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改革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改革的内涵范文1
【关键词】人文素养 职业英语 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的外语教学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学生们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并不满意,在高校现阶段的英语教学课程体系下,学生们并不满足自己在外语能力上的提高。针对此问题,学术界已经展开了研究与探讨。
一、英语教学的人文性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在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指要着重培养学生们对于外国社会的文化以及宗教的理解。同时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们对其他国家人文、环境文化的了解。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以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为理念,可以达到将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目的,从而实现以内容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的学习是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非一门工具性课程。我国许多到校已经开始实施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它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作用不可小视,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意义。
二、职业英语课程的人文性
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们熟悉中外文化的差异,对西方国家的人文、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所了解,这即是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所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要注重语法、基础能力的教学,同时也要加强口语和写作能力的训练,要在教学内容中更多的加入英语人文文化的介绍,将英语的学习与人文的学习相结合,从而实现人文素养与英语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更高档次的提升有着极大的意义。外语教学的基本教学规律体现在职业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之上,通过对外国人文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交流中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以提升人文素养为内涵的职业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的具体方案的实施
高校应该致力于培养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兼备的人才。即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以该目标为基础,构建一个以提升人文素养为内涵的职业英语课程体系,并以此进行改革。
1.课程的设置。围绕以提升人文素质为内涵的职业英语课程,开设多门口语、听力、阅读类课程,为提高学生们的基础英语水平打基础,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人文素养知识。并为希望提升英语水平的学生提供听说、翻译等英语课程。新的职业英语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程量,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自己需要的或是喜欢的课程。但是每名学生要求必修一门人文素养类课程。
2.学分的设置。与高校的其他课程学分机制相同,职业英语课程也要设置修读与学分的机制。新的课程体系方案要求每个学生的职业英语类课程必修课要修满10学分,并对选修课程要求修满15学分,同时人文素养类课程为必修课程。在每个学年结束的时候进行学分结算,以学生修读的基础课程和人文课程学分是否修够为标准,决定学生是否能够修读更高年级。
3.教学内容的制定。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的内容也随之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由高校组建的领导小组商讨决定,小组制订了所有的课程范围、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学时分配等,并编写了课程所需要的课程讲义、教学大纲、以及课程简介等等,并经过高校领导及教师团体的审核以及教务处的批准。经过不断的研究与试点之后,总结出最终的课程w系改革方案并开始实施。
4.教学模式的规约。在新的课程体系改革之中,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学生的讨论,旨在使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提高语言能力,通过课堂中与外籍教师的沟通互动,达到口语练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属性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小组学习、课堂活动、课堂演讲、辩论讨论、教师讲授、课堂写作等等多种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在向学生传授基本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语言技能,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使用网络教学相辅相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向学生布置作业以及制定学习目标,从而打破只能在教师学习的理念。教师坐镇网络平台指导学习,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一对一解决学习问题。同时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平台,在学校提供的机房或者自己的计算机上,登陆网络平台,即可学习或者解决自己课堂中未解决的问题。
5.教师团队。高校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属性分配不同的教师资源,根据不同教师所擅长的教学方面与教学能力不同,可以让教师选择自己喜欢适合的课程进行教学,从而最大化教师的教学才能,更好的实现以提升人文素养为内涵的职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每名教师每学期只能讲授一门课程,这样每名教师的全部经历可以放到一门课程中,可以潜心研究课程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高校也要不定期举行各个课程教师的教学交流工作,让教师们在交流探讨中不断成长,促进整个教师团队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以提升人文素养为内涵的职业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效果
人文素养职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强调语言技能的教学体系,新科课程体系将人文素养的学习和职业英语的教学相结合,从而为学生们对职业英语的学习提供了兴趣与动力。改革后的教学体系更注重于学生对于西方人文文化的了解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达到了职业英语教学和人文素养兼并的目的,更加突出了高校职业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帮助学习着在了解西方人文文化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国际视野和综合文化素养。
从学生对体系改革的评价角度而言,许多学生表示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全新的教育体系、课程体系、以人文素养为内涵的课程等等对自己学习英语的动机、方法以及爱好有了重大影响。许多学生对于改革后的教育方式非常满意,认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们对职业英语学习的渴望。课程体系的改革无论是对自己的英语能力的提高还是对自己国际视野的扩大、思辨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国外人文的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结语
建立以提升人文素养为内涵的职业英语课程体系,坚持科学的教学改革观,并以此为标准,对高校的职业英语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打破了知识技能教育的传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高效的职业英语教学体系。将人文素养融合到职业英语教育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了解东西方人文文化差异的同时,逐渐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行业竞争力。职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解决了我国高校职业英语教学难的问题,并有效的提升了高校职业英语专业培养出的外语人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苏一凡.人文素质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2]鞠丽丽.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学生职业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与人文素质提升策略[J].决策与信息.2015.
