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理财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理财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理财方法

老年人理财方法范文1

开始学着炒股的时候,我都是跟在人家屁股后边跑,人家炒什么股我也炒什么股,听人说买哪家公司的基金赚钱,我马上跟着人家去买,没有自己的主见。在2007年股市最高点的时候,我听同事说买基金赚了20多万,便心动了,从银行取出来积攒了几年准备买车的钱,买了那支基金。结果在我买了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大盘急转直下,坚持了一年,在股市跌到最底点时,我不得不割肉出局。股票基金两项加起来,赔了个底朝天,都是盲目跟风惹的祸。

有了2007年盲目追高的教训,现在我除了保障性储蓄外,大多投资一些国债和保本型基金,股票的比例只占投资的很少一部分。虽然近两年收益不太高,但也是稳赚不赔,算下来投资的收益比存银行还高。理财切忌贪心、追高,我还是推崇“平稳着陆”。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晚年生活要的就是安逸和稳定;老年人抗风险能力差,在投资时一定要以稳健为主。现在许多老年人在理财上崇尚“高风险高回报”的做法,用自己辛苦积攒一辈子的钱,去投资一些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有的炒股、有的炒汇、有的炒期货,结果一赔再赔,弄得晚年生活失去了应有的保障,搞得家庭矛盾重重,这有点得不偿失了。

老年人理财,无外乎炒股、买基金、买保险,我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自己的身体素质也在下降,便有了为自己投健康保险、以防患于未然的想法。但在网上搜了一下,我却发现,目前可供老年人选择的健康保险产品比较少,而且投保条件要求比较高。为此,我专门找一位退休后做保险业务员的朋友进行了咨询。朋友指点我说,老年人投保要注意一些技巧,否则可能会出现保费与保额“倒挂”现象。同时,老年人购买健康险一定要注意“保证续保”条款,因为保险合同中有“保证续保”条款,保险公司就失去对被保险人进行核保的权利,这样,无论被保险人身患何种疾病,保险公司都不能增加保费,更不能拒保。

当听说我要投寿险的时候,朋友摇摇头说,老年人投寿险,最好在50岁之前,如果年龄偏大,则容易出现保费“倒挂”现象,即投保人缴费期满后,所缴纳的总保费之和大于被保险人能够获得的各项保障及收益之和。所以,他建议我投些保障性的险种,比如意外伤害险。老年人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要高于其他年龄段,应将意外伤害保险作为投保的首选品种。意外伤害保险具有保费低、保障高的特点,而且老年人在65岁之前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费不需多缴,保障一样不少。另外,基于将来不可知的重疾风险,可以再投份重疾险,两样加起来,未来就有了保障。

老年人理财方法范文2

而眼下,各大银行也进入到集中发行理财产品的高峰期。但在银行里卖的理财产品却未必都货真价实,所以您在投资前一定也多留个心眼儿,不要盲目跟风。

对再熟的面孔也不轻信

家住深圳晋安区86岁的张老伯,退休后长期独居,子女都不在身边。前两年,他开始每天订购牛奶饮用,送奶工是个小伙子。双方一来二往,逐渐熟悉起来。在前年年底的时候,送奶的小伙子向他推销“稳定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张老伯觉得这个小伙子为人忠厚,可以信任,动心了。

据小伙子说,这家公司推出的理财产品本金安全,回报高并且稳定,可以达到年收益24%以上。张老伯一时糊涂竟投入了自己的积蓄3万元。

一开始,没隔多久,张老伯就拿到公司承诺的第一期利息6000元。第二期利息6000元本来应该在去年6月左右发放,可到期却没有发放。张老伯询问小伙子。他解释说,公司最近资金紧张,让张老伯再凑点钱继续投资,否则原有的剩余利息也不一定能拿得回。张老伯没办法,除了掏出所有的剩余积蓄外,又找人借了一点钱,总共凑了1.4万元,委托小伙子再投到公司中。算上未付的6000元利息,公司又给张老伯开出一份2万元的收据。

去年底,张老伯投入的5万元钱到期,可那家公司却找种种借口不还本金。张老伯交涉多趟,都没有结果。再后来,那家公司人去楼空,送奶工小伙子也辞工不见了。

其实,老年人理财,出发点很简单,就是让手中的退休金不要贬值得那么快。可是怎么才能安全、稳妥地理财呢?

