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的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的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1
[关键词]教学管理 教学秘书 高校艺术学
中图分类号:G6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103-01
在高等院校所具备的四大社会职能中,人才培养作为其核心职能,备受社会关注。而人才培养落实到高校的具体工作中,就是日常的教学活动。随着高等教育在中国日渐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高校的教学质量受到了社会的空前关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效而有序的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而教学秘书这一岗位则为高校保障其教学秩序平稳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同学科门类的教学管理方式有着各自鲜明的学科特点,对应着不同学科的教学管理也有着独特的针对性需求,以适应各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及教学特点。其中艺术类高校有着相对独特的教学模式,例如课程设置灵活性更强、专业设备使用率更高、授课内容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更为紧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为突出等。上述特点也对艺术类高校的教学秘书这一岗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对比其他学科门类教学管理工作特点基础上,对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的特点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加强艺术类高校教学秘书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共性
首先,作为教学秘书,无论是综合类高校还是艺术类高校,都有其共同特点,但是艺术类高校所具备的特性,又使得艺术类高校的教学秘书工作有别于其他类高校。只有正确认识其统一性和独特性,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艺术类高校特点的教学管理工作方法。
(一) 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内容繁复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工作的覆盖面非常广泛。在课程管理方面: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表,及时向任课教师传达等;在教务管理方面:根据行课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督促教学进度,协调临时调课等;在考务工作方面:协助安排考试,及时通报成绩,管理试题及试卷、做好考试保密工作等。另外,教学秘书还承担着教学资料管理的工作,负责保管教学资料和教学文件等,并做到及时整理归档。
(二) 管理与沟通效果并重,桥梁和纽带作用明显
首先,教学秘书需要熟悉学校乃至国家相关的教育政策及学校的学科发展动态,并及时准确地传达给部门领导,以确保本部门制定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符合国家及学校的教育管理发展思路。同时,也要在学校、学院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教学秘书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学校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等各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因此又是各个部门与本部门之间的“联络员”。因此,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就要求教学秘书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三) 大局观与细节观共存,时效性和准确性并重
教学管理工作的纷繁复杂性,使得教学秘书的工作事无巨细,而正是这种复杂的工作性质,要求教学秘书在把握每个细节、处理好每件具体事务的同时,还要具有全局观。只有做好全局与细节的合理控制,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同时,教学秘书的日常工作又往往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需要第一时间,准确无误的将各类信息传达给教师和学生,例如教师的职称评定、学生选课、考试安排等工作,需要同时具备时效性与准确性。
二、艺术类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独特性
艺术类高校教学秘书的教学管理工作除了具备以上特点之外,因其专业背景、课程设置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其具备了与其他院校有所差异的独特性。
(一)艺术类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通常是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要求教学秘书在行课过程中,需要配合专业任课教师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安排。
艺术类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有大量实践性课程,学生动手实践的比例很大,教师有时采取的是手把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课程管理方面就不能按照综合类高校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需要教学秘书针对不同实践类课程的特点,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实践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安排及实践设备的有效、合理调配。
(二)艺术类高校培养的是专业领域内具有创作能力的人才,其课程考查往往以作品形式呈现,这要求教学秘书对于专业内容具备一定程度的了解。
只有充分了解专业特点,教学秘书在课程管理中,尤其是课程考核管理工作中,才能寻求到更为适合艺术类学科的教学管理方法。并充分掌握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以及在教学质量考核时不单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依据,而是将学生作业成果融合进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中。
(三)艺术类高校学生的创造性较强,个性化发展较为突出。这要求教学秘书在与学生沟通及与辅导员协同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艺术类高校学生往往在专业创作方面有自己的主见,但同时就决定了艺术类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会比综合类高校的学生更为突出。他们情感丰富,思想活跃,求新求异意识较强,心理表现更加敏感。所以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与学生沟通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既要树立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意识,又不能破坏学生思维敏捷且富有创新精神,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突出特点。
三、适应专业特点、寻求最佳教学管理工作方法的建议
基于上述针对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特点的分析,结合笔者在艺术类高校从事教学秘书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对艺术类高校教学秘书如何适应专业特点,进而寻求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最佳工作方法提出如下建议。
(一) 在课程设置方面,针对艺术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强化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工
作。
首先,要建立健全符合实践教学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什么样的管理工作,都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行为标尺。同时又要创建灵活宽松的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只是一味强调或者无限夸大管理工作的严格规范,则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教学潜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其个性发展和鼓励创新精神的广阔空间。
(二)在考核体系方面,应充分考量艺术类教学方式多样性的特点,在考核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面也体现多样化的原则。
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关于教学方面的建议、意见;同时在考试成绩的分配比例上应有更合理化的评价体系,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不同的作业与考试成绩百分比,使考核结果对未来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三)教学秘书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也是从事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具体包括:
1、培养服务于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学秘书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工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并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保持工作热情,做到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既讲原则,又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需要教学秘书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
2、健全的心理素养。教学秘书的岗位经常与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及教师、学生打交道。工作纷繁复杂,遇到委屈和误解是在所难免的。学会如何调整心态,并以豁达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是建立健全心理素养的基础要求。
3、专业知识素养。教学管理既是学术管理,又是行政管理。教学秘书在承担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以外,还会协助承担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及教学管理工作改革的重担。而探索学科建设及改革工作的前提是必须对专业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提高效率,进而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系统性与复杂性兼具的工作,包含了学科建设、课程管理、学生管理等很多方面。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其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梳理与总结,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 张德诚,潘力,刘海丽. 高校艺术类教学管理的特点和实施办法[J],考试周刊,2012(2).
