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民营企业指的是全部的非公有制企业,这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中产生的。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言的,而和任何一个非国有独资企业这是相容的企业,主要包括有国有持股以及控股企业;在小范围来讲的话上只是指私营企业以及以私营企业当做主体的联营企业。在近些年来我国的民营的企业也面临着一些大范围以及小范围上的挑战。于此同时,在民营企业自己也有着相当多的困难,不管是制造业以及金融业,民营企业都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以及麻烦,如何实现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和制度上的创新这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1、企业管理制度的含义

企业管理制度(Business Management)是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活动来进行组合、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这些职能的合称。其的范畴,站在管理对象的角度来分的话,可以把管理分成业务管理以及行为管理。而业务管理比较侧重在对于组织的中华资源上的管理,比如财务、产品、材料这些有关的管理。但是行为管理比较侧重于对于组织成员行为上的管理,所以因为这样而产生组织的设计、机制的改革、激励、工作计划以及个人和团队之间的合作等等的。可见,企业上的业务管理以及行为上的管理这是互为补合的,应该有效地配合起来这样才会发挥出管理的作用。不管是哪个方面出现问题的话都会对管理的整体带来损失,甚至使得企业管理出现一些问题,受到严重的阻力。制度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倡导的管理底线,即企业员工必须做到的。刚性的制度是企业构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的骨架。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是理性的。以管理为依托,规范人但其再周全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得,就是企业管理制度。

2、改革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必要性

2.1、企业改革应该适应时展的要求

一些发达国家有名的企业管理者的更换,对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并没有多大影响,最为重要的原因则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先进。当前我国的民营企业还存在一种经验管理的状态之中,那么这就影响以及限制到了企业的发展,领导者的随意性以及模式化管理同管理的科学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果要企业获得持续的经营活力,应该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应该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变成了时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已经逐渐转向国际化的特殊的要求,同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应该随着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规则,应该依照这些规则来在我们的企业内部进行改革,使用模式化的管理和国际的规则相适应。

第二、这是企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需要。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去参与国际范围内资木、商品、人才、技术、信息五大要素的自由流动。再次这也是法制化的要求。法制本身就要求模式化,要求在财务管理、税务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有模式,以便依法管理。最后这也是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企业必须从网上获取和大量的信息,而电脑化的条件是企业管理必须规范化、模式化。

2.2、民营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站在民营企业的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要短于国外各国,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民营企业多数只是留在“能人”管理公司的模式之中,而企业的命运则是完全寄托在创始人身上。管理经验以及资源同企业的发展速度以及扩张规模不相适用,一些不了解企业的运作以及发展方向的人担任着管理者的位置。他们控制着企业以及把握全局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此种情况之下,企业在正确定位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结果则是不尽如人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好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建立适应该企业发展而需要的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企业如果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获得一席之地,则就应该必须改革企业发展的模式,使得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3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方面可以使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来研究制度的形成以及变革的整体过程。使制度创新变成了现代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制度创新通常都是指制度主体通过建立全新的制度构建这样就可以得到追加利益的活动。它通常包括有三个力面。第一、反映特定组织行为的变化。第二、这一种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第三、在一种组织的环境支配行为以及相互关系规则之间的变化。

本文主要将从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视角来理解企业的制度上的创新。它主要包括有企业的人本能力以及企业的文化力。

3.1、高管团队的制度创新

董事长以及总经理两职兼任将会有效地避免冲突。可以使得民营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董事长同总经理的担任者分离将会反映出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以及执行层上创新自由的空间。这两种职能的合一将可以使得具有更大的权力。将会第一时间地应对快速发展的大环境。同一些内部董事之间是相同的,肩负总经理的董事长应该有更多的在企业和相关产业上的知识。相对于外部董事长来说,对公司应该具有较大的责任感。当前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在中小企业来说当前所有权以及经营权具备着天然合一的特征。

此种统一性的主要表现在经营者可以高效地避免的冲突。同时可以敏锐地洞察以及发现其外在的机会以及威胁。这样就可以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的进程。

