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1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066-02
做好小麦播种期及苗期主要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是确保小麦苗全、苗壮,夺取明年小麦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随着小麦品种、农药的更新换代及种植结构的改变,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小麦的总产量。文章就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作浅要分析。
1 小麦赤霉病
1.1 危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可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在我县主要以穗腐为主,最初在颖壳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
1.2 发生时期
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可以流行。在我县各种小麦系列品种较易感病。
1.3 防治措施
可选用的药剂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水喷洒,在小麦扬花始期喷施一次,间隔一周再进行二次喷施。
2 小麦白粉病
2.1 危害症状
小麦白粉病会危害小麦各个器官部位上,但是危害最大的是叶片和叶鞘。发病初期,会在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霉点会逐渐扩大至圆形或者椭圆形,并在表面形成一层白粉,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
2.2 发生时期
小麦白粉病在我县一般于4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下旬至成熟为流行期。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可引起白粉病严重流行;小麦群体过大、不合理施肥特别是偏施氮肥的田块会加重病害发生。
2.3 防治措施
可选用的药剂有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加水进行喷洒,间隔10天再进行二次喷洒。
3 小麦纹枯病
3.1 危害症状
发病初期会在幼苗的表面产生淡黄色斑点,然后会出现典型的褐色梭形,导致病变部位腐烂,导致植株死亡;拔节后在茎基部鞘形成中间灰麦、边滩云纹形状的病变,病变融合后,茎基部莫尔花茎状;晚期病变侵入茎壁,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黑色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眼斑,进而造成茎壁损失坏死,导致小麦枯萎死亡。
3.2 发生时期
小麦播种后便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发病适温为日均温20~25℃;在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气温的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到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病原菌扩展侵染茎秆,病情指数上升;5月上中旬以后,发病重的因输导组织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枯白穗。
3.3 防治措施
3.3.1农业防治
选用丰产性能好,抗(耐)性强的或轻感病的良种,增施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增强抗病力。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
3.3.2化学防治
①播前药剂拌种:可选用适乐时乳油进行拌种。
②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当病株率达15%时,可选用禾果利或粉锈宁加井岗霉素兑水对小麦茎基部进行喷洒,隔7~10天再喷洒一次,连喷2~3次。
4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是我国冬小麦最重要的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在我县主要发生的有条锈病和叶锈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一旦流行,就会迅速扩展蔓延,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4.1 症状特征
夏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而且较小并呈现桔黄色,圆形或椭圆形,排列不规则,小的、明亮的黄色夏孢子堆叶狭长椭圆形,排列在一条平行于叶;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后叶和叶鞘,呈黑色,宽椭圆形到长圆形。
4.2 发生规律
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夏孢子在适合温度(1.4~17℃)和有水滴或水膜的条件下侵染小麦叶片,经潜育后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夏孢子随风传播进行再侵染,我县一般在5月上旬可见到病叶;叶锈病菌夏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气温20~25℃经6天潜育,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发生盛期在5月中下旬。
4.3 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发病中心要集中进行围歼防治,控制其蔓延。当大田病叶率达0.5%~1%时立即进行普治,防治选用的药剂有禾果利或粉锈宁乳油喷雾防治。
5 麦蜘蛛
麦蜘蛛分为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我县以麦圆蜘蛛为主,是小麦上的主要害虫,常在叶片、穗及茎秆上吸食麦株汁液,重则植株矮小,穗小粒轻,造成小麦不同程度减产。
5.1 危害症状
麦蜘蛛于春秋两季在小麦叶片、穗及茎秆上吸食麦株汁液,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点,植株矮小,穗少粒轻,重则整株干枯死亡。
5.2 发生规律
麦圆蜘蛛喜阴湿,怕高温、干燥,多分布在水浇地或低洼潮湿阴晾的麦地。麦圆蜘蛛亦行孤雌生殖,有群集性和假死性;秋季卵多产于麦苗和杂草近根部的土块上,或产于干叶基部及杂草须根上;春季其卵多产于麦丛分蘖茎近地面或干叶基部;麦圆蜘蛛适宜温度为8~15℃,适宜湿度为80%以上。
5.3 防治方法
5.3.1农业防治
①麦收后深耕灭茬,可大量消灭越夏卵,压低秋苗的虫口密度。
②适时灌溉,同时振动麦株,可有效地减少麦蜘蛛的种群数量。
③轮作倒茬,避免麦田连作,可减轻麦蜘蛛的为害。
5.3.2药剂防治
可选用的药剂有阿维菌素乳油或氧乐果乳油,加水后选择无风天气的早晨或傍晚均匀喷雾。或者用氧乐果乳油加适量水拌砂土于上午10点后均匀撒施。
参考文献
[1]孟红菊;赵兰枝;高林霞;春季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年13期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2
关键词:病虫害 感染原因 防治
1.引言
