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实践观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科学实践观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科学实践观的认识范文1

技术工人队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力加强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对于更好地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加强;技术工人;措施

一、科学人才观的内涵

人才存在于人民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科学的人才观,就是对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科学人才观是指导人才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上的深化和拓展。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深化对科学人才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扎扎实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科学人才观内涵十分丰富,准确把握、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必须深刻理解、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观念。

技术工人,是指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能力,能够创造性地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工人。技术工人是产业工人进步、产品升级的主体,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有一大批技术熟练、能够在生产过程中自觉进行工艺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技术工人作保证。

二、运城市技术工人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运城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市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南风、制版、关铝、丰喜、亚宝、海鑫、振兴等一批跨省、跨国、跨行业的大企业、大集团迅速扩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19家,5家企业进入全省工业企业30强,9家企业跨入全国大型企业行列,全市工业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三强”。近年来运城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还缺乏应有的重视,重专业人才、轻技能工人的社会偏见依然存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激励、评价、使用等机制还没有建立,数量严重不足,断档现象严重。运城市技术工人整体素质与时代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不相适应,有岗位却少技术,有订单却不敢接,一些企业出现技工断层不得不返聘退休工人的现象。据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运城市从业人员100万人,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考核鉴定颁发国家职业资格(含技术等级)证书人数为112580人,其中获得高级工和技师中级工证书的人数为4400人,中级工为98360人,初级工为9820人,持证率仅为11.26%。持证比例偏低,人员素质低下已成为制约运城市工业发展的瓶颈。而运城市的工业结构“十一五规划”中,高技能人才需求30万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对技能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为我市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劲动力。

面对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新机遇,随着山西大运牌重型卡车的正式投产,围绕五大产业群发展规划和全面建设山西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已成为我们运城市人才工作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要把运城建设成为全省的农业大市、工业大市、教育大市、旅游大市和经济强市以及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就必须把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摆上十分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快培育一支数量充足、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

三、加强运城市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措施

1.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高级技工教育,不断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基础。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以来设有矿山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印刷工程系、有机食品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基础部、体育部、中专部等11个教学系部。专业设置以工为主,涵盖经管。开设了煤炭开采技术、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印刷技术、电气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市场营销、有机食品等35个专业。矿山类专业符合山西省产业结构特点,有机食品符合运城市产业结构特点,印刷专业填补了全省高校专业设置空白。学院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和“以学生未来为本,以教育品质为根”的办学理念,秉承“做学合一,厚实融通”的校训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人格塑造作为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学院强调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情怀,实行“双证书”毕业制度,将职业需求和技术技能标准引入实践教学,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形成了“一专一企、 一系一范、一人三型”的办学特色。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受到社会高度认可。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文化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3%。

2.采取短期培训方式培养技术工人

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培训工作是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用大人才的思路来看待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举办技能培训班,大力推进技术工人继续教育制度,实施技术工人素质提升工程,缺什么补什么,把新技术、新工艺等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传授给技术工人。这样,可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大批的技术工人掌握较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

3.切实加强技术工人岗位考核

严明的考试纪律,严格的考核程序是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工作的生命线,严格按标化准化置考场,抽调责任心强、素质高的老师监考,为广大技术工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考试氛围。

4.举办技术比武和职业技能竞赛

要促进技术工人积极地学习技术,提高技能水平,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层层发动可以使更多的技术工人参与竞争。基层单位为让职工在竞赛中取胜,扩大单位的社会知名度,便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认真组织开展本单位技术工人的培训和岗位练兵。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可以选拔出一批工作责任心强、爱岗敬业、技术过硬的尖子,带动周围的技术工人进一步学习业务、学技能、勤奋工作。对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或在全国、全省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授予相应技术状元或技术能手称号,并可破格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对符合劳动模范基本条件的技术能手,优先推荐参加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评选。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申报省政府特殊津贴。此外,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可比照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职称的待遇水平,享受相应待遇。

对科学实践观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科学实践;实践;;生存

引言

科学实践是一种人类存在方式,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在长期生存实践当中分化而来的。科学实践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这种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改进的。

实践哲学关于生存实践活动的分析,是以“实践”为核心概念和理论线索,来探讨人(包括人类社会以及现实的个人)的生存问题的。在过去的语境中,实践缺失了它的生存论意蕴,缺失了实践作为个体的生命表现和体验生活的生存境域性与内在目的性。似乎“实践”可以在人的生存之外展开,似乎“实践”就是改造外部世界。

