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科技创新 大学生 管理模式
教育部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校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工作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通知强调“充分认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一直是我国优秀的教育思想传统。作为当代大学生,书本知识固然很重要,当然我们更需要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提出“新常态”,其中支撑引领新常态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在科技创新方面,“旧”指科技创新参与人数少,与市场商业联系不紧密;“新”指科技创新参与人数多,创新点往往可以成为商业发展点,创新与创业的联系更多。近年来,全国每年有一千多所学校近百万大学生参加理工科类科技创新活动。
1、二本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在英文中创新和创造不同,发明和发现不同。从学生层面讲,所谓科技创新,就是通过课本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发现现存事物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通过自己动手改造事物,这是创新的第一小步。
金陵科技学院历来重视专业实践过程,理工科学院学生在近年的全国高校机器人大赛、三菱自动化杯、西门子大赛、亚龙杯智能建筑大赛等专业大赛中,刻苦努力,勇于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科类学院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赛等创新活动中也表现突出。
1.1.1 2014年金陵科技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参与类型情况
图1 2014年金陵科技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参与类型情况
数据显示,由于金陵科技学院是一所工科二本院校,学生参加工学类比赛较多,而偏文科类比赛较少。此外,由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工科学生普遍科技创新意识比文科更强。
1.1.2 2014年金陵科技学院科技创新――专利参与情况
专利就是发明创造人或其全力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
截至2014年,金陵科技学院学生专利申报情况如下:发明专利占总申报成功专利2%,实用新型专利占39%,外观专利占59%。可见,大学生已有专利意识,但发明专利很难达到,而外观专利太多,这反应出很多大学生专利知识缺乏、创新思路狭窄、研发动力不足、维权意识薄弱,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①
1.1.3 金陵科技学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情况
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情况与所接受的教育有着明确关系,而要想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势必需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相结合。
金陵科技学院的课程主要分三类:
1、完全理论课: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
2、理论实践相结合(实践环节比重较低):如思想政治课程、部分专业课。
3、完全实践课:微机接口与技术、计算机建模与仿真等,在实验室完成学习,而这类课所占比重较少。
专业课的开设,由于实验室条件、课时限制等原因,实践环节的比重不够高,更偏向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对这门课学习感觉吃力,上课心不在焉,进而降低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而实践教学可以多方面发现学生特点,培养方向更明确。
1.1.4 2014年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科技创新参与情况
图2 机电工程学院2014年学科竞赛奖项等级统计
图3 机电工程学院2014年学科竞赛获奖人数专业分布
图2显示,在参与竞赛人次中,大多数同学或团队能拿到二等奖或三等奖,而只有极少数同学或团队拿到一等奖。
图3显示,由于专业不同,参与的学科竞赛类型、人数不尽相同。
2、原因分析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而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在大多数理工科学院,不同的专业男女比例不同,而且各个专业科技创新的创新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活动经费也不同。加之,不同专业对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不同,致使各专业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参与的人数、获奖情况产生了较大差异。
2.1 性别差异
图4 金陵科技学院男女比例
总体来看,金陵科技学院男女比例较为协调,而在理工科类学院男女比例失衡状况普遍存在,金陵科技学院理工科类学院男女比例可达6:1,因而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男生占主导地位,加之女生的性格偏内向的因素,致使很少女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通常女生的性格多内向、文静,更喜欢阅读书籍、网络等媒介,内向的性格使之接触的事物较少。而男生性格豁达,善于交流,喜欢在实践操作中探索事物并发现事物中的问题。
2.2 兴趣差异
在生活历程中,虽然同时学习着课本知识,但不同的成长环境造成潜移默化中接受到的思想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的同学对科技创新感兴趣,愿意参与其中,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自身能力;而有的同学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参与科技创新仅仅是为了名与利,为了让自己的简历更加美观,这种心理参与科技创新并不能充分调动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反而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而更有同学认为,科技创新与自身无关,进了大学不需要再去拓展这方面知识,只求安逸不求进步,他们认为大学生活是无忧无虑的最轻松的,每天漫步于学习、社交、娱乐、旅游等。
2.3 重视程度
学校、学院、班级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参与科技创新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以实验室为中心。首先,学校科技创新体制还不够完善,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足。其次,学院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宣传科技创新活动,没能调动广大同学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去。再者,一个班级的科技创新氛围也决定了本班级参与科技创新人员的多少。此外,部分学院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没有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解决方案
3.1 性别差异
通常情况下,在校女生的笔试成绩高于男生的笔试成绩;而在实践实验中,无论是领悟能力还是操作速度往往与男生相差甚远。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学科竞赛是一个团队,这就需要团队成员明确分工、相互合作。因而,可以组建由男女生构成的科技创新小组,由男生带动少部分女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随后,再根据女生之间的联系,女生继续带动周围女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3.2 学科差异
对于一些综合性比赛,如创新创业大赛,学校要合理安排相关部门做好分配工作,倡导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组团报名,从而更好地完成科技创新比赛项目。
每位团队成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对于负责的项目工作负责到底,而不是遇到问题时把事情推脱给他人,时刻牢记团队精神,明确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及时与他人沟通,吸取他人的经验,了解遇到的问题,使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此外,综合运用网络技术,采用多渠道、多手段,及时汲取新知识,提高科技创新质量。
3.3 兴趣差异
一些同学由于个人兴趣爱好,通过一些科技社团加入到科技创新团队,然而半学期过后本来一百多人的社团可能也就剩下几人能坚持到最后,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去。
一方面,大学生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己的喜好,如果想在科技创新中有所作为,首先应对科技创新方面很有兴趣,兴趣是学习新事物的源泉与动力,也是学习事物的良好导师,是迈开步子前行的第一步。
另一方面,明确自身专业学习及未来就业状况,学以致用、增强实践能力是二本院校学生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这些能力无疑是课本中学不到的。
3.4 重视程度
(1)加快教学体制改革
科技创新以学生为主导,在学校的学科设定方面,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课堂互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学校也可以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及视频宣传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了解。
(2)完善科技创新体制
学校应进一步认清形势,继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制,构建全国大赛、省级竞赛、校级竞赛、院系级竞赛“四位一体”的竞赛体系②,选拔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为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促进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互帮互助、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氛围。