高管薪酬将会激励变成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相当重要的内容,高管薪酬激励对于民营企业的竞争力而言通常也起着更加直接以及更加深刻的作用。在人才竞争逐渐变得激烈的当前,怎样使用薪酬以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这样就可以能够有效吸引、组建、发展以及保留一支高素质且颇具竞争力的高管队伍。这是中小企业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民营企业的高管薪酬激励应该其绩效挂钩。基于绩效的薪资制度改变了管理的导向。有效实行按绩效付酬。其管理的重点不只是限制任务指派使其与岗位级别一致,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掘以及提高高管的潜能。

企业文化的制度创新所谓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同员工全部拥有的一系列思想观念以及企业的管理风貌。主要包含有价值标准、管理制度、思想教育、经营哲学等。

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以及企业精神文化。在组成各个层次组织文化的之中,应该塑造以及确立好企业科学的内涵,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企业文化形成重要的基石,并且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较高层次。

企业文化的形成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具有着长期稳定的特点。特别是这之中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所以,当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之时企业之前的创新不相适应之时,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重新确定适宜的新核心能力的重要保证,世界上诸多百年公司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优秀的组织文化确保了企业创新的平稳更替。

结语

从改革开放之后,民营企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推动之下,其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如果要想获得一席之地的话,那么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应该有重要的变革。企业管理模式这是面向企业具体管理实践的,现在管理理论以及方法应该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比较稳定的组合以及综合应用范式。我国民营企业应该恰当的调整管理模式,使得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作亮.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及其制度创新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02:57-61

[2]张惠忠.实施管理制度创新,做大做强做长浙江民营企业[J].嘉兴学院学报,2004,02:45-49+63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 步长稳心颗粒; 病毒性心肌炎; 心律失常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共收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患儿85例,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治疗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15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8个月~14岁,病程均为1周~2年,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体征、心肌酶学、心电图,心功能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病例选择参照1999年9月全国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病毒性心肌炎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细菌、营养心肌细胞、注意休息和营养等,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用法:0~3岁 1.5 g/次;4~6岁每2.5 g/次 7~9岁3.5 g/次;>9岁每次5 g,3次/d,对照组口服心律平5~7 mg/kg, 3次/d。

1.4 观察指标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均检测主要症状、体征、CK-MB、CTnI的血清学稳心颗粒变化,超声心动图观察、及动态心电图观察早搏发作情况。

1.5 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标准。①综合疗效判定标准:a.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b.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血清酶基本恢复正常,其他有明显改善;c.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d.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②心电图早搏疗效判定标准:a.临床治愈:24 h早搏为偶发或完全消失;b.显效:早搏减少>80%以上;c.有效:早搏减少50%~80%;d.无效:早搏减少<50%。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室性早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治疗后步长稳心颗粒组的心悸症状明显优于心律平组(见表2)。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3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 dema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mode of "integration of work and study and work-study program" in detail, and explains the management status of students majored in project cost under this mode and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of the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hoping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educational mode.

关键词: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创新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work and study;work-study program;project cost;management system;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241-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化。工程造价是一门对口、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加入建筑工地实习这一环节,才能使学生适应并走入社会。目前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日益被社会、学校、学生广泛接受,国家也因此加大了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关注度,为了进一步推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的开展,2006年3月,国家教育部就此提出《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意见称要职业院校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校企合作等等,为各级各类高职院校提供发展方向的同时,也为学校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提供政策保障。但是,针对工程造价专业到建筑工地参加见习、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场地的转换、学习内容、工地环境艰苦等等问题,给学生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多的难题。目前学者对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一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对于学生的管理体制论述较少,本文希冀就学生管理体制方面做相关的研究探讨。

1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概述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与土木建筑系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具体到我国可上溯到近代推行的实业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的教育思想,是一种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职业、为未来而工作的教育,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的目标指向集中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上。[1]

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当学生在学校完成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学习之后,通过与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的企业协商,安排学生到企业当中参观、学习、顶岗实习。通过实地到建筑工地现场考察,组织学生了解工程构造和结构、工程施工的主要流程和管理组织工作,为将来从事工程施工和造价管理打下坚实基础;跟随工程师学习工程量的计算与审核工作,熟悉施工规范、文件设计、资料勘察与验收,能够达到熟练识图、土石方量、钢筋混凝土工程量、砌筑工程量等的计算,以便学生掌握实际工程造价的基本技能。

