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范文1

【文章摘要】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在建设大湘南承接产业示范区的背景下,通过对衡阳经济发展的概况及存在问题与矛盾的分析,探索衡阳绿色经济的发展总体思路与模式,对衡阳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湖南经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绿色经济;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

1 发展绿色经济在湖南省四化两型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201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提高出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湖南省四大区域板块: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为加快湖南省“四化两型”社会建设进程,201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的战略构想,走一条不以牺牲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四化两型”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21世纪以来,湖南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各种资源消耗过快,排碳量日益增多,湘江流域、洞庭湖区污染日益严重,出现三大重金属污染区,目前湖南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和严重不足的环境承载能力。绿色经济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湖南省率先提出“两型社会”建设,与当前“五位一体”相适应,湖南各地应上下一心,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经济,促进湖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梦”。

2 衡阳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衡阳市经济发展现状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面积15310平方公里,山地占总面积的21%,丘陵占27%,岗地占27%,平原占21%,水面占4%,人口 780万,衡阳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南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和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京广、湘桂、武广高铁、湘桂高铁、安张衡高铁等5条铁路、1个机场、8条高速公路在衡阳交汇,地理位置优越,常宁的铅锌矿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农副产品资源品种丰富,这为衡阳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先决条件。近10年来,衡阳被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已有富士康、欧姆龙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钢衡重等17家央企、广发和民生等30多家金融、保险、证券机构落户衡阳。衡阳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内产总值从2000年324亿元发展到2013年2169亿元,形成现代装备制造、盐卤化工和精细化工、矿产品开发和加工、新型能源、食品和医药加工、现代物流6大主导产业群,同时旅游经济、县域经济、文化产业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衡阳经济社会已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

2.2 衡阳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

在建设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背景下,衡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难度逐渐加大。一是农业发展模式转变较慢。衡阳市一直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市,而不是农业强市,农业生产方式以消耗大量资源和粗放经营的外延增长模式为主,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多。二是工业结构不合理。2000年以来,衡阳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内部结构却不合理,电子产业、盐卤化工和精细化工、矿产品开发等资源型、来料加工简单装配工业占比重较高,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的较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发展步子不快。三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大,而金融业、信息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主要是南岳旅游市场,其他各景点未形成规模效益,缺乏整体规划,现代服务意识不强。

2.2.2 资源消耗快、环境污染压力大

承接珠三角产业战略转移的背景下,转移多是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衡阳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建设的步伐。一是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衡阳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耕地面积占用情况日渐增多,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较快,湘江、蒸水、耒水等河流的水质污染严重,水口山有色金属、耒阳煤炭资源虽然储量较为充足,但过度开采,且开采不完全,造成资源浪费,此类不可再生资源终会枯竭。二是环境承载能力不断下降。由于经济发展片面追求GDP,长期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衡阳已是湖南省三大重金属污染区之一,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不断下降。

3 “四化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衡阳发展绿色经济的路径

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背景下,衡阳如何通过实现绿色经济的转型,抓住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生态农业

衡阳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化的背景下,衡阳市应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以土地流转政策为纽带的一系列农业产业政策、农村经济管理政策,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强化生态农业建设的制度保障,依靠多样化的农业资源,实施一批生态农业重点工程:如常宁油茶工程、祁东县黄花菜工程、市效生态农业休闲一体化工程、废弃物资源化生态工程等,建设一批种植业、果品等绿色农业生产基地,扩大生态农业范围。通过一系列财税政策扶持衡阳玉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深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探索城乡统筹与城乡互助的有机结合实践,引导城市群体投资农业,尝试成立城乡合作社,搭建一条城市资源流向农村的通道,促进城乡一。