[3]鞠丽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与人文素质培养初探[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
[4]鞠丽丽.项目化教学模式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探究[J].海外英语,2015.
[5]徐婷婷,张秋菊,祁淑红.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探析[J].校园英语旬刊,2015.
课程改革的内涵范文2
关键词: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强化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取向
1.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对人才质量标准的重新定位,目前我国在核心素养研究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核心素养内涵还没有精准定位,而国外对这块的研究比较丰富。英国继续教育联盟是最早进行核心素养课程设计的组织,曾列出一百多个关键能力;澳大利亚梅耶委员会在1992年的时候就致力于研究核心素养,在内涵、构成、评价准则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并提出了七大核心素养分支;到了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该项目研制的核心素养为世界各国建立本土化核心素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模型;2006年,欧洲联盟采用了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提出的终身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欧盟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从国外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能够发现,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三方面:第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学生经过教育培养后要拥有怎样的素养和能力,成为怎样的人才;第二,核心素养的内容是包含多方面的,比如解决问题、人际交往、信息处理等素养;第三,核心素养通过思想基础、具体内容、呈现方式三位整合的方式呈现,侧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及生存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总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获得全面提升,提高社会生存力的素质,养成终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2.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教育能够培养人才,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又带来教育改革,所以课程改革符合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国际教育核心素养重点关注创新素养、科学技术素养等内容,这也体现了科技进步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世界各国对核心素养的遴选都会涉及到这方面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等内容,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这些素养都是关于学生自我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导向作用,核心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只有地基稳固才能决定楼房的高度和坚韧度。国际上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让学生拥有社会生存必备的能力之外,还涉及到了职业发展、生活规划、解决冲突等学生个人品质与素养的内容,让学生今后能够更加和谐的融入社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课程改革如何强化学生的核心素质
1.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不能将学生养成书呆子,只知道死读书在当前社会是不利于发展的,所以要⒀生的身心健康放在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要让学生练就良好的体魄,才能更好的进入学习。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也能够学习到合作、团结、竞争、坚韧等良好的品质。比如校园足球,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与体育精神与竞争意识。除了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外,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运动结束后会自己整理器材、收拾东西,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在今后步入社会后更加独立,自力更生,不会过分依赖父母,运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团结向上的精神。
2.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阶段性的,学生在今后的人生要不断超越自己就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任务,教师与家长的要求下不得不完成学习,学生就是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教育的状态。学校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要加强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敢提问,勤于问为什么。比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要急着把知识结论和盘托出,要先让学生展开疑问,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问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问。还可以多用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用小组学习模式、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让学生能够对课堂教学产生新鲜感,保持高度的兴趣度。
3.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
人是生活在社会下,学生最终是要买入更高的学校,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人要在社会中更好的发展和生存,就要适应社会,要了解社会,学会共处与改变,当在社会中遇到各种问题都能够找到解决办法,甚至能够利用自己的能力与创造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课程改革要注重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要让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学会怎么与人沟通交流。目前很多学生都是独身子女,这些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现象,这就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情绪,加强团队意识,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比如可以设置1+X的课程,采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既落实了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有超于教材,将当前知识点与其他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和自主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除了在课程事实上,要体现教师的专业领域的整合以外,还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以外,会主动思考,自己领会新的知识,拓展思维,学生要敢于探索,勤于问为什么,而不是对现有的知识结论死记硬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悟性都不一样,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启迪.高中课程改革如何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J].当代教育科学,2016,(06).
[2]王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设想[J].人才资源开发,2016,(09).
[3]朱全中.以核心素养引领学校课程改革――以南通大学附属中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10).
