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探究式教学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探究式教学特点范文1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上述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崭新的阅读理念,改变着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有其科学的教育理念基础。
对话说:认为阅读是一种读者与文本(实际上是潜在的作者)之间主体间性的对话活动,读者是阅读的核心,是解释文本的权威。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学生的地位由原来处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
平等对话教学,就是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和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它是新课程的热点和亮点问题,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语文课如何“生成平等对话,实现高效课堂”?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走向理性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关键是要走向理性。教师首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如叶圣陶所云“作者有思路,尊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如境始于亲。”方能“入情得意”,文本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精神产物。教师以今人今日身份以此时此地的心境去解读,就会产生自己的理解。被称为“燃烧的玫瑰”的窦桂梅老师无论从《圆明园的毁灭》中引导学生讨论“该不该重建圆明园”的热点话题,还是从《再见了亲人》中引进“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无不从文本出发,突破了文本,超越了文本。象她这样处理教材,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挖掘了课堂教学的深度。
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应走向平等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开放式阅读的新课堂,只有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的对话才能以石击石,迸射出创新的火花。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中,有学生质疑:“泸定桥是一座铁索桥,居地险要,人走在桥面也站立不稳,摇摇晃晃,况且对岸还有两个团的敌人严密把守,但文章只写了红四团怎样冲过桥,而没有写到战士的伤亡,这有可能吗?如果加进一些战士伤亡的内容,不是更真实而且更加能突出战士的英勇无畏吗?”面对学生的质疑,笔者没有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乱发问,而是进行了平等的对话——那文章该怎么样写才恰当呢?于是师生间进行讨论式的对话,最后找出了师生都认为比较恰当的一种表达方式。
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走向个性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个性与文本最直接的最亲密的接触,由此想到虞大明老师讲的《庐山云雾》,用了大量的时间用不同的形式读课文,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深切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如此“潜心会文”学生才能感知文本,质疑文本,享受文本带来的美感。
1.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走进文本。为了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课堂上,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使他们在总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再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价值观上同文本产生共鸣,从而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效果。例如采取讲故事,多媒体展示画面,猜谜,做游戏等方式引入课文。
2.引导学生个性化地朗读文本。对孩子而言,学习语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朗读。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的不同,体会也就千差万别,读起来会各不相同,千万不可统一标准,强加于人,扼杀个性。我们必须尊重个人理解,尊重差异,通过引导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例如古诗《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带着各种复杂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诵,可以是激动的,伤心的,兴奋的……
3.引导学生个性化地内化文本。学习语言就是为了积累内化和运用。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学习者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了学生内化过程中的产生差异,这些差异只要是学生独特的感受,都要给予肯定。内化的方式可以是学生复述、背诵,也可以是让他们将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以《劳动的开端》为例,读完最后一句话“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说一说在这艰难的生活道路中“我”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鼓励学生写下来,内化文本,再通过复述课文,进一步掌握文本。
四、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应张扬个性
“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可以采用以下交流互动方式。
1.互相讨论。要让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的能力,而且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与其他的同学一道经历了思维、争辩的过程,教学的效果当然显而易见。
探究式教学特点范文2
关键词: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一、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每章开头采用主题图导入,有助于学生直击重点
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学习氛围,教材编写者们从现实世界提取了学生熟悉的内容,并把其图像化,同时用文字或者问题加以辅助,为学生呈现出每一章的数学知识学习重点。在每一节的教学内容中,都包含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和典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课程安排是十分活泼的,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2.情景问题比较丰富,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平台十分完善
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实际问题情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课本中的“做一做”“想一想”和“议一议”等板块,这些板块是学生良好的求知平台。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中心之后,就可以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探索一些高难度的知识,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比较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当多加鼓励他们,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做一做、想一想,课堂所学知识将会得到深化,学生能够有更大的收获。
3.通过典型例子和“随堂练习”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点
“随堂练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当教师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就可以充分运用个别例子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充分激发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这种“随堂练习”中所提到的知识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是针对课堂所学知识点而设计的,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就是学生学习完每一个知识点之后的首要实践场所,必须把这个环节做好,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拓宽学习。
4.“数学理解”“问题解决”等板块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
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章和每一节结束之后,都有相配套的练习题,这些习题的难度不等,所涉及的方面也是有所不同,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类:一是“知识技能”,二是“数学理解”,三是“问题解决”,四是“联系拓广”,这种类型的编排是符合学生数学学习规律和数学认知规律的,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教学理念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知识并不是死板的,而是十分灵活的,因此,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例如,当学习相关的概念和法则的时候,不但要从形式出发,更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切入。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每一个概念和数学法则都讲解得十分详细,而且这个讲解过程十分切合实际,力求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熟悉而又有兴趣的问题时,他们就能提升学习兴奋度,并且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关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习的最终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更应当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认知过程,从根本上来讲,数学知识是在人们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数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实践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就遵循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学会相关的数学结论,更要懂这些数学法则和结论是怎么来的,因此,教材中提供了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并且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数学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实践彻底理解知识。
