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制药工程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制药工程的认识

制药工程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 单元操作 工学研融合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部分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

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我国正加快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创新驱动的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各级各类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我国的技能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一直紧缺,近年来有数据显示,我国应用型人才的缺口约有三四百万。

高职院校是服务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要求,走出了一条新的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导向,“工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大量的丰硕成果。[1]

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了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提出高职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培养在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何谓“工学研融合”

“工学研融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工学研融合”已经成为获得世界范围内普遍认可的高职教育模式,是综合利用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不同组织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就业竞争力等综合素质为重点,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培养具有丰富实践技能的高技能型人才的一种培养方式。长期以来,由于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不足,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等原因,导致一方面高职院校实训实习基地等办学资源不足,培养方式及目标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企业缺乏高技能型人才,科研成果转化困难和竞争力缺乏等。因此,对高职院校工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国外工业化时间较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在学研产结合上有许多成功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德国实施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构成的“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美国实施高校和企业合作的高等教育模式,英国实施“工读交替制”的多科技术学院体系,台湾地区颇具特色的技职教育系统等均称为高职教育的典型模范。

3.我省“工学研融合”的尝试与探索

美国的“美国高校大学――企业关系委员会”、被视为“德国经济腾飞秘密武器”的“双元制”、法国的“教育――企业工作线”等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经验表明,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最成功、最有效的办学模式。

作为职教大省,江苏省高职教育率先开展工学研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其规模和数量都位于全国高职教育的前列。但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其中很多模式都只是对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既有模式的借鉴与改造,缺乏因地制宜的创新,在适用性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江苏省一半以上的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满十年,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资格证书制度不完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企业参与度不够、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建设低水平重复、创新项目不足和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且在高职教育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2]

4.单元操作对于制药专业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综合学科体系的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归纳、演绎、分析和综合,制药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以致我国高职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很高,但是动手实践能力却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时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如到岗后不能立刻上岗,岗前培训费时费力,严格一点说相比非专业社会劳动者没有太大的优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职业院校把目光聚焦到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上,而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则是改革的核心。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必然强调其职业性,必须以能力为本位,改变以往实践教学中以验证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体系。在工作过程中,把能体现出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典型任务作为学习内容,真正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起来,构建起理论与实践教学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确保实现“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目的。

制药单元操作是药品制造专业最能体现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核心课程,企业一线生产技术骨干的实际工作往往涵盖了生产工艺、设备、自动化、GMP、质量控制、成本核算等综合技能和素质。现有的教材中找不到符合“工学研融合”的新的学习领域课程要求的教材,因此,除了迫切需要编写一套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以实际生产任务为导向的,体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制药单元操作”相关教材。而教材的素材除了课程本身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专任教师经常深入企业一线生产岗位,与企业工程师或技术人员甚至一线工人进行调研,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3]

制药专业中与制药单元操作尤其是化学原料药单元操作相近课程的改革在高职院校已经展开,这方面的“工学研融合”课改课程已有《制药过程设备》、《化工单元操作》、《流体输送》、《流体输送与传热》等,有的还申报了国家精品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制药过程设备》是制药类专业适用的教材,其参编作者有5%来自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然而该教材仍然存在重理论偏设备的问题,没有系统地让读者真正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篇幅虽小却不精炼,似乎是精简的化工原理的上篇。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工单元操作训练》及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流体输送与过滤操作实训》等教材主要是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或孤立的小实验,教材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实训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因此,制药专业制药单元操作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是必然趋势。

5.如何实现制药专业单元操作“工学研融合”

在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教育管理要正确定位,明确高职办学目标,培养充足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实用专门人才,走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研融合”之路。目前我国的工学研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工学研融合的成功案例比较少,几乎没有成功经验的汲取,造成了工学研融合发展缓慢。由于经济体制、政策、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在学研产方面的探索也非常的有限,这使得学校和企业在合作的时候存在一定风险,无章可循。

制药专业单元操作如流体输送、沉降和过滤、搅拌、加热和冷却、蒸发和蒸馏、结晶和干燥等具有共同的物理变化、遵循共同的基本规律的基本操作。单元操作是制药专业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核心技术。因为所有的药物生产过程都是由上面所提到的若干种单元操作组合而成。而这门课程在学校教师往往都是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多媒体演示来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而实际生产中要求技术人员不是用眼睛看,更不是理论知识的回放。

以下是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传统模式和“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目前制药专业社会和行业发展及岗位需求,借鉴苏州高职院校学研产结合层次结构[2],对目前存在现状和解决措施作以下探讨。

