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设计美学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设计美学心得体会

设计美学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营销策划;互联网;新媒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认知。也导致许多传统的策划营销方式不得不进行改变。大时代数据、网红经济,微信平台运营、粉丝经济、H5营销等。这些新兴的营销方式的产生,都在提醒着教育者,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与研究。

当市场开始树立品牌概念的时候,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品牌形象策划》课程,其中有设计类专业和非设计类专业两种,其课程侧重点有所不同。非设计类专业侧重市场调研的内容讲述,设计类专业侧重于最终的视觉呈现。作为教育者在今天的市场需求来看,两者应该结合。但无论内容侧重点是如何,基本的教学方法却相同。其教学方法通常会对知识总体进行有逻辑的层次拆分,再把不同的概念匹配相对应的案例进行讲述。从而讲授一般性特征和方法,传授学生思维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此方法看似清晰明确,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其一,思维方法在理论上尚可剥离,但是实际设计应用时却浑然一体,分割思维模式或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其二,思维模式和方法对于某些行业是有时效性的,是不断更替的,学生学到的方法再到学生毕业时,是否还符合市场不被淘汰,这也是值得探讨的。学生在接受教师的知识过程中同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多数学生缺乏挑战创意的学习态度,总想依赖教师的意见直接做执行。第二,唾手可得的知识容易被遗忘,学生并不重视,也缺乏基本的分析和思考。基于以上市场变化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弊端。本人在课程中进行一下尝试,来解决上述问题。随然方法有待完善改进,但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首先,对于常用知识内容上课不在用课件罗列,一一讲解,逐个剖析。而是设计一个综合实际项目,或多个实际项目,来进行课题,教师主要作用不是讲述者,而是一个团队的组织者。将学生分成5-10人一组,每组选出团队负责人,进行团队管理和职责分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长,自行选择在团队中的位置。当课题时,教师需要针对所课题进行逐个讲解。比如,产品理念,主题调性,课题最终需要呈现的内容。此时学生会听讲格外认真,因为他们需要争抢自己想做的课题。这个过程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制作品牌营销策划前提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其次,在课程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于项目流程,设置节点。此节点并不完全是检查进度进度的节点,而是课程知识点梳理,分析,总结。这个节点非常重要不但用来确定课程进度,而且是将每一小组所遇到和需要解决的不同情况进行总结式分享。分享式学习在国外课堂上已经使用的非常普遍,但由于中国式教育有其自己的特点,因此不适合照搬国外的分享式学习的方式。应该根据国内教育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循序渐进的进行改变。此课程是基于市场,属于创意策划课程,创意是去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教师不要过多强调过去以往营销策划经验,容易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套路,不宜于课程的开展。鼓励学生在没有套路的限制下,大胆创新利用学生们所接触的网络方式,内容,平台,全新的去创意新的品牌营销策划方式。由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主题不同,因此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品牌营销方式和创意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接触和学习新型的知识内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也会提供新思路和内容给教师。在这个知识结构变化如此之没快的信息社会,教育者应该打破知识结构边界,利用各种渠道和方法,更新和迭代知识内容。

最后,学生会针对最终项目进行项目。在项目过程中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锻炼和考验。创意方案做的再好,表达不出来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需要有逻辑性,条理性,生动性,将自己非常好的创意,有质量的表达出来。然后由小组互投票就,教师手也有投票权利,通过互投排出等级,确定分数等级。

在整个课程执行过程中,教师的关键是把握每一个课程节点,在每一个环节进行点评和知识点总结,针对于学生做的不同项目优点缺点,还有为解决问题所需要寻找答案的方法,都应该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逐个帮学生总结梳理。学生就充分明白制作项目需要了解什么知识,这些知识答案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行去寻找学习。这样学生对于自己所发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记忆犹新,从而把学习的过程有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学会了找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无论今后知识如何更新,对学生可以利用这种学习方法进行在学习,增加了知识的延续性。

【参考文献】

[1][美]凯文凯利.必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设计美学心得体会范文2

其实,根据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以人文专题为编写体例的特点,语文教学可以用中观课程理念、单元主题教学的方式来推行。专题读写实践实际上是为了打通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所做的一次尝试。