1. 人的发展与科学实践

科学是在物质生产中产生而来的。人类的发展史也是科学的发展史。在人类的原始制、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由于人对自然的认识表现为感性的经验知识并且直接统一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状态。首先,科学作为人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观念主要表现为对物质运动的源泉和自然界的本源等问题的主观猜测和想象。而建立在生产实践和实证材料基础上的真正的科学理论,如天文学、数学等,在这一时期还处在非常零散的萌芽状态。其次,技术则直接和物质生产活动混合在一起,这在主观上表现为生产者的经验、技能、技巧等知识,在客观上则表现为工具和产品等物质形态。真正具有科学性的技术知识还处于非理论化的零散的感性和经验阶段。可见,在自然经济形态中,物质生产活动还没有为科学技术为人自身的独立发展而创造出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形式。相反,人自身受科学技术狭隘性的限制并直接统一在物质生产活动中。

另一方面,科技生产和物质生产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和手段,因此它们又要回归于人,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科技生产和物质生产。科技生产和物质生产不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主观知识基础,而且为人的发展提供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人只能在既有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文化知识基础上进行生存、认识、创造和发展,而不能任意摆脱和超越这些外部基础和条件。所以,科技生产和物质生产也在决定和创造着人本身,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科技生产发展程度。

2. 实践与生存

科学实践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这种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改进的。在时间的视野中历时地看,到目前为止,人类科学实践分别开创并建构了人类社会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科学实践自身的发展,不仅作为社会发展的阶梯,直接影响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科学实践的发展还直接表征和确证着人类自身的类本性的提升与不断完善的过程。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科学实践的发生、发展直接塑造着人本身,决定着人类的历史进程。从人类自身的视角看人是以科学实践的的方式去生存。当然,科学实践并不代表人的全部生存方式。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早已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揭示出物质生产对于人的生存的切近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一是物质生产活动是区别人与动物的关键,“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就间接地生产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①

实践哲学关于生存实践活动的分析,是以“实践”为核心概念和理论线索,来探讨人(包括人类社会以及现实的个人)的生存问题的。在过去的语境中,实践缺失了它的生存论意蕴,缺失了实践作为个体的生命表现和体验生活的生存境域性与内在目的性。似乎“实践”可以在人的生存之外展开,似乎“实践”就是改造外部世界。马克思的的实践生存论认为,实践首先是人类的生存活动,它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所进行的活动,它是人类的生命活动,人类要维持自己生命的存在与发展,就必须进行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活动,通过改造自然的活动,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存在和发展。在此意义上,所谓实践是人类的生命活动,是人类的生存活动方式,是人生存的特质所在。人的生存活动是通过实践方式展开并得到阐释的。因而人的生存是实践的,而实践是生存的。

3. 作为生存方式的科学实践

理解“科学实践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首先需要把握它的概念要旨。在这里,生存不是一个简单的描述性概念,而是一个力求把握人的生存真谛的反思性哲学概念。生存并非简单地指“生命的存活”,而是指“生成着的存在”。人的存在不是现成的而是生成的,并且不是最终完成于某一确定的状态,而是向未来,向新的可能开放。一旦停滞下来,它就会失去生命的活力、张力甚至腐化。在这里,方式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言行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而是一个表现事物属性的哲学范畴。方式并非简单地指“某种外在的形式或某种可供选择的手段”,而是指“从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上去表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发展阶段上直接实现出来的本质属性”。方式具有历史性,它表现的是一定历史时期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本质特点。它是特定时代、特定人群特殊的,对某一事物属性的模式化。因此,人的生存方式是人的生存的具体样式也是生存在特定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科学实践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它含有如下意蕴:科学实践,不是简单地为了生命的存活,而是为了生成着的存在。科学实践,不是为了动物式的、占有式的片面的生存,而是注重生存意义与生命质量,它强调的是人、社会、自然全面协调发展且具有自我反思、约束及调节机制与效应的属人的生存。科学实践,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化的手段或者谋生工具,而是为人的内在需求的乐生的目的,为未来的新的可能的生活;科学实践,不能仅仅为单个个体的生存,更应着眼全人类的生存。因为没有全人类的生存也就谈不上个体的生存。科学实践,不是一种僵化的、静止的表达,而是一种始终开放的、不断发展的追求。另一方面,人不是为了存在而存在,而是为了更好地存在而存在。人总是不断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于动物的物质需求而属于人自己的内在精神。

结语

通过以上对科学实践的考察,对于什么是科学实践的问题,可以给出这样的解答:科学实践是人通过认识自然与改造世自然的实践活动而实现人(社会)与自然自为的、开放的、历史的统一的一种生存方式。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M]. 人民出版社1997,第42页.

