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直接融资的优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直接融资的优缺点范文1
关键词:筹资方式;资金成本;财务风险;筹资决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引言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作为筹资主体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优化资本结构等需要,运用各种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本的活动。企业在筹资时,应分析预测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大小及相关的风险,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
二、企业筹资的方式
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形式,体现着资本的属性和期限。
1.股权筹资。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在公司投资入股并借以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它代表持股人在公司拥有的所有权。发行股票是一种直接融资方式,是股份公司获取自由资金的基本方式。
2.债券筹资。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用以记载和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发行债券规定发行人将于何时归还持有人的本金和利息,而债券持有人拥有按约定条件取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
3.融资租赁筹资。租赁是指财产所有人将其财产定期出租给需要这笔财产的人使用,并由后者向前者按期支付一定数额的租金作为报酬的经济行为。
4.银行长期借款筹资。银行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借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它是企业长期负债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目前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
5.吸收直接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以协议等形式吸收国家、其他企业和个人及外商等直接投入的资金,形成企业资本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6.商业信用筹资。商业信用筹资是指商品交易中因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三、筹资方式的优缺点分析
1.股权筹资。(1)发行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优点:①普通股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②没有规定的到期日,无须偿还,是公司的永久性资本; ③风险小,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④能提高公司的信誉。 缺点:①资本成本较高;②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③增发可能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2)发行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优点:①一般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②股利支付既有固定性,又有一定灵活性。缺点:①资本成本虽低于普通股,但是一般高于债券;②制约因素较多;③财务负担重。
2.债券筹资。优点:①筹资成本较低;②能够发挥财务杠杆作用;③保障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④便于调整公司资本结构。缺点:①财务风险较高;②限制条款较多;③筹资额有限;我国《公司法》规定,发行公司流通在外的债券累计总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3.融资租赁筹资。优点:①能够迅速获得所需资产;②限制条款少;③免遭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④全部租金通常在整个租期内分期支付,可以适当降低不能偿付的危险,并且租金费用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缺点:筹资成本较高,租金总额通常高于设备价值的30%;采用租赁筹资的方式如不能享受设备残值,也可视为承租企业的一种机会损失。
4.银行长期借款筹资。优点:①资金成本低;②筹资速度快;③借款弹性好;④借款利息费用固定,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缺点:①筹资数额有限;②限制条款较多;③财务风险较大。
5.吸收直接投资。优点:①增强企业形象;②一定程度降低财务风险。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企业控制权。
6.商业信用筹资。优点:①使用方便;②成本较低;③限制少。缺点: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公司缺乏信誉,则容易造成公司间的相互拖欠。
四、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原则及考虑的因素
1.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原则
(1)效益性原则。
(2)合理性原则。
(3)及时性原则。
2.筹资方式选择的考虑因素
(1)筹资数量。企业筹集资金的多少,与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成正比,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合理的匡算筹集数量。
(2)筹资成本。筹资本身意味着付出的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筹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
(3)筹资风险。指假使企业违约是否可能导致知情人或投资人采取法律措施以及是否可以引起企业破产等潜在风险。
(4)筹资实效。指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的时间灵活性。
五、我国企业选择筹资的策略
1.确定的筹资规模,控制负债经营比例。企业的资本结构中,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使企业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
2.充分考虑内外部经济状况。企业在选择筹资机会时要保证筹资方式不仅要与企业经济活动的周期和财务状况相匹配,也要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相匹配。
3.挖掘企业内部的筹资能力。不断提高和挖掘企业内部的筹资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中自创性的筹资渠道。
4.打造健康的筹资平台,提高自身资信水平。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信誉和资信等级,这是提高筹资能力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潘.现代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对策选择[J].
[2]陈涛.企业筹资方式的分析[J].
[3]李荣兰.刍议我国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J].
[4]郭勇.浅析企业的筹资方式[J].
[5]王瑞.中小企业筹资方式及评价[J].甘肃科技纵横,2011(04):93-94.
