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范文1
关键字:新课程理念
科学作业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33-04
一、问题的提出
在革新教育观念,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课业负担依旧比较沉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位学生轻松愉快地取得学业和能力的双丰收呢?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互动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同时,合理布置课外学习目标、任务(作业),这样不仅能对课堂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而且减少了学生作业量,更能有效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有效作业的功能
作业是通过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提高学习能力。大文豪歌德有一句名言:“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对于中学生来说,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技能是训练的结果。技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或工艺,也是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课外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美国学者瑞夫在《对学生的忠告》中告诫说:“你先试图很好的理解简单的基本概念,然后去做许多习题,包括书中给出的习题和你自己提出的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鉴别你自己的理解情况。”有时候,自己总以为课本和老师所讲的自己全懂了,拿起作业来却做不出来。这叫做“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既不利于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也不利于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除了传统的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考虑的是多元化的目标,即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这些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光凭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进一步落实。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补充,有它独特的功能。
三、传统作业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会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
由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差异,如果作业难度和要求过高,则只有优秀的学生能完成作业;如果作业难度和要求相对适中,则只有中等生比较适合,而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又吃不下;如果作业难度过低,又达不到课标的要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样长期日积月累,就会出现“优者不一定更优,而差者更差”的不良现象。
㈡削弱学生的自信,降低后进生的学习热情
无差别的作业使后进生时刻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昨天的作业未完成,今天的作业又不能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自己肯定不行,别人能做的作业自己一直都做不了。这种思想会严重削弱学生的自信,因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而导致学习热情的下降。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还会给学生今后的成长留下阴影。
㈢滋生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
老师对作业要求严格,班集体中部分后进生完不成作业,于是就想到了“抄袭”。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弄虚作假之风盛行,不仅严重影响班风建设,还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对科学作业有效性的思考
目前学生做得最多的就是为了夯实科学“双基”而设计的常规型作业,这类作业的特点是作业量较大、选题粗糙,重复操练,导致学生兴趣逐渐减退,作业不交、抄袭会时而出现。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也会逐渐丧失信心,这样的作业显然是无效的。如何提高科学作业有效性应从科学学科的特点着手。
1. 作业体现分层化——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科学能力得到展示。
⑴作业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美国心理学家佛隆指出:目标的激励作用等于目标的效价乘以期望的概率。心理学实验也表明:有明确的目标较无明确的目标可省60%的时间,获得相同的教学效果。为此,首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知识结构及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制定与各层次“最近发展区” 相近的作业分层目标,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在完成练习之前就有标可依,有章可循,为高质量的完成作业打下良好基础。
如:“电路连接”这一知识点,低层目标: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并理解每个元件的基本作用,会画电路符号画出一个简单电路图。中层目标:能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较为复杂的电路图,并能连接实物图。高层目标:能从小彩灯的连接方式,初步体验“黑箱方法”,并能联系实际,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环节中各层次目标虽有差异,但仍然反映的是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阶梯式的,有利于低层次学生向高一层次目标迈进。
⑵作业量的分层
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是必要的。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如布置课外练习时,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完成课后作业本上的内容,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完成一些作业本以外的思考性的问题。
⑶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针对学生科学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应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⑷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科学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在课堂上就要求完成的练习,允许课堂上未完成的同学回家继续完成;要求优等生当堂上交作业,后进生可以在放学前上交。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学困生也能完成学习任务,并充分享受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2、作业的形式要生活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也处处用到科学。教师在选题目时应精选一些以STS(科学、技术和社会)为背景资料的题目。
3、作业的内容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如在试卷空白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科学谜语、科学小故事、环保知识等,或布置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如自制汽水、制作番茄电池,自制晴雨表等。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动心态,产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
4. 作业的内容要开放化——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学生是科学的主人,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已明确地给教师定了位,也同时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科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不能采取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必须让学生有广泛的信息来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水平。开放题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背景新颖,贴进学生生活实际;形式多样,有文字、表格、图画、对话等,不像封闭性习题形式单一呈现,叙述呆板;开放题解法灵活,不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其深受学生喜爱.