一、“乡土”专题读写的开题过程

苏教版高中(必修一)教材提供了四个专题――“青春”“乡土”“教养”“自然”。我们选择了“乡土”作为第一个读写专题,主要是基于如下几点思考:1.乡土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有过蓬勃的发展;而在城市化的当下,作家对乡土的吟咏与忧思又有了很多新的意味。2.苏州作为吴文化的中心,其鲜明的水乡文化色彩、浓郁的市民文化特色、精巧细腻的文化品位、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可以给读写提供鲜活的第一手材料。3.教材所选的老舍的《想北平》、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曹文轩的《前方》和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四篇散文或描写细腻,或情韵悠长,或哲思深刻,比较全面而深入地阐释了“乡土”的含义,学生有资可鉴。

在确定好专题后,笔者要求学生写周记,话题就是“乡土”。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立此存照,让学生知道在专题读写训练实施前自己的写作、认知水平;二是因生定题,根据学生的选材,给学生分组。学生的选材方向主要有:乡土的美食,乡土的草木,乡土的水,乡土的风景,乡土的人,乡土的人文。

笔者根据周记内容,将全班36位学生分成了7组,每组3至6人,其中“美食组”有两个,分别是“主食组”和“小吃组”。给学生制作了开题报告并要求学生填写,开题报告包含成员及分工、研究内容、文献资料、研究计划、社会实践、研究成果和教师评价等。其中研究内容包括内容综述、现有成果和发展方向三项;研究计划规定学生用四周(含国庆长假)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国庆长假,第四周为成果展示周。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组员文章,感知一下现有水平并发现升格方向。

二、“乡土”专题读写的阅读过程

阅读过程分三个维度展开,主要对应的是精读、选读与泛读。

精读与课内阅读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细细品味老舍先生的“京味儿”,感知故乡是如何渗入到老舍先生的血液里的;在《我心归去》中细嗅金麦穗的清香,聆听血沃之地的赶车谣;在《前方》中,品味“永远在路上”的生命状态;在《今生今世的证据》中,思索个人存在的人证、物证、心证、意证。

泛读是以作家为主线,以作品为依托,推荐一些文章给学生阅读。笔者主要选取了“白鹿原上的绝唱:实”,选文《白鹿原上奏响一只老腔》《我的秦腔记忆》;“红高粱中的温情:莫言”,选文《母亲》《故乡往事》;“大地的守护人:张炜”,选文《蓑衣》《融入野地》;“站在群山之巅:迟子建”,选文《寒冷的高纬度》《哑巴与春天》。选文的原则是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兼顾散文与小说。笔者以电子稿的形式推送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作业阅读与点评。

选读是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相关书籍。推荐书目主要有陈从周的《说园》、车前子的《苏州慢》、陆文夫的《人之于味》、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等。推荐书目的原则是兼顾地域性与广泛性,兼顾形象性与理论性,兼顾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规定每人至少阅读一本,在两周内读完,并写读书笔记。

三、“乡土”专题读写的社会实践过程

如何践行“生活即语文”的主张,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学生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广泛涉猎的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走出去,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实践的经验,连通教学与生活。这样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突破教室的“天花板”,让语文教学回归到广阔的生活中去。

笔者要求各小组事先制定好社会实践方案,具体要求为:不为实践而实践,可以以文字阅读为主;不可走马观花,让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突出并围绕主题来设计社会实践方案;应有明确的分工,组内成员要各司其职;形成文字,作为专题读写报告的一个部分。

以“人文组”为例,组员们设计的社会实践路线是从苏州博物馆起,途经苏州园林博物馆、拙政园最后到平江历史街区。在苏州园林博物馆里面详尽地了解苏州园林的发展史,通过与西亚园林、欧洲园林的比较,深入认识和理解了苏州园林的美学特征。随后去平江路,听了船公船婆唱的渔歌,激发了组员对吴歌文化的探究热情。之后走街串巷来到了状元洪均的故居,又激发了组员对苏州“状元尤多于榜、探”的“崇文精神”的历史探源。后来在靠平江河的一个小楼里面吃泡泡馄饨时,河中的水质又引发了组员对江南水乡的忧思。

“人文组”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地阐释了“生活即语文”理念。生活中有语文学习的活素材,生活也使人在真实的情境中体物缘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乡土”专题读写的评价过程

在第四周,笔者按照计收取了小组作业和组员个人作文。小组作业包括“乡土的含义”“专题读写实施过程报告”和“小组成果展示PPT”;还有其他过程性材料,包括读书笔记、碎片性的心得体会、照片和自制视频等。