目前,我国树种病虫害问题十分严峻,但是相关部门并未对此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给我国林木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面对当前的病虫害形势,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2.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导致树木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我国林木结构分布十分不合理。树种单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导致病虫害盛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病虫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3.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病虫害的种类多种多样,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也不见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见树种的易发生的病虫害及其表现症状。
3.1根腐病
根腐病多从植物根尖或者伤口处被感染。积水过多,生长地过于潮湿、贫瘠,或移栽时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导致树木易发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发生在树木的新生根部。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颜色会逐渐加深。树木的皮层组织也会逐渐出现坏死的症状。这类病害初期并没有很明显的患病症状,严重会导致树叶的脱落和树木的死亡。比较大的树木患上此类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树干底部以上会流出一些树脂类的物质。小树患病后,皮层组织会慢慢变软,然后腐烂,树木还可能出现枯萎现象。对于根腐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3.2蚜虫
蚜虫病一般多发生春季,最初的发生期在三月中旬,最严重的时期是四、五月份。蚜虫多发生二十代左右,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稍部、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虽然不会危及树木的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命。对于蚜虫的预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带卵的纸条剪掉的方法,还可以适量喷施一定量的吡虫啉类的药剂,尽量在产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进行防治。
3.3叶斑病
叶斑病,顾名思义,可知其经常发生在树木的叶片部位。叶斑病的病菌一般会在寄主身上过东,易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发病,在多雨的季节病情则会加重。发病初始会有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红褐色外圈灰白色内圆的圆形癍,植物色斑周围会逐渐褪去绿色,发病严重后会导致植物身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的物质,植物逐渐枯萎。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应当采取积极去除带病的植株或纸条的方式,并要定期喷洒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
3.4介壳虫
介壳虫每年大概发生两三代左右,最常发生在通风和透光度都比较差的条件下。此类病害一般发生在树木的枝叶上,发生后会导致树木生长状态严重不良,长势逐渐减弱,严重后,树木可能会发生死亡。对于介壳虫的防治,平时应当主意对树木进行修剪,提高通风状况,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在树木发病后可以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虫害初期使用相关的药物来进行喷洒防治。
3.5叶枯病
叶枯病也是一类已发生在树木叶片的病害,此类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过冬,通过风或者雨来传播给树木的苍老的叶子或者颓弱的树枝。发病初始,叶面会产生黄绿色的小斑点,发病严重后,斑点逐渐增大,连成一片,斑点的边缘多呈紫色状,继续发展会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患病叶片的边缘部分看上去类似火烧过的样貌,危害树木的生长。对叶枯病的防治,首先要从树种的选择开始,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科学栽培,在发病前喷施杀菌药剂来进行一系列预防,刚刚发病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叶枯病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后要尽早剪掉带病叶片。
4.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涉及树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下面提出了关于病虫害防治的其他几个方面:
4.1预先调查
对于树木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要尽量采取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的原则。在树木种植之前应当首先对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一番调查,看看种植地区周围是否存在此类病虫害,病虫害程度严重情况及发生频率。调查结果出来后,要及时根据客观状况作出决定。比如:提前做好防治病虫害的预防计划,在植株发病前提前采取隔离措施,防治树木被感染。
4.2树苗选择
为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在树木的在之前应当对树苗进行严格的检测,去除带病、抗病能力差的树苗。选取健康、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植株,加强对树种、树苗的保存和运输,避免植株在种植前被感染。树木栽植后,要提前喷洒一定的药剂进行预防。
4.3严格监测
加强对树木的病虫害的监测。定期、随机的对树木进行病害监测,密切关注树木生长地区的环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感染病虫害的植株要及时进行防治,必要要及时进行隔离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及时跟踪树木患病情况,及时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积极进行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扩展。
4.4建立档案
建立病虫害档案有利于掌握树木生长地区的病虫害状况。在病虫害发生时可以把这些档案作为经验和参考资料,便于调查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以及病虫的进化和繁殖状况,和制定相关病虫害防治计划和改善对树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对第二年的病虫害状况进行预测,积极引入病虫天敌,研发新型药物,使病虫害及时控制。
4.5改善管理技术
由于单一树种的抗病能力很差,可以丰富种植地区树木的种类,来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注意栽植间距的控制,了解植物相互搭配带来的影响,在保证树木正常成长的条件下,多种树木种植互相组合,同时互相抵抗病虫害。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尽早防治,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
5.总结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还是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2010.