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内涵解读中,我们得出其基本特征为:①实施开放性教学: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打破原来学校只在课堂进行封闭教学的模式,将教学课堂转移向社会企业,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当中去实践、学习,将学校企业、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②明显的职业教育倾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走向企业当中,参加顶岗实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社会和职业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身份的转变。③注重实践:工学结合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践生产当中,改变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2 学生管理体制面临的新挑战

学生管理体制是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环节,与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思想品德等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管理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运行、未来发展以及学生的人格塑造。[2]目前,高职院校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组织学生进入到社会企业当中实习,实习过程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首先,由于部分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刚进社会容易碰到挫折,有可能导致学生离岗情况的出现;其次,学生在实习期间,远离学校,与社会闲散人员接触机会相对比较多,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第三,学生离开学校到工地参加实习期间,由于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的不充分,生产安全教育学习不到位,这些可能导致在实习工作期间频遇挫折,严重者可能发生意外事故。以上这些问题都给学校管理工作者管理学生增加了难度,显现了传统的校、院两级学生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除了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本身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很大的改变。首先,在教育环境方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将原来单纯在学校开展学生教育的场所延伸到社会企业当中,学生离开熟悉的校园和同龄伙伴,投入到复杂的社会企业洪流之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的生产劳动、严格的企业管理等会使学生产生很多新的想法[3]。其次,进入企业参加实习,学生兼具员工与学生的双重身份,在能力和素质上面对学生都产生更高的要求。如何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提升,成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一大难题。第三,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学校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当进入企业当中,在项目部或者建筑施工场地,实习生碰到不懂的问题必须向工程师或者建筑师傅请教,教育主体的改变使学生在思想上很难适应。

学校为了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进而制定一系列制度措施对学生实施管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带来的转变对于学生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3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管理体制创新探索

3.1 校企携手共建高校的管理机制 ①学校和企业都要设置专门负责学生管理的机构,企业当中要对实习的学生进行监督观察,有问题适时向学校反映,及时与学校相关负责人员取得联系,真正做到责任到人。②学校与企业应该做到互相信任,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不定期的召开学生情况研讨会,互通学生情况,对学生切实做到预防为主,避免大错误的出现。③学校与企业经常保持联系,切实做好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适当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企业也要考虑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实习岗位。

3.2 完善学生参加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制度 首先,申请半工半读制度,学生在自愿原则下,征得家长同意,与学校、企业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其次,对于学生实训制度的规定,学生要到企业中参加实习,除了条件艰苦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避免出现意外事故。最后,学校还要委派专人负责到企业中,对实习学生进行跟踪管理,负责学生的生产、纪律、安全等问题,及时向学校反映情况。

3.3 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构建师生网络交流平台 现代科技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专业BBS论坛等方式,与学生互动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笔者在分析近年来教育实践实施基础上,认真总结实施“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实习期间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学生管理的一些措施意见,希望能够促进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李翠芳.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

[3]陈书田,黎家龙.“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初探[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8(1).

――――――――――――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4

在理工科的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占据重要地位,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教育方式[1]。化学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场所,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科学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才能够促使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2]。同时,实验室管理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实验教学任务能够高效、有序完成的关键,是实验教学的基础与保障,也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验证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3]。现阶段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也是导致当前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4]。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实验教学质量。

1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基于传统原因,许多高校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对实验教学相对不够重视,对实验室的管理也不够上心。首先,实验室管理的关键在管理人员,很多高校缺少专职的实验管理与技术人员,实验室管理工作许多时候由专任教师兼任,或者管理工作由临时人员过渡,因此管理时间精力有限,对实验室工作业务不熟练,实验室管理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导致实验室管理不够科学与细致。同时实验室管理处于学校管理工作的边缘地位,对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工作人员各自为政,学校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

(2)对实验室管理缺乏创新意识

实验室管理思维落后,缺乏创新。而实验室管理能够紧跟时展、科学进步的前提是具有创新意识,缺少创新意识是现如今实验教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对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5]。

(3)缺少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缺少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标准,或者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教师的经验与兴趣,不同实验室的管理方法各不相同,实验室管理比较散漫。同时,没有定期对实验室存在问题进行排查,多是在发生了状况后再去处理,而临时解决问题又容易耽误教学进度,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实验后的卫生及整理工作不够及时,实验垃圾的处理不够规范。

