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

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范文1

【关键词】民间工艺 理论 教学

中国传统民间造型艺术率真、质朴的特征与之所产生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和现代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环境、文化心理、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教学中将陷入濒危处境的传统工艺发扬光大,笔者认为这里存在着一些误区。并不是数量上做的越多越好,也不是技术上越熟练越好。不可能让受过造型艺术专业训练的学生回到造型的原始状态,教学的目的也不是培养纯粹的技术工人,教师所能做的是让学生在两种状态的比较之下来判断艺术之间的差异,在差异之间架起互融的桥梁。从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设计的角度,用联合教学的方法,把思考、创意、技法相融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一、注重精神视域

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美术造物原则是源于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处精神,从而达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艺术需求的心理平衡。学生如果不从内在思想和理念角度去了解历史文化,了解与其相关的风土人情,就很难建立创新的基础,所有的技术表现都流于表面。“民间工艺美术造物注重人的内在心性、情感体验以及伦理道德等因素,从而使造物具有实用功能的合理性与注重心理体悟的情感性相结合的特征,它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物我一体化的体现。”民间传统工艺课程的开设还要秉承一种温情、善意的伦理道德意志。朴素的道德教育理念是当代社会的必要补充。只有理解人性化情感下的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造物原则,才能让一个设计师在学生时代就建立起研究本土文化的自觉性,也才能担当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民间工艺形式上古拙、工巧,内涵上有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的美誉。这些与现代型人际关系并不矛盾,可将精华部分纳入现代教育范畴。对于造型艺术类别的学生来说,民间工艺理论的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从社会学角度进行阐释、分析、研究,在比较中把民间造型艺术推到一个新的文化层面。民间造型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对于整个民族文化、人类文化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对于民间剪纸的学习,除了造型本身是学习的主体之外,剪纸中体现的母性情结、伦理道德更加值得研究。国外称中国的民间剪纸是妇女的艺术,主要是因为中国民间剪纸是由劳动妇女为了生生不息的日子、为了美化生活和传承习俗而制作,蕴含着中国社会的深层心理需求和审美价值取向。所以剪纸艺术展示了古老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是中国有代表性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中的母性情结是女性的心理情感抒发。剪纸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还蕴含着一种精神界定的意义,它蕴含着民间传统的艺术文化的思想。从表象看内涵、看本质,是理论教学中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我们再看虎头鞋、香包,它们工艺精湛、美不胜收。如果让学生做出这样的作品,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也没有必要布置这类作业。其实这些民间工艺品并不在于物质本身的价值,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其寄予着生命的美好和爱情的幸福,希望生育健康、茁壮的孩子。民间还流行着关于虎头的谚语:“虎虎生威”“要想安,虎来看”等。香包上的莲花、石榴绣品都是借物点景,借景寓情,是寓意烟火旺盛的暗示。

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才会发现民间美术主题无不展现着热切的生命欲望,也整体透露了老百姓对自然要求的肯定和对生活追求完美的韧劲。教师在民间工艺教学中也要以这种热情和韧劲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生力军,要让传统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观念成为他们创作的源头。“整体意识或生态观念的强化无疑是文化学研究的重大成就之一,它使人们越来越相信任何一种有着深厚历史根基的文化现象都反映着民族文化精神并构成文化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环节”。[1]深入研究其内涵,才能真正理解一门艺术,也才真正能为我所用。

二、以动手带动动脑

把民间传统工艺手段融入当代艺术教学是必要的,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中国传统手工艺哲学包含了“手”与“心”、“技”与“道”、“悟”与“味”等。这说明一件作品的完成离不开既动手又动脑的过程。在民间工艺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大量课时是单纯技艺型训练,不注重培养与创造思维和艺术感觉。许多学生就是对着教材复制原作,有所变化的无非是大小、材质等。这样培养的大学生没有了灵性与创意,缺乏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走向社会,也很难适应现代人对于生活情趣及艺术品位的追求。

民间工艺在教与学中一定要重视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技术与艺术相融的多元化创造。动手感触材料、理论来源于实践,以动手带动动脑,改变藐视传统工艺是纯技工的观念。分析经典的设计范例,绝不能简单地模仿、制造。民间造型艺术尊重人、自然、天地、造物相和谐的思维观念,使作品更有人情味和亲和性。这一点对现代设计有着诸多启示。潘鲁生在《民艺学论纲》提到,“民间艺术那浸润着人类伦理和审美情感的,被各种人文观念光芒所笼罩的、和自然及人类灵性相接近的经验理性为现代设计艺术提供着有益的启示”。[2] 我们看日本的现代手工艺发展,日本的设计,大到建筑、园林等;小到生活器具、把玩之物,无不透着神学、禅学的力量。日本文化的发展上一只脚踏在传统这条船上,另一只脚踏在现代这条船上,两条船齐驱并进,协调的很好,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设计只有在内涵上超越了表面上的符号才能真正达到中国精神的境界。