(1)培养目标

目前现状:学校培养制药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针对性不强,实习到岗后依旧手足无措,不能将在校所学技能应用到相应岗位。高职院校应突破校本位的封闭单一办学模式,考虑市场因素的同时寻求与企业行业的紧密对接,以工学研结合教育为切入方式,以校企结合、定向培养企业急需人才为切入点,保证“工学研融合”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主动聘请制药企业人员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同时企业也应认识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统一学校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4]

(2)专业设置与改造

目前现状:学校定性地做一定的市场调查,主要依学科和自身条件设置专业。但是由于制药专业性较强,市场是动态的,企业的需求三年后往往有较大变动。学校培养学生的计划赶不上市场和行业需求的变化。学校市场调研人员因调研的可操作性和其他因素使得调研数据往往非企业行业的第一手数据,与实际需求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若学校主动聘请企业行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及生产一线操作人员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将其作为自身工作的一部分,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共同参与新专业设置和旧专业改造,则能够帮助学校培养企业自身所需要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上岗,并能学以致用的人才。

(3)课程体系

目前状况:企业认为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学校的事情;学校课程体系设计没有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这样所带来的直接问题是学校的课程体系没有突出职业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优势,即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是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企业将制药生产中关键核心技术、成熟技术和技术改进引入课程体系,同时学校要注意相关核心技术的保密工作。这样既能突出制药专业课程体系的灵活性、职业功能性,同时制药企业的参与保证了校企共同建立起来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质量,实现资源共享和双赢目标。

(4)教学条件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现状:企业只是为教学提供一定的设备、场地,而这些设备和场地毫无疑问是目前行业非主流甚至淘汰的设备和场地,所以学生到岗后仍然不能快速顶岗。学生还是以认识实践为主,学校仍采用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脱离生产。解决教学条件的约束的切实可行的途径是校企在共同的利益驱动下,如订单培养,在学校为企业输送专门技术人员的这一共同利益驱动下,校企才能真正紧密结合,共同进行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构建起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体系。

(5)毕业实习与就业

目前现状:学生的毕业实习只是参观性的,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起到顶岗实训的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校企共同做好毕业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在甚至能为企业所用,既让学生初尝了职业成就感,使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又使三年大学生涯有一个圆满结局。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实训,毕业后还能被企业留用。

(6)科技合作

目前现状:学校与企业基本没有或属偶然行为。目前中小型制药企业往往没有自己的研发部门,都实行研发外包;大型制药企业虽然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或部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企业众多产品的研发创新和技术革新,尤其是制药生产工艺和技术优化改革。而这些成果转化或技术转让往往都发生在盈利性为唯一目的的科研院所,但是这些科研院所的成果一般并不成熟,且几乎没有后期的维护。高职院校往往没有企业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在设备上,同时自身实力制约了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学研产的结合。所以企业很少青睐高职院校,形成没有需求也就没有发展的局面。如果企业和学校有长期合作的具体规划、目标、投入和利益分配协议,则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也能让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取得较大进步。

(7)质量评估

目前现状:企业是旁观者,不参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学校也只是把评估看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的事情。如果学校和企业都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质量评估,建立起内外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则将大大促进“工学研融合”的良性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实用型人才。[4]

参考文献:

[1]夏建国,李晓军.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高职高专院校内涵发展[J].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2,(34):60-67.

[2]李熙.苏州高职院校学研产结合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3]陈建军.对台州高职制药单元操作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探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97-498.

制药工程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工程管理;管理人员;基础条件;人员素质;培养模式;意义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建设投资规模在迅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设市场。当前在我国的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其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实际工作的需求之间还有距离,尤其缺乏既精通工程技术、又通晓管理业务、具有战略眼光的复合性管理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损失、提高工程效益,就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 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对建筑企业的意义

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的作用。对于现代经济来说,人的知识、能力和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

1.1 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已成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掌握的技术都是相近且市场价格高度透明的情况下,谁拥有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谁能做出良好的项目选择,投标决策,投标时有适时的报价策略,优良的施工组织设计,拿出最低的综合单价这才可以保证企业在招投标中胜出,取得工程项目。

1.2 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基础条件

在工程项目实施中还要有高素质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三控两管一协调。完成初期制定的质量、进度、成本三大控制目标,同时还要进行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为合理合法的索赔取得契机和证据,保证经济利益。还要有善于组织、沟通的工程管理人员协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关系。