[4]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
课程改革的内涵范文3
一、以身作则——校长课程领导力发挥的基础
课程改革以后,创设课程设计与实践的课程管理,包含课程决策、设计与评估的实践操作,都必须通过领导者的大力倡导,让教师们接受并转化为思想和行动。因此,领导者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指导原则,要用行动证明什么东西重要、什么东西正确。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校长身体力行,树立典范。如果校长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脑袋必然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跟着他人亦步亦趋,自然谈不上率先垂范。
理念是指路明灯,理念是行动指南。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校长抱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校。课程领导力发挥的核心,是要让每一名教师在内心深处认识课程改革,支持课程改革,投身课程改革。校长要发挥好模范作用,让学校团队成员,通过工作的磨合,形成共同的理念,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实施课程改革,适应课程改革。实践证明,事业常青的组织都有自己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学校也不例外。课程领导力发挥还需要校长加大宣传力度,从自我做起,潜移默化地武装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深入持久地指导全体教职工的实践。
二、共启愿景——校长课程领导力发挥的关键
每一个组织都始于一个梦想,每一所学校都要有一个目标,每一个教师都要有一个追求。作为学校领导者,寻求内涵发展是学校发展的至高境界。校长必须描绘出整个团队贴近实际、能够拥有、充满吸引力的愿景。课程领导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对话的过程,而不是唱独角戏。校长要用极具感染力的方式描绘团队的美好前景,用对愿景追求的热情来点燃学校团队的激情。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学校领导者要通过聆听团队成员的见解,通过尊重他人来找到或激发共同愿景,而不是宣扬课程领导者个人的世界观。从某种意义上说,共启愿景,是学校走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关键。领导力的外显所在犹如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折射出追随者的意愿。而领导者一定要找到教师们为之奉献的理由。只有当学校每个人具有共同愿景的时候,走内涵发展之路才有现实的根基。实现愿景要依靠精诚的团结和和谐的关系,要有集体紧密的合作和个人不懈的追求。这需要校长既要致力培养和衷共济的班子集体,还要致力形成全体教职工团结奋进的共鸣。
三、挑战现状——校长课程领导力发挥的抓手
古今中外,每一个卓越领导者的成功事迹中都存在挑战,历史上没有人能在保持现状下成就卓越。大家知道尤其是校长们明白,教育的革新和变化要经过试验,需要打破现状所以就存在风险。这风险的来源有质量的起伏,有社会的认可,也有教师的埋怨。所以,教育的改革要采取小步前进的方法,以对付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失败。通过一些微小成果的积累,使团队产生信心去面对更大的挑战。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为我们挑战现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个平台呼唤有智慧的课程领导者大显身手,也为校长提升课程领导力提供了用武之地。校长要思考为了人才的培养,为了课改的成功,我们已经做了什么,还需要做什么?质疑现状是挑战现状的前提,它不仅仅是领导者的事。校长要营造让每个教职工都有思考学校内涵发展“金点子”的氛围。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所在何时,我们都要竖起思考的天线,举起挑战的大旗。因为新想法好主意随时都会出现。只有这样,课程领导力的发挥才有抓手。实践提醒我们,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师生关系、教材钻研、教育方式、学习方法、课程开发、学生评价等均是挑战的领域,都期待我们用创新的理念去开发、去创造。
四、激励人心——校长课程领导力发挥的力点
推进素质教育的路程艰辛而漫长,实施课程改革的道路曲折而久远。从课程改革到现在,历时十年,人们对课改的认可度,众说纷纭。特别是有的人精神疲乏,觉得吃力不讨好,也有的有挫败感,时刻留念过去的老路,困难与挫折面前就不想往前走,思想上不时闪出放弃念头。在这决定课改成败的关键时刻,课程领导者就要鼓舞追随者鼓起干劲,奋发向前。
课程改革的内涵范文4
1、把握科学的教育观,让学生去感受学习的快乐。
2、纳新吐故辩证解读课程标准 扬优弃弊 理智改善教学行为
3、从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让课改充满思想让教学充满智慧
5、新课程新理念 新方法 培育新人 重目标 重主体 重实践 发展能力
6、树立大教育观,建立学校——家长——社区伙伴关系。
7、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8、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不是“园丁”和“花朵”的关系,而是“朋友+朋友”的关系。
9、课堂是一个开放的、旋转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表演者。
10、课堂是一个民主的、平等的、鲜活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出色)表演者
11、以人为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12、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审美
13、让创新成为课堂的灵魂,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
14、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15、创新教学模式 激发课堂效率 师生共同成长
16、向校本教研要质量。
17、实施课程改革提高全民素质
18、聚焦课改行动 践行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19、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平台。
20、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效率 推进素质教育
21、逐步构建“培训、课题、资源”三位一体的研训互动新模式。
22、我与课改同成长
23、走进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4、教师要真正领悟“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是学校课题研究的本质内涵。
25、让新课程实验之水活起来 让学生的聪明才智亮出来
26、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
