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范文1

一、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药成分不明

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中等毒性以下的大部分化学农药都可以在生产上使用。一些生产厂家从实用和低成本出发,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配的方法,生产新产品。这些产品大部分没有在使用标签上说明混配的成分或比例,其间可能含有禁用的农药成分,如有机磷类、有机砷类、有机汞类等。

2、规程中一些指标描述方法不通俗易懂,如用d代表天数,用min代表分钟,用h代表小时等。四是生产过程牵涉到许多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使得在指导无公害生产中,如何实现规程的要求还存在许多具体工作。

3、蔬菜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经费缺乏

一项新技术,一个新品种的推广都要经过引进、试验、示范几个阶段,有的可能成功,有的可能失败,农技推广部门没有自己的试验示范基地,只能在农户的责任田里进行,成功了还好,失败就要赔偿,还有引进技术品种的各项费用和试验农户劳务补偿等,由于没有专项经费,特别是蔬菜方面,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主要靠菜农自己,农技推广部门则主要起推荐介绍作用,没有经过试验、示范的筛选阶段,一旦出现不适合和不适应我们本地气候、生产条件的就可能失败,每年由此给菜农带来的损失,也是相当大,菜农只好自认倒霉。

4、技术人才缺乏

蔬菜生产是一个技术性较高的产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水平低已成为制约我县发展蔬菜生产的瓶径,它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有条件发展蔬菜生产的地区农民缺乏技术,他们明知种植蔬菜的效益远远高于种植粮食,由于缺乏技术而不敢种植蔬菜;二是缺乏技术人才。

5、广大群众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的使用,到产品采收上市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着技术规程操作。但在生产中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一家一户自主生产,自主经营,造成很多环节脱钩,尤其投入品的使用盲目性、随意性大,增加了监督管理的难度。主要表现在:5.1在一个蔬菜生产周期内多次使用一种农药,重复使用率高;5.2不按照农药标签使用说明书操作,只图效果快而加大农药使用量;5.3农药使用安全期控制不严,连续用药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技术

1.1商品蔬菜及蔬菜种子检疫对引进和输出的商品蔬菜、蔬菜种子和种苗进行检疫,防止国家检疫对象的病虫害传入或输出到蔬菜基地流行危害。

1.2运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提高蔬菜抗病害能力,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防止农药污染。

1.3严格进行蔬菜种子消毒,降低因种子、种苗携带的病原菌进入大田造成病虫害发生。

1.4按各种蔬菜对温湿度要求,控制育苗、栽培的温度、湿度,提高蔬菜植株抗病虫能力;或利用设施栽培,避免或控制病菌浸染和虫害的传播危害;采用适宜的播种(或移栽)期,避开病虫发生高峰期危害。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天敌、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防制剂等控制蔬菜病虫的有效措施,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重要的防治手段。

2.1生物制剂防治

使用细菌、病毒、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蔬菜病虫害,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苏云金杆菌(Bt)、阿维菌素(虫螨克)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蔬菜安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对多种蔬菜软腐病、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效。生物农药有杀螟杆菌粉剂、青虫菌粉、Bt菜农2号300~400倍液、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灭虫丁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24.5%阿虫螨丁乳油3 000倍液、青虫菌颗粒体病毒及强力311、312等药剂,既能有效杀灭害虫,保护天敌,又不污染蔬菜。

2.2植物源杀虫剂

鱼藤、苦参、苦楝、烟碱等可防治多种蔬菜害虫。近年开发出的植物性农药制剂有2.5%鱼藤酮乳油、0.2%苦参碱水剂、27%油酸烟碱乳油等。

3、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减少农药用量及使用次数,经济、有效、安全地将病虫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3.1抓好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按照蔬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在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期之前,及时进行防治。

3.2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3.2.1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原则,在蔬菜生产中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如水胺硫磷、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基异柳磷、蝰硫磷、久效磷、磷胺、地虫磷(大风雷)、氧化乐果、速扑杀、呋喃丹(克百液)、天多威(万灵)、涕灭威(铁灭克)、三氯山杀螨醇、普特丹、杀虫脒、杀虫威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林场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31-01

