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步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的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研究性学习的步骤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优势;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2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网络资源大大拓宽了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范围,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以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束缚,开创历史教学的崭新局面。

1.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的比较

1.1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开展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两个基本的前提:一是必须有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基础;二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式的、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从这种定义来看,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必须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从历史科目所具有的特点来看,这些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研究性活动所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包括开展活动的教室、电脑等;二是研究所用的"资料"。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的研究非常强调占有研究"资料"。历史研究资料有很多种类,有历史文献、历史档案、历史文物、历史遗迹、音像资料、研究著作和论文等。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研究资源,但从空间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几个大城市中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中小城市的高中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所需的研究资源只能是主要依靠网络信息资源。现在,各类网上图书馆、专业历史研究网站、历史博物馆等提供了大量的网上电子图书、研究论文、音频、视频等网络资源,为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条获取研究资料的便捷途径,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2传统手段选题面窄。许多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选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时,往往要求学生以地方历史作为研究的首选的课题,把历史研究性学习同地方史研究等同起来。教师这么做主要出于两种考虑:一是寄希望于地方史资料容易获得和其相对独有性,期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具有创新性;二是担心教材上的问题研究的比较"透",同时,资料不易获得,不易出"成果"。

其实,只要很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即使是根据历史教材选定的课题也可以"创新"。比如朝鲜战争研究,国内外对其研究的很多,相关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网上仍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沈志华教授利用其从原苏联购回的大批原始档案资料,翻译了大量与朝鲜战争相关的资料并在个人网站上,所有研究历史的人都可以免费利用,其中一些资料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也是国内首次。但现在有些教师成天沉浸于教材之中,欠缺网络信息资源搜索、整合能力,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选题面非常窄,限制了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发散。

1.3传统手段互动性、情境性差。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狭隘,缺乏现代化技术含量,师生的互动性差。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则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忽视体验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等,因而不能开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丰富性,对其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创设新情境,可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实现人机交互沟通。这样灵活高效地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空间得以极大地扩展,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余地会得到无限延伸。

2.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运用信息技术是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必然要求。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目标的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归纳,最终整合成高质量的、可供利用的系统构建过程。

2.1对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定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研究性学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知识及情报检索知识讲座。教师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确定一个网络信息检索的范围。此外,在学生查找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校园网师生互动交流系统进行交流,对网络资源的检索进行定位。这一过程对教师的科研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教师应该牢记指导者的角色定位,不能越厨代庖,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信息资源查找定位,真正融入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之中来。

2.2建立共享资源库。在正式搜寻网络信息资源前,可利用校园网建立一个研究性学习资料库。然后,学生分工合作,把网上能找到的资源下载到数据库来(不能下载的可以建立链接)。这个数据库应对所有参加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生实行开放式的共享,使研究资料的查找情况对教师与学生都保持高"透明度",减少重复性劳动。每个学生都可为研究资料的查找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资源共享。

2.3进行信息组织筛选。在资源库建立后,就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筛选。首先依据信息的重要程度、知识含量、网站的权威性等情况对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重要等级排序,同时将那些与课题关联性不大的信息删除。其次进行分层。把网上的事实性、数据性、档案性的资源进行归纳。教师应与学生开展互动,指导其对信息进行组织筛选和信息重组。

研究性学习的步骤范文2

论文摘要: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选题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过程趣味性强,研究结果有实用价值。笔者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例,提出了提高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应用问题并解决问题。目前,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许多中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许多研究性学习活动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效率。

一、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认识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我们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的基础和前提。

1.选题内容的广泛性

地理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泛的学科,研究的内容从自然现象到人文。地理学科的特点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可以从气象气候、土壤植被、地貌等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课题 [1]。

2.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不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利用网络、现场观察、问卷调查、咨询专家、实验分析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

3.研究过程的趣味性

地理课程充满着自然奥秘和科学情趣,研究性学习就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探究。在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有的学生在观察水循环时,看到浓密的乌云瞬间变成倾盆大雨,雨水又通过小河流向大海,高兴地跳跃惊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4.研究结果的实用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如环境污染、节约用水等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如有的学生在节约用水的研究性学习中,设计了简单的雨水收集管道,将搜集的雨水用来浇灌花草,非常具有实用价值。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

