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范文1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0-0089-01
1 我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现状
近几年来,县农技中心建起了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站,配备了病虫害监测仪器设备和种子质量检验设备。县农检中心建起了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室,配备了农药残留检测仪器设备,同时,各乡镇建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动物检疫与疾病诊断实验室等。
2 我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设置问题
2.1.1 机构职能不明,设置不规范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既承担公益性推广工作,又接受上级农业部门委托履行执法监督职能。
2.1.2 管理体制混乱,随意抽调人员 据调查,各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有40%以上被镇政府安排在的其他部门工作,从事非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出现本末倒置,服务功能弱化现象普遍存在。农业服务中心推广人员70%以上的工作精力用在行政工作中,诸如计生突击、村级换届选举、社区建设、扶贫工作、征地拆迁等中心工作,对本职任务造成影响。县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存在着在编不在岗位的问题,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被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抽调从事农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2.1.3 县镇两级推广机构业务工作不协调,沟通不畅通 镇级成立了农业服务中心,“权力”下放后,县级业务部门的有关文件、通知难以对应和规范的行文给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有时请服务中心的人员开会都不方便。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布置,中心的工作重点难以确定,县镇两级推广机构沟通不畅、不协调。
2.2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问题
2.2.1 机构编制分配较少,存在不平衡现象 我县农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编制数缩减较多,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业务开展受到影响。基层的历次改革几乎都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削减,从而很多县级单位及镇级专业技术人员减少,导致业务工作不能像以前那样正常开展,工作任务难以完成。
2.2.2 专业队伍人才极缺,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近十年来,事业单位很少有新的人才进入,主要因为现有的农业高等院校毕业生因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低等,很难吸引新型高科技人才进入推广队伍,造成基层推广队伍整体知识水平较低。
2.2.3 农技人员年龄结构偏大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编内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56%,50岁以上的占14%。由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缺乏吸引人才的体制机制,近五年来,没有农业院校毕业生进入。将会给以后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3 基层农技推广经费和办公条件问题
2.3.1 推广经费不足,职工待遇报酬低 农技推广具有公益性,基层的农业推广工作所需经费应由政府给予保障。近几年来,县级财政预算人头经费,事业经费几乎没有。所承担的推广项目经费只能用于项目建设,差旅费、交通费用、办公经费等项均不得列入,导致一些业务不能正常开展。
2.3.2 基本办公条件缺乏 一是缺少办公用房的占60%。近几年,随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每个乡镇都给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配备了办公室,但缺乏检测检验室,导致装备的仪器设备无处安生,很多单位仪器配了几年,还原封不动地闲置着,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3 对策与建议
3.1 明确职能,理顺关系
3.1.1 明确机构职能 县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尽量减少抽调农技人员从事行政工作,县乡两级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服务中心的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量化农技人员的考核指标,调动工作积极性。
3.1.2 处理协调好县乡推广机构的关系 县乡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但目前的情况是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划入乡镇政府系列,完全由乡镇政府独家领导,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只负责管理乡镇农技人员的职称和业务工作的指导。
3.2 加强人才引进和学习培训力度,提高农技人员业务素质
3.2.1 创新用人机制 一是实行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通过考试、考核、鉴定等办法让合格的农技推广人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选聘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推广机构,提高农技推广的效率。二是实行全员聘用制,主管部门要用好聘用权,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县、镇两级农技人员进行聘用,实行三年一聘,一年一考评制度。三是建立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对连续两年考评不合格人员视情况予以调整工作,低聘或解聘。
3.2.2 加强学习培训 通过进行培训学习,提高农技人员的相关通过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要鼓励农业推广人员参加各种类型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学习、进修、培训,力争使每位农业推广人员每年都有二次以上的再教育学习机会。
3.3 落实经费,明确用途
一是增加中央财政投入的比重。如果我国中央财政在一般地区的投入占到30%,贫困地区占40%,就能大大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速度。二是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要把农技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农技推广经费逐年提高,有效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三是明确各级财政的投入用途,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主要用于重大技术的推广、农技推广信息网络的建设,以及贫困地区农技推广人员的经费补贴。
3.4 明确推广项目,促进成果转化
陕西是农业科研和教学的大省,农业科研力量强,科技成果多,但转化为生产力进展缓慢。省、市、县各级每年要列出成果转化和重大技术推广名录,各地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选择推广,将优秀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范文2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措施
一、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干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推广工作喜忧参半,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如旱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但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可以说,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现象。