林场森林的保护对我国社会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林场的森林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目前,林业部门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防治。我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分析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式,以实现林场森林的健康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森林覆盖率增加导致防治工作出现困难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地区都存在空气质量差等问题。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象,采取了人工造林的解决办法。但是由于使用的树种较单一,导致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出现问题,大多数林地都出现了病虫害加重的现象。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室效应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自然条件。目前,我国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还不够完善,导致在面对大规模虫害时反应不及时,造成巨大的损失[1]。

1.2 病虫害种类的增加提高了防治工作的难度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复杂性,病虫害已经成为林场森林经常发生的灾害,往往传统病虫害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又产生新的虫害,增加了防治工作的困难。目前,有许多害虫至今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给一些地区的林场森林资源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因此,面对这种现象,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重视程度。

1.3 林场森林病虫害危害大、治理难度大

林场森林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巨大,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并且病虫害种类的不断增多给治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林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并没有可遵循的规律,这就阻碍了预防工作的开展。在工作人员开展防治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治理效果不明显,导致出现新的病虫害,且病虫危害不断扩大,对林场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由于病虫害具有反复发生的特点,自身非常顽固,加上防治检测系统不够完善,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2]。

2 对策

2.1 加强重视力度,增加资本投入

我国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要加强资金投入,提升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保证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同时,要明确防治工作的责任,制订防治措施和管理方案。加强建设森林病虫害预测机制,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注重检测监督工作。林场工作人员要实时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展趋势,明确责任制度,进行全面检测和管理。对于重点频发区域要进行重点检测,提前做好准备和预防工作,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各级政府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制订相关规划,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资金保障[3]。

2.2 提升林场工作人员的协调组织能力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会造成重大影响,并且还会影响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为维护我国社会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要提升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若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对林场资源造成的损失,提升我国生态社会建设发展水平,首先,政府要加强自身对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整体引导作用,要保证政策支持,实现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工作人员对森林病虫害的认识程度。其次,为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必须保证林场森林资源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林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国际环境也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要加强政府的协调组织能力,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生态保护提供保障,减少相关病虫害工作对林场森林的损害。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制订规划、防灾减灾措施,提高领导组织能力[4]。

2.3 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科研力度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也加大了高科技手段的投入。利用科技手段的预警机制能够有效实现对病虫害的管理。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保证预防工作的主体地位,在灾害发生之前,通过预防手段能够及时制订政策和管理机制,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水平。由于近年来人工林面积越来越大,要坚持生态林业的发展方向,选用优良的树木,实现树种多样化,运用混交林的方式能够提升森林自身对病虫害的防治能力,以此实现林业生产和病虫害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和科技投入,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水平。

3 参考文献

[1] 俞学志.浅析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3(10):61.

[2] 潘志强,俞明坤.探讨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6(1):241.

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S5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25

河南省南阳市虽然不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是凭借着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多年来的产业经营,已经成为我国优质大豆的重要产区,对于保障我国的大豆产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制定出有针对性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

1 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药物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药物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我国河南省南阳市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主要的表现有:大豆种植户对于药物的科学使用没有进行细致、认真的把握,导致在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后,产生了不少的农药残留,直接影响到大豆的质量与产品品质;种植户缺乏对于高技术含量农药的选择知识,往往选择出的农药对于一些顽固病虫害缺乏有效防治[1]。

1.2 整体防治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南阳市在大豆病虫害的整体防治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大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缺乏足够的预见性与科学规划,导致大豆病虫害发生时才进行相关的防治工作;对于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基本是以药物防治为主,缺乏其它行之有效方法的运用,无法对大豆的产量与质量进行全面的保障。

2 大豆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防治理念的转变

防治理念的转变。对于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来讲,防治工作理念的偏差会直接导致其防治工作质量的下降、效率的降低,会导致大豆成长情况的不良,直接影响到大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今后的大豆种植。因此,需要积极转变防治工作的理念,提升大豆防治病虫害工作的水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长远防治计划,做到防治工作的科学性与预见性,以便于应用具体的药物以及其它的方式进行相关的防治;在进行防治药物使用时注重药物使用的科学性与安全性,避免大豆的在过多的药物残留,影响大豆的质量与品质;坚持绿色、有机的药物使用的理念,保证药物对于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后药物残留效果的最小化,并利用其它的方式进行药物残留的科学去除;寻找大豆病虫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改良大豆种植的土壤,建立起绿色、环保的生态大豆种植体系,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3]。

