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方式 选择与创新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经营灵活、变化快捷,造成其资金需求在时间和数量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一次性融资的量较小但频率较高,使得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成本较高,而最终又体现在融资难上面。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可从两方面来分析:(1)外部融资环境方面。首先,缺乏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导致大多数社会资源和银行贷款都流向大企业。其次,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主体,主要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大,以致弱化了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第三,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由于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营直接干预过多,加上信用体系的补偿机制仍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方法进行一次性补偿,没有根据不同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营效率、业绩进行连续激励性补偿,导致担保机构运营的效率低下。第四,直接融资渠道狭窄。众所周知,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以国有企业改革为宗旨,重点扶持国有企业上市融资,加上证券融资时间长、费用大、门槛高等原因,造成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目前尚不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2)中小企业自身方面。首先,基础比较差,内部管理混乱。中小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组织结构变化快,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其次,信用观念淡薄。我国中小企业资信等级普遍不高,50%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资信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者3B以下,风险抵御能力弱。第三,规模小、实力弱,抵押与担保受到限制。中小企业资信较差,若要获得贷款,需提供信用抵押或信用担保,在中小企业由于既无合适的抵押资产,也无担保人,自身资信又很低的情况下,获得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是困难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与分析
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融资方式较多,分类方法也五花八门,下面就以企业与资金供给者的关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来分类分析。
1.直接融资方式分析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来获取资金,但目前直接融资占中小企业融资的比例较低,可见,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有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但在当前的中国使用股权或债券融资的中小企业并不多,除自身原因外,更多的是融资环境、政策等宏观方面的原因。
不少国家在主板以外开设二板,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型成长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渠道。国际经验表明,同间接融资方式相比,二板市场股权融资这种直接融资方式能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此外,在主板之外设立一些地方性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也不失为中小企业融资一种良好方式,让暂时不能上市的众多中小企业有机会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然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二板市场还是可望不可及的,即使是高科技、成长型的企业,也会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在二板上市融资。正因如此,我国有1000万家中小企业,能上市融资的也只是少数。对于一些资信较好、发展稳步的中小企业,我们推荐采用私募的方式向特定的投资者发行债券,也可以公开发行债券直接融资。但目前我国的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债券发行制度似乎并不怎么支持企业发行债券,这从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情况可以看出。参照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情况,有必要转变目前债券发行的管理机制,以拓宽债券融资渠道,只要发行债券主体资本结构健全、具备偿还能力、财务信息披露充分,就应当允许其登记发债。
2.间接融资方式分析
相对于直接融资,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似乎更加有效,事实也证明,中小企业发展过程的融资更多的是借助金融中介机构,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格审查又相对较严,从而使中小企业陷入发展的困境。目前资本市场上常见的间接融资方式有:综合授信、动产托管、票据贴现融资、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金融租赁、典当融资、银行贷款,可见间接融资方式还是比较多,但真正使用的却不多。在各种间接融资方式中,由于商业信用和票据市场不发达,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贴现来融资的量还很小,企业金融知识的匮乏又使得其他融资方式难以利用,致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式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
对比金融机构贷款,本段将简要分析典当融资和金融租赁两种较为适合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采用典当融资是一种便利的融资渠道,它集合了以下几个优势:(1)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要求几乎为零,只注重典当物品是否货真价实;(2)典当物品的起点低,价值不限,千元、百元的物品均可以典当;(3)典当融资手续简便,融资速度快,效率较高,即使是不动产抵押,也比银行便捷许多;(4)不问贷款用途,资金使用十分自由,周而复始,可大大提高资金使用率。它比较适合资金需求不是很大,急需使用资金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典当融资已成为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困难的救命稻草,但从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来看,金融租赁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融资方式。金融租赁自从上世纪在美国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对中小企业而言,金融租赁有以下好处:(1)任何经济活动都要经过复苏、扩张、收缩和萧条四个时期,但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金融租赁业影响不大。当经济处于扩张时期,中小企业急缺资金时,金融租赁能充分发挥其融资的功效。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为了刺激消费、缓解市场疲软压力,金融租赁能够发挥促销功能。(2)金融租赁有利于中小企业实现表外融资。中小企业承租设备获得的是其使用权,因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并不列为负债,不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强了企业的借款能力,实现表外融资。