进化、组织进化、种群进化和群落进化。企业进化首先是在企业中的个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变化中发生的,然而这种低层次的创新并不是企业进化,只有种群和群落层次上的创新才能够推动企业的进化。企业进化处于不停地发生过程之中,企业进化的根源在于企业基因的改变,并且是由某种力量的出现而开始。而促进企业进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组织的学习,另一种是知识的创新。企业进化的表现是企业惯例的改变,当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并不是要去改变环境,而是根据环境的变化来改变自身。企业一旦获取了内外部环境知识,就要进行变革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地位,企业的变革经过组织的学习活动和知识创新活动逐步完成的。企业的新知识和技术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会带来企业生产能力、经营能力和感知内外部信息能力的改变,从整体上改变企业的能力。

3.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有利于组织的进化

(1)企业的进化是企业在激烈的环境变迁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经过程,企业进化的主要方式和进化的动力就是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组织的学习和进行知识创新活动创造了条件,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使组织全体成员为了企业的共同目标,全身心的投入组织的学习和知识创新过程中,加快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2)学习型组织为员工创造各种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与共享,有利于企业显性知识的转化。同时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开放性、民主性的组织,每个成员都会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开诚布公的进行思想和意见的交流,有利于企业隐性知识的转化。因此学习型组织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转化,增加组织总体知识储备,提高企业知识水平。

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3

一段实践的研究,我想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类型可以是作文的内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就是写作文”,那么,研究性学习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为作文服务呢?我开始思考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中感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探究的过程,发现问题,进行实践操作(动手)、观察、体验(身体和心理)、资料搜集与积累(包括及观察日记、资料笔记、图片搜集),这些,不都可以看成是为作文积累素材吗?而且,学生实践探究的过程,情感的体验,非常重要。有了这种体验,学生才能够“写出真情实感”呀?

由专家讲,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重在实践体验,重在问题发现和问题意识,可以没有研究结果。好呀,我又为自己找到了一句:如果没有结果,展示什么?可以介绍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可以介绍“研究过程”吗!而这些,不都是过我们作文重的记叙文吗?而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访谈、采访、观察,这些,不都可以事是写人记事的素材吗?

经历上面的若干思考之后,我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课题”——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怎么整合?我将作文的过程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相比较,发现如下相关联的点: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过程,为作文教学积累素材(包括客观的认识和主观的情感体验,既包括积累素材的过程,又包括现行的作文材料——各种笔记、事物、图片等等),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整理过程是作文的续写过程,用文字来整理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就是作文发表。

我想到了我过去的作文实践“指导学生写‘彩虹’”,想到了《素质教育在美国》中黄矿矿二年级写研究报告,想到了自己“指导学生写小动物”——那些,不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写出的作文吗?如果,把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整合起来,不是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效率吗?反过来,如果,学生一面要实践研究,记研究纪录,写研究性学习的报告、心得,同时还要为作文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写课本上要求的作文。呵呵,这样的话,学生的负担……

呵呵,我发现了新大陆。

我把自己的想法跟班主任说,班主任老师讲:我觉得想法很好,但是,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能够全部用作文来代替吗?小学作文中设计到的“记叙文”,你能全部概括进去吗?我说。好吧,我思考。但是,当时还真的没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研究性学习,可以修改它的流程和形式吗?

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4

[摘要]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已列为高中必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研究性课题选择时既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内容,又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选题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施阶段主要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模式,教学作为建议者、协助都和倾听者,注重知小组的交流,在交流时积极采用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在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更注重研究过程的评价,而非结果的评价,注重学生在研究中的学习体验。在整个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时刻注意“育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研究性学习

一、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2000年10月份,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揭开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篇章。在“纲要”中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生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为实现“纲要”所提出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我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探索。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中“课程是满足人的生长和个性整合需要的自由解放过程”的思想,以及认知同化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内部积极从事学习的过程”的理论,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习在进行课题研究中,主动获取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意识,同时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同时在完成研究性课题时,必然使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大大得到加强,从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合作的手段。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实现“纲要”所提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研究性学习要求“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模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里所要提出的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选题中必须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题,充分发挥思维的发散性和开放性,教师可提出一些参考课题。同时在选题时应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水平,选择的课题必须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针对小学信息技术各模块教学要求,可以分别根据不同层次提出以下几类课题,供学习选题时参考:

