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遗传学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遗传学技巧

遗传学技巧范文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及护理技术操作,其成功率对于疾病抢救治疗和康复起重要作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低直接体现了护士的操作水平,反映出医院护理质量的好坏。并对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按正规操作程序外,认真观察学习,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问题,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是实行人性化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静脉输液中选血管和静脉穿刺的一些技巧。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至8月400例,男220例,女180例,年龄19~75岁,平均43岁,操作者约一半患者静脉输液用大角度穿刺,另一半患者用小角度穿刺,经专人负责登记,结果: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约60°时,无痛,微痛者占93.5%;30°时,无痛微痛者占76.21%,因大角度进针速度快,针通过皮下路径短而痛觉小。小角度进针针通过皮下路径长,速度慢,疼痛明显[2]。

2 方法

2.1 对于年老体弱者的静脉输液

2.2.1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的患者,多选手足静脉输液,而手足静脉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血管壁质脆、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大,皮肤松弛,穿刺困难,因此首先让患者手臂下垂,扎止血带,这样手臂浅静脉充盈度最佳。

2.2.2 穿刺前应该仔细了解血管的特点,看清血管走向摸清深浅和粗细。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的长度以决定进针的长短,穿刺时不用握拳,自然放松,操作者左手拇指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活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 cm处进针,以35°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着血管时,针体角度再提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固定时绝对小心胶布固定。防止针尖碰破血管壁而局部渗液肿胀,导致穿刺失败。

2.2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一般小儿头皮输液采用向心穿刺,如长期输液使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甚至组织坏死,因此对于长期输液的患儿可采用逆行输液法,不会出现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对于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以20°正面成旁侧快速进针。

2.3 对皮下脂肪少易滑动者,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

2.4 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先要热敷使血管扩充,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当针头进到1/4时针头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

2.5 浮肿患者,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形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

2.6 糖尿病患者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管过细,可使针头阻塞,造成穿刺失败,应选粗直的血管[1]。

2.7 同时护士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稳妥的心态,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另外静脉穿刺角度的大小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参 考 文 献

遗传学技巧范文2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多媒体教学;病例分析;实验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45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016

一、引言

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医学院校的教学重点项目。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将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实践技巧,着重培养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医学临床工作中遗传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打下良好的应用基础,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二、实施立体化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技术的有利支持下,我国教育开始引进新型教育技术,利用教育技术的各项功能优化与完善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有效提高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效率,院校需改变传统黑板加粉笔的授课方式,结合多媒体所具备的图画、声音、图像、文字等多个功能完善医学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医学知识的抽象化及复杂化。教师可根据医学遗传学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刺激,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解遗传学当中的Turners syndrome时,教师可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图片,并结合教学课件,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规划,利用立体化与形象化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疾病特征,掌握Turners syndrome的临床症状表现等,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记忆与印象①。

另外,教师还可利用当前强大的网络功能来实施教学,如可利用网络的各项功能构建医学遗传学信息网,在信息网中开设相应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遗传学论坛等,并在其中提供相应的疑难解答讨论平台,这样,学生在任何地域都可通过网络向信息网站提出疑惑,教师也能在网站中关注学生的留言,并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

三、引入病历分析遗传学教学

在医学遗传学中引入病历分析教学是引导学生快速掌握医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遗传学的教学内容,将其与临床病历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借助小组讨论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病历分析法的具体实施是针对学生已学的遗传学知识来开展的,教师可结合医学遗传学中的典型病例,将临床表现的各项资料(如患者的病程史、体征症状、病症检查报告及结果等)进行综合呈现,并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或小组讨论来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与遗传症状之间的关联。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一旁要做好辅助工作,逐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使他们正确认识遗传疾病。

实践证明,案例分析教学法不仅能使遗传学更全面地呈现于学生眼前,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并通过病历探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遗传学知识水平③。

四、着重开展实验课程教学

实验课程是医学遗传学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验证遗传学理论知识的关键教学环节。教师可结合医学遗传学的必备知识(如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检测突变基因、遗传系普等实验内容)实施教学,使学生通过遗传学实验课程,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从而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使医学遗传学能够实现理论与实验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对现有的医学遗传学课程进行合理设置,科学规划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比例,使遗传学课程能够具备实践与理论,同时在实验课程中鼓励与提倡学生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提高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教学手段的改革,还需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关注自身教学方式的同时,做好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工作。为了提高遗传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初期可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知识点,如结合课程内容将各个遗传学章节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告知学生,指引学生预习方针,使学生的预习内容更有针对性。而为了使学生取得较好的自学效果,教师可配合教材内容编写相应的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进度所学内容同步练习相应的知识点,以巩固各个知识点,进而提高医学遗传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遗传学技巧范文3