3.能够把所学知识进行充分运用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和法则的理解上,更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知识是在人们的不断应用中而获得发展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就遵循了这样的学习理念,每当讲解完各章节的要点之后,就拿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和“随堂练习”帮助学生加强相关的知识运用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得到强化。
4.不但要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更要学习相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是博大精深的,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尽力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学习方法,例如,数学归纳法、数形结合思想等等。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就描述了概念和归纳法则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件十分具有艺术性的工作,相关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相关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一切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核心,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探索,才能发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作用,最终培养出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特点范文3
关键词:探究式阅读教学 主体探究性 合作对话性 创新发展性 关注过程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要求阅读应该着眼于文章信息的处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筛选重点。主张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围绕问题去搜集信息,探索奥秘,找到问题的症结,并由此可能形成新的认识,得出新的观点,在原有知识结构上有所提高、创新。
内涵决定外延,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独特内涵使它具有与创新教育、个性教育等同步调的先进教育思想,体现出与传统阅读教学理论不同的特点,即主体探究性、合作对话性、创新发展性、关注过程性。
一、主体探究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是从教与学的关系及其教学职能、价值、机制上对阅读教学过程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的揭示和阐发,这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理论中视学生为客体和改造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心地位的反省,是对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创造的主体的重新审视,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精神。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说法,学习是学习者心理自我组织过程,只有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才能使教学过程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外界的强加是没有作用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的观察、思索、运用、评价、反思和调整,才能促进自我认知结构的充实和完整。因此,探究式阅读教学认为学生的“阅读是他自己的事情”,学生是自己阅读活动的维持者。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探究式阅读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那么,如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落实,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探究式阅读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教学过程的特点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不仅强调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提出了教学的主体参与机制和方式,即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在探究中创造,在探究中提高语文素养。因此,主体探究性是探究式阅读教学区别于其他阅读教学理论的本质特点。例如在教授《孔乙己》一课时,我就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归纳出初中阶段所学鲁迅作品,并简要分析不同文体作品的特点。又要求学生查阅《范进中举》有关资料,看看封建末期的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有什么特点。以上两个要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二、合作对话性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学是师生互动互学、合作平等交流。探究式阅读教学强调在探究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但这种诱导、讨论和一般的启发式、讨论式有所不同,它更强调学生的共同参与和更注重对学生的暗示激励。它好像把一个个问题放在山坡、把答案放在山顶一样,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顶峰,但每个人都能从攀登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表明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对话过程,就是学生、教师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文本是一种呼唤,它渴求被理解,需要去探究。
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注入、灌输式阅读教学模式,它提倡每位学生以自己的探究学习的方式去建构文本意义、人物形象的多元化理解,提倡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学生个体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如在复习课上学习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时,提出问题:为什么陆游笔下的梅是寂寞的,“独自愁”的?而《卜算子・咏梅》中的梅却是“俏也不争春”“她在丛中笑”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两位作者的身份、所处的社会环境、写作的时代背景去讨论。提出疑问,经过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可见,探究式阅读教学强调主体之间的合作对话,是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的,它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获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语文素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创新发展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教改的主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方面着力强化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提出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不论是学生主体对文本的探究品味,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最终指向的都是学生在此活动中的获得。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这种获得就是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由创造。因为只有当学生主体在探究阅读的基础之上,才会进行更为复杂的创造性阅读,即以超文本、塑造自我为目标的阅读。它更能促进主体拥有渴望感知客体、进一步了解客体和改造客体的心情。它能够使阅读主体处在一种积极、开放的状态中,以随时准备用独特的心理图式去接纳信息。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作者的意图,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探究式阅读教学善于突破常态的阅读学习模式,善于对教材做拓展深化的工作,善于对语文知识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再现”,体现了鲜明的创新发展性。比如,对《我的叔叔于勒》结尾的多种处理可以说是创新发展的一个范例。“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从自己尝试学、探究学的过程中,有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实践的足够时间和空间,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当他们自觉地、自主地、无拘无束地进入学习活动中时,他们的创新发展意识就会萌生,创新发展思维就会冒出火花,创新发展精神会逐步树立,创新发展能力在悄然形成。
四、关注过程性