(4)药品管理不够规范

实验药品的管理是关乎实验室的安全以及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药品摆放不够科学会增加实验准备的工作量;没有及时检查过期药品会增加垃圾处理成本;脱落标签没能够及时标记会浪费药品资源;实验药品的订购不够科学,会导致化学药品积压或是不足的情况。

(5)?O备维护使用不到位。

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实验等是以实验仪器为基础的实验教学课程。实验仪器维护不到位,容易加速实验设备损坏;实验设备损坏,若没有及时维修或者报废,会影响实验课程的安排;实验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换代会影响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会出现因实验设备长期不用而导致损坏的现象。

(6)实验室文化建设被忽略

许多高校往往忽略了对实验室的文化建设,而实验室的文化建设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凝练学校精神、营造优良的教风和学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打造学校品牌,因此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6]。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实验室的管理中,采用了一些方法规避或改进。

(1)提高对专职试验管理岗位的重视程度

专职实验管理人员是保证实验教学更好进行的前提,加强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视首先体现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排及业务提升上,采用专职人员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通过学习、培训、讨论等方式等提升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优化专职人员的工资绩效考核方式,增加竞争性考核;另外,完善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晋升机制,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责任感。

(2)加大实验室管理的创新力度

管理观念的创新,是实验室进行管理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应该勇于进行管理改革的尝试,活跃思维,大胆实践。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体现在管理方式的创新,结合科技发展及信息技术,使用监测传感技术对实验室进行监控,重点加强对水电气等的实时监控;其次根据实验教学的改革,积极从事实验室管理改革。

(3)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安全与卫生意识

结合实验室特点,制定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验学生进行培训,使实验室管理制度能够很好的落实。落实安全责任意识,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排查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隐患,做预防性的准备;建立应急机制,定期举行实验室的火灾演习等安全演练活动,提高教师同学的安全意识与危机处理能力。规范对实验后的卫生与整理工作,定期举行大扫除,对实验室垃圾及时处理。加大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的考核与检查力度。

(4)加强药品监督管理

首先要规范实验药品的摆放规律;其次,对脱落标签及时标记,对过期药品及时处理;另外科学订购实验药瓶。建议学院建立化学药品临时储备库,让专门人员管理,实验准备人员根据实验需要提前领取,实验课程完毕后清理掉实验室内的化学药品,降低药品浪费,减少药品库存。

(5)加强对实验室仪器的管理

增加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维护知识,加强对实验仪器的维护,减少实验设备损坏;同时,对已经损坏的设备及时维修或报废,根据教学需求对实验设备及时补充及更新换代,确保科研仪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正常使用;另外,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可以购买能够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扩大对学生实验室仪器的开放力度,将学生实验仪器不仅用于教学,也投入到学生毕业设计、专业竞赛及科学研究中。

(6)重视实验室文化建设

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优化实验室布局,提高实验室利用率;讲究仪器设备摆设,保持室内外干净整洁,使实验室成为校园的活络地带而不是最偏僻幽静的地方。完善信息化建设,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果。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实验室 实验老师 创新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47-01

一、目前中职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不足。

1、设备功能单一。由于中职院校的招生形势严峻,造成学生生源不足,从而导致了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不足,只能完成书本上规定的实验,而不能进行创新性实验的尝试,远远无法满足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要求。

2、没有做到理实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视理论的讲解,却轻视了实验实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往往是一学期的理论课结束了,才拿出最后几周的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完全是为了实验而实验。有时候教师为了赶进度只做演示性实验,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根本没有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

3、专业的实验老师缺乏。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实验老师兼顾多个实验室,很多实验室同时上课,实验老师根本忙不过来。更有甚者就是后勤老师捎带着管理实验室,专业性没有任何保障,这样不仅不能进行正常的设备维护,甚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4、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针对设备的维护损耗没有详细的赔偿制度,上课的时候设备损坏了,该由谁赔偿,赔偿的标准又是什么?以及赔偿的依据等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一个实验室的问责机制不完善,设备损坏了,实验老师由于兼顾多个实验室不在场辅助,只有理论老师在教学,是由实验老师负责还是理论老师负责,没有一个定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很容易造成实验室没人管,做起实验来没规律,出了问题没人负责等现象。