二、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的途径

2008~2009学年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以“福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研究”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因此在很多方面有了提高。结合这次实践活动,总结出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的一些途径,供参考。

1.选题要恰当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同时要与社会现实,周边的生活环境结合,尽量让学生研究熟悉的环境,这样既可以降低研究的难度,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们选择“福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研究”为主题,一是这一课题与课本知识“地球上的水”联系紧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二是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是大家身边常见的问题,贴近生活,学生容易产生兴趣,也便于学生观察、研究。

2.目标要明确

研究性学习要想取得预计效果,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本次研究性学习,从总体上有三个层面的目标,一是加强学生对水循环和水资源保护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二是从情感价值上讲,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2];三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方式要灵活

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不规则的、活跃的、主动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本课题在调查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拍照、走访专家、调查问卷、实验分析等手段认识问题;在解决问题阶段,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全班讨论;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体现获取知识途径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4.组织要严谨

为了保证这次研究性活动的质量,特制订了详细的计划。把整个研究活动划分成三个阶段:

(1)选题分组阶段:时间为期一个月,这个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动员,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撰写研究开题报告,制订详细的研究计划。

(2)研究实施阶段:时间为期五个月,各小组有步骤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组长每个阶段向老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阶段性小节。

(3)成果展示论文答辩阶段:课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调查报告、撰写小论文或小发明、小制作,举行成果交流会,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也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3]。科学、合理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认清不同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性,按照学科的性质确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制订严谨的研究活动计划,才能使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研究性学习目前仍然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志.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实施[d].首都师范大学.2005.

研究性学习的步骤范文3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导引和帮助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在充满趣味性、生活性的情景里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探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并形成自己创造性的探究结果的过程。但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地进行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而选择课题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通过选题,可以大体看出研究方向和价值取向。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的由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创设虚拟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获取渠道,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对所学知识以及相关的信息进行消化、理解。

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来源

在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是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方向,甚至影响到整个课题的成败。因此,如何准确地提出一个问题或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往往比着手去研究它更为重要。图1给出了选择研究性课题时的操作步骤。首先,我们要明确课题的方向,准备从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其次,在清楚课题来源的基础上要明白使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既要明确研究目标,又要确定研究方法;最后,对课题进行价值和可行性的论证。经过这样缜密的计划实施,研究性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从课本知识的拓宽、引申中选择研究课题

对科学课中有社会价值、应用价值的重点内容进行拓展、引申是选择研究性课题的一个着眼点,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揭示科学的本质,展示科学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

(二)从生活实际中选择研究课题

“怎样防治龋齿”,“大米防霉、防虫的方法”,“影响健康的因素”等诸类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这些问题学生不仅有切身的感受,而且也能找到很多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像这样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来学习。

(三)从跨学科综合内容中选择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决定了研究课题可以从跨学科综合内容中选择。科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联系密切,用科学研究的思想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是选择研究性课题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步骤

(一)明确选题方向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它可以是与现在的学习有关的内容,也可以是目前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特长提出问题、选择内容。因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获得研究的经历,了解研究的过程,而不单是强调结果的水平高低。教师在确定研究课题或学生自己确定研究课题时都必须考虑到课题的科学根据、研究价值和现实可行性。因此,要选择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最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以环境、资源、能源、生活科学为主题,从主题中选出对尚未解决或尚未弄明白的事,联系未知与已知去选择题目。

(二)选择研究方法,确定研究目标

在将一个问题确定为研究课题之前,还必须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应如何开展下去,以及最终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方法是完成任务、实现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操作规则的总称。可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很多,要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通过观察法观察动物们的生活作息情况,可以在实验室让学生们动手操作某项试验体验书中所描述的结论。明确研究目标,是把通过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下来,使各个具体问题与研究主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明确要研究的具体问题,立题之后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三)课题的论证

