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理论知识

护理理论知识范文1

1.1一般资料

选取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8月份到2014年8月份的1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47岁,平均(28.3±4.4)岁。中专学历24例,大专学历45例,本科学历31例。工作经历为1~3年,平均工作经历为(1.3±0.2)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护士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包括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均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实施护理管理,观察组护士则实施护理管理,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2.1强化法制观念,完善管理制度

护士充分认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让护士认识到安全是生命,质量是尊严,从而严格要求自身,约束行为举止,组织护士进修学法懂法,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

1.2.2加强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制定和完善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实施专业技术理论培训并定期考核。护理工作要求护士熟悉各项专业理论,并熟练掌握抢救与应急技能。

1.2.3加强医患交流,落实人性化服务

护士需主动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交流和沟通,加强人文关怀,对患者耐心解释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应当注意的事项,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涉及医疗性强的细节,需要请主治医师详细告知,防止因护士交代不当导致医患纠纷。

1.2.4落实差错事故报告记录制度

对差错事件进行报告记录,确保护理安全,并强化质量控制,鼓励护士积极上报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1.2.5强化护士的慎独意识

护理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培养护士具有慎独意识,体现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视和负责任的态度,对加强护理工作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士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以及护患纠纷事件进行统计和记录。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每组抽取同期患者各50例,并组织两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的发放以及统计,满意度主要针对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治疗流程、护理服务等情况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范围为0分到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程度越高。分值在85分以上,则计为非常满意;分值为60分到84分,则计为满意;分值在59分或以下,则计为不满意。问卷共发放100份,有效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比较

观察组护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患者对两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护理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轮转护士;培训管理;过程控制

笔者所在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本院每年都要招聘一批护士,且数量逐年增加。2010年本院护理部把“过程控制”运用到新进护理人员轮转科室培训的管理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我院2010年开始应用“过程控制”方法培训带教新招聘护理人员,2010年至2012年我院新招聘护理人员共计310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295名,年龄21-30岁,学历:中专50名、占16.13%,专科及以上260名、占83.87%。平均每年新招聘护理人员百余名,以大专学历为主。进院后前八个月为培养带教期,每月轮转科室一次,称为“轮转护士”。

1.2方法

1.2.1对新招聘护士统一岗前培训,了解各种所需我院实行医院-护理部-科室教管小组三级教学管理模式,科室教学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内护士的教学及培训,还包括进修护士及实习护生的带教等工作,护士长担任教学管理小组组长。护理部在新招聘护士报到前与人事部门就岗前培训内容及时间进行沟通。报到后参加医院为期3天的统一培训,培训结束护理部登记个人一般情况、主要工作及学习经历,制定《轮转计划》及《轮转护士登记表》,并集中进行为期2天的护理规范培训,主要学习护理核心制度、护士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护士礼仪。要求轮转期间由于个人原因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等情况,及时向所在科室护士长汇报,并填写书面材料上交护理部,护理部视情节轻重予以是否退回。护理规范培训结束由教学干事将其引领到科室并介绍给护士长。

1.2.2完善带教记录,尤其要做好重点环节的记录

1.2.2.1护理部按照全院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新护士培训手册,制定教学工作的细则、质量标准及管理制度,制定轮转护士学习反馈表。培训手册内容包括:对转科护士的讲课内容、教学目标、专科知识培训讲座记录、专科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及扣分理由、护理查房情况、转科护士工作情况记录、转科小结、组织纪律及表现、综合测评情况、出科试卷粘贴处、护士长座谈记录、各科室特色性教学方式记录及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1.2.2.2科室教学管理小组制定并实施本科室的带教计划,安排本病区具备教学资格的护士对转科护士进行评估并与之交流,共同商定所要实现的目标,完成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对没有完成的目标要分析其原因,再做计划并加以实施,直到完成在本科室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实施“过程控制”需要以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改进计划、监测及效果评,后四个阶段依据PDCA循环进行,使教学老师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朝着目标呈波浪式前进,最终达到目标[2]。