(3)金融租赁手续简便,能使中小企业迅速获得所需的资金,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金融租赁一般要比单纯的依赖借贷购置设备的速度快得多,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因设备过时而承担风险。(4)金融租赁运作灵活,对承租人的资信及担保要求不高。中小企业所要投资的项目只要现金流量较充足,一般都能通过金融租赁方式取得所需设备,但由于我国企业信用度不高,租金拖欠现象严重,致使目前租赁额偏低,加之租赁行业的不规范及缺乏政策的支持,严重制约了金融租赁的发展。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范文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中小企业已达1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的60%和40%,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但在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资金严重匮乏,尤其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为突出,融资难问题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解决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融资效率低的问题,学者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的罗丹阳和殷兴山在《民营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研究》一文中从分析民营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及融资需求的特殊性角度论证了非正规融资是各种社会资本聚集的最佳方式。
本文认为,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其融资方式也应有所差别。不同时期融资方式有所侧重可以提高融资效率,有效地缓解融资难的问题。不同成长阶段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1、 成长初期(0―1年):内源性融资为主,外源性融资较少,关系型融资渠道凸显。
这是因为,种子期即研究开发阶段,中小企业主要存在技术开发风险,此时对资金需求量较少,内源性融资即自有资金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在创立期,需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进行产品开发及销售,由于企业并无过去的信贷经营记录,且初创立时期,企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企业往往存在着资信等级低,抵押担保能力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失败也在这一阶段。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投资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一阶段的投资风险最高但投资收益不一定大,因此,吸引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较难, “业主出资”、“政府投资”及“亲友借款”是三大主要融资方式。
这一阶段,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可以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在信息、交易成本、担保机制、灵活性与适应性等方面的优势,从而提高融资效率。这一阶段的非正规金融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加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风险信息的封闭和风险的消化,有利于将利润保留在企业内部,所以,初创期,内源性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佳选择方式。
2、成长期(2―4年):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留存收益与业主的追加投资,外源性融资结构不合理。
这一时期,融资渠道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宽,起初不被看好的“信用担保贷款”形式,由于企业发展的逐步壮大,拥有了可抵押品,并形成一定的信用基础,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抵押贷款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比如:亲友借款与个人投资各占一定的比例,同时还并存一些创新融资方式,如:租赁融资、供应商融资、应收票据与存货抵押贷款。
但是,这一时期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留存收益等内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结构不合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民营企业长期受到金融机构的忽视而导致民营企业家养成了不靠银行发展的习惯并形成某种惯性,且民营企业家的“所有权情节”,内心也不情愿通过发行股票或出售股份等直接融资渠道将企业的控制权转移;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缺乏与民营企业具有天然亲和力的外源性融资环境,民营企业对内源性融资的过度偏好,主要原因是直接融资环境不畅通,即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处于缺位状态,国内尚未开辟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多层次、多渠道的、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股票交易市场融资等资本市场体系,从而导致外源性融资结构不合理。
所以对于进入快速成长期的民营企业,传统的融资机构仍会持观望态度,民间融资、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和创业投资基金,应当成为主要的融资来源。
3、成熟期(5年以上):融资方式多样化,但“留存收益再投资”,仍是主要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进入成熟期,信息不对称较少,创业经营风险相对减少,盈利水平较高,外源性资本投入增多,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增多,如:“业主出资”、“信用担保贷款”、“上市融资”等。但是,自身利润积累仍是资金的重要来源,这是因为外源性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间接贷款融资存在一定的融资障碍。
所以,对于进入成熟期的民营企业,二板(中小企业板)市场和银行贷款是主要的融资方式。银行应加大贷款力度,以利于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对于已经创出品牌并进入良性发展的民营企业,可以选择主板投资市场以及发行债券融资等方式进行外源性直接融资,做大做强我国民营企业。
二、结论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范文3
截至2012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3200万家,较2010年1100万家翻了3倍。2010年,工业领域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4.9万家,比2005年增长50.1%;工业领域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1%;实现税金1.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税金总额的54.3%;完成利润2.6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66.8%,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9%。自2010年,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完成从一般加工制造、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展的转变。