所谓科技创新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创新制度体制,创新制度体制包括学生科技创新小组,以及鼓励同学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一些制度。
②完善的师资队伍,其意旨在通过教师科技创新团队带动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工作。
③充足的科技创新活动经费,如果这方面完善的话,可以保证一大部分同学有勇气来参与科技创新,而不是害怕在科技创新中搞砸。
为提高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金陵科技学院积极推进大学生开放实验室平台建设。依据大学生开放实验室构建目标与原则,建立了专业开放实验室,从开放机制、培养机制、经费以及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探索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增强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需要选拔实验室助理,结合报名学生个人情况及现场投票情况,通过公开公平工正选拔,决定每个实验室的实验室助理组长及小组成员。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旨在通过个人及团队的力量,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去,从而为学院学校建设贡献出个人的力量。实验室助理中会选拔一些女生,虽然很少,但也体现了学校逐渐对女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加以重视。通过实验室助理“以个人带团队”的效应,带动一些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女生积极参与实验室的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另外,学校可通过开展了一些“科技创新 智慧校园”的校内科技创新比赛活动来促使大家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学院也通过课程设计出比赛的活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另外,实验室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必备场所③,因而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更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对整个高校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4、结束语
大学生要想提高自我推销能力,在拥有良好心态的同时,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每个人都在追求一些东西,却也在追寻的途中丢失了一些东西。人如长江、黄河,有些人一开始就可以如长江般开山辟地、气贯长虹,内心始终清楚目标、不断前进。而有的恰如黄河,混着杂念,而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气势。正如科技创新活动,有些同学怀着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成绩。而有些同学没有端正心态,在参与比赛中遇到一定挫折,就陷入懈怠、迷茫。总之,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于科技创新活动,应该正确认识、摆正心态、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高永军,冷树伟.论大学生专利意识教育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3(4)
个人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2
演讲是阐明事理或抒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演讲同时也是一种对自身沟通能力的提升。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科技创新三分钟演讲稿范文合集,供您参考学习。
科技创新三分钟演讲稿范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对于科技,每个人都不会忽略它的存在,科技的馈赠无处不在,科技的贡献随处可见。
从蒸汽机的出现开始,科技就来到了地球人的身边;从电灯泡的问世起,科技就进入了人类的日常生活;直到苹果的掉落被牛顿发现,科技就在整个领域内迈出一大步。
因为有了科技的存在,才有了人类今日的辉煌。
如果有一天,没有电灯的光亮,人们将终日为看不见而发愁;没有了煤气的火花,人们将会继续为生吃食物而不消化;没有了石油的马力,人们将会为畜力的缓慢而心急;没有了手机的便利,人们将会为飞鸽传书的不隐蔽而担忧;没有了轮船的快捷,世界人民将会无法沟通与交流……所以,我们离不开科技,我们都应该留心发现及科技的发明心存感念。
不过,就现在的科技对我们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加应该注重创新,来完善现存科技的不足。
就像电脑,只要稍稍不注意,保存在电脑上资料就会泄露,从而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还像空调,虽然它给人们带来的夏日凉、冬日暖很是受人推崇,但长期使用,则会在身体内埋下病根;再者说太阳能,虽然名字一听就离不开太阳,但如果真是这样,也是不够完美的,因为在冬天,太阳几乎不露脸,所以就没有热水可以洗澡……
所以,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虽然许多人们都已享受在现在的科技之中,但如果不去创新,不再去发现,人类依旧是落后的。一种花,一种草,一个好习惯,一件日常琐事,只要你用心感悟,就会发现他们和科技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创新科技的责任。
科技创新三分钟演讲稿范文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创新,起源于拉丁语。它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而创新这三层含义都与科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先从更新这一含义说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我国的回力鞋就是体育界的选择。可是由于创新不足,在“洋品牌”大举进军国内市场时,回力一度消沉,逐渐远离一线商圈。后来,回力公司发现了这一原因,便一头扎进创新中。他们针对橡胶底鞋闷,易产生脚臭这一特性,找到了一些除臭防菌的方法,使产品有了抗菌防臭的功能。从而使回力重回一线商圈。所以创新与科技是相辅相成的,科技离不开创新。
我们再从创造新的东西说起。比如说苹果公司,他们使世界改变了样子,这些成就靠的也是创新。例如平板电脑,传统的电脑都有主机、鼠标、键盘等一些配件,所以电脑不方便携带。苹果公司发现了这一问题,便绞尽脑汁,努力创新,终于发明了平板电脑。这种电脑小巧玲珑,携带方便,而且没有主机、鼠标、键盘等一些配件,全部依靠用手触摸触屏完成操作。这个发明就直接使世界变了样。现在基本上每个人出行时,都会带平板电脑,使随时随地使用电脑成为现实。所以创新与科技是相辅相成的,科技离不开创新。
再从改变谈起。我认为人类发生的的改变都源于三次工业革命。这三次革命是人类社会从落后的纯手工制造物品,变成了先进的用机器制造物品。使人类社会革命变得先进发达。所以创新与科技是相辅相成的,科技离不开创新。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因没有创新,而落后的实例。
诺基亚,这在以前是一个相当响亮的招牌,它曾是手机行业的领头羊。可是由于它不注重创新,所以在苹果公司推出一系列高科技电子产品时,它被挤下了领头羊的位置。所以创新与科技是相辅相成的科技离不开创新。
同学们,创新是今后发展的必备,品质,让我们学会创新,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让祖国的科技与创新永远屹立在世界之林。
科技创新三分钟演讲稿范文三
敬爱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一谈起“科技”、“创新”这样名词,很多同学都会感觉自己距离它们很遥远,其实不然。在当今的大学时代,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精神不足确实是当前人才培养质量最突出的问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的大学正在努力地创造更好的条件和人才培养机制,来让大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动手、接触社会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而作为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我们只要正确的认识这个问题,去努力寻找锻炼自己科技创新能力的机会,那么“科技”、“创新”这样的名词就不会感觉遥远了,下面我把自己在博创两年多的经历拿出来,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分享到点什么。
在我看来,像创业计划大赛这类大型的注重创新精神培养方面的比赛是很锻炼人的,所以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学弟,将来能够抓住参加这样的比赛的机会,去好好锻炼一下,即使将来你没有取得成绩,但是只要你坚持做下去的话,从过程中,你也会得到很多的。
在大学时代,能够供我们选择的发展空间很多,比如说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尤其是几乎涵盖大学生所有课余生活的众多社团,但是想在社团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体会到乐趣,我们不能仅仅只为了完成部长交给的任务,而是要真正参与到活动的组织策划中去。在上个学期末,学校组织的“闪耀建大”优秀大学生及其群体寻访中,博创科协成为学校仅有的五个获得“追逐梦想之星”称号的集体之一。
风风雨雨,博创科技协会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2008年已经是协会成立的第十个年头。有道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各位08级的学弟学妹们,很高兴你们其中的一百多人选择了博创,你们先于别人抓住了一个提高自己社会竞争力的机会,试着去做博创的力量吧,博创会给你提供机会,但是抓住与否还有取决于你们自己的努力。在座的还有很多人不是博创的会员,不过博创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大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你们,博创随时欢迎你们其中热爱科学的有识之士的到来,博创的机会更是留给有激情、有梦想、有准备的你们。
借这个机会简单的和大家分享这些,总结我的观点:我认为科技、创新其实并不像想象中是那么复杂、遥远,善于观察、勇敢的抓住任何机会,你就是一个科技新星。希望大家今天能有所收获!谢谢!