2.2 进行综合性防治方法的运用

综合性防治方法的运用。除了进行有效的药物防治工作外,还有一些其它的防治方法可以对大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进行大豆的科学选种,增强大豆种子对于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力度。到正规的大豆种子经营的场所,进行优质大豆种子的选择、在进行种植前对于大豆种子搅拌一下对于病虫害具有抵御能力的微量药物;进行科学化种植技术的应用,应用最新的科学种植技术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对于深受病虫害侵袭的大豆株苗进行及时清理工作,优化施肥管理、促进大豆的生长,提升产量,对于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对于大豆的播种密度进行科学的分布,保障其对病虫害的侵袭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比如:一般情r下,大豆的播种密度是18~27万株/hm2,以仔细检查、平均匀称的方式进行最佳的播种,有效的防治在大豆的发芽期以及生长期病虫害对于其进行侵袭。而对于芽干或者是坏种的地段要很据情况,进行及时的补种处理。

3 结论

对于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进行科学分析,有利于提升大豆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保障大豆的产量与品质,为大豆种植户的增产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大豆的产业化种植与经营,促进大豆产业集群的早日建立。

参考文献

[1]孙丽慧.大豆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2015(9):11.

[2]邵丽娟.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

118.

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086-2

广西目前的森林面积约为1亿亩,面积是非常大的。正因为面积广阔,加上动植物品种繁多,地理气候等因素,真正的管理起来非常困难。我们承认天然野生植物的生命力很顽强,但是钢铁也会生锈,何况是植物。现实告诉我们,广西地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已经到了一个不可不理的阶段,如果我们还任其自然的发展下去,森林质量将会普遍降低,森林对于当地气候和地质的调节作用也会慢慢失去原先的效果。

1 广西地区森林病虫害概况

广西属于亚热带气候,接近热带北缘,气候条件比较适合生物生长和繁殖。这里生物种类繁多,害虫也多,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已经威胁到正常物种的生存。所以广西是受森林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也是防治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广西境内的害虫有将近1500种,所引发的病虫害大约1000种。比较常见的害虫有马尾松毛虫、竹蝗、八角叶甲等,主要的病虫害疾病有松叶枯病、炭疽病、松衫苗立枯等。其中以马尾松毛虫发病率面积最广,频率最高,排在全国第三位。前些年发生的油茶毒蛾,目前都没有一个有效的控制方法,多县的油茶林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此外,有些病虫害曾经得到过控制,但是治理没有持续性,近些年又有反弹的现象。像竹蝗就有复发的趋势。

2 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状

截止到2011年初,我们已经在全省防区内组建了一个系统的防治体系,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各分管区的病虫害的发生状况以及危害程度,对于之后展开的防治工作可以提供方便,一些技术分部也可以提供最新的防治技术,加大打击力度。从所取得的成绩看,在上世纪末,年平均防治面积约200万亩次,达到40%;进入新世纪,采用新技术方法,防治面积达到70%。但是对于特定害虫的防治效果来说,进步就没那么明显,像越冬代害虫防治率仅为40%左右。有些害虫防治效果明显,例如马尾松毛虫效果可以达到80%以上。但是数据不能说明一切,有些害虫会随着人类的防治而进化,对药物免疫;在时间的推移中,也还有其他的害虫正进入广西林区,例如2000-2008年,柳江县的病虫害的发生面积是以每年500hm2在逐年上升的,再加上近些年的退耕还林户只在乎补助款,忽视病虫害防治等因素,目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还是比较艰巨的。

在防治方法上,现阶段我们坚持生物治理。以治理马尾松毛虫为例。许多地区会用化学药剂和农药进行杀虫,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同时会给树木本身带来副作用,也会对人体和附近的环境造成影响。但是生物治理就不同,它是一种天然无害的治理方法。白僵菌是马尾松毛虫的天敌,有寄主性、高感染等特点,而且对树木和益虫是无害的,非常适合用来进行生物治理。近年来,我们通过实验得到了满意的效果,之后进行示范和推广,在将近4000万亩的森林中使用,杀虫效果接近90%,对于越冬代的马尾松毛虫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2 问题

病虫害防治工作虽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问题也有很多。

首先,认识不足,不能认清病虫害问题的根本,不了解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治标不治本。