当前的艺术设计处于一个概念先行,而动手能力落后的时代。中国高校只有极少数艺术设计专业重视手工艺教学,不少学生也认为手工艺设计处于弱势设计的地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于2006年改革原有专业,成功开设了现代手工艺教学专业,明确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起点的教学思路和方向,展开造物传承的“工艺传承”设计人才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梳理传统造物的经验技艺、形式语言和物象意味,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有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就做的很好。我们看到剪纸艺术家吕胜中的剪纸小红人做成了城市景观装置,以最纯朴的审美形态被表现出来;设计师曾鹏等人为深圳长隆酒店做的设计方案也抓住了关键,把民间艺术变成了环境的一部分,绝妙地使用了民间“三板斧”,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略”的手法取得成功。在这个人人渴望奢华的社会,人的内心需要的恰恰是朴素。看到中国式的城市里有着中国式的艺术形式,才会产生环境的认同感。民间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设计师综合各元素把它转化成现代设计作品。这些都是艺术家、设计家应有的潜能。

现代手工艺的教学应该是多元化的。学习某一种艺术形式,要引导学生打破门户界限,大胆地吸收和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为我所用。只要能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我们就应借鉴发掘。例如2006年春节晚会设计的舞蹈节目《俏夕阳》就是借鉴了皮影人物的动作,并用现代舞蹈的手法将其编排到节目中,造型诙谐幽默,舞台设计妙趣横生,获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这种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舞蹈相结合的手法,从另一个侧面继承发展了民间皮影艺术。艺术形式上照搬原作是简单的,设计观念的转变是很难的,而融合是艰难而又有意义的。在全力保护整理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掘民间造型艺术新的潜能,将其与其它艺术门类相结合,进行资源整合与重新应用。

三、联合教学的方略

民间美术课程要改变“重技艺、轻观念、轻创意”的教学方法。民间艺人、民艺研究专家、当代艺术家、设计师可以进行联合教学,实行多导师制。比如民间艺人告诉学生这么美的香包是怎么做出来的,侧重于技术层面。理论研究人员会告诉学生为什么会做出来这么美的香包,注重意义、精神层面。当代艺术家、设计师则会告诉学生香包美在哪里。这是从审美的角度,并且站在流行文化的立场上分析,教给学生创意设计思维常用的一些方法,让学生把美转化成为当代人服务的作品。传统民间工艺作品造型美、精神美的一面是“无限”的,但民间艺人所提供的制作经验是“有穷”的,往往是技术层面的。它仅仅代表着一个信息资源、工艺资源。而当代的艺术家、设计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传统,以时代为本。这样用比较的方法来教授不同时空条件和客观环境制约下的内涵各异的两大体系,它们会辐射出完全不同的文化场,互相提供审美特点,彼此共生、共融、共存。

当然,比较并不是简单的比好比坏,艺术门类之间没有好坏之分,也不是比高下,更不是比优劣,而是从艺术的精神层面、审美层面探讨其个性和共性。我们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是多元的,现代艺术设计结合民间美术返朴归真的旨趣,在表现形式上会带我们走进一个全新的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囿于单一模式。教学要有针对性,对于不同专业的班级,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教授的侧重点也应该不同。比如师范类学生,他们更需要掌握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以提高文化修养,为以后能为人师表、答疑解惑而积累知识。针对非师范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他们更需要的是审美造型、创意思维方面的训练,设计最终要为现代人服务。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设计实践教学,对于本科生来说,都不要误入传统的考古式的陷阱。这就是站在一个什么时代立场上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教学中,我们不可忽视近距离地考察民间审美活动,尽量避免过分依赖教材。创作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多让学生参与考察民俗活动,这种直观的参与使学生能够比较完整地捕捉那些容易为理性思考遗漏的感性内容,让切身感受引领表达。

结语

我们的学生处在现代文化的大环境中,面对的是机械工业时代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需要寻找使世界充满灵性、情感的精神源泉。传统工艺体现的那种精神观念、生命意识以及活泼、自由的创作方式,都起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对于高校美术教育来说有着重要的启示。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教师要保持清新的头脑,在教与学的观念上改变以往传统的、封闭的模式,不仅从本民族的传统中去寻找,还应该主动的融进其他民族传统及现代艺术形式,多用手去感受一门专业的温度,进行多元化的学习和借鉴,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现代艺术文化。这也是开设民间传统造型艺术课程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范文2

关键词:现代艺术、民间手工纸、应用方法、岭南

一、岭南民间艺术的概况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原是唐代行政区岭南道之名,指中国南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及曾经属于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岭南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三省二区,其中广东、广西是岭南文化发源地。古代岭南由于山高岭峻的阻隔,与中原沟通困难而开发的较晚。但正是“山高皇帝远”,较少受到中原的影响,经济发展一直较为平稳。岭南自古手工艺发达,如广州彩瓷、潮州刺绣、佛山年画、高陂瓷器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岭南以其特有的社会环境及文化体系,滋养着民间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并在其现代社会功能的发挥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与融合作用。

