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南瓜的病虫害防治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南瓜的病虫害防治办法范文1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东南与梅河口市毗连,西南与辽宁省清源县接壤,西北与辽宁省西丰县和辽源市相邻,东北与四平市伊通县和吉林市磐石市隔河相望。特别是种植晚秋西瓜在公路两旁比较多,交通方便,便于这些相邻城市销售运输。全县种植晚秋西瓜生产区均以冲积土为主,土质肥沃,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因此,具有发展经济作物,特别是晚秋西瓜生产的优势条件。
2 晚秋西瓜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品种乱,没有形成规模
有些瓜农在选种时很盲目,跟着广告宣传走,听信人家夸大其词的宣传,结果引种后不适合当地种植,表现皮厚,口感不好,上市后市民不认可,造成了不小损失。
2.2倒茬困难,枯萎病严重
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晚秋西瓜枯萎病发病率越来越严重,很多乡镇瓜农在种植方面存在着困扰,比如倒茬困难,和其他农户换地困难,而租地价格又高现象。如果不轮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客土、杀菌剂灌根等办法,但效果不理想。
2.3重药剂防治,轻视预防
在防治方法上,瓜农对病虫害综合防治上重视不够,只重视病虫害药剂防治,不注重预防,特别是在新发展种植的瓜农,没有很好的掌握农业生态防治方法,一味追求见病了就喷施化学农药,浓度大,间隔期间短,造成瓜叶药害的产生,严重的影响了产量和效益。
3 发展晚秋西瓜基地规模化
在每年的7月份,当你迈进长营高速公路,在两边的田野里,映入眼帘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就是部分乡镇地膜覆盖栽植的晚秋西瓜。近几年晚秋西瓜栽培越来越多,全县有十几个乡镇种植,每个乡镇面积均在50公顷之多,每亩地经济效益可在5000-6000元左右,是种植玉米的2-3倍。尤其是这些乡镇被省绿办批准并下发标牌的无公害瓜菜基地,播种面积在逐年扩大,这些基地靠规范化、专业化的生产,为发展晚秋西瓜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今后大规模由基地带动发展,形成规模,把产业做大做强,是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4选用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4.1根据栽培季节选种选地
在种植晚秋西瓜时候,选择品种不同春季栽培,晚秋西瓜生长期较短,且正值强光、高温、多雨季节,所以应选用高产、不易徒长、抗病性、坐瓜率高和能耐高温高湿的中早熟品种。如:在我当地选择渐密1号、郑杂5号、志园系列等品种。选择地快,由于西瓜耐旱不耐涝,根系不耐淹渍,只要积水的时间稍长就会引起烂根死苗。因此,晚秋西瓜一定要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缓坡地)。
4.2科学育好苗与合理定植
选用营养钵育苗,当种子露白时就可直播在营养钵里。(一般在6月中旬左右)。一般在10-15天就可以移栽定植。在定植前,要施腐熟的农家肥,鸡鸭鹅粪最好,一亩地再施入50公斤有机无机瓜果蔬菜专用肥,一般西瓜亩保苗在600株左右,双行1.8米,单株狗咬纹栽植。另外,如果土壤病菌比较多,可采取土壤消毒的办法,药剂有:50%福美双,1.5公斤/亩,加适量细干土混拌均匀,撒在埯上,然后再定植,可以减轻土传病害枯萎病的发生。
4.3推广嫁接栽培防病增产
多年种植晚秋西瓜的农户,在3-5年轮作下困难很大,推广使用黑籽南瓜做砧木,接穗选用志国等系列当地优质、高效的品种,培育嫁接苗栽培,解决了轮作栽培上的困难,达到了防治枯萎病,通过实验栽培,防病效果在90%以上,增产在10-15%左右。是今后发展无公害西瓜的最好的一种栽培方式。
4.4加强管理确保健壮生长
要想西瓜丰产丰收,其伸蔓期和结果期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也是产量和效益的关键。必须要做好整枝压蔓,一般都采用留主蔓外,在主蔓基部再留下一条健壮的侧蔓,其余侧蔓全部摘除。并把主蔓和留下的侧蔓方向同一方向。当主蔓上的幼瓜坐稳后,保留10-12片叶,把主蔓生长点摘除,以控制长秧,消耗养分,促进瓜果膨大,增加西瓜产量。同时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及时喷施克露、百菌清、大生等高效低毒杀菌剂,防治晚秋西瓜的霜霉病、炭疽病、疫病等,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潜叶蝇等,确保丰产增收。
