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在育种中的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遗传学在育种中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遗传学在育种中的应用

遗传学在育种中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传统文化礼仪 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李桂杰(1964- ),女,辽宁北镇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文学。(辽宁 葫芦岛 125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之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的孕育之根,中国文化礼仪孕育了中国一代代炎黄子孙,即使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强化的现在,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礼仪的学习也是无法回避的。

一、目前英语教育对传统文化礼仪的忽视

目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多出于升学或职业的需求。因此,英语教学中有时会带有功利性。和英语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所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作为一名中国人,常常引以为傲的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教育的匮乏。学生的“四级”“六级”通过率在不断地刷新,但是对中国文化礼仪的认知也在逐渐衰退。很多学生,只过“圣诞节”“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等节日视而不见,对英语的盲目推崇和崇拜,却消解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当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就事论事”地进行英语教学,注重对学生的语法、句式的教学,重视对学生英语口语的锻炼,讲求学生英语的实践性,但是往往忽视了对英语文化的教育,更忽视了对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礼仪的缺失,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仅仅对英语是一种“实践”而不是真正将其融入中国的国情之下,这一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对我国今后的传统文化和英语实践之间的结合,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危害。

二、传统文化礼仪的重要性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传统文化礼仪在其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浪潮席卷之下,人的金钱观、世界观等观念在改变,但是传统文化礼仪,一直在国人的意识当中没有消失,可见,这些文化礼仪在中国人的潜意识当中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在世俗化影响下,难免有人迷失了方向,因此传统文化礼仪正在人们的行为中消逝。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教师作为学生学业的领路人,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对学生的基本人格、伦理道德进行正确的培养。英语教学是一门外国语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对外国文化的传授,对外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正确宣讲,会导致学生的盲目跟风,也会导致自身对传统文化礼仪的误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礼仪中,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义为上最终是培养出正直、公义、诚实、善良、勤奋、进取、对社会有用的人。传统文化礼仪的教学,能帮助实现中英双向文化交流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升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运用到英语教学中,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礼仪的作用,也真正让英语教学和中国的本国文化的结合恰到好处。

三、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正确对待英语教育及传统文化

要解决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英语教学中体现这一问题,首先要在意识上进行纠正,有正确对待英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意识。意识是行为的起因,是行为的决定因素,所以在自身意识上对传统文化礼仪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能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贯彻正确的教学行为。教师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仪怀有崇敬和敬佩之情,对中国古老文化有着热爱之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博大精神,是对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教师切不可将英语教学和传统文化割裂开来,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将其充分融入教学之中。比如讲到圣诞节时,老师可以同时介绍中国人看重的春节,让学生在感受英美文化的同时,也不忘回顾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礼仪。或者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来谈谈对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文化礼仪的看法,或让学生以所学的知识在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对中西文化作出比较等。

(二)坚持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上述已经提到,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何让学生更多地、更好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传统文化礼仪的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师的基本功中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礼仪知识,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资料、查阅书籍、观看录像影片等,再将这些知识转换为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适当地表达给学生。其中包括在教案的编写当中,在教学过程的实践当中,在教学总结的反思当中等,都需要教师不断以将传统文化礼仪运用入英语教学的理念为核心,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坚持去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三)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有意将传统文化礼仪融入英语教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尤其是英语这样一门语言教学,就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在磨合的过程中,将教学的效益最大化。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无法完全实现传统文化礼仪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故而教师可以向学校提议,在课后让学生多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拓展课外第二课堂文化教学渠道,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拓展自己的见识,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融入实践。学校可安排英语老师同汉语言文学教师合作教学,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小说、杂志等。在周末或节假日,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电影。当然,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中西文化研究的学者,来学校谈谈自身对中西文化的见解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多层面地接触,以便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礼仪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四)加大英语教材改革的力度,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内容的介绍