直接融资的优缺点范文2
关键词:企业财务 融资风险 规避措施
企业内部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风险,为了更好的面对和解决风险的不确定性,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就要对企业的预期收益进行科学的评估。融资风险将威胁到企业正常的运营发展,抗击风险的能力关乎着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情况。在规避企业风险的问题上,管理者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宏观环境的经济变化、资金流动的状况和融资结构等因素都进行综合的考虑,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规避企业财务融资风险。
一、企业财务融资存在风险的原因
(一)企业资产流动性差
资金的稳定能够帮助企业维持正常的经营运作,能够为企业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资产的流动能力和变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购买能力,与企业的成长息息相关,如果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过差,就会容易发生运营风险,在遇到经济市场出现严重动荡的时候,企业很可能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破产倒闭。所以,在企业的财务内部管理上,一定要对现金管理和应收账目管理采取科学的控制手段,保证企业支付能力不受到威胁。
(二)不合理的融资决策
企业的融资决策的内容一般包括几个方面,即融资方式决策、融资规模决策和融资结构决策等。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具体选择哪种融资方式、采取哪种措施都需要企业管理者依据企业资产情况而定,融资的规模应该能够与企业资本的规模成正比,在企业资本的规模较大而融资的规模较小时,就很容易错失企业盈利的机会。在资本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企业内部不能很好的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就会加大企业运营的资金成本,致使企业出现融资风险。
融资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虽然有自身的优势,但同时又在应对市场风险上体现出不同的缺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真实情况选择最为适宜的融资方式,才能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企业管理者要善于预测和发现市场风险,在事前做好应对和防护工作,才能更好的避免威胁出现。管理者要对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有清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在市场运营中最准确、最快速的找到融资方式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具体的融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股权融资。优点是企业资本稳定的基础;是企业良好信誉的基础;财务风险相对较小。缺点是相对于债务融资来说资本成本的负担较重;容易造成企业控制权力分散;披露成本和信息沟通成本较大。
直接融资。优点是生产能力形成速度快;容易进行信息沟通;融资费用低,融资手续简单。缺点是相对于股票融资来说资本成本过高;不利于产权交易;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企业管理。
普通股融资。优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能够有效的分散企业控制权力,帮助企业实现自主经营、自我管理;没有固定的股息负担;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促进股权的转让和流通。缺点是融资费用过高,手续复杂;生产能力形成速度慢;企业控制权力容易被经理人掌握。
留存收益。优点是不会发生融资费用;能够维持企业的控制权分布情况。缺点是融资的数额受到限制。
债务融资。优点是融资速度较快,弹性较大;能够稳定企业控制权;实现信息沟通低成本。缺点是不能形成稳定的资金基础;企业财务风险较大;融资的数额受到限制。
融资租赁。优点是在企业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可以更加迅速的融资到所需资金;财务风险较小;受到的限制较少;能够延长融资资金。缺点是资本成本过高。
债券融资。优点是一次性融资数额巨大;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受到的限制较少。缺点是加强资本成本的负担;资本成本较高。
二、企业财务融资风险规避的措施
(一)构建风险控制框架
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融资风险控制框架,要涵盖内部财务管理环境、目标设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等多个方面,其中对财务管理环境的监控是整个框架的基础,需要企业管理者深挖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人文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同时针对管理策略和人员配置进行优化评估,才能彻底发现企业财务融资的风险,再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尽早规避风险。
(二)确定企业融资结构和负债结构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进行合理的配置,将投资目标的风险降到最低,管理者要将负债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能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可偿性。企业要依据现金流的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要将融资弹性进行严格的监督。
(三)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
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是保证企业能够规避风险的基础,企业在选择融资机构的时候应该注意资金结构和负债结构,要对资金的期限、来源有严格的规划和控制,要考虑不同融资方式的风险,选择最适宜的融资渠道才能保证企业正常平稳的发展。不同的融资方式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效益,管理者一定要在资金回报率、资金流传次数和信用风险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对资产负债进行综合评价之后再进行选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企业财务在进行融资活动时要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才能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企业正常平稳的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降低风险发生,企业财务部门要在制定融资风险框架的同时,设计最为合理的融资结构和负债结构,才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运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洪哲.基于企业融资风险的规避与防范策略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