探究式教学特点范文4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教育管理 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为了使教育资源能够公平普及到少数民族地区,我国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通过招生政策倾斜等手段,吸纳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全国各地高校就读。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管理是高校至关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1由于区域文化的差异,这部分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有着明显的特征
(1)大多数学生文明有礼,热情开朗,但是由于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差异,容易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和冲突。从教育和融合的角度来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安置一般都是采用混合编班和混合编寝的原则,穿插在其他汉族同学中,以便于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打破小团体的交际圈子。但是这种“混合”的安置形式,特别是在寝室,不良人际关系是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压力。80%的民族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与同寝室的汉族学生发生过矛盾,50%的学生坚决要求与本民族学生同住。
(2)大部分学生由于汉语水平有限,想要交朋友,但是苦于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所以交往范围狭窄,存在小团体现象,集体观念薄弱。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只有本民族的学生才和自己具有相同的成长经历和文化习俗,避免了由于语言、习俗和学习成绩等因素造成的交往障碍。这种现象也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3)由于环境和文化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大一新生,有约20%的学生在新生心理普查中,表现出得分偏高,需要重点关注和帮助。主要原因是环境适应不良,新环境中的气候、饮食、语言、习俗等差异,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在心理上会表现出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正常生活。
(4)存在依赖心理,缺乏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我国的边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政府在经济上给予很多扶持。这些学生来到学校以后,学校在各项资助政策中也给予倾斜,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上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长期的被关注和关心,会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依赖,缺乏自己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奋发图强的精神。
2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途径
2.1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服务质量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发挥联动机制,共同育人。学校教务、学工、后勤等部门应全面配合,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和特点,制定个别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应实行照顾差异的特别化教学;对担任少数民族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及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每个教职员工都了解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服务方法;选拔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专职老师担任少数民族学生班级的任课老师;选拔优秀的教师党员担任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班级导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指导;选派具有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少数民族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和工作要求,聘请优秀的少数民族教师,指导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动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师,业余时间为少数民族学生教授汉语;积极开展朋辈引导工作,可以开展学生党员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寝室“一帮一”活动,带领少数民族学生一起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语言和学习上开展帮扶工作。
2.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民族团结”的文化氛围
组织开展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给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开展“寝室文化展”、“班级建设文化展”等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寝室和班级集体凝聚力,让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到集体中,形成各民族学生友好互助的良好氛围;通过各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爱心”校园文化,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各种大型活动,都给少数民族学生展示的机会,让所有学生更好地认识他们,乐于与他们交朋友。
2.3建立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档案
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包括学生基本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详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种活动,取得的成绩;学生本人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困难,老师为他提供的帮助,老师跟他的谈心谈话情况,老师跟学生家长的联系情况,学生在校所受资助情况;学生的实习就业情况等。建立成长档案,便于老师掌握所有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轨迹,总结归纳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成为以后工作的重要借鉴;也是探究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规律,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2.4成立少数民族学生成长辅导室
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高校可以成立少数民族学生成长辅导室,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为少数民族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提供支持。比如,可以联合专业课教师、学业成绩优秀的同学,对学习基础较弱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学习策略指导;对语言水平较差的学生进行汉语辅导;对环境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还可以成长辅导室为平台,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各类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提升职业竞争力等。
3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创新机制探索
在学生的培养模式上可以采用与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高校联合培养的模式,采取“1+1+1”或“1+2+1”模式。即专科教育,第一年在本民族地区学习基础课,第二年到内地高校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最后一年再回到本民族地区实习;本科教育,第一年在本民族地区学习基础课,第二年、第三年到内地高校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最后一年再回到本民族地区实习。同时还可以进行师资的交流,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协助学生管理和教学的开展。
这种培养方式的优势主要在于:
(1)充分利用了内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等类型的学校,内地高校相对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质量好。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内地高校学习,保证了专业学习效果。
(2)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内地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中经验不足,工作方法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3)将实习和就业很好地对接。少数民族学生回原籍就业有很多政策支持,最后一年回原籍实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实习后重新择业的问题。
总之,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应探索更多形式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培育更多的优秀典型,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静珂.针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做好学生管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2] 王建辉,李丽辉,白亮,等.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
[3] 陈悦.关于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2(5).