[2] 吴小伟,周宏平等.无人机喷洒技术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
[3] 刘丰玲,马东辉,刘天宏,喷施沼液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J].中国沼气.2009.
[4] 钟荣辉,徐晔春,邹春萍.盆栽一品红优质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2009.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3
关键词 夏大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安徽太和
中图分类号 S4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163-01
太和县夏大豆于小麦收获后,6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整个生长周期正值雨季,温度较高,因而夏大豆生长易发生病虫草害,如不及时防治,不仅造成夏大豆的减产,而且导致夏大豆品质和经济效益降低。太和县夏大豆病虫草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措施、药剂拌种为基础;以抓住开花前、鼓粒初期“一喷多防”的化学防治为关键,即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钼肥,将夏大豆病虫草害的危害降到最小限度,从而达到夏大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现将夏大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夏大豆病虫草害种类
1.1 病害
夏大豆主要病害为根腐病、霜霉病、纹枯病、病毒病和紫斑病。
1.2 虫害
夏大豆主要虫害为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豆荚螟、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造桥虫、食心虫和豆秆蝇。
1.3 草害
夏大豆草害一般为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合发生,禾本科杂草以马塘、稗草和千金子为主,以牛筋草、狗尾草、野黍、马唐、野燕麦为次之;阔叶杂草以青葙、醴肠、马齿苋、鸭跖草(兰花菜)、龙葵(黑星星)、苍耳、铁苋菜为主,以藜(灰菜)、反枝苋、风花菜、香薷(野苏子)、水棘针、狼巴草(鬼叉)、柳叶刺蓼、酸模叶蓼、苘麻、繁缕、猪毛菜、菟丝子为次之;多年生杂草为问荆(节骨草)、苣荬菜、小蓟(刺儿菜)、大蓟(大刺儿菜)、芦苇。近几年,鸭跖草、狼巴草、酸模叶蓼、苍耳、风花菜、苘麻、苣荬菜、小蓟、大蓟等阔叶杂草已经逐渐取代了稗草、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小蓟、苣荬菜、鸭跖草被称为“三菜”,成为大豆田杂草防除的难点[1]。
2 播种前防治
2.1 品种选择
应选择多抗、高产、优质的有限结荚习性造中熟品种,如阜豆8号、中黄13、中黄35和皖豆28等。
2.2 种子处理
夏大豆播种前除要进行晒种、选种、测定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外,最佳是药剂拌种,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 g或德国拜耳公司的高巧拌种剂30 mL拌种10 kg,可防治夏大豆根腐病、线虫病等病害和地下害虫,确保夏大豆一播全苗。拌种时,要严格掌握好药剂种类和剂量,拌匀后阴干即可播种,拌过的种子须在1 d内播完。
3 播种时防治
3.1 地下害虫
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基肥,用辛硫磷颗粒剂22.5 kg/hm2,或4.8%毒死蜱颗粒剂22.5 kg/hm2,或50%辛硫磷乳油7.5 L/hm2掺细土450 kg/hm2均匀撒施,可有效防治夏大豆的地下害虫。
3.2 土壤封闭除草
播种后1~2 d内,用二甲戊灵1 500~1 800 mL/hm2对水900 kg/hm2均匀喷雾,防效期可达20~25 d。
4 苗期防治
4.1 农业防治
此阶段以采取农业防治措施为主,确保幼苗早发,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性。一是早间苗早定苗,定苗时要保证单位面积上一定株数和单株合理分布。二是及时中耕,特别在雨后和浇水后,要及早中耕,中耕1~2次。中耕不仅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和水分蒸发,促进根系发育,而且可防止草害,减少草害与大豆幼苗争水、争肥 、争光,促使幼苗快速生长[2]。
4.2 药物防治
夏大豆苗期病虫害以根腐病、蚜虫和红蜘蛛为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可用杜邦克露1 000倍液,或甲霜灵锰锌1 000倍液+48%毒死蜱1 500倍液对水450 kg/hm2进行均匀喷雾防治。
5 分枝期防治
5.1 农业防治
一是中耕保墒;二是遇到天气干旱,及时浇水;三是植株出现缺肥现象,要结合浇水进行追肥,追施三元复合肥75 kg/hm2或叶面喷肥,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加叶面积,提升植株抗逆性。
5.2 茎叶除草
在夏大豆分枝初期,对土壤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的田块,可用25%虎威900 mL/hm2+5%精喹禾灵900 mL/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喷雾防治。
5.3 药物防治
夏大豆分枝期病虫害以霜霉病、纹枯病、病毒病和蚜虫为主,在病虫害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塑性粉剂1 500 g/hm2+病毒唑300~450 mL/hm2+抗蚜吡虫啉300 g/hm2对水450 kg/hm2进行喷雾防治。
6 开花结荚期防治
6.1 农业防治
一是遇到天气干旱,要及时进行浇水;二是叶面喷肥,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加叶面的光合作用,从而增强植株抗病性[3-4]。
6.2 药物防治
此期以大豆霜霉病、病毒病、紫斑病、豆荚螟、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造桥虫、食心虫和豆秆蝇为主。要视病虫情适时选择用药,可用甲基硫磷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10%氯虫苯加酰胺150 mL/hm2+钼酸胺150~225 g/hm2(叶面肥),对水450 kg/hm2进行均匀喷雾,在花期和结荚期各施药1次。