参考文献

[1] 艾伦·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M]. 邱仁宗译.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黄顺基、刘大椿.科学的哲学反思[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 吴彤.关于“实践”及其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7

[4] 李正风.实践建构论:对一种科学观的初步探讨[J].哲学研究,2006.1

对科学实践观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科学实践;哲学;范式;偶然性 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科学革命;对抗;小学科学学习

一、科学实践哲学的产生

在海德格尔看来,人首先不是表象者,而是制造者,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在世活动即日常活动本身就是解释学的。

哈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哲学的最终主宰者不是我们如何思考,而是我们做什么……哲学家们长久以来制作着科学的木乃伊”。 [4]

库恩扭转了表象主义,把科学规定为实践活动,提出“范式”概念:一定历史时期科学家们共同遵守的科学活动的模型和信念。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他论述了范式理论:前范式科学(经过竞争而建立起范式)――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使既有的范式发生动摇)――科学革命(经过竞争与选择而建立起新范式)――新常规科学。[4]

20世纪90年代,劳斯提出实践就是科学,科学实践概念不把实践与理论区分开,象科学工作的其他方面一样,理论化也是一种实践,科学研究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不但重新描绘了世界,也重构了世界。科学实践哲学从此创立。

二、科学实践哲学背景下小学科学实践构建路线

在上述路线中,“知识体系的精细化和完善” “实践的偶然性、主题性”是构建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的关键因素,下面将展开论述。

三、发展实践背景驱动知识体系完善性发展

科学哲学不仅赋予理论活动以优先性,甚至完全把科学作为一项理论事业,以至于把科学彻底理论化了,库恩说:主流的科学形象仅仅是一种幻想而已,科学实际的发展历程与此完全不同。[5]

以种植凤仙花为例,我们如果仅仅期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一生,和一生所要经历的过程,每个历程的特征。实践伊始就预设了一个回溯性:让学生最终认识凤仙花的一生,最终从科学活动抽身出来,然后追问其成果的真实性。

事实上,这个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科学,它所蕴含的科学内涵远远超过我们的教育期望值和预想值,它有可能生成人类现存认知范围的新知识,甚至是超越认知范围的新知识。如果从凤仙花的研究范式出发,可以延伸无限多的谜题,虽然这些谜题不一定是小学生可以解决的,但是他们有触及的权利,特定的年龄对事物有特定的理解角度,这种理解也有可能成为科学的革命性。

站在科学实践哲学的理解角度,那么这个种植活动中,科学教师的视野要在课程标准之上,与学生一起成为凤仙花种植的实践者,而且是提供范式精细化铺陈的实践者。

以凤仙花种植活动为例,我们学校的变异凤仙花研究就是凤仙花种植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在单瓣凤仙花种植中,我们发现其中一株凤仙花发生重瓣变异,于是把这棵变异的凤仙花种子保存下来,在后来的凤仙花种植实践活动中继续种植,已经经历了四代选种活动。当我们发现第一棵变异凤仙花开始,便从以下三方面搜集凤仙花的信息:

(一)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辐射性信息来源(见图1)

(二) “物种多样性”信息来源(见图2)

(三)“遗传多样性”信息来源(见图3)

在以上信息的收集过程中,本是简单的种植实践活动可以从遗传变异、基因改造、进化论等方面,一个接一个地添加上预见事实、概念、定律、理论…..完善和精细化凤仙花研究范式。而在这样重复的解谜实践活动中:教材、实验、技术、分析都包括在内。

随着信息增多,我们觉得仅仅在三年级经历一次凤仙花种植实践活动不足于完成凤仙花变异的解谜活动,于是在六年级的“本土花卉栽培”校本课程中,再增加一次变异凤仙花的种植活动。这些时间上延伸的事件和过程本身就是常规科学的实践活动,它已经高于常规科学的理解,走向凤仙花知识体系的精细化和完善化。

