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体育教学;教学研究

1前言

体育在幼儿的生长过程中非常的重要,它不仅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今后的人力资源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所以在幼儿的教育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幼儿的运动情况,适当的鼓励他们参加一些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培养热爱运动的兴趣。而在体育院校中,运动员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体育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教育,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学前体育教育。现在的孩子教育工作中,常常注重对数学、英语和音乐等能力的培养,大多家长对体育的学前教育忽视,这是十分不明智的,所以在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孩子的学前体育教育。

2学前教育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1学前体育教学实践环节不够完善

在目前的学前体育教育工作中,经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发映出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环节十分的单一,并且不够完善。在目前的幼儿教育过程中,一般至少包括幼儿球类活动、幼儿体操运动、幼儿游戏活动、运动保健知识和幼儿队列智能等内容的教育活动,但是在目前的学前体育教育工作中,往往只能对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进行教育活动,远远不能够满足最初的要求设计,并且这些内容也是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内容,以下会进行仔细的讲述。在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学习的内容上仅仅选择了其中的几项,并且教学的时间较为混乱,难以保证幼儿的正常作息时间,使得时间分配的不够均匀,导致他们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身体的健康。

2.2学前体育教学的教师能力不合格

在学前体育教育工作中,除了教学实践教学上的不足外,还包括教师的问题,幼儿的与教育工作中,体育教师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需要他们掌握对幼儿所交的所有内容,更需要对学生的管理有一定的针对性。由于在目前我国的教育工作种,体育教师往往采用大众化的授课方式,难以对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并且教育的学生过多,就造成了教育手段的僵化,难以进行创新,保证学前体育的教学质量。同样在体育教师的教育工作中,需要对幼儿的体育活动中安全问题进行保障,这就需要教师十分认真的进行幼儿的教育工作。2.3学前教育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够不完善学前体育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教育课程需要有着严格的定义与控制,保证从多方面保证学前学生体育活动教学的完整性,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同时在幼儿的体育教育工作中,不能单单的从体育方面进行教育,需要对他们的语文、数学等知识进行全面的教学活动,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另外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检验,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象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保证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一定的前提。但是在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学生的体育教学往往周期十分的短暂,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进行更好的发展工作。并且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学前体育教学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同样也缺乏来自学校和幼儿园方面的评估工作,导致目前的教育工作逐渐的趋于形式化、表面化。

3加强学前教育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学前体育教学教育系统

学前体育教育工作中,学校的教育工作一般是按照教育部的大纲进行规定,但是在体育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它主要是户外活动,所以关于这些方面的规定往往较少,这就导致体育教学出现了多样化,对我们的体育教学没有特别的规范。所以在平时的体育教育工作中,大多就是让学生做做体操和一定时间的自由活动,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体育教育理念,更没有让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不能够称之为正确的体育教学活动。所以在在我们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对体育的教学系统进行完善,保证能够对体育教育进行一定的规范,对体育的教育设立一定的目标,体育教师应该教授哪些知识等内容。所以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教学系统,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3.2提高体育院校学前教育老师的教学素质与能力

在学前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能力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影响更是十分巨大的,我们不难知道,好的教师能够教出更好的学生。所以在教育工作中,我们首先需要保证教师的工作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需要对教师进行一定的教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保持,在对教师的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聘用老师上进行入手,保证聘用的教师符合我们能力的需求,同时选择一些工作认真的教师,因为在幼儿的学前体育教育工作中,需要对他们进行密切的注视,保障幼儿的安全性。同时教师在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上是不够的,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保证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完整的交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全面的对知识进行吸收,有效的应用到将来的生活中。

3.3丰富学前教育体育教学内容

学前体育教育工作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与实践进行相互结合,保证能够有效的保证所学知识的有效性。同时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幼儿的体育教学还应该包括球类、体操、游戏和体智等多种内容,所以我们需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保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教育培养。由于在目前的高校教育工作中,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所以在幼儿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就需要从头进行改进,丰富体育的教学内容,为我们提供更好的体育教育内容,为广大学生提供一定的乐趣。同时也需要对普通的体育教育进行重新的认识,保证能够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培养,提高体育等多方面的能力。

4结语

由于在目前的学前体育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单单是从教师、学校、教育部和学生一方面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且学生们的学前体育教育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改进,保证学生们能够对体育教育充满热情,为我们的体育事业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进行保证学前体育教学的目的,最终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培育出更多的优秀性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丁冠铭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洪荣.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2):127~128.

