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的科学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行政的科学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行政的科学观

公共行政的科学观范文1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作为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然而,一项调查却显示,有高达60%的学生“最不喜欢”政治课,政治课教学的现状非常严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上政治课的兴趣。

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提高学习政治课的效率和效果,就要求政治课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实现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在实现政治课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就老师该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实行情感教育,让师生之间在课堂内外均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很大的影响,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改进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当然,教师仪表端庄、亲切和蔼、教学语言生动、条理清楚,讲清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实行情感教育,在课堂内外均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所有学科教学成功的关键。教育是一门沟通情感的艺术,它是最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的,学生对政治课兴趣和积极性的高低,常常受他们与老师是否有感情这一因素的影响,所谓“爱屋及乌”,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对老师有着良好的感情,就会就对老师讲的课感兴趣。如果学生一犯错老师就严加批评,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更不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对于包括政治课在内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既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言行必须富有感彩,进而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发生“情感共振”。因此,作为老师,不仅要有令学生敬佩的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还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要有宽广的心胸,即使学生做得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也要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和说教,不要只盯着学生的错误看;要经常走到他们的中间,与他们做朋友,和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广泛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地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的积极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人们的认识能力是否能快速提高,与社会给他们提供的外在条件密切相关,同样地,学生在课堂上的认识能力能否有长足的进步,也取决于我们能否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辅助条件。我们以前传统的教学多是照本宣科和填鸭式的教学,老师只管讲讲写写,学生只管听听记记,对知识理解和认识很多都是抽象和模糊的,而现代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则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学媒介不断被运用于教学中,促进了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产生,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弥补了过去只能依靠黑板、粉笔这些单一教具进行教学的不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让他们在赏心悦目的欣赏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把理论知识巧妙地转化为更容易让他们接受的感性认知,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可以引导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在轻松有趣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他们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和空间

政治课不是坐而论道,一味大谈空洞的理论和道理,而应该是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习成绩,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政治课贴近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和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敢于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见解,否则政治课教学将丧失生机与活力,也难以得到学生的喜爱。例如,为了使枯燥的政治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发展特点,要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收集生活中的政治故事,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政治新闻,然后用讲故事、说新闻的形式来学习政治知识。同时老师要把学生收集来的政治故事和新闻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把这些内容与教材中的政治知识结合起来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与国家、社会、个人息息相关,它不仅能影响家庭、社会、国家的发展,更能影响个人的发展。

总之,政治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辅之恰当的创新方法来调动学生上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启迪学生智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

[2]吴松年.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公共行政的科学观范文2

作者:葛玉霞,段云友,阮骊韬,曹铁生,袁丽君,吕发勤,刘禧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 on the function of endothelium by observing the changes of NO, ET and the activity of GSHPX and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 in plasma of HHCY rabbits. METHODS: Eighteen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randomized into methionine group(group B, n=9)and control group (group A, n=9). Methionine group was fed with methioninerich diet of Lmethioine (0.8 g/kg per day)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fed with normal diet. The levels of NO, GSHPX in plasma and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VCAM1 were measured at 20, 40, 60 and 80 d, and endothelium dependent dilation (EDD) and endothelium independent dilation (EID) were examined by high resolution ultrasound. RESULTS: In chronic hyperhomocysteinemia, the EDD of external iliac artery in methioine group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control: 0 d, (15.3±2.6)%, 20 d, (5.1±1.7)%; 40 d, (2.7±1.0)%, 60 d, (-4.1±1.3)% and 80 d, (-5.5±1.3)% (P

【Keywords】 hyperhomocysteinemia/ultrasonography; nitric oxid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时兔血浆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变化,探讨HHCY对内皮功能的影响作用. 方法: 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L蛋氨酸M组(n=9)和对照N组(n=9). 分别喂予添加3%的L蛋氨酸饲料和普通饲料,于0, 20, 40, 60和80 d检测其血浆中的NO, GSHPX及VCAM1的水平,同时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其髂外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 结果: HHCY时,M组兔髂外动脉的ED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0 d (15.3±2.6)%;20 d(5.1±1.7)%;40 d (2.7±1.0)%;60 d(-4.1±1.3)%;80 d(-5.5±1.3)%;(P

【关键词】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超声检查; 一氧化氮;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0引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被公认是一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的研究发现蛋氨酸负荷后HHCY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1], 同型半胱氨酸可通过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能促进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及相互作用,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促发因素. 国内关于同型半胱氨酸与黏附分子的在体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旨在通过观察HHCY时兔血浆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VCAM1的变化,探讨HHCY导致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新西兰白兔1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2.5 kg. 兔龄4~5 mo,单笼饲养,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L蛋氨酸购自味の素株式会社,(日本)NO和GSHPX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VCAM1试剂盒购自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实验器材: 美国Acuson公司Sequoia512型彩色电脑声像仪,酶标仪为华东电子管厂产品.

1.2方法

1.2.1高同型半胱氨酸动物模型制备将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L蛋氨酸M组和对照N组2组,每组9只,N组动物给予进食等量普通饲料. M组动物给予等量普通饲料中每日添加3 g/L的L蛋氨酸. 分别于0, 20, 40, 60和80 d兔耳缘静脉取血2 mL,室温下3000 r/min离心15 min,取血浆-20℃冰箱冻存,用于检测血浆NO, GSHPX活力和VCAM1浓度.

1.2.2血浆NO浓度检测按试剂盒要求操作,设空白管(不加标本和亚硝酸钠),标准管(加20 μmol/L亚硝酸钠)和测定管内加0.3 mL待测血清,各管混匀放置10 min,3500~4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0.8 mL,加入显色剂0.4 mL混匀,15 min后测其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提前制成亚硝酸钠系列溶液)上查找相应的NO浓度.

