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幽玄;建筑东方美学;自然美;艺术美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aesthetics concept of Yugen might not be feasible in providing a practical or operational guid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practice. But the concept itself as a description of a tendency in oriental aesthetics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to the indispen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ure and the object being designed that can be usually found in art creations with orient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author’s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ental aesthetics concept of Yugen as expressed in projects the author worked i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ortu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usage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concepts as it evolves and being used in many field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aesthetics concepts in the creation of architecture designs.

Keywords:yugen;oriental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natural beauty;artistic beauty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088-02

1 前言

幽玄,作为日本两个最基本的传统美学概念(另一个是“物哀”),从传统文化的歌论,能乐,延伸至各个文化领域,甚至日常生活当中,是日本审美取向的核心概念,而基于幽玄产生的背景的根源的辨析,可以认为它在某种范畴内,也代表了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审美意识取向。

从广义的幽玄美学理论层面来说,幽玄是纯粹的日本文化,来源于日本的歌道,但是“幽玄”二字,最早却是由中国传入的,并且“幽玄”在文论和美学领域的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日本和中国都是近似的,并且从其表现形式和倾向来说,都是东方的,表达的对美的感受也是近似的。因此,本文借用幽玄的概念,从表现形式与形成根源中,分析其美学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中的东方美学意识,“地形.型构”这一设计手法的提出,也是在这一审美意识的潜移默化影响下的产物。

2 入“幽玄”之境——地形.形构与东方美学

选择“幽玄”这一概念来对地形.形构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行阐述,基于两个原因,首先,“幽玄”表达出来的美,能充分表达该手法创作出来的空间意味。

本文不打算从文论及文化研究的深层次去辨析幽玄的概念,只是概括的提取出幽玄表现出来的情境在建筑设计领域的表达。首先要了解幽玄所表达的意境,幽玄,是“‘优美,幽雅,含蓄,委婉,间接,朦胧,幽深,幽暗,神秘,冷寂,空灵,深远,余情面影,超现实等审美趣味的高度概括。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幽玄’标示一种暗含的,包蕴的,内聚的,收拢的,沉潜的状态。’”“‘幽玄’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日本式建筑不喜欢取明亮的间接光线,特别是茶室窗户本来就小,而且还要有帏帘遮挡,以便在间接的弱光和微暗中显出美感。”幽玄表达一种深沉的,隐性的,诱惑的静美之感。在建筑的表现上,可以展现禅的空间韵味,以东方传统的美学感受为基础,可以导出诱人的魅力。这很难说是一种具体的设计手法,只是一种属于东方的,对美的情结。

第二个原因,从幽玄产生的背景来说,可以说和歌是幽玄概念的载体。而和歌的特点是,抒情与述景紧密结合,在描写自然风物当中将浓厚的感情渗透在其中。这是将“自然感的要素”和“艺术感的要素”统一起来。这对关注人文风土环境的建筑设计来说,是从对环境的深层感受方面就一脉相承的。

“在东洋特别是日本,由于气象风土上的原因,以所谓“自然美”即自然物为对象的审美体验,无论是在其广度还是在其深度上,早就有了显著的发展。其结果,这种自然美的体验,对人们本身而言已经转换为一种艺术体验了,由此而体现出了一种催生审美价值意识的倾向。与此同时,东洋独特的世界观,使得这种感情的倾向更加朝着思想方面深化和发展。”因着这样的体验,在设计中寻找建筑本体与环境的关系,甚或由环境推导建筑的形体构成,已然是东方美学中精神上,思想上的追逐,而非单纯的手法上的选择。

图1-株洲博物馆总平面图

“在美本身的问题范围内而言,可以说,在东洋,那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感情上,都不可能将所谓艺术美和自然美,像西洋美学那样在‘形式美’和‘内容美’相关联的意义上加以区分;也就是说,在东洋的美意识里,在两者密不可分的意义上,自然美与所谓艺术美的意味是相同的。同样的,在所谓自然美当中,也有着艺术美的东西。而且,这两者不仅在密不可分的意义上结合在一起,在审美的意义上,可以认为两者是直接的由‘自同性’而殊途同归的。”在建筑美学表达的范畴,这一观念表现为“自然美”亦即“建筑美”,由地形的自然美为基础,构建出建筑本身的美,是最能体现东方审美哲学的整体性的方式,同时也表达出东方艺术创作的本源根据。