然后利用一节半语文课,由语文课代表组织,各小组发言人上台展示小组活动成果。各小组在台上各显神通:“美食组”在播放自制美食视频时,还分发起了苏州特色小吃,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了苏州精巧细腻的文化品位;“草木组”主要分享了作文升格的心得体会;“风景组”提出要以思辨的眼光来审视乡土的景色;“人物组”主要谈了他们阅读文章与书籍的收获,推荐了他们重点阅读的书籍及对他们影响比较大的章句;“人文组”主要谈了在经过专题读写后对“乡土”更新、更深刻的认识;“苏州水组”从家乡的水谈开去,说了水在文明起源和演进中的作用,大大超出了读写专题所限定的范围。

最后是对各小组进行考核,评选出“乡土认知最深刻的小组”“最佳社会实践方案小组”“最具表现力的小组”和“最佳专题读写小组”;对组员进行考核,每小组推荐一名小组活动积极分子,推荐1~2篇优秀作文。考核原则是兼顾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兼顾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既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有利于学生读写水平的提升。

五、“乡土”专题读写的反思

事后回头看,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根据学生周记提炼出来的关键词,含义确实有交叉,作为分组的依据不够准确。虽然是学生周记选材的原生态反映,但是“专题读写”的分组尽量是既互为补充,又互不交叉,做到科学、合理。

其次,对学生的泛读指导与督促不够。有些书籍比较艰深,偏重于说理,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有阅读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选择书籍时趋同性较大,或对部分书籍浅尝辄止,未坚持读完,教师的主导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

另外,对组员之间平衡化发展调节不到位。在学生新奇感所带来的一片繁荣景象下,对个别小组成员的关注不够。虽然组员各司其职,但是一些小组中某些成员边缘化倾向比较明显。在采用小组学习方式的时候,应对小组成员所担任的角色做一定的动态调整,不可一以贯之。

实践证明,专题读写对课程开发、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如何将“专题读写”设计得更科学合理,如何使每一位学生得以更好地发展,如何构建“专题读写”完整的理论构架等问题,仍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设计美学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 激活课堂 教师“活” 教材“活” 学生“活”

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让每一节课充满活力,让学生喜欢且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并从中尝到学会知识的乐趣。那么如何激活英语课堂呢?下面就结合我的英语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体会。

1. 让教师“活”起来,是激活课堂的前提

要想让英语课堂活起来,首先教师要“活”起来。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特别要关注性格内向的学习或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研究表明,当学生的精神处于放松状态时,他们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的氛围。

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有激情,要热情而幽默。每次上课之前,我总是面带微笑的走进教室,用英语与学生们打招呼。我充满激情、优美的语调首先吸引了学生,学生看到我的表情,听到我的声音,受到鼓舞,跟我学说,个个兴致倍增,师生问候感到特别亲切,拉进了师生距离。打招呼之后,我会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来一些互动,或唱歌或游戏或做动作。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表情,及丰富的肢体语言来组织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我认为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导演,但更应该是一个好的表演者。教师愉悦的神情,传神的动作,幽默而不失风趣的表演,往往能够让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从而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收获。

2. 让教材“活”起来,是激活课堂的基础

PEP英语教材在内容、形式、方法、插图及装祯设计方面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宗旨,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如:学校、家庭、饮食、玩具、动物、颜色、数字等。教材所采用卡通式插图,色彩鲜艳,图文并茂,装祯设计精美。但是教材只是教科书而已,它优点很多,但却不会说话,不会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是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教学媒体, 如:实物、录音机、幻灯、多媒体电脑等多种教学形式,让教材“活”起来 ,让教材中的动物、人物动起来,会说话。这样教材“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热情高了,效果更好了。

3. 让学生“活”起来,是激活课堂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让学生“活”起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 20 分钟,注意力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生性好动,爱玩游戏,而游戏是孩子的天使。英语课堂上的游戏是必不可少的,它给枯燥的语言知识戴上了生动、有趣的光环,使学生向往去接近它,乐于去拥有它。在课堂上我总是通过游戏让学生“活”起来,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4. 结束语

激活课堂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多提高自身素质,多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我们的课堂就能够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从而使学生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

[1] 李菁. 英语教学ABC[J]. 新课程学习, 2011.