27、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8、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变是永恒的不变。”
29、实事求是办教育,解放思想抓课改,与时俱进求发展。
30、向校本教研要质
31、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32、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33、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
34、教师的发展内涵是多层面的、多领域的,其空间是无限的。
35、新教材的变更既给教师带来了拓展的空间、发展的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6、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课程改革
37、不要让孩子去适应教育,而是让教育来适应孩子。
38、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39、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
40、扎实开展课改实验工作,全面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41、走进新课程,人人有责任
42、课堂与课改同在,机遇与发展并存。
43、努力构建“培训、课题、资源 ”三位一体的研训互动新模式
44、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师生素质
45、加强新课程师资培训,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6、教育观念人本化;教育价值人文化;课程资源多样化;实践活动生活化。
47、教研工作的目标是缩小教师观念与行为的距离
48、以课改为契机,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49、你无法教会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
50、迎接新课程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挑战。
51、掌声响起来、声音大起来、自信强起来。根基壮起来、枝叶旺起来、花儿红起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素质高起来、少年崛起来、祖国盛起来。
52、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素质教育实施步伐。
53、课程是教育的心脏。
54、树立大教育观,建立学校—家长—社区伙伴关系
55、以人为本张扬个性 求真求实 注重实践 关注过程 鼓励创新
课程改革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 新课改 体育教学 体育内容
在课程改革已趋于重新认识的时候,针对目前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现象,一些体育项目是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必须要求上的课,但是,有些项目在体育课程内容安排上学生没有兴趣,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运动技术的边缘化是很显著的特征,软化技术教学。就目前来看,软化运动技术,真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达到应有效果。所以,要对学校体育内容、运动技术的教学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研究近时期的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为目前的学校教学中,学生不喜欢的项目的发展提供建议。文章对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深层分析,避免在教学改革中进入误区,为新一轮的课改提供理论支持。
一、学校体育内容不同流派及存在背景
1.传统的学校体育内容
学校体育改革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的洗礼。特别是在本世纪之交的这次改革,在全国学校体育教学中被广泛地领会实践,也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及体育教师的评价标准。但是在改革中,已显现出理论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改革之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只有技术动作的教学,这些技术的教学,更容易产生学校体育的竞技化,以“夺标”、“争冠”为目的的体育教学。然而,高水平竞技毕竟是少数人参与的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群众体育也有名无实,于是在学校里执行“体制教育”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体育是“增强体质的教育”的观点就蒙住了许多体育教师的双眼。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少数人的竞技化已经不适应学校教学,也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2.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内容
当前,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已进入实验推广阶段,对体育内容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在课程改革初期,把原来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了否定,对运动技术进行了边缘化,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兴趣、身心及隐性素质的培养。这是一种不拘形式、不重视输赢,只追求在愉快的运动中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运动轻松愉悦、时间宽松,对运动技术进行了边缘化教学,运动技术的教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教学评价方面已把技术的评价放在次要位置。已把技术教学放入了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不良因素之一,认为危险的技术动作会影响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在教学初期,课程教学是快乐的,因为学生没有了压力。但是,课程不能持久下去。教学中的载体不存在了,没有技术教学,学生体会不到更高层次的快乐。“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实施中,产生错误理解。
二、探究学校体育内容发展历程