张老伯的教训告诉我们:防止上当受骗的前提很简单,就是不要轻信熟面孔。

对违反常识的便宜不要占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经常炒股的老年人能接受风险略高的产品,理财积极性更高。然而,正是看准这一点,一些所谓“第三方财富公司”将目光瞄准老年人。

城市闹市区,菜场、超市,甚至居民小区的运动场等老人常去的场所,长年有一些“财富公司”的人驻扎在那里发传单,路过的老年人就是他们的目标。他们虚假承诺高收益、保本保息,不少老人听信后去听讲座,进而投入少则三五万元、多则数十万元购买理财产品,引发不少存单变保单、理财本金血本无归的事件。

其实,如果一款理财产品声称有超过20%的回报率,一般而言肯定不靠谱。因为投资方、中间商都要赚钱之后,你还能得到高回报,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呢?

理财中有一条永远不变的规律,就是收益永远与风险成正比,收益越高,风险必定越大。老年人在选择理财方向时往往会货比三家,哪家给出的预期收益率越高就会选择哪家。但是,在这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搞明白,为什么同类型的产品中这家的收益要比别人的产品高,在高收益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你无法承受的高风险。

因为,产品的投向、期限、流动性、担保、结构等都可能会对产品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要选择自己看得懂的,适合自己的产品,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选择收益较高的产品,或者是在收益相等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产品。你不懂的产品不要买,违反常识的便宜不要占。

对银行里卖的理财产品不盲从

正逢岁末年初,各大银行就像约定好似的掀起一轮轮揽储大战。而最近几年,发售理财产品已成为银行揽储的重要手段。

很多老年人认为,买理财产品,特别是在银行购买,基本保赚不亏,最多是赚多赚少的区别。然而,在银行里购买理财产品真的是零风险吗?在银行里买就一定能获得预期收益吗?如何防止掉进理财陷阱呢?

第一步:请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标注;第二步:看协议上金融机构的公章。

要知道,违规代销的理财产品在业内称之为“飞单”,这是被银行所禁止的。投资者想要了解自己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究竟是不是银行自己发行的,方法比较简单。首先,你要详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说明书上会明确理财产品的基本要素,究竟是不是“亲生的”,一目了然。

如果看过说明书之后还不确定,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投资者与金融机构所签订的协议上所盖的公章。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协议上会加盖银行的公章;信托和保险产品,协议上对应的是信托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公章。

如果销售人员告诉你,理财产品是银行的,而协议上又没有正式的公章,或是代销协议,那么你就要警惕了。

为什么对银行理财经理口头承诺的收益率不能盲目听信呢?

一方面,当银行的理财经理也是金融机构的营销人员,那么他们向客户推销产品的过程就是一种营销的过程,当然要讲究营销的方式,难免会有夸张的成分,这点并不难理解。

另一方面,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名为理财,本质上仍是信贷的变种,很大程度上是信贷额度严厉管制的产物,资金最终用途很大一部分是流向中长期贷款。这类理财产品到期后,其还本资金来源于后续募集的资金。所以,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发新债,还旧债。这样的资金结构很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理财产品期限与中长期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容易使产品陷入连环式陷阱。

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是采取持续从投资者手中募集资金,然后再用这些资金投资于债券、票据等领域,将投资收益返还给投资者的方式。银行理财是否属于“骗局”,主要看银行的资产池是否有真实的优质资产,产品预期收益率是否明显高估。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正规银行的理财并不具有“骗局”的特征。但实际上,任何投资理财都是有风险的,银行理财也不例外。这和“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是一个道理。

老年人理财方法范文3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金融服务;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1

引言 

随着银行“无人化”趋势的发展,老年人金融服务越发陷入了窘境,中国老龄化问题的越发严重性将加剧老年人金融服务问题。未来中国社会中,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大,老年人口数也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事情。 