图2-株洲博物馆透视图

3 建筑设计实例——株洲博物馆概念方案设计

下面选取魏春雨教授的株洲博物馆方案设计案例,分析其创作的灵感与设计手法,能从中窥见“幽玄”这一东洋美学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同时也说明了传统美学意识在诸多领域的繁衍中的偶然与必然。

3.1项目概况

株洲市文化园的规划始于上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初形成雏形,园内现有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三馆。文化园位于人民中路以北,红港路以东,纺织路西侧,总用地面积49196.5m2。它是株洲文化历史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株洲市内重要的群众文化场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计划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搬迁至他处,岛上只保留博物馆,并将岛上“三馆”馆舍整合,筹建株洲博物院。

3.2设计概念:“大溪”环流

取源湘水之“洲”,隐喻“洲”之始义,柔和消解建筑自身体量,建筑与环境共生于岛中。以不规则折线动态生成于场地,环境模拟湘水冲刷之肌理,贯穿场地始终,质朴硬朗而富有生命力。颠覆建筑于地面传统明显界定关系,使其互为依附,北构西折,蜿蜒屈曲,丰富其内部展示空间。

在这样一座岛上,建筑群被限定在特定的情境里,而在这样的情境里,建筑师主动的让建筑体量湮灭,周边环境的覆盖之下,蕴藏了空间委婉的表白。水在陆地之上并不存在,却成为形构的动因,成为了线索,建筑群的构成,流线的组织,一切都来源于自然要素的介入。自然之美的驻留,形成了艺术之美。两种元素高度统一时,建筑与环境的相融显得理所当然和顺理成章。建筑与环境的界限在相融中模糊并消失,那空间的幽玄便被清晰的阐释出来,建筑出入口的含蓄和间接,展示空间的幽暗和深远,建筑形体的朦胧和空灵。所有这些空间或形态特质都符合博物馆的功能需要,这种浑然天成便是地形形构这一手法的本源,也是目标。

4 结语

幽玄作为日本的传统美学概念,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可能不具备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性方式,但是作为东方美学倾向的表述,它解释了东方艺术创作中的自然与创作对象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建筑设计的表象上,地形.形构这一手法的提出和实践,都表明它是来源于我们传统的美学感受和认知的。本文并非要为这一设计手法“寻根”,而是理清了这一美学原则和其发展根源,在设计实践中更能把握好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因果关系,指导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追求自然与艺术的统一的美。

参考文献:

[1](日)能势朝次,(日)大西克礼.日本幽玄[M].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时装画 艺术 时尚

时装画(Fashion Illustration)作为服装设计表达的新型时装设计手段和绘画,是以绘画作为基本手段、通过艺术处理的方法来体现服装设计的造型和整体气氛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其兴起于西方并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对于中国却是一种外来艺术,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服装产业、服装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出现的。中国时装设计从时装画开始,而时装画的产生和发展是改革中国向西方时尚学习的产物。

20世纪80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染织系学生中系统开设现代服装设计课程,率先开展服装高等教育。刘元风是这一批学生中的一员。为满足教学需要和加快发展现代中国服装教育,学校的服装系大量而直接地借鉴国外服装教学的经验,例如服装设计主体课程“时装画”的教学,邀请了当时国际上最好的教师、FIT(美国纽约时装学院)的诺丽教授来校授课,并用摄像记录所有讲课细节。1982年,刘元风毕业留校。学校正式成立服装系以后,刘元风成为第一位担任“时装画”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因其扎实的传统绘画和功底,他的时装画既学习西方现代服装设计,讲求服装设计的视觉和效果,又承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写意特点。

1989年,刘元风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邀请,编写出版了我国高等教育第一部时装画教材《服装人体与时装画》。教材对于时装画设计的服装人体的绘画比例、模特头型发型、手脚表现和绘画、人体姿态、衣服纹理的表现,以及对于时装画的美学原理、艺术规律,时装画工艺性、装饰性统一的艺术特征,时装画中线的运用、黑白灰的表达及配色的形式、形象的选择和训练方法、风格的表现等,第一次做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并以作者自身教学和创作实践为基础,立足于我国传统服装美学和中国文化特征,创造性地提出了东方人体在时装画中的科学比例,体现出高度的美学自觉和创新性思考。在这一时期的教学和美学创作实践,初步引领了我国大众对于时装美的理解,并在时装画创作中赋予中国绘画元素,使之具有浓厚的传统绘画美感和艺术特性,从而第一次在改革中确立了时装画的学术范式和基本规律。

