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改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改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改革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对策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回答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诚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的需求也越发的多样化,正是基于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需要我们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方能为社会提供和输入大量合格的人才。而当前的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极为重要,这就是我们题目中所谈论的“核心素养”问题。正是因为核心素养理念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因此,在现代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人才的“核心素养”,实现良好的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一、核心素养理念对当前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从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那么,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之下,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1.自主性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和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之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制定计划、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课程、自主管理自己的时间。这种自主能力的培养,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也正是当代中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探究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概念,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方能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这一点对于促进数学课程的改革,对于促进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延伸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创新性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创新是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现代社会人才的创新能力,则是体现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国外的教育来讲,以美国为例,在七八十年代人家的教学改革就已经将人才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要重点。由此可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国家发展的积极意义,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因此,创新性也可以作为当前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

4.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诚然,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是为了让这些理论化的知R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实践性成为当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生活中的很多案例和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对策

以上,笔者主要是从自主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社会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从根本上讲,不同的时代,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要求是不同的。核心素养体现的,往往都是和时展相适应的关键能力。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进行怎样的教学改革呢?

1.强化自身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对于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时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是否和时展相适应,是否和当前国家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想适应。因此,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为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奠定基础。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自身的学习,可以从几方面做起: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其次,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当前的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和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积极的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灌输式的,或者是题海战术式。尤其是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每天面临的都是大量的试题,做完以后面临的就是教师大篇幅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例如,对于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最终得出结果。这种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的手段是很多的,如课堂教学导入、情境教学法等的运用,都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交流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交流和反思是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必由之路。为什么可以这样讲?我们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里的当局者,我们可以认为是老师。教师在教学中,有时对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清楚,那和学生之间良性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通过积极的教学反思,最终为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而言,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改革范文2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示范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111-02

实践教学的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其也是培养生产和管理,着重于实践应用,是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作为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只能从实践出发,以实践为引领,更新技能点、知识点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学生评价标准,一切以能力为标准,以人才培养为体系,以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为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岗位专业技能的变化,企业对毕业学生的要求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这需要学生要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岗位能力是体现毕业生水平的重要标准,数控加工技术具有较强的岗位特点。这个就需要在数控实习过程中养成这种岗位习惯。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这种岗位习惯的养成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停地进行巡回指导来规范学生的操作动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示范岗位对其操作直接进行规范和引导,学生没有比对的示范岗位标准。近年来,学院纷纷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对于职业素质的养成,采取“6S”管理体系等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对于学生岗位操作规范可能老师提出了很多的规范性要求,但由于其缺乏形象的导引,使得实际效果不佳。示范是做出榜样或典范来供人们学习,实践教学过程就是需要这样的示范过程。教师需要通过示范性操作,通过岗位的示范形成规范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示范岗”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示范岗”教学改革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规范的操作演示和教师职业素养的展示,使学生能更迅速地掌握操作技能,尽快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良好的示范对于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1.教学内容的改革。“示范岗”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要以企业岗位的实践需要为要求,结合岗位专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岗位环境等因素,以提升学生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规范为导向改革实训课程教学内容。①通过调研,从社会企业(行业)岗位出发,把岗位中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职业教育中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内容,把岗位中应具备的综合职业素质养成的要求作为实践课程学生素质提升的依据。按能力需求增减实践课程内容,确定以示范岗位建设为入手点,实现学生职业操作的规范化。②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要以能力为中心,创新评价体系,从岗位需求出发,将教学过程中的各教学环节纳入评价。去除传统的最后一考定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作为实践课程的主要评价内容。结合“示范岗”教学改革的内容变化,创新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岗位操作规范化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示范岗”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需要实现实践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和模块化。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从岗位能力、素养和知识为要求,通过教师在示范岗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通过“示范―模仿―实训”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满足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示范岗”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需要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理论知识内容、实践教学方法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成为实训而实训的教学模式,以能力为中心。建立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模式。岗位能力是体现毕业生水平的重要标准,数控加工技术具有较强的岗位特点。这就需要在数控实习过程中养成岗位习惯。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岗位习惯的养成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停地巡回指导来规范学生的操作动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示范岗位对其操作直接进行规范和引导,学生没有比对的示范岗位标准。通过示范岗位的演示,不仅可以规范学生操作岗位,还可以规范指导教师之间的操作岗位标准。数控加工实训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岗”教学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数控机床操作示范,二是数控操作岗位职业素养的示范。通过实训课程的教学展示教师规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数控机床操作示范,教师主要示范的内容是数控机床的面板操作按钮的详细操作。具体包括数控机床的回零、手摇、手动、MDI、自动操作方式。数控操作岗位职业素养示范的具体内容是指操作人员的作业规范,劳保服、护目镜以及工量具的正确使用和摆放,设备使用完后,卫生的整理等。

