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营销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外市场营销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外市场营销课程

海外市场营销课程范文1

一、课程目标与教材

国际市场营销英语课程目标应符合内容本位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目标设定原则。语言与内容教学相结合在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项目中引起广泛兴趣,一些项目侧重于“通过把内容主题用于有意义的读写和讨论活动来开发语言水平”,而另一些项目侧重于“让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能够理解主题课程,同时提升与特定学科一致的学术语言”。“与内容相关语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跨课程的学术读写技能和他们学术上成功所需要的体裁知识”(Song,2006)。Kasper(1995)认为,“内容本位课程旨在同时提升语言水平和促进学术表现”。也有学者指出,在内容本位教学中,首要目标是使用学生正在同时学习的语言来传授一些内容或信息,即学生同时是语言学习者和所教授的内容学习者,而主题是首要学习的,语言学习是内容学习过程中顺带发生的行为(Rahimpour,2010)。内容本位课程应让学生在掌握某一主题范围交流知识的同时去练习语言技能(Black&Kiehnhoff,1992)。因此,笔者认为本科层次的国际市场营销英语目标应定位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国际市场营销理论和模型用英语辨认(Identify)、理解(Understand)和讨论(Discuss)某一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并能用英语针对某一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国际营销活动进行机会分析(OpportunityAnalysis)、市场进入(MarketEntry)和营销组合(MarketingMix)策略设计。然而,在既定课程目标下如何确定相关内容和教材的问题依然存在。尽管一种可能性是选择与主流学术课程同样的教材,但是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与主流内容课程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且语言课程的学生并非全部都参与同一内容课程的学习,因此严格按照内容课程设置既不可行也不可取,而是应建立在对相关教材的评价体系上,充分考虑到使用对象、目的、内容、教学法等具体要求。国际市场营销英语注重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其侧重点与国际营销专业课程应有所不同,对系统理论的要求不如商学院的要求那么深,更加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对语言学习经验的反馈中表现出其更倾向于有更丰富学术内容的语言项目(Kasper,1995)。采用适当改编后的英文原版经典教材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但应把握以下一些原则:保持英文原版教材的特色,即删减了不适合教学及不符合国情的内容,但在体系结构和内容特色方面保持原版教材风貌;实用性,即既侧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专业术语和专业表达方式,又考虑到教材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专业的思维能力,培养实际的技能;体系经过精心组织,篇幅合理;提供强大的教学支持,即为教师提供配套的教辅材料,并配有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使教学更为便利。

二、教学内容与特色

“持续的内容本位教学”是指那些需要学生在延长期内学习某一主题范围并应用英语语言技能来促生学术语境的课程(Pally,2000)。作为内容本位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国际市场营销英语教学内容的组织,即“教什么”的问题,需紧密围绕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对教材的主题与内容进行选取、整理、归纳和整合,形成适合学生的、序化教学模块。笔者以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双语教学推荐教材《全球营销学》(第4版)(Keegan&Green,2005)为例来说明如何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模块主题与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1、模块主题的组织根据前述的课程目标。教学模块主题应包含国际市场营销基本知识、机会分析、市场进入、国际市场营销组合四个大的方面。所选教材共分有五篇,共计13章内容(见表1),即概论(第1章)、全球营销环境(第2、3、4章)、走近全球市场(第5、6、7章)、全球营销组合(第8、9、10、11章)和21世纪的全球营销战略(第12、13章)。考虑到教学实践中各种教与学的因素,需要对教材主题进行取舍和模块化,并确保主题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教材分篇的基础上,最终选择11章内容分为五大模块:第1章为课程的导入单元,介绍国际市场营销基本知识;第2、3、4章为课程的准备单元,介绍国际市场营销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法律监管环境;第5、6章为第三部分,介绍对国际市场进行机会分析的方法;第7章为第四部分,介绍目标市场的进入策略;第8、9、10、11章为第五部分,介绍国际市场营销组合即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四大策略;第12、13章为课程的拓展部分,供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这些模块安排既符合课程目标又涵盖了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方面并遵循其一般规律。

2、模块内容的组织国际市场营销英语原版教材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从体例上看,科技英语式教材专业结构不够紧密,实证和案例较少,而专业文献式教材知识不够系统和完整;另一方面,原版教材主要是针对美欧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展开讨论,而缺乏对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进行系统、全面地介绍。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并考虑到上述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哪些用于课堂教学,哪些用于课外自学,并根据情况适时增加中国企业相关案例的教学内容。以选定教材第7章“全球市场进入策略”(见表2)为例,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关于三大主要进入策略的介绍,即特许经营、投资和全球伙伴关系,也有典型的国别案例分析,还有趋势分析与展望。考虑到教学时数的限制和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及方向的不同,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不仅增加其学习难度和挫折感,也容易让其失去学习的重点而不利于核心知识体系的形成。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只选取了最为主要的三种市场进入策略进行详细讲解,并补充在华外企和海外中企的市场进入策略的双向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并进行模拟运用,而对于其他教材内容可由教师进行简要指导后供学生课外进行学习和领会,作为核心知识的拓展内容。