1.2.3血浆GSHPX活力检测血样的准备与NO测量相同,严格按试剂盒步骤操作,按下列公式计算GSHPX活力. GSHPX活力单位=非酶管A值-酶管A值/标准管A值-空白管A值×标准液浓度(20 μmol/L)×稀释倍数(4.75).

1.2.4血浆VCAM1浓度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用抗兔VCAM1 mAb包被于酶标板上,标准品和样品中的VCAM1与mAb结合,加入生物素化的抗兔VCAM1,形成免疫复合物连接在板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streptavidin与生物素结合,加入酶底物OPD出现黄色,加终止液硫酸,颜色变深,测A492 nm值,VCAM1浓度与A492 nm值成正比,可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本中VCAM1浓度.

1.2.5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兔髂外动脉内皮舒张功能[2]选用7.0 MHz线阵探头,检测条件选“外周动脉”设置θ角为50°. 兔麻醉后仰面躺于兔台上,四肢外展,接心电图,记录心率,在心率稳定20 min后进行检测. 探头置于兔右侧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上方,首先二维显示髂外动脉(可上下移动探头,找到髂总动脉分叉后往下即为髂外动脉,若显示困难,可加用彩色寻找). 至少获得2.0 cm以上的长轴切面,以心电图R波为准,测量髂外动脉管腔内膜面间的垂直距离,是为基态内径 (Fig 1),然后用袖套式充气止血带,置于兔右下肢充气加压39.9 kPa,持续6 min,突然放松,在15~30 s内重复内径的测量是为加压后内径(Fig 2). 在兔休息至少15 min,然后舌下滴服硝酸甘油(500 μg)3 min,重复其内径的测量,是为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EDD%=[(加压后内径-基态内径)/基态内径]×100%

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EID%=[(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基态内径)/基态内径]×100%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利用SPSS软件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P

2结果

2.1慢性HHCY兔骼外动脉EDD的变化M组EDD在各测量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2.2慢性HHCY兔血浆中NO, GSHP X活性及s VCAM1定量检测M组兔血浆NO和GSHPX活性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

3讨论

正常的内皮细胞在各种化学物质和切应力作用下,通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将L精氨酸转化为L胍氨酸,同时释放NO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扩张[3,4]. 本实验结果显示,给兔以高蛋氨酸饮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浆NO明显降低,相应超声检测的内皮功能也明显受损,与以往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此外,血浆NO明显降低的同时,血浆GSHPX活性也明显下降. GSHPX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能有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而起到保护细胞膜的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HHCY不仅通过氧化应激导致NO的减少,而且还直接破坏抗氧化酶GSHPX的活性,降低机体对NO的保护,最终导致内皮功能的损伤.

VCAM1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表达增加,是促进内皮白细胞黏附的主要蛋白. 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HCY时兔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在HCY治疗中补充外源性的NO或使用抗氧化剂能够通过干预黏附分子途径来逆转和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可预防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 Stuhlinger MC, Oka RK, Graf EE, et a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duced by hyperhomocysteinemia: Role of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J].Circulation, 2003;108(8): 933-938.

[2] Celemajer DS, Sorensen KE, Gooch VM, et al.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t risk of atherosclerosis [J]. Lancet, 1992;340(3):1111-1119.

[3] Morita H, Kurihara H, Yoshida S, et al. Dietinduced hyperhomocysteinemia exacerbates neointima formation in rat carotid arteries after balloon injury [J]. Circulation, 2001;103 (1) :133-139.

[4] 阮骊韬,曹铁生,段云友, 等. 不同浓度的HCY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及eNOS转录水平的影响[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8):1697-1700.

Ruan LT, Cao TS, Duan YY, et al. Effects of HCY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NO and eNOS RTPCR in cultured HUVEC[J]. J Fourth Mil Med Univ, 2003;24(18):1697-1700.

[5] Shimpo M, lkeda U, Maeda Y, et al. Effects of asprinlike drugs on nitric oxide synthesis in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 Hypertension, 2000;35(5):1085-1091.

公共行政的科学观范文3

我们知道公共行政学诞生的标志是威尔逊于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的《公共行政研究》一文。在这篇公认的行政学开山之作中,威尔逊提出了政治—行政两分法,从而奠定了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石。这种主流的行政理论强调事实和价值的分离,主张在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中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试图建立一种价值中立的科学。这种行政理论关注“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对人及其价值观的存在视而不见,完全把公共行政视为独立于政治和社会之外的一种纯粹的技术领域和管理过程。

可以说,价值中立是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石,它承载了早期公共行政学家们追求一门公共行政科学的梦想——古立克的行政原则、西蒙的理性决策模型莫不如此。

在组织实践中对效率的过度迷信是一种时尚,而且效率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最理想的目标。传统的官僚制行政理论也把效率视为公共行政价值的原点。正如法默尔所言,自一开始,公共行政就依赖于威尔逊的范式,将组织看作分析的基本单位,并关心的是在组织完善方面应用效率的尺度。古立克曾指出,在行政科学中(不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人组织的行政)最基本的“善”就是效率。奥斯特罗姆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效率作为“良好”行政的重要标准一直是美国公共行政主流思想持续的主题。可见,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崇尚效率优先,把效率作为衡量一个行政活动成败的关键标准和尺度。

在传统行政模式下,公共行政学被当作了是一门和自然科学一样的学科,完全可以通过客观的观察并以实证主义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这样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就完全把人的价值视为了“巫魅”,并把重点放到了对技术理论和工具理论无休止的探寻和追求上了。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所谓“科学”和完全被“理性”所支配的公共行政,“也不可能真正告别价值的纠缠,它在非价值化的过程中接受的是另一种价值——效率”。也就是说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虽然宣称价值中立,但它一直都是在效率价值优先的原则下展开的。既主张价值中立、价值祛除,同时又把效率和理性当作了价值考量的优先选择,这正是传统官僚制行政模式的内部矛盾与悖论所在

