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1

“选题指导”作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起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观察与思考,讨论并交流,逐步发现和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就问题的价值性、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等进一步分析后,用符合学术规范的形式将其表述为研究课题的活动。下面,我们就以2015年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项目“走近天文学――中学天文相关研究课题选题指导”为例,来谈谈“选题指导”课的操作流程(图1)。

一、创设情境,感性认知

当前,天文并未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入高中学段的课程体系,而是分散在地理、物理等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在许多学校,与天文相关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都是由地理教师负责。虽然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探讨与天文相关的原理和知识,但几乎没有学校将选修一选为学生用教材,学生仅仅是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节简单接触过“宇宙”“天体”“天体系统”等概念。

基于上述学校教育的实际,同时考虑到日益严重的城市光污染对星空的蚕食,可以认为学生对天文既缺乏感性认识,也没有一定的理性认知。教师应围绕“天文”主题,针对性地收集资料,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或视频资料在有限的常规教室空间中营造出浓浓的“天文”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其中。若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现场调查与谈话互动,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情感铺垫。

1.师生活动。

播放一段精选的“天文延时摄影”

视频,让学生随着摄像师的镜头领略四季星空的斗转星移;然后现场调查“有多少人从小梦想过要在夜空下认星星”,又“有多少人曾经真的去过野外,认真地观察过一次星星”。

2.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欣赏,引入本节“选题指导”课的主题――走近天文学,实现课题聚焦的目的;同时,通过互动调查,发出“有多少人从小梦想过要在夜空下认星星,长大后却只能在动物园里看猩猩”的感慨,道出了学生的梦想与现实的无奈,营造了鼓励实践,实现梦想的情感氛围。

二、头脑风暴,理性辨析

通过视频赏析与调查互动,学生对“天文”已经形成了初步印象。不过这印象十分笼统,学生只是恍惚觉得星空很美,觉得从来没有观察过星星的自己很遗憾,但到底“天文”是什么、有什么,学生并没有一些具体的认识。

为便于后续问题的发现与提出,迫切需要进一步拉近天文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集全体学生之智慧,理性思考,罗列、整理天文内涵下的具体研究方向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一步。

1.师生活动。

展示两张不同地区的星空照片,其一是2011年第十届伊朗梅西耶马拉松活动(业余天好者群体中流行的一种观测比赛,即在一个晚上观测尽可能多的梅西耶天体,梅西耶天体指由18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所编的《星云星团表》中列出的110个深空天体)拍摄的照片(见图2),星河灿烂;另一张为江苏镇江(2015年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举办地)的星空照片,满目光害。通过两张照片强烈的视觉对比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请学生谈谈“提到天文,你会想到什么”。与学生一同整理头脑风暴中产生的话题,如太阳、月球、小行星与彗星、流星雨、望远镜、光污染、宇宙飞船、外星生物、恒星与星座、深空天体、天文摄影等,并将上述话题写在黑板上,作为下一步课题组思考和组建研究性学习项目课题的方向。

2.设计意图。

鉴于天文对于大多数学校、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话题,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集大家的智慧产生多个与天文有关的话题,从而为进一步分方向开展课题组组建工作奠定基础。

三、综合权衡,小组组建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推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需要引导学生综合权衡“个人兴趣爱好”“团队伙伴情况”“课题组的前景预测”等多方面因素,团结志同道合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以自荐、推荐、内部协商一致的原则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1.师生活动。

请学生综合权衡课题组组建所需考虑的各方面影响因素,以自愿为前提,选择研究方向(如太阳、月球),完成组建课题组工作。然后彼此协商,扬长避短,确定组员分工,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调查员等。

2.设计意图。

通过课题组组建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综合权衡组建课题组的方法,如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团队伙伴情况、课题组的前景预测等。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并发扬自己的长处,成为团队中有价值的一员。如组长作为总负责,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威信;记录员作为材料总负责,需要勤快、心思细腻、书写整洁大方;发言人作为对外宣传总负责,需要大胆、大声、大气,思维清晰流畅;调查员作为操作总负责,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活动能力。

