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激烈,各企业之间为了抢夺销售市场也是明争暗斗,将生产出的商品有效的销售到世界各地是企业获得生存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的销售业绩是维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推销技巧课程。但是目前高职学校所开设的销售技巧类课程主要以理论的讲授为主,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标准。依据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对高职推销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进行简要探讨。
1 “推销技巧课程”开设所具有的专业重要性
推销技巧的教授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该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在交易活动中的推销理论与实战技巧能力。主要以讲授在推销过程中所存在的推销原理,方法,战略战术以及规律性的技巧总结,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背景与理论框架。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学生为教学的主要方向。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推销技巧课程开设所具有的专业意义。
2 推销技巧课程的主要教授现状表现
2.1 教学手段单一陈旧
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保证学生顺利接受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高职教学的教学方式上,老师依旧采用板书教学,就算部分高校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很少将其运用到推销技巧课程上。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单向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调动自己参与课程教授的热情,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采取置之不理的方式应对老师。教学过程中仅仅以板书形式表现课程内容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老师教授方式提出更多挑战,难以满足学生对大量有效信息的需求。推销技巧教学课程是一门应用型教学科目,完全以理论教学为主难以提升学生的推销实战技巧,仅仅停留于纸上谈兵的初级阶段。
2.2 教学模式落后
普遍的推销课程教授模式以老师注入式教学为主要操作手段。这种模式的主要特性表现为单向式的传播方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获取过程局限在被动式的吸收上,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学状态都处于逆来顺受的情绪状态下,这种状态下的教学状态难以保证学生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内容忽视结合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的推销技巧这门课程仍然以教授理论内容为主,甚至完全都是理论内容的讲述,这样就完全忽略了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学完之后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会应用所学内容解决推销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这完全忽视了这门课程的精髓所在。无论从高职教育的特点来看还是从推销课程的性质来看这样都是行不通的。只有理论和实践的内容同时并重才能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
3 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改革方式
3.1 完善教学手段
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有利途径。为了提高高职销售技巧的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对教学手段的重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扫描仪,幻灯片,音响系统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课程,可以在常规的理论讲授中增添图片,文字以及影视资料,给学生重点分析操作实务以及案例讲解。更新教学手段可以对提升教授与学习的双向主动性。主要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一方面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直接简单的表现教学重点,以直观化的表现形式加强对推销理论的重点讲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双向互动的教学状态下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大量丰富的专业咨询能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的专业技能,在多角度的表现形式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2 丰富教学模式及方法
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保证教学品质时,可以在销售技巧的讲授中采用模拟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战经验能对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效果。模拟教学的核心教学理念以情景再现模拟现实以增加实战经验的教学技巧。老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定的情景扮演,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实训场景,以提高学生的实战技巧。在情景模拟的教学课程中,通过角色扮演能够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推销技巧的实训经验。
与此同时,在高职进行销售技巧培训时,老师可以加大对案例讲授的比重。通过分析成功优秀的销售案例,帮助学生更熟练的掌握优秀实用的销售技巧。在具体的操作侧面,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需要注意学生在吸取销售经验时需要注意依据不同的时代环境,背景信息,环境状况有选择性的吸收成功案例的销售方式,并锻炼自己灵活的运用能力。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再分析,对其加入新的时代色彩,进行立足于现代化的创新,是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是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双向连接,使得老师的教授方式不仅仅停留在理论讲授上,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在理论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实践素养,在双向互动中提升职业能力。
3.3 在内容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
在丰富了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高职推销课程在项目驱动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可以设置一些项目,以班级为场地进行“格子铺”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推销实战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实战水平。这样同时还能够对其他市场营销课程的内容与推销课程进行融会贯通,便于学生实际操作。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2
【关键词】水工概预算课程;模块化教学;双师素质;实训条件
我院的水工概预算课程是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至今已开设了十多年。近年来,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职教育特色,促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适合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先进教育方法。针对水工概预算课程我们进行了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尝试,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现阐述如下。