二、价值中立和价值祛除的荒谬

传统的公共行理性模型主张价值中立和价值祛除,通过实证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从而忽略了人的行为的可变性以及个人的价值和目的对行为的影响等问题。实际上,公共行政学不可能完全消除价值因素的影响,因为公共行政的理论和时间决不仅仅技术或管理的问题,那种把行政作为单纯技术和价值中立的政策执行的做法是不妥的,在公共行行政中只强调有效率和经济也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下价值因素。因为公共行政是建立在价值与信念基础之上的,没有价值的指引,公共行政会失去方向性,甚至“误入歧途”,“价值才是公共行政的灵魂。

在公共行政研究和实践中必须关注价值因素,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关于人的行为的学科

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不同与自然科学关键就在于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因为公共行政学是关于人以及人的行为的学科,而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蕴含着价值,无论是个体行为还是集体行动,而且越是集体行动,就越会突出价值问题。”所以,在公共行政的研究和实践中,价值中立和价值祛除是不符合实际的,而且在本质上也是不科学的。因此,只有在公共行政的研究中引入价值视角,才是真正的科学化的方向。

(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在现实的公共行政实践中,政治和行政并不是完全分离和经纬分明的。政治和社会是公共行政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公共行政作为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不能仅仅考虑技术和量化的方法,它还必须考虑公共生活,“促进公民社会所拥有的基本价值,如自由、秩序、正义、公民利益和公共利益等基本价值的实现”。

三、倡导价值回归:对传统行政的突破及价值中立的挑战

认识到公共行政中价值中立的缺陷,一些学者提倡在公共行政研究和实践中引入价值因素。沃尔多曾指出,对组织效率的追求可能很容易以牺牲民主和公民对政府工作的参与为代价。罗伯特·达尔也认为,公共行政领域不同于其他领域,公共行政的体系是人的行为体系。因此,公共行政学不应当把价值因素排除在行政学的学科研究范围之外,它不仅要关注效率问题还要关注甚至更要关注伦理问题和政治价值。

要是谈到在公共行政的研究中倡导价值回归的“革命性”事件,我们不得不提到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诞生于1968年的明诺布鲁克会议。新公共行政者们对传统的政治行政两分提出质疑和批判,他们认为纯粹的价值中立不仅在学术研究中不存在,而且会误导行政学的研究。他们倡导在公共行政的研究中应该将价值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与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对效率的重视不同,新公共行政学者们认为效率固然是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和目标之一,但绝对不是其核心价值,更不是惟一的价值准则和终极目标。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在于社会公平,在于促进公民社会所拥有的、以社会公平为核心的基本价值。

另外,还要提到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是一场基于公共利益、民主治理过程的理想和重新恢复的公民参与的运动。登哈特认为政府不应该像企业那样运作;它应该像一个民主政体那样运作。而公共行政最重要的性质和精髓就在于重新审视社会价值并确立自己最重要并且最有价值的使命——“为公民服务以增进共同的利益”。不同与官僚行政理论的X人假设和新公共管理的自利人假设。新公共服务理论采取了一种人本主义的取向,尤为关注人类的行为要素——例如人的尊严、归属感、服务以及共同理想和公共利益的公民意识等。这就肯定了团体规范、价值、组织文化、情感补偿以及心理需要和其他“非理性”需要在公共行政和公共组织中的重要作用。

可见,在公共行政中引入价值因素已经得到了公共行政学家越来越多的认可,也必将成为未来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康之.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国家行政学院报,2003,(5).

[2]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42.

[3]张康之.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国家行政学院报,2003,(5).

[4]张成福.论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兼对主流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实践的反思.中国行政管理,1995,(5).

[5][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

公共行政的科学观范文4

[关键词]西方公共行政理论 范式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09-02

自从1887年威尔逊开创公共行政学以来,对于公共行政理论的变迁,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当我们仔细回顾不同学者划分方式的时候,不难发现,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有其合理和不足之处。如何找到一种工具去验证公共行政发生的实质性改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变迁的既有研究

陈振明认为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在发展与演变历程中出现了三次“范式”转换,即从传统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再到新公共管理学的三次重大突破。这一观点是陈振明在1999年提出的。张国庆的《公共行政的典范革命及其启示》中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公共行政研究领域亦相应开始了质疑传统公共行政典则的进程。他认为公共行政领域经历了三次典范革命,依次是:①60年代的新公共行政运动,这一时期理论最主要的观点是社会公平;②70年代到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③90年代的重塑政府运动。杨宏山提出主义、管理主义与政策主义三种公共行政范式。主义以民主、公民参与和分权为原则,强调正义、自由和责任等价值目标。管理主义以管理效率为取向, 关注组织结构、科学管理和组织效率等问题。政策主义强调政策产出和质量。政策主义能否作为一个和主义、管理主义相并列的阶段,这也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由以上不同学者划分观点可以看出,其实每一种划分都有它的可行之处,但同时也不能否认的是,或多或少,这些划分方法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如何找到一种标准,让所有人都能够接受,什么样的“大事件”才能作为公共行政的节点,将是以下内容着重探讨的部分。