三、教学组织与方法

国际市场营销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实践表明,学生愿意进行小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何莲珍,2003)。在传统语言教学采用的小组基础上,结合国际市场营销英语课程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一种“虚拟公司式”教学组织结构(VirtualCompanyStructure),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商务意识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该组织结构中,每位学生虚拟为“国际营销部职员”,必须有自己固定的学习搭档(Partner),虚拟为“同事”,以参加小组/对子活动取得相应平时成绩。各教学班按2人/对(Pair)、2对/组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Group)”,虚拟为“国际市场营销部”并推选1名组长(GroupLeader),虚拟为“国际市场营销经理”,从所有组长中推(自)荐产生1名班长(ClassMonitor),虚拟为“国际市场营销总监”。与此同时,建立在线学习QQ群,充分利用群邮件、群共享、群对话等功能,使之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效信息与交流平台。当然,教学组织作用的真正发挥还取决于教师、学生明确的角色扮演和职责分工。作为内容本位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国际市场营销英语的教学应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要灵活地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学术用途英语(EAP)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项目的特征是跨课程的协作,需要授课、活动和任务的协同。内容本位课程应通过多种基于多媒体的旨在帮助学生获取某一学科知识的活动促进英语语言技能开发,并随后为学生提供讨论、分析和应用所学概念的机会(Kasper,1995)。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应考虑如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根据模块教学核心内容、教学时数安排及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即单元概述、理论知识与模型讲解、教材案例分析与讲解、补充案例分析与点评、单元小结;同时,要针对教学流程中各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单元概述。可采用问答式、案例式或小组讨论导入单元主题,随即教师用引导式语言对单元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进行概述。

(2)理论知识与模型讲解。可采用教师集中式讲解为主,力求深入浅出,借助多媒体课件、小组活动等手段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国际市场营销知识与技能体系。

(3)教材案例分析与讲解。这部分是最容易让教师和学生困惑的地方,一方面教师很容易采用阅读讲解式的传统法,另一方面学生被动地接受案例及教师观点,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影响其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应明确教材案例分析与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模型,掌握分析的路径与方法,为自己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策略设计作准备,因此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法是比较有效的模式。具体可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对指定案例进行理解、讨论,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模型对案例中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与策略进行辨认(Identify)、分析(Analyze)、评判(CriticalReview)和汇报(Present),随即由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这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具体指导,让学生分析、讨论一系列相关的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内化,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

(4)补充案例分析与点评。即要求学生基于所学理论和模型对真实的补充案例进行分析,同时由教师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由此可见,这一环节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任务型教学法。以选定教材第7章“全球市场进入策略”为例,补充案例分析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个在华外企并对其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进行讨论、分析和评判,形成书面分析报告。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可选取几份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并要求学生课后对其分析报告进行完善。显然,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真实的国际市场营销决策,锻炼理论知识及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

(5)单元小结。教师可采用提问知识技能要点、学生汇报心得等形式,促使学生不断总结、内省和提高模块知识学习与应用的能力与策略。

四、教学效果与评价

“中等英语水平的内容本位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该水平层次的表现,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在随后的大学主要学术课程中的表现以及增加其取得学位的机会”(Kasper,1997)。同时,内容本位的教学项目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使用英语语言的学术环境中进行学习表现能力方面的自尊和信心(Smoke&Haas,1995),能同时提升语言学习和促进学术成功。作为内容本位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国际市场营销英语的教学评价也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学术能力和语言水平。一方面,以作为终结性综合任务(FinalIntegrativeTask)的课程作业(Coursework)来替代传统的、单一的测试,让设计的任务及分任务既能促进对学术过程的探寻,又能体现学生的语言水平,同时这些任务应贴近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框架中可能执行的任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结合课程目标和前述因素设计如下课程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其熟悉的或有信息渠道了解的专长于某一产品或服务的中国公司,要求基于可获取的公司信息和运用所学的理论概念或模型完成三个任务:一、制作公司简介,并重点辨认和评价其在国内市场的营销组合策略(20%);二、假设该公司决定国际化或拓展海外市场,要求学生进行机会分析找出潜在目标市场,并设计相应的市场进入策略,同时加以阐释(30%);三、在该公司国内营销组合策略的基础上,为其进入前述目标市场设计出国际营销组合策略,即如何做出改变或改进”。另一方面,要开发一套评价学生作业的清晰标准。尽管测试评价是发生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但其在任务形成和安排的时候就与目标设定产生了内在联系。因此,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在任务安排之初教师本身和学生都应对标准和目标非常清晰明确地进行了解和表达。就前述的课程作业而言,笔者设定的总体标准如下:“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评判应基于所提供的分析、对相关国际市场营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和学生所表现出的对自身提案的支撑和论述能力”。