学校的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2
关键词:高校;实践教学;现状;建议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因此,高校的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了。近年来,高等教育为了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采取了扩招的形式。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原本就缺乏的实践教学资源变得更加紧张。所以高校为了实现更快的发展,应该对当前的实践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明确高校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一、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当前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高校为了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实践性人才,将传统的精英化教学模式转变成了大众化教学模式。另外,高校在招生中实行了扩招政策,使学生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新兴的专业也应运而生。当前的高校实践教学呈现出课程门数多、实践经费少、师资力量不足等现象,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管理队伍素质差是影响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实践教学的内容只流于表面形式,教师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实施,导致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没有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时,高校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相结合,不能正确地处理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导致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不能促进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展。
二、改进高校实践教学的措施
1.确定学校和专业的定位
要想更好地促进高校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正确处理学校定位和专业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际教学现状和企业的用人现状,制订出高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当前,我国众多高校内部的专业办学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学校各专业的教学情况和就业状况不同。有的学校注重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还有的学校重视对操作型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在进行专业定位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并符合实际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制订专业的教学计划
学校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必须要了解本校的实际教学现状,不可以照搬其他学校的教学计划,因为每个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只有全面了解本校的生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师资的专业素质,才能制订出全面、完善的教学计划,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符合当前学校的实际发展现状,使高校的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3.促进实践性教学资源的整合
对高校内部相近的专业应该打通专业内部的壁垒,促进教学资源的互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实践教学相对较少的情况,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不能进行充分的利用。面对这个问题,需要采取建设专业实验室的方式,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中涉及的人力和物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
4.扩大科技活动中心的规模
在进行科技活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促进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该项职能,并在各高校中有序开展,完善实践教学。
5.加强高校和校外的合作办学
要想促进高校和外校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培养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当前,大多数学校都实行了高校与外校合作办学的形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涉及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因此,在进行合作办学时,必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合作规程。同时,还应强调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促进高校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当前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的关键内容,有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在进行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系统了解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便制定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战略。高校还应促进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注重对人才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鲜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学校的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3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班主任作为各科教师之首,对整个班级的维护和管理起着整体性的作用。因此,想要管理好班级事务,不仅需要不断地提升个人素质,更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的个性特点等不断探索新途径、探求新方法。
关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简单来说,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不仅需要做好引导工作,更需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是组织学生完成某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注重德育,同时促进班干部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但是就目前来看,部分班主任存在一定的独揽大权、缺乏民主、忽视学生主动性、管理方法落后陈旧、缺乏新意等问题,导致班级管理效率不高,学生积极性下降。想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需要从自身、学生、学校、家长等不同的角度综合考虑,创新管理方法和途径。
二、关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转变个人观念,树立创新管理思维
思想是行动的引导者,现代教育观中强调了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但是因为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家庭环境、教育模式等的影响,使得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于一切尽可能的服从教师家长的意愿做事。因此,班主任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给予学生表达想法和意愿的机会,帮助学生摆脱权威的束缚,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作为班主任,还需要发扬负责精神、博爱精神、献身精神等等,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努力的方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兼具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起创新管理思维,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二)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
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其在学习和生活等许多方面都能力有限。因此,作为班主任,需要明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既能为学生创造自主管理的氛围,又能引导性的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另外,为师者,更是起着一种榜样和示范性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在仪表、言语、处事等方面需要以身作则,树立起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
班主任看似权力有限,实则在学生心中却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拥有影响几十名学生心灵与命运的权力,所以作为班主任,则应该主动的担负起重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只有心灵相融,才能产生更多智慧的碰撞,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而且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会为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基础,更会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减少一定的阻力。与学生在平等、融洽的关系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诉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部分学校、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班主任工作在整个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时候,班主任的关注点便是学生努力的方向。伴随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强大的竞争力。而成绩只是证明学生能力的一部分,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论是引导学习任务的完成,还是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机会、营造氛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小学阶段更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正确引导,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终生。
(四)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任性、闹脾气是许多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占有较大比重。为确保班级工作的顺利进行,班主任需要适当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沟通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深入学生内心,帮助其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带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得学生具有集体意识,培养责任感、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白,不可因为个人的任性行为,而影响班级活动的正常进行,亦或影响班级的荣誉。
创新没有止境,小学班级管理模式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思维,根据日常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学生的个性特点、时代需求、学校氛围等不断做出调整和创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重因材施教、因班施教。
三、结语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担负着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教育者等不同的责任。因此,为了提升整体的管理质量,班主任不仅需要给予学生理解和关爱,更需要在管理方法和理念方面不断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友爱的相处关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术霞, 关键.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 (科学家) , 2015 (29) .