一、模块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模块(module),又称构件,是能够单独命名并独立完成一定功能的程序语句或单元硬件。在系统的结构中,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所谓“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白顶层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总结出来的一种培训模式,简称MES。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模块化教学法”。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工种)或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这种职业培训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现场教学,重视实用性和能力化。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模块化教学的含义和特点,详细分析,概括、总结了水工概预算课程的所有内容,打破原有课程体系的束缚,拆分了原有章、节的顺序,依据理实一体化原则,把水工概预算课程分为九个主模块,每个主模块下分出不同的子模块,每个主模块自成一个独立的知能体系,除了有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方法及考核手段以外,还有配套的实训项目。九个主模块及其实训项目具体表示如下。主模块一:基本建设与工程概预算概念,实训项目:(1)对某中心医院进行项目划分;(2)对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进行项目划分。主模块二:水利水电工程费用构成,实训项目:三峡工程的发电机设备费计算。主模块三:工程定额,实训项目:(1)定额查找训练;(2)砂浆、混凝土等级不同的定额换算训练。主模块四:基础单价编制,实训项目:(1)编制某水利工程初级工人工预算单价;(2)编制某水利工程水泥预算单价;(3)编制挖掘机、推土机、自卸汽车台班费。主模块五:建筑、安装工程单价,实训项目:(1)编制某粘土心墙坝土方工程综合单价;(2)编制某坝基石方工程综合单价;(3)编制某混凝土坝工程混凝土综合单价。主模块六:工程总概算,实训项目:土卡河电站土石方工程设计概算编制。主模块七: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及决算,实训项目:编制某水利工程的水池工程施工预算。主模块八: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及决算,实训项目:编制某水利工程的水池工程施工预算。主模块九: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电算化,实训项目:采用晓辉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编制土卡河电站土石方工程设计概算文件。
三、实践后的教学效果和遇到新问题
模块化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比如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等,但也面临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1)模块化教学内容与企业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联系不够紧密。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模块化课程大多还处在一个只是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简单的合并而组成课程模块的低级阶段,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在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时对企业行业的了解认识不足,对企业的新技术、新技能以及企业所需要的岗位能力等信息了解滞后,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设置与企业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贴合地不够紧密。(2)教师队伍素质与模块化教学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队伍素质是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基础。模块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既要知识面宽,又要具备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而这一要求又恰好是以学科中心为学习背景的专业教师的短板。教师资源不足或与教学不相匹配现象的出现,从而制约模块化教学的有效实施。(3)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模块化教学要求。模块化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具备与就业岗位零距离衔接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完备的实训基地是实现模块化实训教学的物质基础。由于模块化实训的职业特征,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以满足培养职业技能训练为目的。目前我们模块化实训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校内实训基地有工程造价实训室,其中主要用晓辉水利水电造价软件进行水工概预算课程教学。而水工概预算课程具有政策性、时效性很强的特点,仅定额现在的更新周期大多在3年左右,软件更新升级很快、很频繁。高职院校无疑需要大量经费来支持软件的升级与维护,往往我们使用都是低版本造价软件,造成学生掌握的职业技能与目前职业岗位实际的技能不能完全对应,从而影响了模块化教学的效果。
四、解决问题可以采取对策
(1)教师要转变观念,主动把自己培训为一名职业人。实践性教学定位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师队伍必须做到”双师型”的配置。双师素质教师首先是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即良好思想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健全的人格,能为人师表;同时又是师傅,具有行业职业道德、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能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模块化教学要求。如果我们教师还一味抱着自认为是一名合格的学术型教师心态,存在不屑为“师傅”的潜意识,满足于现状,不愿做出改变,那么很可能就会沦落成为一名不合格的教师而被淘汰。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以“能者为师、虚心向学”的态度,走进施工工地,走进生产一线,学会穿上“工作服”,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人。(2)聘请兼职教师授课,保证教学效果。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职业院校学习借鉴。招聘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通过他们与专任教师的交流、沟通,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地缩短职业院校与企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的距离,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对兼职教师管理也要规范化,有激励和奖惩机制,切实保证教学效果。(3)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建立健全与专业相配套的实验室、实习室、实训基地是保障模块化教学深入进行的物质基础。但高职院校的建设资金有限,单靠学校的资金很难达到建设的要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寻求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探讨和企业、行业共同建设,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地等的不足。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创建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胜任某职业岗位的能力。
五、结语
通过采取这些相应的措施,能建设和培养一支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改善模块化实训条件。由“双师型”高职教师和技术专家、兼职教师一起参与教学内容的制定、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一定会实施好模块化教学,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具备与就业岗位零距离衔接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