这个重复性发展凤仙花变异品种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收集了四个凤仙花知识体系不曾记载和描述的事件。

事件一:经历一代选种,跌落草地自然生长的种子比再在花盆里人工培植的更善于变异,变异花朵更多。

事件二:经历二代选种,同一株凤仙花中单瓣和重瓣凤仙花同时存在,而且不止一朵。

事件三:经历三代选种的重瓣变异凤仙花种子仍然可退化回单瓣凤仙花,而且是整株退化,大多数退化。(这一事件,让我们推测二代变异凤仙花变异是否受到非洲洋凤仙的影响)

事件四:经历四代选种的凤仙花竟然出现了类似“顶头凤仙”一样的花朵,指甲形花托消失,而且这个花朵与单瓣的带有指甲形花托的花、重瓣的带有指甲形花托的花同在一植株,数量不止一朵。(四代重瓣变异凤仙花在事件二的影响下,我们重置了重瓣变异凤仙花种子的种植条件,没有其他品种的凤仙花影响)

四、重视科学实践中的偶然性

我们所知道的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系很多是基于人类认知的,是概念化和理论化的体系,而实质上的生命科学体系,当下正演化的体系,它因不可描述,并不在我们的认知体系内。未被认知部分,通常以偶然性出现在科学实践中。正如随着凤仙花变异事件的积累,我们隐约感觉到凤仙花自然变异行为并不在凤仙花研究范式中,不曾被人描述过。

那么,它们是被忽视部分?还是实践的关键呢?

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证实很多偶然性正是新范式的产生。道尔顿既不是化学家,对化学也不感兴趣。他其实是个气象学家,他在偶然情况下导出化学原子论,受到化学权威贝尔托莱等的抨击。但一点都不影响化学原子论后来在化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在《科学的革命结构》中,库恩说:一个人投身于科学,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动机,他们之中有的希望为开拓新疆界所激励,有的希望发现新秩序,有的为检验已确立的知识…….一旦投入研究,他的动机又完全不同了……. [5]

回到我们的校本课程《酢浆草博物志》,这个实践最初起源于一个流行的“四叶草”(酢浆草)传说,最先被苏教版教材中遗传与变异内容部分引入,作为生物变异的例子。

范式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在环境中产生的变异现象,如果我们是在接受这个认识的基础上铺陈酢浆草研究范式,只需要观察变异叶,找变异叶,推测一下它们变异的原因。在未实践之前,我们必定有一个回溯性的推测:变异可能因为“光、养分、农药、辐射、竞争”。

我们带着一个回溯性推测去收集变异叶,这是我们学生有充分条件做的事,但我们没法建立可以验证任何一个推测的实验模型。

在观察和研究很多变异叶之后,我们发现酢浆草除了直接长出多于三瓣的叶子(这是其中的一个可能),还有一个与回溯性预测没有任何关联的偶然事件:叶片变异有不同的变化过程。于是我们对紫花酢浆草变异方式作出:七种过程推论、四种分类,七种命名。(见图4)

这样的结果连我们自己都很惊讶。这个偶然性的结果从没有人描述过,没有人肯定和否定过,我们觉得如果让植物学家看,也许会对于这个偶然事件的表征否定。事实上,当植物学专家郑易之看完这个推论之后,她给予的是肯定,即使可以否定这个偶然事件的表征,但没有证据可以否定它的存在。

这个科学实践活动的偶然事件违背了我们的实践初衷,也脱离了紫花酢浆草的研究范式。我们的实践应该去向何处?

中山大学的植物学教授希望我们继续追寻紫花酢浆草的变异原因。

再追溯回我们的动机,如果我们一如开始想寻求变因,没必要作过程的推论,只是找到决定变与不变条件即可。

这种变的方式与变因的联系更大?还是与酢浆草的本身的“行为”更大?

