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范文1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可见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许多中外科学家成长的事实都说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小学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与教师一起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配合学校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待呢?
一、应走出家教误区
1.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学校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要明确童年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长总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学校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校的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和老师。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2.家长对孩子要严爱有度,科学地爱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
二、积极配合,与学校教育同步
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主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校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三、知道习惯的重要性
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养成教育是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的。
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范文2
记得当我第一次接触到“米罗可儿”这套教材时,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甚至感觉有点无从下手。我不知道如何把握活动的节奏,我不知道如何突出绘画的重点,我不知道如何发挥不同的材料,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通过我们幼儿园创意美术工作室的学习和培训,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反思。让我对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实践的体会:
一、用不同的材料,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常常为孩子准备的都是勾线笔、油画棒和白纸。我们的孩子们只要一看到这些东西摆在了桌上,就会说:“今天又要画画了。”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听不出任何的喜悦。而在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借助“米罗可儿”材料,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纸张,就连作画的工具都是不同的。因此,孩子们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刮蜡画、颜料画、拓印画等。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个活动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满好奇的。
例如,在小班活动《春天的色彩》中,孩子们看到老师为他们准备的KT版,油画棒、颜料、宣纸等材料,就好奇地来问老师:“今天要画什么?”“怎么画?”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高。尤其是操作时,孩子们更为投入。当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时,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下面就来看看孩子们的作品。)
可见,美术活动中多种材料的提供,确实为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宁脏勿净,宁方勿圆,鼓励幼儿想象创造
我一直认为幼儿在表现作品时,一定要保持画面的整洁。干净的作品才比较成功。而在“米罗可儿”的一次培训中,我却听到了与我想法截然不同的理论,那就是“宁脏勿净,宁方勿圆”。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并不是很理解,充满了置疑。但通过培训以后,我明白美术活动注重的是培养孩子开阔的思维,从而让孩子们的作品有内涵、有细节、有故事。如果我们在幼儿表现时,让幼儿不要弄脏、要画得像,那么我们就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孩子们的作品也会变得无趣、不生动了。
例如,在小班活动《理发师》中,让孩子们在课业背面已经拓印好的两个圆形上,根据自己的想象添画五官。虽然有的孩子画的头并不圆,但是却别有一番韵味。有的孩子把画面弄得很脏,但这却正是孩子们充满童真的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所表现的理发师。)
三、利用借形想象,挖掘幼儿艺术天分
“借形想象”是人类最原始阶段的想象,通过美术实践来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它包括:线组合的借形想象、几何形组合的借形想象、色彩、色块的借形想象、立体材料的借形想象等。借助“米罗可儿”教材中的相关活动,我们利用借形想象让孩子们的思维灵活起来,充分挖掘出孩子们的艺术天分。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范文3
在老师的精心准备,幼儿的积极投入,家长的热情参与下,“大五班家长开放日活动”圆满地结束了。活动中,我们三位老师一如既往、恪尽职守、团结合作,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吴老师执教了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学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家长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他们希望老师能多借助高科技产品,给孩子传递更丰富更前沿的信息(这也是去年“家长开放日”时,陆凌霄家长提出的建议)。于是吴老师利用数码相机、网络等资源,制作了课件。运用课件上课,不但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浓厚了,连家长也觉得耳目一新,他们普遍认为:数学活动生动有趣,孩子发言积极,学到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字概念(姜珊家长);孩子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善于动脑,对生活中的数字较敏感,比较满意(陈君尧家长);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与数字有关的事物,要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多问才能多知(倪贝卿家长);听了老师的课,让我感到数学无处不在,使我知道如何教育她(顾千皓家长)。
王老师组织了游戏活动《欢乐总动员》,把孩子分成三组进行抢答。家长们很喜欢这种游戏形式,他们发现,孩子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让她们在潜意识中加深印象(王嘉诚家长);趣味问答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适当的知识积累能帮助孩子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陈镟宇家长)。陆凌霄家长发现孩子课上及课后表现比过去自信多了,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我很高兴地发现他很爱他的老师和小朋友,注重自己在群体中的表现。
本次活动很有意义,不但可以使家长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孩子在园表现,也更理解了老师付出的辛苦。以后我们会更主动地配合老师的要求,加强与老师的沟通(陈君尧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使我们家长也学到了很多,对改进孩子的教育方法很有帮助(丁睿哲家长)。在看到孩子进步的同时,家长们也渴望孩子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希望老师能多多关心我的内向的孩子(张梅楠家长),需要老师多加提问(孙锐家长),多加引导、帮助孩子能积极发言(薛颂睿家长)。今后,我们会创设更多的机会,引导孩子自由探索、自主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体。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范文4
如何在婴幼儿期着重培养孩子的高智商、在少儿期着重培养孩子的高情商需要学习;
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成长中的问题,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也需要学习。
父母需要学习,孩子也需要学习。亲子之间需要共同学习,相互学习。
因此,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订阅一些家教刊物和书籍,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着名教育家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不可返工的教育”中,当然要学习在前,思考再教!