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比重持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升级中,中小企业充当产业转移的重要角色,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尽管过去五年中小企业发展平稳快速,但在十二五期间,依然面临许多挑战:(1)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中小企业扎堆现象严重,部分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以传统产业发展为主,创新服务型产业较少,高耗能行业占比高。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落后。总体上中小企业依然比较缺乏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结构待优化。(2)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中小企业代工生产较多,处于产业链低端,从事耗能、污染行业。随着资源、环境、人力成本的上升压力,传统的模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未来中小企业发展更加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技术为先导。(3)竞争更加激烈。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市场越来越国际化,进出口优惠政策减少,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逐渐收窄。如果在技术上没有创新优势,靠过去的成本利差很难生存。(4)融资难依然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没有资金扶持,很难进行新产品的投放研发。繁琐的融资手续,苛刻的抵押担保条件,中小企业顺利融资的大门依然很难打开。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特点
《巴塞尔协议》(2004-6)认为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运用短期性结构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款等资产的融资。简而言之,围绕着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统称为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贸易融资涉及进口和出口企业,通过银行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短期和长期的融资,常见的融资产品有:即期(远期)信用证、进口押汇、离岸代付、出口双保理、假远期信用证、外保内贷等。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为:
1.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中占比小
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始发展,得益于成本优势,对外贸易额增长迅速,2007年2.2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2012年达到了3.87万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2010年中小企业出口总额已达到1.57万亿,占据进出口总额50%的份额。但是金融机构对于进、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的支持却进展缓慢。一是门槛较高,二是产品落后。刘春兰(2006)指出国际贸易融资在中国外贸企业各种融资方式的20%,在这1/5的比例中,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小。
2.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需求强
国际贸易融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种成本较低的融资产品,随着中小企业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比重逐年提高,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持续增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赖商业银行,但从商业银行获得的国际贸易融资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
3.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单一
信用证结算是当前用的最多的一种融资方式,与国外层出不穷的融资工具比较,金融机构的创新度不高,不能适应金融发展趋势的变革,进口押汇、打包贷款、票据贴现等传统模式已经广泛应用,银行间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从没有降低过。即便是同样一笔业务,各个银行的标准不一,导致时效性降低,贻误企业的贸易商机。
4.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多以间接融资为主
2012年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5841亿元,首次公开发行A股154只,筹资1034亿元。全年公开发行创业板股票74只,筹资351亿元。2011年上市公司累计筹资6780亿元,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47亿元。2012年募集的资金中,创业板占整个上市公司的6%,可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微乎其微,融资还是主要靠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
三、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国外经验借鉴
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比例达到97%,吸纳就业人数占比60%。即便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占GDP总量的50%。中小企业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不同经济条件下,其融资模式存在差异,以美国的市场主导直接融资模式和日本的银行主导间接融资模式最为典型。
1.美国经验
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发达,国际贸易融资金融机构多,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方式有许多可选的空间,目前主要依靠的融资方式路径有:(1)进出口银行:分为直接向外国买主贷款,间接向外国买主贷款,对外国买主提供支付担保,对流动资本提供担保。当进出口贸易融资遇到障碍时,通过它提供资金支持,整个融资业务受国家政策的约束。(2)私人基金公司:主要为从事国际贸易的进口商或出口商补充资金来源,其融资金额大、期限长,而且多是商业银行不愿承担的项目,市场适用性广泛,条件是所有贷款须必须由进出口银行担保。(3)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向国际贸易往来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作为贸易信贷的担保人,让进出口贸易公司融资更快捷。(4)信贷保险协会:1961年成立,主要是防范风险,因政治或经济原因发生坏账蒙受损失进行担保。对美国从事国际贸易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或融资。(5)贸易开发署:帮助美国出口商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解决中小企业对风险把控不强,对项目投资不明问题,开发署出具可行性研究计划,在计划阶段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2.日本经验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范文4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重重。由于对债券发行条件和规模的严格控制,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国家规定企业债券利息征收所得税,这样更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再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风险大等自身特点,结果是中小企业仅有的发行额度也很难完成。所以对于成长中的高风险的中小企业来说,债券融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股权融资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实际表现为主板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高门槛。“二板市场”是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一个有效选择,但由于各种原因,国内二板市场尚未推出。许多的中小企业只能去香港和国外的创业板上市以解决资金融资的问题,而更多的企业只能靠创业者自己和亲友的资金投入及企业内部的积累,且直接融资规模很小。