4.5发展无公害绿色晚秋西瓜
在晚秋西瓜栽培中,尽可能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科学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
南瓜的病虫害防治办法范文2
摘要:吉林省东丰县位于吉林省高寒山区,无霜期仅135 d左右,要想发展好薄皮甜瓜产业,搞好露地、小拱棚、大棚、日光温室配套栽培,显得十分重要。针对东丰县薄皮甜瓜生产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薄皮甜瓜;生产优势;问题;发展对策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东南与梅河口市毗连,西南与辽宁省清源县接壤,西北与辽宁省西丰县和辽源市相邻,东北与四平市伊通县和吉林市磐石市隔河相望。该县地处吉林省高寒山区,无霜期仅135 d左右,要想发展好薄皮甜瓜产业,搞好露地、小拱棚、大棚、日光温室配套栽培,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多年理论与实践经验,总结了东丰县薄皮甜瓜生产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薄皮甜瓜生产的优势
1.1 自然资源丰富
东丰县甜瓜生产区均以冲积土为主,土质肥沃,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具备发展经济作物特别是薄皮甜瓜生产的优势条件。
1.2 生产基地规模化
东丰县薄皮甜瓜生产的主要地区有那丹伯镇、黄河镇等十几个乡镇,这些乡镇都是被吉林省绿办批准并下发牌照的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播种面积都在20 hm2以上。基地实行规范化、专业化生产,为发展甜瓜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栽培形式多样化
薄皮甜瓜主要以露地地膜覆盖加扣小拱棚栽培为主,其次是以设施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为辅。一般日光温室种植3茬,春提前秋延后上市,经济效益显著。
1.4 品种类型多、更新快
东丰县种植的甜瓜品种多达20种以上,主要有齐甜系列、永甜系列、甜金脆、特选瓜里香、新白沙密、日本香白等,主栽品种很不明显,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当地品种的更新换代。
1.5 生产经验丰富
在20世纪90年代,从露地开始种植薄皮甜瓜,直至发展到如今的小拱棚、大棚、日光温室栽培。如露地地膜加上小拱棚栽培;大棚采用3~4层膜覆盖栽培;日光温室采用木槽换土、多层覆盖栽培等。特别是在选种、育苗、密植、施肥、田间管理、无公害防治、优质早熟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外,部分乡镇成立了甜瓜合作社,建立健全了同省内省外的网络沟通,使瓜农的销售加快、效益增加。薄皮甜瓜的生产发展,已经成为当地政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 薄皮甜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栽培品种不稳定
现在市场上品种多、乱、杂,瓜农在选种时很盲目,跟着广告宣传走,没有1~2年的种植,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个别瓜农由于轻信广告,引种后不适合当地种植,上市后市民不认可,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2.2 栽培技术不规范
薄皮甜瓜种植过程中,育苗、定植、整枝、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存在着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
2.2.1 在施肥方面,普遍存在着凭经验施肥或盲目施肥的问题,没有根据不同地力水平、不同栽培方式差异等合理施肥,特别是甜瓜的各个生育期不同,需要平衡施肥或配方施肥。
2.2.2 在灌溉方面,设施栽培可以人为在棚室内打井,定时浇灌;露地栽培则完全靠天降雨,没有相应的配套浇灌设施,遇到干旱年份,完全靠人工挑水浇灌,影响了甜瓜的正常生长。
2.2.3 在采收期方面,日光温室种植甜瓜上市早,价格高,效益大。由于瓜农片面追求眼前经济效益,往往在尚未成熟时就采摘下来,这样水果含糖量很低、风味较差、食用性很低,影响了当地甜瓜产品的信誉。
2.3 栽培管理不科学
2.3.1 倒茬困难,枯萎病严重
