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蹈教育的概念

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1

一、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五年制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毕业生就业的需要

为了解英语在企业用工需求中的情况,课题组成员李庭祥同志对来校招聘的企业和招收五年制高职毕业生较多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关于英语在企业用工中的重要性和不同生产领域对岗位英语技能需求的调查结果如下。

英语在企业用工中的重要性统计:①英语能力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3%,比较重要65%,不重要32%;②企业招聘是否涉及英语:是75%,否25%;③使用英语的熟练程度与职位的升迁是否有关:很大关系18%,有关系63%,关系不大17%,没有关系2%;④ 英语掌握程度与工资是否挂钩:是38%,否62%。

不同生产领域对岗位英语技能的需求度统计:调查范围为旅游服务类、商贸类、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等几个生产领域,对能用英语日常会话、能听懂工作布置、能识别岗位英语标志、能阅读岗位说明、能填写岗位表格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数据分别是93%,76%,90%,87%,92%;95%,81%,94%,66%,95%;42%,63%,83%,85%,84%;36%,27%,76%,85%,70%。

从英语在企业用工中重要性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65%的公司认为英语能力在企业中比较重要。员工的英语水平与工作开展紧密相关。一是体现在招聘中,75%的公司的招聘要求都会涉及英语,即使招聘的是基层的岗位。二是体现在职位的升迁上,81%的公司都会将员工的英语水平视作他们职位升迁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从基本素养还是工作需求上上讲,英语都是企业员工必备的能力和素养。

不同生产领域对岗位英语技能的需求度调查结果,反映了不同生产领域企业、不同岗位的英语技能要求。旅游类和商贸类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各个岗位对英语技能的要求都是最高的。它要求员工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要具备相应的能力。信息技术类企业对“能识别岗位英语标志”和“能阅读岗位说明”要求较高,反映了这类企业要求员工在读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加工制造类企业对“能听懂工作布置”“能识别岗位英语标志”和“能阅读岗位说明”这三项要求较高。

由此可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因此,五年制高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应当是就业,改革的措施要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水平和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英语学习,也是他们的需要。

2.公共英语教学本身的需要

从年龄结构上看,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师师资力量偏年轻化,缺乏教学经验。同时,职称结构也不大合理。调查显示,职校高级职称的英语比例欠缺,名师更是凤毛麟角。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还认识不到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加之目前大部分五年制高职校使用的教材偏重于语言的基础性训练,致使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黑板的教学模式上。有的学校还在采取统考的测评方式,重点还是考察语言基础知识,而没有体现出对学生全面素质及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和就业相结合。

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少,容易造成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英语教学缺少灵活性,往往只强调单一的语言学习,单纯进行英语知识的灌输,没有广泛搜集与课程有关的资源,是典型的“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学生没有机会接触英语学习实景,英语的社会应用离他们太远,英语学习没有与就业市场相结合,使他们看不到学习英语的实用价值。同时,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英语词汇量少,说不出口;阅读能力差,读不流利;没有大量的语言材料的输入,说不出来;不通语法,写不成文。学习中的重重困难,给学生学习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挫败感。在课堂上,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学习兴趣低下,这样反过来又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导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故此,形成了教师教不动、学生学不进的高职英语教学困境。要解此困境,还需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改上谋求新路――让教师从学生的就业实际需要出发,在选择教材内容、更新教法、创新评价等方面下功夫,认真组织教学;让学生从就业导向中看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英语学习的动力,提起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五年制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五年制高职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应当从师资、教材、教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统筹协调,着力提高高职校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

1.培养双师型教师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制,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五年制高职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师在高职院校同样担负着培养生产第一线人才的任务。因此,五年制高职校英语教师应考虑向“双师型”方向发展。一个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策略和智慧以及较高的综合素养和文化底蕴,在课程教学中表现出较好的执行力、学习力和创造力,还必须学习、了解相关专业实用业务知识。双师型英语教师要跳出英语专业这个范畴,主动开放思维,积极地了解所任教班级的专业情况,至少要对一门专业有较深的了解,使自己的教学和该专业能结合起来。英语教师要到企业或深入实训基地锻炼,或参与需要使用英语的相关实践活动等,以此来锻炼英语运用能力,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更好地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的需要。