[2]王帮忠.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规避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
直接融资的优缺点范文3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03-02
一、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自身的范围、载体、方式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充实。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对资产证券化进行界定,得出的定义是不同的,故至今理论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某种可预测现金收入属性的资产或资产组合,通过发行以其为担保的资产支撑证券ABS(Asset-Backed-Securities),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一种手段。就笔者看来,目前是否形成统一的定义不应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因为其应用范围仍在不断扩大。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创新,重要的是技术的运用。为此,我们必须找出该种方法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资产证券化的本质特征是用“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作为偿付证券的资金来源,其核心是对金融资产中的风险与收益要素的分离与重组,使其定价和重新配置更为有效,从而参与各方均获得收益。
资产证券化不仅是一种金融产品创新,更是一种融资体制的创新。传统的融资体制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以股票、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和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信用中介的间接融资。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融资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有两个方面的突破。第一,资产证券化是间接融资的直接化,打通了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通道,加速了金融体系从银行本位向市场本位的转化。这种转化对于提高金融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花旗集团的董事局主席约翰・里德曾给资产证券化下了这样的定义:“资产证券化是高效率的公众资本市场对债务融资中的低效率、高成本的金融中介的替代。”第二,资产证券化是对传统信用体制的革命,使金融效率进一步提高。传统融资方式,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其信用基础都是债务人的整体信用,包括主体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信用的评定是这些因素的加权平均。如果某一主体的某一方面出现问题,那么信用因素的加权平均值就会打折扣,融资通道就会梗阻。资产证券化通过结构安排和信用重组,把信用保证具体落实在主体的信用因素中的最客观的部分――资产,为那些整体信用不佳,而具有优良资产保证的信用主体进入资本市场打开了大门,从而疏通了融资通道的梗阻,使金融制度的融通效率大大提高了。
二、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
从国际与国内的实践来看,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程序是:(1)原始权益人通过发起程序将可预见的现金流资产组合成资产池。(2)由原始权益人或独立的第三方组建特设信托机构(SPV),然后以真实出售的方式将原始权益人的证券化资产合法转让给特设信托机构,在转让过程中通常由信用增级机构通过担保或保险等形式对特设信托机构进行信用增级。(3)特设信托机构以受让的资产为支撑,经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后,聘请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撑证券(ABS)来筹集资金,并用该资金来购买原始权益人所转让的资产。(4)服务人负责向原始债务人收款,然后将源自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转交给受托人,再由受托人向资产支撑证券的投资者支付本息。
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而言,资产证券化的特点与优势在于:(1)降低筹资成本。这种方式是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融资,资金来源渠道多、销售容量大,且资产升级后信用级别高因而利率较低,从而降低了筹资成本。(2)提高信用等级。这种方式通过SPV发行证券筹集资金,不反映在原始权益人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上,从而避免了对原始权益人资产质量的限制。即证券只与SPV的信用等级有关,而与原始权益人的自身信用等级无关,从而使得一些信用等级低的项目也能采用这种方式通过信用增级到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充分显示出金融创新的优势。(3)降低风险。这种方式割断了项目原始权益人自身的风险和项目资产未来现金收入的风险,证券的收益仅仅与项目未来现金收入有关,而与原始权益人风险无关。同时由于在国际证券市场发行的证券是由众多的投资者购买,因而也分散了风险。
三、资产证券化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