对传统文化礼仪的了解和认知,除了在教师和学生上有所要求,还需要在教材上有所要求,教材是教学的纸质媒介,教师用自己对知识的梳理向学生教学课本的内容。目前的教材大多数是对英美文化的知识介绍,或者是单纯的英语知识的罗列和梳理,没有将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渗入到课本当中。把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割裂开来,这不仅仅不符合教学的原始目标,也不利于学生和教学的长期发展。由此而看,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革,来适应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教材编撰者可以在教材编撰过程当中,添加一些表述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英语词汇,像中国的春节、中秋、端午、腊八等传统节日,尊师重道、仁义礼智等的词汇,在涉及英语小短文,也可以翻译相应的中国经典语言故事等,将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礼仪的教学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必需的,英语并非只与某一种特定文化相连而疏远其他国家文化的语言,只有意识到文化的世界性,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应该将传统文化礼仪传承和发扬。当然时代在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当中也必然会被认证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在英语教学中正确运用。当然,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积淀绝非一日所成,文化礼仪具有层次性,其输入也应遵循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的规律。故而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并不能急功近利,以单纯地达到目的来加快学生学习的进程,需根据语言教学的不同阶段,确定渗透的内容和方式,以课堂为平台,构建起符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形式。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新形势下,保留住自己的中华之脉,不被西方的经济浪潮所席卷而去,在保证自己中华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优秀风采和灿烂的文化礼仪,实现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刘琴.融中国传统文化于英语教学之中[J].考试周刊,2008(41).

[2]刘震.中国传统文化对文化导向型英语教学的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08(15).

[3]李霞.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外语教学中的思考[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1(2).

遗传学在育种中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传统教学;PBL;结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

1.引言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侵蚀,我国传统医学教学往往具有一定的知识本位色彩。一般而言,传统医学教学仅仅是相对知识的系统化积累而言。一方面,传统医学的学习是独立于其他学科而单独存在,缺少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另一方面,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片面的注重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及其主观创造性的发挥。这与我国现阶段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是完全背离的。而PBL教学法的提出是基于问题的产生,以一定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及探究。因此,传统医学与PBL教学法的结合既满足我国医学免疫学在医学知识领域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医学免疫学过于保守与固化的现状,通过对其教学的创新性探讨,实现了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传统教学与PBL结合对医学免疫学教学发展的必要性

2.1医学免疫学自身学科特点的要求

作为一门有关人体免疫体系研究与疾病防治的科学,医学免疫学不仅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职业的医师必须具备的基本从业资格。可想而言,医学免疫学必然集结了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其内容繁杂与宽泛可见一斑。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加深及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医学知识的更新也呈现出跨越式进步。那么对于免疫学这种知识交叉融合且复杂多变的学科其学习的难易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此外,一些免疫学学生普遍反映对于免疫学知识的学习处于艰难摸索阶段,教师在课堂中只进行简单的知识要点解析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学生追赶教师教学进程的同时仍处于朦胧的学习状态,晦涩难懂的知识依然不能得到完全克服,这就是PBL提出的时代背景。

2.2免疫医学探究的需要

首先,医学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探索完善的过程。单纯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能做到对新知识与未知领域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策略也远远低于实际需求水平,我国免疫医学的发展已处于停滞阶段。在全球化及互联网高度应用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免疫学教学模式受到了普遍的质疑。社会的需求,时代的号召,使人们迫切希望进行一定的教学制度变革,从而彻底的解决我国免疫学教学前进中的问题,由此产生了PBL教学法。但纵观历史发展,每一次社会的变革都会与原有制度产生一定的摩擦与碰撞,但其本质又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这种融合本身就意味着新思维、新发展的产生。因此PBL的提出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直接否定,而是将传统与现展的优势进行了良好的融合与创新,做到传统教学扬弃的同时实现PBL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发展,全面促进免疫医学研究的前进步伐。