(一)知识探究性课题:这是研究性课题的最低层次,学生在学到某一方面知识后,进一步拓宽学习范围。

1、画图教学课题:如何利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色彩在表现各种不同内容图画时的作用等课题。在完成此类课题时就提倡选择不同的软件进行研究和学习,如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精灵画笔、小白雪等作图软件。

2、文字输入和处理教学课题:怎样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写作文;怎样制作成绩表、课程表等各种表格;怎样编写班级知识小报;各种文字处理软件在应用中的优缺点等课题。在研究时注意不同软件的横向比较,以应用为目的选择不同的软件进行学习。所采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可以是;写字板、word、wps2000等。

3、多媒体制作:如何帮助老师做课件,如何利用电子幻灯片组织班队会等课题。

(二)知识综合性课题:综合性课是指把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于学科学习中,在完成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综合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将多学科知识融入信息技术课中,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应于学习生活中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语文《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开展收集全国各地的纪念碑图文资料,并运用媒体技术制作出“纪念碑大观园”,在自然学科中,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探索动物的进化,生物种类多样性,动物习性与环境关系等课题。这些课题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多种媒体,解决各学科中的研究性课,既拓宽了知识面,更促进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上课题只是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课题,可以作为学生选题的参考,在一定基础上更要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三、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和实施

研究性学习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重要地位。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合作既是学习的物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分工细化,而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更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要求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共同制定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共同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是一个建议者、倾听者和协调者的作用。例如在画图和文字处理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对不同画图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实现功能进行研究并得出不同结论,教师再组织不同小组利用机会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学习的面更广了,在小组学习中也培养了协作学习能力。

在研究性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层次性,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水平,建议学生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可实现性。

四、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

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5

自从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口诛笔伐的时候开始,人们就对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寄予厚望。这个重托终于在高中教学新大纲的授课计划中,落实到了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上。

举国上下,无不对“研究性学习”推崇备至,尽管没有高考指挥棒对这个课程的考试要求,也丝毫没有减少广大热心改革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的参与热情。著书立说为它鸣锣开道者有之,出版学生调查研究报告者有之,开设网站召集学生志愿者进行研究辅导者有之……

纵览“研究性学习”热潮在全国范围的中小学中的开展现状,我们到底是众口一词地唱赞歌,还是冷静分析思考它的利弊呢?就目前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校面临的教育形式的发展来看,在剖开“研究性学习”这颗“盛夏的果实”,并且品尝了它的酸涩之后,我们禁不住要说:“研究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发现学习”对“获得学习”的叫板

学生从信息获得、接受到形成感性知识,直至自主思考形成理性知识,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有知识的获得和接受,也必定会有自己的发现。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获得、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就没有学习能力的提高,发现知识的时候学习能力的就一定提高的很快、很高。

作为教学方式之一的“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不应该是以全盘否定获得接受知识为前提。否则,各门学科开设就没有“不知为那般了”,只要从小学直至中学、大学一路“研究性学习”下来,便可以在大学阶段顺理成章地培养出一大批经过“研究性学习”锤炼出来的研究生了。

二、“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取舍

毋庸置疑,“研究性学习”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可以看成高考状元或者奥林匹克竞赛奖牌获得者,他们确确实实是学生中的精英,那么,他们在学生中的比例肯定是少得可怜,以他们的成绩来说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肯定就像“管窥全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让广大普通学生成为绿叶,把精英学生衬托得“分外妖娆”。

而新经济时代不仅仅需要精英来引领时代潮流,更需要广大从业者的素提高做支撑。没有了厚重的基础,那么精英们的成果就象是“空中楼阁”,对于社会的发展只能是“画饼充饥”。

三、“研究性学习”对阵“学科教学”

诚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益于学生在综合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但是,支撑它的还是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不能设想让一个没有掌握一定学科基础知识的学生,去完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如何综合性解决这样的复杂课题。 转贴于

千百年来,我们积累的厚重的学科知识,不可能由那些肤浅的“研究性学习”的简单操作来替代。

它最多是沟通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一座桥梁。至于开设一门专项课程,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为没有那个全才,能够上得好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我们还是应该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个良好的教学方式,分化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才符合它的本来面目。

四、“尊重人”还是“糊弄人”

从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初衷来看,它确定地是要尊重人的价值——由学生选题,学生自己选择指导老师、学生自己安排调查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学生自己撰写研究报告;考查“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也是重在学生的参与研究的过程。