二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
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镇站编制被挤占、挪用,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中心工作”,乡镇机构改革后,井入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如部分乡镇在农事季节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抓征收税费、计划生育等工作,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一些农技人员由于受“工作”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服务网络.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的资源,壮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和经济实力,从而很好的服务干农业。
二是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更谈不上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清贫,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三、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从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建议: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
首先,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教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一再次,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
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区、镇、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努力使农民从农技应用中得到的实惠由理论变为现实
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作为自己的全程配套服务范围。在产前,要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颐之忱。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范文3
[摘要] 农业服务体系的创建,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镇由于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其基础作用也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创建完善的城郊乡镇农业服务体系更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围绕示范性、综合性及实体性目标来进行,为促进农业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基于此,本文分析城郊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提出今后的建设措施。
[关键词] 城郊乡镇地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5-20-2
1 城郊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1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需“提速”
随着我国城乡地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城郊发展在服务城市以及保障农产品供给方面都取得了突出进展,不单单存在量方面的提升,更需要从质方面取得进步。最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调整我国的农业结构,不断降低种植业比重,提升养殖业比重等,这些都已渐渐成为城乡居民必不可少的“菜篮子必备品”。从当前农业结构已经发生的变化来看,在引进新品种、推广农业技术以及养殖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1.2 农业服务功能得到延伸,服务体系建设应持续“升级”
以往国家对城郊农业定位的发展方向是服务城市,当前提倡的是不单单要服务城市,更应建设城市且融入城市,城市和农村以及工业和农业之间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还有市场化建设等,有助于促进农村及农业经济实现更好发展,对于拉动城市地区居民消费及城市经济发展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随着农业服务功能的不断延伸,同时对创建农业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地区创建的地方农业服务体系依然不够完善,依然处于低层次的体系范畴,服务档次偏低,无法适应当前农业经济整体的发展步伐,服务层次需持续“升级”。
1.3 农业规模经营取得新进展,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应“增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很多农民纷纷进入城市打工,农村耕地也在逐渐向种田大户流转。因为农业生产有着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对机械化及专业化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假如其中某个环节存在问题,必然导致整个季度收获失败。当前很多地区创建的农业服务机构依然缺少专业的团队和操作手段。农业规模经营是未来的主要经营模式,建设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必然要做到与时俱进,并且需要尽快“升级”,提升服务能力,创建一批与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团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2]。
2 城郊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2.1 理顺关系
在我国众多地区,因为种种原因,乡镇农口单位存在隶属或者多头管理的情况,少数地方存在“好事大家抢、坏事谁都不管”的现象。因为单位性质及人员性质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同,必然会在工资渠道及福利待遇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最终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理顺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先搞清楚隶属关系,具体可以从有助于实现事业更好发展的角度思考,在同一地区尽可能采用同一模式,比如,乡镇农业中心归于乡镇政府负责管理,业务方面受县(区)主管部门负责。在人事安排及财产处置等领域,乡镇党委及政府需要带头广泛征集县(区)主管单位或部门的意见,加强多方面、多部门的沟通[3]。
2.2 加强配合与协作
各级乡镇党委及政府,还有财政部门及其他主管部门,都要做到认真履行好本职工作,更需要加强联系,并且增进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联系,彼此之间相互支持。还可以成立地方性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但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以根除的历史遗留问题或者困难,尤其是人、财及物方面的问题等,处理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多方面加强协作,彼此之间相互配合,最终妥善处理。加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事项管理,不同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强化领导并加强服务[4]。
2.3 强化各类资源的整合
对于乡镇农口的各个单位,由于其历经数年发展必然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及资源,同样也培养了很多经验丰富、技术先进的骨干人员、科研人员。另外,随着我国农业及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多个地方已经形成了十分突出的产业特色。此时,创建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扬长避短,尽可能地整合更多资源,实现新的突破和创新,实现1+1>2 的效果,为提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服务力量[5]。