在研究性课题初次选定之后,必须对研究课题进行价值判断和可行性等方面的论证。

1.课题价值论证

由于科学课程是针对小学生设计的,能供给他们研究的问题很多,研究什么问题是有价值的呢?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是首要任务,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以及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两大任务中,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更重视学习过程。它强调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加以综合,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所学到的知识有更深的体会,并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因此,研究价值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一些追求新奇体验的课题,学生上完课后除了感到新奇之外,对其中的科学奥妙无法进行真正的探究,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这类课题并不能对他们产生很大的知识教育作用,因此,就没有多少课题价值,也就没有了研究价值。

2.课题可行性论证

课题的可行性应从时间、人力、财力、物力诸多方面去分析,要避免因研究价值不大或选题难度过大而白费力气,以致半途而废。对于小学生,所选研究题目从时间上讲不宜过长,一般以较短时间内能完成其研究为好;物力、财力的投入应量力而行。另外,应注意的一点是,之前一些很难实现的研究课题,在现在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却能够依靠网络达到预期的结果。比如:要研究白鳍豚,学生虽然不能实际参与研究,但通过图片、视频或者通过虚拟网络空间让学生置身于白鳍豚的海洋生活环境中,这样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白鳍豚的外形特征,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白鳍豚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学生同样可以对这样的课题产生兴趣,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选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选题时要找准切入口,把握好尺度

由于目前在学校中对研究性学习的积极鼓励,好多师生都投入到研究性学习当中。但是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有些学生因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选题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而选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学生在选题时因为把握不好尺度,极易出现选题太大或太小的情况,选题太大。不容易找准切入点,研究课题时会出现面面俱到,无法突出重点;选题太小,则范围受到局限,资料少、内容少,课题就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在确定课题时,应该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找准切入点,做好参谋,找出符合实际的研究课题。

(二)选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序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评估、组织和分析相关信息,通过主动地探究形成自己的结论,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充分地发展。”由于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如果设计的一些研

究课题对学生来说很难达到预期结果,学生的学是处在失败中,总怀着“探不探究出结论无所谓”的心态,长期下去,没有科学知识目标的达成,没有成功的体验,总是失败的“探究”是不可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所以要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研究的热情,有助于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三)研究性课题要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信息技术时代的研究性学习中,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学生的关系模式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交互的模式。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进行的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发展。基于小学生的特征,教师应从知识、心理、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充分备课,选择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研究课题,帮助和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去寻找答案,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会学习方法,还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增强自信。所以,要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能,教师首先要定好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过多地介入学生的自主探究,也不能放手不管、任其发展。教师应该始终是学生知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

(四)研究性课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与交互性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要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有用资源,还需要教师精心筛选,让它们更好地为学生的各类探究性学习服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设计出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登陆因特网,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搜集环保方面的图片、文字、影像信息。要让学生自主检索信息,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在内容丰富的人机交互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求知思路探索下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这样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规律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步骤范文4

【摘 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典型形式是课题研究,本文通过实例就《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可操作性,步骤及其优点进行阐述,旨在探讨高中英语课堂中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牛津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从自身学习或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通过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确定研究专题,在真实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英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获取新的英语知识、技能、能力并使自身的学习潜能和个性得到发展的学习活动。

二、《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可操作性

1.由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决定的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教师要想办法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2.由《牛津高中英语》的特点决定的

《牛津高中英语》着重体现“做”中学英语,教材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位置。因此,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大胆运用研究性学习,对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智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牛津高中英语》中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典型形式是课题研究。一般来说,用英语作为媒介的英语学科课题研究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确定所研究的课题

任何问题研究首先要提出课题情景,由于学习英语的特殊性,英语学科的课题情景一般是由教材提供或在教师指导下提出的。比如说,在上《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一单元Tales of the unexplained,学生非常感兴趣,从上Welcome to the unit开始就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课题,比如说金字塔之迷,外星人,尼斯湖水怪等等。