一、中国老龄化现状 

2012年,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5亿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2亿人,占当年全部人口的9.4%。据联合国预测,2016~2038年,中国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从10%快速地上升为21%。发达国家平均需要55年完成的老龄化过程,而中国将只需要22年。因此,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未来20年,老年人消费将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二、老年人金融服务现状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的老年人金融服务却十分落后,老年人金融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未富先老的养老问题压抑了老年人的理财需求,商业银行与老年人之间存在有关服务问题的矛盾。因而,商业银行的老年人金融服务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老年人存在行动缓慢、视力与听力下降、记忆力差、接受新事物慢的特点。这其中,城市社区老人特别是县域街道社区老人更是存在“个人有积蓄、儿女工作忙”的问题,这些老人在平时生活中需要自己到银行办理业务,也有闲钱可以用来购买理财产品,但人体机能退化导致了老年人在现行金融服务中面临着极大的问题。 

以济南市的工行长清支行营业室为例,每天60岁以上的顾客有五分之一,而五峰路网点的老年顾客占了三分之二。老年顾客办理的业务一般仅涉及到存取款和理财产品。老年人花眼之后,有时候即使戴上老花眼眼镜填银行单据时也看不清;老年人动作迟缓、反应慢,有时候在办理需要输入密码等有时间限制的业务时,要试好几次才能成功。据有关资料研究,老年人平均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在银行办理业务耗时长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大大降低了银行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其他人的等待时间。 

为了普及银行业务智能化,减少其他人的等待时间,现在银行都提倡存取款、转账尽量在ATM机上面进行。老年人的退休工资折也都被单位统一换成了工资卡,但老年人并不会使用ATM机,银行工作人员有限,所能提供的帮助也有限,工资折变工资卡反而使老年人陷入了窘境。就在长清支行营业室的具体观察而言,退休老人之中95%以上并不会使用ATM机,即便银行工作人员或者家里的孩子教过一两遍工资卡的使用方法,老年人也记不住甚至不敢操作。自助机器上面提醒操作的字体相对较小且提示出现的时间较短,让花眼的老人看不清或者反应不及时,操作错误时ATM机还有可能会直接吞卡,老年人越发不敢操作ATM机。 

未来20年中国老年人口数目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理财需求越来越大,老年人与银行打交道的频率越来越高,如何让人年老时在科技进步中感觉到的是方便而不是被遗忘,如何让银行服务符合年轻人步速的同时也能贴心的考虑到老年人的步幅,在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的明天,这会是一个焦点。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一)网点设施 

银行在设置各种自助设备网络银行等先进硬件设施时,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的使用需求。比如:提供老花镜、将提示字体改成大码字体、设置老年人专用ATM机、在每个月退休工资发放时开设老年人服务窗口。 

(二)人性化服务 

银行定期开展走入社区系列活动,给老年人普及金融知识,同时给银行工作人员开展关于老年人金融服务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尊老敬老的意识,培养工作人员服务的耐心与细心。在业务流程方面,给老人简化办理流程、减免手续费。 

(三)老年人理财产品的开发 

银行要开发适应老年人群体特点的理财产品。二十年之后的老年人客户群体不仅有庞大的人数,他们现在还掌握着社会的大部分资源,有着充分的资金积累,如何让退休金保值甚至增值将是他们十分关注的事情。未来的老年人理财产品市场会是各商行争夺的主战场之一。 

(四)与专业社工机构合作 

银行与社工机构合作,由社工机构组织社工人员协助银行来解决老年人客户群体办理业务时,服务不周的问题。第一,对那些行动不便或者卧病在床的老年人,家属可以通过联系与银行合作的社工机构,由社工机构代替银行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进行判断,确认其是否达到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的标准,以此替代现在种类繁多的证明文件。第二,由于银行进行上门服务时,为避免出现金融风险,必须要有两人以上一同前往,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银行的员工人数有限,抽调两名以上的员工去上门服务很难。所以,由社工机构联合银行进行对老年人的上门服务将化解这一难题。第三,定期的开展银行工作人员与社工的交流会,银行工作人员将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服务难题与社工交流,社工从专业角度提出解决方法,从而给老年人提供更好更贴心的服务。 

参考文献: 

老年人理财方法范文4

>> 西安高校老年人社会服务拓展的SWOT分析 综合性评估:老年人社会服务的重要依据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拓展途径 高校社会服务绩效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研究 对《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社会服务”一章的思考 丰富示范中心,拓展社会服务 对强化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社会服务的几点思考 浅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 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服务职能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服务机制的研究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现状和发展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 江西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创新 国外老年人的特色服务 老年人理财服务的思考 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 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满足老年人需求 我国老年社会服务政策与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从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现状看社会医疗保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李凡.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1):38-41.