二、岭南民间手工纸的现存状况

据调研考察,岭南地区多地均存在手工造纸,如20广西百色六为村、广西灵川兰田瑶族乡、广西都安五里桥街、广西龙胜马海村、海南儋州中和镇等,具有一定的规模。我国古纸及传统手工纸所用纤维原料以非木材类的韧皮纤维和禾草类纤维为主,种类繁多[1]。所造的纸张都是以黄竹为原料(如图1所示),加上各种不同的少量辅料制作而成。岭南民间手工纸的制作方法是传统的捣浆造纸法,工序较复杂,可以概括成8个主要的步骤:1.砍料,先把黄竹砍下,裁成小段,然后捆成小捆,室外叠放,自然风干;2.泡料,经过大概10-20天的一段时间后,把已经风干的竹料放进石灰池里用碱或石灰水溶液浸泡;3.洗料,把浸泡了100天的竹子在清水中冲洗,把杂质除去;4.打料,把已经洗好晾干的竹料通过水车石碓或其他机器打成粉碎状;5.捣浆,把打碎后的竹料放在纸浆槽中用人力或机器充分搅拌,形成粉糊状;6.抄纸,用竹帘将纸槽中的纸浆均匀捞出形成湿纸;7.晒纸,如图2所示,把整叠湿纸搭在竹竿上凉干;8.分纸,把已经晾干的纸一张张分开,并整理捆扎。这些工序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近20多个工序,非常复杂,尤其是在抄纸方面很讲究经验与技巧,年轻人需要经过老艺人长时间的传帮带才能掌握。

三、岭南民间手工纸的肌理特点

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的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滑不一的纹理,也指人们对物体表面粗滑、软硬等特征的感受。所有物体如木头、石块、布料等都具有不同的形态、表面组织,因此都具有各自丰富而独特的肌理。肌理是视觉艺术的重要语言,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利用肌理以及色彩、线条可以对物体进行丰富的造型,使艺术作品中产生丰富的审美效果。纸张特点是由制作材料和工艺决定的,通过手工抄造的纸张普遍都较为粗糙,但正是其粗糙的质地使其具有优于其它纸张的肌理和颜色,富有深刻的艺术美。岭南民间手工纸的纹理主要是竹纤维随机分布而形成各种复杂多变的形态,是一种介于人造与天然生成之间的半自然肌理。因纸张中的纤维较粗,部分较长的纤维束在纸张中随机分布,交错堆积,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表面肌理。这些肌理构成了纸张的丰富层次与质感。当把纸张对着光线来看时,纤维的形态更加突出,有如万千线条随机游动,点线结合,充满轻灵隽永、意犹未尽的朦胧美。岭南民间手工纸表面比较粗糙,因此有非常多的肌理细节。粗看,纸张如天然般整体存在;细看,各条纤维便如千军万马跃然纸上,形成各种形态奔腾涌动。岭南民间手工纸的肌理使人不仅触摸到自然气韵之美,还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带来丰富的精神联想,甚至还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图3所示。这种肌理的形态美和精神美应该在现代设计应用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四、岭南民间手工纸的色彩表现特点

色彩是人们对物体的第一感觉,是一个艺术作品给人们的最直接感知元素,并引起人们情感的联想和共鸣。色彩还可以对人的生理产生复杂的影响,在设计应用的过程中可以研究如何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岭南民间手工纸的颜色是竹纤维的天然黄色,这是一种未经漂白和染渍的颜色,这种黄色不是固定的,每一次抄的纸都会有细微的变化,但都是同一种色系。岭南人一直把手工纸作为祭祀时的火纸使用,也是因为这种纸的颜色跟谷物、果实等丰收与富足的含义相衬,与人们的祈福思想吻合。正因为岭南手工纸能以最简单的工艺和最低的成本达到如此高的效用,所以能历经几百年一直流传不衰。当然,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手工纸的一些缺点也暴露无遗,如果不加改进,很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3]。岭南民间手工纸的一直无法在现代印刷中大范围应用,除了纸质问题还有其白度问题,白度过低的手工纸在印刷中容易造成偏色,在很多高质量的印品中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我们需要在后期的设计应用与产品开发中充分利用手工纸颜色的正面效果,消除负面影响。

五、岭南民间手工纸的艺术应用

手工纸张的不同厚度、颗粒与密度,标记线的方向,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偶然痕迹……所有种种使它在作品中起着主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4]。岭南民间手工纸因为其肌理和颜色的特点,使其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能在书画、包装、书籍装桢、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并在民间的民俗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也是民间手工纸至今还能在现代机械造纸中得到生存空间的原因。在对岭南手工纸的艺术应用中,作为书画纸的使用是最简单可行的,并有防虫蛀的优点,可得到长久的保藏。我国很多知名书法家都有用手工纸写字的历史,都其表现效果都赞叹有加。另外还可把手工纸用在包装设计上,在内包装上使用手工纸将极大地提升产品层次。此外还可以将手工纸当作背景或辅料制作各种工艺品或日用品,就是以手工纸为背景印刷制作的具有全新视觉效果的日历,手工纸的传统艺术美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六、结语

岭南手工纸一直是作为民间祭奠时的火纸使用,在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被现代造纸技术赶超了,如果不寻找新的应用方向,将很快被抛弃。但岭南民间手工纸又具有独特的艺术与审美特征,在追求生态与环保、传统与关怀的今天是多么难能可贵。因此我们对其艺术特征与设计应用的研究将给岭南手工纸新的发展方向,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效的保护,找到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易晓辉.我国古纸及传统手工纸纤维原料分类方法研究[J].中国造纸,2015:10

