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标准

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1

保定市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保定市现有27个县(市、区),总人口1 048万人,自教改工作开展以来,本市经过布局调整、撤校并点之后,目前全市有义务教育学校2 715所(其中初中426所,小学

2 289所)。近年来,保定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和《河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方案(试行)》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于2009年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标准化实验室”创建活动,为切实做好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工作,特制定了《保定市中学标准化实验室评估细则》(试行)《保定市小学标准化实验室评估细则(试行)》。

近年来,保定市共投入了20 704万元来进行了实验室改造工作,通过市、县、校的共同努力,已初现实效,全市已经有851所中小学校通过了标准化实验室验收工作(其中初中242所,小学609所)。这一系列措施,为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课程改革的发展,打下了有力的基础,同时为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的基本思路

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工作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上下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确定思路,提出合理的方案。2009~

2010年全市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思路是:参照《保定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一比两率”量化竞比提高办学水平的实施意见(试行)》文件精神,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在与标准化学校建设同步进行的基础上来进行评估验收。每年将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任务均列入全年的工作计划和对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考核内容,为全面推进我市实验室建设工作升级进位,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2011年,市教育局决定,标准化实验室作为标准化学校一票否决项目,只有完成了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任务的学校,方可接受标准化学校的评估验收,这一举措又进一步促进了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

保定市标准化实验室评估验收工作的流程为:首先各县(市、区)、学校进行自查自评,自评合格后逐级申报给上级单位,然后市教育局选派专门人员组成验收组深入到各个学校,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走访师生、抽查实验等形式进行审核,并严格按照《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评估细则》认真评估,所有评估项目都有分数标准,分数合格的予以通过,不合格的责令并监督进行整改至合格为止。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目标任务

经过近几年的上下协作,不断努力,这项工作已初见成效,尤其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觉得,以前上实验课由于没有完善的设施很多时候只能看老师做演示实验,而不能自己动手,现在实验室的设备非常丰富,理、化、生课上的实验得以顺利的进行,课程更加生动,学到的东西更扎实了。这样的反馈促使我们进一步把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好。今后将以全面贯彻“十二五”规划精神为主旨,进一步推进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小学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为全市标准化学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2

一、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

实验技术队伍的政治水平、业务素质及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进程。由于受体制、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数量严重不足、思想不稳定、结构不合理。

1.数量严重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有数量充足的实验技术队伍。通过对比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与高职院校实验室任务及实验室人员2000年~2007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中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以及实验教学工作的专职高级实验师、工程师、实验师、技师、及其他实验技术人员等实验技术队伍严重不足。正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俞中文院长在《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中所述:“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师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大瓶颈”。

2.思想不稳定

由于实验技术队伍被视为教学辅助人员及政策上的不配套,导致实验技术队伍培养关心不够、进修提高的机会少以及评职、晋级难等问题。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衡量标准及其工作量计算办法可操作性差,实施起来困难,不利于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价。根据我们对东营职业学院等数十所高职院校问卷调查结果(如表),可以看出管理体制、工作评价等因素的不合理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工作的积极性,使这支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

3.结构不合理

由于旧的体制的限制及影响,有些院校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上无长远规划及短期实施计划,人员调进、调出很少考虑年龄、专业、学历和职称,不是按学科和实验室建设需要来考虑,甚至将其他岗位富余人员及工人调进实验室。教育部高教司对江苏、湖南、四川、陕西、辽宁5省30余所高职院校21658名实验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结果见图1~图3。由图1可以看出,具有学士学位的实验教师占有很大比例,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偏小,还有相当一部分实验教师为专科及以下学历。这与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优秀等级标准“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35%”还存在一定差距。由图2可以看出,50岁以上和30岁以下的教师在高职院校实验教师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50岁到40岁,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实验教师在高职院校实验教师队伍占的比例却较小。由图3可以看出,具有中级和初级职称的实验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高级职称的实验教师比例较低,与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优秀等级标准“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些调查数据虽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全国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出我国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实。