2.教学方法的改革。示范岗教学适用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模块化。然后以教师的操作示范进行规范的演示。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依照传统的由教师将操作内容全部讲解给学生,然后由学生分散到各机床进行训练。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不利于课程的学习。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成各个小的教学模块,采用示范岗的方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示范,学生演练为主进行课程的学习。比如,在数控实训的教学过程中,将数控机床操作的教学内容分散成机床的回零、手动等操作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进行示范性操作,然后由学生进行练习,练习完成后,逐一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后续模块的学习。

3.学习评价的改革。学习评价对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其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学习评价可以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实训效果,促使学生产生对实践课程学习的动力。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安排在末期,对平时的评价较少。“示范岗”实训模式的学习评价主要放在平时,能真实反馈学习效果。

二、“示范岗”实训模式有效性分析

1.培养实训教师主动指导的意识。示范岗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实训指导教师的主动指导意识。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来回指导为主。示范岗是在固定的岗位上教师需要进行规范的操作示范和讲解,需要老师将课程的内容展示出来。这就直接激发了实训指导教师的主动指导的意识。

2.树立实训指导的规范。在示范岗实训模式中,教师起着准确的示范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引领作用。因此,实训指导教师的示范规范与否很重要。这样就从侧面促进了指导教师必须要对所示范的操作进行规范化梳理。通过规范的操作,展现职业素养,整理整顿实习岗位内容,强化职业素质教育。

3.建立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以“示范岗”建设为基础,从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两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必须有较强的适应性,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岗位能力是体现毕业生水平的重要标准,数控加工技术具有较强的岗位特点。这个就需要在数控实习过程中养成这种岗位习惯。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这种岗位习惯的养成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停地巡回指导来规范学生的操作动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示范岗位对其操作直接进行规范和引导,学生没有比对的示范岗位标准。通过示范岗位的演示,不仅可以规范学生操作岗位,还可以规范指导教师之间的操作岗位标准。

4.指导细节的把控,细节决定成败。指导细节是指在操作过程中,每个环节包括工量具使用和放置、操作过程的每个步骤、操作顺序等。这些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的关键。在示范岗教学中能很好地把控指导细节,学生容易上手。

5.讲评具体化,提振信心。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学生迅速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讲评是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准确的点评,它能准确反映学生实训过程中存的问题。“示范岗”教学改革使得讲评更加具体化,提振了学习信心。

通过一系列“示范岗”的建设,必然会使实训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理实一体化和职业素养的示范性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实训更加形象化、具体化。通过示范岗位的演示,不仅可以规范学生操作岗位,还可以规范指导教师之间的操作岗位标准。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专业的毕业生对职业素养、职业习惯的要求,直接体现出了学生的培养质量。这对于树立学校的品牌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高职教育教学积极地与企业实际岗位相融合,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不仅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技能人才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核心。因此,高职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要面向专业建设的大方向,结合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技术技能型教学体系,促进实践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姚令华.对环境设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6,(1).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改革范文3

2013年,张家港市以“美丽课堂”为核心价值追求,开启了区域内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三年来,港城教育人在“美丽课堂、生态教育”理念的统领下,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主要归宿,立足课堂教学范式建构和学科教学本质探寻两个基本点,将区域教学改革推向了新的高度。

“美丽课堂”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理念执守,是对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提炼总结;同时,更是对课堂教学发展方向的一次探寻。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升,已经成为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而实现课堂教学的规范化、科学性,则是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基础。如何通过教学的科学性实现课堂的高效性,越来越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研究重心。以张家港市区域内大量的课堂教学案例为研究样本,以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教学结构的科学性和学生学习的生成性为主要维度建构起来的美丽课堂,试图以张家港的教育人对教育的理解,来引领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建设规范化、科学性的课堂教学。我们认为,这是区域内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