2.展开实践活动

在确定研究的课题之后,重要的是根据课题安排开展实践活动的计划。比如,研究实践活动的小项目的内容及具体分工,收集处理信息材料的过程和方法,呈现手段和方式并确定各项工作的截止日期等等。以外星人为例,确定两名同学查找关于外星人的电影资料,两名同学查找有关目击者的新闻报道以及他们描述的“外星人”的形象,一名同学查找科学家的观点,然后所有组员一起讨论,把有用的材料汇总。再由两名同学把汇总的材料归纳为文字材料,再由三名同学做成根据文字和音像材料做成Powerpoint及宣传海报,最后选出代表呈现材料并把组员的重要体验、感悟与全班分享。

3.呈现成果,总结交流

各小组选出代表来展现各自的成果,并且向全班交流汇报在完成这次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和体验。在汇报交流前,各组把海报贴到教室的学习园地,以供同学分享和大致了解各组的情况。正如后来学生们所说,完成这项活动,我们所提高的决不仅仅是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一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主体精神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4.客观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充分激励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改善师生的学与教的过程方法,提高全面素质教育的质量。评价时应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他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比较科学的全方位评价方法。这样,学生既是被评价者更是参与自我和对其他学生的评价者,旨在促进学生群体的发展,增强自己的判断力和社会责任心。评价内容从学生完成课题的方法,过程,效率,积极主动性以及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等多方面考虑。最终评出最佳课题小组,最佳海报设计者,最佳课件奖,最佳讲解员等等。因此,奖励方式以精神奖励为主,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学习英语和团结合作的快乐。

四、实施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优点

1.课题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及增强其语言运用能力。

课题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得到了加强。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大量语言实践是英语学习的最佳途径,从而学会了学习,并且增强了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2.课题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们学会了和别人合作。

课题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人际沟通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扬团队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即要分工又要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在这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个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课题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课题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学习热情。并且,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每个人的自尊都受到保护。这种愉快的学习经历和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在英语学习中激发这种内在的动机比给予外部的奖赏更有意义。

五、结束语

课题研究性活动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不仅能为英语教学活动提供真实的情境,而且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当然,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组织和主导作用,使每一位学生根据不同的能力都在某一课题中担任特定的角色,完成该角色所规定的内容,以达到人人参与,实现分工合作学习,共享学习成果,并在完成任务中体验学习英语的喜悦,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章兼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第3期

[2]许艳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吉林教育.2006年9月

研究性学习的步骤范文5

学习方式,又称为风格,由美国学者哈伯伦。塞伦于1954年首次提出。不同的定义在本质上有其共同点。

第一, 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反映了学习者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偏爱以及学习倾向。

第二, 稳定而独特是学习方式的本质属性。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合。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时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步骤称为学习方法

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一)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1、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概念

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1、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有两个:

(1) 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步骤范文6

关键词:四川;县高中;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299-02

虽然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明确指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实行研究性学习方法最为核心的环节。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位于四川县城的高中来说,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至少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而持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培训与指导。比如这些学校的各级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家长[1]。

一、对领导的指导

我们实地调查表明,位于四川省很多县城的高中领导,由于所处位置的缘故等因素,他们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缺乏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比如缺乏坚决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强烈意识,或者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或者还没有创建有效管理研究性教学的机制与交流平台等。因此,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指导与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1.培训学校领导具备坚决推行研究性教学的意识。一是学校领导观念的转变。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学习活动,其理念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有很大的不同。校长及其领导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他们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二是培训与指导学校领导具有推行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强烈意识。只有校长及其下属领导首先转变思想,在理念上认清研究性学习,才能通过对学校教师集体教育思想的领导,使学校集体在研究性学习实施方面达到教育理念上的统一,从而使学校教育工作的方向更明确,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而且,只有校长及其下属领导不断提升自身研究问题的素养,具有锐意进取和创新思维,才会多方聘请各类课程改革的专家对本校教师进行定期培训等 [1]。比如有的学校领导充分利用当地高校专家教授,定期聘请高校教授作为研究性教学的专职教师。