[3]樊长军,康美娟,连宇江.基于AHP的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9):108-112.

[4]王涛.以地方高校为依托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可行性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91-92.

老年人理财方法范文5

如果说从前“倒按揭”这个名词还让你觉得陌生,那么现在,“倒按揭”的做法已经五花八门了。不仅在上海“两会”上被政协委员提议,而且家庭内部的“倒按揭”也缤纷多样。只要各取所需、按约办事,“倒按揭”养老的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政协委员提议“倒按揭”

就在不久前的上海“两会”上,有政协委员万雯娟提议,将中心城区老人独居的房子留给年轻上班族。该委员表示,目前不少老年人在市中心独守老公房,而年轻人大多买不起市中心的房子,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由政府牵头大力发展郊区的“老年社区”。

万委员建议,中心城区内独居老人可以将自己的房产以信托的方式卖给国家,然后集中住进政府兴办的“老年社区”,老年人在“老年社区”内可以享受医疗、护理、旅游等方面的统一服务,另外在社区内老人可以加强互相交流。

她这一提议除了出于房价的考虑,还有交通方面的原因。因为老年人出行的目的大多在于买菜、锻炼、看病等,如果“老年社区”周边设施齐全,那么老人对于交通的需求就不如年轻人那么迫切,搬到离市区较远的地方不仅空气环境较好且对生活影响不大。“老人腾出的市中心住房能够解决不少在市区内上班市民的住房刚性需求,而老人将房产信托后,每年的利息收益足以让他们支付‘老年社区’的租房费用。”

万雯娟的这一提议可以说是一种较新的“倒按揭”理念,以中心城区的住房换取郊区住房及养老金,既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组成老年人自己的“活动圈”,又可以缓解年轻人买不起市中心房、上班需要长途跋涉的压力。

将“倒按揭”引入家庭

不过,要想真正实现“倒按揭”服务,并在全社会推广还需要很长时间。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试点,但规模仍然较小。绍兴新昌县推行的“现在你服务老人,将来你和你的家人可以得到服务”的“倒按揭”引起不小的反响。不少群众参与到这项倒按揭“服务”的行动中来,不过究竟收效如何,这一项目能否长期发展还有待观察。

影响“倒按揭”在我国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老年人没了自己的房产总是很不安心的,而且,寻找一个可以统筹安排“倒按揭”事宜的机构,并长期履行职责也非一时半会就能实现。因此,“倒按揭”的养老时代还很遥远。

不过,既然有了国外成功的“倒按揭”实例,我们就可以将其“家庭化”。在家庭内部借鉴“倒按揭”模式,让年长者和年轻人各取所需,倒也是很可行的。

家庭内部“以房换房”

徐老伯今年已经60岁了,他和老伴不久前搬入了儿子买的位于上海松江新城的新居。“小区边上就有大卖场、医院也很近,最开心的是可以住上100平方米的大屋子,比老房子面积翻番而且阳光充足、绿化也多了许多。”谈起新居,徐老伯总是乐得合不拢嘴。

其实,这套新居原本是儿子居住的。“2007年初的时候,房价已经涨了不少了,我们一是觉得再不买将来就会买不起了,二是因为儿子大了,总要有套自己的房子,所以我们就合力买下了。”徐老伯夫妻两人赞助了50%的首付后,儿子每月还房贷,且补贴老两口500元生活费,也算作对首付款的“归还”。不过,由于小徐的上班地点在浦东陆家嘴,每天往返需要两个多小时,这让他很是辛苦,才住了三个月就吃不消了。于是,一家人商量后,决定来个“以房换房”。

小徐搬回市中心的老房居住,虽然面积小了、绿化少了,但可以减轻路途劳顿、省下交通费,而徐老伯夫妻两人则住进松江新宅,虽然远离市中心,但需要的东西一样不少,周边成熟的配套建设让他们得到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当然,新房的贷款余额依旧由小徐归还,每月500元的补贴也一分不少。这样的“以房换房”可谓各取所需,一家开心。

“以钱换钱”新方法

如果上述的政协委员提议、徐老伯家的住房互换属于“倒按揭”中“以房换房”的话,那么“以钱换钱”的“倒按揭”方法你听说过吗?