本话题研讨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美丽课堂”作为一种区域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对区域教育发展的意义,也不仅仅是这种路径对教学改革的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美丽课堂”本身应该是教学改革不断发展过程的一种选择。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改革范文4

关键词:金课;中文专业;课程三度建设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指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就是对这一发展趋势在课程这一微观层面的响应。金课的打造重点在于提升课程的难度和挑战度。三亚学院将这一精神体现在“三度”课程的建设上。课程“三度”建设指的是学校针对课程饱和度、深度和学业紧张度而开展的教学改革。就中文专业而言,如何进行课程“三度”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课程“三度”建设的理念认识

一是课程“三度”建设积极响应了教育环境变化。自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关于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讲话充分说明国家对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了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强调了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的重要意义。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就学校而言,要重视本科教学工作,认识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这四项高校基本职能中,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是根本使命。这需要教学工作的有力支撑。就教师而言,要将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转变为教学与科研并举、科研促进教学的观念。重科研轻教学,与考核评比体制密切相关,职务、职称竞争,各类荣誉的产生都与科研有关系,因此,这一转变,也需要评价体系的改变。就学生而言,要改变“考上大学是终极目的,上了大学就不用学习”的想法,认识到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课程“三度”建设的推进正是为了落实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响应教育环境变化,提升课程质量,从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二是课程“三度”建设承续了三亚学院一直以来的教学改革思路。2016年起,三亚学院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纲领和“十三五”规划,教学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教学改革方面,各专业进行了专业调研。通过调研,了解行业需求,找准专业定位,确定专业培养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为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特色,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打下基础。调研了如下内容:对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进行需求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对专业毕业生走向进行分析、调查,确定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收集国内外、境内外相关行业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包括基本素养、核心能力)。最终形成了专业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课程地图,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明晰了课程体系,展现了学生通向成才及就业的路径,有逻辑地表明了课程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在明晰了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课程教学的内在逻辑联系之后,学校进一步要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了与时俱进地推动人才培养的转型,根据学校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应用型,强调重在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突出核心能力,即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确立职场定向性,根据行业归属,设置相应方向课程。紧随其后的,课程五种品质的提炼及一系列课程改革,包括网络课程建设、小班教学的开展、核心通识课建设等,都是从课程层面,进行了内涵建设。课程“三度”建设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自2016年以来,经历了从教学理念变化、学科专业定位的明晰、课程建设的系统化的过程,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的一系列改革,才有了课程“三度”建设的提出。

二.中文专业课程“三度”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在新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改革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展开了课程“三度”建设。首先,遴选课程和教师。为了摸清情况,专业进行了课程质量专题调研,提出要围绕课程质量的提高,在信息量、学科观点和专业理论、专业方法上下功夫。在调研的基础上,遴选出了两个专业十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类课程、写作类课程和文学理论类、教学论类课程四大模块,汉语国教育专业语言类、文化类、传播类、对外汉语教学类四大模块的课程结构。然后结合任课教师的学历、职称、专业特长及教学科研情况等,选拔出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其次,组建课程组。为了保证所有核心课程的质量统一提升,在三度课程每门课程只有一名责任教师的前提下,以课程组为单位进行三度课程建设。将任课的相关教师都纳入三度课程团队中,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师投入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队伍中。以责任教师为首的三度课程课程组,将根据教师的教学改革情况、教学活动情况、教学成果等合理分配和利用课程建设资源,共同提高课程质量。再次,通过共同研讨,明晰三度建设思路。在研讨中,由遴选出的专业核心课主讲教师讲授所负责课程的课程规划,包括课程定位与特色、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思路等。其他老师参与讨论,对三度课程的理解,并结合专业和学情对所授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如何助力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等进行阐述。各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

1.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教学重点以及课程“三度”(饱和度、深度、紧张度)的要求,“三度”建设课程的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和更新。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该课程尝试打破时代界限,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授课。深化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史”认识,建构起一种“文学史”的观念。同时,"史"的勾勒与"文学性"的理解和交流并重。在讲授文学史知识时,特别注意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的挖掘,注意总结现代文学文体上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总体规律,这两个中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改革范文5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即儿童研究”,教学与儿童研究是“一张皮”,教学的过程亦是儿童研究的过程,两者融为一体,儿童研究再也不仅仅是保证教学的前提,不仅仅是保证教的手段,其本身就是目的。与以往研究“学情”不同,儿童研究既是为了获取“学情”,更是为了通过研究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教学即儿童研究”正预示着改革的新走向。