例如调查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可从摩擦、压强、惯性、简单机械、声学、光学、电磁学等知识方面来研究。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解题时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获得多种结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空途径。
5、作业的内容要体现复习性----巩固学生的学习技能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知识需要重复,否则印象太浅,不会在脑中产生记忆效果。在学新内容时,为了巩固旧知识,布置作业时选择数量少且比较好的前几节或前几章的练习题,让学生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练习,逐渐积累。
例如在学习“碱的通性”时,可先复习酸的通性,这样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巩固了旧知识,通过对比学习,学生学得更轻松、扎实。
五、提高科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在新课程教学新理念下,科学作业除了要落实“双基”,更要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我们设计的作业才能体现出有效性。
1、增设归纳-对比型作业,推进作业的有效性
归纳型作业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化学知识杂而零碎,缺乏连贯性,归纳总结显得尤为重要。每学完一章,让学生归纳该章的知识要点,几章学完后,归纳章与章的知识网络。通过这类作业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点,而且学会了归纳总结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列表法、叙述法、图示法等。
知识点之间的比较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评价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分析归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挖掘问题的关键和实质。
例如学生对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比的浓度搞不清楚,因此让学生从两者的概念、所要求的状态、计算公式、两者的联系等方面列表作比较。又如比较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气体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三套装置的异同。通过对比学生会很容易理清相应的关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设开放型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以下三类开放性作业:
(1)让学生自己出题目
如讲完质量百分比浓度与溶液中溶质、溶液的关系,让学生根据这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及数学公式的变形来出题。学生非常开心,觉得自己了不起可以出题目难倒对方,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2)让学生借助网络来学习
学生对分子、原子、化合价这些抽象概念比较模糊,不妨让学生去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那里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一目了然,令学生兴奋不已。有了自己的亲身参与,深奥难懂的分子、原子便会迎刃而解的。
(3)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交流学习
例如“新生命诞生”学完后,可以布置学生自己课外查阅资料、观看录象、询问家长等作业,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卵子、男女生殖系统、受精与妊娠、胚胎发育、分娩和养育知识,并能体验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
3、开展实践探究型作业,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探究型作业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积极探究科学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①观察作业
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水的利用和保护”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观察你所在学校、你所在居民区水质的情况,有什么发现?对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②小课题探究作业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科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教师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如,学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有关知识后,教师设计作业:请你用所学知识测量电阻R的阻值,要求画出示意图,简单说明测量原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次日,各小组在纸上总结出了如下方法:
方法1:利用伏安法……
方法2:利用伏伏法……
方法3:利用安安法……
这样的作业无疑使每位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对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应用有深刻地理解。
4、反思纠错型作业,促进作业有效性的实现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生把自己课堂上的听课感受;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过程中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生情感、体验的感受等,通过作业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在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舞台。另外,人人准备一本纠错本,将平时不会的、有疑义的、重点的、典型的题目摘录下来,根据遗忘规律定时复习,这样可以提高复习效果。
5、实践型作业,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①动手操作性(实验)作业。
在学习了“燃烧的条件”的相关知识后,布置回家利用面粉、煤气灶等验证一下;学习了酸的通性之后,布置利用pH试纸去辨别米醋、老酒、肥皂水、沐浴露等酸碱性,学习了“大气压的存在”知识后,回家做吹风机吹乒乓球的实验。这些动手操作性作业,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所学的科学知识,并能将其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②动手制作性作业。
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要通过想方案、查资料、画图纸、找材料,特别是在动手制作和反复试验阶段,通过不断地尝试错误进而产生新思维,不断闪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事实上,学生要制作出一个较为使用、标准、美观的器材,既需双手的认真细致操作,更离不开大脑在不断思考基础上的及时指导。
如,在学习了“力的存在”的知识后,利用大可乐瓶、橡皮塞、打气针、锥子、气筒等工具制作水火箭;学习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之后,利用两个纸杯、棉线、火柴、胶带纸等工具制作土电话。
动手制作学具也是科学实验教学的一部分,身体多器官的同时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让科学真正的看得见,摸得着,有切肤之感,才有心灵之通,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③调查分析作业。
调查分析作业要求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大街、巷口、市场、工厂、商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在学习了“神奇的激素”后,组织学生到社区或医院调查有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疾病;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后,组织学生分组实施一个应用影子或盲区的活动……每项活动后,要求学生撰写一份活动报告,阐明活动的目的、要求、过程及相关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性作业,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六、作业有效化设计成效和反思
作业有效化设计具有独特的育人功效,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1.作业有效化设计首先是以给学生学习成功的回报来正向激励学生