3.传统教学与PBL结合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探索及应用

3.1实验探索过程

下面我们以我校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教学改革为例进行探究。我们将实验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为实验准备阶段,实验实施阶段与实验效果测试阶段。首先,为了更鲜明的看到实验结果的明显区别,我们设置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实验单位,每组10人,且这两组学生都缺乏一定医学免疫知识,以便对学生实验后知识的考核,同时教材统一使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医学免疫学》第一版作为参考。其次,接下来就要开始对这两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了。在对实验组进行课程教授之初先对其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知识的灌输与积累,通过教学学生们对免疫知识有了确切的了解并熟悉了一些基础且核心概念与理论。而后针对实验组的学生教师需要创设相对真实的医学临床诊疗环境,向学生们提出疑问的同时进行边讲解医学免疫知识边实践的模拟诊疗,从而激发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引发其创新思维的产生,并鼓励其进行自主实践的探索,或者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另外一个实验组教学的实施主要是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教师的讲解更加偏重于对知识的讲解与单纯的知识体系创建。最后,实验效果的检测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自我测评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其中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不仅仅指的是试卷类型的考核,还要将临床试验的具体实践分析加之其中。

3.2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学生试卷成绩。从两组学习小组的试卷成绩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得分表明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第二,临床实践能力。我们可以明显得感觉到实验组在面对实际的医学分析时比较从容镇定,能够在一段时间的思考后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治疗。但对照组的同学虽然有着同样的知识储备,却没有做到将脑海中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其自主能力也相对较差。第三,学生自测。通过两个小组的学生反映,实验组的同学掌握的探究能力已完全超越了对照组,其基本临床探究及分析能力也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在于,经过传统教学与PBL结合的教学的实验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的同时已对临床中的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验教学进行了相对完整的独立探究。而对照组只是在观看教师实践的同时进行了知识脉络的调整及梳理,使其更加清晰化与系统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与PBL结合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这不仅是医学探究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是我国免疫医学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我们要在传统免疫教学的基础上,做到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其医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蕴,何秀娟.传统教学结合PBL或结合文献汇报在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

[2]杨婧.LBL结合PBL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

遗传学在育种中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 临床;尿常规;传统手工方法;干化学分析仪

[中图分类号] R44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b)-0106-0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manual method and dry chemistry analyzer in routine urine test

YANG Wen-na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Clinical Laboratory,Medical College of Shaoguan College,Shaoguan 51202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manual method and dry chemistry analyzer in routine urine test. Methods 200 specimens of early morning urine,collected from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patients in affiliated hospital,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by traditional manual method and dry chemistry analyzer for routine urine test.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mothe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anual method,the differences of the positive rate of white blood cells,red blood cells and urine protein detected with dry chemistry analyzer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coincidence rate of urine protein,red blood cells and white blood cells was respectively 98.5%,97.5% and 96.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clinical routine urine test,both dry chemistry analyzer and traditional manual method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it should be combined in the applic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positive diagnosis rate.

[Key words] Clinic;Routine urine test;Traditional manual method;Dry chemistry analyzer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取得了迅猛发展,临床检验技术研究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入和完善,加之公众维权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临床检测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尿液检测中,尿常规为重要且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如何及时、准确、快速、灵敏地获取检验结果,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的关键,因此,选取一种合适的检测方法是临床研究的重点[1-2]。本次研究共选取行尿常规检验的晨尿200份,均为本院附属医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集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同时采用传统手工方法与干化学分析仪法检测,并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用晨尿来源于本院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200例,其中,男146例,女54例;年龄9~82岁。所用材料包括10 ml尖底离心管、尿液干化试纸条、冰醋酸、显微镜、酒精灯、离心机。

1.2 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说明书,对收集的尿液先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对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结果准确记录,然后采用传统手工镜检方法,如应用热醋酸碱法检测尿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检测方法为,取混匀后的尿液标本10 ml放置于10 ml尖底离心管中,离心5 min,倾去上清液,保留0.2 ml沉渣,于镜检片上涂抹,对白细胞与红细胞结果加以记录。注意检查中尿液沉渣留置时间在1 h内,以防影响检测结果。

1.3 检测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尿样进行不同方法的临床尿常规检验后,记录检验结果中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检出阳性及阴性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阳性率=阳性例数/总例数×100.00%;符合率=(阳性符合例数+阴性符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的白细胞、红细胞及尿蛋白阳性率与传统手工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种检测方法的尿蛋白符合率为98.5%,红细胞符合率为97.5%,白细胞符合率为96.5%(表2)。