4 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4.1 生态工业

2013年衡阳市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47.9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6.1%,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3%;随着珠三角产业转移和衡阳交通基础日趋完善,衡阳工业化进程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从衡阳工业自身来看,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行业比重依然较大,必须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衡阳绿色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走知识化、集约化、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绿色工业发展新路子,加快对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和升级,充分利用重点骨干企业已推出的一批双高产品,如世界最大口径无缝钢管、国际领先的井下铲运机、世界最先进的特高压变压器和电抗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湘江牌”机油泵、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二的汽车涡轮增压器等40 多个“衡阳制造”产品,发展下游深加工制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出台系列以财税政策为核心的配套政策,引导企业进行循环经济建设,加快常宁水口山、耒阳等资源型城镇的产业转型,打造一条有色金属、煤炭和再生资源领域的循环产业链,形成一个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排放少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工业体系。同时,支持企业针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医药等产业开展科技攻关,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4.2 绿色旅游

衡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南岳衡山享誉全球,随着衡阳南岳机场、湘桂高铁的开通,应加快配套的各项基础设置建设和人员的培训,提高现代服务意识,吸引海内外游客。而作为衡阳本地生态旅游市场,主要以周末休闲观光为主,以占绝大多数人口的中低收入阶层为目标顾客,鼓励重复消费,整合生态旅游景区 (景点)线路,形成生态旅游一体化功能分区,重点打造耒阳蔡伦竹海、常宁天堂山、庙前财神洞、中国印山、祁东四明山、王船山故居、雨母山生态农场等一批森林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等具有衡阳特色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强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旅游、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衡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楠,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商丘市发展绿色经济的路径探析,区域经济,2013,1

[2]王丽,中部地区绿色经济转型研究,宏观经济管理,2013,2

[3]张荣,生态文明视野下绿色经济发展观众研究,硕士论文,2012,5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范文2

关键词: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物流管理

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要求企业的物流活动改变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燃料和以噪音、废气污染环境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1]。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有力工具,也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的相互作用

循环经济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对绿色物流发展的促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及其依赖的环境。传统的线性经济是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主要特征,物资要素的流动性是具有线性特征的,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循环经济的概念的提出后,要求人类经济发展模式有必要从单向线性经济向循环式经济转移,循环经济模式是尽可能使物质得以循环使用,物质要素流动形式具有闭环特征,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达到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的目标。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使得物质在闭环中流动,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循环: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小循环是指企业内部物质的循环,属于企业物流层面;中循环是企业与企业间物质循环,即供应链层面,大循环属于区域物流和社会物流层面。

绿色物流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工具。绿色物流使资源、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2]。绿色物流以绿色产品为基础,要求物流对象、物流装备本身绿色环保。绿色设计与制造是综合考虑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设计制造系统,使工业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不损害人体健康,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绿色消费是指人们在求得舒适的基础上,考虑环境问题以及尽可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即人们的消费心理和销售行为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转变。从而在整个社会带来一股绿色消费潮。绿色物流和绿色设计与制造、绿色消费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是实现绿色物流和绿色消费的前提,绿色物流可以通过流通等相关途径对生产的反作用来促进绿色设计与制造,通过绿色物流管理等来满足和促进绿色消费。绿色物流是联系资源与产品、产品与消费的纽带,正因为绿色物流的存在才得以构成循环经济。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在物流业的表现,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工具。

二、我国实施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但是,绿色物流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有待提高,绿色物流的意识淡薄。社会环境教育的力度不强,消费者对绿色物流没有深刻的了解。消费者仅仅是刚刚具有淡薄的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的观念,而对其中的绿色通道― 物流环节不够关心。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由于我国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不久,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发展绿色物流的概念,没有真正具有超前意识去承担社会责任,只是象征性地适应环境的需要。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有既具有环境知识又具有物流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绿色物流的研究理论与应用实践脱节。因此,在重视物流发展的同时,必须将绿色物流上升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的高度来认识,这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终极目标。

2、政府政策上的差距

绿色物流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这说明,绿色物流的实施不只是物流企业的事情,还涉及到政府、制造企业及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的重视程度。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不断地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法规还不是很多。目前有些大城市己开始对污染严重的货车限制行车时间和路线。但是总的讲,我国还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强制性环境管理的能力;另外,由于物流的发展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部门,由于部门间的独立运作和缺乏沟通,致使物流基地重复建设,也导致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不经济,进一步加重了物流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3、技术设施上的差距