体育教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课题研究; 研究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1.014

在体育教学的日常工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研究,以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无疑是最佳选择。现从理解小课题研究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入手,针对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直面教学实践,发现和选择适合于小课题研究的问题,形成小课题研究。

1 理解小课题研究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1]小课题相对于传统的以课题组为形式的大课题,在研究的指向、内容、过程、时限和形式上具有自身的特征。

1.1 研究指向基层教师个体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在自身日常工作情境中,以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为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所进行的研究,与大课题的课题组团队研究不同,小课题研究是针对教师个体而言的。“小课题研究关注教师个人的教育反思与行为跟进,关注的是教师自身问题的解决与经验的提升。”[2]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小课题研究指向教师的个体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1.1 解决教师自身日常教学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如,女生中长头发较多,影响身体练习的进行;男生在整队集合时喜欢动手动脚,影响教学组织;小学一年级男生在体育课中,经常出现‘集体尿尿’情况。这些都是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解决。

1.1.2 研究课题是教师自己选择与确立并独立承担。也就是教师个人即研究者,是实验教师,也是课题的主持人。

1.1.3 教师采用自己能够操控运作的方法进行研究。小课题研究一般是教师的一种个人行为,主要是通过读书、行动、反思来进行研究,一般采用适合于基层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1.2 研究内容直面微观现象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小课题研究的内容都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而且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现象。从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性质来看,在小课题研究的内容上主要表现这样两个特点。

1.2.1 直面体育教学实践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小课题研究是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联系,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随“问题”而生,并随解决“问题”而止,而且是微观层面的问题现象。如,夏季的体育课中,由于学生出汗较多,出现了需要更换衣服的问题,进而形成了“夏季体育课如何让学生更换衣服”的小课题。

1.2.2 研究内容是教师自己能够把握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会很多,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只有自己能够把握得准,能够解决得了的问题才能成为小课题。其研究过程随教师个人的特点不同而具有灵活性,并且研究成果也是形式多样。对于不同的教师,也许对于其它教师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自己的需要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时限短无固定模式

大的课题研究一般需要申报、立项、开题、研究、结题、推广等环节,需要时间也在一年或几年之中。而小课题研究的启动、实施、结题,没有固定的时间周期,没有严格的步骤,需要的是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发现了问题,就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走访他人的学习方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方法是否有效,并通过反思来进行总结与提升。

1.3.1 不需要按大课题研究规范要求进行过程操作。小课题研究不需要进行课题的立项申报,也不要进行开题论证会、中期检查,更不需要进行结题验收。

1.3.2 研究时间短所需经费少适合于基层教师研究。小课题研究不受教师职务、职称、工作和研究经历等限制,只要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愿意将此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随时可以进行研究,也可向学校申请立项(有条件的学校)。

1.3.3 没有固定的成果形式而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小课题研究是以解决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主要任务,因此,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和成果呈现方式。小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可能是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或更新,教学能力的提升,也许没有像样的文字形式记录,更难写成规范的,但这种研究成果表现在教师个人教育教学经验的不断增长和自身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

2 选择适合小课题研究的体育教学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在涉及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提出了学校体育的工作方向,特别明确“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正是因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就说明我们的体育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在“强化”过程中所急需解决的,需要进行研究的。在此,将之作为体育教学中小课题研究的问题线索链,去发现和选择问题。

任何课题研究都是从选题开始,而选题则基于发现和选择相应的问题,关键在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冲动,没有研究的冲动就不会有研究的行动,没有研究的行动就不会有问题的真正解决。”[3]小课题研究虽小,只要选对研究的问题,就能形成好的研究课题,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大问题。体育教学的特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中复杂性,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和环境之间的多边互动关系,使得体育教学的问题多而转换快,关联多而不确定。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是选择适合于小课题研究的问题,选择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生成的不同点来进行分析。