3 讨论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强,现代临床实验室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新,质量管理逐渐强化,如何使实验室检验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已成为相关部门重视的主要问题。尿常规检验中,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作为新的检测方案,是在传统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使临床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但在尿液红细胞的检验中,显微镜检查仍为参考标准,因其可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并对数目行定量分析,而干化学分析仪尚无法完成上述操作,因此,干化学分析仪能否完全取代传统的检验方法,需进一步研究探讨[3-4]。

就检测原理而言,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与传统镜检存在差异,前者应用化学法检测原理,后者为物理检测法,故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数据在反映患者的病情时,存在一定的错误性和片面性。实践表明,传统方法与干化学分析仪检测联用,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可显著提高泌尿系统患者早期疾病的诊断率[5-6]。依据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制订的相关规定,需行镜检的情况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临床医生提出镜检要求;②依据患者病情、疾病类型或其他检查结果,需实施镜检辅助诊断;③尿液任一项化学检查、物理检查结果异常者。

尿沉渣镜检法的优势:此检查方法完全在显微镜下进行,使结果更为真实且直观地表达,细胞等有形成分可直接呈现,为将细胞等有形成分通过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直接在镜下真实呈现的方法,可真实反映红细胞形态和数目,而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完成对这些病理情况的确定和鉴别,故不管尿干化学分析仪有多先进,均无法取代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案。但尿沉渣镜检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检测效率较低,有较多的影响及干扰因素,在大量健康人群中不适合应用等[7-8]。

干化学分析仪的优势:检测所需要收集的尿量较少,可迅速呈现结果;报告方式为半定量模式,在临床较多疾病的治疗前后对比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测试有一定的程序化及标准,故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并避免了目测误差事件的发生。但干化学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其为化学定性的过筛方法,对尿中的球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有临床意义的成分指标无法检出;另外,多种因素均可对干化学分析法造成干扰,如菌尿、肌红蛋白可有假阳性出现,维生素C可有假阴性出现,从尿化学试验阳性镜检中也存在一定异常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采用传统手工检测方法和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均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但联合两种方法共同应用,可产生协同效果,起到互补的作用,故需重视手工镜检的临床价值。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要理解传统手工检测方法与干化学分析仪的局限性及优势,使两者相互补充,以获取准确的结果,提高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9-10]。

[参考文献]

[1] 张洪波,桂清荣,彭政,等.Excel规划求解在检验科尿常规工作流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9):2283-2285.

[2] 王晓凤.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结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5):510.

[3] 李建梅.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2):4297-4298.

[4] 郦永泽.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相关原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4):40-41.

[5] 刘海燕,崔健.两种尿常规检验方法结果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2):102-103.

[6] 吴凤良.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8):60-61.

[7] 李久华.临床尿常规临床检验方法的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3):205-206.

[8] 许文娟,王士平.尿常规检验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3):186.

[9] 赵敏,李新玲.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79-80.

遗传学在育种中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动物育种方法;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随着遗传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经历了表型和表型值选种技术育种、DNA重组技术育种、分子技术育种3个阶段。其中,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动物育种已进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即开始分子育种技术阶段。国内也紧跟国际步伐,主要研究畜禽遗传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我国21世纪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先进技术。现在,动物分子育种仍占据着动物育种大部分的领地,并将主导21世纪动物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

一、数量遗传学与动物育种

数量遗传学是遗传学原理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研究群体数量性状的一门科学,在动物育种实践中起着主导作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应用于育种实践,是在选择时通过提高群体中有利基因的频率,降低不利或有害基因的频率,进而使群体的生产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它通过提高在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准确性上来提高畜禽整体生产性能。重复率、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构成了数量遗传学的三个基本参数,是数量遗传学的核心。三个遗传参数对于实际育种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借助遗传参数可以从表型值估计推断育种值,从而定量化地作出育种决。因此,估计遗传参数便成了动物育种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