一是提出了时装画创作的绘画训练方法。如时装画学习从人体写生开始,需了解人体的结构特性和运动规律。要有严格的人体速写训练,塑造设计师的造型和空间观念、审美趣味。速写要求结构严谨,比例动态要在写实的基础上做夸张、提炼和概括的原则等等。

二是初步确立时装画的美学要求。例如时装画要展示人体姿态和服装造型最完美的视角,给人以美的享受。要用极为简练的线条把控瞬间的美感,表现服装造型的总体印象。时装画表现的服装,要在设计上符合比例、均衡、夸张、韵律、节奏的美学原则。经过夸张、提炼、概括的表现,时装画应是理想化、审美化、装饰化的艺术,是在想象中寻求服装与人之间的美或独到,或别样的关系,是在建立一种境界,并在那种境界中体现身体的尊严和高贵。

三是明确了时装画的工艺性和装饰性的统一。时装画是设计的思维形式和美学表达,是设计思想通过绘画手段的直观形象表达,是服装设计最直观的体现。要求设计师有对时尚潮流的感悟,又能融合多种艺术形式,表现最新着装理念和最真挚的设计思想。在表现服装结构的处理上,要关注人体与服装的和谐关系,服装内外空间的合理呈现。要求时装画中人体姿态与服装造型的统一性,使之能够充分展示服装设计的效果和艺术氛围。时装画的人物,注重人物着装姿态的美感,注重人与服装的内在关系,特别是对服装的结构和造型美感的表达。

四是明确了时装画中人体比例的理想化特征。时装画对于人体一定的部位进行夸张和调整,以特有的人体比例使其着装效果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召力。例如夸张。当时西方时装界普遍要求服装人体的比例是九个半头,这是以西方人头小骨架大的现实为依据的。而刘元风通过对于东方人体特征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创作实践,创造性地确立了以八头半身高为基准的东方时装画人体比例,在绘画造型中通过夸张颈部和四肢,形成富有理想化的美感。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3

相当于日常食用大米直径的1/2000,大多数花粉粒的1/20,一根头发丝的1/6。

但就这样一条肉眼几不可见的纤维,却可以穿越1056年,让宋时文化可以附着其上,繁盛绽放;也可以跨越9300多公里,携手新西兰爱默生家族,让这个坚守150年的家族以四代之力缔造面料界的传奇,培育全球最质的超细羊毛……而今例外(EXCEPTION DEMXMIND)就将这样简单而又复杂的超细纤维变成亲肤衣物,从寻找到研发历时四年无数次实验,终炼成全球高端成衣最珍贵的原料之一。

源自新西兰爱默生家族牧场的珍贵超细羊毛,本来就是纤维世界里的一段传奇。凝结了爱默生家族四代人150多年的努力,几乎是整个新西兰羊毛甚至全球行业中公认品质最顶尖的羊毛,因该级别的羊毛全球产量占比仅1/480000,而极为稀缺,所以有“纤维中的软黄金”美誉。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顶级羊毛产品品牌在使用,与“例外”的携手,正是爱默生家族首次与中国的企业合作。

这些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纯净纤维,例外也给予了一个特别的命名,称它们为“微羊毛”。集结行业内顶尖的研发人才团队和机器,历经无数次实验、讨论、测试,只为保留纤维本身轻便保暖、伸展自如的优越性。一系列媲美专利水平的技术均融入“微羊毛”系列服饰的研发中,配合东方美学设计手法,剪裁、版型、提花肌理均尽显雅致。用其织出的面料,柔软亲肤,保暖吸湿,伸缩自如。这纯净纤维变成亲肤衣物,温润舒适仿佛人体的第二层肌肤。

这样的一种选择正符合例外在品牌中始终追求的“宋式美学”――浪漫主义,文人诗意,含蓄内敛包容的美学意识,尊重每个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

