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教育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程改革教育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程改革教育观

新课程改革教育观范文1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改革

处于新世纪的体育教师,既是体育教学的实践者,也是课程改革的探索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着手,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运用视频教学等方法,通过观看优秀运动员的视频动作来增强同学们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学生为本教学方法的采用,是本着 " 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进步 " 的宗旨,着眼点并不是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体育专业人才,而是挖掘每个学生现有的潜能,使他们都有长进。

一、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仿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青少年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 二、在体育课中以分组教学的形式开展体育活动,以使体育课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体现 " 以学生为主体 " 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地去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同时,由于兴趣相同,学生在一起练习的积极性也相应提高,消除了自卑感,享受了体育带来得快乐。

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新课程改革教育观范文2

一、贯彻“健康第一”基本理念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然而时代在前进,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为这种观念忽视了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些方面又对一个人的一生将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应具备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及丰富的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当今这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在如今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出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这样一个观点,不仅要求身体,而且还要求其心理以及其它方面都健康。所以,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就应时刻将增进学生各方面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确立健康体育观的意识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往往选择一些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来进行教学,到最后的成绩评价也是参加这些项目的达标标准来进行评定学生的成绩。往往就造成那些天生身体素质就比较好和一些运动尖子他们考的成绩很好甚至超过最高标准。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况之下,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从以往那种单纯追求运动成绩的框框里跳出来,树立健康体育观的意识,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来带领和引导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使同学们身体素质和体质两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让他们的人人身体都“棒”起来,少生病或不生病。这也是我们上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体质使身体变得更健康,而每周有限的三节体育课,往往是不能满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的。健康则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通过短时间取得好的效果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人体机能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既是一场智力的角逐;同时也是一场体力的较量。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将是很难坚持到最后取得胜利。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把着眼于怎样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与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逐步地培养他们爱好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找到真正的自我。慢慢地让体育运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他们的一生。当然,在培养他们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得让学生掌握从事长期体育锻炼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以上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让他们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三、体现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为本、并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形式。而以往的体育教学往往是以体育技能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化;运动技能的正规化;把提高自身素质和运动能力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新的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多的关注是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教育教学中在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这门学科的学习能力。主要表现:

3.1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自身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而且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同时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在一些兴趣爱好上也存在着差别。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这些存在的现象,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了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生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3.2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

现代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观念认为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慢慢使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来健体和健心,并根据不同年龄段,自身的生活状况以及所处的生存环境,自主性的选择适合自己,又力所能及的一些体育锻炼手段来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或娱乐。让经常性的参与体育运动成为自己今后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现代社会各方面都在不断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竞争可以说无处不在,而且越趋强烈。一个人要想在当今这个社会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首先得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为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让学生明白一个强健的体魄对自身的生存条件是多么重要,同时也引导、教会学生怎样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特别是艰苦的环境)中如何独立的生存下去。

新课程改革教育观范文3

一、提倡“自主”,但并非无节制的“自由”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英语学习的主人。它更强调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宽松和谐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多样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教师如果过分强调自主,给他们过宽、过大的空间,忽视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以至于学生把课堂的布置及分配完全靠自我感知,产生“过多”的自信课堂,因自由时间过多而松散,这对于他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不利。教师应该在有利、有节的情况下,掌握整个课程,使学生真正在体会到课堂的良好氛围,让他们真正有所收获。

二、要求采用新的方法与技巧,但并非完全摒弃“传统”方法

以合作为手段,营造“情景”氛围是新课程改革对学习英语的要求,即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课堂结构“表演”化,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很好的激励学生的潜意识,挖掘他们的创作潜能。“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接触课文,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所爱好的角色。这样,既可以使他们各取所长,又可以培养集体合作精神。

但是,无论是“小组表演”,还是“情景再现”它都要依靠传统的说教方式,英语中的基础词汇及句型仍要“死记硬背”,因为背诵能将语音、词汇、语法融为一体,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头脑中的积累,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英语文章中的语法知识仍就靠教师的“满堂灌”,只有多重复和讲解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活学活用,触类旁通,用所学过的词汇来自编自演提高表述能力,才能真正达到自如运用英语,出口成章,进行自我创造。