科技创新三分钟演讲稿范文四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什么是科技?所谓科技,百度说就是科学技术的简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学技术,这将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往小处说,其实是指在现有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盼望过上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如今,这都已变成了现实,科技就在我们身边。
科技就在我们身边,不是吗?科技创新是城镇的变化,是我们创建新型科技社会的一个缩影,来看看我们塔山镇吧,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宽阔的公路上车水马龙,各种车辆川流不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现在坐在电脑前,通过互联网来了解菜市行情;我们这些小学生打扮得大方、漂亮,也更加活泼了;家用电器日益增多,蒲扇也光荣“下岗”了;工厂里一切都是机械化设备……
科技就在身边,不是吗?以前,我们乡镇一到晚上静悄悄的,没几个地方是亮着路灯的,街上的店面也几乎不开,可是现在呢?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大街上,商店照常营业,顾客依旧不少,再看看那纵横交错的马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大大小小的广场上,有人在跳舞,有人在散步,五彩的霓虹灯加上车鸣声、舞曲声、欢笑声,构成了一曲祥和的月光进行曲,还颇有一番大城市的感觉呢!
科技就在身边,不是吗?在我家里,爸爸妈妈都是做生意的。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进货都是跟大客车去,夏天,十分炎热,冬天,十分寒冷,每次回来都很辛苦。可是现在好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爸爸买了辆新车帮妈妈进货,让他们减少了许多的辛苦。听妈妈说,他们还想再开二店、三店呢!爸爸妈妈的生意做大了,我家的收入也高了。以前我们家的二居房,几十平方米,每次逢年过节的,家里一来人,就站不下了,十分拥挤。可现在已经变成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宽敞大房了,就算来再多的客人,也不会为房子小而发愁了。
科技就在我们身边,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起就胸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点点滴滴做起,奋发学习,把自己锻造成一块有为的好钢,把我们的社会建设的更加美好吧!
科技创新三分钟演讲稿范文五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然吹响神州,科技创新,技术创造的时态已然蓬勃兴起,发展新动能,培育新产业的目标已然深入人心,改革旧机制,创造新业态的趋势已然引领潮流。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航天技术到卫星导航,从量子科学到核电技术,从网络技术到基础设施,从航母下海到深海探测,从克隆技术到转基因食品,各类技术创新的捷报频频传来,各科技创新的成果源源涌来。而这些辉煌的成就,伟大的变革,无不让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无不让世界倍感惊奇和惊艳!
不过不可避免的是,最近几年,对于技术创新究竟是福还是祸,人们一直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当然,不同的人对这个敏感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就我个人而言,技术创新在新世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始终认为,技术创新对我们来说是一大福音。
首先,技术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无论是在交通方面还是在通讯方面。例如,以技术创新为依托,现代通讯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现代通讯技术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智能手机作为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人们也渐渐习惯于以这种便捷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和信息搜索。
其次,技术创新在农业方面,尤其是在转基因食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不得不说转基因食品就像是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因为这是人类历最伟大的生物技术创新。例如,对于植物和动物来说,转基因食品摆脱了四季限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作物产量,打破了地域限制,破解了物种障碍,因此,我认为,转基因方面的技术创新是新世纪的重大突破。
最后一点,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不懈动力和强大支撑;技术创新已然成为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活力。例如,阿里巴巴集团通过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而且渐渐的扩大了经营规模,慢慢的囊括了不同行业,直到今天,我们每天都在和阿里会面,与支付宝见面,与淘宝邂逅,与马云爸爸打交道。
个人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新型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中图分类号: S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22
前言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农机技术推广已经不再采用传统的集体统一组织形式,农民个体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农机化数量不再是技术推广的重点,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开始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1 完善政府相关的法律手段
由于我国已经认识到农业生产对于社会总体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先后颁发了一系列与农机技术推广相关的法律文件,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业机械化促进法》、《科技进步法》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农业自身的发展,现有法律已经不能够全面的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强制规范,其监督力度和执行力度都受到挑战,所以现阶段国家应逐渐完善其相关法律制度,利用强制性的法律手段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保驾护航[1]。
2 建立双轨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双轨多元化推广体系主要指推广主体突破传统政府单向主导模式,转为政府官方与民间组织共同进行,由于推广主体类型得到扩展,其推广主体的具体形式必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政府主导的农机科研机构外,农机企业、农机协会、农机户等都可以加入到农机技术推广的队伍中,政府的经济扶持不再成为农机技术推广的唯一动力,民间主观上对农机技术的支持和接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推广的速度和效率[2]。
3 强调多渠道农机技术推广投资体系
农机技术推广投资体系实际上就是通过融合推广过程中各方面的资金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在省级范围内推广的过程中要积极拓宽其推广经费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例;在研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供求关系,调动企业、个人对科研成果的兴趣,从而注入相关研发资金;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明显的农机站推广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租赁公司等组织形式以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改善推广资金不足的现状,资金充足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基本保障,单纯依靠国家拨款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满足灵活推广的需求,所以建立投资体系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4 打造农机科技创新基础和创新机制
农机科技创新并不是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职责,而农机科技创新是农机技术推广的基础,是其推广的主要内容,现阶段我国农机科技创新主要由农机科研院所、农机龙头企业和农业教学单位完成,所以要推动农机科技创新就应该对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其实施创新的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升级,创新积极性得到调动,而且为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要注重对其激励机制、产权机制等相关运行机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保证创新工作顺利进行。
5 不断完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的制定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机技术推广的实施质量,是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由于农机技术推广的实施者是人,所以运行机制要针对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从人事、薪酬和奖励3个方面着手,在人事方面要实行聘任制,根据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程序设置相关组织机构,并根据机构职责选择具有相关能力的员工;在薪酬方面要选用底薪+绩效的薪酬结构,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而且可以调动员工的推广积极性,主观上推动农机技术推广进程;在奖励方面要起到调动工作氛围的作用,通过对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的奖励,使所有参与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以农机技术推广的大方向规范自己[3]。
6 加强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机技术推广以政府为导向,强调推广组织的集中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推广队伍自身的主动性,使其忽视对自身知识的扩充和更新、农机技术掌握情况也并不理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市场机制作用下,对推广队伍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时代需求必须加大推广队伍建设力度,不仅要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使其知识结构得到更新、文化层次得到提高,而且要通过创造更好的环境、优化薪酬制度等手段吸引科技人员或农机企业家加入到推广队伍中,使推广队伍更加专业化、规范化。
7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农机技术推广方面职能逐渐被削弱,农民从传统的被动地位逐渐拥有了掌握农机技术的主动权,这是农民对科技重视程度逐渐加深的表现,更是社会发展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夏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个人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4