[2]毕德君, 刘树森.小学信息整合与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15 (12) .
学校的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4
关键词:低年级;班级管理;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28-02
进入21世纪,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背景下,一名优秀班主任如何遵照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班级日常管理的要求,科学制订班级管理策略,抓紧每一天,抓好每个细节,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面对的新课题。
一、夯实班级管理基础,提升自身素质
为了实现基础教育真正从娃娃抓起,为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就需要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就要真正树立起新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对象观、教育活动观,就需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1.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应以理性的态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去审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牢固树立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2.优化知识结构,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知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于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大胆探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强化以爱育人,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教师最大的心愿和最高的荣誉。作为班主任,应该深入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气质,避免教育盲点,努力实现因人施教,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自主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的束缚,学生已习惯于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按老师说的办,调动学生个体积极性,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实现自主管理,是教师努力实现由牧羊人到领头羊角色转变的关键。
1.激发参与热情,树立主人翁意识。通过不间断的组织各类活动和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让学生牢牢记住自己是班级的一个分子,努力培养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集体主义情感,激发学生要努力为班级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2.坚持因材施教,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通过座位设置、成立学习互助小组,使接受能力快的同学能带动接受能力慢的同学一起进步。
3.民主制定制度,人人头上有任务。没有目标的班级缺乏竞争力,没有纪律作保障的班级就缺乏凝聚力。组织全体学生对班级各项制度进行评议,反复讨论,共同制定出大家都认可且比较科学的班规。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人人都是执行者、参与者、监督者。
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增强竞争意识
魏书生曾说:民主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数人参与政治,参与决策,参与比较复杂的工作。实施民主管理的前提就是让所有学生公平、公正、公开的参与班级管理,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平等相待。
1.公开竞争上岗,选拔优秀学生干部。一个组织纪律严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优秀班集体,是离不开一支素质优良、能独当一面的班干队伍的。在学生干部的任用上,积极营造激烈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优秀者脱颖而出,带领班级齐头并进,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2.放手大胆管理,实现班干人尽其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疑”且“用”和“用”且“疑”都是班级管理的大忌。对于公开竞争上岗的班干,除了正确的引导之外,应该放手大胆的让他们人尽其才,并引导所有学生关心、支持、理解他们的工作。
3.创立制约机制,不断充实新鲜血液。绝对的权力背后是绝对的不公平,对于班干的工作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也要制定严格的相互制约机制,让班干的行为置身于学生们的阳光监督之下。同时,按照演讲、投票、综合评定的原则,每个学期对班干进行重新上岗,充实新鲜血液。
四、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创建和谐家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家长和学校是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家校如何实现良好的沟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通过调查问卷,知不足量力而行。通过对班级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家庭生活环境问卷调查,搞清楚每个学生的现实生活状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积极征得家长的支持,并适时的对家长给予教法和学法的指导。
2.定期组织座谈,及时交流新情况。通过组织家长会、家校恳谈会等形式,定期组织班级家长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对于发现学生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纠正在萌芽状态。通过当面交流,一问一答,及时答复家长提出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种疑问。
3.注重学习记录,搭建起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好“读书摘记”、“心情周记”、“期中试卷”、“期末试卷”这些纸质交流平台,通过家长签字评价,及时的让家长和老师相互沟通,第一时间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教育不是浪漫的诗篇,而是真实的战斗和生活。在新形势下,按照素质教育的新理念,班主任要做好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通过严格要求,勤观察、勤督促、勤指导,才能使班级沿着正确轨道顺利发展。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只有让他们像大海里无数的水珠聚在一起一样才能撞击起美丽的浪花,大海才能涌起滔天巨浪。只有真正发挥班级每一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使班级这艘巨轮,驶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杨琼.班主任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7,(10):79-80.