二、现代生物技术与动物育种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给动物育种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各种现代生物技术的综合应用,结合传统的育种方法,可大大加快育种进展。

(一)基因芯片技术与动物育种

基因芯片技术是2O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已被美国科学促进会列1998年自然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之一。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在动植物的遗传育种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基因的表达水平的检测。由于基因芯片可以固定成千上万个探针,使众多基因同时检测成为可能,不仅可以比较一个基因组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录水平差异,也可以比较不同基因组中对应的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如果将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畜禽基因组研究,将大大加快其研究进程,为畜禽经济性状基因定位提供一个基础技术平台,为新品种的育成提供基因水平的依据。如它可识别动物的脂肪基因,通过人为引人突变使之发生变异,来减少肌肉中脂肪的含量。

2、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基因芯片用于基因再测序将加快DNA多态性鉴定,促进新品种的产生。虽然PCR技术进展使得有用的目标序列加速简单的扩增成为可能,但用全手工操作的凝胶方法来分析PCR结果就限制了多态性分析;而基因芯片能平行分析数百个或数千个多态性问题,可用于快速、定量、非放射性获得所期望的基因信息。这对于通过各种技术选出优质、高产、抗病、抗不利环境的畜禽得到了有效而不可缺少的信息支持。这将转而促进动物育种和高产种群的选育、剖析和保持。

(二)遗传标记辅助选择与动物育种

遗传评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选种的准确性和育种效率。表型选择和指数选择都只是利用表型和系谱信息来推断个体育种价值,对控制该性状基因的作用效应和传递行为,以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都不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控制数量性状基因的结构、作用效应、传递行为以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研究成为可能。人们可以同时利用表型信息、系谱信息和分子标记信息来进行更为准确的遗传评定,实施标记辅助选择,加快动物育种进程。

(三)转基因技术与动物育种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动物受精卵内组成一个新的融合基因,使其在动物体内融合和表达,产生具有新的遗传特性的动物。

1、抗病育种。用DNA重组技术,在体外构建编码期望的有疾病抗性的嵌合基因,导入受精卵,使之在染色体上正确整合,在组织细胞中适当表达,培养出具有期望性状表型的转基因动物新品系。2、生产性能的改良我们可以通过转基因给畜禽引入新的生产途径或通过转基因的产物调整动物的生长发育,以改良动物的生产性能。对于奶牛产奶来说,目前转基因的主要途径是改变乳的主要成分、提高产乳量和生长速度。

(四)生物信息学与遗传育种

1、建立与动物良种繁育相关的基因组数据库。可根据不同物质间的进化距离和功能基因的同源性,比较容易地找到与畜禽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的DNA标记,开展分子育种,从而加快育种的进程和速度,按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造。由于畜禽的经济性状大多都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在此基础上又存在着主效基因,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序列的对比和同源分析,在已有的生物数据库中寻找与畜禽经济性状相关的主效基因的同源序列区和同源基因,并对其进行定位,从而建立起与动物良种繁育相关的基因组数据库,并以此来改良畜禽品种。

2、比较基因组学的应用。因为DNA序列上的差异反映了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所以完整基因组间的比较研究可在动物性状的选择、筛选杂交组合以及预测杂种优势等方面得到应用。另外,通过比较不同物种基因中DNA或氨基酸序列的异同可以研究生物的分子进化,同时也可对处于不同进化阶段动物物种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弄清动物基因的起源和进化、结构和功能的演变,发现其间的亲缘关系,为动物育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三、结语

在未来的动物育种中,不同学科技术间的交叉和联系将更加紧密,动物育种将是遗传学理论、生物理论、计算机技术和育种学家实践经验的集合。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依据分子数量遗传学理论来改良畜禽品种,这样就产生了动物分子育种。它是传统的动物育种理论和方法的新发展,动物分子育种将是未来动物育种的一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东劲,侯冠.动物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123―124.