人类生存环境的异化使健康水平急剧恶化,也导致体育成为大规模社会化的独立文化形态。体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人类狂热追求科技而是生活非自然恶质化的善意修改。我国学校体育由于历史的原因,忽略了体育自身的内涵与魅力。把体育效果误解为体育目的甚至是终极目标的作法,生产出种种狭义体育理论,这些理论用于分析体育的结构功能是具有学术价值的。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也才产生了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在学校体育新兴之时,体育教师的缺乏,只对简单技术进行教学,体育仅仅是运动技术的教学,没有其他功能。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为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为培养与社会同步的人才,学校体育改革又把目光放在国外各国。在各国推行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我国教育改革也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对国外优秀的改革进行了深分析,把体育内涵、内容进行了改进与调整,把学生的健康分为五个方面,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而更多是心理、社会健康,把“轻体育”大众化,进行了实施推广。
三、体育内容现代化的必然性
1.体育的内涵。体育是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与文化活动。这是一种广义理解的体育,体育不应该局限在学校,而是家庭体育、学校体育与社区统一体。
2.体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同步的基本节奏,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有着最根本的因果关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对体育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作用,并由此制约着人类社会历史时期体育的内容、性质及其特征。
3.体育内容的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概念。体育内容是体育手段的重要体现,体育内容合适与否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考虑不同年龄的人应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体育内容。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开发适应性强、功能多的体育内容,以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人们形成坚持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习惯。
四、结果与分析
1.通过学校体育内容的发展历程、体育内容的必然性,可以看出体育内容的存在是有其存在的基础和客观性,与社会的发展同步,有着什么样的生活水平就有其同步的学校体育内容。因此,学校体育内容的改革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顽固坚持学校体育内容的传统项目。
2.体育的内涵说明体育适宜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的,新兴的体育项目也是适应社会而产生,学校体育不能拒之门外。不能单单认为竞技运动就是学习体育内容的全部,是学校的根本,对于不适应学生、教师、社会的体育项目不能不放弃或改革。
五、对改革下的体育教学的建议
1.体育内容的多样化。在达到体育目标的前提下,体育内容尽可能多样化,避免单一化,充分调动体育参与者的积极性,实现体育学习和锻炼效果最佳化。
2.体育内容的多元化。不同人选择不同的项目,身体运动范畴是广泛的,身体运动作为体育内容,根据它所能达到的体育目标可以分为:健身运动、健美运动、休闲运动、竞技运动、游戏。
3.体育内容的适应化。那些无益于学生的健康与锻炼,对于学生又没有多少趣味性的体育内容将改革或消失。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如网球、健美操、郊游可以适当进入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的内涵范文6
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读书理念也应该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也读书,也非常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但读书时关注的往往是教材、教参,摆放在案头上的“考纲”以及各种复习资料。教师读书常常与应对各种考试紧密捆绑在一起,而缺少了对学生发展的意识、生活意识和对人文情怀的关注。长此以往,教师的读书与专业化成长时时被一种功利性目标所干扰,教师与学生有共同情感体验的课堂也会变得黯然失色、毫无生气。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就成了空谈,教育也就脱离了自身的本真与内涵。
一、教师应该读什么
那么新课程下,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及怎样读,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呢?
1.应该读一读有关新课程的丛书
如,各地新课程教材、《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对话》《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等等。
2.要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特别是教育经典
你会发现,我们的一些思想和见识在这些经典面前简直就是沧海一粟。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和发展,那些经典著作的博大精深就像永恒的阳光一样照耀着教师的心田,孜孜不倦!
3.要多读一些滋养生命、温润心灵的书
古典的如:《论语》《老子》《诗经》;现代的如:冰心的诗集,杨朔、秦牧的散文以及雷锋日记等等。读这些书可以让我们充满智慧,提升我们的信念,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远离无谓的争斗,关注更本真、深邃的事物,把目光投送到更广远的天地。那些优美的文笔可以滋润我们的内心,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让我们用更豁达的心绪来对待世间百态和人生。
二、教师应该怎样读
明确了教师读什么,下一步就应该是怎样读的问题了。我认为读书不仅要广泛更要熟读、精读,即读书要反复咀嚼、反复玩味。古人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不同阶段读出来的味道就不一样。宋学家朱熹倡导读书之法时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意在强调读书既要熟读又要精思。
对于新课程下的教师来说,读书还要有创新。创新是当今时代的特征,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读书亦如此。爱默生说:“当心灵被劳动与创造所激励时,则无论阅读何书,每一页都会变得熠熠闪光,意蕴无穷……”所以,教师在阅读时也应“心灵被劳动与创造所激荡”,不能仅拘泥于古法,要敢于质疑,有“濯去旧见,以来新意”的精神,这样才能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