[2]钟周.广东民间手工纸的工艺特点与应用研究[J].设计艺术,2014:1

[3]刘仁庆.关于我国传统手工纸的现况和问题[J].纸和造纸,2015:1

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范文3

摘 要: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剪纸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创造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不同地区的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造型特征,是千百年来农耕文明孕育了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人类非物质文化z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国民间;剪纸;地域特点

引言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剪纸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创造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造型特征,是千百年来农耕文明孕育了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艺术基本的表现形态是一种在极薄的平面上呈现出来的镂空雕刻效果。

1剪纸的制作工艺及种类

关于剪纸的制作工艺分为剪和刻,由于效果接近,所以统称为“剪纸”。剪纸无法细微的刻画造型形象,对纸进行切割时如果想要达到画面完整不至于散落的效果,展示出来的线条和宽面之间是需要相应的连接的。这样就形成了剪纸艺术特有的艺术特色,即线线相连,或者是线线相断,独特的韵味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民间剪纸艺术在长久的流传和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手法,例如:单色剪纸、折叠剪纸、套色剪纸、填色剪纸、分色剪纸、衬色剪纸、拼色剪纸、点彩剪纸、勾绘剪纸、木印剪纸等。

2剪纸的地域风格

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主要可分为五大地区:东北长白山区,黄河流域区,长江流域区,东南沿海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区。这些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充分的保持了本土的原生态文化,反映着原创性的文化特征及农耕文化的意识和劳动人民朴实的审美特征。由于民俗文化的产生直接受到生存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所反映出来的剪纸艺术特点也有所不同,大致上北方的剪纸更加的雄强粗放,南方的剪纸则更多的展现精致秀丽的特点。

东北长白山区的剪纸风格还遗存着满族的民俗文化的生活习俗,反映着满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信仰。吉林满族剪纸采用多折叠的方法代替形象内部装饰的镂空;黑龙江的剪纸特点是幅面较大,剪纸风格粗犷,刀锋雄强有力,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陕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剪纸,呈现出黄土高原拙朴雄健的特色。陕西剪花无论是装饰性还是作为民间艺术范本,都引发了我们对于探寻中国美学渊源的思考;甘肃剪纸幅面不大,构图简单明快又富于装饰性,属于民间剪纸传统的大写意气派;山西剪纸如同山西南部的民间年画一样,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河北省的民间剪纸刻纸技法要求下刀准确,运刀流畅,作品染色与刻制有机的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又和谐统一的优美色彩效果;山东剪纸种类丰富,以窗花见长。具有特色的胶东沿海地区剪纸,用粗线条构图,装饰趣味浓厚。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使单纯爽快的外形更饱满丰富。

长江流域区剪纸风格,在粗犷之中蕴含着文静之趣。四川作为巴蜀文化的中心,剪纸题材有各类吉祥纹样、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风格较为工整;湖北民间剪纸的纹样内容多变,充分的反映了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们抛开了现实生活的束缚,充分的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精炼而充满趣味;湖南民间剪纸主要有长条形、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类型,还有湘西一带的“扎花”或“凿纸”;从造型上看来,江西剪纸的线条刚柔相济,富有弹性,像是落笔有力行笔缓缓的中锋;江苏地处于长江下游,不论是汉儒还是农耕文化都繁荣发展。构思大胆,风格粗犷,对比强烈,多表现劳动生活的场面。

东南沿海区剪纸尤以浙江金华、广东佛山为代表,审美倾向于雅俗共赏。剪纸特色可谓是“凝练概括,厚中见秀,玲珑剔透,含蓄华丽”。福建鼓浪屿渔民的“船花”、“顺风剪”,都是属于福建有名的传统剪纸,象征出海顺风、平安,寄托了人民的美好愿望,风格古朴表达的情感尤为真挚;广东佛山的剪纸具有金碧辉煌,苍劲古拙的特点;台湾平原较少,河川短促,台湾的宗教思想信奉道教,总体上台湾民间的生活习俗,与福建相似,剪纸风格也呈现相似的面貌。

以云、贵少数民族为主的西南少数民族剪纸,重服饰剪样。广西的剪纸保留着一种民族本土的原生态特质,甚至还能反映出原始宗教和巫术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云南的多民族共存的特点,使剪纸呈现着多种不同审美趣味,无论从内容或是效果都精彩纷呈;贵州省的民间剪纸主要流行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刺绣较为发达的地区;地区剪纸罕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剪纸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新疆剪纸多用于背心花帽和靴鞋的刺绣,题材以花卉卷草为主,多给人以粗犷豪放之感。

民间剪纸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剪纸艺术亦承受着巨大的冲击。有效的保护、研究和发展各区域民间剪纸艺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西秦.剪纸艺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董季群.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3]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范文4

关键词:分审美感;大学生;校服T恤设计;应用;方法

一、引言

传统的设计环境下,虽然各个大学都有属于自己学校独有的校服T恤,且针对于校服T恤的设计也是各有千秋,但是在设计上却缺乏了一定的美感,部分学校针对于校服T恤的设计甚至会出现过于陈旧、单一的现象,这样的校服T恤不仅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喜爱,甚至会让很多的学生产生嫌弃和厌恶的心理。很多学生往往是四年大学下来,一次都没有穿过校服T恤,由此可见,探讨审美感在大学生校服T恤设计中的应用的重要意义。