二、科学研究纲领方法理论的基本内容、研究架构及其适用性

(一)科学研究纲领方法的基本内容

拉卡托斯的哲学思想主要有1963―1964年出版的《证明与反驳》和1970年出版的《证伪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拉卡托斯吸取波普尔和库恩学说中的合理成分,从而提出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拉卡托斯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称为“朴素证伪主义”而提出精致证伪主义,即:原始假说――证实与证伪――改进了假说。库恩认为范式的取舍主要是由社会的、历史的、心理的等非理性因素确定,拉卡托斯反对库恩的科学发展的非理性。拉卡托斯认为研究纲领包括硬核、保护带和启发法三部分。拉卡托斯认为不同学科理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硬核,硬核是科学研究纲领的基础理论部分或者是核心部分,是“不容反驳的”。保护带是由一系列的理论假说构成,其任务和功能是保护“硬核”,它是研究纲领可反驳的弹性地带。当出现一些反例,我们首先是修正它的保护带,改变保护带的一些假说,从而保护硬核。保护带的调整可以将反例消化,从而消除对内核的否证。这就是内核和保护带的关系。

(二)科学研究纲领方法在公共行政理论变迁中应用的适应性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特征与公共行政理论变迁的特征相符合。⑴科学研究纲领是一个理论群而不是单一的理论。公共行政理论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是由多种不同理论构成的有机整体,不可能从任何单一的理论主观性地认为是公共行政理论的范式。所以,以范式为分析单位难免众口难调。以科学研究纲领研究为分析单位,比较符合公共行政理论的实际。而且任何一门学科都存在反例,波普尔的朴素证伪法则是单一反例就可以将理论,不符合公共行政理论渐进演进的趋势。⑵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承认多种科学研究纲领并存。相对于库恩强调主导范式,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承认多种研究纲领同时存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符合公共行政理论的反复性的特点,也符合社会科学的一般特征。⑶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认为理论的发展不是不断舍弃的过程,而是科学研究纲领之间不断竞争、不断完善的过程。科学研究纲领是通过不断修正保护带,不断吸收新理论来支持内核的,这与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过程性相符。

三、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应用于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研究

(一)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的硬核与保护带分析

1.科学研究纲领中的硬核与保护带

硬核是一个研究纲领最重要的部分,是一组理论的集合,是基本假设和基本理论,如果硬核遭到反驳或否定,整个研究纲领就会被新的研究纲领所取代,这也是科学发展的途径。验证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变迁,必然要找到公共行政理论的硬核。结合公共行政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笔者认为公共行政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对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假设。这一假设和公共行政理论的价值取向共同构成公共行政理论的内核。科学研究纲领认为如果一组理论有相同的内核,那么它们属于同一研究纲领。否则,内核不同,研究纲领不同。公共行政理论的保护带则包括政府职能、政府的管理方法、管理范围、管理过程等相关的理论。

2.确定公共行政理论的硬核

人性假设是任何一门社会学科的逻辑起点,从而构建学科的相关理论。作为公共行政理论的前提假设和理论基础,如果人性假设不同,那么公共行政理论的推导和构建必然不同。因此,作为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个基本前提,必然是公共行政理论的硬核。目前,在公共行政理论中一共有三种较为流行的人性假设:行政人、经济人和公共人。行政人是履行国家行政职能,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我国,最常见的行政人就是公务员。行政人是介于理性经济人和公共人之间的,有许多学者认为成为行政人是美好的愿望,而行政人是经济人则是现实,希望每一个行政人都能成为公共人。经济人则是经济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这一思想来源于当・斯密的《国富论》,是由帕累托提出的。简而言之,经济人在市场上,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面对不同的决策前,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公共人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公仆”,他是指运用公共权力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承担公共责任,受到公众监督的一种角色。这一直是行政道德和行政伦理学所追求的“理想人”。

公共行政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因为公共行政独特的学科属性。公共行政与私人管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的价值目标不同。同时,公共行政也不同于政治学。管理主义认为“管理就是管理”,排斥或者是忽视了公共行政的价值,将公共行政简单等同于一般管理,完全忽视了公共行政理论的公共性价值,这样会改变公共行政的研究范畴。主义认为,由于公共行政拥有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具有垄断性、不对称性和强制性,公共行政人员拥有大量的自由裁量权,权力与责任相对应,因此,公共行政必须承担公共责任。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理论的价值基石,而效率并不是公共行政理论最重要的价值,只是公共行政的手段性价值,这也是管理主义和主义的核心差异。对于公共行政这门学科,或许正是它不断变化的价值取向才是这门学科研究的存在意义。公共行政理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行政理论最核心、最本质的要点。

(二)对四种公共行政理论范式的重新审视

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对公共行政人员的基本假设是行政人

这一时期公共行政理论的价值取向是效率。威尔逊认为要采用集权方式来提高效率,泰勒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效率,包括采用一流的工人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等都是为了提高效率。韦伯的机械式官僚制组织,通过完全程序化和模式化组织以及法约尔的一般管理论,作出明确的分工等等,他们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是目的都是效率。

2.新公共行政理论对公共行政人员的基本假设是公共人

此处公共人的概念并不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而是相对于“经济人”而言的。该理论认为作为一种不同于社会上其他职业的公共人,它要求公共行政人员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一时期公共行政理论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公平、社会责任、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等。弗雷得里克森在《新公共行政学》中倡导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不仅是表面上的一视同仁,更是运用政治权力对那些缺乏资源支持的人在政治和经济上给予更多的帮助。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到新公共行政理论,内核发生了变化,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内核是效率,而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内核是公平。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研究纲领。也就是这一时期公共行政理论发生了实质性的变迁。

3.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公共行政人员的基本假设是理性经济人

这在布坎南的政府失败论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这一理论的前提假设就是经济人假设,将政府和市场纳入同一假设。这一时期公共行政理论的价值取向是经济和效率。相对于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认为集权有利于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授权更能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引入多元主体,认为应将部分政府承担的职能转移到私人企业,从而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运动”运用多种私人部门的方法,其本质就是为了改变政府低效的现状。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基本假设和价值取向同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基本相同。公共行政理论更多地引入了管理方法。标杆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这些威尔逊行政集权的变化是保护带的内容。透过这些保护带的改变,我们应该看到实质还是效率。