2.开发课程资源,构建校本教材

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的经历。师生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英语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教材及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教学过程是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其生成形式包括课堂以外生成、现场环境生成、多元整合生成、结合生活生成等。此外,学生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制学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互相观摩小品表演,提高学习兴趣,欣赏与表演同行,共同进步。还可以成立英语咨询组。这些资源能丰富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体验,促进转变课程功能及学习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现有的教材沿用了传统的编写体例,教材板式设计较陈旧,资源内容单一,形态静止,操作性不强,练习的设置缺乏层次性,缺乏真实的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且以阅读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服务于应试教育,不是指向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因此,要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校本教材体系的构建,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修订完善,以更好地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实践。

3.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

五年制高职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把学生英语口语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读懂和翻译相关的资料,在涉外交际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口语和书面交流。改变重语法而轻口语、重分数而轻能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英语学习中参与进来、动起来、说出来,着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运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倒逼机制的作用,让学生在运用中知不足然后学;在教学上多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模拟软件,在多媒体上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在电脑上直接实现人机交互,进行真实的英语能力体验,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把企业招聘的相关场景加入到教学计划中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书写能力。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英语教学,在基础语言知识听、说、读、写的学习基础之上,把重点放在应用文的学习上,比如合同、单据、说明书、市场预测报告等。

4.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需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用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实行英语等级证书和毕业证书挂钩制。以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为依托,要求学生至少要通过一级考试。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需求及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情况,以够用为原则,采取分层教学模式,推行必修、选修、免修的评价考核制度。对于在二年级及以前通过全国英语等级三级的同学,在三年级及其后的学习阶段实行免修英语的政策;对于通过二级英语等级考试的考试,在高年级推行选修制度,让学生根据将来就业的方向,选修英语;对于必修的同学,在其英语成绩评价上,采用过程学习与成绩考核相结合的手段,注重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过程学习学分弥补卷面考试成绩的不足,帮助他们通过平时的考试。根据就业的需求,对学生开展分层次评价,让不同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都能获得相应的提高,满足其就业需要。

三、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使五年制高职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切实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英语学习负担,同时又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英语水平保障,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一定的英语基础。本着这样的要求,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从师资、教材、教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将教学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创新

舞蹈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其独到之处在于它能提高人们的审美价值、情感情操及自我生活品质。舞者优美的舞姿给人以视觉盛宴,动听的旋律带人浮想翩翩,而且从中所辐射出的人文内涵给人以激励和愉悦。因此对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创新显得更加重要。[1]目前我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创新改变,同样舞蹈教学要想经得起考验,就必须对其教学进行改革及创新。舞蹈课教学中学生将身体与脑力相结合,通过观察、手脚并用等模式来开发大脑思维,这是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思维、不断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强健人的体魄,美化人的心灵,使身心得到升华。舞者通过其身体做为一种表达形式来表达自身情感,使人感受舞蹈之美及舞蹈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盛宴。[2]通过舞蹈还可以提高自身审美、强健体魄,在幼儿时期,舞蹈显得更加重要,幼儿时期是身体和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舞蹈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品格和性格,同时对幼儿的观察力、思考能力、记忆力也有一定的锻炼。因此,需要加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力度,加大对舞蹈教学的创新,使学生充分感受舞蹈之美。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创新

1.舞蹈教学理念的创新。在学前教育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人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思想保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还保持着教师教授、学生传承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理念机械、呆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舞蹈的创新能力受到了限制,忽视了舞蹈给人们带来的审美价值和美感,使学生们无法充分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3]因此教师应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理念进行革新,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充分把握舞蹈教学对人们生活情感的影响作用。2.教学内容编排的创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与专业的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有明显的区别,专业舞蹈教学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主要是面向幼儿的教育,两者在本质上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也应有着明显区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教材内容的编写应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以儿童的理念为标准,设置简单易懂的儿童舞蹈教学内容,这样更容易使幼儿接受。在舞蹈的编排上,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编排,针对一些舞蹈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应扎实地练好基本功,并给予充分的课时来做保证。[4-5]舞蹈教学质量的高低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是否能顺利开展。其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还应充分发挥舞蹈的影响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培养高尚的情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把民族舞蹈纳入教材编写内容,并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加以实践。3.合理利用多媒体开展“新课堂”。传统教学创新的主流手段是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来对学生展开教学,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感受不同的舞蹈风格,教师通过投影仪、视频与课本相结合的方式来讲授相关舞蹈知识,这样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展示,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在进行舞蹈示范教学中,学生的舞蹈有动作不优美、不到位问题,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弥补、纠正,并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对多媒体教学加以修正,做到生动直观,举一反三,让学生看得明、记得住、学得透。4.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要条件。在开展舞蹈教学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的趣味性,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老师必须坚持趣味教学的原则,努力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配合新时代教学手段,激发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6]5.注重“即兴创作”在中职院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人们在受到外在刺激的作用下,即兴创造出某种作品称之为即兴创作。即兴创作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环境及成长历程来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音乐,学生可以根据音乐律动随意地摆动,任意创造动作,可滑稽、可优美、可跳跃、可笨重。通过这种类似活动,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即兴创作的能力。即兴创作的原理及精髓在于它是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专业的基础。[7]通过即兴创作,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精确的节奏感,默契的配合度等,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6.通过概念来指导教学。舞蹈是通过人的身体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舞蹈教学具有可操作性,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进行舞蹈教学时需要先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概念的讲解、动作要领的示范,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舞蹈概念、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动作分解教学,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要领,增加了学生对舞蹈教学的兴趣,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3