二、在大学生校服T恤设计中融合审美感设计的作用以及意义

(一)提升校服T恤的吸引度

之所以要不断创新大学生校服T恤的设计方法,其主要原因在于提升大学生校服T恤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开始去穿校服T恤,而不是拒绝甚至是直接选择放弃穿。大学生校服T恤既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象征,又是可以体现校园风采的一项重要工具,试想一下,全校的学生都穿着校园T恤整齐划一地行走在校园中,那将是怎样的一道风景。然而现在,我们去校园走一走却发现很少有学生穿校服,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校服T恤的设计不能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无法产生穿这些校服T恤的动力,由此可见,实现审美感在校服T恤设计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二)实现校园文化的融合以及传播断行若想实现校园T恤审美度的提升,不仅仅要在设计方法和设计图案以及设计颜色上做文章,还要从文虎的角度人手,实现不同的校园文化的构建以及创设,进而提升校服T恤的文化色彩,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以及传播。例如,针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他们的校服T恤会设计成绿色,其目的在于提升大家要保护社会环境;而针对于汉语言专业的学生,他们的校服会议红色为主,并且会结合国旗的颜色以及特征,进而提升大家的爱国情怀;而对于喜剧专业的学生,在校服T恤的设计上也会融合戏曲的特点,进而提醒大家要保护国粹,实现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传播,进而促进良好的校园文化的构建。

三、实现审美感在大学生校服T恤中的应用的方法

(一)提升大家的审美意识

若想实现大学生校服T恤的审美感,首先要做的就是现大家审美意识的提升,并且要让设计者了解到大学生校服T恤中的审美感与其他的服装的审美感要求是不同的。这种审美感主要指的是对于校园文化的追求以及人文文化的追求,同时在色彩和风格上也要进行一定的创新,而不是和其他服饰的设置上一样,大胆而又夸张,另外,针对于校服T恤的设计,始终不可以忽略的一点就是起本身的实用性。针对于审美意识的提升,可以采用加强培训和设计比赛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进而为接下来的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采用情感审美法

作为休闲服的一种,T恤设计应是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统一,它所传递的也应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愉悦自豪、目的明确的良好情感。在此之外,T恤本身蕴藏着特有的个性和魅力,它可以直截了当地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是其它服饰所不能比拟的。在它单纯的面料上,不仅可以装饰艳丽的图案花纹。甚至可以直接把文字、标语、口号写在上面明确表达穿着者的观点、立场和目的,也可以将那些不便于说出的内心表白、感慨、甜言蜜语、肺腑之言等通过T恤委婉又明确地“说”出来,可以大胆表达你的思想,进而实现情感审美特征的渗透以及应用。

(三)民族传统艺术文化法

民族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是中华之国粹,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在T恤上晕开的中国的水墨画,被贴在胸前民间年画,以及民间的剪纸艺术和传统的书法等均是民俗艺术以T恤为载体的表现。设计师们将水墨画的元素融入服装当中,就像赋予了自己的艺术灵魂,展现出一个游动的画卷。有力的笔触,纯美的意境,完美的呈现在T恤上,让你似乎能感受到艺术家在作画时的挥毫泼墨,演绎出无限动力。行云流水般的水墨画图案让人心旷神怡,让白色不再显得单调;低调感的灰色因为水墨画的存在,映衬出十足的华丽感充满艺术气质,白色T恤因为有了简单的笔触装饰,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第一眼便会彰显品味散发出优雅的艺术气息,进而提升校服T恤本身的美感。

(四)民间工艺技法

将民间传统的蜡染、扎染工艺运用到现代大学生校服T恤的设计上,不仅能将传统工艺流传并发展下来,还能在T恤上表现返璞归真的民间风情,进而实现我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以及良好的风俗民情的传播,大学生作为国之栋梁,除了学习以外,更是肩负着传扬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中国国际化发展的重任。另外,在T恤上运用刺绣、镶嵌等工艺,既可提升服装的档次,又有利于体现个人的品味,进而提升大学生校服T恤的美感以及档次,改变传统的设计环境下的档次低、美感差的问题。

(五)自由、随性的设计法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一种扫除时尚、解放身体、表现个性的朋克思潮,得到当时年轻人的追捧,随后出现了朋克音乐、朋克运动、朋克文化。“朋克之母”维维安・韦斯特伍德以独特的T恤设计而闻名,将T恤作为朋克服饰中不可缺少的标志。把衣服撕破,剪出裂口,或者印上耸人听闻的图案或文字等,T恤成为情绪宣泄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正如另一种艺术形式一波普艺术,其与T恤产生的碰撞,形成的独特“T恤艺术”。作为“西风东渐”的舶来品,T恤不仅将舒适的面料、多样的色彩、绚丽的图案带到中国,更把西方文化中独立、反叛、自我标榜等意识也一并带入,因此,针对于大学生校服T恤的设计也可以采用自由随性的方法,既可以实现美感的提升,又可以实现自由、平等的生活态度的学习和传播,可谓一举多得。