2.1 确保体育教学正常开展

2.1.1 问题现象分析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按要求开足上满体育课程规定的课时,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常规状态,这是完成课程计划的基本条件。而在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很难达到这一基本要求,我们的常规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原因很多。如,在雨水较多的南方地区,有的学校是开足了体育课时,但很难上满,而较多的表现为“改自习”、“看录像”或“被其它学科占用”等随意化行为。还有,体育课经常被学校的一些活动冲掉或占用等。对此,我们可以围绕“确保体育教学正常开展”为主题,面对自己的教学实情来选择适合于进行小课题研究的问题。

2.1.2 形成问题举例

(1)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来选择:如何开足上满体育课程所规定课时的问题。如,“如何与学校领导沟通排好体育课”、“因学校活动被冲掉的体育课如何补回来”、“雨天不让其它学科占用体育课的做法”等。

(2)从课堂教学常规的角度来选择:如何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概念和教学常规。如,“让学生建立‘体育课与其它学科课同等重要’概念的策略”、“体育课开始部分如何高效地完成‘考勤’”、“高效发放回收器材的方法”等。

(3)从教学过程管理的角度来选择:如何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与调控。如,“选择与培养学生体育干部的操作策略”、“体育学习小组形成的方法”、“学生体育学习即时评价语言的归类”等。

2.2 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要

2.2.1 问题现象分析

目前的学校体育中,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不高,直接造成了学生课外锻炼的低效率。虽然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下,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有所好转,但学生真正形成了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习惯的,能够进行科学健身的还不够理想。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没有掌握应有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又没有经过课外锻炼的强化,形成不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我们的体育教学满足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在此,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要”为主线,形成体育教学的小课题研究问题。

2.2.2 形成问题举例

(1)从运动技能形成的角度来选择: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必要的运动技能:如,“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形成快速跑动作技能的方法”、“初中生形成篮球‘投篮技能’的策略”、“高中生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理解的动作概念”等。

(2)从体育方法掌握的角度来选择:如何在运动技能形成中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如,“让小学低年级学生记忆身体动作名称的方法”、“初中生如何理解动作要领的策略”、“高中学生如何在冬天进行球类运动的方法”等。

(3)从健康知识获得的角度来选择:运动技能的形成与锻炼身体的健康知识结合:如,“小学高年级学生越野跑中如何选择安全的路线”、“初中生耐久跑中如何控制运动量”、“高中生进行耐久跑锻炼时如何补充营养”等。

2.3 调节教学过程突发事件

2.3.1 问题现象分析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是指超越教学常规的,突然发生的,需要立即处理的事件。正是由于体育教学的时空相对宽广,教师与学生,师生与环境之间关系变化多而快,难以预设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教师及时处理,以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实施体育课程标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保障。

2.3.2 形成问题举例

(1)从教学安全需要的角度来选择:学生身体练习过程中的运动损伤处理与预防。如,“小学生身体练习中相互碰撞的预防”、“初中男生身体练习中交往矛盾的解决与预防”、“高中体育课中学生伤害事故出现的及时处理”等。

(2)从气候环境变化的角度来选择:因天气原因突然发生造成课堂教学活动变化。如,“突然下大雨了体育教学活动如何处理”、“如何将室外课转变成室内理论课”、“如何在相对较小的室内场地进行高效的体育教学”等。

(3)从场地器材安排的角度来选择:教学场地器材环境发生变化的教学活动维持。如,“如何排除和处理体育教学过程中因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如何带领学生进行排除与处理场地器材的突然损坏”、“教学场地器材变更下的教学活动维持”等。

2.4 妥善处理特殊教学案例

2.4.1 问题现象分析

由于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缺陷(不足),体育学习程度的不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是一些特殊的癖好。对于这些特殊的学生群体,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否则就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形成“妥善处理特殊教学案例”为问题主线,从中发现和选择小课题研究的问题。