7 鼓粒成熟期防治
夏大豆鼓粒成熟期遇旱及时浇水,增加粒重;遇涝及时排水,防止根系早衰。根据植株长势和叶色在鼓粒初期进行根外追肥,可用0.5%尿素或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肥。病虫害要视开花结荚期的防治效果而定,效果差的,可用甲基硫磷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10%氯虫苯加酰胺150 mL/hm2+钼酸胺150~225 g/hm2(叶面肥)再防治1次。
8 参考文献
[1] 刘淑君.高产夏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9):91.
[2] 林艺.淮北地区夏大豆田间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3(8):78-79.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4
关键词 小麦病害;发生;防治;安徽濉溪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134-02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of Wheat Main Diseases in Suixi County
NIU Xiao-feng
(Tiefo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ed Service Station of Suixi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Suixi Anhui 235100)
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wheat production situation in Suixi County,wheat production in Suixi County has a larger development space,but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wheat production in Suixi County are the factors of disease,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the harm of increase occurrence of wheat take-all,gibberellic disease,rust disease is bigger.The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of the above three kinds of diseases were analyzed,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Suixi County wheat production hit a record high.
Key words wheat diseases;occurrence;prevention;Suixi Anhui
濉溪县位于淮北平原腹地,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12万hm2左右。该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后,极为重视小麦的生产和发展,积极参加农业部和安徽省开展的各项小麦增产活动,一直是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项目区,安徽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县、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示范县,小麦生产水平一直位居农业部和全省前列。就当前濉溪县小麦生产情况,笔者作为一名农业战线上的基层技术人员,对小麦3种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进行分析,为今后濉溪县小麦生产再创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1 小麦全蚀病
1.1 危害
小麦感染该病后,分蘖数会相对减少,成穗不足,千粒重也会下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该病发生的越早减产的幅度越大。该病如果在拔节前发生,减产的幅度较大,约为50%;若在灌浆期发病,一般造成减产约20%。如不及时防治,全蚀病发展蔓延较快,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约3年左右时间,
1.2 病症特征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部位为小麦茎基部和根部,从而引起地上部的各种症状。发病轻的地块在灌浆期零星有几株病株成簇早枯白穗,发病严重的地块在拔节后麦田呈现高低不平的现象,病发中心的植株矮、黄、稀。
1.3 发病原因
全蚀病以菌丝体在小麦残茬、夏玉米等夏季寄主的根部或混杂在土壤、麦糠、种子的病残组织上越夏。小麦播种后,菌丝体从麦苗种子根部侵入。在菌量较大的土壤中,在小麦越冬前,麦苗种子根即受害变黑。小麦返青后,菌丝繁殖加快,向上侵染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后期至抽穗期,菌丝体蔓延侵害茎基部1~2节,致使病株死亡。连作、小麦与玉米一年两作多年连种、土壤肥力低、氮磷钾比例失调、缺磷地块以及冬小麦早播和大面积使用感病品种,都是加重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1.4 防治措施
1.4.1 农业防治。一是减少菌源。新发零星地块,机割小麦,留茬12 cm以下,秸秆打捆带出田外。病地籽粒不留种。二是定期轮作倒茬。病地要求每2~3年定期停播1季小麦,改种蔬菜、春玉米等非寄主作物[1-2]。或在小麦收获后复种夏花生、夏大豆、高粱、秋菜等非寄主作物。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水旱轮作,防病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在轮作的同时注意加强地力培肥,严禁施入病肥。