四、观察发现,问题提出

所谓问题,其实是客观事物间的矛盾在人脑中的反映。天文看似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十分遥远,但其实太阳、月球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天体也好,宇宙飞船、外星生物等几乎只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事物也罢,或者光污染、深空天体这些连概念都十分模糊的话题,都是在潜意识中存在,并能经联想或推理想到的。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天文”的情境中,联系生活、联系学习,大胆地进行联想,充分地展开讨论,将内心深处的那些疑惑用语言表达出来,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问题。

1.师生活动。

请学生首先围绕小组的研究方向,展开联想,开展讨论,产生3~5个问题,由记录员记录在导学案上;然后在小组内部进行自我判断(科学性、可行性、价值性等),聚焦1~2个问题,请记录员将问题写在磁贴的糙面上,然后将磁贴贴到黑板上。最后,请学生谈谈是怎么想到这些问题的(问题提出的背景)。

2.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由易到难,逐步聚焦。实现两个目的:让学生了解到问题来源的多样性,比如经实践活动发现问题,从书籍、报刊发现问题,从社会热点话题发现问题,并产生观察生活、及时记录与反思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如是否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研究方法是否准确(科学性),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否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价值性),是否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可行性),是否在研究内容、方法或成果上有独到之处(创新性),去伪存真,精选价值较高的问题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五、科学规范,课题表述

课题的表述必须准确界定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从而为研究实践指明重点和方向。课题的表述应简洁明了,让人立刻就能了解研究的相关必要信息。如“镇江市饮用水市场的调查研究”一题中,研究对象是“镇江市”,研究内容是“饮用水市场”,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当然,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以及研究要求的不同,课题在表述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上述三要素的运用可以根据实情灵活变通。

1.师生活动。

展示往届学生曾经开展过的课题名称,请学生评价其在表述上与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何不同,并总结课题名称的一般表达形式。接着,在小组讨论中将自己的问题转化为规范的课题名称,由记录员将题目写在白纸上,并将白纸贴到黑板上。最后,由不同组别的组长展开自评或互评。

2.设计意图。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难点在交流、质疑和讨论中得到突破。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掌握课题名称表述的一般规范,如常见形式: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镇江市饮用水市场的调查研究;……对……的影响分析:网络文学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的设计:校园用噪声监测显示系统的设计。

六、范例指导,活动实践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在“课题表述”环节已基本完结,教学目标也已一一达成。在一番紧张、激烈的“课题组组建”“发现并提出问题”“将问题表述为课题”任务之后,学生的情绪已达到高点,充满了将自己的课题付诸实践的意愿。不过,学生对课题研究后续步骤和工作还缺乏相应的了解,处于盲目之中。

此时,若能以范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往届学生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研究实践活动照片、研究报告与、后续研究方向等,并对未来学生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记录和反思等进行有效指导,将会对学生进一步的实践活动产生极其重要的正面示范作用。

1.师生活动。

教师展示往届学生开展的“无锡市城市夜空光度测量研究(图3)”“太阳黑子与地球环境响应研究”两个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全国研究性学习立项课题)的开题报告,分享学长们课题研究的背景、要解决的问题、选题的意义,弄清楚核心概念的界定、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参考文献的查找,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假设、研究思路、研究计划等,并配以丰富的图片资料,的期刊信息等,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2.设计意图。

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学习,带领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完整过程,促使其进一步深刻领会选题的意义,并明确课题组成立之后,还有哪些工作需要依次展开,比如研究计划的制订、开题报告的撰写、实践活动的开展、研究论文的撰写、后续研究方向的调

整等。

七、总结反思,情感升华

在上述所有任务全部完成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开展总结和反思。并借此契机,再次强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强调选题的好坏对研究的进程及成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师生活动。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比如学到了什么,或者说上完这节课我有哪些想法,或者觉得以后应该怎样去做……)。之后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如综合权衡组建课题组的影响因素,如何提出问题,选题的一般步骤,课题题目表述的常见形式等。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2

关键词 初中科学 课堂 练习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Design Study 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Practice

FANG Zhengjian

(Hangzhou Greentown Yuhua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Abstract Classroom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exercises design directly impact on students' knowledge mastery and students' learning. The author on the cause of the error in the student test statistics, put forward five effective practice design patterns and experimental way to verify whether the practice mo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s and practice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exercise; design

