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素质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心理素质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心理素质培养

孩子心理素质培养范文1

关键词:教师的角色地位; 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91-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的快速提高,我们遇到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大好时期,学前教育由过去基础教育的基础,变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学前教育已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而《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颁布也进一步明确了幼儿教师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它把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做出了具体的规划,使广大教师有章可依。

幼儿园教师是以幼儿教育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她们的教育对象是0至6、7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都正处在从不成熟向初步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指南》中的教育目标,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启发引导,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内容:

第一,幼儿教师在自我实现中应扮演“学习者与学者”的双重角色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到底是用什么来教育孩子?是扎实的基本功?或者是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个人修养?实践证明,一个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能走多远,发展的有多快,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一个教师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仅仅是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赚钱的工具,那她想当一个优秀的、专家型的幼儿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例子,有一部分教师文化基本素质差,不注意学习提高,对人对事没有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眼光狭隘,目光短浅,即使她舞蹈跳得很好,美术画的多么精彩,专业文化素质再高,也充其量是一个工匠式教师,相反有一部分教师个人基本功可能不太好,但是很注意学习提高,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把幼儿教育事业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和梦想,在幼儿教育这个岗位上就会快速提升,一定会很快成长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所以,以后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试舞蹈、美术、普通话等基本功,更重要的把教师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等纳入到考试范围,可以设置一定的情景,专门来考验面试者,把注重教师的文化修养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才能使教师在幼儿教师这个岗位上走的更高、更远。在团队建设上,不仅要培养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从上至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团队,从而打造一流品牌幼儿园。

第二,教师应把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主导者的角色放在主要位置,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刚要》内容的有效补充,在《刚要》方针的指引下,《指南》把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各个年龄段的具体要求,它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未来竞争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一、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

“支持”从字面的含义来讲是给予鼓励和赞助。也就是就说,教师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要给予鼓励和适时的帮助。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尽量减少自己传授知识的职责,多把教育活动的空间留给幼儿,对幼儿的问题、困难,要敏锐的把握,对幼儿的想法和感受要倾听与接纳,这就要求教师不管是日常生活中各类习惯的养成还是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教师都不要用教师的权威去压抑孩子,去领导孩子,去让孩子一切活动都听你的指挥,而是创造一定的教育环境,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创造,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自己去寻找生命的支点”,教师在其中扮演的就是支持者的角色,而不是包办代替型或者是居高临下型。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提问:“老师,这是什么?”“老师,我不会。”我们往往听到的是教师语重心长的话语:“宝贝,我来帮你。”教师这个时候应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做一个幼儿活动中的优秀支持者,而不是机械包办代替型的角色。

二、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

教师要尊重信任幼儿,与幼儿平等交往,关注幼儿不同的需要,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

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幼儿,从心底去关怀、接纳每一位幼儿,尊重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把幼儿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与自己有着平等的权利和自由,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人”。其次是教师要倾听幼儿的心灵之音,了解幼儿的需要,及时地给予应答。其三,教师要解决好与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交流和合作的问题。幼儿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技能,自主地发展;教师也要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幼儿教师应扮演好“人际关系的艺术家”角色

孩子心理素质培养范文2

那么,学生数学心理素质有那些方面呢?

学生数学心理素质包括知、情、意等方面。知即为认知,认知的核心是思维。情即情感,它包括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动机、兴趣、态度及对数学美感的感受。意即意志,它是促进数学学习的动力,是取得数学成绩的重要保证。

怎样在高一、高二年级对形式进行高考数学心理素质的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提前接触高考题

1、在讲授新课时,可适当选择一些高考的容易题,讲解之前说明它是哪年高考的第几题。学生通过教师对例题的解答,感知高考题,消除对高考题的神秘感并形成条件反射。

2、在章节考试试卷中选用某些高考题,使学生体会在考场上接触高考题的感受,讲评试卷时特别强调高考题的背景、内涵、解法。让学生知道答题的失败和成功之处。

3、在黑板报上开窗口,对应每周所学的知识,介绍历年的高考题,,每次2~4道,一周一次,学生每天在教室里感受高考题,另一方面,学生边学新知识边用新知识解高考题,他们更能体会到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和成功的,更加坚定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念。