五、结语

海外市场营销课程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挂职锻炼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教学中必须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理,在高职院校,实践环节的比重要求更高。同时,市场营销专业又是一门综合性和艺术性比较突出的专业,它综合多门管理学科内容,并与人本哲学完美结合,这一学科特点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有企业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双师型”教师。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兴办最早的高等工业职业院校,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也得到较快发展。多年来,学校一直通过多种形式来努力提升本校教师的执教水平,例如:通过学历提升、到名校进修学习、定期开展专家讲堂等形式提高理论水平;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到一年的挂职锻炼、教师利用节假日到企业观摩学习、在企业进行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实践能力。目前来看,到企业挂职锻炼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特点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设计的“‘认知-仿真与顶岗-再顶岗’实践教学阶梯递进、分阶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环节所占比重较大。要求本专业教师除了能够系统的教授基本营销知识外,还要能够指导实践课程,具体包括企业经营模拟软件的操作、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内容。本专业的青年教师全部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尽管都考取了“营销师”、“高级营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但他们只有自己在上学时短暂的实习经历,没有企业工作经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青年教师往往把大部分实践用在课堂教学上,没有太多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因此,在理论授课时容易空洞抽象,案例分析也相对缺乏时效性。在指导实践课程时往往表现出信心不足、考虑问题片面,难以适应现代市场营销环境。因此,加强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非常必要。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青年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意义

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更为企业和学校搭起了一座桥梁,使学校和企业联系更加紧密,一方面能实现校企联合办学,一方面能帮助企业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双赢”的目的,使教师、学校、企业、学生都满意。

(一)教师方面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教师在企业挂职期间,担任部门助理或负责具体岗位,和企业在职人员一样工作。这样会对企业中的具体操作流程有个基本了解,对企业管理方法、先进的技术、典型的生产工艺有全面认识。教师会将这些见闻与经验教训有意无意的渗透在教学中,而不是一味的从一个故事到另一个故事的案例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能够掌握处理营销事件的关键技能,能够学会按照市场营销专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与规范,完成具体的业务和实训项目,进而具备“双师型”教师素养,成为本专业的教学骨干和实践能手。

3.有利于更新观念、拓宽职业视野。教师在学习和授课过程中,会接触多门学科,学科间也相对独立。参加企业锻炼有助于我们把自身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并且将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前言问题、先进的思想、行业的发展方向等内容及时吸收过来,使自己在教学中保证所授知识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二)学校方面

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可以对企业进行全面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具体岗位的要求及发展趋势,有利于学校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与企业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交流来宣传学校和学生的优势,有助于扩大学校知名度、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促成校企合作项目的达成,如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横向课题的研发等工作。2012年初,本校市场营销专业曾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职位是场部经理助理。教师刚开始去的时候心里很忐忑,等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被企业的氛围深深吸引,真正的感觉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并带领市场营销专业全体教师进行了企业调研,这些都是再好的教材所没有的,对于今后的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企业方面

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可以给企业带来系统的理论知识,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并就企业运营、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及时与企业沟通,加强企业的规范操作,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本校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在工作中就发现了企业中的一些管理问题,如沟通不通畅、互相推诿责任等;了解到企业有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的打算,但是缺乏相应的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和人才;也看到了一些基层管理者对管理知识的渴望。之后,该教师与企业人员进行了沟通,并安排了本系六名教师对企业进行了基层领导者管理技能培训、物流及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知识培训,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海外市场营销课程范文3

关键词:双语教学;旅游市场营销;学生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54-03

一、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服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和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产业规模继续增加。据初步统计,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已经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将超过4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中国旅游业界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15年的中国出境旅游继续增长,达到1.2亿人次,与此同时,仅在2015年上半年,中国旅游企业对外投资金额51.3亿美元,较往年增长了43%;与此同时,以携程为代表的旅游电商企业加快了在全球重要旅游地的布局[1]。国内企业对外旅游投资和对外业务拓展进程加快。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亟需从业素质高,具有一定全球视野的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

作为旅游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不可避免地迎来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而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双语教学起到一个平台作用。双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的应用英语水平得到提高,还能让学生学到最前沿的国际化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思维方式[2]。

二、《旅游市场营销》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挑战分析

1.《旅游市场营销》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强,同时也要一门具有国际化需求的专业,在该专业中,《旅游市场营销》是一门较为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国内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与国外相比,发展相对滞后,而通过双语教学,可以较好地弥补国内的不足。第二,国内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教材和内容,大多数都是在国外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学习原版英文教材,能更好地理解市场营销的概念和思维方式。第三,旅游市场营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双语教学,能形成较好的语言学习氛围[2]。

2.《旅游市场营销》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在地方高校中,开展双语教学面临以下问题:第一,缺少双语环境。地方高校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受资金制约,国际人才交流,尤其是专业师资交流较为困难。第二,原版的外文教材价格较高,会给学生和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同时不利于推进双语教学。第三,开展双语教学需要相应的师资,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外文语言能力,对学生的外文水平要求较高。第四,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的态度很关键,如果因为语言屏障带来厌学情绪和畏难情绪,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国内出版社开始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在国内原版发行。例如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Les Lumsdon和Philip Kotler两位学者编著的旅游市场营销教材,教材价格较国外发行教材降低很多。随着学校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视,资金和师资都会有较大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力及其对双语教学的态度、认知成为能够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