随着人类向21世纪的迈进,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一一知识经济已经初露端倪。经济学家们预言,以知识为基础,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分配)及应用(消费)的知识经济将在21世纪占据主导地位。
知识经济社会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已渐成共识。为了掌握知识经济的主动权,各国纷纷行动起来,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抓紧制定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其中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就是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国国际竞争力最关键的因素。而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又直接取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程度。90年代以来,美、日国际竞争力的逆转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曾以技术立国取得辉煌经济成就的日本,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增长减缓,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多数科技领域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注重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重的欧美发达国家,相对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特别是美国,据其国家竞争委员会称,美国在27个关键技术领域中取得了24个领先地位;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也显示,美国国际竞争力已明显领先于日本。这正是美国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强劲经济增长势头的根本原因。面对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日本已经认识到其国家技术创新系统的局限性,调整国策,提出了“科技创新立国”的口号。其他许多国家也都制定了相应的科技发展战略,大幅度增加了科技投入。
知识经济浪潮汹涌而至,对于尚未实现工业化的中国来说,既是一个实现跳跃式发展,赶超发达国家的难得机遇,又是一个比任何时期都更加严峻的挑战。如果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不对知识化予以充分的重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我国政府已着手研究和制定一系列战略措施,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目前,中国的创新能力与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而且近年来还有拉大的迹象。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开发管理学院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报告,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近年间有所提高,但中国的科技竞争力却明显落后。1996年,中国gdp排在世界第7位,而科技国际竞争力排在世界第28位,是中国国际竞争力8项指标中唯一连续滑坡的指标。中国的研究与开发投入总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1995年中国研究与开发总投入(r&d)占gdp的比重仅为0.5%,而这其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又仅为6.1%。中国企业科技投入所占比例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整个国家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效率不高。此外,与教育有关的各项因素,如教育结构、劳动力特征、劳动态度、合格工程师的可获得性等均排在倒数5位以内。可见,要发展中国的知识经济,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也努力实现知识化,必须建立和逐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唯其如此,中国的“九五”计划、2010年远景目标、下世纪中叶赶超中等发达国家的宏伟蓝图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二、税收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申的作用
根据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骨干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立科研机构(包括国家科研机构和部门科研机构)以知识创新为主,同时进行知识的传播和转移;企业以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为主,同时进行知识传播;高等院校以知识传播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主,同时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转移。政府的职能将从目前的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促进各部门间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主。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和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和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是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税收作用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着力点主要在创新资源(人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等)、配置和创新制度的建立上。
(一〉运用税收工具筹集财政资金,为国家直接支持国家创新体系提供财力基础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税收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要而筹集的,并且应该用于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支出。作为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生产要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的性质,且愈接近于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其公共产品的特性就愈明显。这正是政府介入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体系,并在其中承担主导作用的最主要的理由。由于接近于纯公共产品的基础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及知识和信息基础设施、知识和信息传播网络等的提供属于市场失效的范畴,所以应该由政府来提供。运用税收手段筹措资金,通过预算拨款的方式对国立科研机构、科研型高校的基础性研究和战略性研究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给予直接的财政资助。我国目前科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财政支持乏力,主要原因是国家财政基础薄弱,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均寻求财政支持,给财政支出造成很大压力的情况下,要大幅度提高政府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除了应该坚决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科教的支出比例外,另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进一步完善现行税制,加强税收征管,严格税收执法,减少税收流失,增加税收收入,为国家支持科教提供尽可能充裕的财力基础。此外,还可以考虑改现行的教育费附加为科教发展特别税,专款专用,为国家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财政资金。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不少先例,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如匈牙利的“科技基金税”、韩国的“教育税”、法国的“学徒和培训税”等。
(二)运用税收政策,激励企业逐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力军
在国家创新系统中,企业创新系统是国家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系统的核心。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企业担当着国家创新体系主力军的角色。美国全国用于研究开发(r&d)的经费和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中,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71.10%和79.40%(1993年);法国分别为66.10%和66.80%(1995年);日本分别为66.10%和61.60%(1994年);韩国分别为72.80%和50.40%(1994年)。而中国1995年两项指标仅分别为3l.90%和39.09%。另据统计,1994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投入占当年产品销售收入的1.3%,而发达国家的科技技人一般占其销售额的3%,高技术企业则为5%以上,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则达到10%,有的甚至在20%以上。我国企业创新系统不健全,科技投入不足,科研机构和人员短缺,创新能力薄弱,严重影响了我国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现过程。因此,重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最主要任务,就是重塑国家的创新主体,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建设企业创新系统,使企业真正成为国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税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措施主要有:
1.确定适当的总体税负,为企业投资技术创新、谋求长远发展留有余力。
若总体税负过高,会使研究与开发机构或企业失去科研的动力和能力,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创新活动。应该说,美国90年代以来的经济持续增长与其80年代的两次以减税为基调的税制改革是密不可分的。当然,过低的企业税负也会使国家职能不能正常发挥,从而破坏社会再生产的外部条件:并且,过低的总体税负还会使企业轻易地获得大量利润,感受不到发展科技的压力,这同样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
2.制定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措施,合理分担企业科技投人的成本和风险,增加科技投入收益率,形成良好的税收激励创新机制。