遗传学在育种中的应用范文5

摘要: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遗传学课程更是生物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师资人才的教育摇篮,其遗传学课程的设置,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必需进行改革创新才能适应当下基础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

当今时代是生物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而处于生命科学领域核心和前沿的遗传学,也随着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层出不穷而获得了极大发展。《遗传学》作为高等院校生物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研究的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与动植物育种、人类健康、疾病诊断等领域关系密切。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及其物质基础,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为遗传学在人类健康、动植物育种、疾病诊断等领域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后续从事科研、教学和生产相关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遗传学基础。然而伴随着知识点逐年增多的现实情况却是课时的逐年减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目前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摇篮,高校生物教育专业的遗传学教学,既不同于农业院校偏重于动植物、微生物遗传,为学习育种等课程奠定基础;也不同于医学院校侧重对人类遗传变异的研究,为学习医学其他课程奠定基础。遗传学教学是要满足师范生将来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的需要,要求学生主要掌握普通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1,2]。因此,应结合师范生未来教学实际需要,对高等师范院校遗传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改革调整。

一、科学调整课程内容

我校遗传学教学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刘祖洞、乔守怡等编写的《遗传学》(第三版)。其内容涉及遗传学三大定律及其拓展、遗传的分子基础和细胞学基础、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数量性状遗传、遗传物质的改变、细胞质遗传、个体的发育与进化、基因组、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等内容。在内容选择上,既要掌握遗传学的经典理论和现代遗传学的前沿知识,又要结合师范生的实际,联系中学生物教程。因此,在教学内容应作出适当调整,将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六部分)融入到遗传学教学中,让学生一方面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与教育教学法相结合,即时参与中学教学内容的有关设计,改变过去专业理论教学与教学法、中学生物教学相脱节的现象[3]。其中的基因组、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等内容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有所重复,不作为讲授重点。在教学实践中,将遗传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授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孟德尔定律及其延伸、连锁遗传定律及伴性遗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等;第二部分讲授遗传物质的改变(即变异),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发生机制及其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第三部分讲授细胞质遗传,包括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第四部分讲授个体发育和进化,包括几个发育现象的遗传学分析和进化理论等。

这样的课程安排,既减少了重复性知识的学习压缩了课时,又突出重点体现遗传学课程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满足了师范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二、研究创新教学方法

倡导探究式学习是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然要针对这一改革结合自身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创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倡研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向学生渗透研究性教学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提供教学资源、提供学习建议,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关键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引导和指导,并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从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探索研究式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创新学习方法,为未来的中学教学工作积累经验[4]。

通过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对遗传学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而且使学生养成了研究性学习意识,为以后进入基础教育领域指导研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合理设置实验项目

许多重要的遗传学理论都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获得的,因此应使学生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遗传学实验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深化并延伸至各个领域,从经典的细胞遗传学到现代的分子生物学领域。但伴随内容的增多课时却在逐年减少,实验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对遗传学经典定律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性思维;另一方面又要与基础教育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因此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要考虑中学的实验条件,有针对性地优化实验内容和操作环节,使在大学阶段所开展的实验内容在中学也能开展并符合中学的教学要求,所以师范院校的遗传学实验内容不能一味追求高、精、尖,而是要再一定程度上与中学相衔接[4]。

总之,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基础教育中坚力量的摇篮,要结合自身实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出科学改革,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为基础教育培养更多的适用型人才。(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羽.生物教育专业《遗传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遗传,2008,30(2):246―250.

[2]赵志华.遗传学教学改革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4):43―45.

遗传学在育种中的应用范文6

一、教学重点内容要突出

《动物遗传育种》共十二个章节,本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动物遗传学和家畜育种学。其中动物遗传学是育种学的理论基础。

遗传学部分对细胞分裂与染色体行为、遗传的基本规律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为以后学习变异、群体遗传、畜禽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等打下良好基础。坚持“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用性”,结合实践,掌握染色体观察、遗传规律验证等实验方法和技能,为解释、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思路和方法。