二、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的对策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思考分析其产生和存在原因的基础上,必须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聘任制,完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人员精干、朝气蓬勃、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突出职业性的实验技术队伍。

1.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管理理念

在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追求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本性和归属感,着眼于人才资源的开发,致力于人力的合理利用,做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管理体制的合理化、规范化;创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人力资源的理性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其核心内涵就是充分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服务教师,提高教师对高职院校的满意度,实现教师的满意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

2.制订和完善利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政策和制度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职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内各个部门通力协作。首先,国家应从根本上确定对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规范要求,以明确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不可替代性,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认为实验技术队伍水平低,“人人可教”、“人人能干”的错误观念,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和独特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作用。高职院校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场所,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支撑条件,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基本队伍,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得到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

实验技术队伍的政治水平、业务素质及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进程。由于受体制、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数量严重不足、思想不稳定、结构不合理。

1.数量严重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有数量充足的实验技术队伍。通过对比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与高职院校实验室任务及实验室人员2000年~2007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中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以及实验教学工作的专职高级实验师、工程师、实验师、技师、及其他实验技术人员等实验技术队伍严重不足。正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俞中文院长在《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中所述:“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师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大瓶颈”。

2.思想不稳定

由于实验技术队伍被视为教学辅助人员及政策上的不配套,导致实验技术队伍培养关心不够、进修提高的机会少以及评职、晋级难等问题。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衡量标准及其工作量计算办法可操作性差,实施起来困难,不利于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价。根据我们对东营职业学院等数十所高职院校问卷调查结果(如表),可以看出管理体制、工作评价等因素的不合理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工作的积极性,使这支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

3.结构不合理

由于旧的体制的限制及影响,有些院校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上无长远规划及短期实施计划,人员调进、调出很少考虑年龄、专业、学历和职称,不是按学科和实验室建设需要来考虑,甚至将其他岗位富余人员及工人调进实验室。教育部高教司对江苏、湖南、四川、陕西、辽宁5省30余所高职院校21658名实验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结果见图1~图3。由图1可以看出,具有学士学位的实验教师占有很大比例,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偏小,还有相当一部分实验教师为专科及以下学历。这与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优秀等级标准“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35%”还存在一定差距。由图2可以看出,50岁以上和30岁以下的教师在高职院校实验教师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50岁到40岁,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实验教师在高职院校实验教师队伍占的比例却较小。由图3可以看出,具有中级和初级职称的实验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高级职称的实验教师比例较低,与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优秀等级标准“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些调查数据虽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全国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出我国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实。

二、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的对策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思考分析其产生和存在原因的基础上,必须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聘任制,完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人员精干、朝气蓬勃、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突出职业性的实验技术队伍。

1.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管理理念

在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追求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本性和归属感,着眼于人才资源的开发,致力于人力的合理利用,做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管理体制的合理化、规范化;创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人力资源的理性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其核心内涵就是充分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服务教师,提高教师对高职院校的满意度,实现教师的满意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

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3

关键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运行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它的任务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创新性人才。其目标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建设期,教育部实验室应按照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在凝炼研究方向、实验环境和条件、人才队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外开放与交流等方面开展工作。待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并开放运行后,各实验室要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面向科学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区域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突出特色,努力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大力培养优秀的中青年队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切实提高实验室学术水平、竞争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基于以上精神,正式运行的实验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建设:

一、重新出台重点实验室开放运行的相关管理文件

依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教技司[2003]2号文件)中规定,“重点实验室是依托高等学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实体,依托的高等学校要赋予实验室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为独立的预算单位,在资源分配上,计划单列,与院、系平行”,因此重点实验室将设置成为与各学院平行的处级单位。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另需聘请4-6名重点实验室方向主要带头人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并适当从中选择1-2名成为专职副主任,依托高校应当给予专职副主任副处级待遇。另外成立实验室秘书办公室,并由重点实验室选拔专职秘书一名。同时,按教育部规定“通过验收的重点实验室将正式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义开放运行”,在名称中将不包含“省部共建”等字样,因此部分依托于地方高校建设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需要修改实验室管理文件,从名称及内容上做调整,比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职能机构编制设置方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委员会”等。