绿色物流的贯彻实施,不仅依赖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建立和政策的制订,还离不开绿色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还比较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物流材料的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技术都不过硬,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以上差距说明,我国企业的物流绿色化任重而道远。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企业的物流绿色化将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技术,实现物流系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最优化,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下绿色物流的建议

树立现代绿色物流的全新运作观念。要使绿色物流畅通无阻,当代物流不仅要树立服务观念,更应自始至终贯穿绿色物流的思想观念,因为物流的良好服务离不开高效节能和安全优质,没有绿色物流的建立和发展,生产和消费就难以有效衔接。“绿色革命”和“绿色经济”就是一句空话,生产的循环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就难以继续。因此,在发展现代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绿色物流归根结底是物流企业在运作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环境保护,即实施绿色物流企业是关键。物流企业要围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经营,既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更不能存在“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花费”的思想。只有企业自身认识到企业建设和营运绿色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物流企业的绿色再造和规范才能有所突破。

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绿色物流对中国物流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必将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物流企业应审时度势,发挥其主体作用,促进绿色物流的实施。物流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策略,必须构建绿色物流系统。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优化与组织物流,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绿色供应、绿色制造、绿色分销和绿色消费在内的绿色物流循环系统。

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大量生产、流通、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的废弃物,从而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枯竭及自然环境的恶化。因此,企业要从整个供应链来组织物流,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物流系统[3]。

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绿色物流必须把提高开拓市场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运用多种形式树立我国绿色物流的国际形象。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强化物流信息网络,搞好物流服务。要积极发展海外市场,在国外建立自己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好地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积极探索物流管理方式,提高绿色物流整体素质。绿色物流要大胆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针对当前物流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着重抓好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要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明确的责任制。绿色物流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广泛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物流管理经验,使我国绿色物流整体管理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35-36.

[2]黄海峰,牛源.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物流投资体系[J].生态经济,2004,3:3-6.

[3]陈绍银.绿色物流: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J].经营管理者,2005,9:44-46.

[4]王丽梅.浅析绿色物流发展的政府规制与政策激励[J].税务与经济,2005,6:37-39.

Under the circulation economic type our country develops the researchwhich the green flows

Yang Shulan

Langfang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范文3

1.1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系统。它包括影响经济发展,保证经济运行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方面的各个构成因素的总和。这些构成因素的组合极为复杂且成分各异,就其性质而言,有技术、经济、政治、人文制度等等各个方面。这些具有相互联系的组成因素在一定的经济模式的框架内发生相互作用。由于各个地区的各个构成因素不同,或者各个因素在质或量上的区别,也会引起各个经济发展模式本质的不同。因此各个地区,应该根据本地区不同的构成要素,制定一个适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1.2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子系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根据本地区林业资源的具体情况以及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及林业发展政策,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情况、社会资源情况、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而制定的适合本地区林业经济发展方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能根据林区的实。

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类

2.1以围绕核心分。根据林业经济发展围绕核心不同可划分为:参与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独立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独立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林业建设以林业部门为中心,由林业部门统领社会各利益主体开展林业工作。参与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社会各利益主体与林业部门一道,围绕林业经营而开展林业工作。独立式林业是以林业局为中心的时期,林业生产的目的只是为了提供木材,林业管理孤立地进行,将人类看作是森林的敌人,同时林业权属由政府所有,与公众的联系极少,使大众远离了森林。参与式林业以林业经营为中心,是现代林业的主要发展形式。参与式林业的林业生产具有多用途性,林业管理与其他动植物的管理相联系,使人类成为树木的伙伴,同时林木权属多样化,包括私有林、国有林、集体林等方式,建立了与公众的联系,把森林带进了公众生活中。林业机构从被林业政策决定的角色,演变成资源管理利益共同体的召集人,配合环境需要,创造一个参与对话、利益交换的有效仲裁人角色,同时扮演一个指导者、促进者、调解者、教育者等角色,成为避免资源滥用的守护者。