4.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共行政人员的基本假设是公共人

登哈特认为公共行政应该以公民为中心,构建一个有回应力,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政府,从这些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时期公共行政理论的价值取向是民主、公平等。这一时期不仅要求政府工作人员是公共人,而且要求所有的公民也是利他主义者,超越个人的利益,去关注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它要求服务对象发生改变,从而政府职能也发生改变,要求政府更加关注与公民之间的对话协商,更加关注公民的公共利益。但是,这也是改变之后的保护带的内容。从本质而言,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新公共行政理论属于同一个研究纲领,因为它们的基本假设和价值取向相同。

【参考文献】

[1]陈振明.从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范式”变化[J].政治学研究,1999(01).

[2]张国庆.公共行政的典范革命及其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2005(05).

[3]唐兴霖.公共行政学: 历史与思想[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4]杨宏山.主义、管理主义和政策主义――公共行政研究的几种不同理论范式[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01).

[5][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6]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

[7]张润书.行政学[M].台北三民书局,1986.

[8][英]伊姆雷・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9][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公共行政的科学观范文5

关键词:公共行政;行政伦理;民主价值

一、沃尔多公共行政思想

沃尔多的主要思想体现在其专著《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中。作者从现实环境和意识形态结构角度理解公共行政思想,该书的最后以评论为主,作者对若干基本概念例如经济与效率、行政原则、组织理论和科学方法等给与评述,实现了从抽象理念到具体制度的升华。沃尔多的公共行政思想主要体现为其行政伦理思想和民主价值思想。

(一)行政伦理思想

沃尔多的行政伦理思想是集中在他提出的公共行政人员所需的12项伦理义务。这12项伦理义务主要包括对宪法的义务、对法律的义务、对民族和国家的义务、对民主政体的义务、对组织――官僚规范的义务、对职业和职业至上的义务、对家庭和朋友的义务、对自己的义务、对集体的义务、对公共利益或大众福利的义务、对人类或世界的义务、对宗教或上帝的义务。1沃尔多对于这些义务的重要性与否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他对于这一“不到位地图”没有给出具体的绘制。在此,笔者将对这副“不到位地图”做出初步的绘制,以表明各项义务的重要性。这副“不到位地图”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国家层面和精神层面,这也是最重要的层面,是国家公务员和国家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第二层面是社会层面,要求国家公务人员要遵守组织――官僚规范,并且将职业置于重要地位,关心集体和维护公共利益。最后一个是个人层面,主要是对国家,朋友和个人的义务。

(二)民主价值思想

沃尔多民主价值思想在“西沃之争”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西沃之争”是西蒙和沃尔多关于事实和价值是融合还是分离的争论也是公共行政学史上的最具启发性的交锋2。

西蒙认为事实和价值二者是分离的,但沃尔多坚称,价值和事实的分离不存在于现实世界,只存在于思维领域,所以两人在此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而这也奠定了沃尔多的民主价值思想的基础

沃尔多的民主价值思想主要体现在其重“价值”轻“效率”的思想上。他认为,公共行政在其最初的十年中不应该为了寻求效率而只关心技术问题和科学问题,进而完全回避了价值问题和道德问题。3沃尔多的民主价值思想促进了由传统公共行政向现代公共行政的转变,人们开始重视“平等”“公平”“公正”“民主”等社会价值。企图用价值来指导社会的正常运作,扭转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民主价值的根本目标是“人类幸福”和“美好生活”。诚如沃尔多所言,任何政治哲学都必须包括美好生活的讨论,任何公共行政学学者(即使那些标榜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都有自己关于美好社会的愿景4。

二、沃尔多的公共行政思想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沃尔多的行政伦理思想和民主价值思想的研究对当前我国转型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政伦理指导行政行为规范

行政伦理为反腐败提供理论依据,麦金太尔说当代社会是一个道德权威陨落、情感主义盛行、充满道德危机的社会。5所以道德问题和腐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行政管理学界的重点研究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国家政治的发展和演进,公共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公权力对“反腐败”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加大反腐力度无疑会净化公务人员的血液,促进行政公务人员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需要行政人员不得不从根源上来找“自律”的依据。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只有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等宏观层面的义务的基础上,也履行对家人、对朋友、对个人的等微观层面的义务,才能更好的严于律己。这就需要国家公务人员遵守三大道德――公共道德、私人道德和职业道德。

公共道德、私人道德和职业道德分属社会中的不同领域和范畴,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私人道德是个人美德化的摇篮,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6公共道德与沃尔多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的伦理义务是相辅相成的。公共道德所牵涉到的是社会公共问题,公共问题的成本收益分析牵涉到整个社会,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利害相关性,公共问题的域值是整个社会。这要求对个体权利和制度公平的充分认可和保障。而私人道德与沃尔多第三层面的伦理义务是相联系的。私人道德所牵涉的问题是私人问题,私人问题的域值是市场,尊重处理私人问题中的自由选择和解决个人问题的权利,同时也可以发挥市场的有效性。例如遵守家庭美德,正确对待朋友关系。从规范讲,行政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奉公、守法、忠诚和负责四个方面。当前在反腐败的压力中,很多公务员在工作中只能够做到奉公、守法和忠诚,这种不良现象亟待遏制。对此,行政伦理为公务员权利义务关系的明确提供理论支持,一方面,国家公务员应履行沃尔多提出的理义务,防止腐败的滋生。另一方面,公务员也应该享受自己的合法权利,让权利得到充分的发挥,防止“行政不作为”的出现,从而公务员的工作不受公权力的压力威胁,公务员可以做出更好和更有利于人民的决定,促使好的公共政策的出台,从而提高政府的绩效。