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设施栽培的发展,甜瓜枯萎病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日光温室栽培的,倒茬困难阻碍了发展。在生产中,瓜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客土、杀菌剂灌根等办法,但效果不理想。如今东丰镇太和村在日光温室里,采用木板槽填装山沙加腐熟农家肥栽植,减少了枯萎病的发生,但随之带来客土用土量大、费用较高的问题,降低了经济效益。
2.3.2 过量施肥,造成土壤酸化
常年施用一些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等,过量施用一些中性或碱性氮肥也会导致土壤酸化,致使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减弱,表现为植株生长发育不良。
2.3.3 微量元素缺乏或使用不当
在甜瓜生产的过程中,有些瓜农忽视使用微量元素肥料,还有一部分瓜农知道使用微肥的好处,但一次性过多施用,使甜瓜不同程度地表现了缺素症或中毒症,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降低了产量。
2.3.4 防治上重药剂、轻预防
在防治方法上,瓜农对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重视不够,只重视病虫害的药剂防治,不注重预防。特别是在大棚、日光温室种植的瓜农,没有掌握好生态防治方法,一味追求喷施化学农药,浓度大、间隔短,造成瓜叶产生药害,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效益。
3 薄皮甜瓜今后发展的对策
3.1 引进新品种示范并推广
引进商品性好、产量高、市场需求大的新品种,首先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科技园区搞好试验、示范,再推广到基地、农户种植,实现品种的优质化、多样化。通过增加各类品种,生产出运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2 采用优质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3.2.1 温室培育壮苗
播种前用10%磷酸三钠或1%高锰酸钾浸种消毒,清洗后催芽播种。苗床温度白天30 ℃、夜间15~18 ℃;出苗后白天25 ℃,夜间13~15 ℃。苗龄25~30 d即可移栽。
3.2.2 施肥、整地、做畦
日光温室、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甜瓜,定植前10~15 d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6 000 kg、腐熟鸡粪1 000 kg、有机无机瓜果蔬菜专用肥60 kg。精细整地,做畦前进行土壤消毒。日光温室、大棚甜瓜采用棚内吊栽,小拱棚、地膜覆盖的要提前7~10 d铺好膜,并及时采用双层小拱棚覆盖。
3.2.3 推广嫁接栽植,防病增产
多年种植甜瓜的农户,在3~5年内轮作困难很大,建议使用白籽南瓜、金甜1号、甜瓜王子二号等作砧木,选用永甜等系列当地优质、高效的品种接穗,可防治枯萎病,防病效果在90%以上,增产在10%~15%。
3.2.4 适期定植与合理密植
当地温稳定在13 ℃以上,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定植,日光温室利用木板槽栽培甜瓜的栽植两行,小行距20 cm,株距30 cm,每667 m2种植2 600~2 800株;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甜瓜每667 m2种植2 800~3 000株。
3.2.5 实行科学的田间管理
进行整枝引蔓、吊秧绑蔓、掐尖打杈等田间管理,并在开花初期利用人工授粉,提高坐瓜率。当甜瓜长到有鸡蛋大小时,在早晨露水时喷施0.5%尿素加上1%白糖的混合液,每隔10 d左右喷1次,连喷2~4次,提高抗病能力。
南瓜的病虫害防治办法范文3
关键词:美国白蛾;害虫防治;人工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
美国白蛾已经出现在我国辽、冀、津、京、鲁、陕6个省市,给这些省市的城市绿化及药用植物等其他林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酿成了重大损失。凡经历过美国白蛾侵害的地区的居民没有一个不认识美国白蛾,不了解它的危害性的,那么美国白蛾到底是什么样的害虫,它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美国白蛾的分布状况