1.4.2 药剂防治。一是土壤处理。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45 kg/hm2加细土300~450 kg/hm2,均匀施入田间进行土壤处理。二是药剂拌种。播前用12.5%全蚀净20 mL拌种10 kg,或全蚀敌100 g拌种10 kg。三是药剂灌根。在小麦返青期,用全蚀敌或消蚀灵800~1 000倍液对发病区灌根处理,对病区应适当外延灌根。
2 小麦赤霉病
2.1 危害
主要危害小麦穗部,近年来在濉溪县呈加重发生趋势,对小麦生产影响较大,一般减产10%~20%,流行年份减产50%左右,重发地块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2.2 病症特征
主要危害小麦穗部,在小麦各个时期都能受害,苗期受害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秆腐和穗腐,穗腐危害最大。病菌最先侵染花药,其次为颖片内侧壁。通常小穗先发病,然后迅速扩展到穗轴,进而使上部小穗失水枯死而不能结实。一般是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侵染初期颖壳上呈边缘不清的水浸状褐色斑,逐渐蔓延至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发病后期在小穗基部出现粉红色角质霉层。
2.3 发病原因
赤霉病病菌在小麦秸秆等植物残体上以菌丝体越夏、越冬。春季,小麦及植物秸秆上的病菌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产生子囊壳,成熟后吸水破裂,壳内病菌孢子喷射到空气中随风雨传播(微风更利于传播)到麦穗上引起发病,小麦收获后病菌又寄生在小麦秸秆等植物残体上越夏、越冬。另外,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大,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秸秆还田质量差,田间随处看见在外的秸秆,导致田间病残体多,菌源量大。赤霉病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都能侵染,但以扬花期侵染为害最重,扬花期雨日的多少直接影响发病的轻重。凡是抽穗扬花期超过3 d连续阴雨天气,病害就有可能严重发生。
2.4 防治措施
2.4.1 选用抗病品种。在品种选用上抽穗扬花整齐集中、花期短、残留花药少、耐湿性强的品种。
2.4.2 做好栽培避灾。根据当地常年小麦扬花期雨水情况适期播种,避开扬花多雨期。在多雨季节保证田间无积水,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防止早衰。
2.4.3 狠抓药剂适期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是抓好抽穗扬花期的喷药防治。一是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期喷第1次药,7 d后补喷1次;二是要选用优质药剂,用80%多菌灵超微粉50 g对水30 kg喷雾;三是掌握好喷药方法,喷药时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及时补喷[3-4]。
3 小麦锈病
3.1 危害
小麦锈病分为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大敌。麦株得病后,生理机能遭到干扰和破坏,光合作用严重降低,致使小麦千粒重下降,穗粒数降低,大流行年份可使部分麦田减产30%左右,中度流行年份可使部分麦田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可使部分麦田减产高达50%~60%,甚至小麦不能抽穗,几乎绝收。
3.2 病症特征
条锈只要危害小麦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成虚线状,鲜黄色,长椭圆形,孢子堆排列后散出粉状孢子。叶锈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散生,橘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秆锈主要危害秸秆和叶鞘,也可危害穗部。夏孢子堆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
3.3 发病原因
3种锈病在我国均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锈病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夏孢子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宜的温度和有水滴或水膜的条件下侵染小麦。病菌在小麦叶片组织内生长,潜伏期长短因环境不同而变化。在达到一定的温度时,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孢子堆可持续产生夏孢子若干天。夏孢子随风传播,可吹送到几百或上千千米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
小麦锈病不同于其他病害,由于病源越夏、越冬需要特定的气候条件,因此气象条件是病害流行发生的决定因素。雨量多、土壤湿度大、结露、降雾、适宜的发病温度等都利于锈病的发生。
3.4 防治措施
3.4.1 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选用诸多抗锈病品种时,注意品种的合理布局及轮换种植,防止大面积使用同一品种。
3.4.2 深耕灭茬。小麦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4.3 加强药剂防治。拌种处理,用20%粉锈宁乳油75 mL与100 kg种子干拌,拌种力求均匀,拌药种子当日播完。大田喷药,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及早进行防治,切实控制其蔓延。大田病叶率达到1%时即进行普治,用20%粉锈宁乳油900~1 200 mL/hm2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150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5-7]。重病田块隔5~7 d进行二次喷药防治。
4 参考文献
[1] 郭冰,张文有,刘桂海,等.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与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17.