1.3 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是工程质量的内在保障

建筑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建筑产品的质量,而通常认为影响质量的五种因素人、机、料、法、环境,五大要素。工程管理人员是否有同他人良好的沟通能力来布置任务,协调关系,是否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基础来指导施工机具的使用、维护,计划材料的进场批次和数量如何良好控制使之符合运筹学原理达到储存费用最低并且保证材料的品质,调整施工顺序,根据网络图技术优化工期检查指导操作工人的施工方法,同时还要求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保证人员的工作环境,尽量达到低噪音,无污染的绿色施工环境标准。由此可见,五大要素在工程中都直接或间接的是由工程管理人员决定。

1.4 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

现在的社会发展还要求建筑企业中的工程管理人员对一个工程从概念设想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如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除了要拥有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以外的多种知识,只有综合素质过硬才能驾驭建筑工程管理,实施出工程质量良好,经济效益优良,工作环境和谐的建筑工程。

2 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对工作的影响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人员的现状是:技术素质较强,管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人文基本素质、尤其是国际化素质较为薄弱。在工程管理人才总量不足的前提下,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既懂工程技术、又精通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人文、法律素质和国际化观念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尤其十分匾乏。

2.1建筑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的现状

我国当前高层次的建筑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基层中上来的,现场经验非常丰富,但很多人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缺乏对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管理工作基本都靠自己的经验对付,缺乏现代知识的武装,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现状导致了工程管理人员在管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缺乏领导风范,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缺失,对员工的凝聚力不强;不善授权和合理分工;协调能力欠缺和资本运作能力差等问题。

2.2执业资格不相符现状

虽然当前已实行了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但考试中理论性内容较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记忆力较差很难通过考试,年轻人记忆力较好比较容易通过,但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从而出现较严重的"挂靠"现象,使得执业者和实际在岗管理者并非同一个人,管理者整体素质并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也制约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问题才加剧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并且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3 进一步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

3.1 执业资格制度的不合理

各种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大部分考试内容都在教材上,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对实践经验要求并不严格,虽然对工作年限有要求,但没有要求具体是在什么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这样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力很好可以一个人考很多个证,但一些年纪大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由于记忆力较差所以很难通过考试,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职业者既有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使得取得执业资格的大部分人最终并不能达到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3.2执业资格考试的不完善

建筑类各种执业资格考试中应严格专业要求,所报执业资格考试应与所从事岗位相一致,考试内容中应加大实际管理问题分析内容的比例,既要满足知识面的要求也要满足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具备执业能力。

3.3强化终生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经常性更新的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的形式可以是通过实际工作中感悟和领会、继续教育、讨论会和讲座等。

3.4有效的绩效考核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除了要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外,对于取得执业资格后的实际管理水平也要有一个公正的考核制度,这就要求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从各方面了解各执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对那些不具备素质要求的执业人员应取消其执业资格,以此激励建筑管理人员在取得执业资格后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 结束语

现阶段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较严重的现象提出的,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远不止这些,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建筑管理人员队伍在中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制药工程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新工科新旧动能转换制药工程人才培养

 

0引言

 

新旧动能转换不畅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总书记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新工科是我国新经济时代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迫切需求,也是新时期国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战略。医药产业是支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基础,是具有较强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制药工程专业是由理、工、医等学科交叉融合,孕育产生的新兴工科专业,并将继续朝着“绿色智能制造”的方向发展。因此,制药工程专业如何从能源利用、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模式、资源约束等方面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自1998年以来,全国设置有制药工程类的本科院校已有300多所,包括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药科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农学类院校、医学类院校和独立学院等。这些学校分布于全国各地,办学背景和所处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根据自身办学背景和办学条件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和行业需要的特色人才,是地方工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顺应国家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布局,作为地方性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应主动适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十强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其建设应立足和依托地方、面向和服务基层,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保障。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和教学理念问题。目前,高校师资普遍存在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但实践能力较弱和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偏少。另外,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催生了新领域、新行业的不断出现,国家社会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的培养任务、在校学生的学习基础都产生了变化。而教师在教学理念上,面对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和新形势,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2)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问题。新经济和新旧动能转换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教育专业口径过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学生个性化发展受到制约。学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限制在本专业,学科交叉性不强,培养模式单一,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小,不适合学生个性化人才的培养。

 

(3)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问题。目前,工程教学的课程内容存在理论知识偏多,应用知识偏少。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存在重灌输轻启发、重讲授轻研讨、重课上轻课下、重群体轻个体、师生及生生间交流互动机会较少、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训练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缺乏积极思考。

 