在发达国家,风险投资也是中小企业的重要直接融资方式。风险投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风险投资通过设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或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进行。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家的管理参与分阶段投资的性质形成厂对中小企业的严格激励机制,同时也给子了中小企业在管理、技术上的支撑,这是传统融资方式难以实现的,因此,风险投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同时,也为其弥补了管理等“稀缺要素”,这一点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我国的风险投资始于2()世纪80年代,一直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已经有1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规模也有上百亿。然而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和民间资本的介入,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和运作也不成熟,我国的风险投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一些部门对中小企业特别足民营中小企业采取歧视性政策。虽然“十五大”已经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方针的贯彻还有待于不断深入。在融资方面表现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较大企业往往要严格得多,一些个体私营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资格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从金融政策上看,还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我国目的的经济、金融政策,主要还是依据所有制类型、规模大小和行业特征而制定的,因此,社会大多数资源都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流向了大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今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过程。银行的大部分贷款也是贷给大企业。这几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虽然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和贷款仍然受到了束缚和影响。
从金融机构的设置来看,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基本上是与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匹配。随着改单的深人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如今,迫切需要有与中小企业相配套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此外,从社会中介的担保功能发挥情况来看,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首先是扣保机构本身的运作机制不仅制约了资金的扩充,又使担保机构这一市场化的产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运行不畅。其次是缺乏应对担保风险和损失的措施。再次是由于目前财政、经贸委、银行三方面的协调配合还不够,使一些具体操作性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影响了担保功能的正常发挥。
最后,在税收政策、土地政策、行业准入、融资渠道、政府介入等多方面,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受到多重限制,这些都是导致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的原因。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法律对策及建议
一、构建信用担保制度
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其信用担保制度, 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制度的构建,主要有一下几点:
第一、我国在信用担保法律制度立法中或者沿用中小企业基本法中的规定,或者在单行法中对其进行单独规定。中国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并无对信用担保基本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定,故应该在《条例》中予以明确。
第二、信用担保机构组织法;即规范信用担保经营主体主要是信用担保机构以及相关机构的成立、机构设置、运作方式、经营范围、行业监管、法律责任等问题。
第三、信用担保行为法即规范信用担保机构行为的法律,主要包括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制度,即担保资金的构成、来源、使用、管理,政府资金的支持,风险补偿、优惠税收政策等内容;业务规则,即担保业务的范围、种类,担保业务程序,提供担保的条件,对中小企业的要求,协作银行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风险控制制度,即担保资本金放大比例限制、与贷款银行的风险责任分担、贷款担保最高额限制、项目评审、资信调查、反担保制度、事后追偿等内容。
第四、信用担保监管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体制。根据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的两个规范性文件,中国当前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机关,省级监督机关不健全。综合国际立法,世界上信用担保机构都有完善的监管体制。如美国的监管机构是由联邦政府的机构――小企业管理局执行的。它是根据美国《中小企业法》设立的。美国《中小企业法》于1953年通过,2001年12月21日最新修订。该法规定了小企业的政策目标,设立小企业管理局的架构、职责、运作程序等。中国可借鉴美国的作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体制,在中央单独设立或者在一个中央部门内部设立一个主管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行政管理机构,主管全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监管工作。通过法律的形式对该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范围、监管程序等做出具体规定。做到职责专一,任务明确,同时配合财政部门的单项财务监督,逐步建立和健全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体制。
此外,为了鼓励设立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宜规定:信用担保机构可以依法享有部分税收优惠。在立法时,考虑到立法的便捷,该优惠措施则既可以在信用担保法律制度单行法中规定,也可以在专门的税收法律法规中规定。
二、创建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
我国的证券市场长期以来被作为国有企业改制的工具。从沪深两市目前的上市公司结构看,大型国有企业上市比例占到了98%的比重,而民营的中小企业上市数量微乎其微。只是在近两年,民营企业上市才略有增加。
另外,从法律法规上看,也人为地限定了只有国有企业才能发行股票债券上市融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来看,股份公司的设立最低注册资本要1000万元,而上市的股份公司,其最低注册资本则要5000万元。这样高的“资本门槛”,一般的中小企业是很难承受的。因此,客观上将中小企业上市的路予以封杀(国外大多对中小企业上市提供有专门的所谓“二板市场”,其对上市公司的股本、盈利状况、主营业务记录均不作要求,只是要求公司具有高成长潜力,以及相应的尽职披露义务)。