三、不能只追求浮华多样的教学过场而要注重“实用、实效”

课程改革要求营造活泼的情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时而小组表演,时而大声齐读,读书声充斥着整节课堂,使学生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中,感觉课程精彩纷呈。其实,这样浮华多样的教学过场违背了学生的生理规律,不符合张弛结合的道理,使学生易感疲劳从而学习效率降低。我们应该注重学生情绪,及时进行调节,合理安排课堂容量,使学生能身心轻松、内心欢喜,保持清晰的思维,做到整节课重点、难点突出,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整节课除了“说”、“读”以外,也要注重学生“听”、“写”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清楚的思路,这样才可以掌握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做到学有所得。

四、要减轻学生负担,并不意味放弃课外辅导及巩固

新课程改革教育观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108-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基于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各个学生的价值。因此,在全新的背景下,应当重视创新教育管理模式,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障教育的质量。

一、小学教育管理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1. 过于单一的管理模式

以往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主要负责开展各项教学活动,重视面向学生讲授知识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教学的目标。此外,学生需要严格地按照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学习与生活活动,受到我国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管理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分数开展,无法全面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基于上述状况,加快对于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2. 僵硬呆板的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学生的成绩高低论英雄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学校中,分数的高低成为衡量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习惯与态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更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 阻碍管理模式的创新

近些年,学校不断地扩招,学生数量与规模扩大。然而,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不利于保障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将精力集中于评职称中,忽视对教学的研究,课堂教学中一直沿用落后的教学方式,既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至课堂教学中。相反,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感觉身心疲惫,传统管理的管理模式,严重着教育管理者,导致教学课堂沉闷无趣,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压制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教育管理模式一直得不到创新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4. 缺乏完善的培养机制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教育事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对于教育者以及管理者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小学教育者的学历层次较低,高素质的人才严重缺乏,加上学校培养培养管理队伍的投入,缺乏完善的队伍建设机制,无法体会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面临着岗位与能力不相匹配的问题。尤其是部分不发达的西部地区,经常性地将行政管理与教育管理工作相互混合,无法发挥出管理层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教育管理

1. 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学校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进一步地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人精神层面的社会价值以及个体价值引起广泛的关注。因此,管理者应当重视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起民主化与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当不断地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2.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阶段,学校主要通过分数、进度以及效率等可量化的指标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该考核方式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教学的质量,仅仅是反映出教学的数量,无法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甚至部分的教师盲目追求教学的进度,不断地加快教学速度,忽视对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考虑。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地通过考核,但是无法保障教学的质量。然而,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管理者应当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转变教师落后的教育管理理念,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

3.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在认知发展特点等方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以往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与促M者,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传授丰富的知识内容的同时,更要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规律,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突破以往的教育管理模式的束缚,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为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4. 建立健全教育评价体系

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一直沿用以往落后的教育评价体系,阻碍着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往的评价模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查学生对于书本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不重视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态度。因此,全新的教育评价体系下,重视考核教育工作者的引导能力,促使其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管理的观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师的职业能力与教学效果。

5. 完善竞争与奖励机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内深入推进,应当采取合同制取代以往的终身制,增强教师的危机意识,促使教育管理者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应当采取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的要求,以择优聘任以及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拨优秀的教育管理者,不仅如此,学校应当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将员工的工作业绩与薪酬待遇相挂钩,体现出工资待遇的差别性,既可以充分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又可以创新教学管理的模式。

6. 转变落后的观念

随着新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小学教育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重视改善与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应当转变落后的教育管理理念,在教育管理中积极融入新课改内容,在教育管理领域逐步地渗透自由民主化的理念,推动新改革的顺利进行;其次,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行责任负责制,明确各自的职责;最后,应当加强对教育管理者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者队伍,推动管理品牌效应的提升,充分地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引起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与方式,顺应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为小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推动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使得小学教育管理得到全新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丛日红.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67.

[2] 潘光跃.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路初探[J].小作家选刊,2015(21):212-212.