(4)实践教学问题:实践教学“以创新和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地位不够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层次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全过程育人有待进一步加强。没有完全理顺校企关系,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动力不足,缺乏校企合作全方位全过程参与育人的机制和保障。

 

2改革的思路、方案、措施和成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紧扣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方向,面向制药行业人才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构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探索个性化培养路径,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

 

(1)加强校企合作,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建设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针对教师实践能力弱和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偏少问题,我们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以淄博市医药博士联盟为平台,聘请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设计、专业建设、实习实践、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等工作。通过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相关会议和培训进行研讨学习、邀请校内外相关专家来校辅导交流,组织教学沙龙和研讨会等活动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深刻意识到在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适应新时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教育教学理念,多数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能力和素质培养与提升为主了。

 

(2)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确定和完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四层次+四模块”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对制药工程人才的需求,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以及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确立了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通过充分调研新经济环境下行业、企业对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通过对国内外知名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和人才出口单位的深入调研,剖析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四层次+四模块”人才培养模式(图1),实现了学生的分类和个性化培养。

(3)深化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完善了教学资源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①面向产业需求,深化了课程内容改革。根据新经济、新产业和新技术发展的需求,打破传统课程的机械化划分,重构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建设课程群,积极探索综合性课程、多视角解决问题的课程,构建制药、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新课程体系,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推动教学内容更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程教育的全过程。密切关注国家及地区制药产业规划,深入调研行业企业需求,将产业化思想贯穿于研究与教学的全过程,将产业资源、技术需求、工艺案例等引入工程教育,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开双语课和英文课,选择部分学生与海外高校或外资企业开展本科生的联合培养工作,使学生能够接触国际先进知识与领先技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多元文化背景,了解不同思维及工作方式,具备适应跨国企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②实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鉴于工科专业课程内容单调、枯燥、抽象等特点,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到课程知识体系中,推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互相补充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性变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元化开展教与学的改革。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以及翻转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理念和方式的改变,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培养素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的转变,采用多元化、多样化的学习性成绩评价方式,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评价融为一体。着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科学精神、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沟通与表达、批判性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分层次建设多元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校内综合改革课程、校企共建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群)、重点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立项建设形式,大力推进了自主开发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校内外资源。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和地域经济特点,建设包含行业标准、职业道德和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最新成果等内容的拓展型教学资源。支持教师在基础教学资源网络化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积累,完善电子书籍、案例库、常见问题集、往届学生作品集、考研辅导资料等应用型学习资源建设。通过建设这些“学教并重”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4)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分模块多层次全过程递进式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能力为本、以创新为魂,构建“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创新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多层次、模块化、全过程、递进式一体化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以协同育人平台为载体,实现师资、课程、实验室、实习实训场所等资源共享,完善校企协作人才培养与定向就业机制,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校企合作项目,培育学生的智能制造理念和创新实践能力。

 

以实验课教学为载体,以医药产品为最终目标,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面向不同年级学生分批开设了创新型综合实验,打破课程的机械划分,以生产工艺流程为指导,将制药工程上下游技术有机结合,以深化学生的课堂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课题设计和分析的能力,突出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着力构建了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开发或引进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和实验教学项目,优化实验项目教学设计,以虚实结合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互补的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实验教学新模式。

 

拓展和丰富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践创新活动。构建了开放的第二课堂实践平台和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配备专业导师,直接进入正规的科研实验室学习,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充分利用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项目和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大一到大四学生参与不同层次的专业实践创新活动,逐步拓展实践创新能力。

 

完善了校内外生产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建设制药工程实训室,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原料药的制备、在线检测、产品分离纯化、质量控制、剂型制备和包装的全过程实训。进一步建设高水平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搭建优质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共建课程、科研合作、人员交互培训、联合指导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形式,实现技术孵化、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专业建设和发展长效机制。结合“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卓越工程师培训质量标准”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并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和目标的达成度,以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为导向,按照科学的教育类评价量表制定方法,分别设计了独立的专家评价量表和学生满意度评价量表,构建专家、教师和学生三维评估体系,形成课堂听课和网络观课相结合,专家点评、教师互评和学生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逐步形成了“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参照行业标准、企业岗位要求,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搭建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智能化、网络化相结合的评价平台。结合学校职称评聘、聘期考核和教学奖励等工作,建立了专业建设和发展长效机制。

 

3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试点,充分调研和分析了制药工程领域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了专业发展方向,加强校企合作,探索了适合新经济形势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提升能力和素质,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力、智力和技术支持,满足山东省及全国制药行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推动和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在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特色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制药工程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使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制药行业发展的需求,仍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宋瑞礼.找准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N].经济日报,2018-05-17.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6〕11号,2016.