高投入和高风险是科技创新的两个主要特征,而且这种投入和风险还有不断提升的趋势。如何重建政府科技创新成本勾风险的分担机制,是知识经济在源头环节面临的严峻问题。笔者认为,虽然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比科学的、理论的知识具有更多的专有性质,创造者对之拥有某些专有权益,但技术进步的外部效益还是相当明显的。因此,政府对企业r&d投入的税收优惠,与其说是对企业的一种份外恩惠,不如说是对企业创新成本和风险的一种实际分摊。政府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应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1)对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准予当年税前列支,或允许对当年新增的研究开发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税额扣除,甚至还可以采用类似澳大利亚的做法,允许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按实际支出的150%在税前列支,加大激励力度。(2)建立科技发展准备金制度。对有发展科技愿望,但经济实力不足的企业,允许按销售(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发展准备金。该项资金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用于研究开发、技术革新和技术培训等方面,逾期不用,应补税并加收利息。(3)推行快速折旧政策。对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以及科研用房等固定资产允许加速折旧。(4)完善亏损结转办法。对科技投入亏损可以允许一定期限的前转,即退还一部分以前年度已纳所得税款。高风险的科技投入,由于其科技投入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而失败就谈不上今后产生收益,因此,仅允许“亏损后转”对其意义不大。因此有人认为所得税加剧了科技投入的风险。为了减缓这种风险,笔者认为,允许亏损前转,对非新办企业来讲,可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5)对“中试”产品免税。一项技术创新通常要经过课题立项和实验室研究、开发研究(即中间试验阶段)、产业化或商品化3个阶段。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中试”阶段,由于投入多、风险大,常常是企业界和科技界都不愿涉足的“无人区域”,需要政府进行协调,如直接资助建立“中试”基地等。在税收政策上,对“中试”产品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和所得税也能起到一定的鼓励和支持作用。(6)对科技成果转让免征或减征营业税和所得税。此项优惠,对研究单位来说,可以增加科研收入;而对科技成果的使用单位来说,则可以降低科技成果的使用成本,因此,对技术市场的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着重要的意义。(7)对科技成果使用实行税收优惠。企业不但是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同时也是知识应用系统的核心,因此鼓励企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也是使其成为创新体系主力军的重要一环。税收优惠政策可采用如对新产品免征增值税;对购买无形资产的特许权使用费支出允许当年税前列支,对科研单位和企业购进先进生产设备,允许其进项税额从其销项税额中抵扣等。需要说明的是,按增值税原理和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国家的做法,这原本谈不上税收优惠,但在我国尚没有条件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暂采用税收优惠的形式,先对科技行业中用于科研的研究设备和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的进项税额予以抵扣。总之,政府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措施,应该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形成多税种、多层面、多手段协调作用机制,当然对这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还应该进行成本一一效益的分析,并使之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运用税收政策,鼓励社会对人力资源(本)的培育和开发
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而一切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又最终取决于人,取决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如果说,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那么,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本)包括具有熟练技能的人员、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员、创造型科研和教学人员、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等则是创新的灵魂,是构筑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根本。建立以教育和培训系统为核心的国家知识传播系统的宗旨,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最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在内涵、外延和时间上都将被拓新。除了强调正规的学校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和作为知识传播系统核心的高等教育外,还要大力加强职业培训,逐步健全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制度,促进各类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与技能提高,以适应不断创新的需要。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同时也要利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企业、个人及社会各界对培养和开发人力资源(本)的积极性。
税收方面的激励措施主要有:
1.鼓励民间办学的税收政策。
鼓励民间办学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条重要途经,在我国现阶段财政困难、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投资兴办的各种学校和培训机构,可对其营业收入和所得予以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2.鼓励社会捐资办学的税收政策。
对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向教育培训机构和科研机构的捐赠,准予其按实际捐赠额在企业或个人所得税前列支,而不必设置允许税前列支的最高捐赠限额。
3.鼓励企业对在职职工培训的税收政策。
为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企业培训职工的任务日重。适当提高允许税前列支的职工教育费用的计提标准,已显得十分必要
4.鼓励个人对人力资本自我投资的税收政策。
个人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负企业所得税税式支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0)09―0079―06
国际社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关键则取决于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可见,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反映了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实力。于是,激励自主创新也就成了全球各国政府的主要发展战略。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已居于主体地位,企业自主创新的竞争力体现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综合集成,而政府则在自主创新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推行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各类公共政策。但目前,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投入不够,能力不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桎梏,也是阻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突破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瓶颈,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把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转变为中小企业的“自主行为”,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目前所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拟在剖析企业自主创新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共性特征,并进而提出更加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建议。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特点
1.企业自主创新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即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首先,自主创新具有非竞争性。一方面,自主创新是纯粹的企业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自主创新的成果又可以分为两部分:自主创新产生的实物收益归自主创新者――企业所拥有,而自主创新的知识部分却为社会所获得,同时具有规模效益递减的特征。因为自主创新者―企业对科技知识产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而且科技知识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其他人增加消费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自主创新的企业要阻止局外人免费使用该项成果。即使可行也是非常困难的。科技知识产品的消费与其他共用品不同的地方,在于知识的使用和消费不仅不会使知识损耗减少,而且还会使知识增加。许多科技知识产品被推广应用,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社会成员共同分享。其次,自主创新具有不完全的排他性。尽管国家建立了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即通过制度安排来把其他人对技术进步的消费排除在外,以保护创新者的利益。但保护期有时限,一旦保护期结束,自主创新成果仍然会成为共用品,为社会共享,具有共同收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从而使自主创新同时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保护期内,技术的使用在给发明人带来高额收益的同时,也会促进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或工艺水平的更新。这样,创新的这部分利益不可避免的外溢了。这部分外溢的利益需要得到相应的补偿,当受益对象不确定、补偿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时,自主创新者自然把目光投向了政府。如果政府没有激励机制,由于企业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就没有积极性去投资代价高昂的自主创新活动,进而导致对全社会非常有益的创新活动出现严重不足。
2.企业自主创新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特征