设计美学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心理辅导;中职班级管理;实践应用

在中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其主要是通过班级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让成员能够在开展的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自身学习行为的一种方式。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一种技术性非常强烈的活动,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作基础。其中,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班级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增强班级归属感,提升班级凝聚力

在当前中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班级凝聚力较低。因此,为了有效增强中职班级教育管理的归属感,提升班级管理的凝聚力,便需要开展以“班级团队合作”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其中,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一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班级问卷,以此了解学生对班级团体活动的反应,再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培养团队精神”的辅导活动。其中,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该合理设置班会课和自习课的时间,并要求学生在活动开展之后谈谈体会和感受。例如:可组织学生开展“大风大风吹一吹,大风大风吹过穿白衣服的人……穿白衣服的同学应该主动站出来”。心有千千结,一排好队伍,牵手自己左右边的两个人打乱队形后自由活动,当听到口令之后再按照原来的状态牵手。通过设计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够组合成为一个个结点都非常混乱的队形,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够解开这些结点,或者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够解开这个队形的死结呢?促使同学们积极进行思考,有利于增强整个中职班级的归属感。

二、加强同学间的交际,改善同学关系

在中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中职学生尚未正确认识自我,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所以在中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能够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学会重要的人际沟通技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其中,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开展5—6次。下面就是一次重要的辅导过程:暖身活动,让所有参与活动的成员站在下面听管理者宣布规则,并相互探讨活动完成的关键点是什么?分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人际交往的帮助和影响?深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相互交流活动角色扮演的心得?设计折纸游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分享参与活动的心得体会。除此之外,老师还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异往的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知识,让整个中职班级变得更加融洽。

三、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乐观成长

在中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老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需要全身心投入中职班级教学活动中,坚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其中,老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对学生表现较好的情况给予一定的鼓励。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帮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水平。例如:中职班级在开展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尽量将性格外向的学生与性格内向的学生混合在一起,采用叠加介绍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认识其他学生,降低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四、有效管理情绪,缓解焦虑心情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折和困境,如:失恋、考试不过和竞选失败等。部分学生在面对上述情境的过程中不懂得宣泄自己的情绪,常常感到非常压抑,情绪低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中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合理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形式,首先,应该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其中,老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情景大考验”的游戏,明确列出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困惑情绪,组织学生上台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交流自己的情绪。同时,让学生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学会正确处理困惑的情绪。其次,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情绪表达训练,让学生通过表演自己穿衣服并询问大家意见的情景,并让三位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回应,讨论哪一种方式更好?通过创设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情绪表达技巧的大讨论过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使用深呼吸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总而言之,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直接决定了学生在生活中存在各种问题,如:青春期叛逆、学业困惑等,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中职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团体活动,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班级学生和谐发展。

作者:王永寿 单位: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设计美学心得体会范文5

我们通过自我研修、校本研修、科研培训等多种途径的研修,树立教师学会学习的理念,掌握学习策略,交流学习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现将我们的做法与同行分享。

一、 坚持向书本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通过自我研修、校本研修、科研培训等多种途径的研修,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在近一年的研修实践中,我校曾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先后学习了《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教师职业道德》、《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案例式导读》、《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新课标百题》、《青年教师》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为了践行教师专业好习惯,我校在教师中开展“同读一本书,共塑好习惯”活动,每周三第七节课为全校师生共读书时间。教师们已经读完《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等书籍,并进行了学习心得交流。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使教师从中获得新理念、新方法,来服务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一名善于学习、善于思考、锐意进取的学习型教师。例如,一位老师的学习体会:

读《学习中的创造》心得体会

最近仔细研读了郑金洲老师的著作《学习中的创造》,本书讲述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书的第一章还提到“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学校教育对于儿童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育急迫需要一场超越过去的革命,那就是教育要具有走向创造的视野和情怀。

读过《学习中的创造》,使我想了很多,尤其在思考:我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能有哪些创造?怎样实现这些创造?创造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什么?自己当了9年的老师,每一年走的路各有不同。刚参加工作时的我,拘泥于教材,拘泥于设计,尤其是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对于学生“异样”的声音,紧张、排斥,就怕和教学预案有出入。回首过往,让我觉得对当年那些学生有一种愧疚之感。是学校让我们成长,是书籍引领我们思考,是课堂让我们实践,是学生让我们触动。