二、模拟大型考试仿真高考

1、时间上,把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安排成与高考时间相同(即上午9:00——11:00)顺序也相同(即第二天早上考数学)。调整好学生考试的生物钟,经过两年近十场大型考试,学生基本能适应这种时间,并能把竞技状态调整到最佳。

2、从试卷用纸、试卷编排、试题类型上仿真高考试卷,使学生把每次考试当作高考练兵。

3、从考场座位编排上实行单人单桌,并编写考号。答题时,要求在指定位置写上考号、姓名,使学生养成答卷的良好习惯,对违规的学生仿照高考扣分,以使塔吸取教训。

3、条件好的条件下,可采用答题卡,接近标准化考试。

4、做出详细评分标准,让学生参照评分标准互相判卷1—2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解题的每一步对得分的影响,培养学生每分必争,能得分不失分的品质。

三、培养坚强意志,树立冲击难题信心

高考中较难题的解答,是拉开考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难题的冲击是学生突破自我的重要途径,可采取兴趣小组讨论,有奖征答、无奖征答、专题讲座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还可以肢解解题过程,在组与组之间接力解题。对于只能解出一部分的同学要肯定成绩,及时鼓励,并和学生进一步探索,引导其朝成功迈进,一定要克服学生怕麻烦不做下去的缺点。解题成功后,要与学生共同分享快乐。

健全的人格、遇事不乱、处变不惊、败而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日常要做好家庭教育的慢功,慢慢培育孩子的心理素质,而不是高考临时抱抱佛脚就能取胜的。

应该说,考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教育不可或缺,这也需要平日里重视“以人格教育为主、以日常沟通和榜样影响为主要实现方式”的家庭教育。家长如果只注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平常不注意与孩子沟通,不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只等到高考关键时刻,才对孩子心理上的稳定百般呵护,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无形中也许对孩子产生一种压力,效果未必好。

同时,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更是不可或缺。应该说,素质教育的概念即包括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但“惟分”是举的倾向,仍然导致我们忽视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健康人格的关注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而家长、学校、社会各方形成的合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辛勤浇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养成健康的人格和遇事不慌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利于孩子在高考中正常发挥,更有利于他们在整个人生中获得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

因为,从宏观上看,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梯而已。走过这一步,也仅仅是个开始,今后人生中将面临的比高考要难的考试还有许多。也因此,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战场,今后路还长,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如影随形地陪伴孩子们走过一生。所以,要一以贯之,在高考后也要十分重视孩子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孩子心理素质培养范文3

    心理健康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孩子三至七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和必要。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为此他们拥有太多的爱,但有时“太多”也会变成孩子的心理压力。物质拥有量的过剩与情感、精神营养的不良会使孩子发展失衡。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良好的心理素质一般包括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个性的健全发展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耐受挫折的能力;能与周围人友好相处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与自信。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1、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自立、自主的品质对于在过份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个难题。家长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减少对孩子们的溺爱与迁就,从小培养孩了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附,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其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养观。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注重给孩子自主权,经常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并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一定的责任,允许孩子取得主动并且负起与年龄相适的责任。

    2、进行适当挫折教育

    家长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孩子在因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并通过家庭中宽松氛围营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客观、宽容、忍耐及和谐的心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与自信。

    3、培养孩子竞争能力

    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家长需从小对孩子进行平等竞争意识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赶超精神和自强不息意识,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成败,胜不骄、败不馁。这就要求家长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各种竞争,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的心态,让这会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

    4、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最基本的方式。未来社会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人们通过协作去完成,这就必须让儿童从小就学会与他人交往、协作。家长可引导孩子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处理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让孩子在不断的协调、适应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地相处与协作。

    5、培养孩子自我价值

    首先,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孩子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我们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便能达到的。另外,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让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办代替,那会让孩子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

    其次,对儿童的言行提出适度的评价,及时定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去接纳儿童的各种行为。家长不要吝啬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因为,成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自我评价。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要教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加以调整、改进。