参 考 文 献
[1]陆丽娜.软件工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3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分析化学 基于工作过程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学在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分析化学是高职院校化工类、环境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以实验为基础,传授给学生熟练准确的基本实验技能,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必要的基础。
目前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主要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淡化了分析化学实验与学生就业的联系。因此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寓理论于实践也成为了化学分析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我分院针对这一情况,结合专业设置,提出了化学分析模块化教学的理论。
二、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设计是建立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置基础上的。该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也是情景教学法的一种微缩。所谓模块化,是指打破以前单一分裂的教学计划,根据社会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方向模块。
从专业的方向来讲,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可以分为有机化学品生产模块、无机化学品生产模块等等,每一个模块根据工作流程进行授课,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与工业分析结合在一起,将质量分析、软件应用等穿插其中,真正实现学为所用。基本做到一个学期学习一至两个模块。可以采用4+1+1的模式,四个学期学习模块知识,一个学期从企业承接项目有学生完成,另外一个学期进行校外实训。
从分析化学一门课程来讲,可以讲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酸碱滴定模块、氧化还原滴定模块、配位滴定模块和沉淀滴定模块。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将每一模块的内容按其结构和知识系统重新组织设计,然后把每个模块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设计好自学探究课、启发引导课、复习提高课、训练提高课、总结掌握课等课型。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重复使用某种课型,也可以一节课用几种课型。
另外,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也与中职院校不同,中等职业教育属于技能型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特定岗位的熟练操作能力,对相关的操作原理及理论知识仅有粗略的了解;而高等职业教育属于技术型职业教育,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后续教育,培养学生除具有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要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学生不仅要实现技能型,还要高素质。这也符合”1221”教育模式的要求。因此模块化教学开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无限放大实践的作用而忽略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我们以分析化学四大模块之一酸碱滴定模块为例来讲解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思路。
根据教学安排,酸碱滴定法共安排16个课时。主要内容为:酸碱质子理论、各种溶pH值的计算、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酸碱滴定的应用等。应用模块化混合教学后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个教学阶段:首先,简要理论讲解酸碱滴定的原理、用途 (2学时)。然后,简单酸碱互相滴定练习(2学时)。最后,重复讲解第1、2学时的理论知识。
第二个教学阶段:首先死记各种溶液pH值的计算(2学时)。然后,简单配置溶液,计算溶液pH(2学时)。最后,课后针对性练习。
第三个教学阶段:从基础到应用的实验开设(8学时)---具体安排见“酸碱滴定实验设置”
在实验课程开设中,我们也将原来的实验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原则上采用先基础实验后联系实际的方针。删除一些陈旧过时的实验,增加现代化分析手段的仪器分析及技能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比如在酸碱滴定模块中的实验设置顺序如下:
基础实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盐酸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
实际应用:食醋总酸量的测定(解决实践中式样颜色过深的问题)、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双指示剂法对工业纯碱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联系生产实际:返滴定法进行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如此实施模块化教学后,16个课时可以完整而有机的将课程组合完成。其他的模块采取类似的方法进行重新有机组合。
三、模糊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
模块化教学的精髓就在于模糊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从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分析,他们理论能力不是很强,学生性格也相对鲜明,单纯的理论灌输很容易引起逆反厌学情绪。另外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大多数会进入企业从事一线工作,因此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也强于理论知识。传统分析化学由理论与实验两部分组成,然而在以往实验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缺乏动手和运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这主要是由理论实践脱节造成的。而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法为:除非必要,所有课程均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室兼具教室与实验室的功用。一边讲解一边进行实物操作。比如在天平的构造及使用,玻璃仪器的洗涤验漏等课程讲授中,可以边操作边讲解,使学生有更好的感官认识。再比如数据分析这一部分。可以在实验中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穿插讲解。使理论课堂与实验课堂合二为一。
通过对我院三个专业200多名学生的抽查调研发现,使用该方法学生的接受度达到89.7%,我专业学生还针对该方法申请了学生课题。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
分析化学的模块化教学并不仅限于增强教学趣味性,它同时也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它将各个模块有序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注重职业关键能力考核,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调研,通过社会调研先掌握社会需求,然后根据社会需求确定所要开设的模块,具体工作过程为:样品交接检验准备-检测与测定测后工作。以分析化学为例,通过对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公司、南昌市铁建检测有限公司、星火化工厂等企业的调研,与企业的分析工程师、专家共同分析,确定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建材生产控制分析产品分析及物理性能检测、化工生产控制分析及产品分析、环境分析与监测及有机产品分析四个岗位。对岗位所包含的100项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了本专业的9项典型工作任务。其中分析化学与仪分、工分结合后可承担项目中的6到7个。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五、结束