纯粹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外部性问题,具有很强外部性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政府的干预。特别是许多基础科研项目,社会效益大大高于企业收益,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企业付出的自主创新成本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得到充分的补偿,以致缺乏参与此类活动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创新的成果为全社会共享,创新企业获得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前所述,由于企业的研发具有外溢效应,企业收益低于社会收益,竞争性均衡增长率低于社会最适增长率,企业的创新水平低于社会最适水平。溢出效应就是外部性的表现形式。由于出现不创新的企业可以免费获取信息的搭乘现象,所以中小企业更乐于采用技术模仿而非自主创新战略,于是企业自主创新就会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少,不可避免地就出现了市场失灵现象。可见,自主创新的溢出效应虽然一般是正效应,但却会导致“奖懒罚勤”的效果。
3.企业自主创新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特征
因为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自主创新的成功要求企业保守技术秘密,但为了满足自主创新筹集资金的需要,企业又不得不向出资人详细描述自主创新项目以及市场前景,即使企业想让出资人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也会遇到信息表达上的困难。在金融市场上,作为资金使用者的企业在企业经营方面掌握更多的信息,他们有可能运用这种优势在资金的获取、资金的使用方面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他们承担过多的风险。资金的委托人如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降低资金的委托风险,在决定提供资金前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物力来评估企业财务及信用状况以及科技项目的未来前景。而对科技项目前景的预测,对金融企业来说存在着弱势。在资金提供后,金融部门又需要加强监督力度以防止不对称信息所产生的道德风险,由此导致交易成本增加。结果是无人愿意给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资金或者企业要承担过高的财务成本。
4.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具有很高的风险特征,包括一系列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
技术创新能否成功,创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能否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市场的容量能否足以弥补前期投入并能赢利等不确定问题都是企业所必须面对的。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裂都会导致企业自主创新投资的失败。所以,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具有极大的风险,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自主创新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如果研究与开发活动失败,投入的资源将无法收回。其次,即使研究与开发活动成功,能否最终收回投入并获利,还取决于自主创新的成果能否顺利地商品化,尤其是能否成功地产业化,而这又取决于市场是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是否有效,宏观经济是否适宜等制约因素。规避风险是任何一家企业的经营理念,而市场本身又难以为其提供分担风险的有效机制。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潜在的投资者出于自身赢利目的的驱动,一般不愿意资助这类自主创新投资;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可能不愿为其融资,债务融资的资金成本较低,但相对于股权融资的风险较高;股权融资的风险较低,但相对于债务融资的资金成本较高。结果,
大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某些自主创新的规模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显得过于庞大,此时就更需要政府对企业采取优惠措施或直接参与投资。
不难看出,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是一种逐利行为。企业是否愿意自主创新并将其成果投入生产,与企业对自主创新活动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有关。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高风险、正外部性的特点以及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的特征都提高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影响了企业获利能力,削弱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自主创新的公共品性质,决定了企业自主创新完全由市场调配将会是低效的,甚至是失灵的。这一点明显地存在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而企业的自主创新通常表现为:发明――开发――设计――试制――产品化――商品化,这样一个在特定时空下持续发展的系统过程。这个系统过程中有些环节明显地体现着市场的不完全性。这就决定了必须要有政府的介入,要求政府运用公共政策来纠正市场失灵,促使自主创新的外部效应内在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干预或介入,是减少社会收益水平和企业收益水平的差距、矫正市场失灵的重要方法。因此政府必须调节微观和宏观经济中各种利益关系,以矫正市场失灵所带来的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创新活动的弱化,进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
二、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共性特征
1.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
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和追求利润的内在动力。由于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市场消费需求大量增加,尤其是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中小企业因为具有机制灵活、决策迅速、反应灵敏等特点,其经营活动贴近市场、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强,所以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虽日趋激烈,但基本上尚可承受。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式的,生产要素供给对企业的外在制约较弱,资源供给充足,得来容易,而且价格成本较低,所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低成本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优势。廉价资源与劳动力支撑下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中小企业以数量扩张为手段;以价格竞争为武器,不需要依靠自主创新也能获得高额利润。而且,即使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更新,也大多热衷于技术引进或技术模仿。他们习惯性地认为技术引进或技术模仿的方式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等优点,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条捷径;而自主创新方式投入高、耗时长、风险大,是以政府为靠山的国有大企业应该做的事。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普遍呈现出动力不足的特征。
2.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不够
由于企业自主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的综合过程。所以企业自主创新通常投资巨大,而中小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企业资金本身就少,普遍缺乏持续投资能力。由于中小企业先天性的缺陷,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就必然导致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困难,从而迫使中小企业更多地要依赖外源融资来解决资金困难。但是,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意识增强,信贷资金日益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优质企业集中,而中小企业融资依然非常困难。中小企业历史短,规模小,拥有的资产更多是无形的,往往缺乏可用于抵押的实物资产,竞争力脆弱,管理水平较低等,没有或者缺乏信用记录,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信息反映不良。这种现状与金融机构贷款流程所要求的未来还款现金流稳定、未来风险可预测、可控制的条件不可避免地相抵触,进而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在市场机制之下从银行取得足够的贷款。而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管理不规范的特征,也决定了其尚不具备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几乎不可能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筹集到充足的资金。企业自主创新的高投入性、高风险性与金融机构追求资本的安全性、稳定性的矛盾,制约了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投入。
3.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强
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以及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商品化,并获取相应的高额利润的能力。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较低。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有限,经济效益一般,物质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大多数中小企业过于关注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了对科研人员的着力培养,且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信息获取渠道,对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现行的中小企业文化及环境并不适合科研人员的成长和研发力量的增强。这就使得科研人员缺乏,研发力量薄弱成为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即使有的中小企业技术开发成功,通过研发形成了一些自主创新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市场转化的经验和实力,在创新成果商品化的过程中,会面l临着市场营销资金短缺和市场开发能力有限等诸多问题,进而很难将技术创新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并实现自主创新投资的高收益回报。其结果极有可能是企业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创新成果是“身在高楼人未识”,最终使得企业“壮志未酬身先死”。
三、“负企业所得税”税式支出的运作机制