数学课堂中的创造,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指向开放、个性、实践。

开放。一节课,40分钟,对于所有的老师都是一样的,但课的背后,是迥异的。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40分钟展现的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更多的思考、学习、准备等都沉在海面之下。只有海面下的冰山足够大,才会撑住海面上的这一小块。做到这些,面对课堂中的“异样”,才会有足够的敏感去捕捉,才会有足够的智慧去生成,才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灵动与舒展。

个性。曾幼稚地以为:老师的答案才是标准的答案。所以,曾很辛苦地去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曾抱怨学生好笨好笨……苦恼之中,是一本本书给了我解释:原来笨笨的那个人正是我自己。班级授课,有很多的好处,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充分吸收别人的真知灼见,让个体的认识更加丰满与全面。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承认个性,更要利用个性,努力实现“1+1>2”的可能,为“创造”提供丰富的可能。

实践。实践是一种科学学习的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很从容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并得到启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不少的知识都需要学生的实践,这既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它的必要性。而且,实践类的课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要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有创造,我想,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善于思考并乐于实践的示范者,为此,我愿意不断学习与改进。

二、坚持向实践学习,提升教研水平

学校根据上级研修课题确立了主导性课题:《聚焦有效教学,构建生本课堂》,语文学科研修主题:突显学习主体,增强语用意识;数学学科研修主题: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构建生本课堂。以校本科研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制度制约、活动促进,形成特色,奖惩结合”为主体战略,全面提升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质量。

以教研组为单位组成四个团队进行合作共研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团队共研展示评比,从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议课不同的角度交流汇报。

我校始终坚持了“以生为本、阳光教育”,教研活动的形式是组内成员一人说课、一人授课、一人反思、一人评课,学年组成员利用周二下午集体备课的时间共研,将集体的智慧展现出来。此次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了教师健康快速的成长,形成教师间积极进取、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勤于反思的浓厚教研氛围。让老师们明确了生本课堂就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关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模式的转型。我们的教师学会了研究,学会了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例如,下面短文:

一节年组教研课的反思

今天是我们四年组三位教师集体亮相的日子。首先由我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教学内容的说课,其次,是二班老师带领学生上课,再次是三班老师组内评课,最后各年组组长、主任、校长评课。这节课虽存在着小小的不足,大家却给了很高的评价。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1. 备课反思。以往的备课都是教师单打独斗,而这节课是说——讲——评系列活动,需团队合力,捆绑发展,打造精品。我们三位教师利用周二下午 集体备课时间,课下时间,在一起研究、探讨。往往一个问题会有多种看法,一个环节会进行多次修改。本着以生为本的思想,教案设计改了又改。这种备课的意义不但超出了“知识本位,”而且超出了“能力本位”,因为其中有智慧的形成,有人格的塑造,有和谐的构建。

2. 效果反思。

(1)教师课前准备充分。王老师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作充分准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素材,如,制作精美的课件,为学生裁剪不同的三角形,设计打印学习卡片……在这一过程中,再次潜心研读文本,解读其深刻内涵,也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2)学生探究时间充沛。王老师在学生轻松计算出两个特殊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之后,让学生大胆猜想,再给予充沛的时间,展开学生间合作,不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激发学生多角度、多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关注学生,以生为本,这种课堂的灵魂是一个转变,转变的是师生的“角色”,师亦生,生亦师。

(3)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标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王老师设计了画一画、猜一猜、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说一说、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学生之间讨论的方法,交流分享成果,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本次课堂观察的课后反思。帕斯卡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人也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这启示我们,要学会反思,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书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

三、坚持向专家同行学习,提升专业化水平

1. 以培训形式向同行学习。今年我校进行了新教师培训暨捆绑发展师徒结对启动会。我校为九位新教师安排了导师,除了我校两位副校长和一位主任、两名老教师,我们还聘请了捆绑发展校二十五小和九小的两名主任和两名骨干教师为新教师导师,同时聘请二十五小书记担任我校教学管理导师,协助指导我校教科研管理工作。这项活动拉开了我校新教师培训的序幕,加强了我校新教师的队伍建设,为我校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召开全镇科研研修菜单培训活动,由两位参加国培的老师主讲。张老师《发展学生 成就自我》从如何改变心态,快乐工作这一角度将积极上进的阳光心态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满老师《打响经典诵读的第一站》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进行了辅导,全镇教师收获颇丰。

