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的感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的感受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有效途径
在以往高中数学的教学环节中,数学教师将更多的目标放在自身的教上,从而就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学,这样,不仅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教师应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注重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其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研究性学习中数学题的开放性
由于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并且各知识点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为了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数学教师在设计题型时应适时转变传统的单一化形式,注重数学题型的开放性。在以往的提问环节中,教师一般都将问题设计成思路清晰、答案确定的题型,这样的题型不但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扩散性思维的开发,从而也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上。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题型时,应将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以便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在设计开放性题型时,应注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以便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由此可见,开放性题型的设计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也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重要性。因此说,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开放性题型的设计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立足于课堂之上的,并且课堂依旧是实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要想深入挖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应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切实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背景,让学生从切实感受到新知识的来源于与足迹,通过形象生动的问题情景,突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关系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同时也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与积极性,教师应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自主探究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并且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开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以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把握。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根据相关的文献与教材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也是在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例如,在学习“导函数”的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学习的目标,让学生根据相关的教材与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并针对于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由此可见,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导函数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在无形中开发了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从而实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四、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生活体验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环节中,要想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灵活掌握与运用,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的有效性。在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出发,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例如,在讲解关于商品营销利润的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走到市场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商品的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在无形中实现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生活体验。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元素,同时也给扭转了传统教学中沉闷的课堂气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应在保证教学质量基础上,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重要性,以便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参考文献:
[1]王林全,吴有昌.数学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0).
研究性学习的感受范文2
一、选题要慎重。
由于把握不准学生心理,这学期我校高一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是由几位老师磋商后定的,没有事先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这就造成学生对课题的兴趣不高,不愿忘我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本期我们的一个子课题是《观察月亮,摸索月相变化规律》。当时我们几位老师想的是看月亮谁都会,这个课题便于开展,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锻练学生的耐心,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要定时观看一个完整农历月的月亮,下半月的月亮还要在下半夜起来看)。课题的出发点是美好的,但是后来才知道根本不具可操作性。事先没有考虑到古蔺冬季云雾之多,一个完整农历月,学生只看到一次月亮,根本不能通过观察来研究规律。因此教师在确定研究性课题前应做好两个工作。一是广泛征求学生意见,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要充分论证课题的可操作性。
二、发挥好教师的组织、推动作用。
研究性学习当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过程的实施,还是结果的形成,都要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在学生开展起研究性学习后是不是就安安逸逸的等着学生出结果呢?当然不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更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的组织、协调,地理研究性学习很难顺利发展。就以这次收集月球资料来说吧,我没有想到要给五个研究性小组分工,等一个月后把学生收集的资料汇总时才发现,不仅班与班之间内容重复,就是同班的同学之间也有很多是重复的。
现在我们特别强调竞争意识,加之年轻人谁也不服谁,因而很难自发形成分工协作,步调统一的集体。而现代科学研究尤其要讲合作,单干出大成就的年代已经成为历史。这就需要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协调好学生,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的研究性学习还需要学生深入社会,需要其它部门的支持,这对于十五、六岁的学生来说,基本上是无法独立完成的。老师要象教孩子学走路的妈妈那样,既不包办代替,也不能让他受伤灰心。教师必须具有自身研究性学习的体验,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创造性运用,方能得心应手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关注过程,着重情感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感受范文3
关键词: 语文 研究学习 非智力 影响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良好的精神意志的发展。
1. 满足学生的社会发展需要
1.1 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在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时,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1.2 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1.3 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2.激活学生的兴趣与思维探究动力
教学中需要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时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3.陶冶学生的情操与确立正确价值观
3.1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评价社会现象的道德感。
3.2增强学生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知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学生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其求知欲望、认知兴趣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等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感,产生一些积极的情感,发展其理智感。
3.3培养学生的美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美感是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所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又一重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是进行审美的重要渠道。阅读优秀的作品,品味其语言,感受其思想及艺术的魅力,能较好地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认真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
3.4树立正确价值观。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的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丰富学生的心象
心象是一类很重要的知识表征,它能够使我们在对象未出现的情况下去表征和加工这些对象。在学生构思想象作文或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到头脑中出现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视觉特征的形象――视觉心象;他们还常常会用到经过头脑对记忆心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心象――想象。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则是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能够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有创意的表达。显然,这样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定会经常运用视觉心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不断丰富学生的心象储备,从而为提高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5.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研究性学习的感受范文4
1.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必须重新定位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讲究以问题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要学会对课题进行资料收集,并对所收集的资料整理分析,然后在资料中获取问题,最后总结出研究资料呈现的规律,并作出合理解释。由于学生选择要研究的问题一般是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而有些问题会超出教师的研究范围,这种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在辅导学生进行学习时,面临很大的挑战,而考验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二是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在实践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来获取有用的信息,而后通过小组讨论、意见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感受问题的不同方面和解决途径,完成真正的研究性学习。要完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既要学习相关专业如政治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又要学习管理学中文科课题如行政学、法学等,以及理科课题如计量经济、项目管理、统计学等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懂得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不同公共事业的管理规则。总之,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学业传授者,而是要使自己既是指导者又是研究者同时也是学习者。
2.研究性学习学生应成为课堂中教学的主角“以师为本”、“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强行灌输,把上课当作自己的表演,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有的感到有趣而积极参与,有的漠然处之,而有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完全丧失,使得学习、创造的天性逐渐萎缩,甚至被扼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是改变以往教师作为知识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模式,建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的新型关系。在这种关系里,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设计,通过设计问题,解答问题,发现问题,来完成新知识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让每个学生能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书、与客观世界对话,与教师共同探求公共管理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知识获取过程中,教师如何辅助学生作为主角获得知识和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教师、学生应树立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理念