二、真爱和严格相结合的习惯。
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的“给予、关心、负责、尊重、了解和公正。”
真爱是与法律,与社会道德规范相一致的爱。所以爱赌博,为朋友两肋插刀不问是非,不是真爱。溺爱也不是真爱。
溺爱是过分的爱,即娇宠、姑息、迁就、纵容。溺爱使孩子变懒、变弱、变私、变得冷酷无情。最严重的可以毁掉孩子。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人之利。”
尊重少年的人格,最主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四大权: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孩子的其他权利,如姓名权、健康权、医疗保健权、受父母照料权、隐私权、娱乐权、闲暇权、表达权……等,也应得到尊重。
严格,就是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承诺的事,就要坚决做到,有始有终,养成习惯,形成素质。决不言而不行,半途而废。
当前,家庭中许多问题,多半是了解和尊重孩子不够、不当造成的。
三、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的习惯。
言教就是通过有根有据有情的道理对孩子进行教育,包括适当的批评。
但孩子对父母的说服教育并不十分重视,因而要进行身教。
身教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起到表率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但有些孩子对父母的身教不买帐,甚至讽刺父母“装腔作势”,“不合时宜”,因而要进行“心教”。
心教一是要心通,心通则意到,意到则情合。情合则父母的教育易为孩子接受。
心教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EQ)。
心教的前提是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孩子。
心教的目的是围绕着习惯(包括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落实到行为,目标是良好的素质。
什么是素质?从思想层面来说,忘不掉的就是素质;从身体层面来说,一时改变不了的就是素质。比如举重运动员长期形成的粗壮的身体和四肢,一时难以改变。芭蕾舞演员的身体及四肢修长、腰细,同样一时难以改变。这就是他们的身体素质。
形成素质的主要途径是习惯,习惯强化到一定程度就变成素质。
四、诚实守信习惯
民无不信不立,家无不信不睦,国无信不兴。成功之道就在“恪守诚信”。诚信作为人类文化的道德范畴,它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桥梁。诚信是完美人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绝不能因为当今社会有时出现“老实人吃亏”的现象而放弃。
据国内某权威报纸调查,现代人平均每天会接触到38个谎言。虽然善意的诺言是人生的点缀,能保护自己或朋友的自尊。善意的说谎者通过撒个无关紧要的小谎取悦他人,避免冲突,这在一些特殊场合是难免的,至于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利己的目的而编造的谎言,则要绝对避免。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恶意的谎言,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曾参杀猪教子之所以成为千秋佳话,就在于它的道德意义。虽然把一个正在长膘的架子猪杀了,在经济上造成了一些损失,但从教子诚信出发,仍然是值得的。
学生诚信从考试不作弊开始,从平时不抄作业开始。只有讲求诚信、严肃学风,才能培养出真正素质过硬的学生。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立了自己的“荣誉体系”,每个学生都庄严承诺:“我以我的荣誉担保,我没有说谎、欺骗和偷窃”。这句誓言,造就了无数社会有用之材。
五、乐观和快乐习惯
生活像面镜子,你对他笑,它也对你笑;你对他哭,它也对你哭。
你把生活的摄像机对准事物(包括自己)的积极面,你就会笑,否则你就会哭。
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满面春风,有说有笑。老铁着脸,开口闭口训人,“眼睛一睁骂到熄灯”的父母,不仅自己活得累,还会影响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
快乐是什么?
快乐是思想愉悦时的一种状态,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感受。并不是由个人财产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职业的贵贱来决定的。
人生是快乐与痛苦的交响乐,去掉痛苦就显不出快乐了。有些父母一味地“给予”孩子快乐,自己去承担一切痛苦,结果孩子并没有感到快乐,因为他不知道痛苦是什么。
怎样做一个快乐的父母呢?