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唯一出路。目前,分析化学模块化教学还在进一步探索中,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改进、使其日趋完善,发挥最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小琼.高职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职业教育.2005,16
[2]刘步丰;冯建东;陈晟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探索[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3]徐涵. 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对教师的新要求[J].教育与职业, 2007(05) .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4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40
目前,高等院校大多拥有理工,文史管理,艺体等多个学科门类,无论哪门学科都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科研与实际的应用工作。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其它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本文针对近年来由于学生基础不同造成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难以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的问题,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各部分内容相互独立的特点,在分层的基础上,引入模块化的思想,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自主地选择修课时间和学习模块,同时也利于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形成了分层模块化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逐渐突显出来:
1、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正在逐步下移到中小学,由于各地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层度不同,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非入学考试的内容,学校及学生的重视层度不同。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由于基础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有很大不同。计算机文化基础层次的内容对基础好的学生吸引力不大,在课堂上讲授,会让他们感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缺乏新意,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同时也影响到后续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反映内容太多、难度太大,老师讲课太快,上机实验内容无法及时消化。
2、在教学组织方式上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室讲授+上机操作的形式,但通常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集中授课,课堂讲授采用的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教学模式,学生上机操作时进行模仿练习的内容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内容少。
3、教学内容按照统一的教材来安排,且部分内容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交叉,知识点涵盖过于宽泛,忽略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起点水平,也忽视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要求掌握的技能和层次的不同,从而造成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学习实际的脱离,无法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文史类专业的学生也必须掌握计算机编程吗?显然这是不合理的。财会类专业的学生要学会数据统计和报表的制作,事实上,各种不同专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是有差别的。
上述问题,使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吃不饱",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跟不上",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的甚至丧失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都得不到保证。因此,如何根据形势发展科学设定教学目标、针对不同专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和教学资源,为各类学生打好计算机基础,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知识能力与水平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促进他们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具体实施分层次教学,一是按学生的整体计算机水平进行分层,通过对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对经全面测试达标的学生准予免修,根据测试和学生自愿相结合将学生分为普通班和提高班。对普通班,相对计算机基础较差,教学内容需要更细致、具体,并适当增加一些上机实验课时数,这样有利于基础稍差的学生理解、消化。二是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分层,按理工类、文史管理类、艺体类专业不同的需求,分别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模块化教学是指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模块,以模块作为教学单位,根据教学要求把模块组合成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课程体系,统筹制定教学方案,在规定的课时内,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基于对每项计算机应用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开发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还包括一个特定技能的详细工作步骤,它强调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也利于学校灵活而合理地安排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要求。
1.按知识单元划分课程模块
划分课程模块是实行模块化教学的前提,高校各专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的具体要求尽管差异较大,但仔细分析各个学科学生今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方向,在基础教学这个层面上,还是可以将它们分为三大类:理工类、文史管理类、艺体类,每个大类的院系之间的要求比较相近。理工类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与应用的能力;文史管理类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专业软件,重点培养学生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及电子商务应用的能力;艺体类重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平面设计和计算机音频编辑的能力。