(一)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我国的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仍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具有建设期长、需要资金量大、回报期长的特点,我国一般采取用财政资金、发行国债或向国外借款等单一国家投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随着各地区的发展,这些途径的资金来源也越来越满足不了资金需求,且采用这些办法项目的风险完全由政府来承担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较低。当然,近几年来,国家鼓励多种资金进入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趋于多元化,但政府资金仍占主导,且在现有的筹资方法中这种趋势必将延续,因为企业不会也不可能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这种流动性差、期限长的项目中。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必会向服务型政府转化,政府就无能力也没必要完全承担这种风险。而且,由于我国居民消费低迷,经济增长速度是以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为保证的,且我国今后几年仍会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这就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来保证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我国的居民储蓄却以超常的速度增长着,目前已超过十万亿以上,虽然股票市场吸引了一部分资金,但所占比例极小。另外,保险资金、养老资金和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需要寻找收益稳定、期限长、风险低的投资工具。如何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与居民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联系起来呢?资产证券化的时间证明它是一条能够广泛筹集多方资金,为大型项目进行融资的有效途径。
(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基础设施通常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如电力、通讯、市政基础设施等。而第二类基础设施,如市政公路(收费的道路除外)、排污设施、环保设施等,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性,是典型的纯公物品。根据资产证券化的特征和运行要求,对于纯公共品,人们无法制定恰当的价格也不存在收费的可能(或收费成本太高,使之成为不可能)。并且这些公共品具有显著的外部正效应,任何私人部门都不愿进入该领域,因而只有采取政府公共生产的方式免费提供。而对于第一类如电力、通讯和收费的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未来的现金流比较稳定可靠、容易计算,符合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要求,故这部分项目可以用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另外,即使建成的这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同样可以进行证券化处理,享受资产证券化带来的益处。如黄河公路大桥和高速公路。我国一些地方的实践也给予了证明。另外,我国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和发达的国际资本市场也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了舞台。综合以上分析,基础设施项目资产证券化对我国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有效缓解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2)减轻我国财政支出压力和外债压力,便于政府集中财力履行其他职能。(3)增加投资品种,活跃资本市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4)分散风险,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5)改进银行、企业资产管理,提高其资金流动性,促进其发展。(6)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
[1]彭冰.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解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2]涂永红,刘柏荣.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3]于凤坤.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4]何小锋.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l版.
直接融资的优缺点范文4
关键词 企业资本运作 现状 解决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资本市场的成熟也促进了金融体制与经济体系的完善。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发展过程中,资金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而作为重要的运营方式之一,资本运作已成为分析并衡量企业经营成果不可或缺的一项因素。在此种情况下,企业为实现资本的积累与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就应当注重资本运作的开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资本运作效益的全面提升。
一、我国企业资本运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加入WTO以后,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除了外资已经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流向了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外,沿海地区的外资也逐渐流向内陆地区。[1]对于各大企业而言,其经营结构与经营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开展资本运作的时间不长,还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企业的资本市场功能缺乏完善性
经调查分析得知,企业资本市场功能缺乏完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由于不具备完善的资金风险定价以及资金运作风险评价两项功能,使得我国证券交易市场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在企业上市方面存在不小的误区,一些企业甚至打着上市的幌子来开展圈钱交易。此外,有的企业不具备强有力的社会责任心,通过欺骗散户股民来达到维持高股价的目的。(2)过度发挥资本融资功能。部分企业把资本市场当作一项重要的融资渠道,并通过收购、合并企业的方式来引起大众的注意,进而实现股票价格的抬高,营造一种生产经营良好的假象。(3)在资本市场中,资源配置功能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基础型与支柱型产业在上市公司中所占的比重偏低。不少投资人员对这一现象不够重视,导致市场对长期投资资产的价值认可度不高,市场的资源配置与国家相关政策轨道发生偏离,对基础产业的发展及总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2]