遗传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其涉及知识面较广,看似简单,但学习起来有很大难度。面对遗传学的相关问题,学生经常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决,久而久之,不但对学生的生物成绩产生影响,而且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遗传学的兴趣。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不断提升对此部分内容教学的重视程度,引入多种教学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习得遗传学的相关知识、了解解题技巧,从而提升遗传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夯实理论知识基础

在高中遗传学教学中,亲子代传递的相关问题是主要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

遗传学理论知识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高,因此,对于遗传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首先应从学生兴趣的激发入手,使学生对遗传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DNA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儿童被拐后通过DNA验证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例子引入,使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满怀期待地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又如,对于基因形状控制的教学,教师可将罂粟花图片引入,对其果实的危害性进行介绍,并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让罂粟花成为单纯的观赏性植物”。这样,学生可感受到遗传学知识的实用性,进而对遗传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其次,加强对遗传学基础概念的教学,如配子、受精从这个关系图来看,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要经过液态这个过程,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化呢?

设计意图: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激发兴趣

装搭好仪器,放3到4颗米粒大小的碘粒加热,大量紫红色气体出现后停止加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请两位实验观察员上讲台观察。

问题1:加热后不久,你观察到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出现?有没有液体出现?

问题2:停止加热后,紫色气体哪里去了?紫黑色的小晶粒是什么?

点评: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回答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或凝华现象。在这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很多表述不准确的地方,通过不同学生的表达,集思广益,突破难点。

4.实验探究,发散思维

从熔化、汽化均需要吸热出来请学生思考:升华是需要吸热还是放热?为什么?能否用实验证明或是找到有力的证据?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碘升华需要吸热(或是其他一些升华实例需要吸热等)。实验探究提供干冰等材料,学生得出升华吸?岬慕崧郏?并从凝华是其逆过程得出凝华放热的结论。

这个过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可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干冰置于室温中能迅速消失”等常识设计实验。可能有小组设计出实验方案,但够不严密。对此,可小组展示,相互提问或是补充,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这样,学生积极参与,于讨论中掌握并理解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总结六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

学完六种物态变化以后,学生脑中会比较混乱,如是吸热还是放热,谁到谁属于什么变化,对此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有什么好的记忆和理解方法,最后教师给出自己的一种方法,供学生参考比较。如用上下楼梯的方法(如右图)理解物态变化,把抽象知识形象化,便于七年级学生理解掌握,这也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

6.小组讨论云、雾、雪等的形成

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与物态变化有关。此环节可让学生参考课本第158页,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它们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最后点评并用框架图总结。

7.课堂总结,落实提高

学生在本节课结束以后,自己尝试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主线,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

8.布置作业

纸质作业:布置与六种物态变化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探究作业:家庭小实验进一步模拟雨,雪,云、雾、露、霜、冰雹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未知世界的冲动。

5板书设计

4.7升华和凝华

1.固态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气态

2.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

3.云、雾、雪、霜、雨、露的形成过程

遗传学技巧范文4

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F2异常情况归纳

异常情况1: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比例不是9∶3∶3∶1,但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点析】学生往往不能灵活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比例关系去解决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在F2的比例上,应灵活应用教材中的一些比例关系,学会将9∶3∶3∶1的比例转换为9∶3∶4;9∶6∶1;15∶1;9∶7等比例,然后寻找解题突破口。同时应关注遗传学中的异常情况。在近年高考试题中,遗传学中某些异常情况,如显(隐)性纯合致死、不完全显性遗传、基因互作等,也常常作为(或者可作为)能力考查的命题材料。

方法技巧:①看后代的可能组合,若可能组合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②写出正常比值为9∶3∶3∶1;③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其比值是9∶7,则为9∶(3∶3∶1),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其比值为9∶6∶1,则为9∶(3∶3)∶1;若其比值是15∶1,则为(9∶3∶3)∶1。