 

[3]林健.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制药工程的认识范文4

【摘 要】 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在大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改进措施主要是: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整合资源,建立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群;加强实验室与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质量保障体系与专业特色建设。

【关键词】 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一、制药工程专业设置及办学特点

制药工程学是药学和工程学两个重要的学科交叉发展形成的一个全新的学科。制药工程专业是为适应制药产业的发展需求而设置的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工科专业。《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为166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6.6%。[1]目前,制药工程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贸易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2]随着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3]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办学点的主要特点是:学科背景复杂(涉及化工、药学、生物、食品、化学、中药、中医、植保、农学、环境、师范等),学校类型不同(985国家重点院校、211国家重点院校和地方重点院校及地方普通院校),数量众多(273个办学点)。[4]该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制药及相关企业单位,具备从事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及其制剂的研制、开发、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5]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就如何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了积极探索并从中吸取了经验跟教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由于制药产业是个新兴的产业,课程设置门类繁琐复杂,重点不突出,[6]一切都还不成熟,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本文对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状况进行调查,希望对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帮助。

二、网络及现场调查结果

针对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现状,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和现场调查的方式,对制药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已毕业学生、教师和制药企业人员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89%。

1、对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76.6%的人认为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很重要,这也是我们这次调查的出发点。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科专业,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高端制药人才更好的与社会接轨,培养工程应用能力是一个必经之路。

2、对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现状的认识

表1结果显示,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如今的社会还是处于弱势,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不理想。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不断探索与发现并根据数据进行改进是我们进行本次研究的目的。通过数据我们发现多数人认为制药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欠缺,69.61%的人认为制药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现状一般或很差。73.8%的人认为师资力量薄弱,62.8%的人认为实验室建设简陋,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足,不能适应社会对制药工程人才的需求。

3、对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方向的认识

在调查中,42.2%的人认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向对于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实践教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学生不断锻炼自己,提高工程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最大利用。

三、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教学模式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忽视实践的结合与运用

现在的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学习为主,老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被动学习,注重掌握理论知识,更关注考试的好分数,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运用,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欠缺。

2、实践教学有待继续完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在大学时期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对实践要求较高的制药工程专业更是如此。重视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3、师资工程队伍的建设不足

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不了老师的培养。专业的老师以及工程师是此专业的保证和保障。现有的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老师,具有药学背景的缺乏工科专业的支持,而有工程专业背景的老师又存在“药味”不足的现象,从而导致具有工程应用能力的药学专业老师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4、质量保障体系与专业特色有待加强

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质量保障体系的改进,有利于人才的持续发展。制药工程专业是个新兴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专业特色。专业特色的加强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7]

总的来说,现在的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薄弱,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式不足。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应该行动起来,打破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现状的窘境。

四、措施与建议

制药工程专业是20世纪末教育部{整后的一个整合专业,主要包括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生物化工等专业。由于其复杂性,要求对于理论知识,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都很高。[8]根据制药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整合资源,建立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群

制药工程专业要求学生要以化学、工程学和药学知识为背景,熟练掌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的基本的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药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过程与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成为能够满足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加强制药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就必须冲破束缚,加强课程间的融合,打造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群。例如将药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工程制图、化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制药工程学、药物研究与技术开发等一系列专业课程作为制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群,从不同侧面介绍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经过专业课程群的协同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及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过程及设备的基本原理,具有对新产品与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与过程优化、设备选型与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9]

2、加强实验室与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制药工程作为一个工程类的学科,具有理学与工程学的双重身份,不仅依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现在的大学主要是实验室里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这远远满足不了制药工程专业的需要。制药工程专业迫切需要与社会结合的实践,要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制药工程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为了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大学生不仅要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更重要的是走出校园,通过实践锻炼自己。在学校里,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多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培养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巩固和提高理论课的内容。在校外,通过建立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从产品设计到厂房建设,从药品研发到质量控制等的生产全过程,加深学生对制药工程概念的认识,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飞跃。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每个专业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一个学校的财富象征,更是这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亦是如此。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保持人才稳定,同时,通过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满足专业发展、学科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需要聘请有关单位的工程师定期对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10]

4、加强质量保障体系与专业特色建设

教学质量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反映了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状况。质量保障体系能很好地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保障,使人才培养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技能比赛,考察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现在大学人才的培养更需要有创新的人才,所以要求本科院校大学生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更具特色,更能在社会上有所特长,有更多的创新,更多的独具自己的风格。

五、结语

制药工程专业是培养既懂制药技术、又懂工程、还具有质量管理素质的复合型高级工学专门人才的新专业,大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对于制药工程专业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现在社会上刚毕业的大学生工程应用能力薄弱,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对于工程应用能力要求的需求。如何使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医药行业发展的更高要求,改变现有制药企业制药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新药创新能力差的现状,为祖国医药产业的腾飞做出贡献,这是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教育工作者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加强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今后众多高校需要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药品流通蓝皮书: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16)[EB/OL],http:///news/dxf/20160923/11320064619.shtml,2016-09-23.