(一)是想象快乐,对任何事物,对自己对孩子多想好的方面。
(二)是享受快乐,快乐来了全身投入享受快乐。
(三)是回忆快乐, 快乐去了, 经常回味快乐,心里老是喜滋滋的。
(四)是缩短烦恼,烦恼没来不提前去想;烦恼来了尽快把它送走;烦恼走了再不去回忆,把它“扫地出门”。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范文5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礼仪教育;言传身教
新时期的婴幼儿教育提倡智力启蒙与行为引导并重,尽管这一点被众多家长所熟悉和共知,但家长对于孩子的礼仪教育往往漠然视之。为有效改进幼儿教育,通过儿童所处的两大环境强化幼儿的礼仪教育,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二者共同打造家园合作机制,共同致力于儿童的学前教育,从而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成一个稳定的教育圈子,为孩子的成长护航。
一、现阶段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
1.家长重知识教育而轻礼仪教育
根据近年来的相关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半数以上的幼儿园孩子家长更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培养,他们关心孩子在学校学会了几个字、学会了几首古诗等,反而忽略了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行为培养和礼仪教育。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强,家长给孩子报了许多兴趣班,过多地注重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礼仪方面的端正,使孩子从小便形成了重知识技能而轻外在修养和礼仪培养的不良思维习惯。
2.教师在礼仪教育过程中缺乏连贯性
从理论上来讲,幼儿园的教育应是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双向沟通从而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可靠的环境,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致力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礼仪修养。但实际的幼儿园礼仪教育往往缺乏连贯性,没能形成一个成体系的礼仪教育环节,因此,教师对于幼儿礼仪的教育也是断断续续的。
3.幼儿园对家长的综合指导不足
传统意义上的家园合作教学往往忽略了合作双方的平等性和同构性,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长对于幼儿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幼儿园对于家长的综合指导不足,往往导致家长平时在家中不知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双重阻碍导致幼儿礼仪教育呈现出混乱无规则的情况。
二、家园合作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相关策略
1.教师和家长注意言传身教,树立好榜样
我们始终相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教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者,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对于幼儿教育阶段而言是十分有效的。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尚未形成自主独立的思维系统,因此,习惯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无论家长上下班时和人打招呼的方式,还是父母对于长辈的态度,再或者是教师和其他人相处的方式和细节,孩子都会细致地观察,并且模仿。因此,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父母和作为幼儿园教育主体的教师都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从自身的行为和礼仪习惯入手,帮助孩子提高礼仪认识,引导孩子模仿大人的规范礼仪内容。为孩子创设一个文明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应该注意。
2.开展礼仪评比活动,邀请家长参加
父母是幼儿除了教师之外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家长的礼仪行为应该起到一个主要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的礼仪培养过程中起到一个关键作用。幼儿同时又处于一个善于观察其他人行为的阶段,此时,作为校方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开展礼仪评比活动,让孩子积极参与其中,明确评比内容,并且邀请家长一同参加。让孩子在评比之中表现自己,同时这也是孩子日常家庭Y仪熏陶的表现,在场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调整日常的礼仪教育,为孩子的礼仪规范正确导航。
3.关注幼儿差异,合理纠正习惯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心理发展情况还是礼仪培养历程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对个别情况进行教育引导,保证整体的平稳进步。在良好的待人接物礼仪、问候礼仪、日常交际礼仪的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再次考量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欠缺之处,逐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礼仪规范。
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的幼儿教育都是希望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为幼儿的礼仪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一方面是幼儿园在幼儿在校期间提供了集中而大范围的教育,这种教育是集体性的,是相互影响和对比性的,保证幼儿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另一方面,有效促进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支持和理解,强化了幼儿园和家庭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和信心。家长们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他们在学校里创造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这种努力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而且对幼儿园教育的质量提升也是有裨益的。家庭为孩子提供一个言传身教的熏陶环境,而幼儿园提供给孩子一个集中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受和进步,为其一生的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行为基础。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范文6
随着暑期临近,如何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成了让众多家长头疼的事情。在生活日渐富裕的今天,许多家长把眼光从国内的名校夏令营转移到了国外游学团。随着留学热的持续升温,中学生利用假期出国游学也越来越火爆。
国际游学是近几年兴起的针对中小学生的国际学生文化交流项目。它的宗旨在于拓宽孩子的国际视野,丰富孩子的人生阅历,增强孩子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个性以及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维习惯;训练其相对独立的生存能力、自主能力,使他们自己学会和思考怎样与人合作;观赏和领略各国国家优美的自然风光等。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以前,只是留学机构来组织“游学”。近几年来,由于海外游学市场火爆,培训机构、旅行社等都进入了这个市场,争相分取一杯羹。一些知名机构推出的比较火热的线路基本上在三四月份就已经报满。这些游学项目覆盖面很广,参与对象从9岁小学生到23岁大学生,其中一些更是打着“游学”的名号带领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出国旅行,背离了家长的初衷。当然其中也不乏做得好的,有些游学服务机构会定期进行学生交换,让各国学生彼此走进对方的学习、生活中,从而体验该国人文历史,开拓学生眼界。
游学虽吸引人,但费用相对比一般出国游要高出许多,少则一两万,多则五六万,时间短则半个月,多则两个月,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增长见识、提升英语水平。
“反正孩子暑假在家也是看电视、上网、看小说,不如去国外增长一些见识。”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出去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回来才能有努力的方向。不可否认,孩子游学的确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有的家长表示,很多东西可能书本上或电视上看过,但没有真正见到过,实际见过之后,会有一些体会和见解。另一方面,让孩子暑期出去走走,也是对未来留学生活的一次探路,对国外生活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有针对性的出国游学考察,为日后是否留学、去哪儿留学做准备。
据统计,在我国国际游学从2005年逐渐兴起发展至今,方兴未艾,每年市场增长率在40%~50%。抱着“探访常青藤名校,让孩子接受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熏陶”的期待,家长们在暑假一开始就花数万元将孩子送去出国游学夏令营。暑假归来,孩子们开学后也经常讨论暑假里去了哪些国家。有的班上的学生50%以上都走出了国门。
但同时,出国的费用是相当高的。据悉,报名一个两星期的美国常规旅游团费用在1.5万~3万元不等,而报名一个两星期的美国游学团,费用可能要达到3万~5万元,有的甚至更高。而两者在实际的线路规划、吃住上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只不过被贴上了“游学”的标签,价格就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