二、患病概率计算方法归纳

1.棋盘格式:当两种遗传病(甲病和乙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可用棋盘格式图解法来计算患病概率。我们将课本中的棋盘格作相应的转化,在计算中不会出现基因型重复计算,相应的表现性也一目了然。即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A、b控制,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有9种,参见下表。【点析】通过这样的棋盘格式没有重复的基因型,四种表现型分布在坐标系的四个象限,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每一种基因型的概率和每一种表现性的概率。因此应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棋盘格式。

2.集合法:在所有后代中求某种病的概率,不考虑性别,凡其后代都属求解范围;当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可以用集合法(如上图)。利用集合法计算是首先根据题意求出患一种病的概率(患甲病或患乙病的概率),再根据乘法定理计算。

归纳如下表:

遗传学技巧范文5

    教师作为“学有专攻”且“闻道在先”的有智之士,能够提供给受教育者所缺乏但必须具有的知识与能力。有效教师具备激励型人格、热情、精力充沛、幽默、可信任;有效教师的教学“以成功为导向”;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有条理的。美国伊利诺大学心理学教授雷蒙德?卡特尔认为,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2]。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师不仅应谙熟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了解本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程的联系、医学发展前沿动向。对于医学遗传学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时机、合理地加入案例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基础医学课程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高质量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每次课堂教学目标研究制定后,形成文字,帮助授课教师准确把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医学遗传学为例,讲授单基因遗传病一章内容,教学目标即掌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性连锁遗传病的遗传规律,会应用它来分析、解决临床应用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如计算子代再发风险,解释近亲婚配的危害等。

    3基础医学课程有效教学须注重学生主体差异

    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意个体差异。依据这一理念,教师的教学应紧紧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着不同生活经验、丰富情感和个性差异的人,这使得教师总是身处一系列频繁切换的课堂情境中。既要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结构、当前的学习状态、自我认识、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与个体差异,如口腔专业以及眼视光专业的学生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相较,就存在医学遗传学基础知识薄弱、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等特点。

    4有效教学的达成要素

    4.1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师随着学生思维的变换、心态的逆转和情绪的波动,敏锐地把握各种教育契机,重组教学资源,以达成主体间的心灵碰撞和视阈融合。在对话式教学里,教师不能将自己定位在主角或权威这种稳定的空间里,同时学生也不能处身于隐蔽自己的安全地带,师生之间应消弭人格尊卑的藩篱和课程进展的有限边界,释放学生的心智,使之在广阔的课程空间中漫游[3]。让互动与合作充盈着教学肌体,让教师把握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让课堂就像画轴一样逐渐展开“未曾预约的精彩”。

    4.2有效互动与提问

    有效互动要求准确把握“等待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应该留给学生4~5秒的时间思考其提出的问题,这段时间是学生处理问题、形成答案的最佳时间。很显然,目前大部分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一般只有1~2秒,当学生回答受阻或者非教师本人所期望的答案时,教师要么迫不及待地自己回答,要么把问题转给能快速作答的“好学生”。教师的这种做法无疑在暗示学生:如果你不知道答案,最好保持沉默。这在无形中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4]。因此,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针对一个知识点提问的角度、时机,是值得授课教师研究的;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的“等待时间”及与学生“眼神”的交流,都将影响互动的有效性。

    4.3生成式教学

    生成式教学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的时代意义上对有效教学的规范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再概念化,从而实现了有效教学文化范式的重要变革。生成就是打开另一种思路,重新认识课堂中生命体的真正活动状况和自由意志的张扬程度,从而激发师生的内在生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生成式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对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的了解和把握,取决于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互动;生成式教学关注教学的附加价值,需要教师的示范效应。

    4.4教师的教学经验

    课堂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应有的教学经验,教师教学经验的合理性表现为能够促进有效教学的达成。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有直接的联系,它是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对课堂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而形成的,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一部分,能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教学经验是一个教师的精神财富和教学资本,也是构成教师对教学认识的内隐理论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经验实际上影响其课堂教学行为。在课堂有效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既有教学经验的运用价值,充分发挥其合理成分,促进有效教学的达成[5]。适应课堂有效教学的需要,教师应该努力更新自身的教学经验。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加强教学经验反思,通过对教学经验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祛除原有经验中的无益成分,提炼出原有经验中的精华,同时与新取得的教学经验有机结合并加以系统化。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有效教学理念学习,特别要深刻地把握有效教学内涵与实质,同时,多关注与有效教学密切相关的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学习,努力将它们变成自己教学观念的核心部分,从而不断以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