    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影响

    家庭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儿童个性品质的形成影响巨大。教育研究发现,生活在民主和谐的家庭中,孩子文明自尊、勤奋好学,而生活在争吵不休的家庭中,孩子性情暴躁、行为放纵、自私、没有安全感。因此,父母应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家庭真正成为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

    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如同陌路人,处事自私,争吵不休,这样家庭的儿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系,形成良好规范。要相处和睦,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父母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样教人,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这才有助于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专横的封建旧规家庭教育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过分娇宠的教养态度,有求必应,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

    家庭的重大变故是孩子产生不良心理的重要因素

    家庭结构或经济状况的改变,由孩子的生活波及到心理,不稳定与不安全的情绪也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消极的影响。

    因此,让孩子正视现实,了解社会,对生活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是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做父母的面对生活的挫折和竞争的压力,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坚强、乐观、无畏的拼搏精神去激励自己、感染孩子,这样,生活变故的风暴才不会摧垮家庭的堤坝,家庭精神反而会在挫折中得以洗礼,孩子的个性也会从中得以成熟完善。

孩子心理素质培养范文4

关键词:心理素质;因材施教;家庭教育

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心理素质的高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性格品质的优劣、认知潜能的大小、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弱、内在动力的大小及指向。心理素质对内体现为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对外影响行为表现的优劣。良好的个性如:自知、自信、自强、自律、乐观、开朗、坚强、冷静、善良、合群、热情、敬业、负责、认真、勤奋等。

现在绝大多数少年儿童从小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炼,更未曾担当社会、家庭的责任,可以说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使他们心理的成熟越发地滞后,随之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诸如情绪多变、意志薄弱、依赖性强、自控力差、缺乏合作意识等。由此看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学科教学要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各种教材内容均不同程度表现出对人格的要求,它们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因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积极倡导情境教育、愉快教学、寓教于乐,在愉快中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二、心理素质教育要注重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心理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一般来说,优等生学习能力强,接受知识快,当堂就能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因此要加大课后练习的难度,解答问题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出发,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脱颖而出。对后进生的教育一方面要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和要求,允许反复,循序渐进,避免他们在学习上因受挫折而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在课堂内外应进行重点辅导,以表扬为主,不论是提问还是板书都要让他们能表现自己,逐步锻炼,增强自信心。

为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我在班里开设了“悄悄话信箱”,根据学生所反映的心理问题选择具体的形式进行心理辅导,通过教育、指导、启示,让学生的烦恼及时得到解决。

三、学校、家庭、社会要齐抓共管

心理素质的培养应通过学校的整体机制实施,不能只凭某一项活动和学习来完成。学校除了通过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以外,还要利用校、班、队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知识竞赛”“辩论会”“诗歌朗诵”、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生产劳动、军政训练以及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开拓进取、吃苦耐劳意识;在为社会服务的奉献中得到磨炼,提高社交能力,从而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责任意识;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关心、教师的可亲,促使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

孩子心理素质培养范文5

“正面鼓励,帮助学生战胜困难”是一种最基本的抗挫心理素质培养方式。可通过正面的鼓励,使学生直接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平时我对那些性格懦弱、厌学懒惰、意志脆弱的孩子,总是倍加爱护,帮助他们很快度过从家庭那个温床转入正常的学校生活的情绪波动期。我注意用师爱去感化他们,使他们对老师逐渐形成一种没有拘束的亲近感。我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对他们每一点小的进步就加以肯定,及时给予鼓励,消除他们的怯懦、恐惧和自卑情绪。当他们做事失败或受阻时,针对他们思想消极、心里恐慌、缺乏勇气、畏首畏尾的情况,我就主动接近他们,温和地与他们谈心,支持他们去战胜困难。我启发他们动脑筋,自己去想办法,鼓励他们尝试性地去解决困难。如果他们一筹莫展时,我就给他们以点拨,或热情地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和孩子们一起去战胜困难,从解决问题和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去消除他们的怯懦心理。在克服困难以后,我又当即向他们讲解.“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的道理,使他们懂得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能吃苦就能成功,从而增强了他们抵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力。