1 现状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典型性,课堂练习设计的质量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实际课堂中,老师把某道题讲了好几遍,但学生在课后练习或测试中还是做错。那么什么原因使学生做错呢?为了找出学生练习或测试中出错的原因,随机抽取初一和初三学生共978人的12851题次错题的错误原因进行统计。

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做错题的主要原因是概念不清、记忆不深和看错,三项合计达56%。

“看错”在失分中排第三位比例高达14.2%,看上去是学生粗心引起的,实际上是因为对概念的理解不全面引起的。另外“知识点完全不懂”、“回答不全或步骤不到位”和“看不懂题意”很大程度上也跟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呢?为了找出其原因,做了调查,在一堂课结束后有89.4%的同学表示课堂上已经听懂,但自己做练习的时候就不会做或做错。但实际上,从听懂到会做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即感知、比较、联想、概括、抽象和升华的过程。

因此,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和注重学生的建构过程以及记忆的转化条件,实实在在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2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五种练习形式

为了进一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深入探讨并概括出了以下五种设计有效练习的形式:

2.1 比较练习

比较练习是将两个相近、相似、相反或容易混淆的原理、概念设计练习后同时呈现出来,两个原理或概念可以在同一练习中呈现,也可以在不同练习中呈现,但必须同时呈现。然后可以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加深学生理解,串联相关知识,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学生还可在比较中进行筛选和吸收,将知识内化。例如:

练习1:研制抗非典药品的过程:将非典病人的SARS病毒灭活(杀死)后注入马体内,使马体内产生SARS病毒的抗体。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SARS病毒分别是 ( )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练习2: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免疫属于( )

① 特异性免疫;②非特异性免疫;③自然免疫; ④人工免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以上两题对比的练习高度的概括了一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并把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都放在了一起,可以让学生对相近、相关的知识点比较后而内化。

2.2 递进式练习

递进式练习是指各练习题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前一题(或前一问)是后一题(或后一问)的基础,最后来达到深入理解一个概念、一个原理的目的。递进式练习的好处主要可以解决差异显著的学生的概念的理解问题。例如:

练习1: 定量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方法是( )

A.用紫色石蕊试液 B.用红色石蕊试纸

C.用蓝色石蕊试纸 D.用pH试纸

练习2:在测定雨水的pH值时,应用____蘸取待测溶液滴在____上,显示的颜色与 ____进行比较。

练习3:某同学在用pH试纸测定某酸性溶液的pH值时,先用水湿润试纸,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这样测得的pH值将比真实值(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 D.无法确定

以上练习从知道到会用,再到深化;从练习目的出发,细化要求,层层递进,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3 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是对科学概念、原理、性质、应用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作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形式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恰当合理的变式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趣,并能让学生举一反三。

例如:

练习1.已知铝的比热比铜大,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热量以后相互接触,则( )

A.温度从铝块传递到铜块 B.温度从铜块传递到铝块

C.热量从铝块传递到铜块 D.热量从铜块传递到铝块

练习2.已知铝的比热比铜大,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铝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热量以后相互接触,则( )

A.温度从铝块传递到铜块 B.温度从铜块传递到铝块

C.热量从铝块传递到铜块 D.热量从铜块传递到铝块

练习3. 已知铝的比热比铜大,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热量以后相互接触,则( )

A.热量从铝块传递到铜块 B.热量从铜块传递到铝块

C.热量不会互相传递 D.无法判断

练习4.讨论:初温相同的两物体甲和乙,吸收相同热量后相互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甲和乙两物体的比热谁比较大?

这一组变式针对这个知识点除了变量之间的变式以外,最好的是练习3,在缺少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练习,更能加深学生对热量公式和比热概念的理解,练习4的讨论放在这里恰到好处,起到了巩固和加深学生记忆的效果。

2.4 发散型练习

发散型练习是指针对某一知识点,从概念、原理、性质或应用等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法、规则和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中练习。发散型练习应该是多向的、立体的和开放型 。这种练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和处理知识和问题,打破“章”或“块”的局限,做到能上挂下联,多层面、多角度、多方向思考知识和问题这种对知识和问题的处理方式,不仅能使孤零零的知识点串接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从而在一个较宽的视野中理解各个知识点的作用和联系,而且也会形成一种开放灵活的思维能力,从而使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位一体。