2.4.2 形成问题举例

(1)从学生个体差异的角度来选择: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善待身体运动能力较差者。如,“了解小学入学新生体育能力的基本方法探讨”、“分层教学中关注体育差生心理感受的个案研究”、“如何组建学生小团队帮助和关爱特殊学生的行动研究”等。

(2)从学生个性特长的角度来选择:张扬学生的个性为体育特长生提供发展机会。如,“体育教学中针对体育特长学生进行教学的个案分析”、“如何形成体育尖子生帮助其它同学进行学习的案例研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情绪宣泄的操作方法”等。

(3)从学生个人利益的角度来选择:保障学生个人利益及时处理教学殊事件。如,“体育教学中保护小学生自尊心的个案研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处理‘损害他人利益”行为现象的案例研究”、“高中体育课中处理丢失损坏器材现象的个案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方展画等.“小课题研究”: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N].中国教育报,2011-01-03(4).

[2] 夏玉成等.研究自我自主成长——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特征与管理[J].上海教育科研,2010(7):60-62.

体育教学研究范文3

(一)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了得到学校上层管理人员的重视,学校成立了体育工作管理小组,校长负责管理工作等相关事务,同时要提高该项教学活动在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学校应该定期开展体育教研组的教学研讨活动,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具体的方法措施,确保体育工作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二)教育资金条件短缺

因为长时间对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轻视,所以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比较薄弱,影响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必要的体育场所的营造,关键的体育设施与仪器设备的购置,都需要一定量的经费;除了基础设施费用外还要保证留有一些可流动性经费保证各项体育赛事的正常进行。由于教育部门与政府财政部门在这方面的给的支持是有限的,所以学校必须要借助其它形式的帮助,从社会上获得更多的力量来确保这项经费的足够。

二、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

(一)有效开展体育工作,先做好学生思想认识

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不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会表现出消极怠学的状态,这样就不力于我们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

由于长时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不少学生以及老师来说体育课就是浪费时间,长期以往,不光是学生对这门课持一种轻描淡写的态度,就连老师自身也会放弃这一门学科的价值的实现,为了应付差事,用一个哨子两个球来打发课堂时间,耽误了学生学习的进程,误导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所以,作为体育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表现出对体育的热爱之情,并将这种态度传递给学生,能全面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

三、体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

(一)体育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素养

作为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应形成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有良好的基础知识,专业教学能力,同时要对中学阶段的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有一个清楚理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发挥创新力,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初中体育教师应具备广泛的业务能力

1.最重要的是要有教学能力

这一能力不仅仅是指老师要有专业的体育技能同时更注重老师的传授能力水平,同时这也是对老师的教学工作能力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可以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看得出。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学体育老师要提高备课能力,同时也要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要提高课后总结分析能力等,以提高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2.初中体育教师还应有创新科研的能力

在现代体育教育理论思想不断革新的形势之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要在进行科研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革新,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的氛围,从而达到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多种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兴趣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与措施的实施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清楚掌握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调整教学形式。可以通过一些比赛与游戏的设计来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根据学生特长分组,引导不同特长的学生参与不同的体育项目活动中,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适时协调师生关系

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要重视师生交流沟通的构建。对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与态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以求获得每一学生的信赖。在满足学生心理与生理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课堂教学,学生才会与教师畅所欲言,才能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体育教学研究范文4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的传统初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促使初中体育教学在诸多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而对初中体育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就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等几个方面做出了简要论述,以期为新课程标准在初级中学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教学观念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其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观的树立,初中体育任课教师是初中阶段体育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任课教师只有迅速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内容组织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才能保障新课程标准在我国初级中学的顺利实施。

一、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一)由体育成绩首位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体育成绩上,这样的教学观念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追求成绩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成绩首位”的教育观念转变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关注的重点,“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不但关注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体质水平的提升还同时关注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作用,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和意志力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由教学活动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要求体育任课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教学活动由以往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了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学活动以体育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为主,以教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个性特征,导致了教学活动的枯燥和低效。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则要求把学生的需求和全面发展放在教学活动的首要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现有的体育运动水平,确定教学目标,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根据学生反馈对课堂组织作出科学的调整,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树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任课教师一般只关注教学的结果,而不注重体育教学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观念导致任课教师会在无意中压缩学生学习新知识、自我思考以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而重视教学过程的教学观念,则会引导教师去注意学生学习、接纳新知识的过程和规律,从而发现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和心理变化,并作出及时科学的引导,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身心全面发展。