三、《旅游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学生调查

为了解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开展双语教学的态度和认识,本文于2015年11月对曲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初步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改进,并于2015年12月进行了正式调查。问卷共调查了90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83份,有效回收率为92.2%。

1.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包括三个问题:第一,对《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态度。83.13%的学生非常赞同和赞同开展双语教学,12.05%的学生非常不赞同和不赞同,4.82%的学生无所谓。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支持开展双语教学的,但不赞同的比例也超过了10%,说明对于双语教学还需要对学生进一步引导。第二,双语教学对英语能力提高的影响。81.73%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其中,超过20%的学生则认为非常有帮助,而14.45%的学生则认为没有太大帮助。第三,双语教学对于专业学习的作用。尽管有78.3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专业学习,但有7.23%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甚至6.02%的学生认为是专业学习的障碍。第三个问题说明,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紧密与专业实践进行结合,通过英文的灵活应用和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兴趣,克服学习障碍。

2.双语教学的学习难度调查。首先,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大部分学生(78.08%)认为比较难或很难,认为难度能接受的仅有28.92%的学生,没有一位学生认为容易。这为开展双语教学带来一定困难,需要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合理的方式,来逐步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其次,针对学生认为有难度的主要原因是专业词汇量多(39.76%)、专业知识不够(37.35%)。第三,对于学生的英文基础,调查发展仅有9.64%的学生通过了CET6级,CET4级通过率为45.78%。这说明,英文水平直接影响了学习双语课程的难度。

3.双语教学模式的调查。双语教学的模式很多,包括浸入法、学科式和过渡型等。具体来讲,浸入法双语教学是指课堂上使用外语进行教学;学科式是指利用外语作为媒介进行教学;过渡型是指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使用外语进行教学。本文针对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和考核两个环节进行了调查。在课堂教学中,赞同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但教学采用一半英文授课、一半中文授课的学生为63.86%,赞同采用全英文授课的为7.23%,其他学生赞同采用全中文授课。而在考核环节,赞同采用中文考核的为26.51%,赞同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为32.53%,赞同中英文并重的为20.48%,赞同英文为主或全英文的为20.48%。通过访谈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应该突破以往的教师全程教授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教授过程的理解,通过更加开放的课堂教学结合小组式的团队学习,在培养合作竞争的基础上,更能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提出,在考核方式上,要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而不是“一考”定成绩,这样才能降低学生心理的恐慌。调查说明,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4.双语教学教学形式的调查。《旅游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与此同时,具体的教学形式也会对双语教学产生深刻影响。为此,本文对课堂教学形式、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查。第一,学生喜欢课堂有讨论的环节。36.14%的学生喜欢教师全程讲授,63.84%的学生则喜欢有讨论环节。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即选择并确定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专题,通过自主性、探索性学习、调查、走访等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和相关知识、信息,最后形成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第二,课下作业形式喜欢以合作方式。24.1%的学生喜欢自己独立完成课下作业,而喜欢学习小组与独立学习结合的学生为55.42%,其他学生则喜欢以学习合作小组为主。第三,开放式考核得到学生欢迎。调查发现,支持闭卷考试的仅有21.69%的学生,其他学生认为成绩考核可以结合论文、调查报告等环节,笔试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四、《旅游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模式和对策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结合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和地方高校的发展实际需要,本文提出《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和对策。

1.适当降低难度,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双语”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3]。研究表明:“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学习者要能理解略超过他现有水平的输入语,可理解的语言是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动力。”[4]如果输入的信息能为学生所理解、接受,便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对于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发挥着关键作用。否则,便会挫伤其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在开展《旅游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具体对策包括:首先,要解决学生词汇量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原版教材中的专业词汇进行查阅、共享;其次,教师可以首先采取全课堂中文和英文对应讲授的方式,然后根据学生接受程度逐步增加英文比例,循序渐进。

2.重视教材选用,注重知识体系梳理。开展《旅游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要合理选择教材,完全采用原版教材成本太高,为此可以考虑国内出版社引进的原版教材。同时要考虑到与国际旅游教育接轨,要选择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术界公认的教材。因此,建议采用Philip Kotler主编的《Marketing for Hospitality and Tourism》,该教材已经由国内出版社原版引进,并有对应的中文版,学生可以参照学习,保持兴趣,降低难度。与此同时,国外教材的知识体系未必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有关知识系统的梳理,明确知识点和核心理论,构建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3.增加课堂互动,突出能力考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和合作精神,强化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利用国内外成功的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并在此过程中,通过融合方式,渗透双语教学。在学生考核方面,要考虑到双语课程教学本身的特点,将以往的单一的以期末考试评价为主改为突出综合性评价的方式[5]。为此,考核应该结合作业、调查报告、案例分析以及笔试等环节,改终结性评价为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双语课程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