1、借助训练体系概念,明确训练方向与性质想熟练应用一门学科,首先需要把它的理论概念、涵盖方向了解清楚。作为幼师的舞蹈教师,不仅自身应具备专业的舞蹈专业技能,还需要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不仅对教学方向、教材大纲把握熟悉,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也能了解熟练,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更好的理解训练学理论的深层含义,针对课程具体运用起来才会有的放矢。“舞蹈训练是指依据科学原理,通过对舞蹈者进行系统的机体结构机能重建和动作技术加工来全面发展舞蹈身体专业能力的教学活动。”我们应分出舞蹈教学课程中训练课与非训练课的比重,当然幼师舞蹈课程更多的还是非训练性的,如民族民间舞,舞蹈排练与创编及儿童舞蹈等相关课程。少量的技术能力训练课如古典舞、现代舞基本功训练则属于训练课了。从广义上讲,舞蹈训练是一种提高身体能力和专业水平的综合的舞蹈教育过程,在不同的体系有不同的特点,它不仅强调艺术性还具备社会性的特征。我们在开展训练时结合幼师教育特点,需分化好学生身体机能,基本能力和技术、表演还有心智能力的比重,并不能忽视文化素养、道德觉悟思想方面的培养。

2、有针对性选取训练侧重面,理论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对于幼师舞蹈教育而言,学生入学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同专业不同的教育目标,然而训练大方向上突显出的特征是一样的。而我们在训练时应该依据自身特点结合相关的训练学原理加以应用,而不能生搬硬套,违反科学训练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加以筛选,有针对的着重于某些方面的训练和练习。

2.1舞蹈训练的特点与原则。舞蹈训练的六个主要特征帮助教师准确区分不同专业的训练规律,依托这些特征的定义可以更深刻准确的认清制定训练的定位,比如“一般性和专门性”这个概念,非常明确具体地解释了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定义,训练者和舞蹈者如何应对二者的不同和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清楚地告诉给大家了,帮助我们准确的定位。

2.2少儿及女子各方面的训练特点。关于少儿及女子在训练中出现的特点,不同的能力训练中也有不同的方式和注意点,特别对于幼师院校的学生,由于毕业后面对的多是儿童,特别女孩子居多,所以这里应该特别留意。作为教师不仅需要自身掌握其中的尺度,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握训练方式,以及预防会出现的各种不良状况,这对于幼师舞蹈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概念。

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校体育舞蹈;微课教学;构建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水平日益提高,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出现,其中翻转课堂,因其独具一格的特点深入教学各个领域,其教学方法灵活、学习效率高,因此备受学校与老师重视。

1.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内涵

1.1翻转课堂

其也可称之为“反转课堂”,英文简写为FCM,具体而言就是将传统的先知识后内化转化为先内化后知识,对传统课堂教学不断进行创新。早在本世纪初,美国率先提出了该理念,经过不断探索在2011年传入我国,并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与专家学者的重视,部分学校开始将其付诸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果[1]。翻转传统的学习过程是该理念的基本思路,通过应用该模式,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所学知识点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课堂上则以师生互动为主,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解答疑问,在此基础上实现预期教学效果。

1.2微课概念及特点

微课教学视频,就是通过教学短片为学生传授知识点的过程,其中知识讲解为视频的主要内容,一般授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针对某一知识概念的理解与构建对学生进行辅导。例如,操作过程演示、知识点授课等相关视频。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主要包含:以某一教学环节、活动或知识点为核心;数据量不大,极易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并共享,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视频时间比较短,不超过15分钟,学生观看兴趣比较高。