从《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的债权发行条件来看,同样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排除在外。公司债券发行的主体只能是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两个或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控股的有限公司以及股份公司。因此,彻底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大事。
三、风险投资法律构建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尽管起步很晚,但近几年发展速度相当快,而目前我国调险投资业的法律依据仅有《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以及《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因此急需制定一部专门调险投资的法律来对风险投资业进行规范发展。
风险投资作为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基本政策,国家应把发展风险投资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给予风险投资基金优于其他基金的优惠税收政策,向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发展。
政府应该给风险投资公司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政府在税收方面要给予优惠政策,实行减免所得税办法;在增值税方面,应允许将纳税期内购置的固定资产所含税金全部进行扣除,作为过渡措施可允许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新产品试制费等可比照免税农产品按l0%计算进项税进行抵扣,对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转让,按其实际所含的营业税予以扣除。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资金匮乏的问题。其实,国外很多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此,西方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普遍采取多种手段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不但有专门的立法,还有专门的机构,而且保护的内容也很广泛,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我国政府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法律保障。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制约,几乎都存在着同样的弱点,即融资能力相对较弱。针对这一状况,我国立法机关要相应的制定一系列专门的法律和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法律确立中小企业的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重要内容。
其次,在当前中国应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按照上交所与深交所适当分工的原则,及早地明确深交所作为“中小企业股票交易所”的地位。选择总股本5000万股以上、流通股5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在深交所上市,以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对新上市的这部分中小企业,实行单独运行、单独监管,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再根据创业板市场建设情况,逐步降低门槛,适当调整上市规模和盈利要求。降低中小企业板块的准入条件,使更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有可能通过中小企业板块进行直接融资。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范文5
陕西省作为中国西北工业重镇,航天科技等高端技术企业在此落户,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营企业数量增加,加之陕西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带动了各行各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也蓬勃发展着,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如今逐步走向成熟。
随着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断成长,现在已成为促进和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渐渐表现了出来,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令众多企业都头疼的融资困难的问题。8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问题,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可靠的融资渠道,从而使大量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难以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阻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经济潜能的发挥。国家相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陕西省每年科技成果多大上千项,但大面积转换率不到20%,专利技术的实施率仅为10%左右。
截止到2014年,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已突破45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近50个百分点。今年前半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投放贷款27.32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08.35%。科技与经济的完美结合在陕西省已初见雏形。今年,陕西省把促进经济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作为陕西省科技工作的首要目标。为此,各部门和银监局、证监局及其他金融机构展开多边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探索实现经济资源与科技资源相结合的有效对策。同时,省科技厅也积极与农业银行陕西分行、兴业银行陕西分行、西安银行等多家银行合作,通过创新合作的形式,为从初创期至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和差异化服务。
尽管如此,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依然表现为单一方式。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科技成果所得,内部自我积累来筹集资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陕西省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之中。
在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内部自我积累占大部分比例,占到56%,亲友筹借占到14%,而本应该是大比例的外源融资,但银行贷款和民间其他机构融资总共只占到32%。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当前陕西全省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额仅为需求的1/4,缺口高达500亿元。据分析陕西全省246家中小企业的数据得出结论,全省中小型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每年约为820亿元左右,但目前陕西境内所有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额仅仅占到融资资金需求量的三分之一不到。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内部自我积累和股票清算等。
二、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筹资方式单一