1.2.2.3轮转护士完成在一个科室的培训目标后,由护理部发放反馈表,了解轮转护士在一个科室的学习情况及体会,还要了解带教老师的带教内容及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依据轮转护士的理论及技术考核成绩、工作态度、临床实践能力、医德医风、护士的沟通能力及应急能力及患者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价总结,并对科室的教学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1.2.3整理轮转护士的培训资料并归档轮转护士完成一个科室的培训后,由科室将《轮转护理人员登记表》、《新护士培训手册》上交护理部,并与《轮转护士学习反馈表》共同存档,作为新聘护士获得的教学培训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以作为下一步进行培训的参考依据,也能为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2.4评价方法依据三年来护士在各类竞赛及检查中的成绩,各科室计划性工作的完成率,教学管理小组成员在各类竞赛及活动中考评结果来对“过程控制”进行评价。

2效果

2.1提高了教学效果“过程控制”运用三年来,本院在全市岗位技能竞赛中有4个基础及专科护理技能单项比赛获得了全市总分第二名的成绩。在年终的医疗卫生系统质量评估中,从2010年排列同级医院的第3名提升到2012年的第1名。

2.2计划性工作完成率及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提高护理部对培训手册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对各科室上报的计划性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每个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并制定了详细的追踪调查表,对每一项未完成或未做好的工作都要监督落实,避免了各科室开展工作的盲目性。统计显示,三年来各科室计划性工作的完成率超过95%,我院护理工作质量也在持续提升。

2.3提高了教学管理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培养人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如果缺少组织体系的保证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成立专门的教学管理小组、规范教学工作内容与职责,避免了工作开展的盲目性和被动局面,管理小组的成员在督促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对各科室的教学工作情况有了全面的掌握,并实现有效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并不断地解决新问题,总结工作经验,促进了自身管理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形成了主动探索新方向、新思路的工作局面。2010年以来,先后有5名教员通过竞聘成为护士长,有8名教员在医院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演讲等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讨论

3.1“过程控制”是轮转护士培训带教中有效的管理方法控制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也体现的职能,要达到管理的目标,就要对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过程控制中要分析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对带教护士产生的影响,并做好相应的调控,才能使整个过程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实现管理的目的。过程控制注重对轮转护士整个学习过程、计划执行及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控,这改变了过去的终末质量统管的模式,切实为为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及护理人员层级使用打下了基础,也为护理人员的成长提供了规划与保证。根据护理人员成长规律,严格控制关键环节培养与考评,使护理人员在刚进入临床各科室轮转时即接受严格的培训,有利于良好职业习惯的形成,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及安全。

3.2实施“过程控制”需要注重持续改进控制是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其目的是在控制中提高质量[2-3]。对轮转护士而言,培训、考核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的过程,对护理管理人员而言,坚持严格的培训考核标准体现了其对工作的责任心,在临床工作量大、护士人力紧张的情况下,严格培训显得非常重要。今后,在“过程控制”的不断实践中,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改正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模式,并结合本院的护理教学工作的实际来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杨建国.护理行业实施ISO9000实践与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74-78.

护理理论知识范文3

借鉴台湾医院的管理模式,结合我院的特点组建五大委员会,每个委员会下设不同的小组,共有25个一级小组(图1)。各管理委员会成员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组长、副组长和组员组成。其中环境与用品管理委员会和护理资讯管理委员会为新增管理委员会,环境与用品管理委员会主要涉及环境和护理用品管理,下设5个小组,其中用品管理小组对护理相关的产品进行筛选,选出最经济适用的物品,对不良物品进行反馈和更换;护理资讯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是护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下设3个小组,其中护理信息小组主要职责是收集护理信息需求,同信息科沟通联系,完善护理信息系统建设。其他新增小组为健康教育质量小组,该小组的职责是统筹全院健康教育工作的设计、质量改进;E-learning小组负责开发网络学习平台,方便护理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网络上进行业务学习和考核,同时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