2.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特点表现

什么是体育舞蹈?其以音乐节奏为基础、通过身体动作与形态的表现、具有舞蹈艺术性的将体育、舞蹈及音乐融为一体的一种运动项目,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但要重视传授动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舞蹈表现力。在体育舞蹈动作学习中,包含泛华、分化及自动化3个过程,这是符合一般运动技术规律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般将动作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其中讲解,就是老师通过语言对动作描述,帮助学生建立潜意识的模糊概念,对动作加深印象;而示范则是老师通过亲自示范动作帮助学生构成表象意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技术动作才能掌握的更好。

3.目前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

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其自身专业性比较强,且舞蹈种类多,主要包含恰恰、牛仔、探戈、伦巴及华尔兹等10种形式,而且每一种舞蹈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恰恰比较激情,节奏快,因此有比较高的速度与爆发力要求;而伦巴则比较柔和,节奏也比较缓慢[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对老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老师自身舞蹈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水平。但目前很多高校体育舞蹈专业老师并非科班出身,而且平时舞蹈培训机会比较少,因此对学生技术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难以进行专业化的培养。

3.2教学方法比较呆板

在高校体育舞蹈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是主体,根据老师对动作的讲解与示范,学生再进行学习,由于每节课学生比较多,对舞蹈动作老师需要进行反复的讲解与示范,甚至有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同时兼任男女两个角色。这样学生在理解动作时就会出现偏差,老师体力消耗比较大,浪费上课时间。而且在动作学习中,老师对某些难度大的动作示范不到位,学生没有掌握动作要领,因此加大了学习难度,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课堂以技能传授为主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是灵魂,而专业也是以音乐为基础,表现身体形态形式,因此舞蹈动作不但要与音乐节奏协调,更要凸显音乐自身内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以老师的言传身教为主,注重动作的规范化,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与创编力,在学习中,学生没有深入理解舞蹈动作要领,只是机械化的模仿,动作与音乐的融合度非常低。

4.翻转课堂模式下,高校体育舞蹈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4.1设计学习评价

利用业余时间,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式学习,这也是翻转课堂的重要学习阶段,但必须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相应的练习,因此在微课教学模式中学习评价也是非常关键的。根据翻转课堂教学需求,在各视频中必须要对相关知识点做针对性搭配练习。微课学习评价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根据微视频进行内容学习,设计学习评价习题,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习题完成情况,进行下一轮内容的学习,亦或是重新观看微视频,不会存在赶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同时,对评价习题,要尽量细分为若干小问题,在答题时老师可适当的给予提示,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确保所有练习题都可重做,以此巩固所学知识。(2)、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而且必须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方便学生进行在线讨论。

4.2设计微视频

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应用微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为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微视频作用要远远超过辅导教学,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成为微课资源,再将其设计成微视频[3]。在实际教学中,微视频的角色主要表现为解释阐述、总结知识、设计情景、分析典型实例及引入概念等,学生对知识点能够进行系统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知识能力,必须将微视频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学生根据微视频的关键词快速检索学习内容。在微视频设计中,必须要坚持实用与简洁相结合的原则,即将重点信息凸显在屏幕中,排除部分干扰信息或同步解说与非实录信息,选用PPT、录像及录屏软件等完成微视频的制作。

4.3设计学习活动

在课前业余时间老师将相关微视频传输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就增多了,有充足的时间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在实际课堂活动中,必须要包含知识检测、布置任务、分组合作、回报及反馈评级等部分,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舞蹈的专业技能。

4.4课后加强练习与巩固

尽管课堂教学完成了,老师应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以此巩固所学动作知识。体育舞蹈的实践性比较强,因此老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比赛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获得进步,一定程度上还能活跃校园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5.翻转课堂模式下高校体育舞蹈构建微课教学模式的意义

5.1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倡导的是“因材施教,先学后教”的理念,因此高校体育舞蹈应用该模式时,首先课前,学生必须要完成自主学习,否则无法在课堂进行下一步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的。

5.2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充分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范围,不受课堂与教学进度限制,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4]。课前学生提前学习所学知识,并进行针对性的练结遇到的问题,课堂上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3课程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老师在制作微视频时,为了将教材知识与技能阐述清楚,要充分利用教材预习资源与课外教学视频或短片等资源,甚至是一些重点与难点的练习与比赛视频,这样课程教学资源的种类与方式更加丰富,教学资源质量与水平也不断提高。

5.4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要在课前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其次,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参与讨论。最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辅导。同时,在课前学生认真学习老师制作的微视频,带着问题回到课堂学习,在老师与同学帮助下问题得到解决,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增强,对知识逐步完成内化,以教与学为契机,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逐步增多。作为一名高校体育舞蹈老师,在新形势下,要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实践探索,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教学作用,促进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稳定发展。

作者:陈贻洲 单位:衢州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芳芳.基于翻转课堂的操作系统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方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2.