2.2以开放程度分。根据林业开放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封闭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开放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封闭型模式是特定的政治、经济和地理环境与一定的理论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其指导方针是追求区域经济的自我健全和完善,生产和流通体系基本上建立在“内循环”运作的基础上。开放型模式是建立在与外部经济广泛联系的基础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和要求。封闭式林业是指将林业看作一个独立的行业,本行业的发展只能依靠本行业的发展,没有将林业经济发展,看作为整个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对林业的认识缺乏全面的认识。开放式林业就是以社会办林业为宗旨,林业与其它行业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林业的主要功能是其生态效益,从而应该上升到一个社会林业的高度,将林业生态意识推广到全民意识,从而使全民来关注林业,促进林业的全面发展。

2.3以发展速度分。根据发展速度的不同分为: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渐进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跨越式发展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实质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主要途径,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速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缩小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林业早日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林业跨越式发展是加速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出路,是根本改变林业自身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渐进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依照林业经济发展的一般途径,林业经济发展走上一条缓慢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没有考虑到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渐进式林业不可能快速改变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不可能加速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范文4

关键词:绿色经济 认识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96―01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在科技创新和生产能力上不断进步,人类经济发展迅速,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应的是资源与环境危机日益严重。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从环境与发展的结合来推动发展的“发展观”成为主流,“可持续发展观”逐渐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物,它是伴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而产生的。普遍认为,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节约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必要内容,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绿色经济的这一基本内涵出发,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认识绿色经济的特点及发展绿色经济几点要求。

一、绿色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

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这使原来依附于自然的人类能够反过来征服自然。越来越多的自然物质被纳入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类开始向自然无节制的索取,并大量的向自然排泄各种废弃物。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人类与自然是处于对立的关系,并导致了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出现。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绿色经济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一,绿色经济注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将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作为经济发展内容。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人类是将自然、环境当作对立面,当作需要去征服、被征服的对象。这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将人类视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自然和环境必须服从于人类的意志,任人类去主宰。反之,绿色经济将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容,把人类的经济活动置于整个人类生态系统中来看待。经济活动作为人类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它必须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和谐的关系。人类在经济活动中一方面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原材料,同时又将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废弃物排人自然环境中。但在绿色经济这一发展模式下,此循环过程是合于自然环境规律的,它不会不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也不会过量地排放废弃物。很明显,在绿色经济中人类与自然是协调、和谐的关系。

第二,绿色经济重视生态资本,并将自然资源与环境纳入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在传统发展模式中,特别是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人们考虑的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结合。人们不否认土地、森林、河流、矿产作为生产资料的地位,但是却将作为土地、森林、河流、矿产的整体即自然生态环境排斥在外。实际上,离开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整个社会再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在绿色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人类、社会及自然界是一个整体系统,自然资源总量、环境自净能力、生态潜力、环境质量等都被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素。因此,绿色经济将自然资源与环境纳入经济发展的考核指标内,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及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等都进行评价和考核。

二、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多方面支撑

在现今人类经济与自然环境处于对立的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无疑是必要的,但难度也是相当大的。因此,从科技、制度两个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这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由之路。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范文5

关键词:绿色经济 发展 中学生

金融危机的来临,让绿色经济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在国际上,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基于绿色制造和绿色能源为核心的政策措施,希望能够通过绿色经济的发展来占据新一轮全球竞争的优势地位。所以,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就需要对绿色经济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一、时代的呼唤――发展绿色经济

发展绿色经济是时代最迫切的呼唤,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正在接触各式各样的知识,而绿色经济就成为中学生必须理解的一大问题:在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与生产力的发展,极大程度的提升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就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并且对大自然任意的开发和掠夺,这样就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使得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但是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中也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这一个问题,并且也认识到原本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从原来的局部性上升到全球性,从原本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体污染等第一代生态环境问题逐步朝着第二代生态环境问题过渡。这里所说的第二代生态环境问题指的是全球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酸雨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的问题。而第二代生态环境问题对于地球以及人类造成的威胁也要远远高于第一代生态环境问题。