由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教学过程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学评价的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是终结性的教学评价,即:根据学生的期中或期末体育达标测试成绩作出评价的方式,这样的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不同天赋、不同体质水平、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置于同一个评价标尺下,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中,体质水平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无需付出太大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而体质水平较差、运动能力不强的学生,即使付出双倍的努力,有时也很难达标或只能勉强达标。所以,这样的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很难真正反映学生的进步程度。而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方式,则更加关注教学的实施过程,会根据学生的现有体质水平来有针对性的衡量和反应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程度,除此之外,还在评价内容上增添了出勤情况、学习态度等,所以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更能够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发。

二、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标准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也要以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主要依据,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学习目标,并据此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其次,在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实效性,即,此教学内容,在现有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得以实施、是否适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据此标准可以剔除一些过时的和不切实际教学内容,而只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有能在现有条件下得以顺利实施的内容又均可列入选择范围,从而大大增加了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最后,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体育运动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并同时具备教育价值和健身价值的教学内容,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更加多元和多样,体育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计划的安排,合理的进行选择。一般说来常用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有以下几种:首先,辩证的运用传统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并不是让我们完全丢弃传统的、已有的教学内容,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在重新认识和思考的基础上,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吸取积极有效的内容,从而达到对传统教学内容的辩证运用;其次,改造简化现有的内容。体育教学活动与现代的竞技化、成人化的体育运动有着诸多的联系,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运动技能水平和其它情况,对现有的竞技化、成人化的体育活动进行改造和简化,降低其难度要求,使之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第三,选择生活化、特色化的教学内容。在组织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时,可注意选择生活化的内容,由此而来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生活中所需的其它能力,改变传统体育技能学习的单一性。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特色化的教学内容,如选择民族体育项目、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等,这样的教学内容极易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类教学内容时,可根据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引入课堂或经过一定的梳理、改编之后再引入课堂教学。

三、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实施要求,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了改变。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习的互动性、创新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探究式教学模式;2)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问题式学习模式;3)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为目的的合作式教学模式;4)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为目的的资源型学习模式5)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学生的已有水平和教学要求将学生置于各个层次的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等等。实际上,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都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在选择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意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完美的、是绝对最优的,所以,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经验,让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得以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 伏广才.新课标的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分析与比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12).

[2] 尹林.谈新课标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

体育教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田径教学;途径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手段被越来越广泛的引入到现代田径的教学当中,变革了教学方式,为提高田径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田径教学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技术,广泛的整合和利用田径信息,通过高效的网络传输系统输出田径信息资源为田径教学提供便利,实现田径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进而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信息化背景下的田径教学可以为田径的教学提供广泛的背景,创设良好的田径教学情景,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一、信息化背景下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

虽然信息化背景下的田径教学有所成就,但目前的田径教学还处于初始的阶段,在人员素质、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教师信息化意识淡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当前田径教学的信息化意识还不高,信息化意识淡薄,对田径信息化教学起着很严重的影响。在现实的田径教学当中许多田径教师基于田径课程的特点觉得不适宜开展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对于田径的教学不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十分的不重视。有些田径教师虽然在田径的教学中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但信息化的水平不高,有些教师不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在教学中远远达不到信息化的水平。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

场所和设施是信息化教学必备的条件和部分,场所主要指的是用于信息化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室、网络实验室等,而设施主要是场所中的多媒体等硬件设施。除了场所和设施之外,还有其他所需要的辅设备和软件等。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田径教学主要的现代信息化建设放在了数字图书馆上面,对于多媒体设施和场所的建设投入较少,在田径资源和信息开发方面的软件和设施较少,造成了田径教学的资源和设施不完善,进而无法在田径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三)信息化系统适用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田径信息化教学的系统不完善,大多都停留在形式上。大多数的田径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功能,例如多媒体的播放、课件的放映等,其他更深入一点的功能大都不了解。田径教师的信息化系统功能使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在许多田径教师的意识当中信息化系统只是起到一个辅的作用。这就造成了田径教师大都误解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和在田径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引起了田径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田径教学的信息化。