例如:图1中A和C代表血管,B可以代表人体的很多部位:

(1)如果B为臀大肌内的毛细血管网,那么在B处进行物质交换时,血红蛋白质与氧____,C内流动的是____血。

(2)如果B为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那么C中____含量明显增加。

(3)如果B为肾脏,A血管是____C血管是____,C中____含量明显减少。

(4)如果B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那么在A、C内流动的都是____血。

(5)如果B为肾小管的毛细血管网,那么A血管是____。

(6)如果在进食后,血液流过B处血糖含量下降,而在饥饿时,血液流过B处血糖含量又会上升,那么B处指的是____处的毛细血管。

以上例题发而不散,紧紧围绕一个图对人体上各不同功能的器官中的血液成分变化融合在一道题中,能够全面的巩固对循环系统的深入了解。如果是复习,这个图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来练习,可加入某些化学反应装置如洗气瓶、其他除杂装置,还有如冷凝管、蒸馏器、用电器以及各种转换器等等所有有输入输出的装置。这种练习的设计符合《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理念,内容超越学科的界限,体现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2.5 组织结构式练习

组织结构式练习是为了掌握某一科学概念、原理或综合技能,先设计与这些概念、原理或技能有关的已学知识的练习,在相关练习的基础上再设计新概念、原理或综合技能的练习。组织结构式练习特别适合学新知识时需要用到较早时间学到的旧知识的教学。主要的好处就是在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点并将它们连起来的同时,为解决新知识铺垫了基础,既可以使学习保持连续性,又能让学生体会到两部分知识之间逻辑关系。对深刻理解概念、原理,掌握综合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如图2所示电路图:

(1)请在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并说明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的连接方式。

(2)请在图中标出各电表的“+”、“-”接线柱;电压表V测的是____的电压,电流表A1测的是____的电流,电流表A2测的是____的电流。

(3) 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____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4) 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1的示数将____,电流表A2的示数将____,电压表V的示数将____,

此例题先把电流方向、电路连接、电表连接和使用、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和阻值变化等知识先做了铺垫,然后解决综合的第(4)小题。四个小题也正好是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所以此题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无意中”教会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结论与反思

以上类型的练习在所任教班级(实验班)实施半年,与其他同层次班级(对照班)比较,取得以下成绩(见表1):

表1

其中前测1卷面满分150分,135分及以上为优秀,是实验半年前测的;前测2卷面满分为180分,162分及以上为优秀,是实验前测的,;后测卷面满分180分, 162分及以上为优秀,试卷均来源于区教师进修学校并采用区统一网上阅卷。

前测1到前测2过程(即实验前)中实验班与对照班没有明显差异,前测2到后测过程中实验班的优秀率显著提高,而平均分的提高并不明显。采用这样的练习设计能提高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记忆的转化,但对少数理科思维薄弱的学生来说,由于操作时受理科思维较强学生的影响,练习的速度过快等因素,成绩反而下降了,造成了两极分化,这是在以后的实践中需要不断改进的。

参考文献

[1]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3-0049-01

教育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对学科学习具有浓厚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为取得优异的学科学习成绩创造条件。鉴于此,有学者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互为促进,进入良性循环。”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因此,紧紧围绕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想方设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得以提高的必然选择。

一、选用适切内容实施教学

删减超过中职学生接受能力的知识,拣择吻合中职生英语水平基础的知识教学。由于学段相同,且为了方便管理与统一考核(学业水平测试),江苏省域内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段(前三年)和三年制中职学段采用了统一的英语教材,即由江苏省职业学校英语教材编写组编写、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审定、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材为兼顾中职和五年制高职学生差异性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是,教材的编写不可能完全吻合中职生学习现状(英语学习基础和能力),这就使得教师必须结合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以适应中职学生学习的现状和需求。不加取舍的话,强行按照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将使学生疲于应付,挫伤其学习兴趣。比如,对中职学生进行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s)语法项目的教学,就不宜再进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延伸,让学生初步了解“限定性定语从句”及who、that、which、where、when等几个引导词即可。挖掘利用生产生活中的新现象、新知识对教材中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也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现实生活是英语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尽宝藏,节日风俗、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都可以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信手拈来之物。以前囿于词典更新不及时不敢翻译使用的新词汇,借助于互联网可以很快获取,如high-speed train(高速铁路,中国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prehistoric powers(洪荒之力,里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用语)等,将这些词汇和相关知识补充到教学中,既能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对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