那么,它对教师的挑战在哪里呢?那就是要关注和研究儿童学习的态度、情感、方式,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让儿童喜欢学习。学习是儿童的天性,教学首先要呵护并激发这种天性,要帮助儿童找到爱学习的触发点,解决学习动力问题。二是让儿童真实地学习。真实的学习一定是投入、专注、紧张而又快乐的学习状态。教学一定要想办法让儿童进入真实的学习状态。三是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教学一定要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儿童差异,帮助他们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发展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最后,教学要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所谓“看得见”,就是要让儿童的学习过程,包括思维过程暴露出来,这种学习,才会诞生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预示着教学改革的另一走向: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前段时间,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教研员和培训人员的研讨会。他们认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在课外活动中,课堂教学也应承担这一任务,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要着眼于学科的本质,从学科本质出发,寻找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发展的链接点。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的课题“基于学科特质的小学研究性课堂的深化研究”,其基本假设是学科特质将把研究性学习引向学科的深处,使研究性课堂更具学科特点。这样,不同的学科都从不同角度出发,共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而努力,否则是淡化的,是落空的。

我理解的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改革,是引领教师回到三个地方:回到学科教学的本质属性上去;回到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即学科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上去;回到学科独特的学习方式上去。三个“回到”,促进学科教学更有深度、更讲科学、更关注学科专业,也更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这一改革走向超越了“学科味”的讨论,比“学科味”更具内涵,更触及学科教学的本质和“独当之任”。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学科本质,绝不是把学科的边界封闭起来各自为战、互不联系,恰恰相反,它进一步加深了学科间的深度合作,使课程整合建立在更为可靠的基石之上。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改革范文6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探讨;人才培养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师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可否认,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课程设置与教学实际需求不符,导致学生的素质整体不高,缺乏沟通、协作、创新等能力。为了将学生打造成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需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提高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等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修养和综合素质。

1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的内在修养,是指学生适应当前信息化、复杂化的社会,能充分的将所学的知识、能力、水平展现出来所必备的品格与价值观念。当前,中职阶段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职业道德修养,是指学生能够有效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规范与操作,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能够形成充分地适应未来工作;其次是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学习实践的专业素养,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再次是人际关系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与他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能够适应与人相处,具备一定的沟通协作的能力,具有很好的团队意识;最后是自我提升的能力,计算机专业不是新兴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正在飞速发展,为了让学生能适应未来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其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补充前沿知识,从而避免被时代所淘汰[1]。

2基于核心素养进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2.1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习趣味

计算机专业作为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专业,很难真正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学校可以举办学校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图像处理、硬件维修等比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进来,在竞争过程中加强程序设计、网页设计、Photoshop、组装维修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探索理解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等的意义和相关操作[2]。

2.2基于核心素养,把准教学方向

许多中职学校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动向,因而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探究、把握准确教学的方向,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践学习上,同理还要更多地探究和了解当前行业、企业所需的人才素养。因此,广大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尽可能对目前的人才市场做更多的了解,从而能够有效地改进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符合当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就目前的就业方向而言,网络管理、广告设计、人工智能以及程序编码等相对比较热门,所以中职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向此类方向进行发展与探究,促进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发挥更多的自我价值。

2.3运用现代媒体,改革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成为教学改革中的有利条件。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丰富程度,促进学生处理常见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参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或者项目化教学法,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感受增强对于所学知识、所学内容的理解,或者是通过任务或项目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手段,通过多媒体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为学生提供多次上机操作实践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3]。

2.4丰富自身内涵,助推素养提升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和推动者,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以此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所以中职学校需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职业素养。同样,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教师层面的知识、教学和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比赛,教师不仅能够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与发挥,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师主动更新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知识,有效提高教师对于专业领域的拓展与了解。此外,还可聘请名师、专家、教授到校讲座或派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最前沿的知识与技术,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进而更好地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