2.4 加大政策扶持及投入力度
从目前的隶属关系来看,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是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其根本职能在于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因此,应全面贯彻我国对于发展农业经济以及创建农业服务体系方面制定的各项支持政策。比如,加强对县(区)及乡镇地区做好调查和研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特点,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扶持政策并落到实处。尤其是在生产经营用房、土地流转、用水用电等诸多方面的审批,都必须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城郊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再加上农业本身存在相对弱性的性质,地方金融部门及各级财政部门都需要对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投入更多资金支持。县(区)管理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力度支持包装项目的成型,并且做到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还需要发挥出自身拥有的较为完善的技术优势,着重培养,全面提升乡镇地区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范文4
年全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3万人。每村举办三次集中培训,让受训农民每人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使全镇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务农本领明显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培训方式与实施步骤
(一)培训方式
由市农林局牵头,农业服务中心参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培训内容菜单,由村根据本村农业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自主选择需要培训项目。培训单位根据各村需要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实施面对面、手把手培训。每村举办三次面对面专题培训,每次给受训农民至少发放一张明白纸,每场培训不少于2个小时,每个培训活动形成一张培训现场图片资料。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召开村支书及村主任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制定并上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签订培训协议,点击培训菜单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围绕农民科技水平提高,工作措施到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其中:4月底前完成首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月底前完成第二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月底前完成第三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进行培训监督检查和培训总结等。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实施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实施、任务到村、加强监管”的原则组织实施。
1、分解培训任务。根据全省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总体任务要求,结合全镇镇村布局情况,将培训任务分解到镇,由各镇确定每村培训人数,确保“村村有培训”。培训任务原则向地方特色产业和特色乡镇、村倾斜。
2、点击培训菜单,确定培训内容。结合全镇实际,根据本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市农林局会同其他涉农部门围绕本市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重点是粮油、蔬菜、园艺、新品种、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知识,动植物病虫害综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态农业等实用技术提供培训菜单,供各村农民选择,最终由农民确定培训内容及专业。
4、组织农民开展培训。根据各村所选培训菜单,由培训单位负责组织有关讲师团成员进村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农业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讲师团成员要加强跟踪服务指导。第一轮培训围绕春耕生产、春季防疫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于4月底前完成;第二轮培训结合夏收夏种、抗灾防疫等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于6月底前完成;第三轮培训根据秋收秋种和培管,开展培训和指导服务,于9月上旬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镇政府对各村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加强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加大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广泛动员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形成合力。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实行逐级落实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相应追究行政领导的责任。
(二)强化监管
建立镇农业服务中心、培训承担单位和讲师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责权,层层落实,强化培训的监督检查。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网上查询、电话联系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培训质量进行督查。同时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防止滥用挪用。镇农业办公室对培训实施中的有关信息,除需保密外,均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对培训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绩效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滚动淘汰。加强讲师团成员管理与考核,实行挂牌服务,向农民发放联系监督卡,全程接受农民的监督,将农民满意度和跟踪服务作为考核讲师团成员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对讲师团成员的补贴要预留20%左右待年终考核通过后支付。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范文5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措施
一、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干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推广工作喜忧参半,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如旱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但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可以说,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现象。
二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