二、建立健全的实验室人员岗位聘任、考核和奖励制度

依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教育部要求各依托高校优先支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要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共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70余个,而教育部在实验室数量达到600个左右时将不再增加。教育部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则,对于被评估不达标、不符合学科发展要求的重点实验室,将予以淘汰。因此,今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将尤为重要,各实验室之间的评比竞争将日趋激烈。

基于此,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能否在下一次教育部评估中取得优良成绩将不仅关系着依托高校理工科重点实验室的发展,也关系着教育部对依托高校科研水平的综合印象。通过教育部验收的重点实验室,得益于其扎实的科研基础以及先进科学的建设管理思路。因此,重点实验室要形成独具特色的人事聘任、考核和奖励制度,并进一步加强管理,为重点实验室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1.重点实验室岗位聘任制度

重点实验室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规模一般不少于50人,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根据需要进行聘任。固定科研岗位研究人员是重点实验室研究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重点实验室学术活动的主体,是重点实验室科研和创新实力的重要支撑,应以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科研骨干为主。因此,重点实验室将根据研究方向严格控制其编制,按需设岗,并调整提高准入标准。对于引进招聘的科研岗位人员必须是“985”院校或国外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的海外归国人员,且在Science、Nature、PNAS和JACS以及相同档次的期刊发表过论文,并根据引进人员的水平提供相应的待遇。目前大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存在共性,固定人员编制主要集中在其他教学学院。为了更好的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提高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的科研效率,如何探索出一条新的重点实验室人员组成方案将尤为重要。经过调研,可以将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分为科研编制固定研究人员(科研岗)、科研和教学双肩挑编制固定研究人员(教学岗)和技术支持人员(技术岗)三类。其中,“教学岗”固定研究人员可以承担一定量的本科教学任务。

2.重点实验室考核制度

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可按三个级别考核:学术带头人、具有教授职称的研究人员、具有副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根据不同岗位和级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考核采取年度和阶段(每三年)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达到考核标准的科研岗位研究人员可享受重点实验室津贴;教学岗和技术岗人员在完成相应级别科研岗位人员工作量时,可享受相应级别科研岗人员津贴的60%;在实验室以外担任副处级及以上职务的双肩挑人员按教学岗人员津贴制执行。对于超额完成考核指标100%以上的将给予追加奖励,超额完成考核任务的奖金作为重点实验室人员津贴的一部分,由学校以津贴的形式发放;年度考核未达到标准的,不予发放津贴;阶段考核未达到相应级别标准70%的,调整出岗。

3、重点实验室内部奖励制度

重点实验室的标志性学术论文、国家级奖励的科技成果、国家级资助项目是衡量和体现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成就的重要指标,是今后实验室评估的重点。为充分调动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术水平,更好的开放运行,最好以实验室固定人员为本实验室第一署名的科研成果实施奖励。奖励分为科研成果奖(学术论文、科研奖项及专利、科研项目)、教学成果奖励和超额完成科研任务奖。每年定期从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基金”。主要奖励Science、Nature、JACS和PANS等标志性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三大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和教学名师等。

三、重点实验室今后发展思路

重点实验室今后的总体发展思路是继续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各省各地区科技发展的战略需要,致力于解决各领域的高端关键技术问题,同时深入揭示各研究领域的主要科学问题,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培养青年骨干人员入选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有科研团队进入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力争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展成为国内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并早日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行列。若本文提出的建议得到实施,我想将为依托高校理工科各类部级平台的管理建立典型的模式,并为今后各依托高校通过验收的国家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借鉴,使该模式完全应用到相应科研平台的运行管理当中。

参考文献:

[1] 吴晓东,左健民,朱晓春等.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8,3:41~44.

[2] 王丰超.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4:130~132.

[3] 魏庆敏,王丽琴,何琳.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科技信息流[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30~131.