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范文5

【关键词】贵州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品;应用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高速发展艺术设计所呈现出的视觉表现内容时刻总在不经意间渗透、影响、或改变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当大家都在为一种现象、一种流行所引导和吸引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视觉语言中最朴素、最本源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中的造型元素、色彩构成及肌理表现。使原本有着广泛群众生活基础的它,在固守曾经的经典辉煌同时,却因大都没有融入新美学理念的激活导致缺乏新鲜的血液补充,在时代的气息中渐行渐远、逐步退出大众的视野,在边缘化的生存状态中直至灭绝。

一、贵州当代艺术设计现状分析

过去一提到贵州,人们的印象里总是下意识地的围绕“黔驴技穷”、“夜郎自大”、“苗家蜡染”等几个词进行联想,然而时过境迁,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发2号文件及央视“多彩贵州”全新形象的投放,以逐渐改变国人心目中长久以来的负面形象。如今的贵州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变迁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项事业已融入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同时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也早已走出校园直接面向市场转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动力的一个必要部分,它在服务社会经济文化的同时,又起着提升大众的审美品位、丰富全民美学素养的作用。同时好的艺术设计能有效折射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内在的审美倾向、人文气息。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以来,贵州虽地处边缘,但也和全国同步,在物质文明市场经济的融入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也相应发生最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发2号文件及央视“多彩贵州”形象宣传的投放,如今的贵州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早已步入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过去贵州艺术设计在突出强调地域性、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同时,也历经过西方各种现代艺术思潮的洗礼。贵州当代艺术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历经了从欧美发源地引入日本、台湾再通过深圳、北京、上海几番辗转流程才慢慢影响扩散到西南贵州等地,历经几代人的传播因而带有明显的地域环境特征。它的成长与发展受外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作用,其主题表现内容形式在经历了借鉴、模仿之后逐步转向对本源文化的探索和及重拾,而近年来因贵州本土艺术设计师在专业道路上执着的坚持和努力,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形成一股新势力呈现在当今中国的艺术设计舞台上,其关注度和作品质量也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在吸取接纳设计领域中新技术、新理念、的表现方式时始终坚持多元化与传统化的结合,其主要运用途径体现为“立足贵州、放眼国际”对本区域民族性的符号、图形、色彩在保持历史延续性基础上进行加工、改进和创新,使贵州的地域、风俗、人文景观以独特的审美样式展现出只属于贵州“原生态”的视觉效应来丰富构图形式内涵和神秘的外延信息。使大多艺术设计工作者以积极的状态加入到对贵州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改造和发展这一环节的开发运用上。

二、贵州传统工艺美术品的主要种类、特点及市场效应

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源于远古先民的社会大生产和劳动生活,工艺美术它最初的表现形态就是手工艺品,后来由于功能作用的需求才慢慢有了欣赏和实用这两种发展方向,它的产生是物质生产和艺术表现的高度统一,即满足产生需要、有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求,实用与美观的有机统一。贵州传统工艺美术相对于现代商业手工艺品,工艺流程较为繁琐、复杂且不能用机器取代的集艺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物品。但由于环境及原料来源、技术加工等原因,常出现呈局部地域的密集分布为特点。大致划分为:

(一)黔西南安顺苗族、布依族的蜡染刺绣

造型特征借助线条、色彩、图腾以纹样形态的分解、组合构成新的图案来反映民族的社会历史、神话传说。表现题材为大自然中的花、草、鱼、虫等,它们的造型不是对物象的简单模仿,而是通过对其的仔细观察、提炼、夸张,结合丰富的想象创作出来。

(二)雷山的银器

由于地域风俗原因在银饰品的装饰上充满了神性的张扬和想象力。在图案造型中寓含着巫术、信仰、和图腾崇拜的图像占据装饰物的主要位置,描绘形态大体趋于稳定,不随意创造或变形,带有较强的庄重性。

(三)紫云、镇宁的地戏面面具

举民俗专家考证,起源于明代、形成于清代普遍作用于:元宵鼓乐灯火爆竹,扮演角色故事而生,在造型上大部分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正神多为慈眉大眼、面善脸宽,色彩柔和协调。

以上所述贵州民族工艺品普遍存在外观老套、造型陈旧、粗糙、实用性不强和档次较低等问题。其中只有少数项目如:分布于我省西部旅游黄金线的安顺黄果树、天星桥、西江苗寨等风景区凭借旅游资源优势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开发外而其他的传统工艺美术品项目大都处于分散布局依靠纯手工作业完成,停留在家庭作坊水平且产生力低下,区域性的乡、村、街的规模和工业、产业园区寥寥无几,多数却因地理位置客观原因限制散存于民间处于一种边缘状,导致无人问津、任其自生自灭。如何把植根于贵州原生态土壤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有效链接到现代工艺产品的视觉审美中是一个亟需解决的持久性战略问题。

三、艺术设计融入贵州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艺术设计是一种文化存在现象是基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国家、民族、一个时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彼此结合的产物,并具有传承性和时代性。如今已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它具备一定的文化传播输送功能,正已积极的姿态改变我们的生活、引导我们的审美观念,现阶段它和工艺美术依附于不同的表现空间和不同的应用环境。而不同的文化属性又决定了两者的不同构成要素和生产资料,但就内容形式的表现上依然局限于狭隘的地域空间与现在社会大众的视觉审美,无论是在造型、色彩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与主流美学意识有较大的脱离。将当代艺术的时代特征、视扩展延伸、使用价值不断提升、审美特征不断更新,传递出具有民族传统的自然特性,映射出贵州本土特有的艺术表现语言和地域审美取向,让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实现跨界、转型的演变是值得深度挖掘的。