2管理委员会的组成

现代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护士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与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护士参与医院和科室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6]。为调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保障护理人员的权益,在“护理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中规定各小组(考核小组除外)成员要求一线护理人员比例须达到25%~35%,以保证管理委员会的决策广泛听取一线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护理专业管理组织中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参加人数达到了373人,大于全院护士人数的30%。各小组、委员会需要对各事项进行决议时,需要80%应出席人员参加,一线护理人员比例≥25%,参加人员须三分之二通过方可生效。如果需要解决某项问题,首先由相关小组成员收集资料,制定工作方案,小组进行投票,再提交给相关委员会决议,最后由护理管理委员会进行表决,保证了决策的群众基础,符合临床护理人员的愿望。

3护理行政管理组织与护理业务管理

组织运行模式的完善2013年4月经由医院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护理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制度中明确规定护理管理委员会是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的专业管理组织,对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服务、护理技术等领域实施决策职能;护理管理委员会会议定期举行,有主管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各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参加,便于了解全院护理工作的现状和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同时对提交委员会的议题进行决议。会议形成的决议由护理部进行公告和实施。这样体现了护理管理委员会的决策作用,保证了决策和执行的有序进行,护理部推行的各项工作保证了广大护理人员的利益,同时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4各管理委员会的运作

护理管理委员会作为护理组织的决策组织发挥了巨大作用,各委员会每季度举行例会,各个小组针对护理工作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在充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形成议题,每个议题至少有2~3个解决方案,小组提交给自己所在委员会投票,委员会通过后提交给行政管理委员会,行政管理委员会组织五大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护理部、科护士长和主管院领导进行决议,决议通过后由护理部进行具体实施。2013年护理部根据委员会的提案制定“护理管理组织工作制度”“护理人力管理制度”“护理职业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定多项工作方案例如“优秀护士评选工作方案”“护士节活动方案”“护理人员分配方案”“护理人员出国培训选拔方案”“护理创新大赛方案”“静脉输液竞赛方案”“专科护士培训选拔方案”“护理人员轮科方案”“怀孕护士关怀方案”等,促进了护理部在业务管理之外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安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能,各项工作方案的实施均在医院网站进行公告,有效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影响力,提升了护理队伍的形象;由于各项工作制度和方案征求了一线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方案设计更加合理,政策更加公开、公平、公正,极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2013年护理管理委员会通过举行各种活动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例如第一届护理用品创新大赛共收到正式参赛作品39件,参与设计与展示人员达到200人,还有没能报名到现场演示的护理人员,通过创新大赛鼓舞全院护理人员投入到发明创造活动中,更加注意观察和思考;静脉输液竞赛摒弃旧模式,采用视频录像的方法参赛,增加现场知识竞赛环节,创下了全院人员积极参与的新记录;还有网络学习、专题培训、英语角座谈会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极大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由于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管理,对医院的各项制度与活动了解更多,对个人职业发展更加明晰。

5结果

采用护士满意度和离职率作为评价指标。护理管理组织改革前后数据对比,护理人员离职率下降0.44%;护士满意度采用第三方调查,2012年调查733名护士满意度为(74.48±9.26)分,2013年调查795名护士满意度为(80.25±6.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5,P=0.01)。护理部的工作在全院职能科室的满意度评价中进入前3名。我院门诊病人满意度采取第三方调查的方式进行,2013年整体满意度提升0.83%。住院部病人满意度由护理管理委员会进行调查,2013年总体满意度在95%以上。

6讨论

6.1护理管理组织改革有利于提高护士

满意度和参与度由于一线护理人员加入护理管理委员会,建立了网状的联络系统,能够充分征求一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具有一定的决策权,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价值,护士满意度得到提升,工作积极性加强,同时离职率降低。

6.2护理管理组织改革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护理人员作为医院的内部顾客,其满意度提高会促进外部顾客满意度的提高。经过护理管理组织架构及功能的重新疏理、定位,各管理委员会针对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发挥护理管理者、一线护理人员的集体智慧,寻找解决方案,极大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7小结