2. 以捆绑发展形式向同行学习。为促进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我校与船营二十五小学结成了捆绑发展校,在名校的帮扶与专业引领下,我校的教科研活动收获着累累硕果。2013年9月船营二十五小学综合团队的教师们来到搜登站中心小学,为我校送来三节精品课。音、体、美学科一直以来都是我校的薄弱学科,今天他们的到来真是雪中送炭。三节示范课分别是一年级音乐课《小青蛙找家》;四年级体育课《轻物投远》;四年级美术课《美丽的青花瓷》。三节课的精彩呈现给与会的领导和老师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新的教学理念在三节课中都得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收获着幸福与快乐。会后两校的领导和教师在一起进行交流,资源共享。兄弟学校的支持成为搜登站镇中心校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

2014年6月,搜登站中心校迎来了船营区数学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暨捆绑发展协作体综合实践领域课例研讨活动,活动以课例展示与小组论坛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对数学综合实践这一领域展开深入而有实效的探究活动。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与搜小教师在新颖而独特的论坛活动中,展开激烈的讨论,有效的交流,大家集思广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工作室的成员真正发挥了示范、引领、辐射的作用。我们理解了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综合实践”领域,注重学科整合,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3. 以学科基地校形式向专家学习。今年我校进行了数学学科基地校开放活动,我校确立的活动主题是“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建构生本课堂”。活动中,教学副校长在“为学生的学而教”——生本课堂模式的构建”工作汇报中深刻的阐述了两年来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学科研修,全面提高教师学科知识逻辑建构能力和学科教育能力。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展示了两节精彩的数学课,一节是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区里两位数学教研员进行了点评,对这两节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两节课充分体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让我们对生本课堂的构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懂得了运用课标理念设计数学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坚持反思总结,提升科研水平

我校始终坚持行动研究,在平时学习和教学中,鼓励教师坚持写好周记和教学反思,随笔、读书感悟、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及时进行检查和评比,评选优秀成果向上级推荐。每位教师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体会、感悟撰写出相关的反思、案例、论文、叙事等。我校有多位老师撰写的文章发表于船营教育通讯。经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在实践中探求与感悟,多数教师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和教育能力,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列举如下文章:

无声的教育

开学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我和42名学生从陌生到熟悉,他们对我的好奇心、探索心、以及对抗的心理也逐渐在减少。

这是一个周一的早上,我和以往一样,6:30分我准时从家出发,6:40准时到校,可出乎意料的是,在上班的路上,遇到关同学的奶奶,聊了关同学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就耽误了十几分钟,当我来到班级走廊的时候,原本安静的教室像闹市一样吵杂。面对此景,我怒火心生,太可气了,都六年级了还没有自主性,我快步走进教室,正在“演讲”的学生立即停止,我目视学生不同的表情,有害怕的,有自责的,有无所谓的 ,还有幸灾乐祸的。面对这场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没有批评,没有大声斥责,我采取冷处理。“刚刚都在演讲的,请起立”站起来一多半的学生,里边有班长、学习委员。“请坐吧,今天早自习锻炼了你们的口才。”面对我的态度,学生察觉出我在生气,同时也在包容他们,站起来的同学都没有坐下,并且低下了头,已经不是刚刚的表情了。我知道了学生们在反思,在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但这时我还没有说过多的话,我继续默默地看着学生,不说话,也不批评,也不讲课,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教育就成功了。5分钟、10分钟……教室里传来了哭泣声,一些学生说:“老师我们错了,您原谅我们这次吧?”面对学生真正的悔悟,我原谅了这些患得患失的孩子。我相信,通过这次无声的教育,学生们会从思想深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会越来越好的。后来的表现,证明了我当初的做法是正确的,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真正懂得爱学生的老师,应该学会宽容。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的需要。突发事件是高度考验教师的驾驭能力,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阔。

设计美学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舞台;舞台美术;布景灯光;舞台灯光

舞台美术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

舞台灯光是运用光的手段通过舞台灯具和控制设备为舞台演出进行照明和造型的艺术。

舞台灯光又称舞台照明,是舞台美术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运用舞台灯光设备如照明灯具幻灯,控制系统等以及技术手段,在演出过程中随着剧情的进展和表现人物的需要,以光色及变化显示环境,渲染气氛,创造舞台空间感、时间感和剧作所要求的意境,并提供必要的特殊效果如风、雨、云、水、闪电等的一种专业手段。正是灯光的存在,是的舞台上立体的布景与运动着的演员统一起来,形成一幅幅移动着的画面。