研究表明,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把传统的静态的授课(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图文并茂的动态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英语学习效率。许多中职英语教材配备了教学光盘,随着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装备和完善,使用多媒体进行中职英语教学已经没有了技术上的障碍。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经过仔细筛选、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资源”,才能够促进中职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和促进中职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对凤凰出版社出版的职校教材《英语》(Book Ⅲ)的第四单元Complaint Letter/Letter of Complaint(投诉信/抱怨信)教学之后,教师将主要内容予以呈现后,让学生把用卡片准备好的A栏的Background(背景)、Problem(问题)、Solution(解决方案)、Closing(结束语)匹配在前面的括号中,从而使学生对英语投诉信/抱怨信的写作方法和涵盖内容有了明确和提纲挈领的了解,也可让学生对文本简单回顾和重述。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课堂教学容量等得以增加,师生互动模式得以转变,从而提高了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实施教学

翻转课堂有别于课堂教学新知识、课后完成作业巩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它是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事先录制或者从网上下载获取的教学微视频及拓展学习材料,课堂上教师解答学生问题,指导学生订正作业进而完成知识的内化。很明显,中职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有效延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使学生投入的有效学习时间得到保证;第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翻转课堂是一种自主学习,学习材料可以反复观看和使用,这也确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第三,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而确保学习效果的达成;第四,翻转课堂模式中,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来解答学生问题,巩固所学知识。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中职英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师生、生生交流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裕,且学生是在知识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堂上双边或者多边活动,能够激发和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课;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它的出现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时至今日,考试制度依然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和欧美教育修学分的考试机制不同,我国从小学到大学无一例外的同过考试来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考试之前,学校会安排复习课程对已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巩固。在复习课程中,学生对就内容重新学习,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在温顾旧知识的同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查漏补缺。尽管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很多教学改革并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复习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复习课堂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新课程中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想要探讨的内容。

一、初中化学复习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题海战术现象严重

做题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主要途径,通过习题不仅可以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对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进行巩固,并且通过一定习题还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中学复习课程中很多教师过于重视习题作业量,在没有保障习题质量的前提下,在每个章节、每个学习内容教师都会给学生安排大量的习题,这种复习方式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此外,初中课程很多,大量的化学习题也挤压了其它课堂的复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它课堂的复习质量。

2.缺乏实践

化学即来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这也决定了化学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像生物制药、武器研发、农业生产、日化用品生产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持,和其它学科注重理论性不同,化学在依据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实践,这也增加了化学学习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化学变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程度。但是由于复习时间相对紧张加之教师教学观念不够完善,很多教师在复习课堂中,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缺乏实践。复习本身就是查漏补缺的过程,缺少实践的复习课堂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提升。

二、影响初中化学复习课程教学效率的因素

师资力量是教学中的关键,他们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近几年,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很多学校逐渐增加了教学的投入力度。在教师选择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每名教师都经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教师资质。尽管素质教学观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教学观念依然相对落后,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之中学教师队伍年轻化严重,很多教师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在制定复习目标过程中知识点的梳理不够完善。

三、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也是化学复习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化学复习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学校的教育配套设备比较完善,而且在化学复习课程中也运用了多媒体为学生模拟实验,但是教学方式单一的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实验课程以外,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学生创造力、自学能力的发展,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课堂气氛怎能活跃?这样使化学复习课程变得更加枯燥无味。

四、实验设施不够完善

时代在发展,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老旧发黄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理念的需求。教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为了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课程改革。针对每个科目教育部每年都会制定出新的课程标准,化学作为中学的重要课堂自然是课堂改革的重点,为了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对于化学教材编写方面,并没有一成不变,而是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更新。素质教学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分析能力,化学侧重于实验教学,很多学校尽管采用了新的课程标准,但是由于基础建设相对较差,很多学校没有规范的化学实验室与实验用具,严重影响了化学复习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提高初中化学复习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改变复习方法