如何表达和呈现本土文化的现代形态,其关键核心是必须抓住贵州民族文化的魂,不能只是简单的复制“形式”的表面或低水平的延展视觉形象符号。应该就贵州当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两种不同新旧事物的起源、发展及不同的社会属性作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以彼此间的功能、属性并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巧妙的借鉴、融合。最终打造出具有贵州原生态的民族产品品牌形象。

如:笔者近期参与贵州上行品牌策划公司关于《贵州寨生/再生》的民族工艺品项目的形象推广设计,在通过一定范围的市场调查,发现苗族的蜡染、刺绣侗寨是普遍受人欢迎及认可的一种贵州元素,但过于民族化的图案、深沉的色彩搭配及粗糙的纹样图形已不太适应于追寻现代、简约、时尚、环保的大众审美需求,如何让民族原生态的精神在当今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就是必须对现有形态进行加工、提炼、结合现代家居配套的深度介入性将俗语“前途无量”的“前”借喻为代表贵州的“黔”一语双关,进行思维扩展最后定位的表现载体确定在“靠枕”这一生活饰品上按近代美术印象派的构图理念在保留固有痕迹的基础上去繁就简的进行大胆的取舍,色彩则是采用鲜艳的补色纯度对比作搭配填充。诉求的创新在于把握民间工艺美术历史发展的文脉和潜在的民族精神结构,以新的角度和眼光审视我省丰富独特的民间美术,解构其造型图式并发掘其蕴含的文化历史内容和观念性涵义以塑建具有国际性的新民族图式让艺术设计、传统工艺的全方位交叉,在设计中强调传统的精神理念,传达出浓浓的文化气息、让传统工业美术产业搭载现代艺术设计的包装推广平台,将表现形式构成方法、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在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品牌意识有效保护传统工艺项目,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促进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着重点在于对贵州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上使其不仅仅具备使用和促销功能,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传达旅游纪念品――表达文化内涵、记载美好回忆宣传城市品牌的有效载体,利用我们十分熟悉的贵州少数民族民间丰富的原生态艺术资源,在表现上大胆突破与创新,并对之进行现代性的视觉转换,充满创意地创作了一批融汇浓郁的贵州民族民间及现代气息的艺术作品,实现本土艺术设计提升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价值的目标。笔者认为就如何合理运用彼此的资源共享,有效的解决以上矛盾,可通过一下几点进行调整、规划。

(一)企业与当地居民结合

有文化传播作用的机构或企业根据市场营销策略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规划出目标市场、产品定位把相关信息传达给当地居民让他们有个明确的统一指导方向,借此了解市场、了解需要、在尽力保证资金、控制成本的情况下,以流水线的运营方式,围绕主题整合资源进行形式与内容的延伸。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生产加工出的工艺美术品低效益的重复浪费。

(二)加强高校及专业的设计机构结盟

以学校为载体,举办小型作品展,通过教学活动与市场接轨,除了校内邀请企业家、文化运营商外客座外,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把展览布置在城市的公共文化活动区域,让社会大众来欣赏及参与,因为艺术设计的根基在于服务大众、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被大众、被市场所接受,只有扎根于大众的生活,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以对外展示、宣传、推广的整体营销方式让其直接面对消费者,接受大众的评价和市场的检验,从而使艺术与市场接轨。这样就可以在工艺品的审美和商业价值传播上找到新的结合点。让他们在丰富的民族、民俗素材中吸收营养,得到补给,有利于贵州民族文化对外的交流和传播。

(三)政府推广

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的管理及组织者,宣传、推广自家的产品、特色是责无旁贷的,相关职能部门在对外交流、招商引资等公务活动时刻加强对贵州工艺美术产品的介绍和宣传多角度、多层面的为其建立产品认知渠道,通过民族特色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感知贵州、欣赏贵州。

通过以上几方面、多渠道的有效组合把我省民间传统的工业美术以现代营销的方式在保留和改良原有形态的基础上以一种符合当下大众主流审美观,它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出具有鲜明地域人文色彩的魅力。

现代社会的消费方式、价值取向和生活节奏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都对传统工艺美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传统工艺美术产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与艰难的命运抉择这些现实情况要求我们要冷静、务实和科学地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进行深入系统地思考和研究,进而寻求一条挽救的方向和渠道,提高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品牌效应,即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建设,还能够唤醒人们对文化思想根基的回归。作为一个贵州土生土长艺术教育传播者,对此拥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认同及对本省人文、自然环境、民族特色等有着天然的优势。如何就贵州当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进行合理的调配,形成产业链的互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我省的传统工艺美术以现代艺术设计作为载体借助新的色彩、图形视觉语言和表现构成方式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及传播手段让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在加快本身工艺美术产品与创意设计、最终集艺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文化消费产品,增加其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四、结语