[4] 施 琼,翁亚光.优化高校重点实验室构建体系的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2006,2:126~127.

[5] 赵醒村,周增桓.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J]. 医学教育探索,2006,7:591~592.

[6] 孔祥金,李贞玉.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功能定位与内涵建设体系[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s1:107~108.

[7] 魏庆敏,王丽琴,何琳.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科技信息流[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30~131.

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4

1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的特点

1.1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独立学院一般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在实验室的建设上就有必要体现这一特点[2]。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应尽量设计在原理、操作上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我们的实验内容应尽量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在实验设备的选择上,也要考虑选用目前企业中所使用的主流设备,因为我们主要是为制药企业、研究所培养人才,这样使学生们走向社会、进入企业时,对其所使用的设备没有陌生感。因此我们应根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实验室建设为主题,以实验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实验室管理为手段,分批次地建设重点实验室。

1.2资金来源有限,可用资源少

(1)独立学院主要靠自筹经费谋求发展,实验室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有限。因此合理地进行实验室的规划、建设,科学地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使其一方面能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2)又能产生较高的使用效益,是实验室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

(3)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在人、财、物等方面积淀的资源较少,现有的绝大多数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均为近几年的毕业生,他们在实验室日常管理规范、实验室建设流程、实验室设备选用等业务能力方面都有待提高。

2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实践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加强实验室安全性管理

实验室的制度和规则是实验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分清责任,有利于提高安全性和教学水平,因此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来对实验室内部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管理。我们制定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守则》、《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以“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为核心,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等等,并在采购设备、装修实验室时注意了防火、防盗等问题,为了有效地对付各种突发事件,学院还预先建立了周密的安全预案,同时对教师、学生常年利用讲座、宣传等教育方式进行安全防范教育,确保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2.2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

根据独立学院的发展规划,我院有计划地购置了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分析天平、高速低温冷冻离心机等贵重仪器设备和其它仪器设备,而这些是我院的重要资源和保障,这就要求我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要不断加强、更加规范。管理的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防尘、防火、防盗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实验室建设从立项开始就按教育部实验室评估标准开展了工作,并认真做好了实验设备的资产登记、统计工作,对其进行建账建卡,定期复核查对,做到账、卡、物一致;我们经常性地对实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及时排除故障,严禁实验设备带病工作,以确保仪器设备完好无损和正常使用;同时作好报废设备的鉴定工作,对确认不能继续使用的设备,填写报废单上报物管办申请报废,而对于那些由于某些零部件的损坏而导致整台设备不能正常运转的设备但仍有使用价值的则先进行修理,不能修理的则将该设备中有用的零部件拆出以备它用,使其变废为宝,节约资源;我们还建立了实验用品档案,如实验用品分类帐、低值易耗品明细帐等,对新购的实验用品及时入帐,损坏、消耗的用品及时记录、注销;对于化学试剂危险品,我们将其分类储存,对危险性小、数量少、包装严密的一般腐蚀性试剂和其它毒性试剂采取同室但分区存放的方式,并在存放过程中,根据各类危险品的性质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潮、防热、防晒等保护措施,在存有大量易燃试剂如乙醚、无水乙醇等的地方,明确禁止吸烟、使用明火等行为。

2.3加强实验室库房的管理

为了保障各项实验按时顺利进行,我们建立了药学系精密仪器室,为师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库房包括化学危险品库房、玻璃仪器和普通试剂库房两类。库房设置均综合了采光度、通风、防潮等因素,并靠近消防设施。

(1)玻璃仪器和普通试剂库房。主要存无毒并性质稳定的固液体,如指示剂、药材、药品等,并按学科、性质分类摆放,以便查找。

(2)化学危险品库房,试剂均具有一定毒性和危险性,如乙醚、苯、石油醚、丙酮、氯仿、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等,库房内严格保持通风和干燥,严禁明火,靠近消防装置。