4.打造教学资源库,方便学生学习。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通过微信、QQ、课程网站等多种媒体方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环节全程辅导。例如构建专业词汇库,介绍一些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独特表达方式及习惯用法等,方便学生的学习;构建教学资源库,提供喜闻乐见的旅游市场营销教学资源,尤其是英文教学案例库,便于学生理解;建立互动机制,便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即时交流,答疑解惑[6]。

5.强化危机意识,提高学习自主性。伴随着国内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而伴随着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和国际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形势,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走出去”劲头十足看好海外市场是主因[EB/OL].2016-01-22.

http:///news/media/social/

[2]俞继凤.谈旅游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J].旅游学刊,2004,(7):69-72.

[3]王宁.旅游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旅游学刊,2005,(7):195-198.

[4]Krashen S 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M].Arlinton,VA: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1978.

海外市场营销课程范文4

关键词:职业用途英语;课程设计;建筑专业英语

一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工程现状

由于国内建筑市场的日趋饱和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中国建筑企业逐渐走出国门,纷纷成立国际工程事业部,经营领域包括基础设施、高档酒店、住宅项目、体育馆、写字楼、机场等,业务范围主要有经援项目、国际工程承包、劳务输出三个板块,承建或参建了埃塞俄比亚特克泽水电站工程、土耳其高速铁路工程、俄罗斯联邦大厦工程、波罗的海明珠工程、毛里求斯拉姆古兰国际机场和巴哈马大型海岛度假村项目等大型海外工程项目,地域涉及俄罗斯、中东欧、中美及南美、非洲和东南亚市场,对海外工程建筑人才、市场营销和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增。

二EOP理论指导对高职建筑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的重要意义

职业用途英语(EOP)(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职业用途英语更注重专业英语的特定职业用途,更能满足了行业企业对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要求,是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工程事业部承担着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市场开拓、海外项目实施以及海外业务综合管理的职责。随着中国建筑企业的海外承建参建项目的增多,对海外工程建筑人才、市场营销和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增大。因此,在职业用途英语EOP理论的指导下培养特定职业用途的海外工程建筑人才,高职建筑专业英语的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三EOP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建筑专业英语课程设计

(一)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高职建筑专业英语课程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教学内容与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主体主要是高职院校教师,缺乏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本科教材难度大且实用性不强,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教材可选择性太小;双师型教师匮乏,英语专业教师和建筑类专业教师无法顺利对接;教学评价主体和形式单一,以笔试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很好地选拔复合型专业人才;教学内容陈旧,过于强调理论和语言学习,严重缺乏实用性;教学模式单一,局限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理论教学。

(二)解决方案

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高职建筑专业英语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职业性这一特点,在职业用途英语EOP理论的指导下,从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教学内容与模式等方面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对传统的课程设计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时设置中,必修课只有《大学英语》(基础英语),选修课也多是《英语视听说》、《英文影视欣赏》、《英语四六级考级》等兴趣类英语课程,职业英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首先应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时设置的意见修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亲身参加过大型海外工程项目建设的毕业生到校讲座,使得建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时设置具有更强的行业特色和职业针对性。

2.教材开发。无论是本科教材还是高职教材,其内容板块主要是是建筑设计和工程专业内容,教材内容单一,实用性差。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研室应组织英语专业、建筑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一起编写适合本职业院校学生水平和需求的校本教材并试用一年后出版,每次再版前必须进行不少于20%的内容修改。教材应突出行业英语口语的训练,在每个单元插入施工现场实用英语口语,介绍在国际工程中常用的短语和句子,增加国际工程招标投标、物资采购、安全与环保、分包与劳务、工期、质量和费用管理、索赔与争端等方面的信函写作。教材附录应附有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常用的各类文件范例,如投标函、建筑投标合同、各类保函等,并给出3-5个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案例以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加强在职教师队伍建设,高职建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真正的“双师”,教师不仅要熟悉建筑专业知识,掌握建筑专业职业岗位的操作技能,还必须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因此,要整合英语教师和建筑专业教师的优势,实施一课双师制度,即英语教师和建筑专业教师合作教学,根据上课内容进行主讲教师和助教的身份确认,实现英语教师和建筑专业教师的资源优势互补。同时,引入有建筑行业工作经历背景的外教进入课堂,加大英语源语言的输入。同时,引入建筑类行业企业人员,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一方面,邀请海外建筑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另一方面,邀请亲身参加过大型海外工程项目建设的毕业生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交谈,为学生答疑解惑。