学校的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5
一、了解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发展,学校教育手段更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素质教育把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充分调动,面对教育改革,学校档案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学校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科研等工作,是新时期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学校档案工作记载学校发展历程,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保证。它是学校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为促进学校日后发展提供扬长避短的档案信息。
学校档案汇集学校知识成果,记录学校传统和历史,是学校成长和奋斗的沉淀和记录,能有力地推动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的体现。学校档案是学校在管理工作及教学、教研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实物、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学校档案材料是领导正确决策、研究工作、编书修志、处理重大问题的依据,也是学校工作实绩的证明。它涉及面广,包括学校党政综合管理、招生宣传、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研究、教育科研、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资料。
二、学校档案的组成
学校档案由文书档案、学籍档案、教学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基建档案、实物档案组成。其中文书档案是学校的综合性档案,包括学校党政形成的年度计划、总结和一些过程性工作形成的文字材料、上级对学校及教职工的表彰文件、职务任免、职称公布、行政和组织关系介绍信、合同等归档资料。学籍档案是学生三年的成长轨迹记载,有学生的日常学业水平检测成绩记载、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班主任评语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教学计划、教学考核、教师培训、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教师学校研究课及公开课的安排、记录、评价等文字资料及光盘等。会计档案是学校财务工作的账簿、凭证、年度各类报表资料等。
三、增强档案意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档案工作首先要增强学校领导的档案意识,把档案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传达到学校每位教职工,对每位教职工进行档案意识的培训,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其次,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把档案纳入,明确责任,使学校各处室在平日工作中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完善档案的收集、保管、立卷、归档和管理制度,使档案资料进、出及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第四,部门配合,积极参与,及时完善档案资料的收集,使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得到保证。这样完善了档案各种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建立健全了教职工借阅档案登记簿、专门档案登记簿等,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
四、积极开展档案业务工作
档案工作是一项积累性工作,首先注意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勤问,不能坐在档案室里等着收集资料,注意学校重大活动的开展情况,分阶段经常深入科室联系,及时收集活动的档案信息资料,拓宽收集范围,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档案资源,使学校自身形成的档案资料内容充实丰富;二是制定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规范,包括学校档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及密级规定等;三是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利用,使档案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法制意识
争取领导的支持,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普法工作之中,打好依法管理好档案工作的群众和社会基础。“立足档案、面向社会”是我国档案宣传的工作方针,继续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也是全社会的普法意识的体现。但目前档案意识淡薄,档案观念模糊,就我们来说通过学校会议、内部网络、座谈、学校公示栏等进行《档案法》宣传,还可以通过对违法案件的处理,以案说法,警示后人,使广大教职工真正了解档案的作用,依法制档,为做好学校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使档案工作从手工操作走向现代化管理。积极推进档案文档一体化管理,对文件、档案实行统一管理后,文件信息的形成、档案信息的转化、档案信息的提供及利用实行统一管理,使学校档案室不仅是管理部门,更是一个信息提供中心。
截至今日,年度归档的档案在政府局域网金宏网上操作归档,方便快捷。平日我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实行了校内网络共享,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七、提供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学校的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6
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人格特征;自尊;辅导建议
一、前言
对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有学者认为时间管理倾向与人格类型有关,如A型人格者的时间紧迫感较之B型人格者更强,且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总分高于B型人格者。还有人认为,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自信显著相关,并且时间效能感对学业自信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还有研究发现,管理人员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特别是时间效能感是自我价值感各层面的一个显著的预测变量。
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nment dispostion)这个概念的提出是由国内学者黄希庭等人在借鉴国外有关时间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体支配时间的人格特质出发提出来的,是指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反映了时间维度上的人格差异。同时他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倾向的三维模型,即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构成。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驱使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行动,对个体驾驭时间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它体现在一系列外显的活动中。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分别是价值观、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在个体运用时间上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