所以通过例外的观念,将源自新西兰爱默生家族牧场的珍贵超细羊毛,与当代知名艺术家彭薇所作《遥远的信件》相融合,推出限量版“微羊毛”围巾系列产品。围巾设计从宋代艺术、思想哲学中汲取灵感,还原作品线描的效果。古人在山水画上用题跋与绘画交谈,彭薇则用西方文人的信件、诗歌“替代”了题跋,从高更,到济慈、席勒、贝多芬、福楼拜,甚至茨维塔耶娃、里尔克及帕斯捷尔纳克三人之间的通信,或抒情,或澎湃,密密麻麻的小楷写在古意盎然的水墨画上。山水韵致与书写细密的信件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仔细阅读之后,便会带来许多小乐趣。配合例外独特的印染工艺,色调或浓烈或淡雅,每一款可随不同风格的服装变换多种系法和穿法,增添雅致的东方美感,亦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4

生态美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观念,是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和谐的生态审美关系,而广义的理解则是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人与自然处于一种“共生’、“亲和”的关系。作为一种崭新的美学观念包含着丰富的哲学人文学思想,在传统美学中,人对自然的审美是将自然人化的过程,也是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

1.生态美的思想起源

在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中,人以审美的高度来关照整个生态系统,善待万物,尊重万物“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阴阳交变、四时更替,美的境界的常于万物运行自然显像,于四时更替中悟道,于自然本性中获境.在主要的思想流派中,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平淡朴素的审美观点的起源,“道法自然”老子主张自然无为、真朴淡然的生态美思想,顺其自然、淡然若无,、纯真素朴、以超功利的审美体验来理解自然万物;儒家的思想对待万物以友善爱护的态度,“天人合一”,“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以整体为美,将天地、艺术、道德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易经》中也充分表现了“合”的思想,“与天地合”、“与日月合”,“与四时合”;佛学最富中国韵味的佛家宗派禅宗强调宁静的心灵参悟,引导了讲究韵味和灵性的传统审美情趣,讲究“本心清静”、“物我两忘”,主张用一种“清”“静”的审美情趣去体会人生、体会自然、体会世界。中国传统生态美学思想主要集中中华民族在认识世界的构建了“天人合一”的宽阔胸襟和伟大智慧上,体会人与天地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2.传统生态美学对在造物文化中的表现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涉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相依相伴的关系,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种种弊端,使得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达到和谐的统一,中国传统美学也广泛体现了技术美学,逐渐形成的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表现出民族特征性的审美观念,体现社会和人际关系有的内在秩序。例如:受儒家哲学思想影响,传统工艺造物多含寓意,形制体量、尺寸、色彩和文饰喻示人生理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中通过对自然界生命形态的观摩和体验,对于造型生命形式和动感韵律的表现手法是相当丰富的,易学中的阴阳太极图象征事物永恒、循环的运动状态,也象征人的生命起源及历程。阴阳鱼的内分左右两个部分:左侧为白鱼,头向上属阳;右侧为黑鱼,头向下属阴。左侧表东方,是阳气升起的地方,右侧表西方,是阴气下降的道路,同时在上的阳须下降,在下的阴须上升,阴升阳降,运动不息。白鱼和黑鱼之间由一条反“S”形曲线分开,这说明事物的阴阳双方并不是截然以直线的方式分开的,而是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为用的,在视觉效果在中,这样的图形充满和谐之美、变化之美、形状之美、统一之美,所以蕴涵多样化生命形态是我国传统造物文化的显著特点。

二、生态美学所影响的设计理念

我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传统生态美学衍生生态技术美学,在不同的艺术设计和创作领域中,从意境、色彩、造型、材料、技术中得到系统的理解和运用。

1.气韵之美展现视觉动态

“气韵生动”是古代最重要的艺术标准“天下之物本气之所积而成。即如山水,自重岗复岭以致一木一石,无不有生气贯乎其间,是以繁而不乱,少而不枯,合之则统相联属,分之又各自成形。……总之,统乎气以呈其活动之趣者,是即所谓势也。”气成为人与物的生命之源,成为作品的生命之本。在造型设计中体现在平面构图和立体结构上的有限和无限,虚和实的统一,韵生于气,气有韵就生动,无韵就不生动,气韵生动则活泼则生命力才旺盛,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书画作品对于气韵生动的表现是非常多的。宇宙间一切事物皆存在于气韵生动之间,艺术作品的生命活力亦然,在气韵生动中进而追求审美的活跃则有神、有雅、有逸、有穷理尽性、有旷达幽韵。