2.4加强实验人员的管理

我们提倡“一人多岗”的工作模式,尽力做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鼓励理论课教师进入实验室承担部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4],并规定了实验人员的工作制度,使实验室各人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从而加强实验人员的责任意识。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稳定的实验人员队伍,其不仅要对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理论有一定的造诣并能有机地结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能很好地使用、操作和维护各种设备,而且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具有团队精神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2.5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结合母体学校的实际情况,我院目前自建的药学实验室分别为: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临床药理等实验室,而母体学校则托管大部分的基础实验。目前我院药学实验室的基本状况为半年忙、半年闲,但通过合理设计、有效调整我院药学实验计划将会改变这种失衡状况,使教学用房趋于合理。整合与改革母体学校托管的部分相关性实验,把一些功能与我院相近的实验室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可避免实验仪器的重复购置或闲置,又可相互合作,避免研究分散和低水平重复,不仅可加强实验室的资源共享,充分挖掘现有药品试剂、仪器设备的潜力,还可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协作。因此在我院药学实验室建设的规划中,将结合相关专业的共性来调整、合并实验室,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作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实现实验设备配置的通用性、经济性、有效性,做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的内涵。

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5

论文摘要:通过对相关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在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中核心地位的论证,总结出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在教育技术实验室中所起的作用—功能,并依此对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的组成模块做了大致的功能性分析.

    课程建设是高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面对教育技术专业在全国遍地开花的景象,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的前进和发展、体现自己特色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就成为各高校教育技术学科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对于教育技术学科来讲,教学系统设计在教育技术理论中具有核心的地位,相应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也应该成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点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实践环境.对于开发类课程来说,一个理想的实验室更是可以起到强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及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在高校中的地位,课程开发实验室的功能不仅仅是支持本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它还要能够支持其它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同时还要具有科研功能,支持相应的课程建设研究仁作.由此,笔者提出了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建设的一个分实验模块—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用以支持与课程设计开发有关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1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的功能分析

    结合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有五大研究范畴即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而设计和开发的对象里面都包含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学系统,按照-i匕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02年版《教育技术学》里的描述,教学系统开发和课程开发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都要依据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所提供的基本原理,可以将教学系统引中为课程,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同样具有核心的地位,针对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来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培养更是重中之重.一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工作都包含在对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里面,因为一个完整课程的成型都少不了这五个方面.设计与开发技能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除了一定的课程设计理论的讲授外,锻炼实际动手能力也应成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倡导的建设具有产学研功能的高校实验室的思想,结合本学科性质和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地位,笔者认为,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应该具有四大主要功能:支持教育技术研究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开发、支持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验、支持师范类学生教学技能实验、支持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了这四大功能,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技术实验室在高校实验室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完成对本校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支持作用.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对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六所国内开办教育技术专业较早的师范类院校的实验室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五所高校都设置了与课程设计相关的实验项日,成立了相关的配套设施,但功能不完善,除了华中师范大学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技术课程设计实验室外,其它学校都将这些实验项目安排在微格教学实验室进行,目标定位在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上,基本没有体现科研这一功能.综合以上分析,笔者将与课程设计有关的实验室统一命名为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包括两个模块: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室、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

2模块系统分析

2.1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室

    该分实验室土要具有两大功能:为教育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开发提供环境;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验提供实践环境.

    作为一门迅速“发展”起来的学科,当人们看到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呈现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发出了许多反思性的声音,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专业设置方面的问题,如一些高校设置庞杂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老化和僵化;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缺乏自身的特色等,这些问题不由得让我们感受到了高校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紧迫压力,这似乎成了目前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脾005] 2号)明确指出,高校课程建设要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重点;以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与课程评估体系为保障;通过系统的课程建设,达到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分析文件精神,不难发现,课程建设不仅需要一个强大的师资队伍,更需要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做保障.因此,作为教育技术实验室一部分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室必须具有支持教育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开发提供环境的功能。

    该分实验室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验提供实践环境它可以为教育技术专业大部分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提供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环境,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学生提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类计算机应用竞赛提供学习、研究、实验、培训及参赛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高水平实验能力.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对课程设计实验室的功能定位,该分实验室可以承担三方面的实验任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cai课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该实验室是一个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实验室,不仅承担针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教学任务,而且承担教育技术人员进行课程设计研究的任务,甚至可以利用这个环境开发一些可以投放市场的教学产品,真正实现实验室的产学研并进发展.