[2]石晓岩.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困境[J].大学教育,2016,03:27-29.

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 工科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251-01

艺术教育有助于开发智商,培养和发展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大学则是实施美育、开展普及性教育的重要阵地。2010年,作为工科院校,我校首先以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为试点开展了艺术舞蹈大讲堂并成立了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舞蹈团。

从舞蹈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舞蹈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通过舞蹈的审美教育,在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上给人以影响。我校已开展的舞蹈教学别注重学习与社会活动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把学到的艺术舞蹈与身边的人们分享,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服务于社会。

一、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结合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形象思维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在舞蹈过程中人的大脑形象思维方式伴随人的情感体验得以实现。实践证明,艺术的形象思维有助于科学技术的抽象思维,使科技能够引领艺术的前进方向,二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通过我校各项以“舞蹈”为主题的活动的开展,在校大学生通过舞蹈学习加强了自身的运动,提高业余生活的质量。我们对参与其中的同学们进行调查,普遍反映舞蹈可使大家劳逸结合,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受益匪浅。

二、舞蹈人文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的成功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科院校开展艺术舞蹈素质教育,对开发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大学生个人文化修养、对美的鉴赏能力、自身心理健康的教育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能够使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力量。

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永无止境。对于工科院校中大学生对待艺术舞蹈选修课的看法,我们已面向全校学生针对体育选修课开设艺术舞蹈的选课初步在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女同学中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喜欢开课的人数高达90%。此外,男同学对此也持有欢迎态度。可以说,艺术舞蹈选修课的开设符合同学们追求美的心态。

我校相继开设了舞蹈课堂、艺术创作班,以及组织同学们参观画展、艺术收藏等,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这有利于我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将舞蹈艺术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促使其全面发展

首先,舞蹈的价值和作用,就在于给人以真善美的教育,不断陶冶情操,吸收美的真谛,提高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

我校也开展了一系列以舞蹈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在节假日或周末为社区服务,为敬老院献爱心,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真善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到一起,以此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人文素质和具有个人魅力的艺术气质。可见舞蹈有着强大的社会作用和育人效果。因此,充分发挥舞蹈的情感教育优势,与生理运动相结合,不仅净化学生的心灵,还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其次,舞蹈作为一项艺术肢体表达的活动,可充分唤醒人体内正能量。动听的乐声传入大脑可改善脑细胞的兴奋状态,通过脑部神经的相互调节促使大脑分泌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激素,唤起同学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限追求。

四、舞蹈艺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作用,促使大学生自发产生创业动机

由于我校男女学生人数差距大,女同学人数相对较少。面对当今社会竞争如此的激烈,舞蹈不仅可以帮助女同学内练气质、外塑体型,大大提高个人整体形象,还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自信心。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将艺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意义。隶属于我校艺术团的舞蹈团定期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校内、外艺术交流及演出活动。学生丰富了课余生活,提升了自身素养,气质也大大提升,拓展了将来迈出大学、步入社会的文化修养活动空间。同时也提高我院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使学生毕业找工作时从面试的第一眼就给招聘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

[2]张岂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05(9).

舞蹈教育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舞蹈艺术;身心协调

舞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远古时期,舞蹈是人类相互沟通、传达信息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不断演变成为今天的形式,即:以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内心情感,进而激发欣赏者心灵的共鸣,属于情感领域的深层韵味。而在舞蹈艺术中最为重要的是表演者身心的协调。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谈一下舞蹈艺术中身心协调的相关事宜。