[2] 叶永梅.浅谈小麦几种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J].中国农业信息,2014(5):124.
[3] 张杰民.浅谈小麦锈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J].才智,2009(11):279.
[4] 张文才.小麦全蚀病及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0(5):40-41.
[5] 马凤,张磊磊.汝南县小麦全蚀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2014(5):31.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5
一、发病情况
根据表1可知,2012-2016年小麦白粉病在虞城县2月、3月发生发展较慢,初发生期病田率、病株率均较低,平均病田率分别为3.0%、8.7%,平均病株率分别为0.7%、5.0%;3月底蔓延加快,4月中旬调查时,平均病田率达到30 %左右,平均病株率达到15%左右;4月下旬调查时,平均病田率达到50%左右,平均病株率达到30%左右,发生严重地块病株率达到82.4%。4月中下旬如果不及时防治,5月上旬发生严重地块最高病株率能达到91.2%,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给小麦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由表2可以看出,虽然白粉病中度发生、偏重发生和重度发生面积一共占总发病面积的35%左右,比轻度发生面积小,但前几种对小麦产量影响更大。
二、重发原因分析
1. 气象因素不利 以虞城县2015年气象条件为例分析,1~2月气温接近常年,对小麦白粉病越冬无明显不利影响;3~5月降水量增多,平均气温略偏高,3月降水量和上年相比偏多近10%;4月降水量略偏多,平均气温略偏高,对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有利;5月降水量略偏少,平均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由以上分析可见,降水增多、温度适宜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是小麦白粉病发生蔓延快的主要环境条件,湿度越大,分生孢子萌发率也越高。
2. 主要品种抗性差,种植结构布局不合理 虞城县种植的主要小麦品种周麦16、周麦22、众麦998等总体来讲对小麦白粉病抗性差;过量播种、群体偏大,个别田块旺长趋势明显,对白粉病发生有利;暖冬气候导致小麦苗期长势较好,致使植株抗性降低。
3. 病菌在田间循环侵染 白粉病病菌子囊壳成熟后释放子囊孢子,侵染田间自生麦苗越夏,小麦播种后自生麦苗的分生孢子侵染秋苗,菌丝体在有病麦苗上越冬,第二年春季侵染为害。现在虞城县麦收以机械收割为主,洒落的麦粒较人工收割的多5%~10%,田间自生麦苗多,为更多的白粉病菌顺利越夏侵染秋苗提供了理想场所。第二年春季一旦气象条件适宜,4月中下旬进入白粉病激增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病田率、病株率、严重度的增长速度都将达到最大值,引起田间白粉病的大发生。子囊壳随病残体越夏和越冬后,再次侵染麦苗发病,还可多次侵染造成白粉病大发生。
4. 栽培管理不当 推广的矮秆小麦良种,田间麦株群体大,通风透光性差,是导致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的原因之一。水肥条件好,氮肥施用过多的麦田,植株贪青徒长,田间光照不良;或水肥条件差,植株生长衰弱,抗病能力降低,均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三、综防措施
由于当前还没有较好的抗小麦白粉病的品种,因此防治上多采用栽培防病、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防措施。
1. 选育抗病品种 应加强抗小麦白粉病良种的选育和鉴定工作,广泛收集和开发抗源,结合病害发生种类,选择兼抗品种,如兼抗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害的良种,注意多基因抗病品种的选育,以尽早控制病害发展。
2. 加强栽培管理 采取合理密植,适当灌溉和排水,注意氮、磷、钾肥的科学搭配,促进行间通风透光,减少和防止倒伏,降低田间小气候湿度等措施,均有利于麦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达到减轻病害发生的目的。麦收后要及时深耕灭茬,清除田间病残体和自生麦苗,以减少初侵染来源。
3. 科学药剂防治 ①种子处理。为减少秋苗发病,在麦播时每亩选用12.5%烯唑醇(禾果利) 可湿性粉剂5克,或6% 戊唑醇(立克秀)悬浮剂1袋(10毫升),加水0.4~0.5千克,拌种25~35千克,能有效控制苗期病害,压低越冬病苗基数。拌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拌种时不要随意加大药量,否则会使小麦出苗推迟,生长缓慢,影响冬发壮苗。二是拌种时先将种子用清水喷至湿润,再将药剂均匀地混拌在种子上,随后立即播种。②田间用药。在小麦孕穗至抽穗前施药进行防治,每亩用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30~40毫升或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100克对水50千克喷雾,或每亩用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克 的1500倍液雾,隔7天再喷1次,防治效果更好,可兼治纹枯病、条锈病等病害。不同药剂应交替使用,以降低白粉病的抗性。