育种学部分,重点是选择原理、选配技术、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的利用,相应的实验也要侧重,并加大畜禽体尺测量、系谱编制、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计算,个体育种值的估计,杂种优势率的计算等实验的教学时数,而对于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冷冻胚胎保存、种用价值的评定―BLUP法、畜禽育种的组织、抗病育种等内容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高职高专人才的特殊性,可进行简单的讲解,使学生们了解当前培育新品种、新品系的方法和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本课的重中之重则是遗传的基本规律、选种、选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是其他章节的基础,只有对这几章深入透彻的了解,才能有利于学习其他的章节。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动物遗传育种》是研究动物遗传机理,家畜改良方法、培育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当今优良品种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它可以提高动物的产量和质量,学生可以通过遗传育种学的学习和实践,正确运用遗传规律和育种方法培育新品系,为动物生产和育种服务。

在讲授《动物遗传育种》理论课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好如何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理论内容讲完之后紧接着安排实验实训课。比如在讲授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理论课时,紧接着安排多基因性状的遗传分析的实验实训课,这样教学中心自然就从理论教学转到实践教学中来,增强了课上与课下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升华;有些课程也可采用一堂理论一堂实验,使理论与实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选配中近交程度的分析内容极为适宜。比如在讲近交系数的计算时,第一堂课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近交系数的计算方法步骤,而后进行近交系数的计算的实验内容,这样使课堂内容直接融入到实验实训课,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计算,学会计算个体近交系数的方法,在掌握实践技能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三、采用多媒体与常规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遗传学部分理论性非常强,在讲授中需引用大量例子来借鉴说明,需要大量挂图、多媒体、CAI课件来加强感性认识,比如染色体观察,特别是减数分裂的过程,采用常规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课件PPT形式把减数分裂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得减数分裂的过程具体、直观、简单易懂,会为学生理解联会、交叉互换,父源和母源的遗传物质发生互换等,提供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同学们一目了然,并为以后学习遗传的第三定律―连锁互换定律打下良好基础。

多媒体在理论教学中可以采用,在实践教学及实习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比如实训1染色体的观察,教学手段、方法可运用投影、多媒体对染色体的细微结构、细胞分裂情况进行演示。结合模型和理论讲解,使抽象的知识便于理解。比如育种实训6家畜家禽品种类型识别,可采用多媒体的幻灯片观察各品种特征。利用标准的动物模型,进一步识别典型品种的特征,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其他实验教学或实习教学前将实验教学或实习教学练习步骤、注意事项、考核标准以课件形式投影到大屏幕,学生可以参照课件自我训练来规范自己的操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训教学,提高技能水平

实训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指导下,要求学生掌握实训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巩固、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实训12杂种优势率的计算,学会根据杂交实验结果计算各性状杂种优势率的方法。通过实训,掌握实训方法,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动物生产与经营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精心指导,在进行实训教学中,使学生的自主性更大些,每个小组自定实习计划,独立完成实习,老师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在实训过程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将学生实训中出现的共同问题,集中分析。

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实训等相关实践,使学生能综合地、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所学本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五、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搞好校企合作,通过课程综合实训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在生产实践中运用遗传知识分析常见的遗传现象及处理育种的基本数据,运用性能测定、系谱测定等鉴定手段对种畜禽进行选择,应用杂种优势理论选择最优组合生产商品畜禽的技能。

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实训内容既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院内教学基地与实验室条件,进行现场教学示范和实际操作,同时也应以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为主要内容。在课程教学之后,综合应用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校企联合完成一个生产实际项目的开发,实现“案例项目一体化”。具体形式有:

1.第二课堂。通过学生养殖小组活动、养殖技术服务指导、假期顶岗实习和承担种猪场选种与选配项目等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提升应用家畜遗传育种技能的能力。

2.网上集体答疑,难点重点突破。在课外,教师利用QQ群和课程网站上的论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突破。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找遗传育种有关资料,注意收集遗传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

在学习中,要善于联系相关学科与实践、勤于思考、注重相互交流、讨论,形成遗传的观念,从遗传与变异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六、加强考试方法改革,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外,考试模式也是《动物畜遗传育种》教学改革和探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考试模式不仅可以避免死记硬背造成的高分低能现象,而且还能在考察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