2.意境之美蕴藏视觉想象

《易经》中“立象以尽意”的“意”,传统艺术理论中的“虚与实”关系的“虚”,以及“境外之象”“味外之旨”“境”,是指人们所造之“物”呈现出来的美感和令人联想的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理论中源远流长、涵义深奥、居于核心位置的一个美学概念,通常被中国人看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中国的古典艺术形式中最高深的部分就是作品所表达的意境美,是通过对古典美学熟练的掌握技巧加上创作者平和豁达的创作心态和审美观念来表现到作品当中去的。意境之美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意境”美使主观情感与外在景物相互交融统一所产生的美感效应。“意境”美有时偏重客观,倾向于自然美的体验和表现,有时偏重主观,倾向于情景交融之后而达成的主观情怀的流露,使“意境”超越实景的视觉感受升华为思维审美的虚境。东方审美文化的“含蓄之美”,在审美过程一定是一个和欣赏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视觉效果上注重的是留白的运用和虚实的结合,在产品造型设计中,整个造型和布局中有意设定一块还可以继续发展深化的空间或是残缺,提升整个造型的审美趣味,提升意境的运用效果。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5

对自从1988年创立天坊室内计划有限公司以来,张清平便一直以“Simple Gorgeous”(素朴而华美)的设计风格来诠释新东方人文情怀。即使是在他个人的身上,这种东方情怀也明显地呈现出来。洁白的中式立领搭配透亮的金丝眼镜,仿若徐志摩时期的诗人。

设计上,张清平是以传递东方美学为任务,而出发点有别于传统对东方图腾式思考的创作概念。他的每个室内设计作品传达的是简敛素朴,以一种极致精简材质的选择态度,将人文主义的内涵贯穿于空间每一个角落里。华美则是空间不经意流露的本色,透过工艺雕凿的细腻精神将传统美感以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方式传达出来。

老灵魂再设计

在获得艾特奖采访时,张清平说道:“中国能看见全世界风采的当下,我想设计者们更应思索,如何让全世界看见中国的设计。中国的设计师将以怎样的实力去改变世界?不只是引入西方科技、建筑造型炫目的事物,而是应当思索如何在自己的设计里,保留本土化特色,同时又能对那些与人们有共同符号的连结加以创新以创造熟悉感,并增加新意,使其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需求,做最在地的原创,以及东、西方世界都熟悉的老灵魂。比如东方蒙太奇,解构龙的DNA,将古代智能现代化,西方设计中国化,中西合并国际化等,用设计给世界带来新的感动与新的希望。”短短几句却强烈诉说了当代优秀设计师的责任与担当。

五行演绎

当张清平谈到自己的设计理念时,也透露着古色古香的素朴之美,他首先提出了五个“五”,即五行:金、木、水、火、土,代表平衡与循环的科学思维;五艺:琴、棋、诗、书、画,代表丰富且亲近的艺术陶冶;五常:温、良、恭、俭、让,代表体贴且良善的美德:五感:视、听、味、嗅、触,代表细腻的质地,唤醒所有的感官;五美:慢、静、菩、简、雅,代表极美的生活态度。

理念如此,设计作品也同样耐人回味。不管是曝光率颇高的“云砚”所展现的东方美学,还是“龙的DNA”中的酷炫造型,抑或是“国民院子”中的文化交汇,都是张清平秉承自己的设计理念多年坚持的硕果。

理性&感性

在张清平看来,设计必须兼具理性机能与感性魅力。所以设计不仅要体贴身体,同时也必须考虑视觉与心灵的需求,让留白而产生的空间感,衬托出环境的质感。隐藏式、有效的设计,能有效解决现代生活困扰,简化空间在整理使用上的实用机能,并且赋予空间开阔的美感。空间规划必须完善、安全、合理,包括节省能源与空间的合理与妥善运用,这些都是成为经典住宅的基本需求。

Q&A

Space:“台湾设计”素来是很多内地设计师所推崇的榜样,您如何理解“台湾设计”,“台湾设计”在您看来有哪些特点?台湾的设计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张清平:我个人的观点是台湾设计传达一种悟性。功能上直截了当,但是设计的故事性与内涵传递上更富诗意,拥有更开放的观点,因此风格呈现上能具备全球性的沟通力。

Space:地域环境对人的影响很重要,对于设计师而言,可能反映在其作品上,您觉得台湾设计师的作品具有怎样的共性?