二、中职实验室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由于经费的限制,在实验室总做教材上的规定那几个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时,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套路一步步搭接好电路,输入好教材上的程序,观察一下结果, 就算完成了实验。完全可以说只是验证了一下教材的正确性而已。因此实验完毕之后,不少学生仅仅是加深了书本上知识的记忆,却谈不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实验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能力,更不利于学生进行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

2、对新形势下中职教学理实一体化的认识不足,很多课程在设计实验时没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导致为了实验而实验,对实验室建设缺乏重视,只追求理论学习,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轻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每学期期末的集中实验,很明显就是理论和实践相分开,做实验的时候已经忘记了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仅仅是在完成实验,使得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3、缺乏对实验老师的重视程度。传统观念中的实验老师,不会进行理论教学,往往都是上不了讲台的人,管实验室的就不是正式老师,这样的职业歧视使得很多实验室老师寒心,大大减少了实验室老师的工作动力。随着新形势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实验室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特别是电学实验室实验操作不当会造成触电危险,特别是设备维护时更加危险,所以实验老师是担当着一定的职业风险的。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和触电的风险,实验老师在幕后默默无闻的工作却得不到领导的关注和奖励,种种原因造成了“年轻教师不想来,年长教师想调走”的现状。这样就严重阻碍了实验老师的培养与传承。

4、由于不重视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造成了责任划分不明确,管理制度不规范。使得实验室管理处于一种“三不管”的管理盲区,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常常是这件实验室还没有做完实验,实验老师就要立刻跑到下一件实验室去监管其他学生的实验,弄得老师每天忙的一塌糊涂,管理的效果又不尽人意。

三、中职实验室管理的改进方法。

1、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

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备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安全防护制度,并严格执行,且将这些制度张贴在明显位置,每学期第一次上实验课之前对全体学生宣讲各项制度。

2、明确实验室责任分工

实验老师负责对实验室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进行保管、维护、修理等。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实验教学任务全部由理论老师负责,而相应的安全事项由实验老师负责,实验过程中,如发现有违规操作的情况及时制止并教导,告知学生违规操作后果的严重性。在实验结束后由实验老师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如发现问题,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及时追究相关责任。

3、加强实验室的档案管理

实验设备在长期使用中需要实验老师不断的保养维护,对实验老师来说是默默无闻,繁重而又细致的劳动。不了解情况的人,总是以为实验老师很轻松,这是一种误解。对此,实验老师需要将实验室的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等记录在册,建立较全面的实验室管理档案,这样既有利于设备的维护管理,同时也对实验老师的量化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4、加强实验老师的培训

为了加强实验老师队伍建设,提高技能水平和管理经验,要经常开展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提高实验老师的综合水平。要对兼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上岗考试制度,防止出现非专业人员管理实验室的情况,定期对实验老师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定,按照为实验室管理作出的贡献给以对应的物质精神奖励。同时进行“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老师傅的技术管理专长,对带出合格实验老师的老师傅给与一定的奖励。此外,对于一些精密贵重的如PLC、嵌入式系统等实验设备,要有针对性的邀请设备厂商派技术员到校进行技术指导,保证这些仪器设备的科学使用和维护。

5、增加实验室维护的经费

由于经费的限制,使得很多知识拓展性实验不能进行,只能在几个教材实验中徘徊。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束缚。增加经费后可以按需采购更多的电子配件,使得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新思路,在实验室中摆脱书本的束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在中职院校日益重视理实一体化的今天,对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重视实验室的管理,才能为实验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平台。作为中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既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职工责任心的具体体现。因此作为学校的一个形象窗口,我们要在实验室管理上下大功夫,保证质量,保证力度和保证效率,才能更好的为教学工作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雯.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初探[J],2010,1(10):33-34.

[2]贺歆.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西北职教, 2007,(09).

[3] 田宝凤,田亚娟.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以促进教学和科研[J],2007:,3(3) : 55-57.

[4] 高兴军.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与效能[J].北京:中国科技信息,2001,2(6):100-105.