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范文6

关键词:传统图案;染织艺术;纤维艺术;应用

1 染织与纤维艺术中传统图案的分类

染织和传统纤维艺术形态繁杂多样,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明快的色彩搭配,其材料的选用也独具特色。染织和传统纤维艺术往往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创作题材选择不同的装饰纹样,传统图案是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表现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从现有的染织和纤维艺术制品来看,其选用的传统图案形式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图画图案和符号图案两类。

图画类传统图案包括:龙、鹿、象、龟、鱼、凤凰、鸾鸟、狮子、麒麟、仙鹤、十二生肖、孔雀、大雁、鸳鸯、蝙蝠、糊蝶、峰蜍等鸟兽类图案;竹子、牡丹、梅花、兰花、、桃花、松树、芙蓉、玉兰、莲花、海棠、金橘、水仙、灵芝、桂圆、石榴、桃子、佛手、月季、山茶花、万年青、绣球花、宝相花等花卉类图案。符号图案类传统图案包括:笔、墨、纸、砚、海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卦、福字、禄字、寿字、禧字、回纹、万字、盗甲纹、曲水纹、山石、海水、江崖、祥云、花瓶、宝灯、如意、宝扇、宝剑、鱼鼓、拍板、崩、花篮、荷花、横笛等。众多的传统图案应用在染织和传统纤维艺术可以产生出各式各样的变化,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些传统图案纹样富有浓厚的中华民族气息,成为表现染织和传统纤维艺术中国风格的重要元素。

2 染织与纤维艺术中包含的传统图案的美学特征

染织与纤维艺术既具有与绘画形式相同的审美特征,又有着后者所不具备美学价值。染织与纤维艺术综合了西方绘画、现代设计理念和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等多种表现形式,因此展现出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美学特征,极富内涵。

染织与纤维艺术的美学特征首先表现在其内涵和诗意上。它的传统图案纹样不仅有形式上的特征,更能够传递生理想和伦理道德规范等精神内涵。例如,传统染织与纤维作品中常用的吉祥图案通常表达着浓浓的民间乡土情感,表达着真诚的祝福或美好祝愿;各种花鸟鱼虫纹样的使用则体现着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中国传统的太极图案、九宫格图案、米字格图案等运用到染织与纤维艺术中则通过现代设计和绘画的手法表现出既多样又统一的中国独特形式内涵。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讲究意境的表达,染织与纤维艺术的意境通过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设计者通常用简约的设计手法和传统图案纹样相结合,营造悠远的想象空间和广袤深邃的诗意境界,给人含蓄温婉的精神特质。

除此之外,从意形结合、图案规律以及图案与作者思想情感的交融方面也能总结出染织与纤维艺术的美学特征。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写意”,而染织与纤维艺术则运用设计的手法达到“意形结合”的境界。中国传统染织图案大多追求寓意美和内容美,用相对抽象的物体作为设计的蓝本在其上进行抽象、变形、夸张等处理,达到寓意和物形的结合。例如,染织与纤维艺术常常用五只蝙蝠表示“五福临门”,用南瓜、玉米等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用寿桃表示长寿。这些普通的事物由于“意形结合”而有了丰富的意义,从侧面展现了中国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设计与绘画的最大区别在于图案具有规律性,染织与纤维艺术的传统图案就遵循了这一规律,使传统的艺术形式得以与时代性相结合。艺术的生命不仅在于其艺术性的高低,也在于其与作者情感的交流。染织与纤维艺术家们常常通过有代表性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感,促进作品主题的深化。在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这种艺术与情感的交融令传统图案经久不衰且历久弥新。

3 传统图案在染织与纤维艺术中的继承和发展

通过对染织与纤维艺术中传统图案的分析和对比,我们不仅发现了其图案的特点和美学意义,更了解了它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的潜在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现代人们审美的需要,对于染织与纤维艺术,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继承传统图案纹样和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做到如何在保持传统风格不变的前提下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将传统图案应用到现代染织与纤维艺术中,使作品兼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民族文化特色,这一点需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深层认识,单凭艺术处理和情感交融是做不到的。在染织与纤维艺术中运用传统图案不能简单地模仿或照搬,应该在遵循传统图案规律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社会需要和人们的审美习惯进行综合考量,对图案纹样进行理解和分析,使之与设计作品达到传统图案特色和时代感的完美结合。例如,现代社会设计的旗袍与中国传统旗袍虽然都使用传统图案纹样和基本样式,但却展现出迥然不同的审美效果。现代旗袍添加了现代刺绣工艺和新式的剪裁方式,因而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洋溢着时尚气息。这种改良手法既保持了中国传统又规避了单纯的模仿复制手法,使旗袍在新时代有了新的生命。因此,传统图案的运用手法在染织与纤维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传统中发现新的灵感才能使其设计始终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充实和完善。

4 结语

染织和纤维艺术的发展具有综合性,其发展不应固步自封而应朝着兼容的方向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染织和纤维艺术中传统图案的使用令这种艺术形式紧随时代步伐在新时期散发出传统的光辉。在设计过程中,染织和纤维艺术完整地继承了传统图案并进行不断探索性的创新,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并了解它。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才能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建华.中国民间工艺风采丛书――民间染织[M].中国轻工业版社,2005.

[2] 张怡庄,蓝素明.纤维艺术史[M].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回顾,中国图案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