身边倒有这样一位理财高手。

余女士今年已经53岁了,2008年初买入的住房成了她的心病。“当时想要用来养老住的,所以买了面积较大的电梯房,可现在还款的压力倒是不小,每月需要1万元。到底要不要提前还贷一直困扰我。”余女士和先生目前的收入倒也可以在还贷后维持生活基本花销,可想到退休后,这笔贷款该从何而出呢?“我还有50万元的存款,要不要一次性还清呢?可还清了以后养老靠什么呢?”思前想后,余女士终于有招了。

“我把存款中的30万元转到女儿名下,让她通过各种投资方式保值增值,同时要求她每月给我一定的房贷补贴。这样,既算是给了她第一桶‘金’,也可以减少我的还贷压力。”

余女士的做法说来很简单,她将存款中的30万元视为“提前还贷”转入女儿名下,再结合贷款年限、利率水平计算出女儿每月需要给她的金额、一共需要补贴的期限。“我们可是立字为据的,根据央行的贷款浮动利率,每年调整她给我的补贴数额,不然过几年一旦利率上升,我要还的钱多了,她却不多补贴我一点,我可就撑不住了。”可见,余女士在理财这方面还是很仔细的。

其实,这样的“债务”对女儿来说也有好处,她得到了这第一桶“金”,不仅经济基础有了保障,还可以学会如何理财。而换作其他年轻人,想要积累这30万元,可要花上好几年呢。

所以,余女士这一套“以钱换钱”的新方法可谓一举多得,有兴趣的读者倒也可以参考参考。

内部“倒按揭”不忘订协议

余女士的例子不仅给了我们“倒按揭”新思路,也启发中老年人在与子女达成类似协议时,不要忘记立字为据,保障自身的权益。

年过半百后,收入将会递减,储蓄的退休金成了唯一的依靠。如果这时候需要为子女的置房提供首付,或是为子女的创业给予赞助,请先想一下自己之后的生活是否有充足的保障。如果你“倾囊而出”,会不会落得“无依无靠”呢?

建议父母不要以“白送”的方式无私地将半生的积蓄给予子女,不妨以借款的方式提供。如果子女收入有限,可以将还款期限拉长一些,降低每月、每年的还款金额,这样他们不会有压力。另外,最好立下借据,定下还款金额、方式等等,像余女士这样“按银行贷款浮动利率”变化也是可行的。

老年人理财方法范文6

30岁,有了家庭孩子,每天都在为生活忙碌着,老的概念变得逐渐清晰,偶尔的一根白发、突然出现的一条皱纹,都惹人心惊。谈论养老的次数开始增多,很多人开始制订养老计划。

40岁,开始面对父母老去的事实,他们生病的次数增多,不愿轻易离开熟悉的地方;孩子仿佛一夜之间就高过自己;在路过广场时,禁不住盘算,什么时候要加入大妈们的队伍……

PART1:调查:你眼中,幸福的老年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

35岁的何敏:我特别喜欢楼下的一位老太太,她每天出门都打扮得清清爽爽,连去买菜穿的衣服都是用心搭配过的。在一群不休边幅的老太太堆里,她显得特别清新。我希望自己老了以后,也能保持她的爱美心态。

30岁的肖佩佩:我在微博上曾看过一则新闻,一对老夫妻变卖房子后,到世界各地旅行。幸福的老年就是有一个情投意和的伴儿,又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支持去做想做的事。