[2] 元英进,蒋建兰,赵广荣,刘明言.21世纪初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构想[J].药学教育,2002(3)1-4.

[3] 张爽.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药学教育,2006(2)4-6.

[4] 蔡秀兰,孔繁晟,贲永光.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加强制药工程专业建设[J].广东化工,2016(1)168-169.

[5] 罗晓燕,刘宏伟,任福正,唐 S,宋恭华.校企合作培养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5)5-14.

[6] 李A,胡国勤,梁政勇,张静,张亚东.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4)24-31.

[7] 燕方龙,赵琳静,任新锋,徐菁利,陈思浩,宋小平,李洪森,张华,刘书妤,赵桃.地方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5)29-32.

[8] 李明俊,徐泳文,邓春健.制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应渗透清洁生产理念与技术[J].化工高等教育,2005(3)24-25.

制药工程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严肃性;趣味性;生产实习;制药工程;动员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47-02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化学、药学、制剂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类专业,它涉及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化学工程与工艺以及市场学和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内容,内容涉及面广且复杂。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的指导工作也变得复杂起来。同时,药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生产过程以及产品质量必须满足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因此,学生进入企业的实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GMP的要求进行实习;同时,药品生产涉及化学单元操作、生物工程操作以及中药分离操作,操作过程中难免存在安全问题,另外,制剂生产过程一般都在高级别的空气环境中进行,封闭的厂房也存在药物在空气中浓度过高等一系列问题,强烈的火花或手机信号都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生产实习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实习前必须进行动员,对学生的实习提出相应的要求,保证生产实习的质量。最重要的是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确保实习目标的实现。因此,因实习的严肃性不言而喻地突显出其重要性。但是,一味地强调严肃性又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以致很多负面影响。趣味性可以减小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对生产实习的兴趣,提高实习的效果。

江苏大学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制药工程专业较早成立于1999年,2001年开始招生。从专业办学开始,就始终紧抓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工作。一方面,通过四年实验课的开设,培养学生在药物制造和检测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本地制药公司合作开展实习,让学生进一步接触和了解企业,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综合型人才而努力。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制药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特别是实习动员教学模式。[1,2,3]现将提高生产实习动员效果的做法总结出来,以求对其它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动员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生产实习动员时间和形式安排

实习动员一般安排在生产实习的前一天,从时间安排上体现生产实习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在学院和系领导的带领下,由全体教师参加,召开全体实习生实习动员会议。这种由领导带队、全体教师坐阵的实习动员会议,从形式上体现了制药工程专业教研室对生产实习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生产实习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同时,学生将要离开学校进入企业实习,多数表现十分兴奋,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奋点,强调学生要充分信任动员会议教师的全部内容,提出学生应当避免逆反心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对所有学生提出听从领导、服从安排、顺从规章的要求。另外,安排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实习前的安全培训,严格按照生产的要求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实习安全问题严肃性的认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意识萌芽状态中。

二、生产实习重要性的阐述

严肃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对生产实习重要性的认识。生产实习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制药企业的生产实习,巩固所学的制药工程专业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习,并通过生产实习实践活动提高理论知识;通过实习了解现代制药企业生产状况和制药企业GMP、GLP、GSP等相关标准与要求;要坚定不移地、无可更改地实现实习的目标,要强调生产实习教学目标的严肃性。同时,也要从学生学习的现实性强调生产实习的重要性。学生只有通过生产实习,才接触到真正的工程思想和工程概念,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分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要求奠定基础。

三、生产实习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问题是实习动员会议的重中之重,无论从教师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必须严肃认真对待。要求全体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意识上高度重视生产实习安全问题,杜绝因为思想上的不重视和意识上的放纵引起的一切安全隐患,严肃实习态度将是实习过程的重要工作。

