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文1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协同进行;教育改革

0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六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国家提出的“科技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强国战略”等等一系列政策方针密不可分,科技文化创新是我国处于强国之列的必然动力。而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最为紧密[1],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任。近十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但研究生培养中如何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为提高国家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强保证[2]等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教学普遍存在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严重脱节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将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协同进行的培养方法。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同步进行课程学习,学习积极性更高且更有针对性,能快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工程经验,成为能同时应用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1 传统培养方式的问题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3],第一阶段为课程学习阶段,这个阶段一般要延续一年,主要学习包括英语、思想政治、专业基础课程等,虽说较大学期间的课程更有理论深度,老师在教学上也更加灵活,但由于没有具体的课题项目作为背景,学生对未来具体研究的内容尚无清晰的认识或知之甚少,使得课程学习的意义黯然失色且无法把握知识重点。

研究生的扩招,使得原本是精英教育的高校研究生教育,变得大众化了[4],如本科教育一样,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也一定程度复制了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模式[5],研究生主要以从事科学研究为主,所设置的课程除能够为其后续的科研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外,还需要涉及到较为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调研发现,研究生的多数课程为必修课,其涉及的面泛而不精。

第二个阶段为课题研究阶段,学生和导师在交流后确定研究方向,学生通过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对课题的基本情况、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方法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课题的研究主线,随后对课题进行具体研究,最后完成相应任务并获得学位。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前期理论学习的盲目性,使学生在解决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时,出现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准备时间仓促等问题。这时,再进行针对性的理论补充就将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大大拉长,甚至造成因时间急促而使得论文质量大打折扣的现象。

2 课程学习与项目式培养协同进行的模式

针对上述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课程学习与项目式培养协同进行的模式,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科研的同时,同步进行课程的自由选择及学习,充分利用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在科研中促进理论的深化,在理论中需找科研难点的理论支撑,两者相得益彰。

任何培养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6],所以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必须寻找新途径、新方法,真正实现从研究生教育大国迈向世界研究生教育强国。该模式是将传统的一分为二的学、研模式变为真正的合二为一的学研模式。

第一步,研究生复试后,学校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学前教育,例如专业介绍会,导师见面会等等,让学生提前了解本学校本专业的导师构成、研究方向以及该研究方向所需的知识储备、研究方向的前景、导师对学生的要求等。新生在入学前就能根据自身情况与导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代替通过询问学长或者与导师发邮件等效果比较差的交流途径,使沟通方式更加及时、顺畅。学生在入学前就能够与导师充分交流、沟通,可以使研究生利用入学前的空档时间对相应知识进行学习,从而为进入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有效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第二步,学生入学后,应该快速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来,从最基本的如查阅资料等做起。同时,学校需提供更加灵活的选课机制,要求导师就本课题组研究所需的理论知识上报三门以上的课程需求,然后根据每位导师上报情况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当然,考虑到导师研究的方向相差甚远而导致不同导师的理论系统也相差甚远的问题,学校在研究生导师课题这方面,应该突出本学校的特色,使导师的研究方向更加集中,避免泛而不精,也可以使导师间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此外,学校可取消研究生选择课程时的年级限制,学生可根据项目研究的内容和进度对课程进行自由选择,进行分散学习,避免了传统集中在第一个学年而效果较差的状况。

第三步,由于学生的培养有了更大的自由度,需要导师充分发挥把关和引导的作用。学生需按照项目时间节点要求向导师报告研究进展,导师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难点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解答。通过导师引导、学生主动的互动模式,既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又使学生能最终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3 总结

在入学前就完成对本专业研究方向的基本了解,通过与导师交流确立双向选择关系;在入学后,采取课程学习与项目式培养协同进行的培养方式。研究生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灵活的课程学习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理论补充。在导师统揽全局、把握方向和引导的作用下,学生能快速掌握课题实施方法,并顺利完成任务,其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自学能力也得到相应发展。此种培养方式可以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一种参考,对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实践性、能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研究生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柯敏.当前开展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1-5.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EB/OL]..http:///xwyyjsjyxx/shggtq/277660.shtml.2013-03-22.

[3]王锋,范江玮,刘美全.研究生项目式培养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69-270.