划分课程模块需要对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充分考虑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根据学习先后次序组合成教学模块。同时对教学模块设定属性,包括适用专业、教学目标、知识基础、教材、学时、教学方法、教室条件、实验内容、实验学时及考核标准等。本文把大学计算机基础分成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操作系统及应用、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12个基本模块。每个教师讲授其中的一个或若干个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自主地选择修课时间和学习模块,可以在同一段时期内同时学习多个没有通过考试的模块,也可以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前完成课程所有内容的学习,并且通过模块考试,以拿到这门课程的合格成绩。这种模块化教学体现了因人施教,也让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自主性。根据理工类、文史管理类和艺体类的专业特点不同,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学时分配见表1。模块1至模块9属于公共基础知识部分,每个专业的学生均须掌握。其余三个模块由不同的专业分别选修。其中,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较强,因此,比较适合学习程序设计基础;文史管理类的学生侧重于数据的分析与管理,因此,学习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而艺体专业的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三维建模与动画基础这样的应用型软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综合组班排课
综合组班排课是根据各模块的先后顺序、教学时间长短、教学资源情况以及学生选择模块情况等因素进行系统的安排,将模块进行必要的连结、分类、组合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通过对教师、学生、投影教室、实验室等进行合理调配,排出每个教学班和每位教师的课表,安排出统一的授课计划。
3、进行交互式技能训练
这是模块化教学的主体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基本目标分解成为相当于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若干子目标。并将每一模块中一系列的单项技能溶于子目标中,子目标的实现可采用下达任务书的形式,使教师和学生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结果都非常清楚。设计每个模块的子目标还要考虑学生学习程度的参差不齐,子目标知识点的设计要求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
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以人机之间的交互式技能训练为主要方式,教师负责个别指导。在这个阶段,教师除了依据模块中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课堂讲授外,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上机学习或者在实验室中实践。通过上机实践和作业设计等一系列规范化的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将所学的技能综合运用,并加以发挥,直至应用到其它执行同样任务的软件上。整个教学过程重能力,学习任务作业化。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为教师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提供了条件。
4、分模块考核
在模块化教学改革中,考核是改革的重心所在。考核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对学生的考核分模块进行,每一个模块学习结束后,立即进行检查、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转入下一模块的学习。分模块考核不仅可以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灵活采用不同考核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且使考核过程化,避免了学生集中考试时对教学资源的大量需求。
四、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为模块化教学提供支持
1、课堂教学深入多媒体机房
计算机学习环境的构建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各项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可以在机房安装投影,将理论课和实验课合并移至机房来上。使学生能看到教师通过投影演示相关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每人一台机器,又保证了理论讲解后马上练习,充分实现了教学与学生的互动,便于教师真实有效地掌握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教学上的调整,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网络教学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在新形势下,网络的应用给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有精品网络课程。精品网络课程是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精品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自主性、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等特点。精品网络课程的建设包含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还应该包含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以及可以开发出考试系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他们各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各种教学形式互相补充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满足了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分层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该模式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制定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得到很好的运用,关键在做好每一个环节。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模块化教学是必然的趋势,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与时俱进,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根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要,及时更新案例,不断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张兰芳.高师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5
关键词 康复工程技术 康复辅具 模块化教学
0引言
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根据历史因素和实际情况,均规定60周岁以上为老年人。国家统计局2017年1月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亿人,占总人口的10.8%。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各类残障人士将近9000万人,有慢性病患者2亿多人,因交通、工伤事故致残的伤残者每年增加约为100多万人。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康复服务的人数已经超过2亿,如康复机器人、肌电假肢、智能拐杖、智能轮椅等各类康复工程技术产品已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人们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当中,且需求量越来越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康复事业起步相对较晚,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仅设立了康复治疗技术的相关专业,从事康复工程技术产业人员相对较少,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康复技术服务及产品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西南地区首个开办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致力于培养一批系统掌握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技能,素质优秀的康复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康复工程的全称是生物医学康复工程,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分支。