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公司内部的自我积累仍然是融资的重要方法,其中内源性融资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外源性融资比重。其中,外源性融资的主要渠道是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借款。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多为高精尖的工业类产品,需要大量资金扶持,然而在陕西省,此类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完全跟上生产需求。资金的脱节制约了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管理,就此恶性循环。融资渠道单一对一个企业来说影响很大,对于内部潜力的积累通常是不足以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的,直接融资工具种类的不足,同时受到自身规模状况的限制也不容易向大银行申请贷款。然而当前,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依然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为主。
(二)公司分配过程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不强
当前,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如何合理分配其内部利润的问题中普遍存在短期化倾向问题。企业眼光较为短浅,欠缺一种长期经营的思想,且自身积累意识不够明确,以致很多企业在利润分配问题上处理的不够得当,普遍存在将利润近乎“分光”的现象,使企业严重留利不足。例如,在生产航天科技产品时,把大量资金分配到了原材料钢材的购买,没有预留资金备用于扩大再生产,留利的不足也直接影响到了正常的融资。对于其产成品都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来说,风险也就更大,留利是必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三、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原因分析
(一)宏观原因
1.国家政府对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较小。由于国家政治地理等各方面要素的不同,我国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普遍不如东部沿海城市。国家政府对于西部城市的科技型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也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以及筹资概念也是由沿海城市先行适用,也就在于一些政策上的偏向于这些经济发展好的城市。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对于科技类产品的生产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是资金的筹集仍然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2.陕西省融资渠道欠缺,民间融资机构不稳定。目前我国直接融资渠道不够通畅,间接融资体系不够完善。在陕西,目前处于改革阶段的融资体制其转换较为滞后,这就导致了还处在改革阶段的融资体制不能对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下,这也就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超过90%以上的商业银行在我国都属于国有性质,他们的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高达70%,这种垄断格局造成了金融服务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急剧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为了兑现对储户到期还本付息的承诺,必须在保证其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最大化的追求盈利性,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中小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难度愈来愈大。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正式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的增大,中小企业为了保证其自身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够有序进行,不得不向民间融资机构寻求帮助。但由于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限制,目前大多数民间融资活动还依然处于地下交易状态,同时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民间高利贷等违法活动普遍存在。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对国家科学技术有着重大贡献的企业,一旦陕西省民营经济融资体系崩溃,那么对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3.陕西省银行信贷体系发展不健全。目前我国缺少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体系,这也对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产生了不利影响。风险投资的目的是追求高收益的回报,从而将资金投入高风险的开发领域,在新技术开发成功并商品化后撤出资金并获得既得收益。风险投资这种融资手段非常适用于陕西省这种工业大省,且科技型企业较多的城市。但是我国引入此种筹资方式较晚,体系不够健全。尚未建成一种高度发达,且多元化,多体系的资本市场。没有建立二板市场,使得风险资本难以转化成投资成果。按照国际惯例的规定,只允许20%左右的风险投资资助企业上市从而实现产权的流转。但是在陕西省,大多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其他产业的企业都急于上市,千军万马堆积在一起,使本来就不发达的信贷体系雪上加霜。
(二)微观原因
1.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较为低下。研究表明,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与大型科技型企业的管理水平差距甚远。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a.企业员工及管理层整体素质不高;b.企业管理不够规范;c.企业缺乏优胜劣汰机制。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大都是以获取小利为宗旨,忽略了对企业的管理,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难以塑造吸引大量投资的良好形象,从而对企业的融资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就是融资形式的单一问题。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问题是只仅仅抓住一条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使其融资渠道变得极其狭窄,公司内部的自我积累是融资的主要方式,其中内源性融资比例大于外源性融资比例。并且,外源性融资的主要渠道依然是以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为主。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产品多为高精尖的工业类产品,需要大量资金扶持,然而在陕西省,此类企业的筹资方式单一,完全不能跟上生产需求。同时,资金的脱节也制约了其融资管理很好的进行实施,就此恶性循环。融资渠道单一对公司来说,内部潜力普遍不足以满足其资金需求,同时直接融资的工具种类偏少,覆盖面不广,受到自身规模状况的限制使其也很难向大银行申请贷款。
