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

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课堂教学;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40-01

逻辑思维能力,通俗而言,就是利用已知条件的因果关系去推理未知,从而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数学问题都是较为简单的,但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则是千变万化的。要让学生从小学会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学者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引导,循序渐进,逐渐培养。

一、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学生的活泼天性与未成熟的心智决定了其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教学者不可能将所有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都教授给学生,这是不现实的。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现今许多家长为学生报名参加各种数学辅导班。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导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数学成绩差强人意。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1. 把握学生性格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属于少年儿童,这个阶段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学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动脑的好习惯,这是思维能力培养的第一步。以对称图形一章节相关内容的讲解为例,在上课之前,教学者可以找一些诸如对称窗花、剪刀、乒乓球等对称物体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且提问:这些物品里都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以这种设置悬念的方式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只要是答案有可取之处,教学者都应当对学生的思考成果给予赞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2.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适当拓展

数学学习的基础环节仍是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便无法谈及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具备进行推理与思考的必要基础。学生正处于储备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尤其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在做好基础教育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集中于对基本概念、基本逻辑关系等细节知识的认知,切勿毫无目的地向学生灌输超出其接受能力的数学知识。例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时,学生对这两个基本单位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以进行思维延伸。此时,教师可进行一个“鸡蛋称重”的实验,实验得知,一般鸡蛋的重量大约为50克。教师让学生每人都感受一下鸡蛋的重量,增强对“50克”的重量感知。在学习“千克”时,教师引导学生将“50克”进行延伸思考,即20个鸡蛋的重量大约等于1千克。如此,学生便能成功建立对这两个计量单位的感性认知,并且在进行单位换算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3.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实行分层教学

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即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兴趣、特长进行快乐学习,乐于思考。虽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最初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之间可能会产生明显差异。为此,教师应进行分层教学,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例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基础水平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直接利用基本公式进行解题,在解题过程中感悟这些计算公式的形成原理和注意事项。对于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需引导他们论证公式的正确性,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配,确保每组学生都能在组内学习时获得提升,逐渐平衡班级学生的差异性。

4. 加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尤其在几何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显得尤为重要。空间想象力在数学学习中具有建立模型、进行思维发散的作用,学生通过空间想象力,能够更加立体地感知每个知识点,增强对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理解。例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课程导入,再将模型依次展开,在每一面上做上不同标记,再将其还原成长方体和正方体。接下来,教师提问学生:“标记a在长方体的哪一面?”“标记b在正方体的哪一面?”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立体模型,激发想象力,迅速定位到特定区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其对于数学而言也是一种基础的必备能力。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对其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授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得到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为今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华.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1(09).

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高中历史;论述能力;知识积累;思维培养;书面论述

论述能力就是指针对某个问题提出自身看法、论述自己观点的一种能力。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材料论述题是一类难度大、分值高的题目,若是不能提高自身的论述能力,那么在解答这类}目时必然难以得到高分。对此,作为一个高中生,就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加强论述能力的锻炼培养。

1 加强基础知识积累,奠定论述能力基础

在历史学习中,涉及到的各种知识比较庞杂,而且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之间存在共性。正所谓“历史都是相似的”,即便是不同的历史朝代,在某些事件的起因、影响等方面都存在共性。比如历朝历代都会发生的对外战争,其起因一般是外族侵扰边关、窥视中原。而影响一般都会涉及到耗费大量钱财、危害边关安定、百姓流离失所等等。正是因为历史知识之间存在的这种共性,使得论述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基础知识积累做起。只有积累足够的基础知识,在回答相应的论述题目时才能旁征博引、言之有物,用充分的理论和事例证实自身的观点。在基础知识积累上,一方面要在课堂学习中对各个细小的知识点做好笔记,在课堂上就进行记忆。另一方面,在课后要加强巩固,每隔一段时间就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强化掌握。