    整个系统的组成要体现高度的资源共享性、充分的协作性,具备多媒体教学网的各种功能,方便教师进行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和团体教学,各电脑终端连入校园资源中心和互联网.大致如下,硬件:多媒体计算机、服务器、防火墙等网络一设备;软件:操作系统、网络课程开发软件、课件开发软件、媒体素材处理软件等一系列课程开发所需的辅助应用软件.

2.2数字化微格实验室

    微格教学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技术基础上系统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基本技能的方法冈.随着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重点,于是数字化微格实验室就成为了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建设的一部分.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承担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设计实验和师范专业的教育技能公共课教学,以及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支持.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专科层次学生,其毕业后很有可能走上初高中教学工作岗位,这就对他们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能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当中去.通过微格实验室提供的教学模拟环境及先进的现场录播设备,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在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微格实验室还支持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工作,例如基于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论的研究;对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数字化评价的研究;基于课堂的网络教学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实验对比研究等.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实验室进行现代教学的研究工作,为师生提供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机会,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精神.学生利用这块基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自己制作课件,自己使用课件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为了推动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现在全国的高校都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评比工作.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都有教学录像这一栏目,如果只是一些讲授性的课程,就可以将课程直接安排在微格实验室进行.利用该实验室先进的录播设备,可以实现最佳的录制效果,满足国家精品课程对录象品质的高质量追求.另外,现在流行的课程教学录播设备都支持网络直播,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多场景切换,均采用国际标准asf流媒体文件格式,只要学生的终端接入了互连网,学生就可以通过ie浏览器和流媒体播放器直接观看.如上海卓越睿新电子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的smart-pr全自动录播系统.当然,如果不是一些纯粹的讲授性课程,如电子技术实验、化学实验等一些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课程教学,微格实验室就需要配备一套便携式精品课程录播设备,工作人员将其带到教室或实验室进行现场录播,只要实验室接进了校园网,照样可以方便的实现精品课程输出,并且质量不减.如可以选用现代中庆公司生产的育港便携式精品课程工作站,该工作站具有两大突出功能:精品课程直播:将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讲解实况、教室实况合成一个画面,同步压缩,同步网络传输,现场直播;精品课程实录:将精品课程的教师视频、学生视频、多媒体课件的vga图像三流合一,录制成一个文件,供网络点播,或分别录制成二个文件供课后编辑.

    系统大致组成:共分成两部分,微格教学室和控制室.微格教学室:各种教学媒体(白板、投影、视频展视仪、录像机、dvd机、多媒体计算机等)、一整套全自动录播系统等;控制室主要设备有: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控制平台、彩色四画面分割器、彩色电视机、视频切换器、录相机等.另外,再配备一套便携式精品课程工作站.

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6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221-02

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独立学院培育学生的目标是应用性人才、大众化教育,我校以成功素质教育为依据,发展方向是达到国内独立学院一流水平,实践教学的建设就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工作的。目前,虽然新生刚进校有军训,毕业的时候有毕业设计等等实践环节,但是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完善。信息工程学院作为本校第一大理科学院,对一年级的学生没有设置精工实习,对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工艺实习和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以致很多学生到做毕业设计的时候还不会使用基本的实验工具,甚至基本的元器件都不认识,更谈不上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不完善。现在很多课程都设置了实验课,并且从去年开始,学校投资几百万完善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实验教学设备,但是实验室建设缓慢,没有相应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导致有的实验课只是走过场,甚至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而目前本院课程设计对05级学生才初步实施。因此,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要开拓新的思路,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根据学院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来实施实践教学。(3)实践教学的考核不完善,由于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对实验的考查制度也很不完善。如果实践课程能和理论课程一样设置学分,将会加大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目前,我校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查问题正在摸索中,进一步完善相应措施。