[4]赵万里,陈建.谈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31-32.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文2

[关键词]十一方酒;膝骨性关节炎;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134-02

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变、继发性骨质增生和滑膜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其患病率高达总人口的8.3%,是我国四大老年病之一。本实验通过观察十一方酒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软骨及滑膜中TGF-β1含量变化以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6~10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250±20) g,雌雄不限,由河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实验室温度(23±2)℃,相对湿度60%,常规饲料喂养1周,自由饮水。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木瓜蛋白酶:SIGMA公司产品,批号06-498;TGF-β1免疫组化试剂盒: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生产,批号060625,由石家庄长江生物实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代购;十一方酒(含当归、姜黄、木瓜等11味药物加米酒浸渍3个月滤过、紫外线消毒研制而成),由湛江市第一中医院药剂科提供;扶他林乳胶剂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166。

1.3 动物分组

动物常规饲养1周,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A),模型组(B),对照组(C),十一方酒高剂量组(D),十一方酒低剂量组(E)

1.4 造模方法

按照日本头康彦等[1]的兔膝关节腔内注入木瓜蛋白酶造成膝骨性关节炎病变模型方法。正常饲养1周后,将B,C,D,E组用巴比妥钠( 30 mg/kg,静脉汁射)麻醉,麻醉生效后,双后腿膝关节周围剃毛,常规消毒皮肤,弯曲膝关节。经关节正中或两侧进针,将1.6%木瓜蛋白酶生理盐水溶液0.5 ml通过髌上韧带注入兔膝关节腔,分别于实验的第1、4 、7日注入兔膝关腔中。

1.5 给药方法

第一次注射木瓜蛋白酶后,A、B组给予50%酒精涂膝关节处,每日3次,每次2 ml;C组予以扶他林涂膝关节处,每日3次,每次2 ml;D组予以十一方酒浓缩1倍涂膝关节处,每日3次,每次2 ml;E组予以十一方酒涂膝关节处,3次/d,每次2 ml。用药8周。

1.6 取材及指标观察

8周后处死动物,立即解剖膝关节腔。以锐利刀片切取膝关节正中的部分滑膜以及软骨组织,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再移入脱钙液脱钙,石蜡包埋,采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及软骨中TGF-β1含量。切膝关节软骨、滑膜2 mm厚全层软骨标木,3%戊二醛酸溶液中固定24 h,0.1 mol/L磷酸缓冲液冲洗3次,加0.1%四氧化锇固定90 min,0.1 mol/L磷酸缓冲液冲洗3次,乙醇梯度脱水,醋酸异戊酯保存过夜,二氧化碳临界点干燥,定向黏附于载物台上,真空喷金后,扫描电镜下观察、摄片。

1.7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各组测定值均以均数(x)±标准差(s)表示,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运用 q检验,均以P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造模前后,各组动物毛色洁白,光泽柔顺,体态健壮,饮食大便正常,各组动物均未出现死亡。

2.2 滑膜及关节软骨组织中TGF-β1细胞分数(表1)

2.3 电镜结果

A组软骨表面光滑,似覆盖一层无定形物质。其下胶原纤维结合成束,具有典型的拱形结构。B组软骨表面凹凸不平,出现宽、深不一的裂隙,裂隙中可见胶原纤维,增粗、排列杂乱、甚至断裂。C、D、E组软骨表面欠平整,表面胶原纤维索增粗。

3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其主要表现是膝部疼痛,功能受限,其特征是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或继发性退行性病变[2]。它是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软骨下骨三者降解和合成正常偶联失衡的结果。TGF-β1是在创伤愈合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可能有抑制或刺激作用,直接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参于骨质病变的调节。因此,TGF-β1的表达可以作为骨性关节炎病理改变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判断指标。

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的范畴,治疗多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立论,我院自主研发的十一方酒经多年临床运用,临床疗效确切,为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拟定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十一方酒高低剂量组以及扶他林组关节滑膜与软骨中TGF-β1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十一方酒作为外用药,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提高滑膜和关节软骨中TGF-β1的水平而起到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滑膜炎症,改善软骨细胞的功能,为进一步开发运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Kitoh Y,Katsuvamaki T,Tanaka H,et al.Effect of SL-1010(Sodium hpaluronate with high moleculer weight)on experimental osteoarthritis induced by introroarticularly,applied papain in rahbits[J].Folia Pharmacol Japan,1992,100:67.