(二)民主价值推进行政实践发展

我国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最初几年,一直在强调行政效率的重要性。例如,我国的大部制改革,不仅精简了政府机构还缩减了政府工作人员。又如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完善,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但是行政效率的提高,也给政府运行带来负面因素,重“效率”轻“价值”使得政府在公共行政过程中过多的强调经济职能,追求经济利益。就如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社会不平等问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

行政效率提高出现的这些负面因素,让我国也重新重视“价值”的作用。不仅要重视价值的作用,还应该将价值通过法律制度化,即将价值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体现出来,就可以转化为制度化的价值。例如,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从价值观的角度来强调价值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自觉研究价值观,应该利用它为经验研究指引方向。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必定是追求“民主价值”,只有通过和公众精神境界的沟通对话才能使理论价值深入人心并指导公共行政实践的发展。

沃尔多的民主价值思想对我国公共行政实践的发展在于:首先,民主价值思想有利于“公正政府”建设。“公正政府”建设需要政府深入理解正义观念,公正政府不仅要尊重每个人的平等的机会,还要保护社会中弱者的地位。其次,民主价值思想有利于人民权利的实现和对权力的约束,沃尔多民主价值思想对民主和人权的追求具有指导性。现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宪法对人民权利的保障,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落到实处。民主价值思想不仅可以保障人民权利还可以做到对权力的约束,在保障人民权利的同时就是对公权力的约束。沃尔多的民主价值思想对我国公共行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把握好其民主价值的思想精髓,为我国公共行政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三、结论

本文对沃尔多行政伦理思想和民主价值思想的阐述,进一步提出这两种公共行政思想对我国的现实指导意义。行政伦理思想指导着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不仅为反腐败问题提供理论支持,还能够让公务员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不仅要求公务员遵守公共道德、私人道德和职业道德,还要求公务员消除“为官不为”思想。民主价值思想要求我国以价值为重,消除效率对国家发展中的不利影响。通过对沃尔多行政思想的学习与考察,就我国公共行政的行为选择和价值目标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为行政行为问题和价值选择问题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那么对沃尔多公共行政思想的研究就能够指导我国行政实践的发展。

注释:

1.Dwight Waldo,The Enterpri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p.103-106.

2.颜昌武:《寻求公共行政的“身份”认同――沃尔多行政思想评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48卷,第161-209页。

3.丁煌:《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4.Waldo Dwight: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 New York,1948.

5.麦金太尔:《德性之后》,龚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十章。

6.马奇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关系论析》[J].学术交流.2008,167(2),第47-50页

参考文献:

[1]Waldo Dwight: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 New York,1948.

[2]沃尔多:《美国的行政理论:调查与展望》.政治学研究1954年第2期,第85页.

[3][美]理查德・J・斯蒂尔曼二世:《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757-761页.

[4]颜昌武:《寻求公共行政的“身份”认同――沃尔多行政思想评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48卷,第161-209页.

[5]S源致:《瓦尔多与新公共行政运动》,雄中学报第八期,1994年11月1日.

[6]丁煌:《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马奇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关系论析》[J].学术交流.2008,167(2),第47-50页.

[8]罗国杰主编:《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84-385页.

[9]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72-473页.

[10]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页.

公共行政的科学观范文6

[论文摘要]经过现代性三次浪潮的冲击以及科层制的建立,行政摆脱道德的纠缠,建立以价值中立为基础、效率为导向的发展逻辑。然而,行政并非与道德无涉,不能简约为行政技术主义。行政本身的合理性、合法性论证,不仅需要以单纯技术为基础的效率支撑,而且有赖于目的性价值的支撑,而道德始终是实现行政目的的必要条件。因此,行政必须超脱传统的发展逻辑,以正义为导向寻求向道德的回归。而要寻求道德的价值性辩护,毋宁是要建立起正义的行政制度以及呼唤公民的美德。

西方主流思想家尤其是自由主义者主张:在多元文化和现代民主政治的条件下,惟有以价值中立为基础、效率为导向才是公共行政的发展逻辑。他们辩护现代实证主义哲学的“事实与价值两分”之单纯自然科学主义思维模式是保证行政发展唯一可行的方向。换言之,只有以价值中立的形式超脱伦理道德甚至一切差异性的文化价值观念的纠缠,才符合行政的发展逻辑,才能实践最有效的行政治理和赢取合法性。然而,这样的发展逻辑在价值问题上的缄默不语无法解决多元竞争的冲突,更是无法论证行政本身的合法性。行政与其说需要目的性价值,毋宁更是需要道德辩护。而我们所要探讨的主题与此关切:公共行政为何游离道德公共行政如何回归道德的目的性价值辩护?

一、溯源:公共行政的发展为何游离道德

公共行政对道德的诉求是在对官僚制甚至是传统行政发展逻辑的批判中获得肯定的。在公共行政的实践中,传统行政机械化的发展逻辑使政府效率急剧下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失灵”的原因之一。在此境遇下,无论是“新公共行政运动”还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皆以否定官僚制为政府重构的前提。换言之,是要通过这一批判性的否定为政府再造重塑地基。然而,对官僚制的否定,即使逻辑地符合公共行政对道德的诉求,却始终摆脱不了传统行政发展逻辑。在这一问题上,麦金太尔引领了我们的视线。他认为,现代行政发展的逻辑有一鲜明的脉络:始于启蒙时代的政治理想,中经社会改良者的抱负以及管理者的合理性证明,直至技术官僚的实践。麦金太尔所描绘的是行政发展的显性图景,然其背后却潜藏这样的论断:考据现代公共行政与道德的分离无可避免地让我们回归启蒙时代,思索先哲的政治理想,而这探究的立足点恰恰就在于政治领域。