多数情况下,学生还是一枚棋子。奥林匹克竞赛要参赛了,一部分学生被抽调集训;文艺会演要评比了,一部分学生被抽调排练;运动会比赛了,一部分学生被抽调做运动员临时上阵。现在,“研究性学习”开设了,一部分学生被重点培养成“研究生”。我们不可能根本否定这些活动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不难从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发现,能够成为“幸运儿”被安排在这些活动中的必定是少数学生,甚至是相对集中的少数。且不说广大被遗忘的学生如何,单只是这些“幸运儿”是真的被“尊重”选择的志愿者,还是无奈地被糊弄的棋子,也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研究性学习”既然是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它是否能全部地适合每一个学生,这本身就要打上一个问号;现在,它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硬性地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做一次“研究生”,那么相当多数的学生就会像被赶上架子的鸭子——乱叫。

五、“学习能力”卡壳在“学习效率”

“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肯定会有帮助,因为学生必须亲身经历,有自我体验、自主思考和自我选择。但是,中学阶段的各个学科庞杂的基础知识,不可能通过“研究性学习”来进行全面的实践和体验,所谓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任务,就无法由“研究性学习”来承担,它最多是一个配角。

冷眼旁观当前“研究性学习”的热潮,我们不难看到诸多“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壮举时刻发生在周围——似乎开设好“研究性学习”就万事大吉了,这正如提高了高考升学率之后就认为教育事业“百废俱兴”一样。

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6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探究;研究策略;研究能力

下面以“圆的认识”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

一、创设研究意境,发现研究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创设某种研究意境,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促使其去探索、思考。问题的提出可以由教师设置,但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例如,“圆的认识”的学习――问题的提出阶段:

多媒体呈现:在一个周末,小明全家兴高采烈地乘坐刚刚买的小轿车去郊游,小明的爸爸开着车,他坐在副驾驶位上,听着音乐,把一辆辆车甩在身后,这时,呈现的特写镜头是:汽车的车轮,并比较4个车轮、汽车的方向盘。

师:孩子们,看了刚才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议一议。

师:孩子们,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汽车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不是方的。(板书:圆的认识。)

这样正体现了研究性学习所要求的提炼的数学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探索性。

二、自主合作探究,提示研究成果

数学的学习应该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和引导,尽量做到“新知让学生探究;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结论让学生揭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从同伴那里获得有益的信息,进而逐步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例如:“圆的认识”的学习――研究阶段

A.画一画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知道了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会画圆吗?利用你身边的一些学习工具在纸上画圆,并在4人小组里讲一讲你是怎样画圆的?

师:你们是怎样画圆的?

师:这些方法画出的圆有什么不同?

B.折一折

师:其实第二种画法画的圆也有圆心,只是没有标出来。请孩子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你能想办法找出它的圆心吗?2人小M合作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大家打开圆心纸片,除了圆心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在4人小组内讲一讲。

C.看一看

师:什么叫半径和直径?请大家根据要求自学。通过自学,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概念,它们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D.议一议

师:请大家读一读86页上的三个问题,4人一组,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然后想一想,议一议。

E.发现

师:通过大家的研究讨论,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是怎样发现的?

在上述“圆的认识”的学习――研究阶段中,学生在“想办法找出圆形纸片的圆心”这个问题的引导下有了研究的欲望。通过积极合作,相互启发,用折叠的方法找出了圆心,把这张对折的纸展开,面对纸上的折痕,“除了圆心,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又自然转入探索半径与直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是怎样发现的?”这些发现对学生来说是在独立操作、观察测量、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全新发现,实现了数学知识“再发现”。学生积极地自主、合作研究,从人人动手画圆到动脑探索,自己发现知识,教师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带路人”“参谋”和“鉴赏者”,只是提供机会,创设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性和合作性。

三、注重实践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应用才能解决学习者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圆的认识”的学习――实践应用阶段

1.用圆规画半径为2厘米和直径为6厘米的圃各一个,并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

2.问题解决(多媒体演示)

(1)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地围成一个圆,你能解释吗?

(2)在一个军营里,指挥中心为了便于同各营房间的联系,指挥中心与营房如何设置,请画出示意图。

(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汽车车轮采用圆形,不用方形了吧!

3.实践活动

(1)找一找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事例;

(2)量一量自行车车轮的半径和直径。

这样就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才刚刚起步,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实践。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建锋.对小学数学“微课”热的冷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5(36).

[2]徐芹.让数学课堂绽放光彩[J].学子(理论版),2016(13).

[3]史秀杰.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有效性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