[2]邓晋丰,许学猛.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诊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2.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文3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乡规划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依据和蓝图,其作用愈发重要。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于2003年3月,是在原兰州铁道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相关专业的基础上,由邓延复、阳世B、刘纯翰三位著名建筑师领衔创建的。

1 我校城l规划设计类课程现状分析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立以后,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我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性和操作性特征表现更为明显,作为城乡规划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类课程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教学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作为在城乡规划专业阶梯式教育平台中建构课程体系,我校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类课程体系设置仍然存在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按照目前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前三年教学的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基础1》、《建筑设计基础2》、《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2》、《建筑设计3》,分别开设在入学第1、2、3、4、5学期,即从入学开始进行专业基础教育,每周学时在6-8学时之间,以上课程总学时数为512学时。

(2)专业设计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的设计类核心课程基本已纳入我校的教学体系,但设计基础课程还普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缺乏系统而扎实的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功训练,导致学生在进入高年级时无法建立较为宏观层面设计概念。同时,以上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缺少城市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 这与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专业知识体系中推荐核心课程内容不相一致。

(3)专业实践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学时各为2周的《城乡规划课设1》和《城乡规划课设2》,分别开设在第6、8学期;学时各为16周的《设计院实习》和《毕业设计》,分别开设在第9、10学期;学时各位2周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和《建筑设计强化设计周》,分别开设在第2、6学期;学时为4周的《专业方向强化设计》,开设在第期。

2 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1)坚持人才培养方向与特色,构建完善的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借鉴学习国内城乡规划教育知名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完善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模式,使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的主干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层次关系更加清晰,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2)以城乡规划实践为中心,重构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

通过开展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整合力度,以城乡规划专业实践为中心,重构各门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以避免各学科片面强调自身特点而各行其是,努力形成合力以整体提升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成效。

(3)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优化设计类课程教学安排,逐步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策略

(1)构建适应我校师资力量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体系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院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采用的2.5+2.5的两阶段模式,现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鉴于各种原因,我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训计划每年都在修订,一轮改革后的培养计划还未得到有效的实践和反馈,又使用了新版的培养计划.

(2)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

目前,我院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完善的问题。我校城乡规划教育应结合以上各方面的变化,重新修订新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确立各个教学阶段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教学目标,对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构,以构成连贯、渐进式的教学内容体系,即对规划设计课程进行规划。

(3)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实践类课程体系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要求,城乡规划学科的实践性决定了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多年来我校设计类课程教学的一个最大缺憾是课程与实践脱节,学生的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却没有得到明显提升,仍无法适应专业业务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学生设计基础不扎实,实践环节薄弱,近些年以来,我院对设计类实践课程进行了改革尝试,开设新课程,拓展设计教学领域。如在2016年毕业设计选题阶段选取了省内著名设计院所的实际课题,答辩时邀请这些知名设计院所的院长、总工采用模拟评审的方式进行,使得学生可以直接与专家、学者一同交流,同时获得了向用人单位展示的机会,学生普遍感觉受益匪浅,提高了设计能力。今后,我院应继续坚持以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与设计一线的单位的联系和交流,听取企业对人才的各种需求,把我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以需求为导向设置教学实践类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设计基本技能与思维方式的训练,并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设计实践机会。再者,在第期应严格要求学生利用此次机会进行全面的锻炼,帮助学生协调好找工作单位、考研复习和设计院实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应加强《设计院实习》等实践类课程教学环节的全程管控。

4 结语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文4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合作研究型学习 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搞好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教学理念创新,利用有限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笔者根据以往在政治课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欠缺了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调动和培养,也就不能极大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和主动探求知识,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于是笔者探索尝试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有利于弥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不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1 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是在老师的引导和特定模块知识范围的划定下,大胆地给学生以创造、创新的锻炼机会。合作研究性学习部分,教师选择一些既有理论性、又具现实性的研究课题,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让学生通过翻阅书籍、查找资料、问题咨询、论文写作等,掌握综合性的学习和研究技巧,逐渐树立起自我学习、研究性学习、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习惯。

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的特点是改变以往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使学生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知识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仅仅沿用原来“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确定的知识”已很难使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应对急剧变化、不断创新的社会变革的能力,在教学中寻求新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

2 合作研究型学习方案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种方法是组织合作性学习小组。先要求班级学生自愿组合成5~8人的学习小组,选出组长。老师根据课本学习任务出辩论和讨论题目两组,各10~15个题目。由小组选择辩题或讨论题目,利用课余时间各组组织讨论,学习委员要到场检查。组长要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讨论内容,对小组成员预先考核打分,交学习委员检查,全班集中后交老师。同时各组选出本组的代表人课堂讨论发言立论。老师同学根据选题可以提问,小组成员答辩。老师根据小组综合表现情况对小组打分。小组每个成员的分数则参照小组成员个人的课余参与、讨论的发言记录和小组的总分进行打分。每个学生的成绩作为过程化考核的一个参数登记在册。