根据生产实习的经验,对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逐项提出相应的要求,以体现其严肃性和危险性,并逐项以生动的实例增加其真实性和趣味性。如要求学生进厂后关闭手机时,指出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信号都会引起某些物质着火燃烧发生爆炸,千万不要因为收到一个短信,一个深深的祝福,还沉浸在幸福和甜蜜之中的时候,却同时带来安全的隐患问题。再如,要求全体学生必须穿统一的工作服、穿平底橡胶底鞋时,实例讲解高跟鞋在网格梯上带来的劣势,动作过大掉入碱液罐中的严重后果。还有,在讲解生产现场发生事故时,希望全体学生不要表现个人英雄主义,因为学生滞留在现场只能增加专家和安全工程小组的负担。同时受照顾学生安全的牵制,会延迟专业人员的事故处理时间,后果严重。诸如此类的安全问题,都以生动真实的相应报道实例为依托,增加实习安全事项的真实性,也可以生动有趣地增强学生的记忆,提高实习动员的效果。事实证明,趣味性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实习安全事项的印象,效果较好。

四、生产实习内容和要求

生产实习内容和要求的介绍,对实习效果的保证起到决定性作用,完整全面的实习内容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的放矢,了解自己实习的直接目标,提高实习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效率。明确的实习要求和严格的考核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实习的严肃性,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实习,带着要求去完成任务,有较强的针对性,实习效果佳。

五、生产实习的态度

生产实习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严肃认真,同时也不缺失活力;要求学生谦虚,有礼貌,虚心地向车间操作师傅请教,坚决杜绝稳坐实习车间中、不闻不问或者埋头看其它书籍等现象。实习学生代表着学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形象,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因此,良好的大学生素质体现和良好的实习态度都将对企业带来极大的影响,并影响实习单位对今后接收实习学生的态度,甚至影响学生的就业状况。因此,必须严抓实习的态度,杜绝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管理压力,为后续的实习创造条件。

六、生产实习的具体安排

生产实习的具体问题,主要包括实习方向的选择和实习事宜的具体安排。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将学生按照制药的三个方向――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进入三个企业实习,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提高学生实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又避免实习单位因学生人数过多、实习压力过重而无法保证实习质量的弱势。生产实习方向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不同实习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各个实习方向的具体安排,具体事项必须要求学生严肃对待并执行,不能因为个人而影响整体的实习。在介绍实习报告的要求时,将严肃的问题趣味化,要求实习报告的含金量要高,减少和杜绝诸如“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来到了实习单位”等无技术性的言语,并严格要求学生避免“英雄所见略同”的现象,将易出现的问题带趣味性地提出要求,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七、提出实习的总体要求和任务

严肃强调实习的总体要求和任务,强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干涉、阻碍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全体学生必须认真协调,相互配合,根据生产实习的任务和要求,认真参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利完成生产实习任务,为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打好基础。

制药工程生产实习动员工作决定着实习过程的安全与否,提高动员工作的效果目的在于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实习效果。从实习动员中有关动员时间和形式安排、实习重要性的阐述、安全教育、实习内容和要求、实习态度、具体事项的安排、总体任务和要求等方面,阐述了严肃性的重要意义。在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则采用趣味性方法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对具体要求的认识和记忆,保证实习的安全性。因此,我院多年来的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任务一直顺利完成,实习效果一直保持较好水平,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刘瑞江等.制药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模式探讨[J].教学研究,2010,33(4).

制药工程的认识范文6

1.1教学内容

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无法完全理解课程内容。其次制药设备生产企业和种类繁多,即使是同种设备型号也有很多,而现今制药设备发展十分迅速,单靠一本教材要将所有设备包括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样只会给学生造成知识多而杂乱,没有章法与重点的印象,学生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填鸭式让学生记住设备的结构、原理、优缺点的方法是不妥的。课程书本内容更新速度慢,制药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涵盖不全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品GMP认证制度也在不断推进,新型的制药工程设备也不断出现,书本内容已经无法跟上设备的推陈更新。从而造成与社会实践脱节。过时的理论是没有用的,知识的实用性是老师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理念,也是当前本课程所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2教学形式

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如何将制药设备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一直是一个难题,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及难点一般采用大量的图片,以及不断重复讲解其原理[3]。当今,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课程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方法,能否达到教学效果和多媒体的制作水平有很大关系,对制药设备来说很多教材大都借助设备的简图或抽象的剖面图来描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样不仅直观性差对于学生来说也难以理解,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及对“设备”的整体认知弱化等情况。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趣味性。对于本身缺乏工科理念的学生来说,只会产生厌倦情绪。多样变化的教学形式是必要的。将抽象的设备以多维角度展示以学生,并提高学生的兴趣是首要问题。