我们觉得这才是焦点,正因为这种矛盾,我们认为变的行为过程可能是植物本身的意识。

这是被酢浆草的范式研究直接忽略的事件,在以往的一切范式研究中都没有描述变的过程。难道只有我们才发现这个被忽略的细节吗?这肯定不是,不被提起,是因为它与现存的范式有对抗性。于是我们意识到,这也许是一次实践的革命性因素,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观念,也许因为这个诱因,我们开始涉猎更多植物学的领域,试图寻找一种与存世植物学范式表述不同的观念。

转机来自于BBC的《植物之歌》,该记录片堪称高清版的植物私生活,片中融入了一种革命性的观念:它从植物最先上岸讲起造世讲起,认为植物更影响地球的进化里程。正如Iain Stewart教授在片尾的结束语表达了得新思想:对于不起眼的小麦,到底是依赖人类更多,还是人类倚赖它更多。人类自认为建立了农业改变了世界,还是小麦让农业产生征服了大地。

此前,我们一直所认为植物无意识地生存,被动地被改变,在这个记录片里,我们看到不是一个植物被动改变说,而是主动创世说。

到此,似乎出现了一个与现存的植物学研究体系相对抗的新力量。这个力量认为植物有智能,如果植物有智能,它必定有行为和社会性。Stefano Mancuso在TED演讲 《植物智能的起源》,中提到植物有“玩耍”、“睡眠”、“觅食”等行为,1880年达尔文与佛朗西斯合著的 《植物运动的力量中》中提到植物的根尖相当于低等动物的大脑 [9](见图(5)。这些见地都非常对抗现存植物生命科学体系的范式,在过往的描述中都掩盖和忽视。

五、构建科学实践的主题性

劳斯说:把科学实践推广到科学研究环境之外,更关键的是对周围世界的重构。因为我们教材预设了回溯性的学习目标,我们的学习更侧重于对于儿童这个群体技能训练和情感态度观的建立,儿童这个群体对于世界的重构没有尽到他应有的能力。

从紫花酢浆草的变异方式开始,我们突然意识到,一个触手可及的条件和主题,对于开展科学实践学习十分重要。10多年前,我们学校所在的位置比较偏僻和原生态,偏僻和原生态对于物理工程方面的实践来说一个劣势,但是对于生命科学就是得天独厚的实践条件。以我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还有多少?――探究本土野生植物的回归》为例。

我们想了解对于本土野生植物的生存状况,小学生如何去得到这些数据呢?象植物学家那样夜以继日一样翻山越岭,记录现在植物物种的生存情况,收集当地植物物种分布情况,这显然是最直接的研究方式。但这不是他们可以做到的,对于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解决实践方式决定实践能走多远。

第一阶段:除了搜罗文献,我们设计了一个调查,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学生都成为受访者和访问者,《身边的野生植物访问》的调查表中,参与者先要受访他看见过那些野生植物,在哪见,什么时候见过。接着他去访问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妈、爷爷奶奶,调查他们看见过那些野生植物,在哪见,什么时候见过。从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出受访者年龄越大对野生植物辨认的准确率越高,知道的种类也多。30岁~40岁的受访者(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他们对野生植物的了大多来自儿童时代的影响。15岁以下受访者(弟弟妹妹、同学、朋友)对野生植物辨认的准确率最低他们把这些专门种的植物也当成了野生植物。15岁~30岁的受访者(哥哥、姐姐等)他们看到野生植物的地方会比15岁以下的访问者远一些,他们已经有机会到远处去寻找野生植物,也学到了有关野生植物的知识,准确率比较高。通过活动,我们知道野生植物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时间的消逝,正在逐渐减少,生存区域在缩减,我们身边能看到的野生植物越来越少。

第二阶段,我们想看看实际生存着的野生植物,在调查的98种深圳野生植物中,发现13种外来入侵植物,而且这些植物大多数已经繁衍泛滥,很常见,其中有1种灌木,12种花草。在余下的86种野生植物中有69种花草、12种灌木、4种乔木。深圳使用的园林植物大多来自国内有60.2%,但是属于广东物种只有14.7%,引进的外国物种数量高达39.8%,几乎是本地物种的三倍,而其他区域的高达45.5%,是本地物种的三倍多深圳使用的棕榈大多来自国内有42.6%,但是属于广东物种只有12.87%,引进的外国物种数量高达39.8%,几乎是本地物种的三倍,而其他区域的高达57.4%,是本地物种的6倍,而其他区域的高达29.73.5%,是本地物种的二倍多。深圳使用的树种和花草大多来自国内其它地方有84.5%,有26.2%适用全国各地,但不是专属华南物种,有58.4%根本不适用华南,是外迁植物,是华南专属15.6%的差不多四倍,这种程度足于破坏本土的华南植物群落。通过活动我们得知本土野生植物正受洋物种和外区域物种的威胁。