如果说企业自主创新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决定了政府运用公共政策来纠正市场失灵,促使自主创新的外部效应内在化,进而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的话,那么,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则可以说是反映出了政府现行激励机制的低效性或失效性。这就迫使我们对政府激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政策工具――税式支出作出反思。税式支出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给予纳税人的优惠安排。我国现行的激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税式支出主要集中在针对企业利润的所得税上。我国现行的激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行的是税前抵免一定的研发费用和较低的优惠税率的制度。但问题是,现行企业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制度和优惠税率制度的规定对于亏损或微利的中小企业来说是毫无实际意义的,也就是说,即使抵免额放得再宽,税率降得再低,对亏损或微利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都起不到丝毫的激励效用。所以,作为政府来说,应当建立的是一个能让中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真正有利可图的制度。
纵观世界,越来越多的OECD国家政府为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进行着种种努力,在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税收政策体系方面,OECD成员国都对本国的税收体系进行了不断修改和完善,以适应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政府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政策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中央、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直接进行资金投入;二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间接促进中小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三是直接的资金投入与间接的政策措施相结合。其中政府直接资金投入能够让政府直接控制
自主创新活动的执行情况,还能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生积极的影响。政府间接的激励措施主要是税收机制,它不像政府直接的资金投入给予政府直接控制自主创新活动的权利,但是灵活的税收机制可以借市场机制来促进中小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的力度。政府直接的资金投入与间接的税收政策相结合的方式在OECD国家中被普遍采用。有鉴于此,我们现在真正需要考虑解决的是,如何在现行税式支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地“济贫”一增加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我们不妨“借”“它山之石攻玉”,将企业所得税向下做进一步的延伸,从而牵引出“负企业所得税”制度。
所谓负所得税是美国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针对国内弱势群体援助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政策主张。其主要内容就是,先由政府规定一定的收入援助数额(最低收入指标),然后根据个人实际收入给予适当的补助;为了不把低收入一律拉齐,补助金额将根据个人实际收入的多少按比例发放。可见,负所得税是以政府向个人支付所得税来代替社会援助的一种形式。由于是政府向个人支出所得税,对于政府来说,是个人所得税的负收入,所以称为负所得税。同理,我们可以将负企业所得税制度引用到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援助上来,从而建立直接资金资助和间接税式支出相结合的科学模式。
负企业所得税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不妨举例说明。
制定负企业所得税的第一步是确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投入水平,假定将这一基本投人水平(以ιG表示)设为中小企业每年5000元,即ιG=5000元。第二步是确定中小企业接受的科技投入(即负企业所得税)随着其自主创新成果――科技创新产品年收益的增加而逐步退出的比率(即负企业所得税率,以tN表示)。假定tN=50%,那么,有资格获得负企业所得税的中小企业每赚取2元,其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负企业所得税将减少1元。任何一个有资格的中小企业每年所获得的负企业所得税数额(以T表示)为:
T=ιG―tNιE
其中,ιE是每年的科技创新产品收益。假如ιE=O,则此中小企业将获得T=ιG=5000元的负企业所得税。随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年收益的增加,每年所获得的负企业所得税将相应减少,但中小企业可支配收入(以ιD表示)却相应增加。下表表明了负企业所得税是如何随科技创新产品收益的上升而逐步减少的。
不难看出,当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产品收益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其获得的负企业所得税将下降为零,如果其收益继续上升,则此中小企业将开始向政府纳税,而不再是从政府那里获得负企业所得税。其转折点的收益水平被称为平衡收益水平。可见,按照负企业所得税制度的要求,收益低于预先确定的水平的中小企业不仅可以不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且还可以根据他们的收益和正常税率获得补助。很显然,负企业所得税的运作涉及到三个重要的变量: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投入水平、负企业所得税率和科技创新产品的平衡收益水平。图1说明了负企业所得税是如何运作的。
在图中,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收益用横轴表示,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用纵轴表示。应向政府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由向上倾斜的直线表示,该线的斜率由企业所得税税率决定。在实行负企业所得税制的情况下,所有中小企业都被保证有一个等于G点绝对值的企业自主创新最低(基本)投入水平。因此,科技创新产品收益为零的中小企业,其应纳税额是负的,等于G。这就意味着该企业不仅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反而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数额相当于G的科技资金投入。如图所示,随着该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收益的增加,这项资金投入的数额会按照企业所得税税率下降。在B点,该项资金投入为零,B点就是平衡收益水平,超过该水平,该企业就要缴纳正的税额。换言之,达到B点之后,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一科技创新产品已经成熟,可以获得正常的市场收益,不应再从政府那里获得资金投入,相反,还必须向政府缴纳企业所得税。所以,负企业所得税的运作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当一个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的收益超过了正常的市场平均收益时,就应缴纳正的企业所得税;而一个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的收益低于市场平均收益时,就应缴纳负的企业所得税,即从政府那里获得相应的科技资金投入。由于这种资金投入可以增加企业的总收入,即可支配收入,所以,他们去自主创新比不去自主创新的境况总是要好,而且,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产品的收益越多,中小企业的境况就会越好,中小企业也就更加愿意进行自主创新活动。因此,负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亏损或微利的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具有极强的激励效应。当然,负企业所得税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即负企业所得税针对的中小企业应具有以下特征:他们资金紧缺,但并非是完全没有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的企业。毫无疑问,负企业所得税比现行的科技创新激励制度要简单得多,也更便于操作、管理。
四、“负企业所得税”税式支出的激励效应
通过对负企业所得税运作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负企业所得税”税式支出具有我国现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激励制度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其激励效应主要包括:
1.负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效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政策是政府用来进行经济调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杠杆。税收主要来源于各经济实体,税式支出会导致不同部门、行业、企业和产品税收负担的高低和税收优惠的差异,可以促进或制约它们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而负企业所得税所导致的政府直接资金投入则能够让政府直接控制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方向,还能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产生“四两拨千斤”的积极效应,引导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进而延伸到自主创新、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产品推广和应用的各个领域。引导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结构向国家提倡和鼓励的方向倾斜。正是因为负企业所得税能根据高新技术的先进性、时效性、经济与社会效益而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加以特殊优待;能对市场机制下资源配置发挥“优胜劣汰”的选择性影响,促使和引导资源投向政府政策扶持和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所以其政策导向效应更为直接、迅速、有效。
2.负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具有有效的调控效应
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一种实验新技术成效的风险过程,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创新成果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实施阶段,这种风险更高也更明显。因为,在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过程中,投资金额会更大,研发周期会更长。正因为如此,中小企业需要有大量的、持续的现金流量货币资金。这些现金流量可以来自于债务融资,也可以来自股权融资。但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在这方面都存在着困难与障碍。而负企业所得税的实施,则可以有效地发挥风险分担机制,起到降低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减少中小企业占用资金的风险;减少中小企业盈利方面的风险;减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费用与支出方面的风险;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回收的能力;增强中小企业抵御自主创新风险的能力。这就好比政府出钱给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买了一份“风险保单”,从而使中小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敢于投身高新技术产业,在自主创新的战场上放手一搏。