(二)未能充分优化企业资本市场的融资结构
企业开展资本运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即为“融资运营”,当前,企业主要采取的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考虑到这两种融资方式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因而为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润,就需要根据资本市场及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企业在开展银行借贷等外部股权融资之前,应先选择内部直接融资方式。但是直至目前,企业较少应用自行发行的债券与股票,更多的是选择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这一做法给银行带来了不小的风险,企业也必须背负较高的银行债务负担,并且给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不具备健全的企业资本市场机制结构
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健全的资本市场,大大降低了资本运作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本市场现有的中介机构不具备高度责任感与独立的工作氛围,对客户的服务态度比较差,有的甚至还会出现坐庄等违法事件。(2)缺乏资本市场机构的投资者,难以全面开发市场信息,导致信息传播滞后现象的出现。(3)证券市场不具备完整的信息披露,除了无法及时传递信息外,信息披露分布状况的问题也比较大。(4)资本市场监管工作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监管体制的作用,并且在证监会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政治色彩。
二、解决企业资本运作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加大资本运作管理及相关机制的创新力度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为促进资本运作的长远发展,并顺利进入到资本化市场中,做好管理与体制的创新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企业各项生产及经营活动主要表现为对资本的运作与管理,此为企业资本运作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所在。在此种形势下,各大企业就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产权管理制度,在完善内部组织管理机构,加大内部控制力度的基础上,实现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
(二)加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当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运作成本过高时,就会对企业的生存及未来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为增加企业资本价值,确保发展所需资金,进而实现良好利润的获得,做好资本运作成本的控制工作意义重大。具体来说,企业应当从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及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来对融资比例进行调整,并借助经济杠杆指标来对资金成本进行调整与严格控制,从而实现自身资本结构的全面优化。我国大部分企业当前资产负债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从长远角度考虑,应当对债务及股权的融资比例进行调整。[3]其中,相比于银行借贷的成本,债务融资的成本要更低一些。因此,企业为有效减少生产经营中受到的压力,并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应当将债券的融资比例进行适当增加。
(三)注重企业员工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任何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均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然而实际上,我国不少企业不具备高能力、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未能及时向企业的资本运作提供科学、可靠的材料,进而大大降低了资金运作的效率。而作为专业性非常强的一种综合管理方式,资本运作对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以及试剂操作能力等,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此,企业就应当高度重视员工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促进企业资本运作效率及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加快完善市场信托体制的建立
作为我国的一项新兴市场,产权交易及信托凭证市场尚不成熟,在市场中的占有程度及发展规模还存在不小的局限性。但是,这些市场依然有着积极的发展趋势。因此,为将企业资金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共同发展,就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小规模的融资方式。[4]
(五)将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现阶段,可用的融资方式较多,对于企业而言,不可采取同一种方式来开展资金运作,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合作使用直接与间接融资方式。例如,可将股权融资方式应用在风险比较高的项目中,而对于风险比较低的项目,则可应用债券的融资方式。
三、结语
随着国际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其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此种形势下,企业为有效解决资金问题,促进资产快速增值,实现最大化目标利润的获得,就应当从创新资本运作管理、优化自身资本结构、加大员工培养力度、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信托体制等方面出发,充分搞好资金运作工作,最终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大唐集团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杨国.企业资本运作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0,6(08):91-92.
[2] 牟生洪.我国企业资本运作的方式和完善对策分析[J].经济论坛,2012,7(21): 27-28.