康复工程技术是一门医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工程技术应用型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人体康复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及使用用于人体功能评估、诊断、恢复、代偿或重建,以及为残障人士提供护理服务、进行环境改造、环境控制等以适应康复需要的各种器具、仪器、设备、设施。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建立的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康复医学、康复器械及其他医疗器械的制造、装配、维修、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初步制作安装康复器械的能力,并对典型康复器械具有一定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质量检测、营销管理等能力的医工结合的复合实用型人才。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注重技能培养,开设多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康复工程技术产品”就是较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之一。
“康复工程技术产品”课程主要传授学生临床及日常生活中常用康复工程技术产品的使用、适配、效果评价的技能,以及对其进行改良设计的基本方法。康复工程技术产品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康复治疗、康复评定、功能训练、康复辅具等类型。根据ISO-9999《残疾人辅助器具分类》又将康复辅具分为11个主类(用于个人医疗的康复器具、技能康复训练器具、假肢和矫形器、个人生活自理和防护康复器具、家务康复器具、通讯和信息康复器具、个人移动康复器具、家庭和其他场所使用的家具及其配件、用于环境改善的康复器具与工具设备、产品和物品管理康复器具、休闲娱乐康复器具),下分135个次类,741个支类。由此可见,“康复工程技术产品”这门课程不但涉及内容较广,而且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因此,笔者提出模块化教学这一思路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模块化教学
1.1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模块化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发的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知识为技能服务,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划分成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块,各教学模块有明确的功能,将整门课程以不同功能模块的形式展现出来,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2模K化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1)各教学模块对应于专业培养目标相应的能力,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2)各教学模块相对独立,即每个教学模块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模块与模块之间没有明显的递进关系;(3)各教学模块内部具有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或技能体系;(4)各教学模块同时具备理论知识性和实践操作性,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操作是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
正是由于模块化教学具有上述特点,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对于多学科交叉专业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能够使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
2模块化思想在“康复工程技术产品”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1教学模块划分
“康复工程技术产品”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且涵盖康复医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生物力学、控制工程等多门学科知识。受课时限制,显然无法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将这些基础学科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全面学习。而且由于康复工程技术本身是一门新兴交叉性学科,其涉及领域还在不断延伸,也不太可能全部学完。而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应以职业需求为原则,不必过分要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即可掌握相应的技能。因此可根据临床和生活中常用的康复工程技术产品在总体上将教学模块划分为:假肢模块、矫形器模块、轮椅助行器模块、助听助视器模块、训练辅具模块、康复工程新技术模块等。与模块设计所对应的教学案例,应注重技能训练,而弱化理论推导,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达到学到即做到的目的。
2.2教学模块设计
虽然各教学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在模块设计过程中还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原则,二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既要与学生专业相匹配,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模块的设计上应突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层次,即对于某一具体的教学模块,又分为基础单元和提高单元。其中基础单元包含知识子模块(理论)和操作技能子模块(实践),提高单元主要是创新设计子模块(实践)。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差异,教师根据专业情况挑选适合的模块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教师应选择包括康复工程新技术模块在内的所有模块进行教学,而在康复工程新技术模块上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实例(如可在神经智能假肢、康复机器人、功能电刺激、虚拟现实技术、环境控制系统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此外,除了基础单元,还应选择两个以上模块的提高单元进行教学。即对于康复工程技术专业,整门课程应包含知识子模块、操作技能子模块、创新设计子模块。而对于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就不一定要选择康复工程新技术模块,且各教学模块中只涉及基础单元便可,即仅进行知识子模块和操作技能子模块的教学。另外,本专业的实训室在未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开放,并配有专门的实训室指导教师,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课后进行实践操作(包括教师未在课堂上教授的模块或实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解决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问题。
2.3模块化教学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模块化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本文以我校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的“康复工程技术产品”课程中假肢模块为例,根据本模块的不同教学目标层次来进行设计。
第一层次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如截肢者的康复、假肢的种类、假肢原理和结构、假肢零部件的结构和组成等),这对应于知识子模块,属于理论教学。