化学是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身的学科。而且很多知识点概念化、抽象化,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首先,注重实践能力。在理论讲解之后,教师一边讲述化学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化学实验。通过示范,可以向学生直观感受到整个化学变化的过程。第二,教学方式灵活性。为了纠正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找出几名典型代表,对典型群体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2.坚持“一本为本”的思想

为了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各个地方都加大了教育的投入力度,不仅聘请专业的教师,还购买了很多教学器材与设备。近年来我国对教育进行了深化改革,对素质教育的观念也逐渐重视。并且每年的考试内容,教学目标中都有明确表述。

因此,对于化学复习课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以书本为主,避免陷入研究难题、怪题的复习状态。此外,中学化学课程属于基础课程,在习题强化训练的过程中要将习题精简化,避免出现题海战术情况的出现。

3.运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对学科方法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是一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考复习中,应充分应用中考复习中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这种优势,把学科方法的培养推向更高的层次,特别是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学科方法:如实验条件控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各种思维方法等。从教学的本质来讲,学科方法也就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具体学科中的体现。化学学科方法是在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化学学科实际问题中形成特殊的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问题情境”作为思维的内部条件,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认知发展水平等因素,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化学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方法,也就训练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方法。

总之,总复习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新课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对新课教学取得的成果的巩固和延伸。在教学中,应注意它与新课教学的区别与联系,根据复习对课程目标的作用及学生在复习中学习的特点开展更为有效的复习教学,提高实现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贾金苹.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课堂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5

关键词:课堂讨论 农村高中 兴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探究”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的途径来实现的。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同样可通过探论、辩论和交流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和深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尤其对于农村高中普通班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因为农村高中普通班学生绝大多数是农业劳动者农民的子女,他们从小生长的环境乃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环境大都不如城市学生,不论是学习行为习惯,还是知识储备的功底,相对重点班都差许多。农村所谓“重点班、普通班”主要是通过学习成绩来分开的,这无形中给一些学困生心里造成了阴影,他们认为学习差就丢人,别人看不起,心里很自卑,学习也没有积极性。那么面对这些学生,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如何在课堂上通过讨论进行有效的教学,成为很多教师研究的问题。

我从事高中教育已经8年了,这8年来一直带普通班数学,刚开始主要钻研教材,后来才意识到光靠熟悉教材不够,因为你讲得再好还是存在很多不听课的学生,他们听不懂,没兴趣。所以进行高效课堂迫在眉睫,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数学教学。经过认真考虑,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小组的分配要科学、合理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等。保持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生脑子里对于数学留下的所谓枯燥无味的印象,将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了解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中要多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在他们所熟悉的情境中提炼出一些数学问题。这样既可以体现数学的本质,又可以让学生有兴趣深入到问题中去寻求答案。其次,教师应适当讲些数学史。现在很多教师对于数学的理解就是字面的意思“数学”,他们在课堂上只是紧锣密鼓地去讲授数学课程和习题,对于数学的来源和历史,并不是很清楚。如果教师在课上讲些数学的根源和历史让学生明白数学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符号,它的背后还有可歌可泣的故事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热爱数学。再次,教师要多提高语言的幽默风趣性。曾经去外地学习,听了一些专家课,意识到教师语言的风趣性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活跃。为此我经常看电视,有关“主持类”节目,比如崔永元、周立波、毕福剑主持的节目,他们幽默风趣,才华横溢,常常使观众娱乐之后能体会其中的深意,领悟人生的真谛。

三、问题的设计技巧

首先是选择什么样的问题,要在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学科、课型、教学重难点等基础上,找出最能体现本堂课知识联系的、最具讨论价值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来设计问题。另外,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使我们提出的问题适合学生的知识程度,以使学生通过一番思考和总结能“摘到果子”。

四、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

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个人经验,并创造一切重要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学习的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进度更快,并在生活上和行为中普遍产生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途径远比结果来的重要得多。