40岁的小四姐:有人说老了,有几个老闺密很重要。我就喜欢我妈那样的生活,几个老朋友不时相约着四处旅游,弄得我爸老紧张了。

28岁的红萱:我的房东太太就是幸福老年的典范。年轻时打拼赚了三套房子,两套收租,经济稳定,不时打点小麻将,晚上跳跳广场舞,过得特别滋润。

33岁的小林:在我眼里,幸福的老年生活就是不用为钱发愁。但凡看到电视或网上新闻里那些跟不孝子女打官司要抚养费的老人,我就感到特别心酸。

39岁的伍微:老了之后,仍然保持一份兴趣爱好,像90岁弹吉他的老太太、跳街舞的大妈以及一辈子画插图特别文艺范儿的奶奶,传达出的的都是一种生活的美好。

36岁的小河:我欣赏那种心态平和,不会把生活重心完全放在子女身上的老年人。很多老年人会用孝顺等观念过多地要求子女,反而引起很多不愉快。有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老年生活。

小结:综合不同年纪的网友所述,一份幸福的老年生活应该这样:稳定的经济基础,健康的身体,包容放松的心态,三五个闺密好友,一份幸福的家庭生活。

PART2:让我们从容地变老女人就要有钱―老年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

台湾著名的生活理财专家刘忆如写了一本书就叫《女人就是要有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女人要有钱的观点,不管你的另一半有多好,在财务上靠自己才最靠谱。学会理财,拥有稳定收入,是女性活得有尊严的基础。养老这事,更是得从年轻时就要开始规划,她建议在28岁以前就应开始储备养老金。

年轻时努力工作,增加收入

热爱工作,不断地寻找更好的契机,让职场生涯能够得到延伸,这也会让你拥有更广的视野。拥有这种积极心态的人,对老年生活规划得更好。

学点理财知识,让你的钱升值

在纷杂的理财项目中,你需要花时间理清适合自己的理财项目,比如,只准进,不准花的定期存折;让你的投资多种渠道的基金;多样保障的商业保险以及必须的医疗险。在这些组合之下,构造出你的养老保障。

学会赚钱,更要学会花钱

辛苦赚来的钱,却胡乱地花掉,在年纪渐渐增加之后,生活有可能过得捉肘见襟。爱名牌,享受奢华的生活,这全凭各人志向,但应控制在能力范围内。做一个消费狂与工作狂的矛盾体,最终可能只是消耗了青春和体力。因此,学会花小钱,享高质量生活,是过上舒适老年生活的一堂必修课。

身体健康:让变老变得不可怕

初老症,通常指的是心理上的老态,但多少也与身体健康状况有关。记得一位国外女明星说过,我会老,但我不会让自己那么容易变老。这应该成为每个女人的励志目标。要从容、优雅地老去,应该首先HOLD住身体,让胶原蛋白流失得慢点,让身体机能退化得晚些。

良好的生活习惯

熬夜、抽烟、喝酒、低头族等生活恶习,如果一样不落,就是对身体变相的摧残。不仅不能抗老,还可能未老先衰。因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

找到合适自己的健身方式

很多人会说,等我老了再加入广场舞大妈队伍。但你应该认识到,仅有广场舞是不够的。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才是能让身体延缓衰老的最好办法。

美容知识多少也得有点儿

大把地往美容院里扔钱,这基本上是浪费金钱的方法。相较之下,保持好的心情、掌握几个养颜小秘方更实在。没有一个美丽的老人,不是从年轻时开始保养的。

兴趣爱好:有爱不觉年纪高

在《花儿与少年》里,郑佩佩这位大姐挺让人欣赏的,她完全印证了一个宽容、大度、有爱的老年人形象。在她身上,看到的只是岁月的沧桑,而绝对没有心态的苍老。有一份兴趣爱好相伴的人,只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哪还有闲心顾影自怜,等着老去。

培养一份兴趣爱好

蔡康永写过一段话,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了8岁遇到一个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想一想,老了之后,老伙伴们唱歌跳舞养花弹琴做手工,随便一样都能欢乐一天,什么都不会的你是什么感受?