行政实践并非与行政学的创立者们所想象的与政治全然无涉,而是扎根于政治与道德领域。即使是行政学的创立者们以“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这一二分法作为行政学的方法论开端也难以否认:行政须以政治为先导,隐藏在行政背后的政治、道德是论证行政的目的性价值的必要条件。如此说来,从政治领域抽离出来讨论行政和道德的分离问题,作为现代探讨行政问题的普遍方式,尽管可以探讨得细致入微,却未必比近代的思维习惯更为高屋建瓴。由此,探寻“公共行政的发展为何游离道德”这一命题须回归源头,分析政治与道德分离这一行政游离道德的前提。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行政是政治作为实践性的学科在技术操作上的应有之义。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阐释,政治关乎城邦这一“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一定是至善”…。在传统意义上,行政本身也包含追求至善这一本性。然而随着政治与道德的分离,现代行政催生以来便消逝了这种本性,此时行政在名义上已摆脱了政治。著名的解释学家列奥·施特劳斯曾断言:政治与伦理的分离具有明晰的路线图,经过始于马基雅维利、中经卢梭、近到尼采的“现代性的三次浪潮”的连续冲击,西方政治哲学及其传统已在三次危机中难以挽回地衰落。古希腊所塑造的传统哲学认为人本身是向善的,政治或者是行政本身就在于实践这种至善,所追求的价值就在于城邦的道德,道德与政治并没有被严格区分,而且两者相互纠结、支撑与印证。然而,现代性的三次浪潮对这一传统进行了釜底抽薪:“当马基雅维利以政治权力取代政治美德、卢梭以自由(权利)作为政治原则、尼采用权力意志取代国家政治本身时,在古老雅典城邦的政治生活和古希腊哲贤的‘爱智’冒险中生长出来的政治哲学,便开始从‘权力政治学’向‘自由(权利)政治学’——经过霍布斯的‘自然权利政治学’和洛克的‘财产政治学’的预制——最后到‘权力意志政治学’的蜕变。”

按照施特劳斯的诊断,政治游离道德是一个“现代性事件”,主要由“三次现代性浪潮”的冲击所导致。然而,冲击后的行政还要有能够实行价值中立、提高效率的实践性或环境性契机。政党分肥制便为之提供了这样的机遇。威尔逊的行政“价值中立”原则便是针对当时美国的“政党分肥制”,为了一劳永逸地摆脱其纠缠所做出的设置。他以完全超脱道德、政治甚至是法律领域的“事务性”来描述行政管理的领域,“它与政治的领域那种混乱和冲突相距甚远。在大多数问题上,它甚至与宪法研究方面那种争议甚多的场面也迥然不同。”恰是服从于解决“政党分肥制”这一具体问题的“价值中立”原则与韦伯的“官僚制”相结合,把道德价值从公共行政领域中彻底剔除。

由此,现代行政发展逻辑在历次的思潮碰撞中,在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理论抑或假象:行政与道德全然无涉。它试图逻辑周延地表明:效率是价值中立的必然结果,而要实现效率,惟有寻求事实与价值两分的价值中立。

二、问题:现代行政逻辑与道德之间

行政摆脱了道德、行政学脱离政治而产生毋宁是现代性事件,经过与道德的决裂以及机械论科层制的发展,公共行政尝试依据科学和技术路线寻求自身发展逻辑的理性化,逐渐构建起自己的逻辑体系。然而正当现代行政构造起自足的技术体系,准备摆脱道德飞跃发展的时候,道德的问题却又紧紧地纠缠着它,使之返回始发点。道德问题犹如现代行政背负的“原罪”,即使他们妄图遗弃,却又总是悄然复归。这一“原罪”,便成为新公共行政运动及新公共管理运动进行政府再造的突破点。尽管它们的努力无法超脱现代行政的发展逻辑,甚至恰恰表现了官僚制总体实现的结局,但阐明了行政逻辑的显性危机。对这一问题的探究迫使我们回到现代行政发展逻辑链的始发点——价值中立的问题上回复这样的追问:行政能不能彻底脱离道德的范畴?易言之,超道德的行政是否可能?

显然,价值中立本身也是一种价值观,并非没有价值立场,而是为了确保自身的价值及效率性,“超越于包括道德伦理、宗教和其他一切非政治文化价值之外的独立性,”l4追寻中立性的立场。从行政本身的建构来说,这样的立场始终是难以存在,因为行政本身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应用问题,而这正是由行政的意图和手段所决定的。行政的目的并非单纯机械性地分配资源,其作用本身潜涵着价值性的目的或关怀。尽管政府通过援引其之为社会变化的管理者的科学能力及纯粹的技术,来证明其自身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方式曾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公共行政所面临的是包括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所产生的难题,单纯依靠简单的技术能否解决价值冲突上的问题已是不言而喻。单纯追求效率和中立价值的技术操作始终无法越过难以精确衡量隐性价值这一鸿沟,功利主义的困境深刻地表明了这个难题。因此,针对这一难题,法默尔不无义愤地说:“人在这种形式的合理性(为效率追求技术)中当然可以获益,但要以抛弃实质的合理性为代价。”_5因此,他建议我们应该摆脱这种困境,从后现代性而非现代性的心灵模式思考公共行政。然而,这种现代普遍理性主义规范论的视角只注意到了行政作为一种非人格的组织化、效率化的治理方式的外在特征,却忽略行政作为社会组织化生活方式的内在价值特征和精神特性。