一种方法是自主研发性学习。老师对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全面分析讲解,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及知识框架统揽了解。然后要求班级学生自愿组合成5~8人的研发学习小组,选出组长。每组依据老师的要求选题,制作合作学习成果。选题内容以老师划定课本内容为限,学习成果表现形式可以由老师提出一些形式(如朗诵、PPT展示、小品、快板、情景剧)供学生参考选择。角色分配,人员分工,都由小组成员自己协商决定。以课后作业形式布置,要求小组制作出节目策划书初稿。在课堂组织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本组合作学习的策划情况,老师根据各组的汇报对策划书初稿作相应的指导,使节目内容符合基本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修改策划书,完成定稿后交由老师。各组课余组织合作学习成果的制作,然后课堂表演。老师根据小组节目的立意,创新性、学习态度、知识点的把握、表演等情况对小组打分,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人的个人表现给个人打分,作为过程化考核的一个参数。

3 合作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1)可以使研究者本人不断钻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理论知识,提高统揽全局,驾驭课本知识的能力,在不断探索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设计理念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搞好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利用有限的课时,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2)合作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开设,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针对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伦理学与法学的学科知识外,还需要涉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青年学、行为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唯其如此,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研究性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迫使老师为了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指导能力必须继续学习和进修,促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为,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采取理论讲授和小组研讨的“合作研究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和研讨的热情,变“灌输”为“主动热情地参与教学”。让大学生在愉快和富有成就感的氛围中得到提升。离开了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难以“入耳入脑”,那么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束之高阁。因此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需求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4) 学会学习是所有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合作研究型学习模式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了平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设置自主研发性学习模式,正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力图通过自学掌握一些道德法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念,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采用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学习效果取决于教师对自主学习内容的设定,学习方法和途径的有效引导。成绩评定的客观、准确对学生下一步自主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

在合作研讨式教学中,考试方式改革是重点。把过去注重“对知识点记忆”的考试转变为“考核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社会和人生问题能力”的考试,形成新的教学导向。在合作研讨式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评价考核时,更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平时参与合作性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研究报告撰写情况,都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增强了对学生平时过程学习的管理和督促,效果更好。

L鼙疚南翟杭痘鹣钅柯畚模钅刻饽浚焊咧霸盒!端枷氲赖滦扪敕苫 房魏献餮芯啃脱敖萄Х桨赋跆? 项目编号:JY2013-17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文5

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倡导的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教师只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自主、合作、对话、探究等教学理念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对话,还强调研究性学习要回归生活、注重实践。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学习语文需要一定的生活情境和语言环境,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贴近生活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2.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应树立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语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兴趣,还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能力。此外,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最终提升了自身语文素养乃至综合素质。

3.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使高中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具体做法如下:

(1)张开想象的翅膀,与文本对话,领悟文本内涵

语文课文的作者的文化底蕴、人生阅历、生活的时代背景等都和学生有着巨大差距,有时甚至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做到知其人、论其世。这样通过与作家、作品的对话,充分发挥学生对文本的再造想象和自身的理解能力,对文本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文本、解读课文或阅读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和已有的语文知识去寻求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性解读。

(2)语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进行创造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贵在创新,而语文和创造都离不开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放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创新能力。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应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积累的语文知识,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融入语文课文的学习中,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命运以及文中的生活场景进行创造性解读,在与文本及作者对话、产生共鸣、同悟人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感悟与见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使学生的理解文本的能力、感悟生活的能力、联想与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3)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拓展研究方向和方法

①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是学生在讨论之后把自己的见解撰写成文。高中学生有能力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小论文。小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注重语言表达技巧,最好有一定文采。因此,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锻炼语言交际能力和表达论述能力,以提高其探究学习能力和语文写作水平。②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拓展研究方向和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方向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拓展研究方法,在布置专题作业时,要对每一个专题做详细说明,比如对专题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和需要查找的资料等做出初步的解题释疑,以使学生选择专题时能目标明确,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资料、调查研究及撰写论文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③语文知识梳理规律化。梳理复习语文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并记忆的过程,但在此过程中也不乏语文学习的研究性。如学生在梳理中国古典诗词知识时,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是语文诗词阅读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找出中国诗词的基本分类及其规律,然后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找出其中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举一反三、对语文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效率。(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4.总结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文6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导引和帮助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在充满趣味性、生活性的情景里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探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并形成自己创造性的探究结果的过程。但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地进行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而选择课题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通过选题,可以大体看出研究方向和价值取向。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的由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创设虚拟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获取渠道,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对所学知识以及相关的信息进行消化、理解。

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来源

在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是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方向,甚至影响到整个课题的成败。因此,如何准确地提出一个问题或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往往比着手去研究它更为重要。图1给出了选择研究性课题时的操作步骤。首先,我们要明确课题的方向,准备从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其次,在清楚课题来源的基础上要明白使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既要明确研究目标,又要确定研究方法;最后,对课题进行价值和可行性的论证。经过这样缜密的计划实施,研究性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从课本知识的拓宽、引申中选择研究课题