张清平:我十分欣赏台湾设计者深度发掘文化与解读世界时尚的专业能力,透过这些专业与努力,发展出丰富的精致的台湾设计。每一个项目都有内蕴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智慧,台湾设计者以自身的专业将这些内蕴的元素转化为充满细节的设计,同时也创造出更适合台湾人的生活方式。

Space:中国台湾很好地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的元素,您是怎么看待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的?在您的设计作品中,对于传统文化上您持怎样的态度?

张清平:越全球化的当下,反而要越有在地化精神,更重视自己的民族特色与质感。不为刻意迎合中国或全球的市场,而是以一个设计者的责任角度,创造一个藉由设计作品所反映当代的价值观。

我的设计,一部分可以说是出于对中国文化与意境的“拟仿”。这种“拟仿”绝对不是重复拷贝,或是一式一样的照抄,而是依主观的审美目的,结合空间的机能,进行创新。

我希望能以现代科技重新组构传统的深厚文化,创造出让中国人骄傲的文化底蕴。并将传统的文化全新诠释到现代空间设计中,例如将“五进”的概念,以更符合现代建筑的手法贯穿在建筑与空间之中,融合东方的哲思与西式的设计手法,赋予环境新的意涵,让行人、空间的生命力重新展现,更适合现代生活。

Space:台湾的经济发展曾在一段时间内引领了整个亚洲,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也得名于此,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之下,台湾的设计产业是怎样的概况?

张清平:确实制造代工曾经让台湾创造经济奇迹。当制造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向大陆西进,台湾开始重新省思,进而去探索新的价值与竞争的能量,我相信也正因为这样的态度,台湾的设计界得以一直不断地进步与演化。

台湾的设计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这几年特别感受到“在地区域特色的经营愈显重要”,并能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强调差异化的今天,能够掌握区域发展与社会文化脉络,加入设计与美学的质感与品位,也使台湾设计在全球经济竞争体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Space:在外界看来,台湾设计十年前与现在风格并无明显的变化,您怎么看待台湾设计过去的十年。对您来说,台湾现在设计环境的优缺点是什么?

张清平:近十年来台湾本地的消费愈来愈成熟,大家对生活美学的重视,市场需求端的改变,使得供给面也要有所调整,产品制造往多样、少量、质精的方向发展,营销与服务也朝向感性、贴心、互动等思维,而地球暖化造成的环境关怀议题更是被加以重视,高感度的人才与产业更可以创造有价值的、与市场对话的品牌形象与活络经济。

对台湾而言我感觉现在是知识、美学与感性经济的时代,不仅主流社会与产业已经认知到设计的重要性,更开始对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寄予厚望,随着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跃升,科技文明汹涌而至,站在时代喧腾鼎沸的浪头上,其实现在的台湾不只是经历了一场文化、经济与媒体形式的转变,也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看到世界各国所发展的文化创意与美学设计。

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不只是狭义的“设计人”产业。台湾未来必将走向高感度的文化创意经济体,从爱这块土地出发,了解深厚文化内涵,更需要透过关怀生命、关怀社会、关怀地球的角度,由台湾设计的专业与创新,可以更加推动台湾设计与台湾设计师走向国际,并且让台湾企业迈向美学经济体,同时也从世界公民角色,关怀地球生态。

Space:近些年来,内地成为了很多台湾、香港设计师争相进入的大市场,很多台湾设计师也已经在内地有了不错的发展,您如何看到这种转型的现象?