虽然人类实现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但是却有黑色文明伴随出现;虽然经济得以增长,但是也为人类与地球制造了“坟墓”。所以,无论是社会的各界人士,还是正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都应该明白,人类需要从原本的工业文明朝着生态文明转移,将一切的经济社会活动都保持在地球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这样才可以推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绿色经济价值观就成为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成为我们这些未来社会接班人必须要培养的一个理念。

二、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发展绿色经济,必定会面临诸多的困难,通过绿色经济发展相关的文献调查,大概总结了几点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突出问题。第二,绿色城市的发展依旧是一大难题。第三,中国的绿色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这三个方面可以说是现阶段中国绿色经济发展面临最严重的三大问题,所以,就应该积极探索,提出相应的战略措施,加快经济绿色转型。

三、加快经济绿色转型的战略措施

作为中学生,对于绿色经济发展的理解也有所局限,通过自身资料的查阅以及老师的引导,对于经济绿色转型战略,我认为主要包含了下述四个方面:

第一,完善传统产业的淘汰与升级,完善新兴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建立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考核体系。建立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市场,主要是在企业生产成本之中纳入环境损害定价,将国际领先的绿色生产水平作为准入门槛;在地方性的发展评价中,纳入CEP和GDP双核算制度,能够将GDP至上的观念加以改变。通过研发生态环境产品的补贴与税费优惠,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可以靠近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领域。

第二,实现新兴产业与新兴就业的融合,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在规划新型城镇中,需要制定绿色建筑、绿色基础设施以及绿色交通等一系列标准,创造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新兴产业的战略式发展布局,尤其是制造环节,也需要同城镇的发展相互配合。在新增就业人群职业培训和高端人才培养的方向上,不断朝着新型城镇建设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调整,以便培养出更多符合绿色发展需求的人才。而身为中学生,我们也需要适当接触这些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以便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三,新兴产业为了争取全球竞争力,就需要建立“创新技术-形成专利-建立标准-引导市场”的基本模式。其中,需要着重于新兴产业核心创新技术支持,尤其是生态产品开发、环境治理、电动汽车、新能源等一系列的绿色技术创新,都应该得到大力的支持。在高铁模式、北斗导航等经验汲取的基础上,实现新兴产业核心技术专利话,专利标准化的进程,这样才能保持未来全球竞争中经济全球化的优势地位。

第四,着力于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身为中学生的我们都明白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提倡绿色生活与消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纳入绿色文化就成为“勤俭节约”的新方向。通过环保标志与节能等绿色产品认证制度的完善,探索出“碳标签”等一系列措施,进而增强社会大众对绿色消费的参与和认知。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才可以减少并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利用绿色消费补贴和政府采购的方式,如节能产品方面的消费补贴等,都有利于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研究议题。我们,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当身为中学生的我们进入社会之中,必定就会是一个强调“绿色”的大时代。所以,处于学生阶段的我们,就应该尝试着去接触绿色经济发展这一个理念,尝试着进行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转型战略措施方面的探索。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让中学生的发展与绿色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真正理解绿色经济发展的含义。

参考文献:

[1]向书坚,郑瑞坤.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研究[J].统计研究,2013(03):72-77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范文6

【关键词】绿色经济;绿色审计;绿色会计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只顾发展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的恶果也逐渐显现出来:环境的不断恶化直接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各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最严重的是,环境的持续恶化已经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尝试着寻找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平衡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等观点被提了出来,这些观点与发展绿色经济的本质是一样的,在提出这些经济发展模式后相关的专家学者又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实现绿色经济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起符合需要的绿色审计与绿色会计制度。

1.简述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的五大原则是“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符合这些基本要求的,才有可能被称为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相关专家学者经过不懈努力研究探索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系统的总结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经济发展理念。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绿色经济就是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平衡点,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实现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以经济的发展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前进,而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以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双赢的发展模式。在当今世界,绿色经济已经是经济建设模式的主流思想,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认可了这一经济发展思路并付诸行动来实现绿色经济。