4. 加强统防统治 虞城县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小麦种植面积大,进行统防统治优势明显。近几年,政府给农民朋友统一发放防治白粉病的农药,农技人员在新型职业技术农民培训班及农业科技下乡时,也积极宣传小麦白粉病和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6
关键词 小麦;高产;栽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072-02
小麦属于禾本科小麦属,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起源于中东地区。经过长期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小麦籽粒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和VB,又是一种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食。
小麦是宁夏的主栽作物之一,引黄灌区为纯春麦区,每年种植春麦13.3万hm2左右,占自治区小麦播种面积的1/3左右,但是产量不是很高。与周边省市相比,宁夏小麦品种资源较为贫乏,大多数不耐肥,秆高易倒伏,病害严重[1]。为提高小麦单产,保证粮食安全,结合生产实际,总结小麦高产的制约因素和技术措施。
1 阻碍小麦高产的制约因素
1.1 群体不合理
过量施肥、群体密度过大,再加上6月上旬的降雨和大风的影响,致使小麦易倒伏,穗多粒秕,从而造成小麦减产。
1.2 土壤肥力水平低
从全区的小麦田调查发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远达不到1.2%,初春抗冻能力差,蓄水、保肥能力不强。为实现高产,要求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使有机质含量超过1.2%,需施底肥45~75 t/hm2。
1.3 土壤耕层浅
一般来说土壤耕层越厚,其透气性就越好,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就频繁,其养分相应的也会增多。从目前的耕作方式来看,大多数采用机器旋耕,一方面耕作的深度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土壤的耕层变浅,地表土块如山,不利于播种和种子覆土,对出苗率有很大的影响;还有耕层浅不利于小麦根系的下扎和土壤蓄水保墒。
1.4 病虫的危害
小麦常见病害有以下几种: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黄花叶病等。白粉病为气传性病害,高温高湿的田间条件极有利于病害的扩散。
2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2.1 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小麦产量的突破主要在种质资源的创新,主要是将引进的材料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适宜改良,使引进的品种能适应当地种植。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改良的过程中应突出穗重及多粒等丰产性状的改良,再兼顾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改良。对于种质资源,应把引进、筛选、改造和利用放在首位,经改造创新,为小麦高产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2]。
2.2 大田准备
播前进行整地,翻耕23~25 cm,实行秸秆还田,以调整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打破犁底层,达到深、细、透、平、实、足的标准,即耕层要深(旱地、稻茬地分别为20~25、15~20 cm),耕后耙细、耙碎、耙平、踏实,达到上松下实的效果[3]。
2.3 培肥地力
高产麦田肥力指标:播前耕层含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1.2%以上、0.08%以上、60 mg/kg、20 mg/kg、80 mg/kg。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土壤的产出效益,适量施用农家肥和进行秸秆还田,科学增加无机肥投入[4],目的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小麦的蓄水、保肥和抗冻能力。
2.4 株型结构的选择
株型结构直接影响小麦的穗数和田间通风透光状况,进而对产量造成影响。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选择株型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的穗容积,以调节田间通风、光照、湿度状况,降低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小麦株型的主要性状包括穗数、穗重、叶态、茎态、株高、冠层分布等性状。有研究认为叶片形态上部上冲,中下部不下披较好[5]。近年来研究表明,较大的穗叶比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6]。
2.5 适期适量播种,建立合理群体
为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应掌握适期播种,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数,从而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小麦在田间持水量为70%~80%时最有利于出苗。然后再根据各品种的株型、特性,确定小麦的播种期、播种量,建立合理的群体,使之能充分地利用光能,达到高产稳产的效果。