直接融资的优缺点范文5
关键词:创业板;资本市场;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8日
一、引言
我国经济由依赖出口、投资转为以消费、科技创新为导向,可以预见未来将有一大批企业通过经营模式和技术的创新,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如何通过资本市场来支持与扶持这类企业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环节。创业板可以为这类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新股东进行外部监督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但现阶段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许多问题,如财务造假、包装上市、保荐人不尽责等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2013年10月30日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分别从五个方面做出说明:(一)推进新股市场化发行机制;(二)强化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等责任主体的诚信义务;(三)进一步提高新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四)改革新股配售方式;(五)加大监管力度,切实维护“三公”原则。暂停一年之久IPO重新开闸,创业板市场在2014年1月21日迎来五家新上市公司。
二、创业板市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一)创业板的历史起点。创业板起源于美国,发展于美国。在19世纪末期,开始有了场外交易市场,其特征是参与广泛、自由竞争、组织灵活、富有活力。1968年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开始创建“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SDAQ)。1971年2月8日,该系统正式启动,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规模,提升了交易的效率。经过数十年发展,孕育出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和脸谱等一批国际性企业。各国和地区效仿美国推出自己的创业板市场,建立起审核制度、交易制度、监管制度、退市制度。
(二)创业板的逻辑起点。1、科技创新说。迎合了20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大量有胆识和技术的企业家纷纷成立企业。新型科技企业对资金的渴望,需要一种匹配的金融制度推动企业创新。美国的纳斯达克正是基于科技创新对金融效率的需求,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2、金融结构说。现代金融体系变动方向是向结构化的金融市场转变。结构化金融市场具有单一金融市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能有效满足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3、中小企业融资说。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完善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支持,满足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要,带动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及风险投资等进一步向中小企业注入资金。
三、现阶段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新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一)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新特点。创业板(简称GEM)又称为二板市场,是指无法满足主板市场上市条件新兴公司和高成长性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是对主板市场的一种有效补充。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企业正式在深圳创业板集中上市,标志着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成立。截止到2013年底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总额达到356家。随着新一轮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整个资本市场上市企业IPO暂停一年多,而大量的拟上市中小企业选择登陆创业板。根据2014年1月9日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拟上市企业达到239家。
(二)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帮助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创业板市场上市门槛低,大量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在商业模式、技术上积累了优势,通过上市融得企业发展的资金,在社会资源配置上具有导向作用,激励出一大批企业家的创业热情;第二,推动拟上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创业板市场上市中大部分企业由有限公司到股份公司,最终成为公众公司。企业建立一系列配套的企业制度,引入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推行股权激励政策,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三,为风险投资提供了退出机制。风险投资在企业初创期时,给予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巩固市场,发展先进技术,形成了一套良性循环体系。创业板退出机制为风险投资退出提供较为方便有效的渠道,实现了产业与资本互动;第四,对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具有重大意义。创业板采取平行于主板的独立模式,为创新型和成长型企业搭建融资平台,缓解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层次缺失问题,延伸了资本市场所覆盖的企业范围。
四、各个国家和地区创业板市场成功与失败原因分析