3.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盈利水平低,资产分配不均导致融资困难。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刚刚起步或者重组,发展的刚起步,使得盈利水平低下,相比大型科技企业,中小型的企业盈利远远逊色于他们。盈利状况的不景气也使得企业无法获得更高效的融资,企业形象也受到损害。陕西省金融机构普遍表现为嫌贫爱富,对于盈利水平有限的科技型企业有较高的贷款门槛。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多表现为资产的分配不均匀,大多数企业将盈利用于自我积累,并未通过有效地扩股或者投资获取高额利润,资产的分配不均匀使得在企业需要融资时变得跟不上生产的节奏,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一旦这种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生产高科技产品时,所需资金量几乎达到一般产品大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而此时,此类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资产的分配不均衡,导致了用时资金短缺的问题。
4.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能力低。科技型企业是以生产交易高精尖的产品为目的,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大多供应于内销,适用于航天科技,日用科技产品的生产。科技类产品日新月异,产品创新频率较高。这就要求企业对于产品的创新研发力度要格外高。同样,也就要求了企业融资的创新力度。陕西省作为科技大省,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也就要求较高。然而,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普遍研习了沿海城市的科技类企业融资方式,但是这并不适合陕西省多数刚刚起步或者重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
四、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一)优化筹资方式,实现多元化筹资渠道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的资金来源仍以银行为主,尤其是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由于其自身实力较为薄弱,致使上市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难度很大,这就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不得不以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对于一般中小企业而言,要想充分利用间接融资这种融资手段,需要保证自身的总资产报酬率要高于负债利息率,同时企业要有强大的吸收现金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大量的企业兼并与重组现象的发生,杠杆收购的这种间接融资方式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杠杆收购融资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在一个企业有意收购其他公司时,用被收购公司的资产和未来的收益作为抵押(20),向银行筹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因此,杠杆收购这种间接融资方式对于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有效的、灵活的融资手段。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应结合其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使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的资金结构达到最优化。一方面,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资金管理水平,注重合理的资本结构的形成,同时要确定适当的负债比率,提高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受限制。
(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来企业就职,企业首先自身要改变盲目操作、管理薄弱的不良现象,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固定资产的折旧率,不断的挖掘自身的潜力,使内部融资方式更有效的应用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同时企业还应不断完善自身的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当一个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发展潜力十分乐观时,想要得到各大银行的支持将不再是难事。
尤其对于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生产的产品多为高精尖的产品,产品质量要求高,科技含量高,内部管理更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内部融集的资金对于一个企业的合理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功用。
(三)加强公司融资管理,提高融资效益
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应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和投资运作的需要,合理有效的确定融资金额。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高科技产品,风险较高,消耗较大,对于资源利用也多,融资需求不比大型企业低。资金需求的大概数量也就要求企业要有一个宏观的估计,从而精心的进行融资活动,避免因为融资不足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制度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大多数企业存在家族色彩,包括很大一部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沿海城市相比,西部地区信息会闭塞很多,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理念缺乏很好的普及,且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明显的家族色彩这一特点也十分不利于其优秀人才的引进,因此,应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对企业发展的束缚,除了利用自有资金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如个人投资资金、风险投资资金、企业间的信用贷款、企业间互助机构的贷款以及一些社会性基金的贷款等,从而进行所有权结构的调整。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范文6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融资效率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央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政策。但由于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制度和机制的不完善、不健全决定了目前政府政策只能逐渐地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短期内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存在“麦克米伦缺陷”。面对客观现实,对中小企业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从主观条件入手,从自身做起,提高融资效率,以此来缓解融资难问题。
1 郑州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郑州市中小企业,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一直以来都在85%以上,是郑州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但和其他中小企业一样,郑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样遇到了融资障碍。郑州市中小企业局曾对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做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资金短缺。2000~2005年企业资金情况统计也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00~2005年间郑州市中小企业的资金情况总体上说在逐步的好转,但仍不容乐观:企业中感到资金紧张的比例较高,并且远高于感觉资金充足企业所占的比例;景气指数6年来始终小于100,处于不景气状态。这表明郑州市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情况较严重,融资难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郑州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内部融资,其中小型企业更依赖于内部融资,二者的均值达到78%;其次是银行信贷融资;此外还有亲友借款、商业信用等融资渠道。股权融资虽是主要的直接融资方式,但在郑州市中小企业融资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综上所述,资金短缺、融资方式单一且主要依赖内部融资是当前郑州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最大特点。企业融资是为了满足企业战略调整、产业扩张、现金周转等方面的需要。企业的融资方式决定着企业的融资结构和融资效率,而融资效率又直接影响着企业融资目的是否可以有效的达到。郑州市中小企业目前融资状况的效率如何,需要通过理论分析来评价。