4.教学评价。首先,实现考核内容职业用途化。以建筑行业企业工作任务为内容,增加职业能力考核,改变传统的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卷面考试形式,将考核内容细分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设计成听说读写译五部分,进行考核。其次,实现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不再以卷面考试作为考核的唯一形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平时作业网络提交,在规定期限内学生在网络上互评,每份作业由至少5位同学进行打分,最后由教师在网络上公布答案。另外,加大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考核,通过小组讨论、做报告、案例分析、谈判和PPT演示等形式,由外教、中教和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评价。再次,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化。增加第三方机构为考核评价主体,制作标准统一的评价表,可以将期末考核的地点通过互联网的与海外工地联系起来,由行业企业专家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估,再结合英语教师、建筑专业教师、外教以及学生自评、互评的综合评分进行最终学期成绩的认定,形成英语教师、建筑专业教师、外教、行业企业专家、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第三方机构等共同组成的考核主体体系。

5.教学内容与模式。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阅读,教学内容的改革应注重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听说写三种能力的培养。听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施工现场实用英语口语和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案例的小组讨论,写作训练主要是国际工程招标投标、物资采购、安全与环保、分包与劳务、工期、质量和费用管理、索赔与争端等方面的信函写作以及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常用的各类文件写作,如投标函、建筑投标合同和各类保函等。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利用校内外师资力量,构建数字化的高职建筑专业英语资源库,拓展学生的课外自学资源库。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入仿真的职场环境,利用项目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例如建筑工程合约商务谈判教学中,将学生分为3-5人的小组,每两个小组进行承包方和发包方的谈判仿真练习。教师将谈判背景资料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进行工程管理和合约法规等知识的搜集和整理,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合作,在谈判前对技术合理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进行分析和策划,分析谈判重、难点和谈判双方的优劣势,拟定谈判初步方案,合理利用各种谈判技巧,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取得谈判的成功。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考核打分,小组间进行互评,综合教师和学生互评的结果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四结语

高职教育的成功,是依靠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高职建筑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海外工程建筑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建筑专业教研室的高难课题,笔者认为EOP职业用途英语理论的指导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教学内容与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改革,实现高职建筑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宇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外语界,2013(4).

[2]顾婧.EOP模式下建筑英语教学与海外工程建筑人才培养[J].学园,2013(25).

[3]蒋春霞.建筑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4]刘晓毅.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路径构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12).

[5]陈柯妮.高职英语教学职业化的理论探讨与实践[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0).

海外市场营销课程范文5

[关键词] 商务英语 案例分析 商务术语 多元化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巨大的市场吸引大量的国际知名企业来投资。另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有不少的企业已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为海外市场提品和服务。同时,中国是出口大国,跟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频繁。中国目前的商务环境比起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加的开放,活跃,也更加的竞争激烈。现在企业的眼光放在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很多企业不仅要求员工有专业技能,还需要有国际交往的能力。商务英语这门学科就是为了迎合这种需求,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商务英语涉及商务活动的各个领域,知识紧跟时代的脉搏,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眼光,跨文化交际的技能,目标是要培养懂得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商务人才。正因为商务英语的这种特点,这门课程在学校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除了商务英语专业以外,很多学生把它作为第二专业或辅修专业。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有所不同,也通常不具备商业的经验。这决定了在教学上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有不同的特点。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老师要抓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传授商务知识,二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

一、商务知识的学习

商务英语这门课程对于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为了使课堂不会变成单纯讲授英语的课堂,老师最好是复合型人才,老师既需要精通英语也需要掌握最新的商务理念并拥有商务方面的经验。在课堂上讲授的商务知识应该是最新的,可实际操作的商务管理的理念,而不是陈旧的理论。不但要使学生学习商务的知识,还必须培养他们实际的能力,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少谈抽象的东西,多谈实在的,现实的东西。

使学生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是案例的分析,它也对提高学习兴趣,拓广眼界很有帮助。例如,在学习市场营销的时候,我的课程重点不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让学生记住市场的定义对于以后在现实当中营造品牌,推广产品和服务没有很大的帮助。而一些知名公司的营销行为和成功之道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启发。我在课堂上引用中国家电业巨头海尔公司的一些营销策略作为例子,谈到它的目标市场,产品的策略,定价的策略,渠道的策略,等等。我介绍它的一些最先进的营销行为,如何利用世博这一良机去推广它的全球化战略。在中国世博会上,青岛海尔、美国海尔、欧洲海尔、澳洲海尔,先后与山东馆、美国馆、意大利馆、新西兰馆、世贸中心协会馆建立赞助合作关系,成为百年世博史上,第一家由全球各地分公司同时赞助多个世博馆的企业。这种创新凸显了海尔在全球各地的本土化实力,也借助世博平台向世界展示了海尔全球化战略的成果,同时也把世界多元文化和消费理念带入世博。海尔也在这次盛会上充分展示他的产品策略,开设绿色智能生活展区,展示能自动检测食物储备的冰箱,可扫描衣物材质、洗涤剂和水质并智能计算洗涤时间的节能洗衣机,能控制家电、电灯和窗帘的电视等50多款家电。这一栩栩如生,实实在在的例子把现实的世界和课堂联系了起来,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正在学的东西是真的可以派上用场的。在课堂上谈论的正是现代公司里营销部门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这种途径,学生掌握到的知识才是实在的。