作业有效化设计改变了过去那种以一张试卷,一种训练方式,一个标准面对全体学生的做法,这样老师们非得动一番脑筋不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各层次的学生只要按相应要求去做,努力完成各自的练习,都能在“各自的发展区”中拿优秀,把学习的欢快愉悦还给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教学的质量就有保证了。设计是教师要优化,要真正做到变教书为育人,教育目的不是选“好人”来教,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去“教好”人。它要求教师的说理、动员的能力更强,要真心关爱他们的成长,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花费更多的心血。
2.与传统作业相比的几个先进之处
⑴变重“量”为重“质”
目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作业量过大。“题海战术” 仍被绝大多数教师奉为制胜的法宝。他们想要通过大量的作业的“量变”带来学生成绩的“质变”。长期以来,人们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丢弃了作业有培养学生有多种能力的发展。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强调机械的重复训练,忽视了对习题的精心设计,忽视了习题中的思维价值。这种只注重“量”而不重“质”的作业负面效应也就显而易见。教师要彻底改变作业布置中重“量”轻“质”的错误做法, ,努力提高作业质量,精心设计、布置一些典型性的作业题,使学生达到举一返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⑵变求“同”为求“异”
作业布置有层次性,能适合全体学生,满足于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个学生,改变了传统作业布置的整齐划一而导致基础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 的现象,使得前者的潜能得到开发,后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⑶变封闭为开放
作业有效化设计变作业的封闭为开放,合理地设计作业题。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散性、独创性。另外,还可打破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区间,适当充实一些与社会联系的实践性作业,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⑷变单一为多样
单调的作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而导致一些学生厌恶作业。作业有效化设计对传统作业的单一形式进行改进,实行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指题型多样,更是形式要多样,既有一般的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又可布置一些有关联系实际问题的研究性作业。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科学,用科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我们的生活与科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了对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了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从作业的完成中,体会到科学是生动活泼的,充满情趣的。
⑸变独立完成为协同合作
传统作业强调学生的“独立完成”,注重独立思考,忽视合作学习的方式,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的退化。而作业的有效性设计引导学生主动交流与合作,并组成学习帮扶小组,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寻找学习伙伴,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等。
⑹变眼前利益为长远发展
由于受升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难免存在只顾眼前利益,忽略学生以后发展的问题。教师热炒热练,过分强调学生去训练和掌握中考的热点,在这些地方过多的布置作业,过分强调学生去掌握一些偏难的知识和解题技巧。这容易造成学生不能长久形成牢固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切实实地吸收科学知识的营养,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而作业有效化则强调学生的发展和创新,以学生今后的发展为重点,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尽力处理好学生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
知识是前提,系统是目的,新颖有趣是形式,创新是宗旨,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作业世界,让作业将不再是学生心灵的枷锁,而是学生在知识海洋里扬起风帆的浆和船,在学海中快乐成长!在实施有效化作业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本班学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提高方案,在遵循有效化作业原则的同时,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结合适当的、巧妙的方式将作业有效实施下去,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在教学中尝试实施作业的个性化布置,对作业量、作业难度和作业方式做适当的调整,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为着这个目标,我们要继续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我们的探索刚刚起步,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带有尝试的性质,因此肯定有许多值得商讨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但这种尝试已经让我们明确了方向,我们希望通过“理论实践评价理论”一连串科学步骤,使之日趋完善,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2]李再湘.中学理科教师科研论文导写[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3]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小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特点;设计方法
个性化的数学作业如果设计得好,一方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特点
1.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灵活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束缚了学生天性的发挥,学生排斥,不利于达到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个性化作业的时候,要注意作业内容的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还要注意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上融会贯通。
2.整体的层次性和趣味性
好的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一定是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要针对每个学生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才能让每个学生“吃透”所学的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去吸收知识,所以小学阶段的数学作业的设计,一定要符合那个阶段孩子的特点,富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
3.注重创新性与实践性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再设计个性化作业的时候,应尽量避免机械化,要能注重实践性和孩子创新能力的发挥,让学生自发地去完成。
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方法
1.自主性和趣味性作业
传统的作业以“抄写”为主,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抄写”能够加强记忆,但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而教师需要做的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协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已经掌握的知识少做,未能掌握的多做,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设计的个性化作业,就要注重实践性,给他们亲自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做一做”的机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书本上的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范文3