五、把握讨论的时机并及时总结、反思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6

1 巧设课前提问,促全体学生快速融入课堂

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进入听课的兴奋状态就等于在延长有效课堂时间.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取“问题驱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学生在课前通过学案先行预习,教师在预批学案的基础上,针对学案中反馈较多的问题实施“课前提问”,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要设计出有价值的“课前提问”,教师要不断地从学生中收集信息.提出的问题难度一般不要太大,同时要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的新课时,教师可以提出:曲线运动能否转化为直线运动来研究,怎样转化为直线运动?这样课前便可以先复习一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相关知识,然后带出平抛运动化曲为直的研究方法.类似这样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自然学生很快就能融入课堂,快速进入听课的兴奋状态.课前提问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的知识考查,而是要让全体同学迅速融入课堂.所以提问的对象是全班学生,让学生齐答,一般不采取个别提问的方式.

2 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及心理差异,把握提问的有利时机,瞄准合理的答问对象

课堂观察和调查发现,一般在课堂头5分钟左右,学生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有听课的欲望,这段时间个别提问可以适当少些,提问主要是针对面上的引导.但是到了课堂的后阶段,许多学生会出现疲态,即使基础较好的同学思维也会出现松弛,后进生更加听不下去.所以,每节课的中、后段更需要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课堂,这样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层次、行为差异及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当中、下生出现疲态,跟不上教学进度时,教师应提出一些实操性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解答,快速调节他们状态,重入正常的课堂思维;当中、上生的思维有所涣散时,教师则应提出一些有挑战性、容易混淆的问题,让他们碰壁,在挫折中培养谦虚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

提问要确定合理的答问对象.确定答问对象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并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调查显示有相当多的学生怕被老师提问,有怕“课堂提问”心理的学生会尽量避开老师的目光.害怕老师提问,不仅使学习思维受阻,而且妨碍师生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这些学生属于以下两个群体:一类是心理脆弱群体,一类是差生群体.因此,老师进行课堂提问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害怕提问的两类学生群体要给予足够关爱或特别照顾,提问的难度不要太大,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环扣一环.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是系统性较强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将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降低梯度,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一些教师喜欢让学生按照座位或学号回答问题.这样虽然省事,但答问对象可以预见,使得大部分学生不去注意思考教师的问题.所以教师在确定答问对象时应先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等学生思考之后再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基础选择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其回答,使他们体验正确回答问题产生成功的,激发自信心.

3 适当延长回答的“等待时间”,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如果提出问题立即让学生作答,会导致学生思维肤浅,结果可能只有少数同学能跟上,大部分同学却是懵懵懂懂,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下降,注意力分散.因此,适当增加提问的“等待时间”以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非常必要.“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1974年提出的.她在研究课堂提问时提出,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的,他们的回答只能是长期学习积累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或是从记忆库中调取知识片断进行应付.

笔者实践中发现,适当增加提问的“等待时间”,课堂会有明显的变化:(1)学生不回答的次数减少;(2)学生的回答变长;(3)学生回答问题时更有信心;(4)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敢于进行评价;(5)学生会提出更多其他的解释,而且口头语言能力会自然地迁移为书面语言能力.(6)学生上课时更加专注,不容易走神.可见适当增加提问的“等待时间”,能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对激发全体学生的思维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4 针对学生听课方式及物理基础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回问和追问

调查表明:大部分同学们虽能认真听讲,但多以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缺乏对问题思考的热情和能力,教师提问时,常遇到学生不会回答的情况.碰到这种情况时如果置之不理或立即转而再提问其他学生,往往不利于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不懂的问题还是不能真正弄懂,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会对物理产生厌倦情绪.应从教和学两方面的实际出发,进行合理的回问和追问.