第三阶段,我们通过八个案例阐释本土野生植物回归优点是成本低、物种丰富、保持原植物生态平衡、植物化感作用均衡,群落物种相生相克平衡,生物波蔓延速度稳定,保持水土平衡;缺点有些物种不够美观,有些生存能力已经弱化。阐释本土野生植物具有生态平衡价值,具有人工植被不可替代的自然价值,提出了本土野生植物回归城市的几点建议:杂草放衍、本地珍稀野生植物培植、控制入侵植物,平衡自然群落的化感作用、格局控制,层次放任、角落丢荒、保留半自然状态、保留小自然群落、恢复地带性植物群落、模拟野生植物群落。

这看似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科学实践活动,目的非常清晰,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深圳商报当年用一个大篇幅报道了我们的实践活动,呼吁本土野生植物在绿化中应多使用。

但是从中震撼我们自己的不是那些可能影响社会的建议,我们更关注的是:泊来物种为什么能够迅速占领领地成为常见物种?这使我们怀疑本地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正在改变,本土野生植物物种正在逐年减少,泊来物种的数量正在增加。

我们更深刻反思“为什么是回归?而不是发展?”,是人类介入了植物社会,还是植物介入了人类社会?我们甚至怀疑植物的社会比人类的社会更复杂和充满斗争性。因为这种怀疑,我们去规划科学生态基地,建造一个小型本土植物生态系统。

我们找到了PBS《植物悄悄话》,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菟丝子选择寄主、植物的求救、野生烟草与昆虫的斗争和交流、斑点矢车菊通过释放毒素杀死别的植物来掠夺领土、羽扇豆兰释放草酸对抗斑点矢车菊。

不止一项试验表明植物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这种能力可以称作智力吗?这种能力背后的机制是激素、电信号还是某种神经系统?爱丁堡大学的托尼・特里瓦弗斯教授说:人类极大地忽视了植物的智力,植物能够计算,在细胞中一定进行着某种计算,但人们不知道这是怎么完成的。植物不但能预测未来,并能记得曾经历过的事情,还能对外界变化作出智能的反应。植物能够对环境进行评估,这意味着它们的行为比人们意识到的要复杂得多。

回顾我们的科学实践历程,我们的活动从教材而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连续的主题性实践,时时处处都能找到取向,不会规矩地回到“植物有生命,植物没智力,没行为,植物有多样性,有变异…….”这样的范式中,所以,我们的认识能走到“植物智能”这个临界点,在我们的科学教育中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植物智能”,而是把争议点最大程度地放大到日常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六、科学实践哲学背景下,关于小学科学学习的几个观点

在整个凤仙花种植实践活动中,科学教材的表述暗示:从凤仙花出现开始,它会经历“种子发芽长出茎叶开花结果种子成熟”这样一种生命历程。教材的表达方式影响着我们对科学发展的印象,也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事实上这个既不是凤仙花发展的过去,也不是现在,更不会是未来,只是认识碎片,是凤仙花研究范式中的断点表述。

我们的教育通常呈现的是100%认同的理论化体系,这是基于对未成年人的不信任。那对拥有对抗性和革命性的物质实践体系,怎么办?如果不选边靠,是否可以呈现两个体系的接点?是否可以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描述?“植物智能”和“植物社会”是我们看到的植物科学临界点,若干年后,如果有一天它们成为新的范式,站稳了脚,我们的教材是否如

每一次变革一样急急去修订呢?对于小学科学学习,我提几个个人观点。

观点一:科学实践哲学背景下,小学科学学习应该是一种脱离特定环境和条件的实践活动。科学普论、教材也只是实践的一部分,是实践的工具之一。

观点二:主题性科学实践更能找到概念世界与物质世界的连接点。积累型的科学实践文化更能促进科学革命的认同。

观点三:尊重科学认知的动态性,理解科学而非固化科学。科学的最新观点和研究成果,体现的都是科学旧范式和新范式的冲突,我们应该把这种矛盾性以儿童能理解的方式(例如:影像、图画等)在科学实践中展现。

观点四:教材应该适当留白,体现动态。科学实践哲学背景下的科学教育是开放和动态,这一特征应该体现在我们的学习具上,哪怕是一个单元里留白一课,这空白一课的实践时间、空间让实践者自己去表征,可以是延伸性实践,可以是主题性重复,也可以理解的重构。

对于真实的物质世界来说,儿童有他们重构世界权利和特有方式。对于世界的已知部分,儿童有权知道,也有权不接受;对于世界的未知部分,儿童有权认识,也有权描述,无论他将如何理解。表征只是实践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理论和概念终究会发生变化。科学是动态的、变化的,实践就是科学。人类永远无法表征物质世界的全部,因为它本身是物质世界的部分,科学实践是最接近客观世界的表征。

【参考文献】

[1]Hacking, I., 1983, Representing and Intervenng, Introductory topics in the Philosophy of Natural Scie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s.