2 培养自身逻辑思维,提高论述能力水平

在加强基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对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进行历史问题论述时,讲求条理清晰,只有逻辑关系明确,才能让他人准确把握自己所要表达的核心思维。首先,可以结合历史资料进行线索归纳。即从教材或是试卷上随便选择一段材料,对其进行线索归纳和层次划分。如此经过大量练习,自然可以对书本教材上的历史材料形成明确的逻辑认识。其次,可以结合实际的材料论述题进行论述提纲的写作。在日常学习中,可以自主从试卷、课后题目以及课外辅导书上寻找一些材料论述题,然后写出对应的论述提纲,理清论述结构。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在面对材料论述题时具有清晰的解答思路。最后,可以多进行一些培养思维能力的小游戏,比如头脑风暴、历史知识接龙等等,以此进一步强化思维能力,促进自身论述水平的提高。

3 进行书面论述写作,巩固自身论述能力

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在基础知识积累和逻辑思维培养的基础上,还需要展开实际的论述写作,将思路、提纲等演变为实际的论述答案。对此,可以在试卷或是辅导书上挑选一些材料论述题目,展开实际的论述写作。比如针对2016年全国卷1历史试题,第40题就是根据两则材料论述清中晚期人口膨胀原因和影响,以及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先对材料一进行层次划分,然后从减轻赋税、优化农作物种植、没有战争等方面论述人口膨胀的原因,再从土地涨价、游手好闲者增多、水土流失加剧、农业人均收益减少、人口流动加剧等方面阐述人口膨胀的影响。在论述过程中,还可以引入文景之治、开元盛世等历史繁荣时期的人口变动情况进行辅助说明,如此就可以进一步加强说服力。此外,在进行论述写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用词精简、准确,突出重点详细说明,不重要的内容一笔带过,确保论述始终围绕中心思想进行,避免出现偏题。

4 结语

论述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生学习历史时所应当关注的问题,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同时要对自身的逻辑思维加强锻炼,最后还需要结合实际的题目进一步巩固自身的论述能力,确保能够满足历史学习的需求,提高自身的历史水平。

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见长.所谓思维能力是人们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一旦遇到问题所想出的解决对策,是对判断、分析、概括、总结能力的集中应用.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中最严密的一种,内容多样、严密,不仅对数学学习有利,而且能帮助学生贯通所有知识点,学好各门课程.然而调查发现,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课程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与能力的培养,阻碍了高质量教学的实现.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教师必须坚持创新,基于教学实际提出教学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借助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启发式教学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迪,让学生由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改变灌输式课堂存在的不足,并对教学进行完善.当然,在启发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ρ生的数学基础有明确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例如,已知(a5)=(b3)=(c2),且a-b+c=8,求a的值.初中生刚刚接触复杂的代数形式,面对这种题目肯定会感到困难,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启发方式,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换元,点拨学生解答题目.设(a5)=(b3)=(c2)=k,然后推理得出a=5k,b=3k,c=2k,因此a-b+c=5k-3k+2k=4k=8,k=2,接着就可以解答出a的数值.通过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大脑,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活跃思维.

二、依托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其他课程相比,数学课程之间的逻辑性紧密,一个知识漏洞就会导致接下来学习的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托基础知识,奠定学习的理论基础,将教学与学生的逻辑相结合,做好渗透性教学.具体而言,教师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研究、分析、推理,概括出最终的答案,经过加工后提出解答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而且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一命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字叙述在头脑中形成朦胧的感性认知,然后通过分步讲解、举例论证、作图证明等方式,让学生形成理性的认识,掌握命题的本质属性.

三、立足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与其他科目不同.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公式定理,还要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找到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系,从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讲“二次函数”时,对于函数运行的轨迹,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与实际生活中抛物线的运动轨迹结合起来实施教学,从而保证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大脑,活跃他们的思维.

四、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好教学的材料.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是从朦胧的感性认知开始的.要想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顺利转化为抽象思维,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并组织好教学上升为理性认识.

其次,找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学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搭建一座关联性教学的桥梁,明确教学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根据教学实际提出解题的科学策略.