(1)针对物理知识的特点,精心设计回问.比如对概念的回问可以从定义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定义此概念用到了哪些已有概念等方面入手;对定理、规律的回问可以从其条件、结论、适用范围入手;对例题、习题的回问则可以从题目的条件、解题思路、一题多解、相关联的知识入手;对实验的回问可从原理、目的、器材、步骤、实验现象及本质等入手.此外,对于难于理解或梯度较大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更换提问方式或分解难度来进行有效的回问.如对“螺旋桨飞机为什么不能在真空中飞行?”这个问题学生感到困难,则可变通为“螺旋桨飞机在真空中的受力情况如何?”;又如“汽车刹车,已知初速为10 m/s,加速度大小为4 m/s2,求在3 s内的位移多大?”同样可变通为“车停下来的时间是多少?车的运动情况是怎么样的?最后车位移是多少?”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回问的水平.根据“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把物理课堂中的回问分成由低到高五个水平,每一水平的回问都与学生不同水平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活动相联系.①识记水平的回问:对以往概念、定义、公式、单位、定理、定律、原理的回问,回问的对象是基础相对较差、懒于思考的学生.②理解水平的回问: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所学知识,能比较不同知识的异同,还要求学生能够把一些概念或规律的表述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必要时可加以提示.这类回问主要针对中、下水平、能认真听讲但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③应用水平的回问: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主要针对中等水平、能认真听课但不主动思考的学生.④分析水平的回问:要求学生能够分析问题、确定原因、进行论证.主要针对中、上水平有学习物理欲望并主动思考的学生.⑤综合水平的回问: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考查学生对某一知识系统、知识链有整体的理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主要针对尖子生,能独立思考并有自己见解的学生.

(3)避免学生一知半解或思考问题不够透彻,教师应在容易混淆或难理解的知识上设计追问.一方面避免基础较差的学生随大流,滥竽充数,人云我云,没有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避免基础较好的尖子生满足于现状,不进入深层次思考,难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因此,无论对后进生还是尖子生的教学都应实施必要的追问.

例如:学习了力的概念后,学生都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认为力的概念简单易记,也好似有所理解了,此时教师应把握时机,给出这样几个问题去刺激学生而加以追问: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力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吗?(通过回忆力的概念,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②一个力的产生至少需要几个物体?(学生通过进一步分析,理解力的概念并结合生活实践,便知一个力的产生至少需要两个物体);③有两个物体就一定能产生力吗?④力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呢?(此时学生的兴趣又会被调动起来)⑤难道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吗?(可提示磁铁与铁钉间的相互作用,学生立刻会得到肯定的答案.)这样,通过步步追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索,无论是基础好的还基础差的学生都能够找准自己知识的缺陷并加深理解,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追问的过程中能够兼顾到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总之,“课堂提问”作为“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联系的桥梁.课堂上教师发问和学生答问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强化“课堂提问”的调控作用,纠正物理课堂中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缓解物理学科的分化现象,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挖掘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附物理课堂学习行为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你好!这个调查不是要了解你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是好还是不好,而是要详细地调查研究,怎样的物理课堂学习行为才能充分提高你的物理学习效果.你实际上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就怎么回答.本调查每一问题都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如果认为没有合适的答案,可以选出与自己比较接近的答案.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以下调查问卷,谢谢!

1.课堂上你会因害怕出错而担心老师提问吗?

A.不会

B.很少会

C.有时会

D.经常会

2.课前准备

A.坚持静息、并做好上课准备

B.坚持静息、但并未做好上课准备

C.一边讲话一边做上课准备[HJ1.35mm]

D.不静息也不做上课准备

3.您上课经常会

A. 认真听课和做笔记

B. 自己看书

C. 与同学聊天

D. 睡觉和发呆

4. 上物理课时,你是否会因为精神不集中、胡思乱想而影响上课效率

A.不会

B.很少会

C.有时会

D.经常会

5.物理课上你思考问题积极吗?

A.很积极

B.比较积极

C.不太积极

D.不积极

6.课堂笔记:

A.以听为主,关键的、重点的内容记下来

B.照抄板书

C.极少做笔记

D.从不记笔记

7.堂上练习:

A.认真迅速做练习,遇到问题经思考仍不懂再问老师

B.认真迅速做练习,遇到问题马上问老师

C.做练习拖拉,但遇到问题能问老师

D.不愿做练习,遇到问题也不问老师

8.你的听课方式如何?

A.边听边思考

B.认真听讲,但只是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

C.听讲不思考

D.自己看书,很少听讲

9.物理课有内容你听不太懂时你还坚持听吗?

A.坚持听并想办法把它弄懂

B.坚持听,听懂多少算多少,不明白的作好记录

C.有时坚持听

D.很反感并不再听

10.你如何进行课堂小结?

A.采取重温课本或讨论的方法进行课堂小结

B.以做练习代替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