护理理论知识范文4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注射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3例,女37例,年龄13~62岁,平均(39.4±6.9)岁。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肾、肝、心功能不全,无妊娠妇女。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大多患者在行注射之前,心理都会有恐惧感,加之对疾病的担忧,易出现烦躁、焦虑、冲动。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讲解注射相关知识,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消除心理戒备,积极配合治疗。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尽量保持轻柔的语气,对患者进行宽慰,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1.2.2密切观察患者:

行注射后,应该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帮助患者能够对出现的不良情况进行详细解释,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感。有许多患者会出现药物过敏情况,应该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全面了解,对其呼吸、面色、疼痛、神态作密切观察。需严格执行皮试制度,且确保皮试质量。有过敏史患者,在注射时应该密切关注,准备好抢救措施,如肾上腺激素等,并定期对抢救措施和设备进行检查,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应该立即予以对应措施进行归转。

1.2.3晕针护理:

年老体弱,或者过度紧张的患者,在注射时会有担忧。护理人员应该热情与患者进行交谈,并针对患者所担心的情况进行讲解,从而解除患者的顾虑,在行注射操作时,应该保持细心操作,一旦患者出现晕针情况,应该立即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积极对患者予以安慰,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从而帮助患者恢复状态。

1.2.4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护理过程中,因护理人员态度不佳,引发的护理纠纷不胜枚举。医院应该针对此情况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学会如何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到情绪的稳定,减少因多次穿刺引发患者不满,为患者带来痛苦。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可帮助医院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社会效应。

1.2.5规范静脉注输流程:

对各班的职责进行明确,对于静脉输液患者,应该在输液高峰期中,安排心理素质佳、操作实践能力强的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减少因穿刺不成功,导致注射时间延长;对静脉输液情况采取检查制度,对静脉输液情况进行规范化,将常规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流程制作成册,让护士能够对其熟悉。输液前需要对药品、输液工具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质量的合格性。输液前检查管内气体是否排完,并对患者姓名反复核实,做静脉穿刺时,需尽量保持动作轻柔,减少二次穿刺;对于婴幼儿需要两名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减少因配合不当,引发穿刺失败,导致患儿血管受损;血管较脆弱的老年患者,应该尽量使用小针头,行旁刺法,进针应该尽量小心,提高患者满意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情况进行观察,及对患者护理后出现的低血糖、药物过敏、晕厥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患者31例(77.5%),满意率为92.5%,对照组非常满意患者22例(55%),满意率为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对比[例(%)]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观察组4031(77.5)6(15)3(7.5)92.5对照组4022(55)6(15)12(30)70χ2值4.65012.7612.76P值0.0200.010.01观察组药物过敏、昏厥、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例(%)]组别例数药物过敏低血糖晕厥观察组402(5)2(5)0对照组408(20)7(17.5)6(16)χ2值19.5721.3614.69P值0.030.020.01

3讨论

护理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急诊室;护理工作;质量管理

1 急诊室内存在的护理风险

1.1常见的高危因素

1.1.1高危人群 根据有关统计显示,护理缺陷大部分由低年资护士引起,比重为91%。和其它科室相比,急诊科的工作更加繁忙、紧张,很多护士均不愿在急诊科久待,因此,急诊科内多数为新进护士或低年资护士。这些护士由于工作经验较少,业务能力及应急能力也较低。

1.1.2高危环节 在开展急诊工作时,以下环节最易出现管理漏洞:患者流动管理、交接班环节、医护合作环节、护理记录环节、医疗报告等。

1.1.3高危时段 通常医院的工作高峰时段集中在上午9~11点,下午18~23点。在高峰时段,患者较多,护理人手不足,因此,此时的护理质量比较薄弱,难以满足所有患者的要求。

1.2制度落实不到位 尽管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但不少规章制度却未严格执行,导致工作中常常出现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问题。另外,对"三查七对"制度也未认真落实,时而出现打错针、输错液体等问题,也不重视巡视工作,导致不能及时处理一些护理问题。