2.浅析绿色审计

为了适应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绿色会计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以审查被利用的自然资源信息的真实性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审计应运而生。要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绿色审计制度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实现绿色经济的关键环节,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实行绿色审计制度对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一方面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又要借助审计部门加大对环境保护的经济监督,以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战略。

2.1 绿色审计的内涵

绿色审计又称环境审计、生态审计,是绿色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商业学会(ICC)将其定义为:“绿色审计是环境管理的工具,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设备的业绩进行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定期的、客观的评价,并通过有助于环境管理控制及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管理部门借此可确定组织的环境管理系统的经营活动在符合有关规章和内部政策的要求上是否充分。”具体而言,绿色审计是指由审计组织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确保绿色会计制度的科学性和顺利实施。

绿色审计是一种监督制度,进行监督的主体被统称为审计组织,包括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主要的监督对象是相关企业进行的涉及到资源环境的经济活动,要审计企业有关自然资源、环境计量的合法性、真实性,环境资产、环境资本金、环境成本、费用、环境效益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等。依靠着绿色审计这样的监督制度,来确保那些涉及资源环境的经济活动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公允性是指,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要真实、完整、及时的记录,记录的方式和内容要适当、合理。合法性是指,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要符合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和环境标准的规定。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经济效益,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自然也要考虑效益性的问题,所以绿色审计也包括对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的审查。

2.2 绿色审计在中国

面对世界环境日益恶化,各国现在正在大力加强绿色审计工作。但是,中国的绿色审计尚处在理论探讨的初级阶段,与世界绿色审计研究与审计实践差距还很大。中国绿色审计监督是最近几年才被给予关注,在实践中,缺少成熟的案例,尤其是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执行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中国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急需对相关企业的资源存量及损耗、环境污染负荷及环境效益进行绿色审计监督,急需借鉴国际绿色审计监督经验来建立适合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绿色审计制度。值得高兴的是,我国政府已经高度重视绿色审计的设立问题,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来鼓励支持绿色审计制度的建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套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绿色审计制度会在我国建立起来。

3.浅析绿色会计

随着经济发展对“绿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为传统的会计制度是不把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的,这导致无法反映出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绿色会计制度可以通过数据来比较直观的表现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我国也在积极的探索如何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绿色会计制度来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3.1 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企业的定位不同。传统会计对企业的定位是“经济人”,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并没有意识到应该由企业来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通过大量的消耗和污染自然资源来获得经济利益却只需负担很轻的环保责任,这对保护环境十分不利。绿色会计把企业当做“社会生态经济人”,它要求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兼顾环境利益,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产生的各种矛盾。

3.2 绿色会计在中国

在我国,绿色会计的起点较晚,绿色会计的理念尚未普及,只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比较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会计,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对绿色会计不太了解。这使得绿色会计的实行缺乏了整体性,没有达到整齐划一的水平。相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绿色会计宣传力度的逐渐加强,绿色会计的普及面会越来越广。

4.我国发展绿色审计、绿色会计的建议

4.1 通过立法来规范绿色审计、绿色会计

制订专门的法律法规来明确规定在绿色审计、绿色会计的活动中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规定的惩罚措施。有了威严的法律做保障,在实践操作中可以减轻不少的压力。

4.2 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

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要想把它执行到位,实现当初制订该制度的目的,关键是看负责执行这项制度的人有没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及能力,发展绿色审计、绿色会计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绿色审计、绿色会计的培训;建议社会培训机构开设绿色审计、绿色会计培训项目;建议高校相关专业开设绿色审计、绿色会计课程。

4.3 “拿来主义”

我国绿色审计、绿色会计的发展速度落后于那些发达国家。一些发达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我国可以学习它们的先进经验,把它们的研究成果加上中国特色为我所用,这样可以使我国少走一些弯路。

参考文献

[1]张叶,张云国等著.绿色经济[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9.

[2]张春平.绿色审计:为绿色经济保驾护航[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2).

[3]闫庆芬.对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思考与建议[J].山东煤炭科技,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