其次,只注重防治的面积,不能脚踏实地的做实事,只求表面工作,实际效果不理想。

再次,在某些防治方法上还不合理。例如白僵菌的使用,还不能完全的利用气候、地质的条件,所以整体效果还不能充分发挥。

第四,防治跟不上病害爆发,这里条件艰苦,很多地区顾及不上,而且病虫害复发率高,反复治理需要专业人员的坚持不懈。

最后,“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是一个拖累,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很大的问题,这都是需要相关部门考虑的。

3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需要提高自身认识,加强这方面的领导工作,以身作则,让这项工作得到更多的重视。

首先,我们要确立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相挂钩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基本国策,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生态环境的发展。对于柳江县的生态环境建设来说,森林病虫害防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需要正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其二,我们需要认识到,森林生态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森林病虫害严重影响到了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既可以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森林资源的浪费,也能够给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支持。相关部门还要从思想上形成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针对的不仅仅是森林生态平衡,还涉及到全省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林业产业的发展等其他问题。所以说森林病虫害防治本身是立体式的,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最后,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和检疫,以保护广西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这里要强调,森林病虫害不仅仅有危害性大、损失性多、持续性长等特点,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性质,所以治理周期长,任务重。对此,我们的政府部门要挺身而出,突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3.2 推广综合治理技术,不局限于病虫害防治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样一个道理,治理森林病虫害,最终目的是要还大自然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所以说到底,森林病虫害防治,其实就是生态治理的一个小的方面。病虫害的防治也不是说完全的消灭害虫,而是让各种生物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森林防治要跟着时代步伐走,要充分利用科学给我们提供的便利。过去那种喷药的直接方式,可能不适宜现在的治理。如今森林病虫害防治追求的是一种生态平衡,坚持营林为主,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新观念。过去存在预防、治理、森林后期经营脱节的现象,各部门之间联系偏少,导致最后治理效果丧失殆尽,还要重新治理。而现在,则需要树立科学的观念,坚持造林、治林、护林相结合,对于森林的育苗、采伐等环节进行科学管理。该封山的封山,确保把目标林的生态环境营造起来,这不论对于日常的维护还是病虫害防治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3.3 做好宣传

森林是国家宝贵的经济财富和生态财富,林区农民致富的重要保障,但是农民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理解,还不是那么透彻。例如,林区的防治可以依靠害虫的天敌,也需要人工的防治。而农民在这方面就缺乏主观意识。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农民能够自觉的去参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使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长久的维持下去,这对于森林生态系统长期的稳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3.4 重视生物防治,推广生物农药

上文我们提到,人们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观念上需要转变。由药剂防治转变为生物防治就是其中之一。生物防治不仅仅是利用害虫的天敌,也包括生物农药等,只要不对环境、人的身体以及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都可称之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于广大群众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理念,所以相关部门的宣传要及时的跟进。

3.5 做好监测,坚持治点保面

这要求我们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能够尽心尽责,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把病虫的密度控制在小范围内,搞好危险性病虫入侵的监测工作,避免日后大范围爆发病虫害,还要加强揭报网外、区外危险性病虫浸入我区。

总之,广西地区森林面积广阔,树种繁多,若要有效的治理森林病虫害问题,就应该从观念上重视这个问题,脱离过去陈旧的治理方式和理念,提高综合治理能力,推广农药防治,重视新科技新生物技术,加强对林区的监控,保证林区没有盲点。森林是我国宝贵的天然财富,保护林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杜德鱼.森林病虫害防治法律对策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J].1997.

[2] 李成德.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 杨忠岐.我国森林保护的战略和策略[J].中国森林病虫,

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大豆 病虫害防治 问题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04-01

前言: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种植比较容易。因此,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并且大豆的原产地就是中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病虫害问题的加重,大豆的产量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为了提高我国的大豆经济产量,必须对大豆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1.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 农民的防治意识浅薄

由于农民的综合素养比较低,知识量不足学习能力比较低,导致农民在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上没有深刻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在浅层方面对此有较少的认识。对大豆病虫害防治知识掌握的不够好,对于怎样进行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将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并不是很了解,同时在思想上又不是很重视,进而导致病虫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大豆无法正常地生长。除此之外,农民疏于对大豆病虫害加以防治,即使采取了防治措施,也会由于防治措施不科学导致防治没有起到很大效果。因此,农民的知识素养是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得到改善的必要条件,农民有了更多的对大豆病虫害防治的知识了解,更容易自己研发出新的方法和措施对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进行解决。