同时,为了预防孩子产生依赖老师的思想,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不失时机地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有目的地安排这些孩子独立参加经过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轻松项目,使他们获取成绩后产生愉悦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我当众表扬他们,让全班同学鼓掌祝贺,给他们以精神鼓舞,从而帮助这些孩子树立了勇于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增强了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胆量。

二、设置挫折、磨砺斗志

人为地设计一些如何克服苦难的训练项目,是一种积极的抗挫心理素质培养方式,能主动让学生心理素质在磨砺中快速培养起来。

有些孩子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养成惟我独尊、倔强好胜、骄傲自满的性格特点。在学校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喜欢打闹,好出风头,意志力较强。针对他们的特点,我注意挖掘其性格中好的一面,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争胜心和意志力,同时纠正其惟我独尊的骄气。为达到目的,我利用班会或智力竞赛或体育比赛等活动,有意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内容,让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参加,在参赛过程中使其受挫,观察他们在挫折面前的态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不服输的,有股倔强的设法取胜的劲头,对挫折有较强的抵御能力。面对他们的失败和受挫,我借机指出,学海无边,知识无限,给大家讲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以消磨自满者的骄气。接着,我表扬这些同学敢于克服困难,顽强奋斗,争取成功的表现,让孩子们为他们做过的努力鼓掌祝贺,鼓励他们从失败中积累经验,使他们懂得只要顽强奋斗,就会达到目的,取得成功。从而对全体学生也同时进行了活生生的抗挫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抗挫心理素质。

三、在教学中渗透抗挫教育

在教学中渗透抗挫教育是很随意的心理素质培养方式,只要教学过程中有可以发挥的素材,都能随时把握运用,通过在教学中点点滴滴的诱导和持之以恒的教育,对学生抗挫心理素质培养起一种加强作用。

抗挫教育应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这对小学生养成抗挫的心理素质极为重要。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素质尚未定格,有极大的可塑性。如何施教,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抗挫因素去引导学生敢于克服困难,使他们慢慢地形成坚强的意志力、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培养小学生抗挫心理素质的主要环节。

孩子心理素质培养范文6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素质 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朝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各学科教育中熏陶,渗透。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风气,教师要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把孩子培养成心理素质健康、健全的人才,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学会社交技巧,把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

        一、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重要性

        1、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他们学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为个人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才能与社会保持一致,所以要防止不道德行为的出现就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2、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现代教育要由传统的教育改为启发式的教育,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要做到这些观念的转变,首先要从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出发,使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在行动上的自觉性,使学生在追求中不断进步,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3、有效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分看重学习,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忽视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出现情绪紧张,焦虑,恐惧的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都要给予心理方面的指导,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的可行方法

        1、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理

        自信一小步,成长一大步。一个有自信心的人,才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坦然面对生活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树立伟人榜样。通过认识自我培养自信,给小学生讲一些伟人的故事,比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等等,使学生树立顽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2)能力锻炼。通过挑战自我培养自信,比如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让学生自己做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锻炼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3)培养集体观念。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作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工作。让学生明白荣誉凝聚着全班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让学生知道他是集体中的一份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

        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场所,也是学生交往,娱乐,成长的场所。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多举行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激发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有集体归属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心情的好坏对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对身心健康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保持良好的情绪不但能提高人体的各种活力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逐步培养学生宽阔的心胸和豁达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情商、坚强的意志,鼓励学生敢于展现自己

        情商即情感智商,情商的高低是对自己情感,情绪等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挫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若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对待,必定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后果。这样不仅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还会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危害身心健康。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恢复自信,使其朝着我们预定的方向发展。

        每个人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然而通向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只有那些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事实证明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不仅与智力有关,更取决于坚强的意志。能否具有丰富的人生,取决于心理素质,看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人生目标。培养坚强的意志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让他们树立崇高的目标,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使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很好的实现。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接受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平常多举行一些文艺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展现自己,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体现。

        4、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注重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通过阅读书籍,举办一些文化活动,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快乐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2)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创建各种活动情境在行动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5、教师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首先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生活中勇于表现自我,并适时提供一种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