    4.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价值判断行为,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是整个教学领域,它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包括教与学的评价,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等。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者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客观而具体的依据。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具体方式表现为: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量化表、学生评价教师课堂表现的量化表、学生自我评价量化表等。

遗传学技巧范文6

关键词:遗传规律;生物学;教学方法调整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26-02

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生物的学习研究不仅仅关乎到学生的高考成绩,更重要的是,它的研究和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高中遗传规律的实质的研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笔者在此文给出一些意见以期对读者、对高三的莘莘学子、对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1.反思复习过程,分析问题

一轮基础性复习。进入高三,学生面临的就是第一轮复习。生物教学工作者对像遗传规律样的重点难点进行循环式复习,并对其他基础知识详细讲解,实行两者并重的教学方法。那么,在复习中,师生该怎样做才能学习效率提高呢?笔者认为应从学生,教师两方面着手去抓。一方面,就教师而言,在上课时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遗传规律的重点难点有充分的把握,进而在课堂上对其教学游刃有余,手到擒来。

二轮复习中的针对性复习。二轮复习就是有针对性的复习。二轮复习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在二轮复习中,高中生物教师只是针对像遗传规律的实质这样的重点难点进行强化记忆,在此过程中老师会给学生讲解大量的有关遗传规律的例题,其例题大部分多来源于书本,有学生就认为书上的例题已经被讲解了不知多少遍了,自己几近倒背如流了,就不需要听了,进而埋头梳理其他的事情。殊不知,越是书本上的越是经典,老师在讲解的同时可能会穿插一些新遗传规律的知识,所以,老师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不要因为简单而忽视。另外,在课后,学生应做一些有关习遗传规律的习题加以强化训练。

三轮复习的强化训练。三轮复习打的就是题海战术,生物在"遗传规律的实质"的这一模板中学生该怎样去复习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一是有针对性的练习。相对其他版块,遗传规律的实质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像杂交、侧交以及显形、分离定律、结合定律等记忆性的东西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所以在三轮复习中对各个章节一一攻破,并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进而做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加以使自身的学习提升一个层次。

2.改进思路

笔者通过查阅高考大纲了解到其对"遗传规律的本质"这一板块的要求是阐明,就是理解的水平,高考大纲将考试内容分为了解,熟悉,掌握理解三个层次,就是说遗传规律属于最高层次。但是,有些高三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大致把握高考大纲,没有进行细致研究,导致理解失误,认为遗传规律的实质是属于了解性的知识,对其不必深究,学生对该板块的学习放松,从而致使高考失利。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教师应对高考大纲进行深入探究,熟悉,了解,掌握大纲内容。进而使生物复习教学顺利进行。

2.1对教学内容再思考,理清知识及能力结构框架。教师在对遗传知识的讲解时不能只是为了答案而讲解,而是在讲解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其思维方向加以引导,在讲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解题技巧,对于一类题型,怎样的方法才能快速的解出题目答案。另外,在对于不止一种的方法的题目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创新,激活思维用不一样的思路看待问题,使学生彻底理解,而不只是停留只注重在结果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只有这样,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使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2.2重新定位教学目标。为使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开展教学,笔者根据高考大纲调查学生的反馈以"遗传规律性的实质"这一板块为例设计了一节生物复习课,并希望对读者、对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以借鉴。笔者认为学习目标的设计应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感情目标这三个目标出发。

第一,知识目标。(1)通过课本学习了解孟德尔遗传学实验的方法并能分析简单遗传题。(2)通过学习遗传规律的实质熟悉了解常见的遗传病;(3)通过课本学习了解掌握分离定律和结合定律的实质并在生活中能加以运用。

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以及与课外实践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激活思维进而形成解决遗传学问题的整套思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为学生自身的后续发展储备力量。

第三,感情目的。学生在通过与教师,同学交流的基础对遗传规律的实质上有更深的层的认识。学生的思想更活跃。

结束语: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需要更多的能力型人才。遗传规律的本质的学习以涉及到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医疗水平的发展,其对于高考大纲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做好高三遗传规律的本质的复习工作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武俊.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