个体的人格特征不同,在时间运用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管理倾向就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又会影响个体的学业自信及自我价值感。如果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倾向干预辅导,就有可能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和提升自我价值感。目前针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方式和辅导策略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本研究将针对不同学历学生进行分层对比,分析其人格特征和个体的自尊水平是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的,进一步探讨不同学历大学生时间管理方式的辅导策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二、方法
(一)被试的选择
研究中采用了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96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21人因问卷缺失条目超过5%,予以剔除,最终获得有效问卷675份。男女生比例分别为36%和64%。
(二)研究工具
1.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
该量表由黄希庭、张志杰等人于2001年编制,包括44个题项,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分量表,项目数分别为10,24,10。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2~0.81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71~0.85之间。
2.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16PF)
该量表是由美国R.B.Callell教授编制,戴忠恒、祝蓓里修订,是目前学界公认的信效度均高的人格问卷。
3.自尊量表(sEs)
自尊量表(sES),1965年Rosenberg编制,用来评定青少年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水平,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分4级评分。信度在0.77~0.88之间。
(三)统计方法
用SPSSl2.O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
三、结果
(一)不同学历水平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差异分析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学历学生在价值个人、时间分配、管理效能和行为效能四个因子上差异达到显著或极其显著水平,其余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在事后多重比较结果中发现,价值个人因子得分大专组高于本科和研究生组,本科和研究生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在时间分配、管理效能和行为效能因子得分中,大专组显著低于本科和研究生组,本科和研究生之间差异不显著。
(二)人格因素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
根据表2相关分析结果,时间价值感与人格因索中稳定性和有恒性相关显著,但相关系数偏低,因此不再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而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分别与多项人格因素相关显著,因此,分别以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为因变量,以与其显著相关的人格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结果见表3。
从逐步回归的整体结果来看,人格因素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的影响。对时间监控观的回归中,首先进入回归方程的是有恒性、其次分别为忧虑、敢为、自律、紧张和乐群性,方程解释力从第一层的14%提高到24%;对时间效能感的回归中,首先进入方程的是忧虑性,其次分别为有恒、稳定、自律和兴奋性,方程解释力达到19%。
(三)自尊水平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
将不同学历学生自尊水平得分按照各学历均分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差异分析,其结果如表4。
由表4得知,各学历层次高自尊组的时间管理各因子得分几乎均低于低自尊组,只有研究生组高自尊价值社会因子得分高于低自尊组。大专组时间分配和管理效能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本科组管理效能因子得分有显著差异;研究生组优先级和时间管理因子差异显著。
四、讨论
(一)不同学历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
从结果中得知,本研究中时间管理倾向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大专生与本科、研究生之间的差异,而本科与研究生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有差异的因子也局限于价值个人、时间分配、管理效能和行为效能四个因子。大专组的价值个人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时间分配、管理效能和行为效能均低于其他两组。可见,各学历层次学生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有着基本相似的观点,大专生对时间功能的认识更为重要一些,但在运用和运筹时间方面,显著差于本科和研究生组;在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及行为能力的估计方面,本科和研究生均优于大专生,他们对自己的管理能力比较满意,有自信,而大专生对自己时间管理能力缺乏应有的信心,对通过有效管理时间以达成目标的信心明显不足。
(二)人格特征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与个体的人格特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结果中得知,整体上个体的人格特征与时间价值感几乎不相关,人格特质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两个因子的得分。人格中的有恒等因子对时间监控能力的解释率为24%;忧虑性等因子对时间效能感的解释率为19%。可见,具有较高的有恒、敢为、自律和稳定性人格特征,而在忧虑和紧张性得分却偏低的学生,往往对时间合理运用和运筹把握能力方面会较优于其他学生,他们对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及通过有效合理的时间管理达成目标也有较高的自信。
(三)个体自尊水平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研究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本研究发现,高自尊组的时间管理因子得分几乎均低于低自尊组,差异主要体现在大专组的时间分配和管理效能因子,本科组管理效能因子及研究生组优先级和时间管理因子的得分上。这可能与高自尊学生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时间管理的效能有更高的期望而造成的不满足现有的时间驾驭与管理能力有关。
五、结论
高校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各学历组间有不同的特点。大专生的价值个人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本科和研究生组,而时间分配和管理效能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本科和研究生组;
高校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受其人格因素的重要调节。个体的人格特征对时间价值感影响不显著,对时间监控观的影响主要有有恒、忧虑、敢为、自律、紧张、稳定和乐群性,解释率达到24%;对时间效能感有影响的因子包括忧虑、有恒、稳定、自律和兴奋性,解释率为19%;
高校学生的自尊也是调节其时间管理倾向的重要人格因素。高自尊组时间管理因子得分均低于低自尊组。
六、辅导建议
(1)针对大专生制定可行的时间管理培训方案。大专生对于时间管理的意义和功能有清晰地认识,但对于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时间管理的信心缺乏指导,因此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时间管理培训有助于时间管理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