张清平:我个人非常高兴看到频繁的设计交流,其实台湾与香港设计师能走进中国,代表着其作品与设计态度理念为市场所认同。但同样代表着中国设计师也有走出去的能力。

Space:您个人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张清平:是融合东西方哲思与艺术的精华,创造最极致的设计。设计的思考源自于――

五行:金、木、水、火、土,平衡与循环的科学思维。

五艺:琴、棋、诗、书、画,丰富且亲近的艺术陶冶。

五常:温、良、恭、俭、让,体贴且良善的美德。

五感:视、听、味、嗅、触,细腻的质地,唤醒所有的感官。

五美:慢、静、菩、简、雅,集美极美的生活态度。

慢设计:创造平衡,以一种协调而平衡的速度,享受生活。

静设计:充盈能量,感受到内在的力量,集聚与滋生。

善设计:处处体贴,让用户的生活质量能够更加向上、更加良善。

简设计:极致质感,以简显极。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装潢艺术 理念 中国文化

一、装潢艺术的设计理念

(一)实用性

装潢设计属于现代设计范畴。据有关专家研究,将现代设计划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设计。而装潢设计在这三大类设计中均有其重要的位置。现代设计又与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共同构成实用艺术。因此,实用性乃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装潢设计首先要充分注意到不同人对不同被装潢物的不同实际需求。从总体上说,建筑艺术的主要-功能是避雨遮风,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室内空间场所。但不同的建筑类型,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目的,因而其具体实用性也就各不相同。例如,住宅楼的实用性主要是适宜人们日常的起居生活;剧院的实用性主要是保证观众充分欣赏演出;陵墓、纪念堂的实用性则主要是创造庄严肃穆的气氛。为了充分体现出装潢设计的实用性,就要力戒单纯片面地追险猎奇,防止浮华不实与奢侈浪费。

(二)美观性

装潢设计之所以被称作“装饰艺术”,顾名思义,是以美观性作为重要审美特征的。但是,作为一条设计原则,美观性要服从、服务于实用性,要做到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完美结合,以实用性作为美观性的前提与基础,而美观性反过来又增强实用性。例如室内装饰布置就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地面装饰、墙壁装饰,到花样繁多的灯具、琳琅满目的床上用品,乃至窗帘、家具、摆设的壁挂、观赏工艺品等等,都日益普及,进入千家万户,紧连你我他。而且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

装潢设计的美观性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并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正如英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所说:“这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用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外部形式,来表达体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意味。所谓“意味”,实际上就是一种朦胧宽泛的情绪或情感,也就是要表现出设计者的情感、风格和美学追求。

作为形式美,装潢设计的美观性,既包括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因素,又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美观性既产生于形式美本身,又产生于形式美整体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观性的追求应与安全环保性相统一,绝不可以单纯为了美而危及到安全与环保。因此装潢设计者一是要牢固树立“安全与环保第一”的设计理念。

(三)民族性

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一切艺术,都以本民族的民族性作为生命与灵魂。装潢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设计,当然也必须以民族性作为一条重要的设计原则。仅以园林设计为例,我国的园林就与西方园林和阿拉伯园林迥然不同。我国园林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许多园林都取材于古代文化、引用神话传说、借鉴文化典故、诗化自然风光,追求“诗情画意”。例如杭州西湖风景区中,就有大型的亭榭、楼阁、寺庙、园林等30余处,为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增光添彩。而其内部与外部的装潢设计,或楹联相对,或壁画相称,在色彩、布局诸方面,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装潢设计的民族性,不是“为古而古”,而是“古为今用”。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印”的图案设计,就是民族化的经典,也为装潢设计如何“古为今用”做出了表率。其中的篆刻艺术,为中国所独有,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而文字的人形的象形意义,又充满体育运动的特色。

二、中国文化对装潢艺术的影晌

设计离不开庞大的哲学思想,离不开悠远的民族传统,离不开当今文化的发展。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要素,每一个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均以这三大要素为基础。倘若对这些基本思想缺乏深入了解,却试图透过设计来传递这种思想,那么这类设计作品将无任何价值可言。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就具有庞大的东方哲学思想和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他的构图结构稳健、画面清丽,对于留白处理及和谐比例有着很深的造诣。作品色泽时而欢悦、时而雅致。立意隽永丽充满禅机。

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符合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心理期待。标志中的“中国红”是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情结的颜色。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进一步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同心结”图案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意;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圆圆满满、十全十美之意。无论从对称性还是偶数的讲究来说,该图案都洋溢着古老东方民族流传已久的吉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