美国白蛾是一种非常猖獗的危险性害虫,食性杂、危害大、繁殖快、易传播,属世界性检疫对象。美国白蛾,原产北美,广泛分布于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匈牙利、俄罗斯、波兰、罗马尼亚、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在亚洲已从日本传播至韩国、朝鲜和中国。
由于这种害虫具有传播速度快、繁殖力强、危害寄主植物多、取食量大等特点,因而常常暴发成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危害性
美国白蛾在北方一年三代,以蛹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喜生活于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发生期在每年的4月10日至10月31日。
(一)形态特征
美国白蛾是一种有害昆虫,属鳞翅目,灯蛾科,俗名秋幕毛虫,网幕毛虫(Hyphantria cunea Drury)。
成虫:为白色蛾子。羽化多在15~19时,静止时间长,交尾时间多达8~36小时,交尾结束后不久就会产卵,产卵时间较长。飞翔能力较差,一般在200~300米范围内。属弱趋光种类,尤其雌蛾对光线不敏感,雄成虫对光线(尤其是紫外光线)稍强些。对腥臭味比较敏感。
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卵块紧密排列,有密毛粘连,卵绿色,孵化前变褐色。
幼虫:为绿色毛虫。食性杂、食量大、耐饥饿强。4龄以前幼虫吐丝结网,营群居生活,在网幕内取食,所以寻找带虫网幕是发现美国白蛾的关键。其特性为:取食前吐丝结网,3龄左右网幕最大,从5龄开始破网分散为害,进入暴食期。
老熟幼虫:老熟幼虫头黑色有光泽,体长28~35mm,体色黄绿至灰黑色,背毛疣黑色,生有白色长毛。背部有一条灰褐色纵带。
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下颚须长达前翅2/3处,前翅延伸到第四腹节的3/4处。臀棘8~17根,跟棘前端喇叭口状。
(二)发生规律
卵:一代,4月下旬~5月上旬;二代,6月下旬;三代8月中下旬。
幼虫:一代,5月中旬~6月中旬;二代,7月上旬~8月上旬;三代,9月上旬~10月下旬。
蛹:一代,6月中下旬;二代,8月上中旬;三代,10月中旬~下年4月上旬。
成虫:越冬代,4月上中旬;一代,7月上旬;二代,在8月中下旬。
(三)主要寄主植物种类
主要喜食树种:法桐、泡桐、桑、榆、核桃、杏、臭椿、白蜡、杨树等。
一般喜食树种:胡桃、桃、柳树、李、樱桃、樱花、山楂、丁香、苹果、梨、葡萄、紫叶李等。
危害农作物的种类:高粱、玉米、大豆、花生、向日葵、葱、西瓜、南瓜、葫芦、黄瓜、茄子、辣椒、马铃薯、番茄等。
(四)危害特性
美国白蛾有五个危害特性:一是食性杂,危害严重:美国白蛾危害300多种植物;能在2~3天内把树叶全部吃光,对林业农业生产危害巨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二是繁殖量大:一年繁殖3代,春季1只雌蛾产的卵,一年之内繁殖2亿头;三是适应性强:幼虫15天不进食,可正常繁殖,遇到恶劣环境,可提前化蛹;四是传播途径广:一是靠自身的爬行、飞行进行的传播;二是幼虫、成虫极易随人为活动、物资、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的人为传播;五是严重扰民:老熟幼虫有进村入户的习性,种群数量大时老熟幼虫入户,严重扰民,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三、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
现在,大家对美国白蛾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了,我们知道它们繁殖力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强,难道就没在办法防治它吗?其实,美国白蛾幼虫期有群居网幕内取食的特性,同时美国白蛾抗药性差,飞翔能力也很差,这就给我们的防治带来很多的机会。在防治过程中只要仔细、全面,不给漏网的害虫留逃生的机会,防治还是会取得显著的效果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
(一)疫情监测
1.定点监测:为了掌握美国白蛾发生范围和发生量,各单位固定专人于各代成虫发生期(越冬代4月上旬~5月中旬,第一代6月下旬~7月下旬,第二代8月上旬~下旬)每天观察幼虫数量。
2.虫情调查:为掌握美国白蛾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在各代幼虫网幕期(第一代5月下旬~6月下旬,第二代7月中旬~8月上旬,第三代8月下旬~10月上旬)进行调查,每年进行3次。一旦发现,及时除治和上报。
(二)人工物理防治措施