近些年,随着我国的教育进行改革,各个学校都开始推行素质教育,在小学中的新课堂上,老师为了让小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一定要在课堂上以及课堂下对英语教学进行科学的设计,对小学生的课后英语作业要尽可能的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让小学生通过人性化的课后作业对英语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让小学生通过英语作业,做一个好学的小学生。老师一定要对自己的英语课后作业进行科学化的设计,设计出丰富多样的作业,让学生好学,帮助学生学习好英语。
二、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原则
在当前,虽然我国开始实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还是占有很大一部分,因此,在小学生的课堂上,小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都是一种排斥心理。如何更好地让小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感兴趣呢?教师一定要对英语作业的设计遵循几个必须的原则。
一般的,主要为四个必要的原则。
第一,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孩子的第二位老师,只有孩子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才能让小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开发思维。因此,英语的作业一定要具有趣味性,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
第二,开放性原则。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太过于死板,老套。对于快速发展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了。英语作业一定要具有开放性的原则。教师布置的英语作业,一定要不拘泥于形式,要别具一格,在以课本为本的情况下,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努力让英语作业开放而有活力。
第三,实践性原则。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生活中能够灵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在英语作业的设计上,英语教师一定要让作业具有实践性,让学生通过英语作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的课堂和学生的生活更加的紧密,在生活中不断的应用所学到的英语知识。
最后,就是层次性原则。在英语作业的布置中,一定要让英语作业具有层次性。这是因为,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英语基础,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计英语作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有层次的进行学习,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
三、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方案研究
根据以上教师的英语作业的原则来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方案,肯定能够设计出满足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科学的、别具特色的英语作业方案。下面主要简单的介绍一些设计方案。
1.趣味性原则的英语作业
在对小学生的趣味性英语作业的设计上,英语老师一定要将趣味性放在首位。在教小学生英文字母过程中,可以将传统的英语课程变得更加的好玩,可以在课堂上给每一个英文字母安排一个好玩的形状和名字,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英语字母有更深的认识。让小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在英语的课堂上,听力也是很重要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因此,在学习英语上,一般只能靠模仿,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有模仿发音的能力,通过模仿,让学生更好的练习听力。
2.开放性原则的作业设计
在传统的课堂想要变革,有一点困难。但是老师一定要将开放性作业的思想灌输给孩子们,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开放性的思维。在英语作业上,老师尽量要改变传统英语作业那种一成不变的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在作业上,可以让学生和学生的家长来共同完成,通过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既让学生学习了英语知识,又增进了亲情,一举两得。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来对学习的知识进行课堂上的讨论,通过探讨英语上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英语知识,掌握英语的基础,也进一步完成学生之间的合作。
3.实践性原则的作业设计
实践性的英语作业,可以说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在老师的实践性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可以将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来设计英语作业。在讲天气预报时,可以让学生实际播报一下天气预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英语进行记录和寻找,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广告语的讲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英语的身影。通过实际生活中英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4.层次性原则的作业设计
在层次性的作业设计上,老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实际的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每一个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基础的英语作业,让其更好地学习、更好的发展。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学生,老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可以适当的将难度加深一些;对于那些英语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老师要将英语作业适当的简化,让学生一点一点的进行消化,慢慢的进步。
四、结束语
小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范文4
精心设计的作业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作业设计则应适应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和表现形式,保护和引导不同类型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前瞻性作业、自选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合作性作业、整理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研究性作业。通过一定量的作业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思维和身心和谐发展。
作业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活动。精心设计的作业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一定量的作业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思维和身心和谐发展。
以前,多数老师的作业设计尚局限于巩固和掌握知识这一目标上,机械重复作业太多。我记得我们读书时,家庭作业就是当天的课堂作业,学生作业负担太重,作业内容单一,形式比较呆板,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而我认为小学生的作业设计则应适应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和表现形式,保护和引导不同类型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实现自我、表现自我、超越自我提供平台,留出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前年,我校开始进行小学生自主学习课题研究。在这两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总结出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前瞻性作业
所谓前瞻性作业,就是预习的一种方式。这种预习作业区别于以前老师指令性的预习作业,不是机械地看书、抄写概念。前瞻性作业是让学生自主地预习课文,从文本中去探究新的知识,把自己感到有疑惑或者弄不明白的地方作好记号,提出质疑,然后能根据预习初步解决浅显易懂的习题。