研究性学习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根据学生们的爱好,特长与志向,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取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本质上,“是基于对问题的探究而进行的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方式进行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旨在转变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完全颠覆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改变师生的“主从”关系,因此要顺利实施研究性学习,师生都必须重新定位和认识新的学习理念。首先,这种学习理念对学生来说,与其熟悉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你自己选择;在研究性学习中“怎么学”要由学生们自己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学生们自己作出预测和规定。在这种学习理念中学生有权安排自己的学习程序,有权决定“学到什么程度”。其次,新型的学习理念必然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原先的“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的主导位置这一角色必须根据研究性学习不同特点不同过程适时变换,学生的“主体”角色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更多地会“主导化”。在这种学习理念中,教师第一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预设者,第二应该表现为一个高明的引导者,引导不是指导;第三当然还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最高组织者,但这个组织者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二)以案例教学法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觉开展研究性学习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课题把实际中真实的情境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它没有统一的解答方案,必须通过独立的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进行解决。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掌握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案例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互动的,双方都既是学习者又是知识传授者。因为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主动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并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和答案可以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2.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可以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开阔思路。3.生动具体、直观易学。真实性是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具体实例的教学内容采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4.能够集思广益。在课堂上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唱“主角”,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再是被动的听和记,而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问题的解决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收到集思广益良好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突破了课堂的时空限制,教学活动不仅在课内,而且还大量地延续到课外,因此学生是否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也成为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而课外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如何才能把某一选题的内容讲好,除了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在课外广泛查阅相关的参考书和一些专业杂志,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学科的新动态、新观念,要系统地、科学地渗透到学科的专业知识里面。在学生的课外学习中,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内容及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布置研究课题,或是提供一定的范围,引导学生个人选题,自由组成课题组,并通过课外学习深入研究与辩论后撰写报告和小论文。另外,通过课外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开拓和创新精神。在学生认真进行课外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题研究、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尽量多参加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发明创新活动。这样边学习边研究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进一步激发,同时学生能体验到创新活动的成败得失,有助于他们掌握创新的诀窍。为了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真正落实“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思路,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的课外学习,这也是研究性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
研究性学习的感受范文5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应用
世界各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对教育系统进行改革,在新世纪新挑战下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掌握“关键能力”,也就是如何利用新技术获得和掌握信息,培养主动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改革关注的焦点和出发点。依靠传统的学科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培养能力,显然是行不通的,于是应运而生了“研究性学习”这样一种模式。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英语教师对于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过于重视,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1.研究性学习的涵义及特点
1.1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和确定要研究的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主动地搜索、应用、分析处理知识解决问题。其根本出发点是将课程内容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从狭义看是指在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研究类似的情境和途径,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主动探究式学习方式,与传统学科相比,它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1.2.1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是“问题或课题”,通过一个情景引出一个需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1.2.2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在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问题大部分来自于学生或者老师的实践生活,内容包括上课使用教材、网络、报纸等各种教育资源,学生以不同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必须突破原有封闭状态的学科教学模式,最后形成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研究结果。
1.2.3学生自己负责完成是研究性学习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设计和实施某一项研究课题,他主要负责课程目标是否达成。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后,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决定最后的表现形态。
1.2.4研究性学习内容组织时应重视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综合性就是提出的问题是多方面或跨学科的,这样思考问题就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融会贯通知识;社会性即关注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时,应注意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2.1组织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多样化。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英语基础知识、学生热爱程度等制定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以情景为切入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现场模仿等。这些活动为学生自己体验、感知、实践、参与提供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通过交流形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2.2重视小组合作研究,加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主旨。在一个平等和和谐的氛围下,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学生之间交流学习、互相帮助,组员的团队意识、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不断增强。
2.3不断开发和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
加强学校与社会或社区发展的联系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目标,学生了解、接触和关注社会,使学校和社会的人力、自然、财力、物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研究内容的主题应是促进社会发展及人类自身发展,并尽可能地使学生设计的英语问题与英国或美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相互联系。
3.结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根本目的。在遵循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与特点,教师以问题为载体,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氛围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在相互讨论、探究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罗仁勇.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对策探究[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0(6):4-6.
[2]阮靖娴.初探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4):99-100.
研究性学习的感受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119-02
1 激发和培养教师的求知兴趣
兴趣是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以特定的事物、人或活动为对象,并常常伴随着积极的情绪。需要是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满足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就会不断地钻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探索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求知兴趣将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并逐渐得到培养。
2 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2.1 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2.2 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2.3 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3 促使教师学习元学习策略
元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主动意识和有效控制自己学习活动的实时监控策略。元学习理论相信人是积极主动的机体,人能够计划未来,监视现在,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性。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人,特别是教师若能长期坚持运用元学习策略,会使其学习能力和效率大为增强;这也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具备较强自我调节能力的人,就能够较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种种挑战,从而平衡自己的心理,长期保持心理健康的状态。
4 形成教师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的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自我注意是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要完成研究任务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克服不少困难;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时时注意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不言而喻,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较好地培养教师的有意注意和自我注意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发展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学生一般对自己参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目标、具体任务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这极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良好的有意注意是适应当今社会,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必备条件。
6 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6.1 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评价社会现象的道德感。
6.2 增强学生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知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学生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其求知欲望、认知兴趣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等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感,产生一些积极的情感,发展其理智感。
6.3 培养学生的美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美感是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所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又一重点。语文以及性学习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是进行审美的重要渠道。阅读优秀的作品,品位其语言,感受其思想及艺术的魅力,能较好地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认真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
7 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