诚然,现代行政的发展逻辑的弊端不仅仅在于先天道德论证的缺失,其具体运作机制上也反映出超道德行政的谎言。行政的体制的建构以及行政机制效能的发挥都有赖于公民的政治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公民对政府行政的参与和实践,也就不可能实现全体公民对政府行政的共同认同和实践承诺。每一个具有自由意志和独立的理性判断能力的人,不会在无强迫压力的情况下认同和承诺任何外在于他自己意志认同的制度约束或规范限制。在公民对约束自己自由意志的行政机制的认同过程中,个人的理性判断和价值筛选起着关键的作用,解决不了这个关键因素,行政效率也无从谈起。然而,问题在于个体存在着差异,而且道德上的差异甚于生理上的区别。作为公民的个体在政治参与的实际进程时,不可能完全摆脱不同家庭教育、和道德理想的影响。恰好相反,这些差异巨大的非政治的因素常常深刻地影响着公民的意识和主张,乃至他们的政治选择和政治行动。在这样的矛盾中,单纯依靠技术显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反而会陷入非此即彼的困境,毫无效率可言。

如果在现代行政的逻辑中,以价值中立为出发点,仅仅为了追求科学能力的优越感和效率的提升,以单纯的手段或技术来理解行政,而与正义与非正义、善或恶、美德、至善等道德问题全然无涉,那么行政本身也难以证明其合法性和基本的效率优越。

三、回归:公共行政的道德价值性辩护

若缺少道德的价值向度,或者过度强调现代民主政治的“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而追求行政的道德无涉,那么行政的正当合法性也就成为问题。

如果我们把行政界定为以行政机关为主体,运用公共权力所实践的具有强烈组织性能的治理活动,那么公共行政如何回归道德的目的性价值辩护这一追问的实质意义就在于如何建构、论证行政权力及其运用方式的道德正当性及合理性基础,实践行政行为的道德准则,实现其价值层面上的意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纯粹的价值中立以及效率不可取的境域中应该遵循一种什么导向?由行政本身的内在逻辑和需求探寻,这导向毋宁是公共行政中的正义。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开篇明义:“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行政领域。作为一种制度,首要的便是在纷繁复杂的价值冲突中能有效地维护政治秩序,获得公众的认可及同意,赢得合法性基础。现代行政的发展逻辑在获得合法性方面暴露了自己的缺陷,因为合法性的奠定和维护除了依靠政府单纯的价值中立和效率之外,更多地基于政治制度本身内蕴的理性和人们对它的信念,“合法性作为政治利益的表述,它标志着它所证明的政治体制是尽可能正义的”。因此,合法性基础实际上包含着对政治秩序有效维持这一合理性评价和道德性评价中的实质正义。而正义正是合法性的内在动因。以合法性的结构视之,管理者和公众是合法性的结构载体,两者不是纯粹的单维构建,而是具有回应性的,共同使合法性呈现动态发展过程。并且随着公众价值的多元性、精神特性的差异化扩大,公民更多的是在现代民主法则的框架下,根据自己的道德判断和利益来评价政治及行政,因此对公众回应需求的满足程度成为能否赢得认可和支持的重要关键因素,而这种需求最根本的是对正义的诉求。

然而,正义要成为现代行政的新导向还必须满足这样的事实:行政虽然不能以单纯的效率为导向,但是却不能缺乏效率。以正义原则为导向是否会降低行政效率?换言之,正义导向是否排斥效率?恰恰相反,正义导向之中涵盖着最大的效率追求。“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最大的潜在的动荡因素是来自社会内部各个阶层之间的隔阂、不信任、抵触和冲突。通过对社会成员基本权利和基本尊严的保证,通过必要的社会调节和调剂,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隔阂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消除,至少可以缓解,进而可以减少社会潜在的动荡因素。”社会成员之间价值观等非政治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以统一的观念整合人们的思想难以达成,重要的是应付这些非政治因素的渗透所采取的方式。行政的正义导向能够为公众提供平等地表达社会诉求、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仅在行政体系自身中呼唤出有效率的行动,而且能够在它的管理对象那里,即在整个社会中激发出存在于社会成员之中的整合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潜能。”因此,正义的导向消弭了社会矛盾,增强社会成员的凝聚力,极大地激励他们的主动J眭和积极性,使政府在获得最佳的社会秩序的同时,政府从日常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极大地解放出来,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呼唤出高效率。

因此,现代公共行政应该抛弃以往的逻辑,以正义为导向。然而,以平等、正义为主张的新公共行政或新公共服务并不能真正实现正义,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对新公共行政追求正义的困境做出了很贴切的诊断:“仅仅进行机构改革是不够的。必须‘改变观点’,对当前治理模式的基础本身提出质疑,即使这些基础已经为长期的习惯所肯定。”ll。。这实际上是一个大胆的结论,意味着公共行政也和人类的治理一样处在根本的转型之中,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行政正义导向的内在需求。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这实质上潜藏着这样的论断:正义毋宁是制度的正义。以此推之,行政的正义毋宁是行政制度的正义,实现行政正义导向的关键在于行政制度本身。

行政制度是行政最为重要的规则体系。只有通过制度的安排,对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公共行政才可能保持它的正义导向,才能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同时,也只有体现正义的制度才能成为协调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并自觉遵守,否则就沦落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构建符合正义导向的行政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考虑到行政的制度选择、制度设计和安排的正当性程度,深入研究制度的实际运作。这关涉到“制度选择、设计和安排的社会客观条件和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环境,比如,社会的政治自由程度、公共理性程度、制度创新的资源供应、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责任和政治美德状况,以及特别重要的是制度选择、设计和安排与社会政治生活实践要求的契合程度,等等。”…确立行政制度的正义导向不仅是公共行政目标模式的变更,而且意味着公共行政的制度、运行机制和行为模式的根本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