1.3教学实践

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当前学生的工程设计思想都比较浅薄,目前这种实践技能和意识缺乏的现象有着增长的趋势。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学教学中工程学内容的缺乏,学生在读书期间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相关的工程知识更别说到工厂参加实习,这就造成学生对工程学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4]。这门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而不是光教会他们几个公式或几套理论,学生长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抽象的设备构型和理,并未真正的接触设备,缺少真正的实践经验。这样的培养方式与时展所需的专业性应用人才是相悖的。

2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2.1以制药过程关键设备和符合GMP工程设计理念

为基础进行教学整合为了在规定的学时内让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进行了优化,将化学制药工艺过程设备及其工程设计知识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教学整合。固体制剂及液体制剂设备是药品制剂生产中的主要设备,四章内容包括混合与制粒设备、液体制剂设备、固体制剂设备及药用包装设备[5]。以片剂和注射剂为重点讲解对象,将片剂生产过程中混合设备、压片、包衣、袍罩包装等生产设备,及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安瓿洗涤、灌封、灯检、开盒、印字等生产设备进行详细讲解、视频展示及实际操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并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设备及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程教学的另一重点是制药工程设计,四章内容主要包括制药工程设计与产业化开发、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制药设备选型与车间布置及技术经济与工程核算等[5]。GMP管理的特殊要求是制药工程设计与其他专业的工程设计最大区别。药品的质量关乎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我国对药品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在制药过程中与药品、半成品和原辅料直接接触的制药设备,是造成生产药品污染和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符合GMP要求的制药设备是生产的关键,这就对制药工程设计的理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GMP框架内的制药工程设计理念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生产工艺流程、制药设备选型、车间布置及工程核算等内容讲解是工作程序核心内容。通过这种从GMP管理要求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制药工程设计内涵的教学理念上改革,为学生以后在企业工程设计中规范自身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组我整理结合的教学形式

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角度了解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该设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动画视频,让学生能看见制药设备的结构和运行状态,明白其工作原理,或给学生播放在企业里拍摄的制药设备实际生产情况,并配以详细讲解,难理解的地方可重复播放,这样使得文字性的授课更形象化,更直观化,枯燥无味的填鸭式课堂增添了活泼生动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把以往填鸭式了解设备原理转变为动态的了解设备原理及运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制药设备的差距,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扩张知识面,我们要求学生自动非组完成文献查阅和综述撰写的课后作业,针对目前我国在制药设备方面所存在的缺点,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给予引导和辅导,指导学生更好的查找资料,为学生解惑答疑,不仅夯实了学生基础知识,又养成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十分重要的,更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疑问、解答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工科理念的培养与发展。

2.3工程实验室与校外车间实践教学

探索本课程教学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设备理论的理解,使其真正了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这一直是本课程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在课程初始阶段和深入阶段,均带领学生到我校校企合作基地(湖南恒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观摩学习,了解制药企业的生产工艺以及药品制剂的生产。也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训教学,即由教师带领下进入企业车间,现场讲解制药生产的每个环节,详细讲解操作环节的技术要点,并强调误操作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然后演示实际的操作给学生看,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这一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训指导教师不仅把操作程序讲解清楚,而且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要及时防止和阻止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事故发生。这样学生会产生实感的接触而不是抽象的理念,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我校可以利用逸夫楼的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里面的制药设备与教学相结合。基于我校有制药工程中试实验室,大多设备在课堂教学里都有过详细的讲解,学生通过现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关的制药设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的理解,也可通过以学生介绍交流,老师辅助学习的方式调动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资助学习能力和工程设计观念。学生在专业设备课程过程中对企业单位生产工艺流程、设备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解决课堂中难以理解的枯燥概念,也加强了工程设计和设备知识,为以后实习与就业打下一定基础。

3结语

本文通过对《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这门制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思考和探索,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学形式、内容和实践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建议,为《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组合,拥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在课程理解和实际问题解决等能力对学生有所加强,更体现了我校的专业教学系统特色,为培养适应新形势下制药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方法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探索。《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是一门和生产实践息息相关的课程,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仍需各高校教师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的方法和新思想,为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作者:陈小明 何福林 吕宏再 盘俊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湖南恒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岩涛,吴春英,张红刚,等.中医药院校《制药设备与工程程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J].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14(16):240-241.

[2]丰贵鹏,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5:(23):283-284.

[3]邱建华,蒋丽萍,刘葵,等.地方高师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课程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19):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