2 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2.1 融资效率的界定
研究企业的融资效率,就是分析企业融资过程中所采用的融资工具融通资金的质和量两方面效率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融资效率做出综合评价。结合效率的含义,企业融资效率的高低体现:第一,企业能否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及时融通到所需的资金。投资主体提供资本所要求的最低收益由市场条件所决定,所以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也受市场条件的影响。企业的融资效率从其自身角度来看,就是在一定市场约束条件下多种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以最低的成本,及时、足额地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企业高融资效率的体现。第二,企业所融通的资金能否得到有效的利用。企业利用一定的融资方式融通到的资金并不是企业融资过程的终点。企业融资效率与资金的使用率、所投资项目的效益直接相关,融资效率的高低要考虑融资主体使用资金的收益性或增值性。
2.2 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这里采用模糊集中意见决策法对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效率进行评析。郑州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内部融资、银行信贷、民间借贷和商业信用。现阶段股权融资虽然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它却是企业直接融资也将是未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所以将其作为评价对象。这样所确定的评价对象集U={U1,U2,U3,U4,U5}={内部融资,银行信贷,民间借贷,商业信用,股权融资}。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很多,这里选取主要的五个因素: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融资主体自由度、融资机制规范度和融资风险。下面对各融资方式进行单因素比较分析。
(1)融资成本。效率的微观含义表明,融资成本与融资效率成反比,融资成本越高则融资效率越低。从融资成本角度来说,股权融资的融资成本在各种融资方式中是最高的。因为目前在我国上市资格还是稀缺资源,企业申请上市的相关费用很高,上市后还要聘请专业的法律和会计机构作评估进行信息披露。据统计企业上市实际发行费用占发行额的1.84%~3.98%。民间融资成本一般称其为黑市利率,基于民间融资的高风险,黑市利率很高。银行利率水平低于黑市融资利率,而且银行信贷合约一般由银行和企业直接谈判达成,灵活性强,但与内部融资和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贷的融资成本还较高。内部融资是企业将自己的利润转化为积累,这种融资方式表面上不需要付出代价,但实际上也有成本问题,如机会成本。商业信用是一种“自然性筹资”,它伴随商品交易自然产生,不需办理手续,一般也不附加条件,若没有现金折扣或企业不放弃现金折扣,以及使用不带息应付票据,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并不产生融资成本。但由于商业信用所筹得的资金一般较少,所以从企业长远发展来说,其实际总成本大于内部融资。
(2)资金到位率。从资金到位率角度评价融资效率,上述的融资方式中内部融资的资金到位率是最高的,只要公司决策者做出了决定,将企业利润留在企业内部,这是没有障碍的。商业信用作为自然性筹资方式,只要协议达成即可交易,资金到位率仅次于内部融资。民间借贷同商业信用相似,协议一旦达成,资金到位非常迅速,但和商业信用相比民间借贷有资金周转的时差。银行信贷资金中,信贷资金到位率一般不高。在我国资本市场成熟度不高的情况下,股本募集不足经常出现,股权融资的资金到位率很低。
(3)资金使用的自由度。企业对以不同方式融入的资金,自由支配的程度是不同的。企业内部融资资金在所有融资方式中自由度最高。股票融资的资金的自由度也较高,在实际操作中,只要及时披露,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可以随意更改资金投向。银行信贷融资资金使用自由度要低于股票融资,因为在借款协议中,一般对资金的使用方向都有明确的规定,并附有违规处罚的条款。民间借贷的出借者更关注借贷的归还和高额的利息,对资金的使用过程不甚注意,且由于能力限制也无法跟踪监控,相对于银行信贷而言,企业对民间借贷资金的自由支配程度要高。商业信用不涉及资金的流动,且发生在专项交易中,所以资金使用的自由度最低。
(4)融资机制规范度。融资机制规范度也就是资金市场的成熟度。机制规范的资金市场融资渠道多、风险小,融资效率也就高。目前我国资金市场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小企业遇到资金问题时大部分靠银行贷款解决,所以银行信贷制的规范度最高。股权融资发展历史短,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但它作为较为正规的融资渠道,其机制规范度较高。民间借贷是种非正规的融资方式,借贷发生时主要靠当事人双方的约定,规范度较低。商业信用一般约束条件较少,更多的是信用道德制约,规范度和民间借贷相当。内部融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前,可以说无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由于有公司法和新会计制度的约束有所规范,但是其规范程度仍最低。
(5)融资风险。融资风险是指资金使用者使用不同来源的资金可能承受的损失。由于股权融资和内部融资都不需要偿还本金,不受使用期限的限制,不会产生因不能偿债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和不利影响,所以相对于其他债务性融资方式来说二者的融资风险较小,但从控制权损失的角度讲,股票融资风险远高于内部融资。民间借贷由于缺乏正式的法律法规保护,从而无法诉诸于法律的保护,所以对资金借出者来说风险较高,但从资金借入者角度,民间融资风险要低于银行信贷融资。银行信贷借钱还钱都按协议、规定办理,逾期不还被罚款、被冻结存款,以后也得不到后续的贷款资金。商业信用融资的期限较短,如不能及时地偿还应付账款将失去信誉,以后的交易也很难达成,所以其融资风险介于银行信贷和民间融资之间。
将各种融资方式在单因子下的选择进行排序,可得如表2所示的结果。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不仅仅是建立在单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还应该是建立在对以上各种影响因素权衡基础上的综合比较。基于以上的初步判断,下面采用模糊数学中模糊集中意见决策方法对各种融资方式效率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虽然是已经量化了的数据,但只能定性说明效率的高低。根据表2的分析结果,对以上五种融资方式在不同范畴的融资效率进行单因素效果排序。将单因子排“第一”的赋值为“4”,即Borda数为4。依次类推,“第五”的赋值为“0”,即Borda数为0。可分别计算出U的Borda数,B1(U1)=4,B2(U1)=4,B3(U1)=4,B4(U1)=0,B5(U1)=4,所以B(U1)=16;同理,B(U2)=8;B(U3)=8.5;B(U4)=8.5;B(U5)=9。将Borda数的综合效率排序,有B(U1)﹥B(U5)﹥B(U3)=B(U4)﹥B(U2)。按Borda数集中后的融资效率排序为:U1,U5,U3=U4,U2,即中小的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排序首先是内部融资,其次是股票融资;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而言效率相当,排第三;最后是银行信贷。
3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