一、身体与心灵造就舞蹈艺术

舞蹈不同于音乐艺术,他属于是身体艺术。舞蹈最初源于人们以身体的动作来产生一种美感,进而来表达某种信息,或者心情。由此可见,动作是舞蹈艺术的核心内容。舞蹈的产生就意味着人的身体要随着动作而运动,可以说人身体动作是舞蹈传达着的主要途径,有着“媒介”的作用,在舞蹈艺术中承担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人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包含着一种情感,舞蹈者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激发人们的情感,其原因在于,每个舞姿、动作、造型都是依附于心灵,可以说舞蹈动作是对情感的一种外化。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假设舞蹈缺乏感情,只是几个或者一连串的动作,如何激发欣赏者的共鸣呢?舞蹈是对人内心的情感的一种表达,其心灵促使着身体的动作,推动舞蹈的不断向前发展。可以说,舞蹈同样是心灵的艺术。而身体是舞蹈的物质载体,而心灵是舞蹈的灵魂。由此得出:舞蹈艺术中,身体是技能问题,而心灵是舞蹈的艺术问题。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心理原意既不是人脑,也不是自我,更不是中文的心,或我们用以和物质相对的精神或意识.而是指人的灵魂,故心理学乃是灵魂的逻辑学或灵魂之学。”舞蹈是人类心灵与身体相结合的人体文化,是最接近心理学的一门艺术,因此,舞蹈艺术中身体与心灵是不可分割独立存在的,心灵需要借助身体舞动,而身体需要依附心灵充分展示自我的情感,从而达到艺术的顶端,形成舞蹈艺术。

二、身心协调是舞蹈艺术的核心内容

北京舞蹈学院的吕艺生教授针对舞蹈提出了一个概念和范畴,即:舞蹈本体论。对舞蹈本身的特征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吕教授所提出的舞蹈本体论主要是研究舞蹈的本原、本性、本质、本身的特殊规律以及自律的方法与理论等。而舞蹈本体论的内涵设计的恰恰是舞蹈学的研究对象:身、新关系以及其动作表现。因此,结合吕教授本体论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舞蹈的本体主要包括人的身心以及身心协调问题。要知道身体是舞蹈的工具,身体与心灵的关系又是不可分割的,同时,舞蹈也是运用身体、心灵来展示人的心理现象。正如胡尔岩所说“舞蹈是身体的艺术:舞蹈是心灵的艺术;舞蹈是身体与心灵一起飞翔的艺术:确切地说,舞蹈是心灵驾驭身体、身体表现心灵的艺术。”由此看来,舞蹈是用身心关系来表现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艺术形式,身体只是舞蹈的物质载体和技术问题、而心理才是舞蹈有意味的形式和艺术问题。因此,身心关系是舞蹈本体乃至整个舞蹈艺术的核心内容,是舞蹈本体论和舞蹈心理学共同的研究对象。

三、身心关系的协调、平衡发展是舞蹈教育呼吁、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西方古希腊人首先提出“和谐发展的人”的观点。他们用“Calocagafia”这个复杂的概念来表示教育理想。其含义就是人的健美的体格和高尚的道德相结合。我们都知道,现如今的社会注重的是全面的素质教育,其目标是培养生命和谐、全面发展的新人类。而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同样需要追求和谐、协调、平衡等。舞蹈者也只有追求身体的和谐生命,具有自由、强健的身体,才能孕育出最高尚、最优美的灵魂和智慧。舞蹈教育作为最直接的的审美形式,其身心协调问题不单单是舞蹈艺术的核心,其平衡发展更是舞蹈教育领域随呼吁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了影响舞蹈者身心协调、平衡发展的三个基本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生物因素。这里的生物因素指的是遗传因素,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舞蹈者依靠这个遗传因素来实现、创造舞蹈艺术。

2.环境因素。对于舞蹈者来说,环境因素是尤为重要的。属于舞蹈者内心的某种状态,如:自发的、无组织的、盲目的状态等等。

3.教育因素。教育因素是社会人们所关注的。可以说教育因素是影响舞蹈者身心发展的关键。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倡学生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作为指导者、引导者、合作者。可以说没有教育者,那么学生学习将处于无目的、无组织、无计划的盲目学习过程中,而在赋有舞蹈天才的个体也很难实现舞蹈梦想。可以说学生的一切都源于教育,同样舞蹈的身心发展也源于教育。而作为教育者需要做的是:加强关注学习者的心理,首先做一个心理学者,掌握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构建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内容,以启发、诱导、民主的形式使学生身心和谐、自由、发展,进而引导学生以自由、健康的心态去创造、表现,为舞蹈艺术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丰富舞蹈的生命色彩。

四、结语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今天,我国舞蹈艺术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尤其近几年来社会各界纷纷办起了舞蹈班,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开始兴起了群众自发的现代舞。可以说舞蹈教育在社会各个地方已经得到了发展和普及,秉承着 “以律动性的形态锻炼身体,增强人的体能;以审美的方式解放心灵,开掘人的创造潜能;以身心一体化的身体训练,塑造完美的人格”的舞蹈理念,尽情的抒发、表达自我的情感。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身心关系并掌握一定的身心发展规律,用艺术性的教育诱发我国更多舞蹈人才的产生,最大限度的凸现舞蹈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