2.指导学校领导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组织管理机制。在行政管理上,学校能否有效地组织管理研究性课程是新课改成功的首要因素。因此,培养与指导学校领导健全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机构,如成立以校长和副校长为主管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全面指导、组织和管理。在课题研究中,实行分工合作管理,学校不同教职员工都有明确的责任与任务,以保障研究方案的顺利实施 [3]。与此同时,学校领导还应组织力量开展切实深入的研究,以便能更好地根据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实际需要,并购建相关的设备设施及其使用条例,以及拟定研究性学习管理办法与评价制度[4]。

3.培训学校领导具有教育技术管理创新的意识。只有学校领导意识到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研究性学习资源库的重要性,才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改善研究性学习实施条件。比如有的高中领导充分调动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组建由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 “攻关组”,创设出适合本校师生的“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既方便学校领导及时了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以及师生知识更新情况、最终研究成果等,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进行研究心得与体会的交流 [1]。

二、对教师的指导

“教师培训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表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研究性课程有效实施最重要的保障。但是,四川省县城高中的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至少有两方面的困惑:一是由于目前在岗的高中教师都是按照旧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尤其是一部分年龄相对较大且因自身教学观念陈旧,或者已习惯了应付高考的应试教学模式,对于新的教学理念难以接受或不愿意接受。二是老师们普遍反映目前对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还仅在认识层面,相关理念与政策都还未能及时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因此,对这些教师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1.更新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将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和保证。为了让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应采取多种方式的培训以改变教师的观念开始 [5]。比如,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有关研究学习的理论知识或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向老师们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实证调查材料;组织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探讨;对教师进行案例培训或进行实地观摩;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宣传与推广 [4]。只有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在理论与实际操作层面具有一定的认识,才能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2.指导教师具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要求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原则、方法、程序、评价等相关知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到“渗透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具有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师的开放、怀疑的创新性思维,要求教师在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就赋予教师新的内涵和新的角色 [6],如从传统的讲授者逐渐转变为“学习建议提供者”“学习促进者”和“分享角色者”[7]。而教师实现角色与能力方面的转变,相应的培训与指导必不可少。

三、对学生的指导

1.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研究性学习具有社会实践性的特点,需要学生走出校园去关注现实生活问题,并尝试独自分析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高中生或许会因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以及团队精神不强,或自身缺乏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的良好品质等因素,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后极易心灰意冷,甚至放弃自己研究的项目。针对这种状况,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或教师就学习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学他们的情绪、心理以及课题进展中所遇到的困难等,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如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注重培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而进行合理学习分工,如让细致认真的学生偏重于检索文献,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偏重于对较困难问题进行分析,让文笔流畅的学生偏重于多写文章等,以提高学习效率[8]。

2.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不仅是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更重要的是指导者。这是因为一方面,教师具备研究问题的能力,因为他们在大学期间做过毕业论文,具备一定的研究意识与技能。而且,还由于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通过阅读报刊书籍、教学参考资料,自身也在不断摸索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因而有能力指导。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四川就读于县城高中的学生,之前大都在县及乡镇读的初中或小学,且以应试学习为主,因而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理论与操作方法缺乏了解:如怎样选题、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设计研究步骤、如何确定研究成果的最终形式等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具体研究的技能如做好平时知识的积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或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做好索引、剪报、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等技能 [9]。

四、对家长的指导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只靠学校不行,还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只有得到广泛的支持,高中推行研究性学习才能有效地实施。针对学生家长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的调查显示,目前四川省大部分高中家长还处于不了解程度,甚至有的家长在某些方面完全不配合,如90%以上的高中生家长都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利用网络来学习,而是武断地认为网络对于应对高考的孩子来说只有消极影响。因此,学校及其地方教育当局应不断加强宣传与指导,如有的学校采用公开信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学校将要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家长能支持和协助学校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庆林.校长必须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性学习立课之本[J].教研科研,2007,(4):44-46.

[2]卢祖琴.中国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启示――基于安徽省泗县一中的经验[D].苏州:苏州大学,2008:5-31.

[3]“关于农村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EB/OL]..

[7]耿杏,孔惠洁.徐州地区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调查分析术[J].中国电化教学,201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