二、自选性作业
自选性作业是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并具有挑战性的习题。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掌握知识水平不一样,“一刀切”的作业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使成绩好的学生感到“吃不饱”,而对于那些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明显压力过大。自选性作业设计,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层次,在作业难度上体现多层梯度,在作业形式上体现多样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作业分层次设计,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近两年来,我们对待优等生,要求其完成课堂作业外,适当引导他们多去接触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培养他们敢于向高难度挑战的好习惯。而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我们就降低作业难度,减轻作业量,让他们也能有热情地完成作业。这样,将作业设计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的作业,第二层次稍增加难度,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第三层次是对知识的拓展,题型灵活,偏重于想象、运用、创造性。
三、发展性作业
课本上的知识是最基础的,掌握书上的知识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书上的知识都掌握了并不意味着问题都能解决,往往实际问题都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是在这些基础上加深的。对课本知识的拓展性训练,是对知识的延伸,对技能的拓展。照顾优等生,并不是从奥赛书上选几道题来做。盲目的选出几道题,只是从另一角度增加知识点,加大学生学习负担,对学生技能培养并没有起到作用。只有对当天新课知识或者最近学习知识加以拓展,才能巩固学生的学习。近两年,我上毕业班,经常在早上用小黑板出一道或有趣味的,或有难度的习题给优等生们课外探究。
四、合作性作业
对于作业,过去过分强调独立思考。在创新教育、自主学习的改革中,也倡导合作学习。布置一些作业,学生可以同同学们一起完成,也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甚至还可以同老师一起完成。
五、整理性作业
整理性作业通常是每学习完一个单元,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同类的进行归纳,易混的进行比较。特别是六年级学生在总复习时,对小学阶段的知识点,通过编辑法、图示法、列表法进行系统整理,使课本由厚变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六、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是一种体验性学习,可以是老师明确的,也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实践性作业通常是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到生活中去运用。
小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范文5
[关键字]:新课准 小学数学 作业改革实践
作业综合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是验证与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合理适当的作业布置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加强其对知识点的巩固,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让学生在自行理解与解决问题的同时自主思考,奠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已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要想综合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性,就必须根据新课改要求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有效改革,使其能适应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变动和完善。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小学数学作业现况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总体来说,有作业量多但内容与形式单一、作业设计缺乏多元性且理论性、抽象记忆类题具多而实际动手操作的题较少等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片中内容的重复再重复,虽然作业量极大,但内容单一陈旧,无形式上的变革与创新,学生对于完成作业都是抄书再抄书,或死记硬背,不能综合理解来加强记忆,使得学习效率相当低下且严重阻碍学生长远发展。同时,作业布置单调统一,忽视了因学生自身差异而加重了两极分化现象,并且,只注重本学科的知识点巩固,缺乏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渗透,而且多理论与记忆题,未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的题型更是贫乏,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1.2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性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作业改革顺应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提升,新课改理念不仅要贯穿与课堂教学活动,还要在课后作业布置中更加坚定,这是新课改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始终的重要体现,而且,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改革,即是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延伸与继续,对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综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1.3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实践进行探讨,就是想在认清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状况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与正视,再充分联系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及其教学质量提高之间的相关性,对如何深入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实践提出几点自己的方法和建议,以期对综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2、方法及建议
要想深化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实践,就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从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与成长出发,丰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成功的喜悦的机会,并发现数学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与乐趣,在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良好状态下健康成长。
2.1让作业充满游戏性与童趣性
小学生正处于好动好玩的年纪,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会集中所有注意力,但若是他们觉得无趣的东西不仅注意力不能集中,还会产生抗拒心理。因此,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首先要增加作业的童趣性与游戏性。例如,在学完三位数的加减法进位、退位之后,老师可以以此内容为主带领学生做竞赛游戏,学生之间分组竞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学习,并辅以一定的趣味性道具或角色扮演等,创设新奇而有趣的场景并予以适当鼓励,充分调动起全部学生参与进来,实现共同进步。
2.2增加探索性内容