1.3急救仪器管理不到位 急诊科工作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不强,不重视对急救仪器的管理。交接班环节不严,出现未备齐相关药品与器材,仪器损坏后未及时维修等问题。

1.4不能正确处理危重患者 在处理急、危、重患者时,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不能准确评估,无法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导致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不能根据病情变化而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

1.5护理记录方面 护理人员的文书水平较低,在记录护理信息时,毫无条理、主次不分,导致护理记录不全面、不准确,未能体现出护理的重点内容,也不能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具体的疗效。

2 加强急诊科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岗前安全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与法律意识 急诊科应结合科室特点,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共同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如《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1]。由护士长于每月末组织科室安全质量会议,选取典型实例或反面事例进行讲解,以强化全体护士的安全责任意识,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警示教育的效果。此外,还可在早会时间宣传一些法律法规,从而让科室护士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患者与自身的利益。

2.2加强细节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2.2.1重视对年轻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 年轻护士由于工作经验少,业务知识掌握不全面,导致护理水平也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应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在业务方面的领军作用,由她们负责对年轻护士的指导培训工作,让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能得到提升。一方面能调动年轻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能向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学习,便能有效提高整体科室的护理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急诊护士,必须要熟练掌握急诊业务知识。因此,在培训过程中着重加强相关急救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学会熟练应用各种急诊设备,如除颤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吸痰机等[2]。

2.2.2增强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 在交接班时,护理人员应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告知交接护士患者的具体情况。在输液过程中,应认真核对有关信息是否正确,避免出现注射差错,并把好三关:用药关、查对关、输液关。另外,为输液患者制作巡视卡,为重症患者制作交接班卡,进一步加强细节护理,让患者信任我们,增强安全感。导诊护士要注重自身业务技能的提高,并增强责任感,从而能准确、及时地估计患者的病情程度。导诊护士必须增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面对问题,保持沉着、冷静,耐心周到地为患者服务,使他们能尽快得到救治。

2.2.3加强护理监控,形成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 急诊科应成立专门的安全质量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责任务护士、护士、责任组长为成员,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监督。对急诊室护理工作进行每周、每月、每季度的检查,从而把牢安全质量关,确保及时查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进一步强化科室人员的"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3]。另外,小组成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定期开展关于急救工作的模拟演练。对于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护理问题,护士应及时向上级报告,确保及早查出安全风险。

2.2.4实施弹性排班制,保证护理质量 急诊科的工作任务重,强度大,并带有明显的季节性与时间性。通常春秋两季的就诊人员较多,每天晚上的17~23点也是患者的高峰期。根据这一特点,应采取弹性排班工作制,在就诊高峰时段安排更多护士参与。可实施双班制排班,以确保患者就诊时有充足的护理人员,从而使抢救更及时、到位。节假日也应科学分配护理人员。

2.2.5准备足够的科室物资,并积极和患者交流 急诊工作的明显特征就是快,争分夺秒地救治患者。因此,要准备好各种急救物品、药品、器械,并保证器械能正常运行。对物资管理可实行责任制,让大家分工协管。对待患者,急诊护士首先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切忌手忙脚乱。同时,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交流,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3 讨论

医疗安全质量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医院急救工作的主要阵地,急诊室必须注重对护理安全质量的管控,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高效、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护理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护士;轮班影响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48-01

轮班是护士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轮班工作打乱了人的生活规律和家庭生活秩序,工作强度大、责任重、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造成心力、体力透支,常给临床护士带来种种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出现恐惧、忧郁、暴躁、疲乏等症状。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护龄、学历、值夜班经历、婚姻家庭状况和所属科室,选择我院有代表性的夜班护士30名进行访谈。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采取个人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访谈本着自愿、保密和方便的原则,双方约定会谈时间、地点;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目的、过程及保密原则。适时记录,认真倾听并仔细观察访谈过程中她们的情绪变化。

1.2.2 资料分析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记录,对资料采用分析、分类、反思和提炼主题的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中30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4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18名,中专12名;值夜班经历(3年11名,3-5年10名,5年9名)婚姻情况:未婚13名,已婚17名,有子女12名;所属科室:内、外科12名,眼科2名,儿科6 名,产科4名、手术室2名、门急诊及ICU4名。经资料分析,提炼出下列主题。