2.6 提高小麦自身的光合强度
为提高小麦产量,要增强小麦的光合强度,以积累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目前,小麦光合生理研究现已取得了一些对育种有指导意义的成果,如后期光合效率对产量的补偿效应;气孔导度与产量呈正相关;现代品种的光饱和点上升,补偿点下降等[7]。
2.7 田间管理
2.7.1 科学施肥与灌溉、除草。氮肥后移,就是将氮素的50%作底肥,其余的等到小麦拔节期追施。为防止发生缺苗断垄现象,要及时进行灌水,使小麦形成壮根。用百草敌进行化学除草。
2.7.2 化学调控防倒伏。小麦倒伏有茎倒伏、根倒伏,一般出现较多的是茎倒伏。茎倒伏主要是因为小麦生长前期施用过多的氮肥,使小麦生长过旺,植株细弱,造成田间郁闭,导致田间通风透光不佳,遇大风天气,常常使小麦发生倒伏[8]。因此,生产中应根据田间肥力、植株生长情况科学施肥浇水。
2.7.3 改变小麦的发育进程。提高小麦经济产量,还可通过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改进灌浆效率。小麦籽粒产量主要来源于上部叶片的光合积累,前期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生长,其中有许多无效生长,因此减少无效生长消耗就成为增加经济产量的可靠途径。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每个时期的生长状态都有快速和缓慢2种,研究认为,理想的小麦高产的3个阶段的生长分配应该是前期快,中期慢,后期快。控制小麦前期生长不必要的养分消耗和对阳光的竞争,增加穗分化强度和粒数,改变积累分配模式得到普遍认同[9]。
2.8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对于地下害虫发生较严重的麦田,可采用“三毒”齐下的方法进行防治。4月底至5月初,以防治小麦赤霉病、蚜虫、白粉病、早衰,兼治灰飞虱为主攻目标,进行药肥混喷。防治纹枯病、全蚀病可选用三唑酮或井冈霉素进行药剂拌种[10]。
防治杂草以秋季为主,春季为辅。播后芽前在土壤墒情适宜时,用异丙隆进行除草。杂草二至四叶期,为防除以单子叶为主的杂草,喷施6.9%骠马;四至五叶期,杂草基本出齐后,为防除以双子叶为主的杂草,喷施20%使它隆乳油;若田间单、双子叶杂草混生,将除草剂混合配制使用[11]。
3 研究方向展望
3.1 种质资源的引进、改良和利用
广泛收集国内、外新的种质资源,同时对现有的种质资源进行改良与创新,加强杂种后代高代材料的利用与开发,因为高代材料类型丰富,经过多次选择可聚合较多的优良基因,遗传基础较广泛且稳定,有利于增强高产品种的稳定性和广适性[12]。
3.2 小麦适应性的选择
基因、环境条件相互作用导致小麦性状的表现,一般当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较广的适应性,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对每个品种的特性特征做到了如指掌,根据特性特征适时播种、施肥和收获,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
3.3 光合利用率的提高
光合利用率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通过调节小麦群体内光合特性能够明显对小麦产量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小麦旗叶上举内卷,可以协调穗叶关系,增加容穗数,提高叶容量,能够显著改善群体受光姿势和光合能力。
4 参考文献
[1] 袁汉民,李新,范金萍,等.宁夏小麦遗传育种的回顾与展望[J].宁夏农林科技,2001(6):31-34.
[2] 陈三乐,杜运科,任雅琴,等.试论超高产小麦选育的思路和途径[J].农业科技通讯,2011(6):108-110.
[3] 孙立学.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28-30.
[4] 赵兰芝,孟红菊,孙红霞,等.分析小麦高产潜力 探讨实现高产途径[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09B):65-66.
[5] S RAJARM,VAN GINKEL.产量潜力的讨论:潜力在于种质还是方法,或二者皆是提高小麦产量潜力——突破增产屏障[M].何中虎,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23.
[6] 李朝霞,赵世杰,孟庆伟,等.高粒叶比小麦群体生理基础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2,22(4):84-88.
[7] 王志敏,张英华,张永丰,等.麦类作物穗器官的光合性能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4,24(4):143-146.
[8] 高健,张现雷,康守瑞,等.浅谈实施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5):46-47.
[9] 张其鲁,张立全,张连晓,等.小麦的高产育种途径及发展趋势[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1):176-178.
[10] 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江苏淮北地区不同类型晚播稻茬小麦产量形成特点[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