[2]Rouse, J.,1987, Knowledge and Power: Toward a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3]刘郦,《知识与权力――科学知识的政治学》,《哲学研究》2002(2):68-71.

[4]孟强,《从表象到介入――科学实践的哲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a.

[5]托马斯.库恩著 金吾伦 胡新和译, 2003,科学革命的结构(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劳斯,《知识与权力》[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约瑟夫.劳斯 ,《涉入科学 [M ],江苏: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

对科学实践观的认识范文4

关键因素,在于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目前,一些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深,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实践中有的仍然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问题,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问题,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发展的问题,只顾自身和眼前利益、不顾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虽然认识问题解决了,但遇到了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更多的是找不到发展规律,不会转变发展方式,破解不了发展难题。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还不适应。总之,当前制约科学发展,有认识问题,体制问题,还有能力问题。三者之中,最主要的是能力问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提高了,就能转变发展理念、揭示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观念、体制问题也自然解决了。

科学实践,在于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实践是将人的价值理想转化为现实。在当代中国,这种实践活动就是科学实践。科学实践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实践的合理性问题,即自由(实践活动)必须既合乎人的目的又合乎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否则不但得不到自由,还会受到自然界无情的惩罚。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要根据“科学的认识”来规定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实践”。科学实践即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需要科学实践,科学实践需要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解决矛盾,在于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当前,我国的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党全国人民实践科学发展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要处理好六大关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当前发展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不仅要促进今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明后年以至更长时间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总量和结构的关系,既要保证总量平衡,又要加快结构调整;内需和外需的关系,重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各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解决这些矛盾,处理好这些关系,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对科学实践观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实践   直观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哲学理论活动的结晶。费尔巴哈突破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回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仍然存在着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的缺陷。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斗阵出发,依据哲学发展的必然逻辑,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提纲》正是马克思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的哲学一个重要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亲身实践的结晶。《提纲》对实践的强调就是对实践体验的理论回应。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特别是抛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但同时也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承认自然界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是人脑的产物,空间、时间和机械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的产物,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体。他肯定了世界可知性,坚持认识论上的反应论,但他把人看是一种脱离历史和社会关系而存在的生物,并唯心主义的解释社会现象,着就使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成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提纲》是哲学革命的重要标志。在《提纲》中,马克思恩格斯既分析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又吸取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并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运用辩证法深刻分析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发现了唯物史观,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提纲》对于哲学的革命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是有一个根本的基点是其核心,既实践的观点。马克思在草拟这份提纲时,已远远超出了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片面性的观点,明确地提出了新哲学最根本观点,即革命的实践的观点。在这一观点的统帅下,阐明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实践”本身的哲学阐明;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唯物主义视角来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三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来解释人的本质。

    另外,《提纲》指出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及其社会基础。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三大缺陷:一是旧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脱节,和形而上学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了形而上学性;二是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的反应论,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旧唯物主义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由于它的不彻底性,从而不能吧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贯彻到社会领域中去,从而而只是由社会意识去说明社会存在和发展。

对科学实践观的认识范文6

一、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全体教育局干部要统一思想认识,把学习实践活动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教育局始终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加快教育科学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超前准备,精心谋划,从2月初开始着手调研和制定方案,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初步动员,提出了明确要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

三、教育局开展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活动

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学校校长参观人福药业和宜化集团活动是次大调研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教育局开展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活动。这次活动有着重大意义。

组织教育局机关及局直教育系统各级干部,党员干部的科学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得还不够全面、不够系统;科学发展观作为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真正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还需要长期的反复学习和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在我们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教育的改革发展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我们一些干部还需要进一步充实推动科学发展必备的知识,提升科学发展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局机关、直属二级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不断开创全市教育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三、教育局开展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第一戒段活动之一------大调研---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学校校长参观人福药业和宜化集团完全符合建设精品的活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