[3] 吕春琴,谢根甲.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教育管理[J].科技视界,2015(10):200.

[4] 安香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3).

[5] 刘晓苏.浅谈新课程改革形式下的小学教育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2.

新课程改革教育观范文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具有广泛应用的学科。这两个特点使科学探究在化学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探究性学习的提倡,能够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观测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思考。

例如,我们在进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习中,由学生自己带蜡烛,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观,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作详尽的、客观的描述和记录。尤其是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比纸上练兵要强得多,这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信息手段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实验并验证假设。

例如,在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学生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到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并且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自己动手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并通过三组实验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向装有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到“人体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中多”的结论。再通过向两瓶不同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得出空气中O2 的含量比人体呼出气体大”,以及通过向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得出“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大” 等结论。

学生通过系统的观察、交流,进行了几组简单的对比实验后,从而获得了一些事实性信息,相比呆板地听教师的传授,自己没有任何实践,只是被动地接受,效果要好得多。

三、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够直接提出问题或通过描述已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从而明确提出问题。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否相等时,学生会直接提出问题:化学反应有新的物质生成,那么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相等吗?

学生知道要想知道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相等,就需要使用天平。学生通过动手做铁钉和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以及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发现反应前后,天平仍然平衡,得出质量守恒定律。但有些同学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蜡烛燃烧过程中,天平发生倾斜,蜡烛质量减轻,这个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经过分析与讨论,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去了,导致质量减小,从而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而加深了对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四、对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也是我们所必须研究的问题。

我们可以收集学生的探究活动报告形成档案袋,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证据进行分析,形成一个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报告,客观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程改革教育观范文6

一、因材施教,不断更新调整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文化层次和基础水平开展分层教学;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和就业需要进行分类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不在乎多,而在乎精;不在乎深,而在乎够用和能用;不在乎广,而在乎理论能够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能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为了让学生听得进、学得懂、记得牢、用得好,笔者不断更新调整教学内容: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例子;二是大量阅读报刊杂志,在那里寻找与工业企业管理相关的最新例子;三是不耻下问,虚心向同事请教,将同事收集到的例子下载并进行整理分类。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例丰富多彩了,讲起课来就游刃有余,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学生听得入心、入神、入脑,课堂效果良好。

二、与时俱进,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集、图、文、声、像、光、电等高科技于一体,以其生动形象、直观可视、变化无穷的特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比较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从而增加课堂容量,有利于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复杂的认识活动变得简单而直观,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设计”这一章节时,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介绍青岛海尔长虹电视、格力电器、联想电脑等知名企业文化的专题电视片,让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课堂效果良好。

三、教书育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的天职是教育育人,目的是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思想的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育人有时要比教书更为重要,只有人育好了,书才能教得进。在管理学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注重用最新鲜和生动的例子教育和启发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如在讲授“企业营销原理”这一章节时,笔者特别强调企业诚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列举了上海染色毒馒头、药用毒胶囊、双汇瘦肉精事件、威极工业盐酱油事件、过期回炉月饼、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地沟油、违法添加剂等例子,并列举了药加鑫、李刚之子等事件,教育学生要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处世、独立为人,做一个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服务社会、诚实守信、辛勤劳动的社会公民。

四、开拓创新,进行研讨式教学

传统的授课模式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满堂灌的结果是讲者情绪高涨,听者昏昏欲睡,其效果并不理想。研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浓厚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分析、综合、概括、表达能力的全面培养,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文明礼物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研讨式教学的关键在于:一是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研讨问题进行设计,相关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探索性、可行性,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能够引发学生的争论和发挥,使研讨活动能真正开展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勇于参与,即使发表的观点和见解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老师也要充分理解,保护和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保持旺盛的发言欲,使课堂气氛始终保持活跃。三是教师在研讨教学进行时要注重掌握课堂气氛的尺度,过分喧闹和杂乱无章不行,过分冷清也不行,失控时需要适当控制场面,冷清时需要升温场面。同时对学生的研讨发言要积极赞美、鼓励和支持,对研讨的问题最后要进行归纳、整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