二、信息化背景下田径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田径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田径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转变田径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田径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田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首先认识到田径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新时期的田径教学目标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田径技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运用田径的理论知识和常识提高对田径的全面认识。信息化背景下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田径教师也要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转变过来,让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1]。信息化背景下,田径教师要担任教学中的引导者,协调和组织学生,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二)增加信息技术的投入,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

校园内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田径教学的信息化显得十分的重要。针对目前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现状,首先要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配套设施。更新学校内陈旧的网络设施和落后的信息资源平台,为田径教学配备完备的田径信息资源平台。其次应当加大对信息化教学场地的投入。为了实现田径教学的信息化,不应当把田径教学的场所仅仅局限在运动场上,应当增加多功能的信息化教学场所,在田径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田径知识的求知欲,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获取有利于教学的各种田径资源和信息,从而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水平[2]。

(三)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信息化系统功能

学校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让教师在教学中播放课件等基础的教学展示层面上的,而是广泛的应用和开发信息教学功能,在田径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开发有利于田径教学的资源。在学校内建设以信息化系统为依托,建立起整个学校的田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3]。

三、总结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田径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新时期田径教学的改革的重要表现。通过信息化的田径教学,提高学生参与田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便利化的田径信息资源实现与学生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丰富田径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高田径教学的实效性。信息化背景下的田径教学改革要更新田径教师的理念,以信息化理念指导田径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做出重要的贡献。

作者:许向前 马德 单位:张家口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清富,陈佳.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3,(07):94-95.

体育教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育教学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66-01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重要手段、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口缺少的重要途径。高中体育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知其因方能加以重视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也随之改革。为此我们要明确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才能取其精华,避其糟粕。目前,很多学校教学理念陈旧。“树立健康第一”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理念,但部分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未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学理念局限在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上,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教法”而轻“学法”;注重运动成绩而忽视学生个性完善和身体全面发展。部分教师对“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认识不足,还未能确立起所有方法、手段都是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内容固化。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内容的选择没有统一的规定,仅仅要求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这样一来,反而使有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些迷茫,虽然在内容上存有了一些变化,但实际上还在沿用老传统教育,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执行教学大纲和教材,而是一个课程设计的学者,而我们的部分教师,一时还难以适应这种新的转换,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符合新时期对学生发展的需要。以上种种原因是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所述,还有很多地方遗漏,希望广大教师加以重视,正视这些问题,才能有所突破。

2 正视小组合作教学在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新时期,我们逐渐增加了对小组合作教学的重视,人是群居动物,合作可以增加效率这是不争的事实,新时期,作为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所谓小组合作教学小即采用小组互助教学法,具体操作为教师在一个新教材教学时总有一些学生能够较快学会动作完成学习,于是在这些学生中间选准几位确定为教学小组长,然后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分成若干教学小组,一般一个教学小组的人员与教学小组长保持不变,再把教学小组长分配到各小组教授

其他同学,相继学会的学生去协助教学小组长去教授剩下的同学,依此类推,教师则在各组中间巡回辅导直至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教学生,每一名学生都是教课者,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所以每一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都非常认真,在学动作过程中都非常投入,人人都在争取早当教师,这样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高涨。有利于团结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因为小组互助教学法是学生之间一种相互探讨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跃,亲和力强学生的情绪良好有助于同学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即使个别同学平时有些矛盾这时也都会得到很好的和解,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一些班级人数较多男女同学混合上课的学校。由于一位教师面对几十学生,反复重复教材内容重点难以落实,小组互助教学法则是由学生教学生可以成几何倍数提高教速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能使老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对个别薄弱重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 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

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深受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洗礼,笔者觉得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我们应该提高老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应该同等对待。新大纲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