小学生的天性决定他们旺盛的好奇心,在数学作业改革过程中,可以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好奇心,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学习之后,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若是把长宽高分别为30㎝、20㎝以及10㎝的两个同等长方体拼合、并用贴花包装纸将它表面贴满,那么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节省包装纸?然后由学生动手操作或动脑思考,自主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完成作业的乐趣与成就感,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所谓分层设计,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一道题或一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让所有学生都有可以靠自己能力解决的问题,并让较差学生在会做的题中找出自信,不会做的方面继续加强,而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断深入加强。例如学习了两位数或三位数与一位数之间的乘法计算后,可以让学生在列式计算、竖式计算以及脱式计算之中选择自己运用最熟练的计算方式快速计算布置的作业。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4增强作业的实践性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让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指导实践,懂得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也是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重点。增强作业的实践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了比例尺之后,可让学生在回家之后测量自家的房屋长宽,然后在作业纸上按比例绘制简易图形。增强作业的实践性是小学数学改革的重点之一,让学生在理解了学习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懂得利用理论联系实际却解决问题。
3、结论
综述,对加强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在保持童真的同时有效掌握数学教学内容,在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中不断进步,这是改革小学数学作业的重要工作,也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牛永锋.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及改革方向浅析[J].时代报告,2011(3).
[2]刘时范.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新课程(小学版),2010(2).
小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范文6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小学语文作业普遍存在着多、难、偏、繁等多种现象。而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一定学历的家长甚至都无法为学生提供指导,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太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应付考试为目标和以教师为主导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文作业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问题,一味重视教学的短期目标,导致大量重复内容充斥在语文作业内容中;另一方面,教师为了使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一味采取题海战术进行作业设计,导致语文作业内容繁杂。此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由教师所主导,在一些功利化的教师手上语文作业设计也必将变得程式化。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基础性与创新性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守的就是基础性和创新性原则。一方面,小学语文作业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所以作业效果应该体现在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另一方面,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所以,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保持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性。
2.趣味性与生活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教师应从保持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和生活性角度来完成设计,使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一定的探究兴趣,进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一方面,应改变语文作业形式,使语文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语文作业设计应该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探索。
3.实践性 就实际情况而言,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来完成语文知识,其学习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学生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听、说、读、做这四个方面增加作业的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现语文作业设计的教学目的。
三、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具体来说,就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语文作业,取得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不应该采取默诵、默写等方法来设计语文作业,避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避免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作业形式,使学生在自愿表达中学习语文知识。例如,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课堂上听到的故事内容讲给家长听,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背诵课文。
2.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 在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为出发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来扩展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完成知识的扩展。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之前,教师可布置让学生了解蝌蚪、乌龟等动物是哪种生物的作业,并建议他们通过询问家长或自己查找资料来了解这些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更多知识,通过完成作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通过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学到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知识。
3.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帮助学生提供更多途径来丰富自己的经历,更好地在语文写作中表达情感。例如,设计节假日的语文作业时,就不应该使作业成为阻碍学生探索生活常识的因素,而是要利用作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例如,在端午节期间,可要求学生帮助家长包粽子了解端午节由来,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包的粽子照片展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更多的生活体验,也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生活常识。
4.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是重要的语文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很难共同完成一项语文作业。设计语文作业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要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例如,在《蚂蚁和蝈蝈》教学中,可让学生背诵《小蚂蚁》儿歌,或者设计与蚂蚁和蝈蝈有关的选做题,要求学生与同学合作来完成这项语文作业。这样,学生既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还能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对作业内容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