[4] 熊绍辉.对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的探讨[J].探索,2001(5).
[5] 刘景钱,刘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6] 谢长旺,郑凯,崔洪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0).
探究式教学特点范文5
【关键词】初中英语 探究式教学 实施措施
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特定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思维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他们的情绪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因此他们的心理有共同的特点: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探究能力的形成,也就形成了独立学习的品格,有了开拓创新的基础。可以说,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创新的必经过程。英语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英语教学活动。
1.探究性英语教学以师生、生生互动,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表现为师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共同探究中求知,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变到主动状态。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探究的情境和途径。
2.探究性英语教学是以英语知识的体验和方法的应用为主的过程化的学习。在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初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若干措施
1.创设探索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在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环境。首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的学而教,就要考虑学生怎样学,要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利,引导学生质疑问题,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刻苦探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心设疑,层层深入。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提出一个个的问题,并一一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在预习阶段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概况,发现哪些问题一看就懂,哪些问题有疑问,并作相应的记录或符号,然后大胆地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筛选、加工出若干问题提交学生讨论。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问题,应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让同一组的学生互相交流,不同一组的学生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的气氛越浓厚,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的热情就越高涨,学生在争论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与人分享,博采众长,弥补不足,甚至萌发灵感,触类旁通。当然,这些问题应该指向教学目标的完成,指向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切忌不分主次,面面俱到。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最好是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这样就能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思维的行进路线和发展轨迹,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3.假设情境,合理想像。
解决问题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非常重要。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首先要对问题作出假设,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大胆地提出设想。估计假设的可能性。这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它作为科学认识程序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提出假设,可以为问题搭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是探究活动的一个“指南针”。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个猜测性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作出假设,着力营造一个民主、祥和、生动、活泼的探究性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使他们的思维进入兴奋点,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心理条件。
4.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探究式教学特点范文6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初中物理;运用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就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或者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该种自主探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围绕自己生活的环境进行创造性探索,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出自己对困难问题的疑问,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已学的知识提出质疑,老师要给予一个完全开放式的学生探究、讨论有关问题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自主根据多种方法去解决有关知识,可以组织小组实验,可以单个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结合自己所学过知识和形成的思维模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没有学习过的解决方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也有一定促进作用。探究式学习能够让学生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能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重要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具备的教学特点
1.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特点在物理课堂中,老师在运用实践式教学时往往会在上课前给学生一定的问题,让学生们自主思考,运用一些对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内容相一致的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将自己置于情境之中,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集中课堂学习的集中度和思考力度,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启发性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点。2.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特点任何探究都是基于实践的,所以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引导。首先,老师要进行一定的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分成各小组自行发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实验,让学生细心观察实验中的细节,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以小组派出代表的形式给出每组观察的全部现象,然后再和教材上的答案相比较,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不能仅限于发现现象、总结现象,还要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3.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特点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现状特点,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尽可能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自主猜想、自主解决,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初中物理教学融入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策略
1.老师创设相关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老师创设与将要教授的物理知识内容有关的相应情境,首先能够给予学生贴近生活,放松学习心态的体会,学生在走进老师所创设的情境后从相应的问题中看到了生活中的物理并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情况下深入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内涵。最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问题,为了解决相应问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所以老师要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带入课堂,促进学生的物理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提升。2.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活动材料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很大一部分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自行搜集论据,亲身经历实践活动,细心观察实践中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想要理解的物理知识。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和心理特点,给学生提供适应学生、易被理解的材料。另外,在遇到某些物理探究中所需要的材料可以由学生自行准备时,老师可以放任学生自己准备,让学生能够借助与自己联系紧密的材料,在亲切的探索活动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并且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3.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任何学生的学习都需要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之中,如果学生环境和谐、轻松,学生便能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面对困难时也敢于踊跃参与解决,在碰到疑问时也敢向老师提出问题。所以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以一个宽广的心态去接纳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给予相同的关爱,让学生在老师自然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物理知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为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支持。
四、老师开展探究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不仅要注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把握,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融会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知识。因为学科之间有着知识相重合之处,学生如果能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都培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帮助。所以老师要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也就越强,为我国未来的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人才力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不断发展,初中物理教学也不能停滞在传统教学上,物理的学习是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能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实际,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更多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物理知识。因此,初中的物理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让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发挥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程文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培训,2015(06):183.
[2]吴佩英.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