舞台美术与舞台灯光都是属于二度创作,它们是当代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舞台美术的一个部门,是舞台美术造型的主要手段。两者既相对独立,又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工作的目标一致,但分工则不同。如何处理好舞台美术与灯光之间的关系是一名舞台灯光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和妥善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此我根据个人几年来舞台灯光工作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发表几点浅见:

一、灯光与布景的结合

1. 创作的同步性。在戏剧演出的舞台上,灯光对于布景的重要性正如布景对灯光的重要性,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依从。但经常会听见舞美设计师和灯光设计师相互埋怨,灯光设计师认为景太多太密,不利于灯光的表现;舞美设计师认为灯光师只顾表现自己而不与布景结合,甚至有针锋相对的做法。其实一台成功晚会的舞台设计需要布景与灯光两者有机结合,以演员表演为主体,不能片面强调一方面的重要性,夸大任一元素的功能。这就是要求两者的创意是同等的,只是在具体实践阶段的某些环节有先后之分。

2. 设计师一定要有空间想象力,包括表演空间、布景空间、灯光空间,不要单一的盯在景上或灯上,不然会出现景满为患或开“灯光演示会”的现象。在我们的实际演出中也会遇到灯多景少,或景多灯少,甚至布景位置与灯位相互冲突的问题,所以灯光与布景空间的融合是舞台创作中必须遵循的没学原则。

二、光与色的关系

(光色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相加可得到白色)

(物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相加可得到黑色)

光与色是自然界存在的现象,他们是相互并存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有光即有色,无光即无色”。阳光(地球上的主要光源),自然光源,人造光源,都是发光的本身,质量、能量和热量发生的现象。而“色”则是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所产生的物理或化学的客观反应,所以“色”不能脱离“光”而独立表现,无“光”也就无所谓的“色”。

在客观世界中,测光是通过视觉(光觉和色觉)来辨察客观物质和自然界的光色现象。并在光色现象的辨认中同时伴随其他的感觉(如触觉、嗅觉)而产生某种生理感觉,进而产生一定的心里感觉。如春光明媚伴随着风和日丽,给人以温暖,心理充满着喜悦与生气;而阴霾的天色,总伴随着飒飒风雨,使人苍凉,令人惆怅;皎洁的月色富有神秘的诗意,令人向往…可见在现实生活中,光和色是造成人们心理感觉的主要因素。

造型艺术的光色表现是客观世界光色现象的艺术再现,它以模拟或夸张的手法表现客观物体和自然界的光色现象,刺激欣赏者的视觉,使他产生相应的感受和联想,获得与客观世界中相近的生理和心理感应效果。如阳光是暖色的,暖色光也可以联想到阳光;月色是冷色的,冷色光也可以联想到月光;晴朗的天空和大海是蔚蓝色的,蔚蓝色也可以联想到天空和海洋;森林和草原是绿色的,绿色也可以联想到森林和草原;血和火是鲜红色的,红色也可以联想到血和火等等。

舞台造型的光色表现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也以模拟和夸张手法来表现客观物体和自然界的光色现象,表现时间、季节、气候等气象,以此创造一定的舞台气氛。它可以表现灿烂的阳光感,是舞台充满朝气,也可以表现漆黑的寒夜,使舞台感觉凄凉悲惨;可以表现熊熊火光,使舞台环境充满炽热、紧张,也可以表现青山绿水,使舞台环境充满幽静等等。这说明舞台灯光设计可以运用光色感应规律,通过光色表像来创造一定的舞台气氛,烘托和渲染剧情的发展、以加强演出的艺术感染力。在创造舞台气氛中,最主要的就是掌握处理符合喜剧光色表现的整体关系。那种花花绿绿的色彩,莫名其妙的光斑或者昏昏沉沉似是而非的色调,都影响着舞台气氛的正确表现,甚至有适得其反的不良效果!

舞台美术的光色处理和表现主要是通过舞台灯光形象效果绘景和其他手段来体现的,其中以舞台灯光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演出空间的光、色因素主要掌握在舞台灯光手中。舞台灯光是舞台的灵魂,是舞台美术的血液,是布景的水分,是任务造型的光彩,是演员表演的环境气氛和任务内在思想感情的延伸,更是广大观众的眼睛!(作者单位:大理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龚和德.舞台美术研究[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2]金长烈.舞台灯光[M].机械工作出版社,2004.

[3]于平.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论评[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4]胡妙胜.舞台设计美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