培养你的老年伙伴圈

忙碌的青壮年时期,身心都投入在家庭与工作中,渐渐地丢失了很多朋友。如果想拥有快乐的老年生活,那么赶紧把老友找回来。

培养一点新技能

虽然老年生活变得简单,但是带着技能变老的人一定会为自己打造丰富多彩的晚年。

家庭生活:美满的家庭是老年人的乐园

随着我国进入成老龄化社会,因为老年人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而这其中因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下一代或隔代人身上而造成矛盾尤其突出。在处理婆媳或是与子女的关系上,新一代的老年人应该更放手、更独立,应该拥有自己的生活。

学会独立

从家庭关系上来说,独立,除了经济上的独立,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独立。随着年纪的增大,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自信、愿望等折射到家人孩子身上去。尤其是在退休之后、孩子外出上学或就业等感觉自己不再被需要的时候,心理上的落差易引绪低落,甚至身体不适。

试着包容

在婚姻家庭中,控制欲越强的人,得失心越大,甚至会做出过激的事来引起家人的关注。从现在起,就学习理解包容不同阶段的生活,不要强行干涉家人的生活。心态放平,才是真正的爱。

维持和另一半的好感情

“少年夫妻老来伴”,很朴实的一句话,但是,真正要做到却不容易。放下年轻气盛的脾气,和另一半规划好老年生活,这不仅能让你从容变老,还能让你收获一份岁月的馈赠。

链接:变老了,我想要这样过:

1.老年公寓自由风

宁馨,38岁,设计师

对即将要变老这件事,虽然尚觉遥远,但是,偶尔也会跟几个好朋友聊起。如今随着父母慢慢变老,我们对老的话题,也不再像前几年那样避讳。朋友当中,有人常为父母的问题头痛。我们会换位思考,究竟老了之后,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理想的?

因为我喜欢热闹,觉得跟朋友在一起最为自在,所以最希望像《爱情公寓》那样,几个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搬来一起住。不同的是曾小贤、胡一菲他们为爱情折腾一曲又一曲,我们老年公寓则完全以互帮互助为主题:打个小麻将容易凑角,子女不在身边了,有个搭话的人,随时可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点评:住养老院、老年公寓,越来越被众人所接受。也许,未来的老年公寓会出现更活泼的组合、更趣致的服务。

2.去不同的地方小住

何小瑛,36岁,财务人员

我和老公都属于比较宅的人,加上工作的原因,外出的机会不多,有了孩子之后,就更是像植物一样,呆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我平时很喜欢买《中国国家地理》《旅行家》这一类杂志,但现在多数是过眼瘾。我想,将来老了,就去力所能及的地方走走看看,那是我理想的养老方式。这也是激励着我们现在努力赚钱的原因。

看过《花样爷爷》的节目后,我们把将来要去的地方延伸到了国外:去某个欧洲小镇住一住,看看古城堡,享受一下西式的老年生活,那一定也是很惬意的事。如果条件许可,我希望差不多45岁开始过退休生活

点评:老去不可怕,只要有计划,退休之后,其实时间更多、更自由,尽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但是,也不能为了退休生活,而忽视大好的年轻时光。

3.我想做个优雅的园艺老太太

何芳,40岁,办公室职员

我很喜欢做一些手工活儿,比如养花,不大的阳台,满满地种了十几盆花花草草,尽管,老公会抱怨养这些花草惹蚊虫,但我毫不所动,继续扩张自己的花草领地。平时,我最爱看国外的园艺节目,并且成功地带动了一些朋友也喜欢上花草植物。自从微博里传了几幅老太太优雅地在花草书籍之间生活的图片之后,朋友干脆都叫我园艺老太太了。

我想,等我退休后,我的生活也会很忙碌,鼓捣喜欢的花草,最好是能够有更大的空地供我折腾。然后做些平时没空做的手工,像缝布艺、十字绣。为了这个计划,我现在就已经开始准备啦。而且最大的好处是,我将来不会成为只缠住老公不放的人。拒做烦人唠叨老太太!

点评:为园艺老太太点赞,我们特别愿意看到不为年纪伤怀的老人。活出乐趣,才是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样本。

4.如果还有广场舞

李梅格,38岁,自由职业者

对广场舞我并不0抵触,我妈就是一位狂热的广场舞爱好者。她每晚八点准时在附近的健身公园报道,有时我去广场找她,喊一声妈,得有几十个声音回应。她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就为了晚上的广场舞之约。本来几年前,她常犯一些小毛病,自从跳舞之后,真是腰不疼头不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