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范文4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为思维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其它解法,并对比哪一种最优,怎样分析的,有没有不足之处,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的巩固、加深。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之后的练习应进一步加深、拓展、发散。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示,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教学中要重视下思维过程的组织。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很多种能力,包括运算能力、判断能力、定量思维、提炼数学模型能力、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这些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由数学的极度抽象性决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本身得到,而且这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示,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

第一,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观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观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观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第二,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二要加强变式练习及该知识点在中考中出现的题型的练习;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和拓展联系;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

第三,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例如讲二元一次方程时,可将方程的所有知识系统梳理分类,在学生头脑中有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过程。

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第一,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正向思维是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横向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的、新颖的设想和答案。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多方思维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才能面对各种题型游刃有余,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只会某一道题。

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范文5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直觉,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产生的,虽具有偶然性,但不是凭空臆造的.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在解题中才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在关键点激发出灵感,结合逻辑思维高效率地解决问题.高中阶段的数学语言的描述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理性知识逐渐加重,与初中阶段的数学相比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方法,使学生能掌握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让他们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无论是概念课、习题课还是复习课,学生都能使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听好每一节课.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他们自己的数学能力,不断尝试各种学习方法,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系统地掌握高中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高中生的数学直觉思维,不但要求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还应扩大数学的知识面,以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虽然高中生面临着高考,但是在教学中适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大脑对教材中没有出现而与之相关的概念有个印象,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灵感.如,在数学教学中介绍有关高等数学知识,既可以让继续深造的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直觉思维有所依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提供给学生知识,活跃严谨的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具有逻辑思维的同时具有直觉思维.课外知识虽然有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但要在学生学好必要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扩展学生的视野,不仅可以依靠教师的讲解,还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和阅读,在课外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直觉思维的培养.

三、重视解题训练

解题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学生通过同类试题的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再遇到同类问题时思维会更加敏捷,直觉的准确性也会增加.在解题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找出其中合理的部分给予表扬,让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爱护,对于设想不周到的部分,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其原因,让学生为下次的直觉作好充足准备,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师还可以直接在教学中提出直觉思维,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直觉思维,明确直觉思维在解题中的作用.例如,高考中选择题的解答,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把所有选择题的每一个选项都进行详细分析,就无法把握全卷,最后会因为没有做完或无法复查而出现许多不必要的失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选择题进行系统练习,总结迅速而准确解决选择题的方法,并在合适的选项中合理运用直觉思维,对比详细分析解答与运用直觉思维解答的利弊,让学生勇于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激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思维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凭直觉解决问题.在数学的历史长流中,出现了很多由于一时的灵感而发展出新科学的数学家.灵感往往出现在一瞬间,它是在人们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闪现在人们大脑中的,对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例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多种几何图形,让学生对各种几何图形产生印象,再遇到关于某个几何问题时,便可以在大脑中闪现已有的印象,为产生灵感作好铺垫.高中数学学科严谨科学,在大部分学生的意识中都是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也习惯于用逻辑思维来分析、推理有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范文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基础知识。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教具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所讲解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的含义,防止死记硬背。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集中力量讲好练好,使学生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取适当分散、预习准备、多举实例等办法,加以解决。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各种练习来加深理解,逐步巩固。

2 注意培养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这对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为此,必须让学生多进行练习。练习题应该有计划地安排,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也要有一些综合练习题和思考题。课堂教学中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课外也应该有少量作业。国家近20年来,提倡中小学生愉快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各项级各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积极地,更是愉快地学习课本里的知识,因此,老师就应该把好教学过程中的“度”。要防止学生负担过重,产生厌学的心理,影响身体健康。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要精,要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做完后要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后,教师要及时纠正。良好的计算能力不仅表现在计算正确、迅速,而且要求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这不仅是熟练掌握的结果,也包含着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的培养。

3 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要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经常注意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教师要通过直观数学,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应用题的教学,要借助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充分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全国共享的有利条件,根据事物、图形、各种表格……启发学生去分析判断数量关系,掌握规律,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它是学生认识能力的核心。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无矛盾的、有根有据的思维。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严密等特点,数学教育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4 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使学生获得几何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使学生获得有关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表象。这就是大纲中所说的空间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想象力。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又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 注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的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基础知识和基本知识的综合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低年经及应该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范围的扩大,应该多联系一些学生所能理解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实际,应该有利于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不要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以致造成教学困难,加重学生负担。

6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