商务英语涉及面非常广,除了市场营销,还要学习其他很多的内容。比如,公司文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商业伦理,国际贸易,等等。案例的分析和情景的构建,基本上可以运用于每一个部分的教学。例如,在讲到商业伦理的时候,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些受人尊敬的公司的做法。介绍了硅谷巨头思科系统公司对员工家庭的关怀,该公司建立儿童看护中心,在总部工作的父母可以通过电脑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它已经成为全美最大的内部儿童看护服务提供者之一。著名的Bingham McCutchen法律事务所非常注重多元化,不同肤色的律师、公开同性恋身份的律师在这里共事,该公司还修改了医疗保险,向变性员工提供额外的福利。在学习企业文化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向学生介绍了谷歌公司的文化。该公司尊重人才,工作制度极有弹性,工程师可以把20%的时间用在自己挑选的项目上,这种公司的文化使每个员工都可以极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这种联系实际例子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保持很活跃,学生很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

除了老师讲授之外,利用布置课题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非常的重要。例如,在学习市场营销的时候,我要求学生选择一间外国公司(选择外国公司是因为我希望学生能利用这一机会使用英文的网站),分析其4Ps(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营销组合。为了完成课题,学生需要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整理归纳,作出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锻炼了自主学习,也对营销行为有了深刻的印象。

二、英语的学习

商务英语是一门二元的学科,除了商务的教学,另一重点是英语的教学。商务英语从总体上说文体比较规范,如商务函电,通常都是就事论事,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其行文有比较固定的风格和格式:语气礼貌而直接,句子清晰明了,目的是符合礼仪地把事情说清楚。又比如,合同协议,其要求是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要让人产生误解。因为这些特点,商务的往来文本都有一些格式化的趋向。很多句型在不同的文本里面可以反复地利用。

学习商务英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普通英语难,因为他有很多的专门词汇,学生必须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以后才能够准确的运用它们。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商务英语又比普通英语容易,因为它所运用的句型都是为了清晰地表达意思,句型通常不需要灵活多变,不需要像写散文那么的需要文采。所以,对于商务英语学习者来说,一大难点是掌握词汇。商务英语有两大类词汇需要学生特别的注意。有一类单词是在普通英语中会经常用到,但是在商务的环境中具有特定的意思,如tender这个单词,在普通英语中,作动词时,意思是“提供”,作形容词时,意思是“温柔”,但是在特定的商务环境中它是“投标”的意思。再如,endorse这个单词,在普通英语中是“支持”的意思,但在商业环境里面它是“背书”的意思。除了这一类单词以外,还有另外一类单词是只会出现在商务的情景里。例如,L/C (letter of credit)表示“信用证”,FOB(free on board)表示“离岸价格”,等等。学习者如果具有一定商业知识和经历,将会非常地有利于其记忆这些单词。因为中文和英文的意思可以马上地在脑海里建立联系,不需要在中间增加一个概念理解的过程。但是,大部分的在校学生都缺乏商务的经历,所以在课堂上,对于一些专门的术语进行解释也是必需的。

除了在理论上进行解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虚拟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外贸实务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住一些物流方面的术语,我让学生填写一些进出口方面的单据。比如,《海运提单》。在填过此单据以后,学生不仅熟悉了整个操作流程,而且对于一些单词也会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例如,shipper表示“托运人”,consignee表示“收货人”,bearer表示“持票人”,port of discharge表示“卸货港”,等等。让学生记住单词的方法的有效方法是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单词。

在学习商务英语的时候,还要注意文化的差异,西方国家对人处世的方式跟我国的文化有所不同。西方国家的人务实,讲求效益,对时间很珍惜,说话直入主题,对事不对人。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使学生熟悉这种文化,而且要培养学生在商务的环境下应用这种直接的风格,这对于商务谈判,商务函电往来等商业活动都非常重要。

海外市场营销课程范文6

关键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F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245-02

一、新形势下构建创新型、实用型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1.专业性质决定人才培养目标。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应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融资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外语优势鲜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贸易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国际经贸高级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仅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因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是让学生亲身去关注真实世界问题,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外贸人才的技能要求。外贸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外贸业务能力。随着中国外贸大国地位的凸显,外贸企业更加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渗透海外市场,这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目前国际商务领域比较热门的从业人员是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这些相关职业有些需要必要的证书,比如报关员和报检员,其他岗位或许不强制要求职业证书,但必要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3.传统的国际贸易人才的外延扩大。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单纯的营销、外语、纺织、机电等专业人才已远不能满足外贸人才的相关岗位需求,外贸企业对于那些同时具有金融、工商管理、电子商务、法律等综合专业背景的人才求贤若渴。中国遭受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等事件接连不断,给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尽可能减少这种损失,就需要一大批既熟悉贸易规则、精通英语、又熟谙世界相关国家法律、能够参与应诉贸易争端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的定位