2.1 心里负荷过重

上班基本上是由一位护士负责全病区病人的观察治疗,加之夜间病人病情变化急剧,尤其是病人心功能不良者,午夜3-4时最容易发生意外,如果上夜班时危重病人较多,这就构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对多数护士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刺激。夜班的频率增快、危重病人增多,也就意味着这种精神刺激的质量加大,当增加到护士心理所能承受的阈值时,就会使护士心理障碍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2.1.1 心理紧张

单独值夜班,遇到问题都要自己想办法处理,对于工作阅历较浅的护士,当遇到意外情况时,会产生紧张、恐惧的感觉。

2.1.2 护患冲突压力

由于病人和社会对医院的要求日益增高,医疗纠纷越来越多,护患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护士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2.2 身体健康的危害

频繁的昼夜轮班扰乱了人体生物钟节律,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体力恢复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 睡眠障碍

长期严重的睡眠障碍会造成某些人对睡眠本身产生较高的心理压力,使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增加。从健康的角度讲,熬夜的害处多多。

2.2.2 影响营养摄入

生活不规律会造成用餐时间错位,消化酶分泌规律破坏,影响食欲,降低消化功能,出现各种胃肠道不适症状。

2.2.3 持续的生理疲惫

轮班频繁,往往上一轮夜班造成的疲劳还没恢复,下一轮夜班又到了,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2.2.4 影响容貌

长期轮值夜班的护士,由于生活、饮食不规律,导致面色灰暗、憔悴。越来越多的护士注意到夜班对容貌的影响。

2.3 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经常上夜班的护士,情绪波动性较大,易激惹,久之会影响家庭的和睦。表现在1家庭生活不同步;2影响孩子的教育;3影响丈夫的工作和生活;4家庭内负性情绪增加

3 对策

长期从事夜班工作给护理人员的生理、心理、家庭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我们只有设法减轻上述负性影响,才能提高护士工作及生活质量,避免恶性循环。现提出以下措施。

3.1 加强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良好地情绪具有重要意义。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里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

3.2 提高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

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夜班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医院管理层和护士本身尚未引起足够的认识,有研究表明,夜间值班使甲状腺功能增强,人体代谢以厌氧和热量的消耗增加,故应加强护士的休息和营养。要尽量休息好,保证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下班后最好先躺一会儿。

3.3 做好自我调节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3.3.1 改变认知评价:长期从事夜班的护理人员应认识到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是社会赋予护理人员的行为模式,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要从心理上接受这一事实,把夜班视为自己必然的职责。对自己的职业有“既择之即爱之”的从业心理,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上夜班。同时妥善处理好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之间的矛盾,妥善地安排家务。

3.4 科学合理的安排夜班工作

由于护士人数不足,工作量负荷,工作单调而重复性强,致使护士持续处于身体紧张状态,久之出现厌倦和疲惫。(1)重视护士配置,在护士编制有限的情况下,适量招聘临时制护士,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员紧张问题。(2)根据工作量灵活调配护士,如病人多且重病人多时可以加一个护士,这样护士的工班作量大大减轻,思想负担也随之消除。(3)采用两班倒工作制,在护士数目相同的情况下延长护士轮值班的周期。(4)同时鼓励愿意上夜班的护士,适当增加奖金。

3.5 更新管理观念,优化护士职业环境

医院良好的环境能改善护士的心理状态。(1)可以经常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使护理人员精神放松,相互理解,增强其组织凝聚力。(2)发挥护理专家的模范带头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4 小结

本次研究采用现象学方法,探讨了夜班对护理队伍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的几个方法,为夜班护士自我调节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应对方法:为进一步制定更完善、更合理的夜班制度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夜班护士提供了一个被关注、被理解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刘海英 护理轮班制度对护士的影响及缓解措施 护理学杂志 2003,18(5):1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