1.2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落后

大豆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大豆食心虫和地下害虫等主要问题。现在我国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防治的时间把握不当,用药用量都不够准确,这些都使得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得不到解决。同时也不能结合当时的环境条件制定出合适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例如,农民们很少会对病虫害采取预防措施,通常总是等病虫害发展起来后再进行治理,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还没能从本质上对大豆的病虫害问题进行解决。因此为了防止损失的再次发生,就应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对大豆病虫害问题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大豆病虫害问题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合适的预防。但仅是预防还是不够的,它只是达到了治标不治本的作用,为了解决根本问题,还要进行治疗。为了使得大豆病虫害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农民需要对药品进行明确的辨识,并且拥有鉴别真药的能力。同时,在对大豆进行喷药的时候也要采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杀害掉最大比例的大豆虫害。

2.解决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防治病虫害

如果从大豆种植初期就开始进行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虫害对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首先,在大豆农作物的种子的选择上入手,农民可以选择有抵抗性的大豆转基因种子,这些种子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大豆病虫害问题产生的概率。在大豆的具体种植中,对大豆种植土地的土壤质量做好检测工作,对营养不良的土地进行改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就是采用科学轮作方式来种植农作物,并且在换种期间对土地进行翻整。同时,注意对土地进行适量的施肥,保障土壤非有机物含量。而肥料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文章,农民要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环境和土壤条件的肥料,使得肥料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大豆生长得到更多的营养。当然,在种植过程中,还要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将病残体深埋地下,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勿多施用氮肥,可减轻发病。同时还要及时进行科学地灌溉,满足大豆对水量的需求。

2.2 采取科学的方法防治大豆病虫害

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地通过科学试验的方法研究出大豆病虫害问题的解决办法,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经验和传统方法的不足,使得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据可依,而不再凭靠经验碰运气,以提升大豆产量和品质。随着科学的进步,在大豆病虫害的防治上不仅仅局限于药物防治,更多的采用生物物理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通过化学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如应用除草剂来抑制大豆田间的杂草生长,或是研发预防大豆病虫害的农药,在用药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用药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并提升农药的使用效率;生物防治通过基因更改进行防治;物理防治则通过声音气味颜色等引诱大豆虫害的天敌对其进行捕杀。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响应国家保护环境的政策,我国在大豆病虫害防治上一般采用物理或者生物方法进行防治,这样对环境污染最小。

2.3 针对不同病虫害选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比较常见的大豆病虫害问题是根腐病,根腐病已成为制约大豆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了预防大豆根腐病,要对大豆种植土地的土壤环境进行调整,要采用科学的轮作方式,通过不同植物间的互补作用,减少田间虫子蚕蛹的存活率,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危害。对大豆蚜虫和红蜘蛛采用具有内吸作用的种衣剂拌种,也可用吡虫啉、氧化乐果、来福灵、艾美乐、多面手、啶虫咪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大豆霜霉病的防治,要在大豆选种上下功夫,选择具有抗病性的大豆品种,能提升大豆产量。对大豆灰斑病和褐斑病等真菌病害在大豆花荚期初见病斑时用多菌灵胶、可杀得2000 选择晴天进行喷雾防治。大豆花叶病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农药对该病害有彻底的防治效果,其主要通过蚜虫来传播病毒,危害性较大,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选择没有病毒的大豆进行种植是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

3.结语

我国在大豆种植的历史中一直稳步向前,大豆这种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为人们提供了营养和经济的益处,但是我国在大豆病虫害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大豆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综合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国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在防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大豆病虫害问题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病虫害的伤害,提高大豆的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范文6

1 前言

渝北区地处重庆市的北部,是附近山脉的加长地带,因此自然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成就了渝北丰富的农业发展。本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各类蔬菜,并以水果李子而闻名海内外。近年来,我区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并引导农民从传统的农业走向无公害和绿色农业之路。县内先后有不同的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但是,多年来的粗放经营,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了目前渝北病虫害的严重情况。而要从过去农药化肥的依赖转变为无公害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重点分析目前渝北区农作物病害防治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 渝北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

2.1 渝北区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情况

渝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蔬菜等。每年春季,常常暴发的病虫害有,稻飞虱、玉米螟、水稻二化螟、玉米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害,小麦蚜虫、以及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虫害。这些疾病,在春季发生率,通常都在60%以上,遇到干旱和洪涝的特殊天气,更是会普遍发生。