对科学课中有社会价值、应用价值的重点内容进行拓展、引申是选择研究性课题的一个着眼点,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揭示科学的本质,展示科学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

(二)从生活实际中选择研究课题

“怎样防治龋齿”,“大米防霉、防虫的方法”,“影响健康的因素”等诸类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这些问题学生不仅有切身的感受,而且也能找到很多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像这样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来学习。

(三)从跨学科综合内容中选择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决定了研究课题可以从跨学科综合内容中选择。科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联系密切,用科学研究的思想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是选择研究性课题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步骤

(一)明确选题方向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它可以是与现在的学习有关的内容,也可以是目前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特长提出问题、选择内容。因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获得研究的经历,了解研究的过程,而不单是强调结果的水平高低。教师在确定研究课题或学生自己确定研究课题时都必须考虑到课题的科学根据、研究价值和现实可行性。因此,要选择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最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以环境、资源、能源、生活科学为主题,从主题中选出对尚未解决或尚未弄明白的事,联系未知与已知去选择题目。

(二)选择研究方法,确定研究目标

在将一个问题确定为研究课题之前,还必须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应如何开展下去,以及最终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方法是完成任务、实现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操作规则的总称。可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很多,要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通过观察法观察动物们的生活作息情况,可以在实验室让学生们动手操作某项试验体验书中所描述的结论。明确研究目标,是把通过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下来,使各个具体问题与研究主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明确要研究的具体问题,立题之后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三)课题的论证

在研究性课题初次选定之后,必须对研究课题进行价值判断和可行性等方面的论证。

1.课题价值论证

由于科学课程是针对小学生设计的,能供给他们研究的问题很多,研究什么问题是有价值的呢?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是首要任务,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以及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两大任务中,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更重视学习过程。它强调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加以综合,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所学到的知识有更深的体会,并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因此,研究价值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一些追求新奇体验的课题,学生上完课后除了感到新奇之外,对其中的科学奥妙无法进行真正的探究,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这类课题并不能对他们产生很大的知识教育作用,因此,就没有多少课题价值,也就没有了研究价值。

2.课题可行性论证

课题的可行性应从时间、人力、财力、物力诸多方面去分析,要避免因研究价值不大或选题难度过大而白费力气,以致半途而废。对于小学生,所选研究题目从时间上讲不宜过长,一般以较短时间内能完成其研究为好;物力、财力的投入应量力而行。另外,应注意的一点是,之前一些很难实现的研究课题,在现在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却能够依靠网络达到预期的结果。比如:要研究白鳍豚,学生虽然不能实际参与研究,但通过图片、视频或者通过虚拟网络空间让学生置身于白鳍豚的海洋生活环境中,这样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白鳍豚的外形特征,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白鳍豚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学生同样可以对这样的课题产生兴趣,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选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选题时要找准切入口,把握好尺度

由于目前在学校中对研究性学习的积极鼓励,好多师生都投入到研究性学习当中。但是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有些学生因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选题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而选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学生在选题时因为把握不好尺度,极易出现选题太大或太小的情况,选题太大。不容易找准切入点,研究课题时会出现面面俱到,无法突出重点;选题太小,则范围受到局限,资料少、内容少,课题就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在确定课题时,应该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找准切入点,做好参谋,找出符合实际的研究课题。

(二)选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序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评估、组织和分析相关信息,通过主动地探究形成自己的结论,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充分地发展。”由于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如果设计的一些研

究课题对学生来说很难达到预期结果,学生的学是处在失败中,总怀着“探不探究出结论无所谓”的心态,长期下去,没有科学知识目标的达成,没有成功的体验,总是失败的“探究”是不可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所以要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研究的热情,有助于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三)研究性课题要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信息技术时代的研究性学习中,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学生的关系模式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交互的模式。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进行的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发展。基于小学生的特征,教师应从知识、心理、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充分备课,选择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研究课题,帮助和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去寻找答案,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会学习方法,还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增强自信。所以,要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能,教师首先要定好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过多地介入学生的自主探究,也不能放手不管、任其发展。教师应该始终是学生知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

(四)研究性课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与交互性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要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有用资源,还需要教师精心筛选,让它们更好地为学生的各类探究性学习服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设计出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登陆因特网,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搜集环保方面的图片、文字、影像信息。要让学生自主检索信息,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在内容丰富的人机交互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求知思路探索下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这样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规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