[5]央宗.浅谈高校实验室的管理[J].科技,2009,(07).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电子信息;创新;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14-02

社会的需求就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动力,作为农业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系来说本身就属于弱势专业,要想做出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必须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入手,本院设有电子协会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组织,但因其空间有限,很多想加入的学生都因没有空位置而无法进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着想的目的,本系特通过学院向学校申请了“电子信息创新协会”这个组织,其主旨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实验室,提供各种电子信息类相关竞赛、学科知识竞赛等机会、教师科研平台,让想学习的学生有一展拳脚之所。目前,很多高校都已建立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电子创新实验室,并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但怎样的管理模式更科学、更合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大部分学校为了有效利用和挖掘电子创新实验室资源条件,充分发挥电子创新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电子创新实验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并广泛开展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和电子设计竞赛等。针对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方法,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但每个学校自身情况不同,绝对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学校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创新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在消化吸收其他学校好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现状及我专业学生特点,研究电子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1]。

一、电子信息创新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要想学生能够快速提升实践能力,除了学生努力学习之外,实验室的硬件条件也是必须配备齐全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专门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建筑面积为100m2左右的实验室,室内桌椅齐全,网络配备完整,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先后购置了自动焊锡机、可调信号源、数字频谱分析仪等多种调试所需设备,这些设备的购置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二、电子信息创新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

1.开放模式的确定。创新实验室共纳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40余人,全部为该专业基础较好学生,并且在科技创新方面自主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创新实验室的学生及实验室的管理,通过学院及系部老师的研讨,消化吸收其他学校相关专业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确定了开放式的管理办法,即由学生进行管理,面向本专业学生开放,采取淘汰式办法,指导教师监督的管理模式[2]。

2.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实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并且要区别于一般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在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将实验室管理制度细化为《电子信息创新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电子信息创新实验室实验材料管理制度》、《电子信息创新实验室学生守则》、《电子信息创新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依制而行,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方能实现有序的实验室管理。

3.实验室管理队伍的组建。为了实现实验室制度的有效落实与监督,必须组建创新实验室管理队伍,保障创新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及学生日常管理,在创新实验室的学生中,选拔出了1名高年级学生作为创新实验室的主管,同时,选拔出低年级的2名学生作为副主管,辅助其进行日常管理,根据学生的日常创新活动安排,又配备了技术部、电子信息部、培训部、组织部和督察部,具体管理机构如图1所示。

由于进入创新实验室的学生包括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很多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无法直接进行复杂的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编程,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现状,创新实验室除了进行老带新的管理模式外,还为每名学生配备了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同时,不得不经常进行知识更新,拓展了教师的视野与思路,实现了双赢的效果。为了提高指导教师指导积极性,学院领导在制定学院津贴分配方案中,将指导学生创新实验纳入考核指标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指导的主动性[3]。

三、以电子信息创新实验室作为基地,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逐步开展电子科技创新活动

创新实验室的学生每年必须参加国赛或者省赛(奇数年为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偶数年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通过参赛,组队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物设计与调试,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到目前为止,创新实验室的学生共参加了一次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次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实验室的2名学生获得了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3名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东北赛区“二等奖”,6名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东北赛区“三等奖”。荣誉的取得代表了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同时也彰显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相信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产出更丰硕的成果。创新实验室的学生除了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外,还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今年的创新创业项目申请中,学生获得了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的好成绩。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老师都为系部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同时,让学生抽出一部分时间参与教师科研,截至目前,共有10余人次参加教师的课题,还有一部分学生要跟随指导老师到项目安装现场去进行实践,所有这些科技创新活动都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4]。

四、确保创新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电子信息创新实验室已经初步建成并运行一年,在这一年中,不论是硬件条件还是学生及指导老师的努力都是有目共睹的。若想创新实验室更好地发展下去,在完善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尽最大努力完善实验室的硬件设备[5],加强进入实验室的学生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一直坚持下去,同时,还要结合社会行业需求多为学生指引就业方向,让创新实验室的学生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电子创新实验室是本系重要的学生组织,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大作用,只有对实验室及学生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相信在合理的管理机制下,在创新实验室的全面开放下,在指导教师的辛勤指导下,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立新,穆程.电子创新实验室的管理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9,(29):552.

[2]朱昌平等.现代电子创新实验中心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5.

[3]王晓东,赵玉茹,沈国芳.开放式学生创新基地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8):160-163.

[4]巩恩福,江兴盟.从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谈第二课堂与人才培养[J].电子制作,2008,(1):7-9.

[5]杨云,倪勇.电子创新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34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