之所以每年都会暴发常见农作物的病虫害,主要是因为渝北区的气候造成的。首先,渝北地区的冬季无寒冬,气温不至于将病害虫冻死,而对病害虫越冬繁殖有利。春季以后,气温湿润高温。春季气候对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等病虫的发生流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蔬菜害虫发生较为有利。初夏气候对“两迁”害虫的迁入危害比较有利,也较有利于疫病、纹枯病等其它病虫的发生危害。盛夏的伏旱天气对中、高山地区穗颈瘟的发生不利。秋季气候对蔬菜病虫发生较为不利。

暴发病虫害的另一因素是渝北地区农作物的品种布局比较单一。当品种布局单一的时候,病虫害就会大面积的暴发,因此环境相似的地块非常多,而且还容易连片种植。根据地区农业部门的调查,渝北地区的水稻品种一共有78个,但是其中颈瘟感病或高感的有54个,占69.2%,与近年鉴定结果相比,品种抗性无实质性改善。这种情况在其他农作物上也比较相似,渝北地区的生理小种单一,造成农作物在病害面前没有自我恢复能力和自行阻断能力。

2.2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虽然无公害农业已经被国家和政府大力提倡,但是过去30年来农业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已经形成,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因此,当暴发大规模病虫害时,农民防治病虫害的思路还是从过去的治疗、农药为主,而没有科学的综合的进行病虫害防治。渝北区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问题如下。

2.2.1以治为主,忽视了防范的工作

根据本文的观察经验,很多农民在发现病虫害之后,立即喷洒农药。但是根据农业知识,如果已经可以肉眼观察到病虫害了,那就说明病害已经到了发展期。而更长更早的病害萌芽期,被白白错过了。而且很多种植者并没有意识到应该从日常田间管理,从作物越冬就开始防治病虫害,而不是等到肉眼看到病虫害之后才采取措施。

2.2.2农业服务部门和农民对于农药,特别是毒药过于依赖

农民往往不能正确选用理想的防治药剂,一味选用高毒农药,一些农民进店购药时就索要“最毒”的农药,其实“毒性”是对人畜而言的,对害虫和病要讲“效力”,对作物、土壤、人类要讲低残留,并非越“毒”越好。

2.2.3防治病虫害的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根据上文分析,病虫害在渝北地区一旦爆发,往往会影响60%以上的农作物。那么防治病虫害,也不仅仅是单个农户个人的工作,而应该是全地区农业相关部门的工作。但是目前,在病虫害预警,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以及病虫害受灾程度反馈上,虽然建立了一定基础,却不够及时准确,从而不能有效的辅助病虫害防治。

3 对于在渝北区常见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综合性防治的建议

根据上文分析,认为现代农业要求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并且要考虑到环境成本以及食品安全的要求。因此,应该从综合防治体系、改变耕作意识、以及病虫害信息服务体系几个方面,来进行渝北地区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3.1 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示,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行动。首先,要引导农民多样化的选择农作物品种,促进宏观的生物多样性恢复,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病虫害暴发速度,并利用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这就要求农业部门积极的引入和介绍新的品种。其次,要探索生物技术杀虫、杀虫灯、稻田养鸭等绿色的病虫害防治手段,逐渐摆脱对农药的依赖,回复农田生态系统。

3.2 从精耕细作的角度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免耕栽培、抛秧、玉米增密增肥、水稻小、中苗直插等技术在农户之中逐渐被采用,但是这些技术其实是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应该通过培训和引导,在不放弃现代农业机械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向传统农业智慧学习,继续精耕细作,适度稀苗,培育壮苗,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植株抵抗力,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3.3 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的信息系统

首先,要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并逐层落实,直到农村村委会层面。当发生连续的阴雨高温天气的时候,或者其他气候灾害,形成了某种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农业部门应该提前预警,让农民注意防范。结合现代信息化手段,可以进行手机短信提醒。例如通过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每周定期免费向全区涉农手机用户发送有关市场价格、供求信息、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技术、预警信息等涉农方面的涉农信息4-5条。开通农业资讯热线,更直观的回答农户问题。同时,每年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详实的信息数据记录,用于农业部门分析和跟踪,才能有效的制定来年的病虫害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周蕊,崔晋波,彭文学,姚永宏.重庆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