放眼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所推出的创业板市场,除了美国和英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退出创业板不算成功,分析各国和地区创业板市场的优缺点,对发展和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主要因素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模式与金融文化。国际上把金融模式可以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美国和英国的金融体系属于市场主导型,日本和德国金融体系属于银行主导型。创业板定位服务于成长型创新企业,不同模式下创业板市场状态有差别。市场主导型下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是主要助推动力,通过资本市场建立起风险转移和过滤机制,创业板市场更能有效地承担创业的风险,有利于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发展。银行主导型下的金融体系,更擅长复制其他国家成熟技术和产业,创业板成功的概率小,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市场主导型下的金融文化更加强调竞争、创新、喜好风险,创业板市场培育出大量优秀企业。银行主导下金融文化更加稳健、保守、厌恶风险,热衷于大型集团和银企合作模式,创业板市场缺乏活力。
(二)制度设计和监管体系。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安排包括发行、上市、交易、原始股东或创业股东退出、信息披露、退市等环节区别于主板市场。美国和英国创业板市场成功与制度设计有很大关系,但一国和地区的发行制度必须符合本国实际情况标准。美国创业板市场采用做市商制度并规定至少有3家做市商为股票做市,促进了竞争,保证股票足够流动性。英国创业板市场实行“终身保荐人”监管制度,使得保荐人和推荐上市企业形成利益共享,保证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严格的退市制度建设,通过较高的退市率,美国和英国创业板市场形成了良好信号传递效应。通过信息披露,严格的监督体系也是美国和英国创业板市场成功的因素。通过信息公开降低信息不对称,引导投资者做出正确选择,保障和维护投资者的权益。
(三)经济的规模和成长性。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成长性高,相应承担的风险也大。上市公司的退市速度较主板快,如果没有新上市资源补充,就会使创业板市场丧失成长性,成为一潭无鱼之水,形成一个边缘的创业板市场,使得经济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美国的创业板市场的成功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国内、国际上占据大量份额,有源源不断的中小创新企业成立,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上市资源。同时,美国创业板市场吸引了大量非本土的创新企业上市,促使了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规模小,创新型企业数量不多,难以形成足够上市资源。
五、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问题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我国创业板市场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主要突出在未能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创业板市场成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会计事务所等欺诈场所,大量不具有上市资格的企业通过包装进入市场,对我国创业板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以下通过三个方面阐述现阶段创业板存在问题:
(一)借顺风车上市前突击入股。在中国创业板市场中大量存在依靠个人的社会关系不参与最初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通过非正常手段突击入股。在IPO之前突击入股,上市后进行套现,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原则。在我国资本市场过去存在“保荐+直投”模式,证券公司承销人与发行人合谋抬高一级市场发行价格,以及大量风险投资公司扎堆在首次公开发行前入股,严重扭曲了企业上市的动机。拟上市企业原股东与证券公司合谋财务过度包装,上市之后业绩变脸,对投资者来说是个损失,更是对监管制度的践踏。
(二)上市企业高管离职出售股票。上市企业高管作为企业的创始人,在上市一段时间以后选择辞职,然后等待原始股票解禁后出售股票获得收益。如果创业板市场存在极少数高管离职解禁出售股票不为过,但市场中存在大量这样的企业高管,让我们对企业的前景和未来发展状况担忧,也进一步对创业板市场未来发展困扰。根据choice资讯数据库统计,2013年大股东减持股份金额高达136亿元。
(三)超募资金。对创业初期的企业来说,资金的短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通过在创业板上市获得大量闲置资金也是一种困扰。过多的超募资金使得创业者容易迷失企业的定位方向,导致企业的投资粗放式发展,盲目扩大,失败的概率也大。过多的超募资金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降低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也降低了股东的潜在收益。过多的超募资金会使得上市公司减少财务费用支出,财务指标容易使投资者产生错误投资决定。
六、改进措施
针对上面阐述的现象提出对策,通过简要的分析能够促使创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发展更进一步深化。
(一)建立更为公平的交易场所。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大力发展“新三板”非上市的公司股权的转让,国家从制度层面更早的入手,规范并强化信息披露,建立起更为公平的资本市场体系。扩大“新三板”挂牌企业,为创业板提供更为优质的企业资源,既能有效防止突击入股现象,更能让企业取得定向再融资。现阶段新股发行正向注册制过渡,监管部门应以信息披露建设为核心,拟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应更加注重风险的披露,使得投资者能意识到风险。
(二)对造假行为进行严惩。证监会建立违法信息举报制度,通过奖励举报者行为来规范市场行为,在微观层面形成制度约束。证监会改革保荐人制度,对过快业绩变脸上市公司进行处罚,从严治理,进一步净化创业板市场氛围。证监会建立起保护投资者赔偿机制,通过证券公司设立专门赔偿基金,来规范证券公司行为,形成制度上约束。
(三)规范IPO定价。IPO的合理定价不仅使得市场效率更高,而且是对创业家多年经营回报的激励。合理的定价是资本市场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创业板也不例外。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面临风险大,可以通过提前预披露阶段告诉投资者警惕风险。改革询价制度和新股申购交易规定,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一级市场发行方式。虽然新股发行制度引入“老股转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超募资金,但比例应有所限制,避免大股东一次性大量套现。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吴晓求.中国创业板市场:现状与未来[J].财贸经济,2011.4.