1.培养目标。学校的培养计划应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中国高校虽然层次不同,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也高低有别,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来说,理论与实践必须融会贯通,很多企业是直接冲着是否具有操作技能和就业经验而去,对语言和综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这与其他财经类专业有区别。为此,本专业应培养素质全面、勇于创新,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洞察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能够在外经贸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外国商社及涉外经贸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高级人才。

2.实践教学的定位。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统筹规划。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应当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将模拟实验、创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综合考虑,注重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国际贸易专业对于实践教学的定位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以实践教学突显本专业办学特色。总体规划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设置实践课程,使基础课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并独立设课,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比例合理,基本实验教学项目、提高型实验教学项目、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层次齐全,形成配套、科学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创新型、实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规划

1.理论+实验――基本能力训练。基本能力训练主要体现在以一定理论课程为基础,配合一定实验、实践课时完成。比如会计学、财务管理,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通过ERP软件来增强学生活学活用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辅助学生的营销策划训练,学生自由组建商业策略团队,通过市场调研,写出可执行的策划报告。通过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营销方法、营销手段和营销技巧,掌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应具有的营销知识,使理论课程更具实用性。

2.模拟实验教学――专业综合能力训练。进入大三,专业技能课程逐渐深入学习,对专业课程的掌握与应用尤为重要。此时不仅要使学生增强对外贸进出口企业和市场的感性认识,而且要求学生在学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外贸企业、国际市场、贸易环境、贸易政策,能够判断企业的贸易方向,并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专业课程辅以模拟实验环节,就是让学生熟悉专业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对企业的认知能力训练。完成专业课程模拟实训后,学生对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就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而认识实习就是引领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去认知企业的发展,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市场环境,参与企业经营的讨论,把在学校中模拟实训的角色变成真实的岗位。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全部课程及实习并经考核合格后所进行的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一次全面性、综合性的训练,是对学生在校学习质量的最后一次综合检查和考核。它要求学生通过在企业的社会实践,熟悉贸易流程及各种单证的制作与审核,了解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的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特别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方式和基础,课堂中使用的单据滞后于现实中贸易手段的改变。这就要求学生活学活用,及时总结差异和处理这些差异的方法,培养学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和独立开创局面的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4.技能竞赛――创新能力培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最先具有创新意识,就成功了一半。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尤其注重创新意识。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养成对新事物具有好奇心、探究的兴趣、自信心强,对真知执著追求,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勇于进取。在三个实践环节之外,通过提高性的竞赛,择优淘劣。比如“商务谈判大赛”、“新星杯创业比赛”、“金融投资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把课堂所学真正化为生产力,用他们的创造力、组织能力去开发新领域。

四、实践教学课程创新性的具体实施

1.实践课程体系创新。为了实现“创新型、实践型综合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对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第一,在保证必要理论课时的前提下,针对某门课程开设对应的实习、实验课程,或是在实习中增加对某门理论课程的实践操作练习。第二,针对其他同水平高校相同专业进行市场调研,保留必要理论课程,缩减繁冗难懂、不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适当增加实践、实习学时,保证实践环节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20%。

2.实践环节创新。有两个层面。第一,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三个环节”是指教学实习、认知实践和社会实践。教学实习是在介绍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配以实践环节、课外活动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拓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创新思维;认知实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产、了解企业和了解社会;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基层,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责任感。社会实践要合理利用学校、院、系资源,联系固定单位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毕业联系学生就业实习等工作。可以考虑设立经济管理就业指导中心,专门投入人力培养与联系社会企业,形成良好口碑,为学生就业铺平道路。第二,校内、校外实践环节紧密联系。校内实践重在对理论课程的全面吸收,它融会了各学科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撰写营销策划方案、模拟国际贸易流程、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各学科比赛等。校外实践是在建立实践基地基础上,把学生引入社会,对公司、企业进行参观访问,同时实践基地也为学生毕业社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实践条件创新。主要体现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但是,目前大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经验、实习难是所有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高校应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室建设。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国际商务谈判实验室、电子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是不可或缺的。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就必须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下模拟与训练。

4.实践环节师资创新。“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以往的实习与实践环节往往由本专业老师担任。但要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的前提是老师必须具有实验经验,为此,我们应该一方面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鼓励老师进入企业参与生产与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另外,把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职业经理人等社会精英请进课堂,针对不同的课程直接指导学生实践。

5.实践的手段与方式创新。采用虚拟模拟实践、情境模拟实践和进入实习基地实践等几种方式。这种由虚拟模拟实践、情境模拟实践逐步进入真实世界实践的推进方式,不仅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由于专业知识少,进企业实习难的问题,而且,通过逐步向真实世界推进的实践方式可以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达到无缝链接。

参考文献:

[1] 刘义杰,万义平.国际贸易网络及场景模拟实验建设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6,(34).

[2] 汪琳,焦雨生.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5).

[3] JIAO Yu-sheng,汪琳.国际贸易实务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