第二层次目标是培养学生将知识模块中的内容熟练运用到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并掌握相应的技能(如开具假肢处方、为假肢者提供康复训练方法、对假肢者穿戴的假肢进行初步检验和评估、进行假肢装配等),这对应于操作技能子模块,属于实践教学。
第三层次目标是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应用的能力,这对应于创新设计子模块,属于实践教学。此处以肌电假手实例为例,在第二层次目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通过实操,掌握了肌电假手的装配、适配、操作等实用技能,并得出了自己对该产品使用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学生分小组提出对其结构、功能的改良思路或个性化设计,形成方案,再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同学们根据论证后可行的方案,使用三维制图软件进行机械建模,通过EDA软件绘制控制电路,然后在已有产品上实施。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从旁指导协助,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能力,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6
一、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改革成效
近年来,全国很多高校增设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也顺应时展潮流,设立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到目前已有十余年的专业办学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提高,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创新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模式、深化专业改革是发展之需,也让我们看到了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实践型主导教学体系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改革,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形成了“校企合作双循环”教学模式。对传统的“5+1” 模式(“5”――前5个学期在校进行理论学习与校内实践,“1”――第6个学期到校外合作单位或就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进行了改革。本着重视实践、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形成了“校企合作双循环”的教学模式,即“2+0.5+2.5+1”(“2”――前2学期在校进行基础课、测绘技能课的学习与校内实践训练;“0.5”――第3学期前10周进行测绘技能的企业实践;“2.5”――第3学期后半学期至第5学期进行工程测量技能课学习与校内实践训练;“1”――第6学期在就业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践)的时间安排,在校三年学制中完成 “学校学习―企业锻炼”的校企双循环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主要能力的培养力度,即测绘能力、工程测量(测设)与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校企合作双循环”教学模式见图1。
二、模块化实践环节递进式教学
模块化教学是20世纪末以来在欧美国家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高等教育改革,模块化教学可以提高学习者对知识的认识和能力的把握,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发散性,极大地解决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脱节问题, 从而构建专业知识与素质、能力全面提高的新机制。设置实践教学模块,可缩短传统课堂教学中将知识点转化为相应的能力的时间,让知识传授变静态为动态、变平面为立体。[1]
1.实践教学模块设计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以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契机,保证专业改革与教育成果跟上社会步伐,履行培养合格职业人才的使命,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经过大量的调研、走访与资料分析,遵循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结合专业特点,按照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索和实践,按能力层次将嵌入式课内实践、校内集中实践、校外综合实践递进式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互相衔接、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块,实施模块化实践环节教学。[2]具体来说,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配置,[3]以职业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构建专业“模块化实践环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全面、合理的层次递进式四大实践教学模块: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认证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如图2)。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测绘技能与测设技能)为核心,专业综合技能为目标,把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这样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基本上不需要适应期,能很快进入角色顶岗工作,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针对性。[4]专业办学思路和理念更先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觉性更强,教与学的效率均有明显提高,有效地消除了近几年职业高校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
2.实践环节模块化的实施
这种实践环节模块化、层次递式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基础技能模块主要内容为电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常用的语言编程以及常用计算机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等。测绘技能模块主要内容为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地形测量、数字测图、地籍测量等课程),培养使用测绘仪器的基本技能、地形地籍测量技能及利用测绘软件进行绘图的技能,在这个模块教学过程中还进行了中期校外企业、实习基地测绘技能的顶岗实践,使学生测绘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测绘技能模块主要培养工程施工测量技能,主要服务于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放样工作。认证与综合模块主要针对职业技能考核进行专项实践训练,同时采用模拟实际工程项目的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模拟演练,并进行一个学期的校外企业顶岗实践,这可以让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提升,同时也满足了毕业生双证书教育的要求,毕业生就业时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单位也能接收到合格的应用技能型专业人才。从中可以看出,实践环节模块化、层次递进式的教学过程符合校内―企业―校内―企业的“校企合作双循环”教学模式,能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完美统一。
三、优势与保障
为了提高企业接洽实习学生的积极性,实践环节模块化教学充分注重了教学过程的合理衔接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模块化、递进式教学能促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一个新台阶,也能增加校企合作单位数量的增加,提高专业学生进入企业接受锻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