直接融资的优缺点范文6
【关键词】关系型借贷;社会嵌入性;信息不对称;信用创新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中心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匮乏将直接导致技术投入不足、市场拓展力度不够等一系列困难,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之所以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和自身缺陷。
1.首先,由于受外部融资环境的限制,中小企业难以走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上市门槛高、债券市场规模较小等原因使得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获得所需资金。而在间接融资方面,民间借贷由于其种种弊端受到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限制。
2.此外,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缺陷也是导致其融资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的程度较高,经营的不确定性高风险大,诚信度较低,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显然,基于一种理性的选择,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商业银行当然更愿意贷款给财务信息及其它信息公开程度较高的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以此来降低自身的贷款风险。
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尤其在促进科技进步、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中小企业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找有效对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近年来,关系型借贷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及银行的关注和重视。
二、关系型借贷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一)关系型借贷的含义及特点
要理解关系型借贷的本质,首先,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认识两个概念:关系和社会资本。在社会学中,关系是指双方通过社会交往建立的、以涉取信息的便利条件。建立和保持紧密的关系纽带是一种社会性的相互依存,行动者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甚至单方转让自己对资源的控制,其结果就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科曼,1999)。另一个相关概念是社会资本,科曼等社会学者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个人通过社会关系涉取稀缺的资源并由此获利的能力。企业的社会资本实际上就是为了建立、巩固和发展其社会网络进行投资所带来的稳定的联系,进而通过这种稳定联系根据自身需要获得相关利益。
因此,中小企业基于关系的借贷模式,是指借款人和贷款人通过建立长期的多渠道的往来关系,来获得信贷决策中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关系型借贷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这种双方的往来关系是长期的、多渠道的、互动的,需要不断的去维护。2.这些信息除了包括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外,还包含了更多隐性的“软”信息,例如企业的信誉、行为、企业主的个人品行等。3.而且这些信息具有一定的专有性,外界的普通公众一般无法获得,仅仅为借贷双方所特有。
(二)中小企业关系型借贷的可行性分析
1.“社会嵌入性”是关系型借贷的理论基础
关系型借贷之所以具有存在的可行性和价值,主要源于“社会嵌入性”理论,即经济行为嵌入在社会关系之中。社会嵌入性理论框架告诉我们,在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进行交易时,社会关系起着重要作用。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对社会关系的投资来便利自己的经济行为并获得收益。
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正是体现了以“社会嵌入性”为基础的经济交易行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化的程度较高,企业与投资者双方都不得不花费成本去获得有关对方的额外信息,双方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一方面扩充了信息流动的渠道,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信息的层次和背景。
2.关系型借贷对于银企双方都具有明显优势
总体来说,当银企关系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投资,关系型借贷就加强了双方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缓解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也为银行创造了新的价值,因此这是一种双赢的经济行为。具体来看,与传统的借贷模式相比,关系型借贷有着以下明显的优势。
(1)由于是建立在长期的多渠道往来关系的基础之上,关系型借贷能有效降低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的程度,使企业的财务问题能够在早期被发觉和解决。
(2)关系型借贷也降低了银企之间的交易成本。同样在借贷市场上,当企业选择向特定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当银行在面对相似的受到借款配给限制的中小企业当中、实际决定将借贷发放给哪一家企业时,双方所拥有的社会关系资源也显著影响了双方的行为和后果。
(3)借贷关系的长期性和重复性,能有效降低双方的风险。由于建立交易所共同经历了长期的联系,使得双方可以更好地识别出风险、更好地识别出对方在面临风险时的反应和应对策略。
3.关系型借贷在我国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现实基础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现实来看,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内部借贷,另一个是产业集群与银行之间的借贷。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聚集,集群内各个成员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以地理因素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发展尤为明显,在某一个狭小的地理区域内聚集了数目众多的中小企业,由于地方社会网络的关系,这些中小企业的企业主可能相互熟悉,有的甚至是同学、朋友或亲戚。即使是不熟悉的企业主,也可以由政府出面,主动引导,形成产业集群。基于社会关系网络所形成的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产业文化,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增加产业集群内各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机会。
三、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关系型借贷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银行自身重视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
由于考虑到收益、交易成本和风险等方面的因素,银行往往非常重视与优质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实力强劲的进出口企业,轻视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国家应积极鼓励和促进金融机构对一些潜在优质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加强银行对中小企业关系型借贷的重视。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创新
信用是避免中小企业道德风险的关键因素,要进一步推动关系型借贷在我国的发展,必须深入了解中小企业的信用。政府或者金融机构要积极建立比较完整的中小企业数据信用平台,从各方面收集关于企业信用的信息,包括企业的注册、年检、财产抵押、合同履行、商标信誉、各种资质、经营情况及违法行为等信用数据,而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站或其它媒介向社会公布,银行和其它企业可以公开查询某特定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
四、结论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断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上看,关系型借贷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在现实中,关系型借贷在我国有一定发展但还不够完善,无论对于政府、金融机构还是中小企业自身而言,都要高度重视关系型借贷这一模式,充分发挥其优势。总之,关系型借贷在我国是很有生命力的,只要很好地认识并运用其优缺点,相信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彬洪,吴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