实践证明,目前人才市场最多欢迎各层次实践能力强的人才,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对独立学院的三类本科生,哪个院校抓住了“动手能力培养”这个牛鼻子,哪个院校和哪个专业才会有较快的发展,才会有立足之地。

2 建立一支稳定扎实的实践教学队伍

目前,我院已经有了一支专业的实践教学队伍,他们分别承担学院的所有实验任务。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重视和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如何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是独立学院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引入竞争机制,贯彻“人才强校”战略,通过招聘引进了一大批中高级人才以及刚迈出校门的硕士生、本科生来配合实验室建设、教学。招聘的这些人才应该专业对口,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能胜任相应的实践教学工作。我院的实验人员几乎都是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在层次上没有阶梯性,再就是有的人员理论知识不够丰富,只能按照实验手册来生搬硬套,我们可以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到相应理论课上跟班听课。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光靠实验室人员是不够的,学校应按一定的机制鼓励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理论教师进入实验室承担一部分实验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 并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同时鼓励实验室技术人员开展科研项目,这对学生今后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探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学校在明确了实验室技术人员职务聘任、级别晋升、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的基础上,还要提倡实验技术人员出去培训新技术,这样从实质上稳定了实验室队伍。实行严格的聘任制度,健全与完善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制度,建立与健全严格的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制度,从综合管理等几个方面切块到各实验室。

3 加强实验室管理信息化

为加强实验室的基本信息收集,学校应制定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制度。各实验室设立信息管理员,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队伍。实验室建设从立项开始按教育部实验室评估标准开展工作,使实验室建设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并且每学期都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低值品和大型仪器使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做好实验室信息化工作。完善实验人员的各项职责和管理人员的职责。

4 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

我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的投入在逐渐增强,特别近两年来,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已经相对完善,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实验室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逐渐趋于完善。国家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实验室,特别是基础课及专业课实验室,教学实验开出率应逐步达到90%以上。电信专业的基础课实验室先前已经建立完毕,目前,专业课实验设备已经陆续到位,预计电信04级的学生能进入专业课的实验。学院重视实验室建设不仅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为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提供了先进的试验和创新条件,而且为整个中南分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和动力。

5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

经过大量调研,我校实践教学除了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实验技术人员有待提高和加强等问题外,还有我校的实验室只有上实验课的时候才对学生开放的。有的对实验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却不能进入实验室动手研究。目前,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开设了课程设计,有些学生从课程设计和实验课中发现的动手的乐趣,同时激发了创新的热情,但是由于实验室严格的管理制度,不能使用现有的实验设备进行实验。导致大多数学生到毕业都不能真正的动手,与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当然,这跟实验室的管理困难有很大的关系。任何一个实验室都有一定的管理规章制度,开放了实验室,实验设备损坏的赔偿问题,实验环境的维护问题,实验技术人员的安排等等。实际上,只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实验室管理规定,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并且只开放部分实验室,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也可以供部分青年教师为科研使用。除了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之外,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也是必要的。虽然本校已经建立了素质拓展基地,每年入学的新生都会进入素质拓展基地训练,对学生的非专业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后,就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在寒暑假的时间自己去找实习的单位,这样大部分学生的专业课就只能局限于课堂的理论教学和较少课时的实验教学,以电信专业为例,有很多同学到毕业的时候没有见过电烙铁,没有自己制作过简单的印刷板,甚至连简单的仿真程序都没有做过。因此,如果建立一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学生不断能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很好地提高动手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6 开展全校或全院的科技作品设计展

如果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出的作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会增加动手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的同学来参与。因此,可以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院性或全校性的一系列科技作品展,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物质奖励,或者是给一定的非专业素质学分。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独立学院是高校立交桥,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客观上有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目前我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同时还要防止盲目上项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严峻问题。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做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实验室建设的内涵,加大社会办学力度,使实验室的建设朝着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