3.负企业所得税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效应
个人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对策;建议
环境保护是针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来说的,目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加强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虽然我们国家近年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同时也具自身鲜明的特征,对此本文中将进行深入的分析。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虽然我国经济近些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类发展历史已经表明: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无法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想要真正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需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先发展经济后治理污染的路子并不是促进我国进步的最好途径,反而是一种错误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需要更多的能源,这使得我国需要加大能源开采的力度,这势必会对我国环境带来问题。再加上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途径和次数都是不足的,环保相关制度的缺失,都使得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下去,而我国的环境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工作,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2 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公众认知和参与程度低
环境保护与社会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每一个公民所应具有的责任和义务,也应该是公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工作。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不够,对环境保护缺乏自主意识,往往将环境保护看做是政府的责任,是生产企业的责任,而与个人关系不大。而且,社会上很多人对环境保护的概念缺乏基本认识,从来没有想过环境污染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危害,平时不会去关注环境保护,更无法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缺乏自主了解,同时,对环保活动等公益性活动参与度也不高。
2.2 环保部门监管不力
环保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时执行到位。其中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乱纪的现象,以至于国家用于环境保护的专项经费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某些职能部门的干部自身也存在严重问题,人在其位却对相关业务缺乏基本常识,不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也远远不够,导致对污染的监管失职。有此地方为了提高财政收入,采取保护性政策,对具有较大污染的工业企业的制裁力度较轻,使得环境最终遭受很大的破坏。
2.3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问题突出
1978年我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缺乏统一指导和管理,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化垃圾污染、废水污染和工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的生产生化环境越来越恶化。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化肥的使用量1995年是1978年的4倍,2009年化肥使用全国5404.4万吨,是1978年884.0吨的近7倍。由于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地板结,质量下降,同时由于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化肥农药的流失,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的富营养化,污染了湖泊和河流海洋。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我国养殖业的排污量剧增,又由于我国畜禽粪便的利用率还不足30%,大量的粪便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直接成为环境破坏的源头。再加上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导致了我国农村1.5亿亩土地不同程度的污染。
2.4 环境污染方式的多样性
经济的发展带来科技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发明运用于生产领域,给生产活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新的环境问题的出现。造成环境污染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呈现多样化。除了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居民生活污水、市里的汽车尾气等传统环境污染,如今又产生了很多新的环境污染,如放射性环境污染,电磁波污染,光化学污染等。科技更新速度加快,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未来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环境污染,是难以预料的,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我国环保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抗污染技术以及自主开发创新的能力还是十分欠缺。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力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责任心和提高公众的主人翁意识,教育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使社会大众能高度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公众是环境保护中的生力军,只有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主人翁地位,大家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对环境有了强烈的保护意愿,才能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环境保护机制,才能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政府应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使得环保意识深入民心,人人有责,人人有权,作为国家的主人,使社会大众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力,这样才能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决心和环保信心。同时,国家需加大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保障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强化各级环保组织的监管力度
协调各部门的职能范围,使各环保组织各司其责,能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实际施行过程中,杜绝徇私情,,以权寻租等情况发生,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联动企业和公众,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位一体环保机制,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3.3 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政府要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强化我国农村村民的环保意思,我们刚才在上文中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在农村表现更为严重,他们的环保意思薄弱,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对环境破坏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所以国家政府一定要加大力度提高村民的环保意思。这样才能微环境保护工作奠定群众基础。其次是国家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保障农村环保工作顺利进行。
3.4 促进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
如今科技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环境保护工作也应进行科技创新,只有技术不断开发和完善环保技术,才能做到环保生产。所以在新的发明、新的科技运用于生产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地检测和反复地论证,确保这些发明和技术确实不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再运用到生产领域,才能使环境污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这是对环境的负责,也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同时,企业也应该寻求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企业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以企业为主体,注重对企业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的开发,从内而外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国家要从政策上进行鼓励和引导,加大力度致力于环保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4 结语
现今,经济发展建设工作正加快步伐,国民的物质生活及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居住条件也日渐优越。但是,发展建设就面临着环境受到破坏,所以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处理方式还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也不到位,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任重道远,需要全体国民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董英林.浅谈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2).
[2]王永正.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研究[J].河南科技,2014(2).