1.剪网幕:充分利用美国白蛾幼虫在4龄前群居于网幕内取食活动的特性,结合监测调查,及时剪除、销毁网幕。
2.挖虫蛹:在冬春季节发动群众挖蛹,消灭虫源。蛹在地下的深度大约5公分左右,较小,每斤在4500个左右。
3.绑草把:利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在树干离地面1~1.5m处,用谷草、稻草绑缚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注意草把要上松下紧,一、二代要每隔一周注意查找草把中的蛹,集中烧毁,不然,草把中的蛹紧接着很快变成蛾子飞到树上再产卵,达不到杀灭虫蛹的目的。 4.涂药环:药物涂环:也是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时期,在离地面20厘米的树干基部围绕树干涂一圈药物,药环高度一般40厘米,以触杀下树幼虫,药剂配比为菊酯类:废机油=1:10.15。注意幼树慎用,以免机油渗透进去致使树木死亡,每隔20天再涂一次,雨后应重涂一遍。该方法防治时间同围草诱蛹时间,涂药环和绑草把可结合使用。涂药环、绑草把杀虫效果显著,缺点就是:幼虫在吃光树叶以后或化蛹时才下树,这时已经对树造成了危害。
5.灯光诱杀。针对美国白蛾成虫而言。杀虫灯能够很好的预测美国白蛾发生期和发生量,能够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发生。一般杀虫灯设置高度:1.5~2.0m设置地点:发生区四旁。
6.捕杀成虫: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可于成虫期人工捕捉成虫。4月20日开始羽化,5月上旬为末期。
(三)生物制剂农药防治
美国白蛾防治尽量不用化学农药,应选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 、苦烟乳油、森得保等。喷药方式主要有:
1.飞机喷洒:主要适用于片林和林带。
2.车载式高射程喷雾机:该机械垂直射程是25米,水平射程45米,适用于防治路林和四旁树木。
3.烟雾机施药:适用于片林和3行以上郁闭度较大的路林。
4.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施药:适用于10米以下的苗木。该机械操作简单,两人即可实施药防。
5.担架式打药机施药:主要使用于小型三轮车能通过的片林、路林等,消杀高度达15米,效果明显。但使用人工较多,3~5人。
6.手推式打药机施药:适用于取水方便的林木,用起来方便灵活。
7.喷洒车施药:适用于公路两侧高大树木
8.打孔机注药:适用于高大的孤立木和行道树。
9.小型喷雾器:适用于树木较矮的苗圃地、灌木林地、草坪、地面及农作物、蔬菜等喷洒。这种喷雾器使用灵活,价格便宜,经济实用。
(四)生物防治
1.美国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这种方法,目前刚刚起步,通过释放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达到防治的目的。
周氏啮小蜂无毒无害、安全环保。持续放蜂,可有效防控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柳毒蛾、榆毒蛾等鳞翅目害虫。周氏啮小蜂具有很强的飞翔和搜寻寄主的能力,可以敏锐地找到隐蔽在各种化蛹场所的老熟幼虫或蛹,将卵产于蛹内。它吸取蛹内养分并完成自身发育,将害虫蛹杀死。成蜂羽化后咬破寄主蛹壳飞出,寻找新的害虫,从而达到持续防治美国白蛾等害虫的目的。螳螂、一些鸟类等也吃美国白蛾。
2.HcNPV病毒防治美国白蛾。喷洒病毒时间:在美国白蛾幼虫期(2~3龄)喷洒病毒+Bt复合制剂防治(这种防治方法目前还没有应用,只作为了解)。
在美国白蛾防治过程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剪除带虫网幕。充分利用美国白蛾幼虫在网幕内取食活动的特性,在它们破网之前就一网打尽比幼虫4龄后布满全树时防治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防治过程中,应尽量多采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少用化学药剂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打好对美国白蛾的攻坚战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投入了精力,防治过程是否全面、仔细。同时能否在防治过程中既保护了绿色植物不受害虫侵害,又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不受污染,也是我们这场攻坚战胜负的一个指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