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镇站编制被挤占、挪用,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中心工作”,乡镇机构改革后,井入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如部分乡镇在农事季节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抓征收税费、计划生育等工作,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一些农技人员由于受“工作”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服务网络.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的资源,壮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和经济实力,从而很好的服务干农业。
二是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更谈不上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清贫,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三、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从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建议: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
首先,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教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一再次,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
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区、镇、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努力使农民从农技应用中得到的实惠由理论变为现实
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作为自己的全程配套服务范围。在产前,要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颐之忱。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范文6
我国在县一级政府均设立农业局,乡镇一级政府普遍建立与之相应的农业服务中心。综合各地实际,县政府和农业局均挂牌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乡镇政府均在农业服务中心设置农产品监管站,承担乡镇一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可以说,县乡两级基本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农产品质量检测有了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就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建构状况而言,县级检测站室建设普遍完成,仪器设备配备到位,制度建设完善,操作规程周密,日常农药残留快速定性检测步入常态化;乡镇监管站大多配备农药残留快速定性检测仪,部分完成农残检测室建设,检测配套设备配送到位,为开展检测提供了保障;在实际运行中,县级检测站主要对农产品中农药进行快速定性检测,检测工作已常态化运行。部分乡镇检测室建设完成,已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定性检测。极少数农产品生产企业按要求完成农残检测室建设,并启动基地农产品自律性检测,基本保证基地产品安全。
2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建设中的问题
毋庸讳言,基层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建设离上级要求、离人民群众健康饮食安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有一定问题。表现为:
2.1思想认识不足
虽然各乡镇也在下属农业服务中心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但相应的农产品监管检测机构并没有建立;还有不少乡镇没有健全检测室,没有经费投入,设备不齐,人员不到位,无法落实检测工作;部分乡镇即便建立检测室,设备也已经到位,但有其名工作却无其实,工作被动应付。
2.2体系建设不完善
部分乡镇检测站建设基本完成,而机构和人员资质却无法认证,检测工作缺乏经验、检测技术力量薄弱;更有不少乡镇没有成立检测机构,没有检测人员,设备不齐,处于脱检状态。
2.3专业技能不足
需要强调的是,不少农产品质检站人员编制少,专业检测知识欠缺,只能开展农药残留快速定性检测,无法开展定量分析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品多量大,抽检任务重。而相关分析检测仪器设备精密度高、价格昂贵,操作专业性强,加之有毒有害物品多,危险性高,必须专人专机,处理程序复杂,需要有相关的化学专业知识,才能确保安全,而现有农产品检测站机构人员少,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2.4资金投入不足
不少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还没有实行收费,现有检测设备的维护、农产品检测耗材、检测设备购置、检测技术培训等又缺少足够的财政经费投入,导致检验检测、监管、培训等难于落实到位,检测工作难以为继。
3科学建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
针对以上所述,基层乡镇政府要提高对农产品质量检测重要性思想认识,采取针对性措施,科学建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
3.1加强思想宣传
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要从思想上加大对农产品质检的认识,要根据各自实际,因地制宜,深入到村、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要加强属地监管,强化监管检测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投入;要深入生产企业,提高生产者的思想认识,使他们处处、时时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农产品质量,清醒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带来的社会危害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明白质量决定企业生存;要深入到群住中去,增强群众加强对政府监管进行监督的积极性,引导群众自觉监督农产品生产企业及生产者,防止他们的违法违规行为。
3.2加强体系建设
县乡两级政府要加强农产品监管检测体系建设,要推进和完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人员齐全、经费充足、技能健全、运转高效的质量检测体系;加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机制建设,要设立组织机构,拨付经费,建设独立的检测室,配备设备,有固定的检测人员,完善制度,达到常态化运行;引导、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专业大户建立质量自检体系,开展自律性检测工作。
3.3强化人才建设
农产品检测专业性强、责任性强、危险性高,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时引进优秀的大学生;安排质检人员到上一级检测部门培训学习,使他们具备更高的检测技能,从而壮大质量专业检测队伍,真正实现专人专机开展工作,确保检测工作绝对安全;坚持开展年度检测技术知识更新考核,提高检测工作人员技术。
3.4加大投入
县乡政府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到财政预算,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监管及检验检测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的正常运转,确保基层安全监管队伍作用的有效发挥,保证质检工作的有序开展。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质检工作的意义,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构建起运作高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从而确保我国农业经济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民生。
作者:李伟颖 单位:鄄城县彭楼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